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随访职责及流程精编版
高危儿与营养性疾病儿童的随访和管理

(二)高危新生儿 1、早产:孕期<37周。 2、低出生体重<2500g。
(二
3、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 病,颅内出血。 4、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持续性 低血糖。 5、新生儿期严重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 败血症等)。
6、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疾病(如先天愚 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 7、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糖尿病、严重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 病毒)等。
因素,有临床症状及体征,可考虑诊断;
确诊需血生化,腕骨X摄片。
人体皮肤的7-脱氢胆骨化醇
(内源性D3)
VitD3
25-羟化酶
动物食物提供的VitD3
肝
VitD2 25-(O H)D3
植物提供的麦角固醇
(VitD2原) 1,25--(O H)2 D3 (有生物活性)
肾
1 --- 羟化酶
1,25(OH)2D3的作用
身高的测量:取立正姿势,两眼直视正前 方,稍挺胸收腹,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 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60度,脚跟、臀 部和两肩胛几个点同时靠着立柱,头部保 持正直位置,使顶板与颅顶点接触,然后 测量。误差不超过0.1厘米。
头围:可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 测量方法:取立位或坐位。测量者立于被 测者的前方或右方,用软尺从头部右侧眉 弓上缘经枕骨粗隆,从左侧眉弓上缘回至 零点,读出头围数字,误差不超过0.1厘米。
广义的高危儿 营养性疾病儿童
二、高危儿童的管理
1、高危儿童 高危儿童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期、新生儿 期和婴幼儿期存在对生长发育(尤其是大 脑发育)有危险因素的儿童,高危婴幼儿 有发生脑瘫的潜在危险,可能同时存在视 听觉、语言及运动发育的障碍,若不及期高危因素) 1、有脑瘫家族史、家族遗传、代谢病史。 2、高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35岁。 低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16岁。 3、孕期子痫、外伤、晕厥。 4、孕期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高危儿管理流程及内容

阳城县妇幼保健院儿保科 周红梅
高危儿的概念
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以及其后的发育期中 存在对胎儿和婴幼儿身心发育有危险因素 的儿童,称为高危儿
这是特别脆弱的人群,需要特殊的医疗保 健服务
高危儿的潜在危险
高位新生儿的脑损伤的发生率是正常新生 儿的数倍
各种高危因素可导致儿童脑损伤,引起脑 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和感知觉障碍及 行为异常等病症的潜在危险,从而导致残 疾发生。
专案管理内容
监测方法: 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量表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高危儿随访门诊保健流程
医生详细访问纪录高危因素,完善书写病 历,发放“高危儿随访门诊家长知情书”
建议1岁内每个月在专业机构进行常规体 格检查、营养评价和运动神经系统评估, 制定个体化的家庭训练方案
定制专属的优质的个体化保健和早期干预 服务。预约、体检、干预、专人专区一站 式服务
高危儿保健的重要性
对高危儿的医疗保健服务成为高危儿保健
高危儿约占活产儿的10-20%,是一个很大 的群体。
高危儿童
早产(胎龄<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 体重<2500克)
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 ,颅内出血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持续性低血 糖
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
高危儿家庭监测10项内容
1个月手脚经常“打挺”,“很有力”地屈曲或甚至或很软如布娃娃 2个月头老往后仰、不能竖头,不注视人脸或物体 3个月不能抬头,逗不会笑、不会发音 4个月手仍紧握拳不松开,拇指紧紧地握住手掌 5个月俯卧位时手臂不能支撑身体 6个月扶立时下肢呈剪刀样,不会伸手抓物 7个月不能发ba、ma音 8个月不会坐 9个月不会爬,头和手频繁抖动 10个月不会用手指捏小物品,对成人语言反应差
高危儿转介制度和流程

高危儿转介制度和流程一、新生儿科病房出院的患儿或产科新生儿查房发现的高危儿应在我院新生儿高危儿随访门诊进行系统随访、诊断和干预。
二、经高危儿随访门诊筛查后,如果患儿存在神经、心理、营养、呼吸等方面的问题和疾病需转介到相应专业科室诊治者,由高危儿随访门诊开具转介单,家属凭借转介单到相应科室诊治。
三、如患儿出院后不能在我院高危儿随访门诊进行随访,可凭借我院开具的转介单到当地的相应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和随访。
四、出院病人转介单由新生儿科(新生儿科)病房在患儿办理出院手续时开具,患儿家属凭借出院病人转介单到高危儿门诊或当地相应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和随访。
五、服务流程输血安全管理制度一、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二、将临床输血护理管理纳入全院护理质量风险管理范畴,确实做好输血安全管理的监控工作。
三、采血护士资质:采集交叉配血标本,要求护士必须具备Nl级以上护士职称,准确掌握各种血液品种输注要求。
四、受血者血样的管理1.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三种就诊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腕带、床号,确保受血就诊者身份无误。
2.根据输血医嘱、输血申请单,需经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就诊者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含Rh血型)临床诊断、经血传播疾病检测结果(急诊输血前先留检测标本),并与就诊者或家属当面核实。
3.护士需持输血申请单和试管,按照静脉采血操作规范采集血标本,并做到每次为一位就诊者采集,禁止同时为两位就诊者采集血标本。
4.血标本由输血就诊者所在科室采集,不得由别的科室代为采集。
五、血标本送检管理由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标本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化验室,并与化验室按照双方进行逐行核对。
申请单与血标本内容不符合时,退回申请单,重新采集血标本。
六、领血管理1.接到取血通知后,立即安排医护人员取血。
5.取血人员与输血科人员共同做好核对。
核对血液的有效期、血液的质量,就诊者的姓名、住院病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凝集实验结果、血液的种类、剂量,血袋是否完好,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方可取回。
高危儿管理登记随访技能培训过程及重点

高危儿管理登记随访技能培训过程及重点高危儿管理登记随访技能培训过程及重点高危儿管理登记随访是儿童保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高危儿童的健康问题,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高危儿管理登记随访的过程和其重点。
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将与您一同分享。
1. 登记过程高危儿管理登记的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1 信息收集:在这个阶段,医务人员需要收集高危儿童的基本信息,包括尊称、芳龄、性别、家庭住宅区域、通信方式等。
也需要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父母的健康状况以及与高危儿的相关病史。
1.2 高危儿筛查:根据儿童保健部门制定的筛查标准和工具,进行高危儿童的筛查工作。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尽早发现有潜在健康风险的儿童,进一步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1.3 健康评估:对筛查结果为高危的儿童进行详细的健康评估,包括身体检查、发育评估、行为发育评估等。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全面了解高危儿童的健康状况,确保他们能够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1.4 制定干预计划:根据高危儿童的健康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适当的治疗方案、康复训练建议和家庭支持措施等。
1.5 随访管理:根据干预计划的要求,进行定期的随访管理工作。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检查高危儿童的病情发展,评估干预效果,以及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2. 登记随访的重点在高危儿管理登记随访过程中,有几个重点需要特别关注:2.1 早期干预:高危儿童的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通过早期的干预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并改善他们的发展状况。
在登记随访过程中,医务人员要特别关注高危儿童的发育评估,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干预。
2.2 家庭支持:高危儿童的家庭支持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参与是高危儿童干预的关键因素,医务人员需要重视家庭支持的工作,帮助家长提高对高危儿童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儿保高危儿工作制度

儿保高危儿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我国儿童保健工作质量,降低高危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为儿保高危儿工作提供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儿童保健机构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高危儿保健工作。
三、高危儿的定义高危儿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其生长、发育、健康产生严重问题,甚至危及生命的婴儿。
四、工作原则1. 早期识别:儿保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高危儿的识别标准,对疑似高危儿进行及时评估。
2. 早期干预:对确认的高危儿,应立即启动干预措施,给予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
3. 全程管理:对高危儿实施从出生到成年的全程健康管理,确保其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关注和保障。
4. 家庭参与:鼓励家长积极参与高危儿的管理,提高家长对儿保工作的认识和配合度。
五、工作内容1. 筛查与评估:对新生儿进行普遍筛查,对疑似高危儿进行详细评估,包括生长发育、神经心理、视听觉等功能方面的检查。
2. 干预与治疗:根据评估结果,为高危儿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如早期康复训练、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
3. 跟踪监测:定期对高危儿进行跟踪监测,评估干预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4. 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关于高危儿保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家长自我管理能力。
5. 转诊与协作:建立健全高危儿转诊制度,确保高危儿在需要时能够得到上级医疗机构的专业支持。
六、工作流程1. 筛查与评估: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筛查,对疑似高危儿进行评估。
2. 干预与治疗: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干预计划,实施治疗措施。
3. 跟踪监测:定期对高危儿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干预方案。
4. 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面对面或在线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保工作的认识。
5. 转诊与协作:发现需要转诊的高危儿,及时联系上级医疗机构,协助办理转诊手续。
高危婴儿随访制度

高危婴儿随访制度简介高危婴儿是指出生时存在某些疾病、疾病危险因素或其他不良影响因素,而可能需要特殊的医疗和护理的婴儿。
高危婴儿随访制度是为了及时监测高危婴儿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而设立的制度。
目的1. 提供早期干预:通过高危婴儿随访制度,可以及时发现高危婴儿存在的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早期干预措施,以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2. 监测健康状况:高危婴儿随访制度可以定期监测高危婴儿的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发育、营养摄入、免疫接种等方面,以确保其正常成长和发展。
3. 提供家庭支持:随访过程中,可以向高危婴儿的家庭提供相关健康知识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照料高危婴儿,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实施步骤1. 确定高危婴儿:通过分析婴儿的出生史、母亲孕期疾病史等信息,确定是否为高危婴儿。
2. 制定随访计划:根据高危婴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的频率、内容和方式等。
3. 定期随访:按照随访计划,定期进行随访,包括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体格检查、婴儿喂养情况等内容。
4. 评估和记录:评估高危婴儿的健康状况,记录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干预。
5. 干预和指导:根据评估结果和需要,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指导,包括家庭护理、营养补充、康复训练等方面。
6. 家庭支持和跟进:与高危婴儿的家庭保持联系,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指导,确保随访计划的顺利执行,并及时解答家庭的疑问和问题。
总结高危婴儿随访制度是为了及时监测高危婴儿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而设立的制度。
通过提供早期干预、监测健康状况和提供家庭支持,可以确保高危婴儿的正常成长和发展。
实施步骤包括确定高危婴儿、制定随访计划、定期随访、评估和记录、干预和指导以及家庭支持和跟进。
高危儿随访指导模板(供参考)

高危儿随访指导模板(供参考)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成人超过2mg/d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一般多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重者甚至死亡。
新生儿黄疸分类1.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其特点为:①一般情况良好。
②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但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
但需注意,生理性黄疸始终是一除外性诊断,必须排除引起病理性黄疽的各种原因后方可确定。
2.病理性黄疸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若具备上述任何一项者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1.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去医院。
2.观察宝宝日常生活:只要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都要去医院检查。
3.仔细观察黄疸变化: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
如果不知如何看,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
4.家里光线不要太暗5.在排除母乳性黄疸时,勤喂母乳.。
高危儿管理规范流程

高危儿管理规范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 This document has been carefully written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高危儿管理规范流程如下:①筛查与识别:出生后立即对新生儿进行筛查,识别出具有高危因素的婴儿,如早产、低体重、先天性疾病、分娩并发症等。
②登记建档:对确认的高危儿进行详细登记,建立专属健康管理档案,记录基本信息、高危因素及初步评估结果。
③定期随访:制定个性化随访计划,通常新生儿期不少于2次访视,高危儿根据情况增加访视次数,进行生长发育监测、营养评估与疾病筛查。
④全面评估:采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Apgar评分、生长发育量表,定期评估高危儿神经行为发育、体格发育等。
⑤干预指导:针对评估结果,提供早期干预措施,如康复训练、营养指导、家庭护理教育等,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⑥转诊与专科管理:对于需要进一步诊疗的高危儿,及时转诊至相应专科,如儿科、儿童康复科等,并跟踪转归情况。
⑦信息反馈与结案:随访与干预过程中,记录儿童发展变化,定期总结,反馈给家长及参与管理的医疗团队,直至高危状态解除或转入常规儿童保健管理。
⑧培训与考核:医护人员定期接受高危儿管理相关培训,确保管理质量,各级医疗机构实施管理效果的监督与考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危儿早期干预指导人员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对高危儿童和不能住院康复的脑
损伤儿童家长进行干预训练指导。
二、熟练掌握各年龄段正常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干预指导
技术。
三、履行职业道德,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
四、了解高危儿童的发育水平,根据儿童不同情况及医师要
求为儿童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五、对初诊儿童家长进行一次系统的干预指导,对定期随访
者记录并综合评估发育情况,并根据干预效果,及时修
订指导方案,进一步对家长进行干预指导。
六、做好登记及指导记录,不断总结经验。
七、对患儿有爱心、耐心、责任心,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
式,使患儿愉快接受训练,并耐心回答家长问题。
八、对指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儿科医生,协作医师调
整训练方案。
九、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努力学习业务技术,不断提
高业务质量,负责临床教学,做好进修和实习人员的培
训工作。
十、负责指导教具的管理和维修,保证安全,定期进行清洁
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高危儿神经行为指导及测定人员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高危儿心理行为相关工作。
二、努力学习儿童心理相关专业知识及先进经验,掌握国内、外儿童心理行为矫治工作动态及新进展。
三、热情耐心接待每位咨询儿童及家长。
四、智力测试应严格按测试手册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和结果处理,测试过程注意受试者的精神状态。
五、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综合分析和解释,做好教育训练指导,对异常者根据医师要求进一步检查和进行药物、心理、行为矫治。
高危儿智商测定人员岗位职责
一、测查过程态度和蔼,使用标准测验工具,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结果准确。
二、遵守职业道德,为儿童和家长保密测验结果。
三、慎重对待智力测验结果,避免给儿童造成心理伤害。
四、对智测结果评价可疑的小儿,建立档案,跟踪随访并进行教育指导。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高危儿管理工作流程
一、高危儿定义及内容
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以下情况可列为高危儿:
1、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孕期吸烟、吸毒、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史,性传播疾病史,严重的精神刺激、高龄母亲。
2、异常妊娠及分娩史:包括母有妊娠期高血压,如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各种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胎头吸引、臀位牵引、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病史等。
3、出生时异常:如Apgar评分<7分,脐带绕颈、早产儿、
小于胎龄儿、巨大儿、过期产儿、多胎儿。
4、新生儿期严重疾病:HIE、颅内出血、颅内感染、重症
感染性肺炎(或伴有多脏器损伤)、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等。
二、高危儿管理工作流程图
目录
一、高危儿神经行为指导及测定人员岗位职责
二、高危儿智商测定人员岗位职责
三、高危儿早期干预指导人员岗位职责
四、高危儿管理工作流程
五、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