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传(节选)》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列夫托尔斯泰 》 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 列夫托尔斯泰 》    课件

阅读6-9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⑥犀利的目光 ⑦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⑧眼睛的威力巨大 ⑨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

利 深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 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比喻、夸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 了玻璃。
须发:脸庞多毛,胡髭浓密
列 刻画外
夫貌
面部: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
表情:消沉、愚钝、压抑
让人失望(抑)
崇 敬
托 尔 描写
目光犀利、敏锐、深刻
赞 美
斯 眼睛 眼睛蕴含丰富感情
非同寻常(扬)

眼睛威力巨大
本文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力透纸背又妙 趣横生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既展示了他独特的 外貌特征,又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还表达了作 者对他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比喻、夸张:再次突出托尔斯泰胡须浓密的特点。
面部轮廓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不是由古 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比喻:用粗制滥造的小屋比喻脸部轮廓,生动地 描写出托尔斯泰脸孔的粗劣。
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 片厚厚的嘴唇。
比喻、夸张:从局部分别描写了托尔斯泰的面部 特征,既幽默又诙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 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3.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 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 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义?
这句话把托尔斯泰晚年的面部表情的变化, 比作悲凉之地解冻,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揭示了托尔斯泰 晚年内心世界的巨大变化。

托尔斯泰传ppt课件

托尔斯泰传ppt课件

上层社会的财富与文化
9、第8节:“在没有自首之前,他的良心不得安息 了。”此句的作用是什么?其中的“自首”一词, 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再次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伟大、高贵,他的良心 不安是因为他的良心太丰厚,这让后世读者为之 动容。
贬义词褒用,有忏悔并改变之意。
精选编辑ppt
23
第四部分
1、托尔斯泰英雄的逻辑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理论所在,实践所在,我心所向, 我行所在。另一方面是采用自然主义照镜子的方法, 直面丑恶;用层层剥笋法找出真正的罪魁祸首。
2、托尔斯泰认为这一切该由谁来负责?
(1)富人负责,因为他们有奢侈的享受、不劳而获的 生活欲。
(2)国家负责,国家机器或者制度为剥削者提供了理 由和依据。再次是教会负责,宗教告诉被剥削者这 一切是合理的,隐忍是一种美德,将来会上天堂
塔莎。爱情使他振作起来重新投入生活和事业。俄法战争爆发,安德烈奔赴
沙场院,在波罗金塔会战中受重伤。他忽然体会出死亡就是人生的清醒过程。
从那一刻开始他的生命慢慢退潮,平静地走到终点。 与安德烈的故事平行
发展的另一主人公彼埃尔是个热血冲动、善良真诚的年青人,凭着继承一笔
可观的遗产,他成了上流社会瞩目人物。势利库拉金公爵便把放荡堕落的女
他极度善良,极度悲悯,他为底层的苦难而伤 心。
7、第8节:作者为什么说“他们的痛苦与堕落似乎 是应由他负责的”?
底层民众是牺牲品,而托尔斯泰参与着这个牺 牲了千万生灵的所谓优秀阶级,并享有特权与福 利。在仁慈的他看来,自己无异是共谋犯。
精选编辑ppt
22
8、第8节:“他们是这个文明的牺牲品”,此文中 的“文明”是指什么?
托尔斯泰出身于俄国上流社会,优越安稳的

人教部编版八上 8 《列夫·托尔斯泰》精品课件(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上 8 《列夫·托尔斯泰》精品课件(22张ppt)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 威格写作的传记文章,节选自《三作 家》,王雪飞译。标题是编者加的。
• 本文是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形象描写。 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 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 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 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 本文入选语文出版社七年级教材第11 课、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 以及部 编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 元第8课 。

非同寻常的眼睛 蕴含丰富情感 精美

(敏察、深刻) 眼睛的威力
绝伦

赞美眼睛的威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8 《列夫·托尔斯泰》精品课件(22张pp 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8 《列夫·托尔斯泰》精品课件(22张pp t)
谢谢观看
再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8 《列夫·托尔斯泰》精品课件(22张pp 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8 《列夫·托尔斯泰》精品课件(22张pp 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8 《列夫·托尔斯泰》精品课件(22张pp t)
评价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 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缺少“属于自己 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的 还是不幸的?
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 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 富的主宰和主人,他无疑是幸福的。便他又是痛苦的,他看透 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 因,并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他自己最大的 痛苦与不幸。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 以到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客死于途中,从这 个角度来看,他缺少属于自己的幸福。但他把宝贵的精神财富 留给后人,他又是伟大而幸福的。

8 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共28张PPT)

8 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共28张PPT)

及 里 , 逐
斯 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泰
层 深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1.阅读1-5自然段,归纳一下,每个自然段各写了托尔斯泰面部的哪些特 征?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他的外貌?
①托尔斯泰须发特点——浓密
②托尔斯泰面部轮廓——平庸

③托尔斯泰面部表情——阴沉
庸 普
④托尔斯泰长相特点——平常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麻木不仁: 肢体麻痹,没有感觉。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例句:面对倒在血泊中的小孩,他们竟然视若无睹,麻木不仁, 真令人愤慨。
黯然失色: 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例句:在真理面前,一切华丽的谎言都会黯然失色!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210 01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器宇:
气概,风度。
禁锢:
束缚,限制。
粗制滥造: 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例句:如今我们要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严禁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例句:公安部门一定要严厉打击黑
网吧,不让它们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
郁郁寡欢: 心情苦闷的样子。 例句:地震之后,他虽然活了下来,

⑤托尔斯泰的外貌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
210 01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面部轮廓
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 陋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 巧匠建造起来的。
比喻:用粗制滥造的小屋比 喻脸部轮廓,生动地描写出托尔 斯泰脸孔的粗劣。
须发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

《列夫 托尔斯泰》ppt课件共29张

《列夫 托尔斯泰》ppt课件共29张


外貌

·
托 (反 衬)



眼睛
须发特点
面部特征 抑
长相平平
令人失望
犀利的目光
丰富的情感 扬
巨大的威力
人生的不幸
深邃的精神世界 (崇敬、赞美)
课堂总结
本文作者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肖像的刻画,不仅 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 了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列夫 •托尔斯泰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
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关于托尔斯泰的“眼睛”和“幸福”
1、文章中作者将托尔斯泰的这份信仰、这种追求、这股
使命感,蕴藏在托尔斯泰身上的哪个部位了?
眼睛
2.为这“这对眼睛”,作者茨威格极尽奢华地来描绘它,让它 眸光四射。
跳读第六、七、八自然段,寻找提取出表达 托尔斯泰眼神的比喻句
关于托尔斯泰的“眼睛”和“幸福”
表情: 忧郁、消沉、压抑、愚钝
长相: 普通大众 、土头土脑、 长相平平
富有感情
身材:
矮小敦实
外表丑陋
内在高超
• 1.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 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 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比喻 )
• 2.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 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斯 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比喻 对比)
• 3.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 夫· 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 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反问)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课前预习作业
姓名
国籍
肖像 胡须
嘴唇
耳朵
外在形象
鼻子 额头
头发
眼睛
重要成就
性格特征
所处时代 背景
描写语句
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身份
形象特征
列夫·托尔斯泰
任务一:品味语言,初识列夫 · 托尔斯泰
通读文章后,利用阅读旁批和阅读提示,快速提取 关键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单。
列夫·托尔斯泰
8
通读文章后,利用阅读旁 批和提示
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
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他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
者,一个觉醒了的贵族。
伟大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 托尔斯泰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代表作有
《安娜 · 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复活》。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
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
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
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
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
刻的揭示。
伟大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革命的镜子。 ——列宁
不认识托尔斯泰,就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高尔基
品析相关语句,探究列夫 ·托尔斯泰的国精家神中世小界学。课程资源
1.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 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 →对人民、朋友和蔼可亲
➢ 侧面描写:对比
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间那种像 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
对比,突出托尔斯泰面部表 情的阴沉,“丑陋可憎”,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列夫-托尔斯泰》ppt课件

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
把所有的浅薄的信条撕烂 这对眼睛是寒光四射的匕首 犀利、锐利
锋刃无情 直戳要害
正好刺中了它主人的心窝
二、关于托尔斯泰的“眼睛”和“幸福”
这对眼睛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把每 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所有的浅薄的信条撕烂。
这对眼睛是寒光四射的匕首,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 它主人的心窝 。
• 后来他在《忏悔录》中写道:“那时候 我相信绿杖上面写的:应当消灭人世间 的一切罪恶,赐给人类最大的幸福。现 在,我仍然相信有这么一个真理。”
二、关于托尔斯泰的“眼睛”和“幸福”
1、文章中作者将托尔斯泰的这份信仰、这种追求、这股
使命感,蕴藏在托尔斯泰身上的哪个部位了?
眼睛
2.为这“这对眼睛”,作者茨威格极尽奢华地来描绘它,让它 眸光四射。
自由朗读这一句,揣摩一下这句话的重音应该加在哪几个字 上更有利于传达出托尔斯泰的感情?
其实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我们不妨在这句话前加一个适当的感叹词,比如 “唉”、“哼”、“呵呵”……
你会选择什么感叹词?你想通过这个感叹词读出怎样的语气呢?试着读一读。
一、关于托尔斯泰的“丑”和“幸福”
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 福吗?
一声“唉”里,满是灰心丧气式的失望甚至绝望;
一个“哼”里溢满金刚怒目式的愤慨;
一句“呵呵”,是风轻云淡式的自嘲。
一、关于托尔斯泰的“丑”和“幸福”
2.托尔斯泰为什么会如此绝望、质疑、嘲弄自己的人生和幸福呢?

一起走近托尔斯泰那极致的“丑”,品读14小节。
要求:可以从语段中选择个别你最想分享的 字、词、修辞或是写法来谈谈托尔斯泰的颜 值,在书旁写下你的理解。

8_《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32张PPT)

8_《列夫托尔斯泰》课件(共32张PPT)
这句话是对上文外貌描写的总结与升华。揭示出托 尔斯泰虽出身贵族,却心系民众,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 已经与俄国人民融为一体,是俄国人民的代表。揭示出 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 泰的喜爱与敬佩。
第5自然段: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赏析下面这句话: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 富裕的犹太家庭。
【代表作】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 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大师》 《罗曼·罗兰》等。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俄国批判 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 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 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等。
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 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比喻、夸张
生动形象写出托 尔斯泰给人留下 的印象总是失调、 崎岖、平庸,甚 至粗鄙。
第3自然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 写其面容表情。
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间那种 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对比,突出托尔斯泰面容“丑陋 可憎”,给读者留下深刻影响。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 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 生活。
在70至80年代之交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 下,弃绝本阶级,完成了60年代开始酝酿的世界观的转变,转到 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
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 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
第6自然段: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 来
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安娜 卡列尼娜》 《复活》 《战争与和平》 、 、·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 1910年10月28日从家中出走,11月7日 因肺病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列宁
识字正音 嚎啕 (háo táo ) 不啻(chì ) 殚精竭虑(dān) 颓丧(tuí ) 疮痍(chuāng yí) 鹭鸶(lù sī)
贝多芬:被 命运捉弄的 人,最终耳 聋的音乐家, 一个用痛苦 换来欢乐的 英雄。
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 生于佛罗伦斯加柏里斯镇,雕塑家、建筑师、 画家和诗人。他与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 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 体也描画得肌肉健壮。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 合群,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 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
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他恨别人,也被人恨;他爱别 人,却没有人爱他。他一生致力于 艺术的创造,试图把真善美保存到 永恒。他把自己置于痛苦之中,愈 痛苦愈使他喜欢。
名言集录: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 座,也绝不背叛真理。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
用痛苦换来欢乐。
越使我痛苦的就越是让我喜欢。
词 语 积 累
1.为什么托尔斯泰可以被 称作巨人和英雄? 2.理清层次脉络。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托尔斯泰的迷失。 第二部分(第2-4段),托尔斯泰迷失之后的求索。 第三部分(第5-11段),托尔斯泰求索之后的确认。 第四部分(第12-27段),托尔斯泰的忏悔和战斗。
如何理解:“突然我的生命停止了”?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2.11827.03.26),德国作曲家、钢 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 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 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 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 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 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 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我的欢乐,就是忧伤。----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列夫.托尔斯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走近托尔斯泰
列夫· 托尔斯泰 (1828—1910)
19世纪俄国最 伟大的作家
一、文学常识
罗兰 ,法 国思 1.本文选自《巨人传》 , 傅雷 译。作者罗曼· 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1915年,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 有 、 、 、 、 《托尔斯泰传》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约翰·克利斯朵夫》 等。 2.列夫·托尔斯泰, 俄 国作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 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
并非真的生命终止,而是无所意愿,感觉 人生变得无意义,在生命中迷失了自己。
托尔斯泰为何会陷入迷失?
当一切都如愿的时候,当连续工作十小时不知疲 倦时,托尔斯泰却突然陷入虚无,他发现自己所 有的努力都毫无意义,真理,或者说真相就是: 人生是不合理的。也就是说,他越是努力,越推 进了不合理的人生,反而成了恶劣社会的同谋。
什么样的信仰才能解决人生之谜? 托尔斯泰发现,信仰不是知识,真的信 仰应该与生命一致,信仰是生命的一部 分,或者说信仰就是生命。只要生命存 在,信仰就不会消失,或者说人的信仰 比人的生命活得更长久。 民众因为质朴,不圆到,不是作为享乐 人生的安慰。他们的信仰与生命充分一 致,不做作,不虚伪,不矫饰,不虚夸。
他懂得:劳动民众的人生即是人生本体, 而这种人生的意义方是真理。如何理解?
长期生活于上流社会的托尔斯泰一直享受 安逸幸福的生活。 对民众的深入了解让他发现民众在艰难的 生活中仍然能够表现出对生活的激情与热 爱,对信仰的坚守与践行。 民生的意义在于拥有信仰,有信仰可以保 持生命力,而生命力得益于不断的劳动创 造。
托 尔 斯 泰传
罗曼罗兰
《名人传》简介
《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 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 的总称。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 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 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 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 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 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历路程,凸现 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 而为我们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
自缢(yì ) 胡髭(zī) 根深蒂固(dì ) 悫直(què) 刈草(yì ) 眩惑(xuàn)
嚎啕:同“号啕”,形容大声地哭。 自缢:上吊自杀。 不啻:如同。 悫直:朴实耿直。 颓丧:精神萎靡不振,情绪消沉。 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殚,竭尽。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牢固;不易动摇。 满目疮痍:比喻遭受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眼睛所看 到的都是创伤。 疮痍,创伤。
托尔斯泰迷失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施用策略:藏起绳子防止自杀;不复持猎 枪打猎,恐怕起意。 家庭和艺术不能使他满足。 依然不能退忍,到处乱跑,结果迷失更加 厉害。
如何理解托尔斯泰的迷失?(原因)
托尔斯泰突然陷入虚无,他发现自己所有的 努力都毫无意义。找不到生命的意义。 托尔斯泰痛心地看到地主经济的没落,托尔 斯泰希望借地主和农民合作来缓和阶级矛盾 ,并把这种“不流血的革命”推广至全世界 。这种空想,很快就破灭了。 托尔斯泰悲观失望,一下子坠入深渊,开始 怀疑人生意义,甚至要从自杀中寻求解脱。
托尔斯泰找到的归宿在哪里?为什么?
民众。 民众带给托尔斯泰的最大的震撼就是,与有闲阶 级相比,民众从来都不会绝望,不会自杀,因为 他们有一种与理智无关的纯粹信仰。 活着就是民众的信仰。为了活着,就得呻吟流浪, 穷途奔波,信仰就是生命的力量。托尔斯泰由此 明白了,唯有信仰才能解决人生之谜,这是人类 最深刻的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