文言虚词之乎者也及思维导图学习文言虚词推断法
高考18个常见文言虚词思维导图高清版:者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代词
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结 构,用以指代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 几件事物,可译为“……种”“……样”
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
用在时间词语的后面,表示“……的时候”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者
用于否定词之后, 表示“……的话”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助词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用在主语后,起提顿作用,引出判断廉Biblioteka 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用在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专题08常见文言虚词-高考语文必背知识手册

专题08常见文言虚词一、思维导图1.文言虚词考查内容二、知识清单“常见文言虚词”指《考试说明》中明确的18个文言虚词: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且、则、而、乃、之、乎、者、也。
高考对文言虚词一般不单独考查,通常融合到断句题和翻译题中,隐性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分析近几年高考中的这两种题型,涉及并重点考查了“为”“以”“之”“其”“而”“者” “于”“乃”“因”等文言虚词。
特殊虚词,不可忽视1.复音虚词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常常两两结合在一起用,其中一部分结合得相当稳固,因此人们又把两个结合得稳固的虚词称为“固定结构”。
这类结合稳固与非稳固的虚词统称为“复音虚词”。
复音虚词的意义一般都是固定的,必须牢牢掌握。
常见的复音虚词有“而已、何如、且夫、若此”等。
2.兼词兼词又叫合音词,就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的特殊单音节词。
它虽为数不多,但遍贯古籍。
常见的兼词有:焉(兼“于之”或“于是”的合音)、诸(兼“之于”或“之乎”的合音)、盍(曷)(兼“何不”的合音)。
三、复习方法指导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本在熟知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关键在于明确其在句中的语境,技巧在于下面所讲的5种常用技法。
技法一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
如用“者”“也”“乃”“为”表判断,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宾语前置。
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和“何陋之.有”。
[针对训练]1.(2020年河南周口一中第一学期检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有群丐过其门,见(来懋斋)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
遂麇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
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
奈亲故负我,今竟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
虽然,与其鱼馁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
2020高考文言文复习—18个虚词思维导图记忆版.pptx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 3.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为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 ①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合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
了, 因为。
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的原因
之良将 也。
吾妻之美我 者,私我 也。
词5、用在数词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 ……个方面 或异于二者
或几件事。
、……样 东西 之为,何 哉?
、……件事情
者 6、放在“有”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的人
有蒋氏者专 其利三世 矣。
7、与“若”之类字组成词组,用作若、 译为......的样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何其 被封何其凉
多么
】
助词 调节音 路漫漫其修远兮;佩缤纷其繁饰兮
无义
节
6
8 用法
意义
名词 处所,地方。
例句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
①放在动词前同动词 组成"所 字"结构,表 示\"所……的人
助词 \"、\"所……的事物\"、\" 所……的情况\"等
所
②“所”和动词结合 ,后面 再有名词性 结构,则所字结 构起 定语的作用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 继为王 也哉!
也欤 表感叹,相当于“啊”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 可怪也 欤!
也者 表解释说明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 刻不适 耳目之观
12
1 用法
18个文言虚词用法巧记忆ppt

4.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 (“才”“这才”“就”)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却""竟(然)"" 反而”)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 ("只""仅"等)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 (“是""就是"等)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你的” 也作主语,“你“。 不能作宾语。 2、用作指示代词(“这样”) [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乃尔]译为“这样”。
巩固练习
1、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4、项王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1、副词,于是,就; 2、竟然; 3、副词,表判断,是; 4、副词,是,只
6. 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3、让步关系,尚且,还。 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 面……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2、暂且,姑且。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 “况且”,“再说”。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 主。 [且如]就像。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而:分句关系(修并因目有承递,转折假设)+ 代第二人 乃:情理顺承时间紧,判断准了来确认;出乎意 料背常理,限定译为“只”和“仅”。人称指代 要分清。
其:其的用法真叫怪,所有人称全都在。“其中” 近指和远指。反问揣测和祈使。选择关系要连用。 (如果)假设其不译,凑足音节一定滴。
且:将要暂姑且,递进让步和并列。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2.用,任用。 (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六)通假 1.通“已”,已经。 2.通“已”,止。 【以为】 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⑵把……作为或制成。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 结果。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 有什么办法用来……”
高考18个常见文言虚词思维导图高清版:且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复音虚词,“且 夫”,句首助词,表 示另提一事或进一步 议论,译为“再说”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表转折关系,译 为“反而”“却”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表递进关系,译 为“而且”“并 且”
副词
译为“将要”
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译为“将近,几近”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译为“暂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且
连词,表并列关系,连接 两个动词或形容词,译 为“又……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设关系,译 为“尚且”或“即使”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2020高考文言文复习—18个虚词思维导图记忆版.pdf

②你代词Βιβλιοθήκη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指示代 ②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①其中的 ②那、那个
测度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大概
副词 反诘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难道
连词
复音 虚词
祈使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选择或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假设 ②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何其】 被封何其凉
也欤 表感叹,相当于“啊”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欤!
也者 表解释说明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 耳目之观
12
止境
14 用法
翻译意义
1.在,从,到
例句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 ②青,取之于蓝(从) ③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
介 2、“在…方面”“从…中”
①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 褒禅山记》)
一定、可 ①是…还 是… ②如果
多么
助词 调节音节 路漫漫其修远兮;佩缤纷其繁饰兮
无义
6
止境
8 用法 名词
意义 处所,地方。
例句 ①某所,而母立于兹。
①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 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
字"结构,表示\"所……的人 赔偿(《促织》)
\"、\"所……的事物\"、\"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
助词 所……的情况\"等
说》)
②“所”和动词结合,后面 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 构起定语的作用
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 后序》) ②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 赵》)
所
【所以】 :“用来……的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方法” “是用来……的” (《师说》)
文言虚词“之乎者也”及思维导图学习、文言虚词推断法PPT课件

4.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 同作用。
2020/2/25
课件在胡立成老师提供课件的基础
31
上局部修改而成,谨此致谢!广州
06年福建卷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组是
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20920、/2/2人5 称代词,可译为课件“在胡我立”成老师提供课件的基础
4
上局部修改而成,谨此致谢!广州
补充: 1.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 代词
课件在胡立成老师提供课件的基础
20
上局部修改而成,谨此致谢!广州
虚词词性
副介连助叹拟代 词词词词词声词
词
2020/2/25
课件在胡立成老师提供课件的基础
22
上局部修改而成,谨此致谢!广州
2020/2/25
课件在胡立成老师提供课件的基础
23
上局部修改而成,谨此致谢!广州
文言虚词 推断法
2020/2/25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表反问语气,吗 4.表感叹语气,啊 5.缓和语气、停顿
2020/2/25
课件在胡立成老师提供课件的基础
13
上局部修改而成,谨此致谢!广州
2020/2/25
课件在胡立成老师提供课件的基础
14
上局部修改而成,谨此致谢!广州
2020/2/25
课件在胡立成老师提供课件的基础
1
高考18个常见文言虚词思维导图高清版:之

用以调整音节或表示提顿,没有实在意义
音节助词
之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的”,有时可不译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结Hale Waihona Puke 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
译为“往”“到达”
动词
代词
指示,译为“这”“此”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作宾语,代人、物、事;代人时一般译 为“他”或“她”,有时也译为“我”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译为“我”)(《廉颇蔺相如列传》)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11
2.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儿寒乎?欲食乎?
1.表疑问语气,吗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 2.表揣测语气,吧 愚,其皆出于此乎?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助词
37
小试牛刀
38
2014湖南卷:
• 1、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 已矣。
• A.而 因 之 • B.则 为 所 • C.以 乎 之 • D.且 于 所 •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
处而病也。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3.表反问语气,吗 4.表感叹语气,啊 5.缓和语气、停顿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介词,对
2.伤乎矢也
2.介词,被
3.以吾一日长乎尔
3.介词,比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4.介词,于 山水之间也
5.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 5.结构助词,用于词尾,
化而登仙
“……的样子”
15
▪ 3.判断“者”在文中的意义。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讥之乎
句首 表反问语气 难道
32
5.功能认定法
根据语境认定虚词特殊的语法功 能,也就可以推断出虚词的用法。
33
“之”在主谓之间,起有取消独立性的作用。 “见”和“于”组合可表被动。 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
34
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
25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 法不同的一组是
C. 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概述吴隐之清俭生活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 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 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26
2、词性界定法
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 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 也不同。
助词,“的”
助词,表判断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停顿作用
主谓之间,取独
35
6、结构推断法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 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 相似。
36
表修饰的连词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 介词“(趁陶着潜”《归去来兮辞》)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贾谊《过秦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思”是语气(《诗经·东山》
《孔雀东南飞》 “于是、就”
答案:C
语气助词
40
27
07年浙江卷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组是 词尾
动宾短语
D.眊眊焉真一老农夫也/置杯焉则胶
形容词
兼词“于之”
28
3、代入检验法
用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 法,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 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
29
来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而】 【何】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因】 【与】 【于】 【则】 【以】 【之】 【乎】 【者】 【也】
【以】 文言文常用虚词
2
之、乎、者、也 四个虚词的用法
▪ 1.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 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 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 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 将骄而笑9之乎?”
1、动词,可译为“到、往”
2、代词,可译为“他”
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
6、助词,宾语前置立性,不译
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
4
补充: 1.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 代词
39
☺ 2003年全国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伯父让之所鞠 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伶官传序》表被 动
B.①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鸿门宴》表目的
C.①咸私哂其矫饰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兼词,“于+是”
D.①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②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译为“……的人”
3、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不译
4、助词,表疑问语气
5、代词,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
6、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17
▪ 4.下列句中加点的“也”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
项是(B )
▪ 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A.苛政猛于虎也!
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
A助词,表感叹语气 B助词,表判断语气
▪
C助词,表停顿
D助词,表疑问语气
19
翻译下列句子
其李将军之谓也。
——《李将军列传》
这说的就是李将军啊。
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
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会这样)吗?
20
虚词词性
副介连助叹拟代 词词词词词声词
词
文言虚词 推断法
1、语境推断法
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 意解题。
▪ 李白1者,诗仙也。为当国2者所拒,遂游
于此山。今3者,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
心中块垒也。何4者?力士脱靴,国忠捧墨,
诗讽杨妃,此数5者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
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
诗,其诗传于后世6者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
英名。
1、助词,放在主语后,判断句式
2、代词,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
B.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在 在
凭借
30
4.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 同作用。
31
06年福建卷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组是
A.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句中动词后 指示代词
C.且七十子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