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型主动脉缩窄手术治疗

合集下载

主动脉缩窄的治疗方法选择(全文)

主动脉缩窄的治疗方法选择(全文)

主动脉缩窄的治疗方法选择(全文)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CoA)是指主动脉弓降部与动脉导管或导管韧带附着点连接处远端之间主动脉的先天性狭窄,发病率在20-60个/10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8%左右,解剖学上分为婴幼儿型和成人型,95%以上缩窄位于主动脉弓远段与胸降主动脉连接处,部分发生在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

无治疗患者平均生存年龄为35岁,75%患者于46岁前死亡。

主要临床表现:心脏疾患,脉压差。

合并症:二瓣型主动脉瓣(80%)。

动脉导管未闭(66%),主动脉瓣下狭窄,左心室流出道阻塞,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室间隔缺损(35%),房间隔缺损,重度二尖瓣畸形(10%),右位心等。

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有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周围动脉瘤破裂出血、主动脉夹层等。

其中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破裂、感染性心内膜炎/动脉炎、颅内出血、心肌梗死与死亡相关联。

CoA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手术创伤大,手术相关并发症如高血压、脑卒中、心肌供血不足、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等仍不少见,有报道可达5%~10%,病变再狭窄发生率在30%左右。

随着技术进步,目前手术相关死亡率已明显降低。

自1982年Singer等首先试行球囊扩张以来,CoA逐步成为介入治疗对象。

方法包括球囊扩张成形术与血管内支架置入。

球囊扩张是早期介入方法的首选,短期效果非常明显,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症状显著改善;但约25%的患者出现再缩窄,其中再缩窄发生率在新生儿高于婴幼儿,婴幼儿高于儿童;而在大于14岁患者中再狭窄发生率较低,因此,球囊扩张不再作为婴幼儿型CoA的首选;但仍可作为成人患者局限隔膜型CoA 的选择之一。

球囊扩张可对主动脉壁造成损伤,无论在婴幼儿或成人型患者中均可导致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形成,本组一例采用球囊扩张的患者,术前即考虑到球囊对动脉壁损伤的可能风险,我们在术中预先采用小球囊扩张后,再使用大直径球囊扩张,但扩张后仍发现有主动脉壁内膜撕裂,幸运的是无假腔形成,后自行愈合。

心血管外科主动脉缩窄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外科主动脉缩窄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心血管外科主动脉缩窄手术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主动脉缩窄处的主动脉管腔横截面积小于正常的50%或压力阶差∙⅛50mmHg o2.由于出生2个月内主动脉缩窄有继续纤维化和发展的趋势,对于无症状的病儿,一般不选择在此阶段手术。

3.建议5岁以内手术。

超过5~10岁未行手术治疗,成年后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术前准备】1.对于主动脉缩窄的重症患儿,其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法与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和主动脉弓中断相同.首先要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静脉泵入前列腺素K1,约80%的患者情况会立即得到改善,股动脉搏动再次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消失。

4.保持合理的体肺循环阻力。

5.吸入的气体氧浓度保持在21%,血二氧化碳分压45mmHg0术前患者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

6.应用多巴胺,保持酸碱平衡,血肌好水平正常。

患者病情稳定后6-12h后再行手术。

【麻醉、体外循环方法】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在常温麻醉卜阻断主动脉进行切除缩窄段及对端吻合术,为不致发生脊髓缺血损害,导管前型或缩窄范围长以及需长时间阻断主动脉者,为防止脊髓损伤,手术应在低温(30°C)麻醉下进行或采取特殊措施。

应用体外循环者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ACT保持在400s以上,使用抑肽酶者保持在750S以上。

特别强调在开始休外循环及降温前,要插好左心房引流管,以避免心脏过分膨胀;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例,切开主动脉,直接由冠状动脉开口注入心脏停跳液。

【手术方法】1.体位及皮肤切口患者左侧向上卧位选择后外切口,经左侧第4肋间剖胸。

或患者仰卧位,按常规做胸正中切口剖胸及深低温低流量或深低温停循环做准备。

2.介入治疗主要为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置入。

一般认为,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新生儿期的主动脉缩窄,缩窄的复发率很高。

球囊扩张术用于婴儿及儿童期主动脉缩窄的治疗其复发率与外科手术治疗相等。

由于未能将动脉导管组织除去,晚期动脉瘤的发生率较高。

另一个重要的后遗症是一旦动脉瘤出现,由于没有缺血的刺激,侧支循环发育不良,再次手术治疗的截瘫发生率较高、外科手术后主动脉缩窄复发的标准治疗方法是球囊扩张术。

主动脉缩窄 病情说明指导书

主动脉缩窄 病情说明指导书

主动脉缩窄病情说明指导书一、主动脉缩窄概述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是一种较多见的先天性主动脉局限性管腔狭窄,常见部位在主动脉弓降部、动脉导管附近。

本病病因尚未明确。

症状轻重、出现早晚与缩窄程度、是否合并心血管畸形有关;缩窄较轻者多无明显症状,缩窄较重者可见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气促、心悸、面部潮红等高血压症状。

本病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若未经及时治疗,可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

英文名称:coarctation of aorta。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循环系统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一般不会遗传。

发病部位:心脏。

常见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气促、心悸、面部潮红、喂养困难、发育迟缓。

主要病因:本病病因尚未明确,主要与胎儿发育异常有关。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MRI)检查、CT成像检查、主动脉造影。

重要提醒:本病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建议一经发现及早手术治疗,避免进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临床分类:基于缩窄部位与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的关系分类1、导管前型(复杂型、婴儿型)此型比较少见。

缩窄位于动脉导管开口的近心端,动脉导管呈未闭状态,并供应降主动脉血液;缩窄范围较广泛,多累及弓部;常合并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和二尖瓣狭窄等。

2、导管后型或近导管型(单纯型、成人型)此型比较常见。

缩窄位于动脉导管远心端或邻近动脉导管,动脉导管多已闭合,较少合并心脏畸形。

缩窄段以下第3~7对肋间动脉常与锁骨下动脉分支建立广泛侧支循环。

多数患者可活至成年。

二、主动脉缩窄的发病特点三、主动脉缩窄的病因病因总述:主动脉缩窄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由于98%病例的缩窄段位于主动脉峡部,因此推论可能与胚胎时期血液循环的特殊形式有关。

手术讲解模板:主动脉部分切除伴吻合术

手术讲解模板:主动脉部分切除伴吻合术
注意事项:
4.结扎肋间动脉数目应尽量减少。第7~9 对肋间动脉在侧支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应 尽量避免结扎,以免引起脊髓缺血的并发 症。
手术资料:主动脉部分切除伴吻合术
注意事项:
5.术中应注意侧支循环发育情况,若发现 侧支循环发育不良,表现为主动脉阻闭后 缩窄段远端降主动脉塌陷,或搏动不明显, 或主动脉阻闭后缩窄段远端的压力降至 50mmHg以下。应采用左心转流,以保护脊 髓及腹腔脏器。
谢谢!
手术资料:主动脉部分切除伴吻合术
术前准备: 端压力升至200mmHg以上;⑤缩窄段附近 的降主动脉呈瘤样扩张。
手术资料:主动脉部分切除伴吻合术
手术步骤:
1.左侧第4肋间后外切口进胸,沿降主动 脉纵形切开纵隔胸膜,向上延伸至左锁骨 下动脉及最上肋间动脉,向下至缩窄平面 下4cm。游离缩窄段上、下端降主动脉。 并分别绕带,以备不慎损伤血管时,控制 出血用。
术前准备:
(3)迂回左心灌注 本法的优点为操作 方便,既能保护脊髓及腹腔脏器,又能根 据上肢血压情况随时调节流量,以免因上 半身血压过高而发生脑血管意外。其应用 指征为:①缩窄段范围长;②侧支循环发 育不良,术中阻断降主动脉后远端压力降 至50mmHg以下;③有多对肋间动脉须结扎; ④降主动脉阻断后近
手术资料:主动脉部分切除伴吻合术
术前准备:
(2)架临时血管桥 在缩窄段的上、下 端降主动脉架一迂回缩窄段的临时血管桥, 以沟通阻断降主动脉上、下端的血液循环。 术毕拆去该血管,方法简便,在术中能有 效的保护脊髓及腹腔脏器。DeBakey则用 于再缩窄二次手术及困难病例。未发生脊 髓损害。
手术资料:主动脉部分切除伴吻合术
手术资料:主动脉部分切除伴吻合术
概述: ,但仍保持管腔通畅。而主动脉弓中断者 则其管腔完全闭塞。

复杂型成人主动脉缩窄1例报告

复杂型成人主动脉缩窄1例报告

室 增 大 。胸 主 动脉 6 4排 C T血 管成 像 示 : 锁 骨 下动 脉 以 远 左 主 动 脉局 限 性缩 窄 , 窄 处 内径 1 . m, 动 脉 远 弓发 育 最 0 8m 主 不 良( 1 。诊 断 : 图 ) 主动 脉 缩 窄 , 动脉 远 弓发 育不 良 , 下 主 干
型 主 动脉 缩 窄 。根 据 是 否 合并 心 内 畸形 , 又可 分 为 不 合 并心
内畸形 的单 纯 型 主动 脉 缩 窄 和 合并 心 内 畸 形 的 复 杂 主 动脉
缩 窄 。后 者 可合 并 房 间 隔缺 损 ( 缺 ) 室 间 隔 缺损 ( 缺 ) 房 、 室 、
主 动脉 瓣 畸 形 、 静 脉异 位 弓 流 、 心室 双 出 口 、 动 脉转 位 肺 I 右 大 等 。复 杂 型 主 动脉 缩 窄 因心 内畸 形存 在 , 房 缺 、 缺 , 如 室 导致 升 主 动脉 及 主 动 脉 弓 内 前 向 血 流 减 少 , 响 主 动 脉 弓发 育 , 影 因 此常 合 并 明 显 的 主 动 脉 弓 发 育 不 良 。主 动 脉 缩 窄 患 者 的 临 床表 现 取决 于缩 窄 严 重 的 程度 、 置 及 心 内 畸 形 , 年 位 成
理 生理 改 变 包括 狭 窄 近 端 血压 升 高 , 窄远 端 血 压 低 于 近心 狭
主动 脉缩 窄 及 心 内畸 形 , 术 过程 如 下 : 素 化 后 , 动 脉 插 手 肝 股 管 , 胸 骨 正 中切 口开胸 后 , 分 游 离缩 窄 段 主 动 脉 , 锁 骨 取 充 左 下动脉 、 左颈 总 动 脉 及 2者 间 主 动 脉 远 弓 , 上 下 腔 静 脉 及 经 主动 脉插 管 建 立体 外 循 环 , 主 动 脉 及 股 动 脉 同 时 灌 注 , 经 降 温至 3℃ , O 阻断 主 动脉 , 主动 脉 根 部 灌 注 冷 停 搏 液 诱 导 心 经 脏 停跳 , 取肺 动 脉 及 主动 脉 切 口分 别 以 涤纶 补 片 修 补 干 下 室

主动脉缩窄致难治性高血压1例

主动脉缩窄致难治性高血压1例


胸 片 可 显 示 有 肋 骨 下 缘 切 迹 为侧 支

为 主 动脉缩 窄 转 人 心 外科 手术 治 疗 术 中见 狭 窄 范 围 较 长

动脉侵蚀 引起 的 切 迹 主 动 脉 造 影 或 主 动 脉

CT A
或 MRA

行左 锁 骨 下 动脉 与 主 动脉 人 工 血 管 旁路 术 术 中见 肋 间 血 管
d
v e s s e
l
s
ha de
a r t e r
a n
be
a
辅助检查
正常

血 尿 常规 肝 肾功 能 正 常


头 颅 断层 扫 描 :
(图 1)

s e e n

a n
ho
n
r a c
a r t e r
y

in
t e r c o s t a
l
a n
d
e
p ig
s
a s t r
ic
y
w
ll
胸 片 两侧第
, ,
种 降压 药 物联 用 但是药 物效 果 不 佳
, ,

故对 于 年轻的严 重 高

血 压 患 者 不 能 简 单 的 当作 原 发 性 高血 压 处 理

临床医生 首
先 要 排 除 继 发 性 高血 压 的 可 能 常 见 的 有 原 发 性 醛 固 酮 增 多 症 嗜铬细 胞瘤 主 动脉缩 窄等 对 于 有 明 显 的 上 肢血 压 高于
扩 张 术 后 恢 复 良好 上 下 肢 血 压



检 查可 确 立 诊 断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缩窄最常发生于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与主动脉连接的相邻部位。根据缩窄节段与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导端,容易合并心血管其他畸形,也称复杂型。导管后型:较常见,缩窄段位于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远端,常为单独梗阻,也称单纯型。
临床表现
导管后型主动脉缩窄的患儿幼年时期一般无症状。大儿童及成人常因上肢高血压、高血压并发症就诊,症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可有头痛、视物模糊、头颈部血管搏动强烈等表现。下半身因血供不足出现怕冷、容易疲劳甚至间歇性跛行。
治疗
1.药物治疗
主要用降压药物控制高血压。
2.介入治疗
包括单纯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两种方式。总体而言,主动脉缩窄的介入治疗尚处于摸索阶段。
主动脉缩窄病例术后远期随诊高血压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4~5倍,手术时年龄在20岁以上者,术后远期高血压的发生率更高。
二、脊髓缺血性损害 主动脉缩窄病例施行手术时,由于需钳夹缩窄段近、远端主动脉,有时尚需钳夹左锁骨下动脉,致使脊髓血供减少,产生缺血性损害,术后呈现轻重程度不一的下肢瘫痪。但绝大多数病人缩窄段近、远端主动脉之间侧支循环丰富,因而脊髓缺血性损害很少见,併发率约为0.5%。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病例,缩窄段病变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近端,伴有左锁骨下动脉根部狭窄;导管前型主动缩窄,降主动脉血供来自动脉导管;供应脊髓的血管解剖学异常,以及主动脉缩窄程度很轻等情况,均可引致侧支循环发育不良。术中过多地切断肋间动脉,大量失血,血压降低,钳夹阻断主动脉的时间太长等,均增加术后併发脊髓缺血性损害的危险性。
一、并发病症
主动脉缩窄常併有其它先天性心脏血管病变。最多见的有动脉导管未闭和双瓣叶型主动脉瓣,此外尚可併有主动脉瓣狭窄,心室间隔缺损,升主动脉发育不良和心内膜纤维弹性组织增生等。Turner综合征(又名X综合征)病例约半数併有主动脉狭窄。Turner综合征是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性染色体异常。临床主要表现有身材矮小,体格生长和性发育迟缓,颈部皮肤松弛,逐渐形成蹼颈,项部发际低和肘外翻等。

手术讲解模板:主动脉缩窄旁路移植术

手术讲解模板:主动脉缩窄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缩窄旁 路移植术
手术资料:主动脉缩窄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缩窄旁路移植 术
科室:心胸外科 麻醉:全麻
手术资料:主动脉缩窄旁路移植术
概述: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为较常见的先天性血管 畸形,占先心病的7%~14%。缩窄多位于 主动脉峡部,左锁骨下动脉远端,通常可 分为导管前型及导管后型。前者又称婴儿 型,缩窄位在动脉导管的近侧端,左锁骨 下动脉远端,常伴有动脉导管未闭。后者 又称成人型。缩窄位在动脉导管或动脉韧 带的远端及左锁骨下动脉远
6)。使缩窄近侧端降主动脉的血液经上述血管分流相当量的血液至下半 身。 若左锁骨下动脉发育不全或缩窄段位于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间,则 只有右侧躯干形成侧支循环(图6.9.4-0-7)。 主动脉缩窄近侧端的血管及其分支因长
手术资料:主动脉缩窄旁路移植术
概述:
期承受着高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 增粗甚至呈瘤样扩张。血管壁可发生粥样 硬化、血管内膜炎及中层囊性坏死等继发 性病变。
并发症:
4.腹痛 ?病人术后可有腹部不适持续数天 可逐渐恢复。少数腹痛明显伴有腹胀、肠 蠕动减弱,应禁食、补液及胃肠减压。严 重者可因肠系膜动脉炎导致小肠坏死或腹 腔内出血,应即剖腹探查。
谢谢!
概述:
在主动脉缩窄发展过程中可形成广泛的侧支循环,其发展程度与缩窄程度 及生存时间成正比。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对缩窄远端的血液供应起着重要 作用,它与肋间动脉特别是第4~7对肋间动脉、内乳动脉、腹壁上动脉、 膈肌动脉及椎前动脉形成广泛的侧支循环(图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0-
手术资料:主动脉缩窄旁路移植术
概述:
手术资料:主动脉缩窄旁路移植术
手术步骤:
。行左锁骨下动脉-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 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切口下端延长至上 腹部。其中以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旁路移 植术应用较广,以该术式为例加以叙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型主动脉缩窄手术治疗
【关键词】成人型主动脉缩窄;手术方式
我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收治3例成人主动脉缩窄。

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
例1 女,16岁。

因“夜间阵发性胸闷15年”入院。

查体:上肢Bp145/83 mm Hg,下肢Bp 86/53 mm Hg,身高147.5 cm,体重33.5 kg。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稍隆起,心尖部搏动明显,心前区可扪及轻度震颤,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全收缩期杂音,P2亢进。

入院后予完善相关检查,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干下),二尖瓣返流(少量),三尖瓣返流(少量),肺动脉瓣返流(少量),肺动脉高压(重度)。

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右室肥厚伴劳损,ST-T改变,不正常心电图。

胸片示:先心:左向右分流伴肺动脉高压。

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术中探查发现有动脉导管未闭并行结扎术,术程顺利,术后送ICU监测生命征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上予抗炎、强心、利尿、降压等处理。

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请专科会诊后予多巴胺、硝普钠泵入后加口服降压药后,血压相对平稳,血气大致正常。

术后三天患者反复进食后呕吐,止吐效果不佳,收缩压高,脉压差大,尿量偏少,查体: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弱,肩胛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怀疑合并主动脉缩窄,在介入室急诊行主动脉造影见:主动脉弓降段缩窄。

急诊送手术室在全麻下行主动脉缩窄行缩窄段切除、Gore-Tex人造血管植换术,术程顺利,术后送ICU监测生命征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上予强心、利尿、降压、抗炎、止血、输血等对症处理,患者血压尿量恢复正常。

例2:女,24岁,因“反复头晕、心悸3年余”入院。

曾于3年剖腹产出一健康男婴。

查体:上肢Bp190/110 mm Hg,下肢Bp118/72 mm Hg,身高152.3 cm,体重40 kg。

胸骨右缘2、3肋间明显听到3/6级收缩期杂音。

主动脉造影示:主动脉弓离断,离断部位在双侧内乳动脉,侧枝供应远端。

术式采用左后外侧切口在全麻下行缩窄段切除、Gore-Tex人造血管植换术。

例3:女,28岁,因“反复头晕、头痛不适半年”入院。

曾于5年足月顺产一健康男婴。

查体:BP:左上肢102/77 mm Hg,右上肢176/82 mm Hg,左下肢97/72 mm Hg,右下肢90/63 mm Hg,右桡动脉搏动正常,左桡动脉及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搏动减弱,左眼缺如。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界不大,心率70次/min,律齐,胸骨左缘2、3肋间、左侧肩胛区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主动脉造影示:主动脉弓有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四个分支,左右前斜位升主动脉及弓降部造影见主动脉及弓降部扭曲阶段性狭窄呈冰糖葫芦状,且第一段狭窄(直径7.8 mm)位于右颈总动脉与左颈总动脉之间约6 mm;第二段狭窄(直径4.05 mm)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降主动脉处。

心脏彩超示:二尖瓣返流(少量)。

腹部B超示:右肾结石。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面高电压。

X线、三大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肌酶、PT四项等均大致正常。

临床诊断:主动脉弓缩窄。

患者有两处狭窄段,术式采用左后外侧切口在全麻下行两处缩窄段切开,Gore-Tex补片扩大成形术。

2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用血管扩张药控制血压。

由于术前长期高血压,术后虽然病变解除,但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减压反射会产生短期高血压,用药物控制一段时间后高血压自行消失。

术后三例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截瘫、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监测上下肢血压,压差明显较前减小,恢复良好。

3 讨论
主动脉缩窄占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7%~14%,Rudolph[1]认为,主动脉缩窄的形成很可能与胚胎期的血流动力学有关。

病变部位多位于降主动脉上端邻近动脉导管处,即主动脉峡部,但可累及主动脉弓中部至腹主动脉分叉处的任何部位。

主动脉缩窄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狭窄近端血压升高,狭窄远端血压低于近心端,缩窄周围出现侧枝循环以及狭窄远端主动脉显著扩张,甚至呈瘤样扩张。

根据缩窄位置可将该畸形分为2型:①导管前型,又称婴儿型,缩窄位于动脉导管近侧与左锁骨下动脉远侧之间;②导管后型,又称成人型,缩窄位于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及左锁骨下动脉以远。

主动脉缩窄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缩窄严重的程度、位置及心内畸形,成年患者可以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有上半身高血压及下半身低血压症状,如头晕、头痛、下肢乏力及间歇性跛行等。

查体的主要发现为上肢血压高于下肢血压,导管前型患者可出现差异性紫绀,合并心内畸形的可以闻及心前区杂音。

目前针对主动脉缩窄的无创辅助检查,应首选多排CT或电子束CT,其三维血管成像可以直观显示主动脉缩窄程度、位置、侧枝血管情况[2],如有必要可行心导管检查,有助于测定缩窄处压力阶差,判定缩窄程度。

尽管在成人型主动脉缩窄中,侧枝循环的建立与左心室肥大适应了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但长时间上肢高血压可造成颅内出血、胸主动脉夹层或瘤样膨出破裂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手术治疗是改善自然预后的最佳方法[3,4]。

成人主动脉缩窄往往有丰富的侧枝循环,所以阻断主动脉,股动脉血压也可保持在较高水平,本组3例阻断主动脉后,股动脉收缩压都在60 mm Hg以上,下肢和肾脏能保证有效供血,所以都没有采用体外循环。

主动脉缩窄的术式很多,为避免术后发生再狭窄,应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选择术式:①缩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多应用于缩窄段较短,切除缩窄段后主动脉两端的口径相似者,一定要充分游离主动脉,扩大切除缩窄段后进行对端吻合。

此方法可以切除影响生长发育的导管组织或遮挡物,利用自身组织,避免使用人工材料,减少动脉瘤的产生,避免上肢缺血和生长发育障碍,纠正主动脉弓部的发育不良问题,是婴幼儿病例的主要手术方式;②主动脉补片加宽成形术:此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一般认为,补片加宽至少占原血管的1/2以上,主动脉切口尽可能超越缩窄段
1 cm以上,可避免广泛游离、吻合口无张力,从而扩大发育不良的峡部及弓部,还具有阻断时间短的特点。

补片材料主要选择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片和自体心包片;
③缩窄段切除、人造血管植换术。

适用于狭窄段较长的患者,缩窄矫治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李淑娟,王玉林,刘廷亮.主动脉缩窄的治疗.临床儿科杂志,2007,25(7):609-612.
[2] 刘愚勇,张宏家,王晓龙,等.成人型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心肺血管病杂志,2008,27:199-200.
[3] Elkerdany A,Hassouna A,Elsayegh T,et al.Left subclavian-aortic bypass grafting in primary isolated adult coarctation.Cardiovasc Surg,1999,7(3):351-354.
[4] Izhar U,Schaff HV,Mullany CJ,et al.Posterior pericardial approach for ascending aorta-to-descending aorta bypass through a median sternotomy.Ann Thorac Surg,2000,70:31-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