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6散步练习新人教版
部编人教版本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的:6《散步》同步学习练习

6 散步1.依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分qí( ) xìn()服chāi()散dūn()下瞬时( ) 水波粼粼( ) 嫩芽( ) 熬过( )....2.找出并更正以下句子中的错别字。
(1)树枝上的嫩芽儿也蜜了。
( )(2)我想折散一家人,分红两路,各得其所,终不肯意。
( )(3)儿子固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很轻。
( )(4)可是,全部都取绝于我。
( )3.请联合语境,采用本文中的词语达成下边的填空。
期望着,期望着,春季终于到了。
已经70岁的奶奶又________了一个________。
周日,我们一家人为去公园还是动物园产生了________。
我说,我要去动物园里喂天鹅,还能够欣赏________的湖面,多美呀;奶奶却想去公园看老年人打太极拳,能够一边看,一边学。
爸爸说,我们分红两伙,我和你奶奶去公园,你和妈妈去动物园,这样________。
我和奶奶都________地址了点头。
4.以下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小家伙忽然叫起来:“前方也是妈妈和儿子,后边也是妈妈和儿子!”B.我想找一个两全的方法,找不出;我想拆开一家人,分红两路,各得其所,终不肯意。
C.可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想法,“还是走小道吧!”D.“我走可是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5.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全部学校都要关爱留守小孩,利用全部契机激励他们,锻炼他们,培育他们自强自立。
B.我们要学习并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感觉父辈的使命感、责任感。
C.为了创造优秀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确实增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D.市第一小学采纳了各样预防举措,防范师生不患春季流感,保证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6.以下选项中排序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祖先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辈传达出正能量。
②先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遵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6. 散步》习题PPT

课外阅读拓展练
【点拨】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人物形象可根据人 物的言谈举止、心理活动等来概括。从“外祖母过来端详 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 可以看出外祖母是一个和蔼可亲、宽容厚道的人;从“外 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 枝。母亲把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 然成了!”可看出外祖母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 【答案】G·4·1 外祖母是一个和蔼可亲、宽容厚道、 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的人【条】。
转型升级,文化和科技是相• 辅•相•成•的。
课内知识优化练
【点拨】“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多 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A项中用来形容剧情不恰当。
【答案】A
课内知识优化练
6. 下面的古诗句与亲情无关的一项是( D )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D.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课外阅读拓展练
15.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认识。 材料一:生活是由一件件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这根
线上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纽扣。 材料二:据调查,在表示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人群中,
72%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上网、玩手机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 • •• •
众的热烈称赞。
B. 春天的公园,阳光明媚,草• 长•莺• 飞• ,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 美景。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散步预习作业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体验亲情6 散步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熬.( ) 拆.散( ) 霎.时( ) 嫩.芽儿(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dūn下( ) 分qí( ) 委qu( )3.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信服:(2)取决:(3)粼粼:(4)两全:(5):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6):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4.文学常识填空。
莫怀戚,人,当代家。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系列小说集《》,中篇小说《诗礼人家》《花样年月》,等等。
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四个人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第4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参考答案1.áo chāi shà nèn2.蹲歧屈3.(1)相信并佩服。
(2)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3)文中形容水明净。
(4)顾全两个方面。
(5)分歧(6)各得其所4.重庆作经典关系大律师现实录5.(1)不能调换。
结合下文可知,是“我”动员母亲“应该多走走”,“我”的责任重大,所以放在最前面。
文章最突出的是“我”的敬老,体现儿子对母亲的爱,所以母亲放在第二位。
这样的顺序安排与第5段中“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相互照应。
(2)结构上:承上启下。
内容上:描写了南方初春田野的美丽景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和谐、欢乐的气氛,也暗示了熬过严冬的母亲将随着季节的轮回而获得新的活力。
(3)作者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经不起摔跌,非稳当不可。
从深层理解来说,这句话情思隽永、富含哲理,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
一个家庭是这样,其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句话写出了“我”和妻子的使命感,同时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散步习题人教版

有人问他:“你知道不知道,你这次是侥幸从死神手里逃掉的?因为你这样背对 地面从高空摔下,极有可能丢掉性命。”他憨憨地说:“我知道,但如果我不这样背对 地面,我的女儿就可能丢掉性命。”
父亲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七岁的女儿现在还不懂。等她长大了,她会懂得,父亲 对她的爱,比父亲背对的大地,还要深沉,还要厚重。
1.(原创题)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身体虚弱的妈妈终于熬.(áo)过了这个严冬,她身体好点了,但做点家务就觉得 累.(lèi)。 B.李大爷看到眼前这一幕,一霎.(shà)时,他感到自己的内心有莫大的委曲。 C.这位年轻的妈妈背.(bēi)着儿子,急匆匆地来到了一口水波鳞鳞的鱼塘边。 D.他慢慢地蹲.(dǔn)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捡起了在路边已经生锈的酒樽。
答案:(示例)题目是“母子情‘深’”,实际上是母子情“浅”,是儿子对母亲的不 尊重、不孝敬。(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 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 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 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 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 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他本能地想要加快脚步。但一刹那间,脚下陡然失去了支撑,身子被一股巨大的力量 吸得轻飘飘。他知道此刻他和女儿都被吸到了高空,几分钟后就要被抛到九霄云外,然后 粉身碎骨!
最新人教部编版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练习题及答案精品课件

3日下午,监利县媒体发布缺少房源信息后1个小时之内,就接到了市民自愿提供 的200多套房源,很多市民都将自己的住房收拾干净,来满足家属需要。城区各酒店宾 馆都纷纷行动,贴出告示,为家属提供免费食宿。虽然高考在即,所有预定了酒店的家 长、考生也顾全大局,主动腾出房间,把更多公共资源拿出来保障救援、接待家属。
课堂小结
1.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呀? 和同桌说说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总结反思学习情况。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再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原谷谏父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谷年十有五,谏③父曰:“祖 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④,捐祖 于野。谷随,收舆④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⑤具?”谷曰:“他日父母老, 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捐:抛弃。③谏:好言相劝。④舆:手推的小 车。⑤凶:不吉利。
9.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5分) A.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B.田里的冬水也沽沽地起着水泡。 C.后来发生了分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D.我想折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解析】B项“沽沽—咕咕”,C项“岐—歧”,D项“折—拆”。
第二单元
第6课:散步
1.注音或写汉字。(9分)
散步( sàn )
莫怀qī( 戚 ) 熬过( áo )
分qí( 歧 )
shà( 霎 )时 委屈( qu )
水波粼粼( lín ) 嫩芽( nèn) 蹲下(dūn ) 2.多音字注音,形近字组词。(6分)
七年级语文上册6《散步》预习学案新人教版

《散步》
一、字词自测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分歧.嫩.芽 shà时 chāi 散
委qū水波lín lín 各得qí所
2. 根据原文填空。
⑴母亲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⑵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⑶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
⑷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着,有的浓,有的淡。
⑸小家伙突然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
⑹我的母亲高大,很瘦,不算重;儿子很胖,幼小,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霎时:
②两全:
③各得其所:
二、课文朗读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在不太理解的地方圈点勾画,通过质疑、探讨、解疑,整体感知课文。
三、预习思考
阅读本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给这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修饰词。
的家庭的我的母亲
的妻子的儿子
四、我的预习困惑和收获:。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六课《散步》练习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第六课《散步》练习题及答案(基础与拓展)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好词,把它们写在一段连贯合理的话中。
1.下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A.散(sàn)步散(sàn)落B.劳累(lèi)果实累累(lěi)C.强(qiáng)壮勉强(qiǎng)D.重(zhòng)量重(chóng)复2.下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溜来liū田埂jīng 拆chāi散B.咯咯gē粗犷guǎng 熬áo过C.分歧qí霎chà时咩咩miēD.揣chuǎi摩吟lín唱散sàn步3.下列词语中字形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波光鳞鳞初春信服(相信并佩服)B.各得其所脑瓜熬(忍受,艰苦支持)C.两全其美取决取决(由某人、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D.委曲求全一霎时拆散(使家庭、集体的成员,或者成套的东西分散)4.品读课文。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袋,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母亲改了主意,要走小路是出于()A.看到了小路那边的美丽风景,想走近看看。
B.想让儿子不必为难,孙儿也可以开心。
C.拗(niù)不过孙儿的强烈要求。
D.对孙儿的无限宠爱,乃至溺爱。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含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和妻子是中年人,家庭、工作负担很重,必须勉力支撑。
B.“我”和妻子是中年人,身体素质渐渐下降,觉得力不从心。
C.“我”和妻子是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散步作业课件新人教版(2)

6ꢀ散ꢀ步qíchāixìn áo línnèn pán shà2.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1)母亲___信__服____(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后来发生了___分__歧___(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3)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_各__得__其__所_______(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
C.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D.“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说。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一位多年从事教学的老师提醒,想在中学阶段取得好成绩,应当尽早发扬五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C.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解析】B项将“发扬”改为“养成”;C项删掉“不要”;D项“健全并建立”改为“建立并健全”。
5.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作用。
“熬”有艰难度过的意思。
“熬”字不仅表现出南方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
“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在年迈的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高大”是从年幼的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这两个词语共同体现了“我”的责任重大。
6.阅读下面材料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散步是十分适合老人的一种健身运动,根据老人的个人体质,可选择不同类型的散步方式。
普通散步法:速度以每分钟60~90步为宜,每次20~30分钟。
适合患冠心病、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步》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
饥饿的时候,妈妈是_____;
困难的时候,妈妈是_____;
黑暗中,妈妈是_______;
幸福中,妈妈是_______.
2、“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对“整个世界”的正确理解是:[ ]
A、世界就是由“母亲”和“儿子”构成的。
B、“我”上有老,下有小,因此责任极其重大。
C、在家庭生活里,“母亲”和“儿子”是最重要的两代人。
D、“母亲”是老一代,“儿子”是新一代,他们代表了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3、阅读填空:在()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随意地铺着,有的()有的();树上的()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 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C.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注:成都市二008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5、."母亲"开始想走大路,后来为什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了?()
A.因为小路有意思,好玩。
B.因为她看见孙子要走小路。
C.她怕儿子为难。
D.因有儿子在身边,可随时背她。
二、阅读理解
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
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磋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
无论你有多少理由。
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的深深的挂念。
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债。
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
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
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嗷嗷()磋跎()()咫尺()
2、解释下列词语。
磋跎:
行将就木:
衣锦还乡:
不堪一击:
稍纵即逝:
3、文章第三段中一共用了四个“相信”,它们的主语(陈述对象)一共有几个?都是谁?请在原文中找出来。
4、作者说她不喜欢“苦孩子求学的故事”,也不喜欢“父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
那么,她对那些“赤诚忠厚”而准备“从容尽孝”的孩子持何态度呢?
5、作者对求学的苦孩子和断然离去的游子都作了道德上的评价,请从文章中摘录出来这方面的语句。
6、作者主张如何尽孝心,请从原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并指出它出自文章哪一个自然段。
7、请从文章中摘录出两组富有哲理意义的格言式的句子来。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略.(主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2、D
3、新绿、浓、淡、嫩芽、咕咕、生命
4、B
5、B
二、阅读理解
1、áo , cuó ,zhí
2、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衣锦还乡: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
不堪一击:承受不了打击。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
形容时间和机会极易失去。
3、两个,第一个是“我”。
第二个是: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
4、也不赞成。
5、对求学的苦孩子:“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对断然离去的游子:“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6、“抓紧”。
最后一段。
7、①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②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