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随访职责及流程
高危儿与营养性疾病儿童的随访和管理

(二)高危新生儿 1、早产:孕期<37周。 2、低出生体重<2500g。
(二
3、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 病,颅内出血。 4、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持续性 低血糖。 5、新生儿期严重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 败血症等)。
6、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疾病(如先天愚 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 7、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糖尿病、严重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 病毒)等。
因素,有临床症状及体征,可考虑诊断;
确诊需血生化,腕骨X摄片。
人体皮肤的7-脱氢胆骨化醇
(内源性D3)
VitD3
25-羟化酶
动物食物提供的VitD3
肝
VitD2 25-(O H)D3
植物提供的麦角固醇
(VitD2原) 1,25--(O H)2 D3 (有生物活性)
肾
1 --- 羟化酶
1,25(OH)2D3的作用
身高的测量:取立正姿势,两眼直视正前 方,稍挺胸收腹,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 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60度,脚跟、臀 部和两肩胛几个点同时靠着立柱,头部保 持正直位置,使顶板与颅顶点接触,然后 测量。误差不超过0.1厘米。
头围:可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 测量方法:取立位或坐位。测量者立于被 测者的前方或右方,用软尺从头部右侧眉 弓上缘经枕骨粗隆,从左侧眉弓上缘回至 零点,读出头围数字,误差不超过0.1厘米。
广义的高危儿 营养性疾病儿童
二、高危儿童的管理
1、高危儿童 高危儿童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期、新生儿 期和婴幼儿期存在对生长发育(尤其是大 脑发育)有危险因素的儿童,高危婴幼儿 有发生脑瘫的潜在危险,可能同时存在视 听觉、语言及运动发育的障碍,若不及期高危因素) 1、有脑瘫家族史、家族遗传、代谢病史。 2、高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35岁。 低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16岁。 3、孕期子痫、外伤、晕厥。 4、孕期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高危儿管理登记随访技能培训过程及重点

《高危儿管理登记随访技能培训过程及重点》高危儿管理是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降低高危儿的伤残发生率,提高儿童的生存质量。
为了提升医护人员在高危儿管理登记随访方面的专业技能,确保高危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一场高质量的技能培训活动应运而生。
本次培训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且重点突出,下面将详细阐述培训的过程及重点。
一、培训前期准备为了确保培训的顺利开展和取得良好效果,培训前期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工作。
成立了专门的培训筹备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经验丰富的儿科专家、儿童保健医生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
他们共同商讨培训的内容、形式、师资安排等重要事项,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广泛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包括国内外关于高危儿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南和标准等。
这些资料为培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培训内容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精心挑选培训师资。
邀请了在高危儿管理领域具有深厚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授课教师。
这些教师不仅在理论知识方面有着卓越的造诣,还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学员们传授实用的技能和经验。
做好培训场地和设备的准备工作。
选择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会议室作为培训场地,确保学员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调试好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保证培训过程中的多媒体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二、培训内容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高危儿管理的各个方面。
(一)高危儿的定义、分类及识别培训首先从高危儿的定义和分类入手,让学员们明确什么是高危儿以及高危儿的常见类型。
通过详细讲解高危儿的定义,使学员们认识到高危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
介绍了根据不同高危因素进行的分类方法,如早产、低诞辰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以便学员们能够准确识别高危儿。
为了帮助学员们更好地掌握高危儿的识别方法,培训中还结合了大量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高危儿随访制度

高危儿随访制度
1、对所有高危儿建卡存档按出生日期排列档案,做到定期随访,对曾在新生儿期进行急救的高危儿可以增加随访次数。
2、随访中给予全面体检,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凡伴有营养性疾病,需请儿童营养科会诊。
按营养性疾病管理规范进行管理。
其它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3、针对随访婴儿利用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凡三次听力筛查异常者转上级医院,以确保出生后6个月内对听力筛查障碍患儿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对言语、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4、一岁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高危儿脑损伤筛查,及时发现运动发育迟缓或早期脑瘫,进行康复训练指导。
5、随访检查时对高危儿常规指导视听训练,触觉刺激(游泳、抚触),被动操,抚触等早期家庭干预措施。
给予早期教育知识辅导做好高危儿家庭监测的宣传工作。
6、如随访中发现有生长发育延迟,智能发育迟缓、脑瘫言语障碍问题,应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对于不能治疗的患者转上级医院。
7、针对转院治疗的高危儿登记“高危儿转院随访登记册”转院后一个月随访诊治结果。
高危儿童管理制度

高危儿童管理制度
一.对所有高危儿建卡存档,做到定期随访。
对曾在新生儿期进行急救的高危儿可以增加随访次数。
二. 随访中每次给予全面体格检查,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
三. 针对随访婴儿利用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凡三次听力筛查异常者转上级医院,以确保出生后6个月内对听力障碍患儿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对言语、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四. 一岁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52项神经运动发育检查或高危儿脑损伤筛查,及时发现运动发育迟缓或早期脑瘫,给予康复训练指导。
五. 随访体检的同时,给予早期教育知识辅导,做好高危儿家庭监测的宣传工作。
六.如随访中发现有生长发育延迟、智能发育迟缓、脑瘫、言语障碍问题,应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对于不能治疗的患者转上级医院。
儿保高危儿工作制度

儿保高危儿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我国儿童保健工作质量,降低高危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为儿保高危儿工作提供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儿童保健机构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高危儿保健工作。
三、高危儿的定义高危儿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其生长、发育、健康产生严重问题,甚至危及生命的婴儿。
四、工作原则1. 早期识别:儿保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高危儿的识别标准,对疑似高危儿进行及时评估。
2. 早期干预:对确认的高危儿,应立即启动干预措施,给予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
3. 全程管理:对高危儿实施从出生到成年的全程健康管理,确保其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关注和保障。
4. 家庭参与:鼓励家长积极参与高危儿的管理,提高家长对儿保工作的认识和配合度。
五、工作内容1. 筛查与评估:对新生儿进行普遍筛查,对疑似高危儿进行详细评估,包括生长发育、神经心理、视听觉等功能方面的检查。
2. 干预与治疗:根据评估结果,为高危儿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如早期康复训练、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
3. 跟踪监测:定期对高危儿进行跟踪监测,评估干预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4. 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关于高危儿保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家长自我管理能力。
5. 转诊与协作:建立健全高危儿转诊制度,确保高危儿在需要时能够得到上级医疗机构的专业支持。
六、工作流程1. 筛查与评估: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筛查,对疑似高危儿进行评估。
2. 干预与治疗: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干预计划,实施治疗措施。
3. 跟踪监测:定期对高危儿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干预方案。
4. 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面对面或在线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保工作的认识。
5. 转诊与协作:发现需要转诊的高危儿,及时联系上级医疗机构,协助办理转诊手续。
高危儿、体弱儿管理工作规范

高危儿、体弱儿管理工作规范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重症诊疗技术的提高,高危儿、体弱儿存活率明显提高,但存活儿童却在不同年龄段逐渐出现发育障碍问题,严重影响高危儿及体弱儿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为更好地对高危儿及体弱儿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使高危儿及体弱儿能在行为发育上得到改善并赶上正常儿童,促进他们的身心更好的发育,降低儿童死亡的发生,现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管理规范。
一、高危定义及管理范围(一)高危定义高危儿: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的危害,日后可能发生残障(运动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多动、学习困难、自闭、行为异常等症状)的婴儿。
体弱儿:指在出生后因各种原因出现的影响儿童健康因素的儿童。
包括: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双胎、体重不增,佝偻病活动期、中重度营养不良、中重度缺铁性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单纯性肥胖、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缺陷、视力低常、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器质性疾病等。
(二)管理范围县域内筛查出的所有高危儿、体弱儿均纳入管理范围。
二、各级职责(一)村级职责村级保健人员负责本村高危儿、体弱儿的筛查工作,对发现的高危儿、体弱儿转送到镇卫生院进行确诊,并负责村级随访工作。
负责宣传儿童预防保健知识,和儿童健康管理程序。
(二)镇中心卫生院职责各镇卫生院要开设儿保门诊或儿科,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必要的设施设备,开展儿童健康保健服务;负责本镇高危儿童的筛查、早期识别,做好高危儿童的专案管理与随访,及时做好随访登记、做好信息上报与反馈;指导高危儿童到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复查与矫治;加强儿科能力培训,提高基本儿童保健服务和基本救治能力。
(三)县级医疗保健机构职责县级医疗保健机构要开设高危儿及体弱儿专科门诊,由经过上级培训的高年资医师坐诊,接受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转诊的高危儿及体弱儿,做好健康体检与保健指导工作,对县级没有能力干预治疗的转三级专科医院治疗。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
一、高危儿管理对象:
1.高危新生儿:重点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2.营养不良:发育迟缓、低体重、消瘦
3.单纯性肥胖
4.贫血
5.活动性佝偻病
6.先心病
二、高危儿管理程序
筛查→登记→管理→结案
三、高危儿管理方法
1、对所有高危儿建卡存档,做到定期随访,对曾在并新生儿期进行急救的高危
儿可以增加随访次数。
2、随访中给予全面体检,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
3、随访检查的同时给予早期教育知识辅导做好高危儿家庭监测的宣传工作。
4、如随访中发现有生长发育延迟,智能发育迟缓、脑瘫言语障碍问题,应及时
进行干预治疗,对于不能治疗的患者转上级医院
5、有条件的针对随访婴儿利用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凡三次听力筛查异
常者转上级医院,以确保出生后6个月内对听力筛查障碍患儿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对言语、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6、有条件的一岁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52项神经运动发育检查或高危儿脑损伤筛
查,及时发现运动发育迟缓或早期脑瘫,给康复训练指导。
高危儿管理流程及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危儿随访职责及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高危儿早期干预指导人员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对高危儿童和不能住院康复的脑损
伤儿童家长进行干预训练指导。
二、熟练掌握各年龄段正常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干预指导技
术。
三、履行职业道德,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
规。
四、了解高危儿童的发育水平,根据儿童不同情况及医师要
求为儿童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五、对初诊儿童家长进行一次系统的干预指导,对定期随访
者记录并综合评估发育情况,并根据干预效果,及时
修订指导方案,进一步对家长进行干预指导。
六、做好登记及指导记录,不断总结经验。
七、对患儿有爱心、耐心、责任心,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
式,使患儿愉快接受训练,并耐心回答家长问题。
八、对指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儿科医生,协作医师调
整训练方案。
九、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努力学习业务技术,不断提
高业务质量,负责临床教学,做好进修和实习人员的
培训工作。
十、负责指导教具的管理和维修,保证安全,定期进行清洁
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高危儿神经行为指导及测定人员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高危儿心理行为相关工作。
二、努力学习儿童心理相关专业知识及先进经验,掌握国内、外儿童心理行为矫治工作动态及新进展。
三、热情耐心接待每位咨询儿童及家长。
四、智力测试应严格按测试手册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和结果处理,测试过程注意受试者的精神状态。
五、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综合分析和解释,做好教育训练指导,对异常者根据医师要求进一步检查和进行药物、心理、行为矫治。
高危儿智商测定人员岗位职责
一、测查过程态度和蔼,使用标准测验工具,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结果准确。
二、遵守职业道德,为儿童和家长保密测验结果。
三、慎重对待智力测验结果,避免给儿童造成心理伤害。
四、对智测结果评价可疑的小儿,建立档案,跟踪随访并进行教育指导。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高危儿管理工作流程
一、高危儿定义及内容
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以下情况可列为高危儿:
1、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孕期吸烟、吸毒、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史,性传播疾病史,严重的精神刺激、高龄母亲。
2、异常妊娠及分娩史:包括母有妊娠期高血压,如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各种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胎头吸引、臀位牵引、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病史等。
3、出生时异常:如Apgar评分<7分,脐带绕颈、早产儿、
小于胎龄儿、巨大儿、过期产儿、多胎儿。
4、新生儿期严重疾病:HIE、颅内出血、颅内感染、重症
感染性肺炎(或伴有多脏器损伤)、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等。
二、高危儿管理工作流程图
目录
一、高危儿神经行为指导及测定人员岗位职责
二、高危儿智商测定人员岗位职责
三、高危儿早期干预指导人员岗位职责
四、高危儿管理工作流程
五、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