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高三地理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试题答案及解析1.蒸发量指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气中的量。
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太阳辐射越强蒸发量越大。
读“北京市1960—2010年蒸发量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北京市近50年来蒸发量变化特点是①增加②减少③城区比郊区大④郊区比城区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读图,根据图例分析曲线变化,近50年来,蒸发量在减少,但城区蒸发量比郊区蒸发量大,B对。
A、C、D错。
【2】北京城区蒸发量变化的原因是A.全球变暖B.湿度减小C.雾霾增多D.风速增大【答案】C【解析】近50年来,北京城区的蒸发量是波状减少,根据材料中影响蒸发量的因素分析,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蒸发量越大,所以A、B、D错。
雾霾增多,大气透明度差,太阳辐射减弱,所以蒸发量减少,C对。
【3】上述研究可运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A.数字地球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技术【答案】B【解析】数字地球是将各种信息用数据,实现网络上传输、共享,不是处理分析研究,A错。
GIS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数据,可用来研究,B对。
GPS主要功能是导航、定位,不能用来分析、研究,C错。
RS是遥感,不能分析、研究,D错。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影响蒸发量的因素,地理信息技术。
2.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环节①的异常是城市内涝原因之一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纬度地带性规律形成的基础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答案】AC【解析】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环节①表示大气降水,降水量异常偏大,是城市内涝原因之一,A对。
环节②是地表径流,陆地自然带纬度地带性规律形成的基础是热量,不是地表径流,B错。
环节③代表蒸发,海水蒸发量多,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C对。
水循环的意义高中地理

水循环的意义高中地理
水循环是生物圈中大气、地表和深海的水源不断循环的过程,是自然界和我们的生活的根本运行机制。
水循环由蒸发和降水构成,即总水量不断在大气、地表和深海中循环。
一方面水在大气中发生蒸发,使大气中的水汽蒸发变成水结晶,成为云,然后下降成降水,回到地面,这就是降水。
而另一方面,地表水又经过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深海水也会通过海气交换返回大气中,这就是蒸发。
由此,水循环的解释就是水在大气、地表和深海之间的不断循环。
水循环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它的发生和演变,是地球自然界的基础过程,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之一。
水循环可以为地表生物提供湿润,这种湿润是植物生长和动物生活所必需的;水循环可以为流域生态系统定期提供活性水质,可以维持流域重要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动态平衡,以保护流域生物多样性;水循环还使海洋温室气体和气态化学物质在海洋和地面形成良性环境循环,维持海洋的环境平衡及全球的平衡。
由此可见,水循环对自然环境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滋养世界上的生物,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持地表的水分去向,改善大气和海洋的气候,使地球的气候稳定。
而当水循环出现异常时,就会影响气候环境,引起干旱、洪涝灾害,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威胁世界上许多生物的生存。
因此,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环境,创造有利的水循环条件,以了解水在大气、地表和深海之间的状态,保护自然界的健康。
高中地理课件2.3.1 水圈的组成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 2-3 4-5 6
下图示意某一河流的某一测站在2008年7月18日至20日测得的降 水量和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完成第4~5题。
1 2-3 4-5 6
4.测站附近出现泛滥洪峰的时间约是降雨停止后的( ) A.9小时 B.18小时 C.27小时D.36小时 5.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情况下,该地河流径流过程线的“洪峰”点 呈现向左移动的情形,这最可能是由于( ) A.测站下游开始修筑堤防 B.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C.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 D.测站上游兴建大型水库
B.冰川 C.生物水 D.河水
解析:冰川约占世界淡水总量的68.72%,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
答案:B
1 2-3 4-5 6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2~3题。
2.图中a、b、c、d、e分别表示( )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一二
一、水圈的组成 1.水圈的概念 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圈的特点 (1)面积广,约占地球表面的71%。 (2)质量小,水圈的质量只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四。 (3)多态分布,呈固态、液态、气态三态。 (4)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海洋水
淡水——主体为冰川 3.水体的存在形式
1 2-3 4-5 6
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 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
类型 主要环节
海陆间 a 蒸发,b 水汽输送,c 降水,d 地表径流,e 下渗,f 地下 循环 径流
海上内 循环
a 蒸发,g 降水
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海洋
植
凝结
物
蒸
降
腾
水蒸
发
陆 上
凝结
内
循
降水
环
蒸发、植物蒸腾 陆地水
凝结
蒸发
降 水
海 上
凝结
内
循
降水
环
蒸发 海洋
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哪些环节构成海陆间水循环?(序号)
水汽输送
②
植
物 蒸
⑦
腾
③降 水 蒸①发
③降
水
④
③ ① 蒸发
降 水
⑤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
1、未登陆的台风。 海上内循环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大坝: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 水期径流量,使河流水量平稳;由于水面面积的扩 大,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下渗增大。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 可以使蒸发量增加;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退耕还湖:涵养水源作 用增强,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河流水位升降 缓慢,水量平稳;增加蒸发(蒸腾)。
地下水补给
河水什么时候补给潜水?潜水什么时候补给河水?
万里长江 险在荆江
1998年荆江的最高洪水 位超过海拔45米,而江汉平原 的一般地面高程是海拔30米, 最低处只有海拔20米。即使在 枯水冬季,有些河段堤外江水水 位明显高于堤内的田地、房屋, 从而使荆江某些河段也变成了地 上河。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植物蒸腾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地形雕塑师
2、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3、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四大圈层, 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完整版)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1、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典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典型: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降水量很大典型:未登陆的台风2、水循环的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了地表形态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3.1、蒸发因素: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表面积3.2、影响水汽输送带的因素:风(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主要是夏季风);距离海的远近;地形的阻挡3.3、影响降水的因素:充足的水汽、强烈上升的大气运动以及凝结核会形成降水3.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3.5、影响下渗的因素3.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考虑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大量地下水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4.1、正面的影响:✓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4.2、负向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高中地理第13讲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第13讲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版本知识・整合案[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水循环含义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二、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彳fi环示竟图[易误辨析1 1 •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水循环吗?提示不是。
虽然海陆间水循环又称大循环,但是参与循环的水量却远远少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
因为地球上3/4的面积都是海洋,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占水循环的90%左右。
提示①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②降水(人工降水);③下渗(破坏植被等);④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 使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
2. 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3. 促进了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
4 •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5.改造地表形态。
核心考点・突破案考点一分析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真题研析【例1】(2016.全国文综III)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⑶题。
(1)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山于()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 降水变率增大D. 河道淤积(2)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A.①②C.③④(3)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中、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 •屮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屮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屮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 •屮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尝试自解](1) 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 (3)Q透水岩层遂不透水岩层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B.②③D.®@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路径] 获取倍A -T 文本信息卜十林恢复、径流年内浪动鏈)调用知识一一 斛題思路」T 图像信思卜T 构成山地的岩层向乙河方向茂和 ―[廉林能够涵养水:® I 下燔證和地E 径逬阙T 地下徨流沿透水君层流动] T 森林植枚破坍一I 地下径流减少•坡而经流丽1 ____________ 丿拖下径流於旭.玻面径说减少) 一(森林植祓恢复X, ________、[茨发(雜侵商 ______________ 丿(乙河徑流量诃 T 岩层向乙河倾钟X _____________、[下滲增筑地来径疣握少1 解析 第(1)题,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多, 河流径流量变化大。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一、判断题 1.海水蒸发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 ) 2.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 √ ) 3.海陆间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大。( × ) 4.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是海上内循环。( × ) 5.水循环能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 ) 6.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地表径流上。( √ )
二、选择题 7.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水量最大 B.陆地内循环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C.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D.水循环使水体之间不能转化 解析:选 C。参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外流区域也可发生陆 地内循环;通过水循环,大气水、地下水、土壤水相互转化,形 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提示:(1)基本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 下渗、地下径流。 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 环三类。 (2)太阳辐射能和重力作用。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3)大量砍伐树木会使当地树木的蒸腾作用减弱,大气的湿度、水 汽的含量和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减小,影响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4)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
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补给 季节
主要影 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 季节变化
降水量的 普遍,尤
雨水补给
多雨 季节
多少、季节 以东部 变化和年 季风区
际变化
最为典型
补给类型
补给 季节
主要影 响因素
水循环 【情景导入诱思】 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哪几 种类型? (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什么?水循环联系了自然界的哪 些圈层? (3)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 (4)人们修建水库、挖渠引水等措施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第10讲_水圈和水循环

1407年 返回 时间 9月
1409年 8月
1411年 6月
1415年 7月
1419年 7月
1422年 8月
1433年 7月
资料摘自中国网-江苏郑和研究会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今北印度洋海域)出发时间多选在秋冬季节,而返回时 间多选在夏季?
思考:在船只高度现代化的今天,掌握洋流
分布规律对航行还有影响吗?
1、影响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2、 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
① 温带浅海大陆架 ② 寒暖流交汇 寒、暖流交汇处 世界著名渔场多位于 ③ 河流入海口 ④上升补偿流 上升流海域
3、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加快净化速度(利) 扩大污染范围(弊)
4、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2)农林措施:“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 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 增加降水。
但是, 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 削弱了其防洪 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 (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 草原(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 后果。
1)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 经济效益 2)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 对航行不 3)洋流从极地带来冰山, 对航行不利
顺流 可节 约燃 料, 加快 速度
寒暖 流相 遇, 往往 形成 海雾
洋流 从北 极带 来的 冰山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
你会选择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返回呢?
郑和七次下西洋出发和返回时间表
第一次 1405年 出发 时间 5月 第二次 1407年 12月 第三次 1409年 12月 第四次 1413年 第五次 1417年 冬季 第六次 1421年 秋季 第七次 1430年 12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构建
WANG LUO GOU JIAN
形成
分布
洋 流
影响
热 气 生 海海
量 候 物 洋洋
平
分航污
衡
布行染
海
水
水洋体循环 Nhomakorabea环
环
境
境
形成
河河 流流 水水 文系 特特 征征
类型 环节 意义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核心考点1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核心考点2 河流的补给和特征 核心考点3 洋流的分布及影响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 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4~6题。
5.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6.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 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 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 大,积水较浅。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 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 ,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4~6题。
4.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B.盐湖面积缩小
D.湖水盐度增大
解析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需要引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湖泊的面 积缩小,湖盆蒸发量减少。湖水盐度已经饱和,入湖水量减少不会影响湖泊盐度,同 时种植植被不能导致湖水的富营养化,因此答案选B。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 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 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 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答案 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 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 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 大,积水较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被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因只是
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
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
正确。故选C。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 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4~6题。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C.河谷
B.洪积扇 D.湖盆
解析 实际蒸发量差异主要取决于地表可供蒸发的水量的多少。从图中可以看
出,坡面区域坡度大且以基岩为主,地表水难以存留且下渗少,导致土壤中含
水量少,因此该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答案选A。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 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核心考点 1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 主干精讲
1.从发生领域、环节等理解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2.水平衡问题(降水的转换)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 跟踪训练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 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 成1~3题。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 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 数量关系的变化。
答案 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 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 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 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