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合集下载

财政学(第十版)课件: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财政学(第十版)课件: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注意:财政实现平衡是相对的,财政不平衡 是绝对的。
一、理解财政平衡
• 收大于支 有结余 • 支大于收 有逆差 • 收支相等
即财政顺差; 即财政赤字; 即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支平衡为最理想状态 。 从实际经济运行来看,收入与支出恰好相等 的绝对平衡状态是很少见的。
一、理解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的分类 1、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按时间因素
SD=(G-tYf) CD=DEF-SD=(G-tY)-(G-tYf)=t(Yf -Y) DEF=CD+SD=(G-tYf)+t(Yf-Y)
一、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的计量口径和分类
(三)区分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的政策意义
(1)采取何种财政政策,是采取扩张性政策还是采 取紧缩性政策,不能由主观意志决定,应当是具体情 况具体分析,主要取决于对经济形势和当前财政赤字 性质的正确判断。 (2)一般说来,财政政策(至少在短期内)既改变 结构性赤字又改变周期性赤字,财政措施在增加(减 少)结构性赤字的同时可能减少(增加)周期性赤字。
一、财政赤字(或财政结余)的计量口径和分类
(二)财政赤字的分类: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 区分依据:根据财政赤字和经济运行的关系,通常按
照产生赤字的经济背景和原因 。 现实的财政赤字是由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两部分组
成的。周期性赤字是由经济周期波动决定的,它体现经济运 行对财政平衡的决定作用,是一种内生变量,随着经济周期 的波动而增减。
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政府通过增加基础货币为财政赤字 融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称之为赤字货币化。
二、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二)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
1、债务化融资对经济的影响。
因为居民、企业和商业银行购买国债,购买当时都表现 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减少,但财政支出后,准备 金又会恢复,准备金不变,货币供给规模也不变,财政赤字 只是以替代方式嵌入总需求,并不会增加总需求,因而赤字 债务化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财政学第十四章讲义

财政学第十四章讲义

第十四章――讲义第十四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The fiscal balance and the deficit)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概述(The fiscal balance and the deficit)第二节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The relationship of fiscal deficit with the balance between aggregate supply and demand)第十四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一、本章简介主要阐述如何理解财政平衡的含义,核心问题是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二、重要名词财政赤字预算赤字赤字政策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排挤效应三、重点内容1、理解财政平衡的含义2、掌握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和分类3、理解结构性财政赤字和周期性财政赤字的区别4、掌握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understanding fiscal balance)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 (specifications and classification of fiscaldeficit (balance))1、你了解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吗?4、如何认识我国的财政赤字?第二节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一、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of fiscal deficit with the balance between aggregate supply and demand)流量调整是指不改变资产存量的条件下,对经济中的“瓶颈”部门和短线产品实行倾斜政策,增加有效供给。

存量调整主要依靠市场的竞争机制来进行。

如有的被兼并、被淘汰而破产,有的可以转产等。

分析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以及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运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暂不考虑货币政策的影响,只分析财政赤字对总量平衡的影响;二是引入货币金融运用IS-LM模型分析较为发展的财政赤字的影响。

第十一章财政平衡和赤字

第十一章财政平衡和赤字
平衡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造成财政虚假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当年的财政收支当 中含有“水分”,以货币表现形式的财政收入与实 际价值不对称。
从我国的实践看,出现财政收入虚假成分的因素一 般有以下几种:(1)质量不合格或者品种不对路的 商品积压,由此而形成一部分财政收入就是没有 “物质保证”的货币收入。(2)存在着财政挂账和 企业挂账。(3)通货膨胀。
I1
1
IS2
IS1
Yn Y2
Y
图14-2 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长期经济效应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的分析
1.财政赤字的债务化融资的经济效应 2.财政赤字的货币化融资的经济效应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
(一)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 (二)财政赤字的分类: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 (三)我国的财政赤字和国际比较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
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 出+债务支出)
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分析 1.完全“排挤”效应 2.不完全“排挤”效应 3.无“排挤”效应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第二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财政赤字的长期效应分析
1.分析财政赤字长期效应的意义 2.分析长期效应的IS-LM模型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本章小结
【关键词】 财政赤字 预算赤字 决算赤字 赤字政策 结构性赤字 周期性赤字 铸币税 通货膨胀税 债务化融资 货币化融资 排挤效应

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

但是我们以往对于财政赤字的认识总是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偏差,实际上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待财政赤字。

第一,财政赤字是我国政府实施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

当前我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指数处于负增长,银行借贷、储蓄压力过大。

所以在这一特定条件下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利用一定限度的国债与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税收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这一非常之举,充分说明我国宏观调控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都在不断增强。

第二,财政赤字出现较高幅度的增长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所谓通货膨胀,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中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在通常情况下,依靠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但是在当前我国的特定经济条件下,发生这种危险的可能性不大。

一是银行储蓄存款较多,国家通过财政债券将一部分储蓄转化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会导致银行过量发行货币而形成通货膨胀情况的发生;二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充裕,物价比较稳定,适度扩大一些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在国民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所以这只要财政赤字运用得当,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第三,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财政赤字事实上起着向经济体注入基础货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规模的不断增大,经济运行本身所需要的基础货币量也在增加,需要不断地补充基础货币量,财政赤字是补充基础货币供给的渠道之一。

其次,在企业融资渠道不够畅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财政赤字几乎是保证GDP增长率的惟一选择。

考虑到2003年相当低的消费物价指数增长预期,3198亿赤字仍然是较为保守的。

就目前的宏观经济结构而言,财政风险、增长停滞的风险和金融风险,三者必居其一。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内容摘要]本文对于财政平衡及赤字,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角度,自定义性的分析开始,作了分层次的通盘考察,涉及到赤字的口径、比重、弥补方式、财政收支安排原则等等,并展开到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关系的勾画,以及财政赤字经济影响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财政赤字本身其实无所谓好坏,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一种财政政策工具,利用得当可以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一)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的概念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在总量上相等。

如大体相等,可称为基本平衡。

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会计上将其用红字表示,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通常按财政年度计算,我国的财政年度与日历年度相同。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收支相等,也就是财政平衡;二是收大于支,即存在财政结余;三是支大于收,发生赤字。

从我国和其他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在编制预算时,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但预算执行结果收支完全相等、分毫不差的情况几乎没有,不是收大于支,就是支大于收。

因此,只要收支相差不多,就可以看作财政大体平衡。

(二)赤字与赤字预算财政赤字是一种统称,出现财政赤字又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编制预算时就是支出大于收入,留有一块缺口,这是事先有计划地安排的赤字,这种预算称为赤字预算;另一种是预算安排中并没有赤字或者赤字数额很小,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使收入减少或支出扩大,结果出现赤字或增加了赤字的数额,这种执行中出现的赤字也称决算赤字。

预算是平衡的,决算出了赤字,一般来说只是个别年份因天灾或工作失误等而造成的。

而赤字预算则一般是和赤字政策相联系的,因为有某种需要,政府事先有计划地安排了赤字的使用方向,以达到刺激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等目标。

(三)长期平衡与当年平衡一般讲财政平衡,多指当年的财政收支平衡。

近几十年来,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长期平衡的观点,他们认为财政的运行不是孤立的,而是要与经济周期相适应,因此,追求财政平衡也不能只着眼于当年,而应着眼于长期的平衡,在一段时期内,有些年份出现赤字,而另一些年份有结余,从整个时期来看,只要总量大体平衡,就可以认为是财政平衡。

第十二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第十二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债务融资法是指通过向个人和企业(包括商业银行)
发行政府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
债务融资法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
的结果。但对非政府部门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会导致与债
务融资法目的相悖的后果,即使财政赤字货币化或部分货币
化。
(二)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
1.债务融资对经济的影响。不会扩大
2.赤字或结余=经常收入—经常支出 (小 口径硬赤字或结余)
(二)财政赤字的分类: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
根据财政赤字和经济运行的关系,即按照产生赤字的经
济背景和原因,将财政赤字分为两类: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
赤字:
1、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之上的赤
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结构性赤字一般用于分析赤字对
二、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的效应
(一)财政赤字的不同融资机制:货币融资和债务融资。
1.货币融资法是指用增加货币发行量的方式来弥补财
政赤字的各种方式,会产生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结果。包括:
(1)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向中央银行透支;
(2)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政府发行的债券。
(3)中央银行依法不能直接购买政府债券,但可以在公开市 场上从公众手中购买政府债券。
第十二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概述
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是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
比关系,按我国的统计口径,是指当年的收
支对比而言。
收支对比不外是三种结果:一是收大于支有 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三是 收支相等。
(一)财政平衡的表现形式——财政基本平衡
在给定的时期内,作为总供给的收入流量恒等于作为总需求的支出流量。

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
(1) 经济增长率的提高程度
• 如果实际经济持续增长率比较高,则实际国民收入 的增长会引起对货币需求的相应增加,此时政府以 较大规模使用财政赤字不会引起高的通货膨胀,因 为增加的货币供应被经济增长导致的新增货币需求 所吸纳,不会引起明显的物价水平上涨
(2) 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闲置资源的比重高低
• 预算赤字可以将农业和工业部门中的闲置资源动员 起来进行充分利用,增加本国产出水平,而不影响 价格水平
• 在财政承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财政均衡比财 政平衡更为重要
12.1.1.3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
• 静态平衡——只考察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对 比状况
• 动态平衡——一个时期的内在平衡,考虑各年 度之间的衔接及经济周期的影响
12.1.2财政平衡的计算口径
• (1) 财政赤字(盈余)=(经常收入+债务 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
• 说明一国在当年的总支出中有多大比例 是依赖赤字支出实现的,反映了财政本 身状况的好坏。
• 高赤字依存度的原因:
A.财政支出需要过大,导致实际财政支出 超出了现行收入制度下的收入供给能力
B.现行收入制度筹措收入的能力不足,不 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赤字依存度说明的是财政本身的问题, 特别是说明了财政支出的需要与财政收 入供给的能力之间的缺口或差距。
税前还贷、税收支出、房租补贴等为辅进行财政补贴, 促进价格制度改革
1986-1998年财政补贴占国家财政总支出比率为18% 1985年最高达到30%,1986-1992年间平(相对)指 标
(1) 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赤 字依存度
12.3.3.3公众(居民个人或企业)购买公债
• 公众购买公债的来源一般被认为属于储 蓄资金,公债的发行导致公众以金融资 产(公债)取代货币资产,是资产结构 的转换,不涉及货币供应量

财政学第十四章

财政学第十四章

帐举债而形成的平衡。虚假平衡主要表现为“财政性挂帐”,包
括财政挂帐和企业挂帐。财政挂帐是指将财政当年实际支出不列 支而转到下一年度,从而形成虚假平衡,企业挂帐是指将本应由
财政拨补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当年未拨付,作为挂帐亏损,从而形
成虚假平衡。财政虚假平衡有较大的隐蔽性,从而可能导致决策 上的失误。可见,虚假平衡比公开赤字的危害性更大。
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
供求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3、国民收入 决定的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
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
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 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持总供求的大体平衡,不至于发生严重的失衡。
当严重失衡状态出现时,就需要根据失衡的具体 情况运用包括宏观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 加以调控。
对结构失衡的调控有两种:
一是流量调控;二是存量调控。流量调
控主要是财政上实行倾斜政策,增加有
效供给,存量调节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
的同时,财政也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增 加投资和财政补贴等。
在国民经济实际运行中,会时常出现
总供求失衡状态,包括总量失衡和结
构失衡,总量失衡又包括总需求大于
总供给和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两种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不可能自发地维持经常
的均衡状态,经济的增长总是非均衡的,而且带
有周期性。这样,就需要政府实行宏观经济调控,
宏观调控的任务主要是通过经常性的“微调”保
三、西方经济学关于财政赤字的不同观点

古典经济学家一直主张节俭和预算平衡。他们总是把赤字作为战争、自 然灾害或政府奢侈的财政后果,并习惯于把赤字看成是外生变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