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结构——谈骨气
议论文—谈骨气

➢ 闻一多横眉怒对敌人枪口
文天祥( 1236-1283 ):南宋大臣,文 学家。
南宋灭亡,文天祥兵败被俘,统治者念其 才华,以高官厚禄、威胁利诱、对其软硬 兼施,迫其投降,但文天祥凛然正气,以 诗《过零丁洋》做答,其中 “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舍生 取义的伟大志向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富
辛干山身惶零人留
过
贵零 不丁
洋
文 天 祥
苦 遭 逢 起 一
戈 寥 落 四 周
河 破 碎 风 飘
世 浮 沉 雨 打
恐 滩 头 说 惶
丁 洋 里 叹 零
生 自 古 谁 无
取 丹 心 照 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淫 经 星 絮 萍 恐 丁 死 青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嗟,来
贫 食!”
贱
这个味道为何是不好受?
不
能 那幅脸孔,那种神气,让人受到人格的
➢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分为哪三部分?据此,可 将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提出论点,并从理论上阐明了"骨气"的含义。 第二部分:(5-8段)例举事例,具体说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第三部分:(9段)阐明骨气的时代内容,提倡骨气的积极意义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人。
补充事实论据
➢ (1)富贵不能淫——李白“安能摧眉折 腰侍权贵”
➢ 苏武“留胡节不辱” ➢ (2)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宁可饿
死也不食美国的救济粮”,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3)威武不能屈——李公仆,江姐, 刘胡兰,夏明翰,叶问,陈真
移 侮辱。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要替
谈骨气议论文

二、论据的区别
1.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 材料。 2.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3.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 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 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 4.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 统计数字等。
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个事例:
• 找出《理想的阶梯》的论点和论证方法。
1.巩固所学的议论文有关知识。 2.课后练笔: 以“我们要不怕困难”作论点,选择一个 事例论证,并进行简单的议论分析。
议论文中摆事实要为中心论 点服务,事例很多,要选择 那些最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自 己的观点。
• 思考:
• 1.这三个事例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换
吗? • 2.三个事例是详写还是略写? • 3.这个事例是否可以放在我们的这 篇课文中来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 骨气的”呢?
选用事实论据 要注意: 1必须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事例都可 以。是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 报纸上过电视的 。 2最好具有新颖性。 3顺序要准确。 4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 ,能证 明论点。 选用的道理论据要注意: 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 公式等。 ②要精 确,不能 篡改、歪曲。 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
三、论证方法的判断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 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 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精 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 认的定理的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 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 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
1文天祥拒绝降元。
富贵不能淫
谈骨气(优秀10篇)

谈骨气(优秀10篇)谈骨气篇一2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本文的论点及所运用的论据。
2.了解本文侧重运用举典型事例论证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1.学会运用举例论证论点的方法。
2.区别议论和记叙两种表达方式,理解议论文中的摆事实与记叙中的叙事的区别。
(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做有骨气的人。
(四)美育渗透点.感受中华民族优秀子孙一身浩然正气的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通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编列课文结构提纲,思考本文的论点,所运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
为加深认识,可深思考:我们当前应提倡什么样的骨气?怎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学习本文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议论思路及摆事实论证的方法。
2.难点:理解“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的观点,领会作者在摘引文天祥事例时,精心剪裁的意图。
3.疑点:做错了事,不接受老师批评、教育,这是有骨气的表现吗?4.解决办法:“重点”可以让学生反复研读课文,教师设计发挥性问题来解决;“难点”和“疑点”宜通过教师的适当讲解,分析来完成。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读课文,编列结构提纲,理清文章的说理脉络。
2.精读课文片断,分析理解列举典型事例论证论点的写法。
3.畅谈:“怎样做一个有骨气的人?”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初知本文说理的脉络,掌握紧扣论点选取典型事例作论据的写法。
(=)整体感知这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杂文家吴晗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写作的一篇议论文。
这篇热情洋溢的文章,精选古今典型事例,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号召人们保持中华民族的气节,发扬无产阶级骨气,克服困难,奋勇前进。
这篇文章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鼓舞人们斗志的作用,至今天,对我们如何做人,也有一定的启发教育意义,另外,作为议论文,本文在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的运用上也是很值得学习的。
议论文阅读《谈骨气》为例

论据的作用: 不管是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它们在 议论文中的作用都是用来证明论点的。
归纳事实论据 • 人+事(怎么做、结果如何) • 一定要扣论点归纳
关于开头论据
• 1、文章开头事例或故事的作用: • a.引出中心论点 • b.充当论据证明论点 • c.引出论题 • d.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1、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摆事实): ②道理论证(讲道理): ③比喻论证(讲道理): ④对比论法(讲道理):
3、文章除了这三个事实论据以外,还使用了什 么论据?
第二段的孟子的话, 第五段文天祥的话。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作者的行文思路。
“谈骨气”题目为论题,文章开篇“我们中国 人是有骨气的”,即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引孟 子的三句话揭示骨气的含义,并用文天祥拒绝 降元、饿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怒对国民党 手枪的事例分别对应孟子的三句话加以证明中 心论点,结尾发出号召,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 含义。可以说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清晰明了 .
2、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要求:确凿、典型)
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历史事实、故事、典型事 例、自身经历,现实事例(社会现象)、统
计数据——事实胜于雄辩 ②道理论据——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
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 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原理、 概念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名言、谚语、 格言、警句、俗语等——权威
议论文阅读训练
一议论文的定义、分类
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 点的一种文体。
按论证方式分,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所持的见解 和主张。 要求:①正确,②鲜明,③完整而鲜明的肯 定性或者否定的论断的句子,也有时候是祈使 句。(不能是问句或者词语)
议论文阅读——谈骨气之欧阳法创编

谈骨气吴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
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
谈骨气(严红)

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的有什么不同 : 议论文中的记叙 简明概括, 充当立论 的依据或论证的材料; 记叙文中的记叙 表现中心。 具体生动
以情动人,
这三个事例分别从哪个角 度证明观点的?它们的顺序能 否调换?为什么? 这三个事例都能证明“我 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能不 能只选择一个事例?为什么?
我 们 中 国 人 是 有 骨 气 的
不跪的中国人
1995年3月7日的下午,头天晚上加班到凌晨两点 的珠海市南山工业区瑞进电子公司的工人,好不容易 到了10分钟的工休时间,工人们太累了。刚刚趴在工 作台上迷糊了几分钟,不料外国女老板走进了车间, 紧接着是一阵辱骂,之 后她又厉声说道:“工人排队 跪下!”人群中有一个人直直地站着,愤怒地望着这 个外国女人。女老板吼叫着:“你为什么不跪?”他 质问道:“为什么要跪?”老板恶狠狠地说:“不跪 就开除!”他于是把工作卡一扔,“开除也不跪,我 是中国人!”然后愤然离去,这个宁愿失去工作也不 跪地中国人叫孙天帅。
课堂讨论:
小王同学一次违反校规以后,被 老师批评不服气,并与老师顶嘴, 不承认自己错误,有同学说小王真 有骨气。 让我们思考一下,小王这种行 为是不是有骨气的表现?
有骨气 ≠ 江湖义气
板书设计
提出论点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文天祥宁死不降 士大夫 富贵不能淫 穷人不食嗟来之食 平民 贫贱不能移
古
事例论证
七
议论文的语言
严密、准确
八 议论文的种类:立论和驳论
九
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
(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读准下列红字的音。并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嗟来之食:( jiē )
吆喝:( yāo )
关于谈骨气议论文5则

关于谈骨气议论文5则关于谈骨气议论文5则1人,生于世间当中,物质这种东西可以没有,但是作为人来说,却不能没有做人的两样东西:一是骨气,二是底线。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第一种方式就是像小草一样的活着,你虽然活着,每年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长着,但是,你不要忘记,你依然是一棵草。
虽然你和万物一样的吸收着雨露和阳光,但是你却长不大。
人们可以从你身体上踩过去,但是人们却不会因你的痛苦,给予他自己的痛苦;更不会因为你被踩了,从而可怜你。
第二种方式就是像树一样的活着,即使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你有一棵种子,虽在现在被人踩踏,但是若干年后,你不断地汲取养分,终会变成那个不再弱小心灵的你。
所以,人呐,就必须活得有尊严,有骨气。
一副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奴才相,吃软饭的很是不好。
人活着,就要活得要有自己的尊严,活在别人的影子下,是得不到好的成长,好的锻炼的。
但有时好死不如赖活着,面对着的现实,不得不寄人篱下的生活时,更多的学会隐忍,卧薪尝胆不算晚。
这个世界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和煦的春风吹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温暖的阳光普照在每一寸土地上;同时,这个社会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存在着残酷,阴暗的一面。
常在江湖混,哪能不挨刀,男人不学坏,早晚被人踹。
是啊,混久了,好人也有可能久而久之的不能自律了,连做人的最后一点自尊都丧失了。
社会在进步,但人们的思想意识却在后退。
因为这礼仪文化在慢慢的腐蚀,带给我们每个人的却是毒品一般的文化。
有些人宁愿丧失骨头也要去换取那个剩菜剩饭。
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明礼仪都到哪儿去了。
脏话、粗鲁、打架、强制性的让座,这就是捆绑的礼仪。
所以,我呼吁所有中华儿女站起来,从心灵深处,从礼仪之中站起来,还一个礼仪之邦的国度。
做一个当代有思想、有灵魂、有感知、有骨气的中国人。
心灵深处不单单存在着骨气,有骨气还是不行的,更要有你做人的道德底线。
道德底线,任何人不能所逾越的。
如同军事基地一样,都不可逾越的。
〖2021年整理〗《谈骨气》写作借鉴

《谈骨气》写作借鉴1.结构清晰,论证严密。
文章由三部分构成,即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也就是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
文章开头点题,提出中心论点,并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解释骨气的具体含义,为后文的论证提供了依据,打开了思路。
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先对“骨气”做了必要的社会、阶级分析,这样就;突破了孟子名言和下文“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接下来顺理成章地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围绕孟子的名言逐层进行论证。
三个论证各有侧重,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贴切而又有针对性地阐述了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联系现实,进一步点出了无产阶级的骨气,从而深化了文章的题旨。
全文结构清晰,逐层阐述,首尾呼应,论证严密。
2.文章叙议结合,说理透彻。
引用的三个例证都采用叙中有议、议中有叙、叙述和议论有机结合的写法,但又有所不同。
文天祥事例是先叙后议,先叙文天祥抵抗、被俘、拒降和被杀害,再引出“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的议论。
古代饿者事例是夹叙夹议,叙故事,评价“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的意义,继而联想,使故事得以发展,最后进一步评价“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闻一多事例首尾是议,中间是叙,先议闻一多先生是民主战土,再叙闻一多被害的事迹,最后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高度评价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叙议的紧密结合,使材料和观点有机地统一起来,论据能说明论点,论点能统率论据,叙议结合,说理更为实在、充实而透彻。
3.语言朴素、浅近。
这篇文章语言通俗浅近,文中凡引用古人文句,即使并不艰涩,也仍然都做了通俗的解释。
且写法不一,或直接翻译文句,如在括号注“嗟!来食”为“喂,来吃”;或概括地说明文句的大意,如解释孟子名言不拘泥于“淫”“移”“屈”等词的文言本意,而是用“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种大家都能理解的意思进行了解释;而对稍微难懂的文天祥的诗,则除了对诗句进行解释之外,还做了一些必要的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论点 鲜明正确 解释“有骨 气”的含义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 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 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 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 ④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 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 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 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 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论据1
南宋文 天祥抗 元失败
•
⑦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 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 论据2 “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 古代穷 “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 人不食 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 嗟来之 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 食 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 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 不好受的。 • ⑧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 民的骨气。
扣中心分析“骨气”
⑤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 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 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 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 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 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 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 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 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 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⑥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 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 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 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 起来反抗。
⑨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 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 论据3 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 闻一多 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 横眉冷 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 对国民 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 党的手 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 枪 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 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 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 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 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事例论证
问:中国人有骨气的事例很多,选取这三 个人的事例有代表性吗?列举的三个人物能 否顺序颠倒? • ——文天祥是丞相,穷人是平民百姓,闻一 多是民主战士,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什么 阶层的人士都有,很有代表性;同时,三个 事例按顺序证明了孟子的三句话,围绕中心 论点,所以很有说服力。 • 同学们以后写议论文,如果要找事实论据, 就要注意啦,所举的论据要有代表性,最好 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事实论 据各举一例,这样你写的议论文就更有说服 力。
•
⑩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 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 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 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 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 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 奋勇前进!
•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 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 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 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 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 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 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
④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 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 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 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 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⑤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 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 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 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 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 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 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 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 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议论文结构
议论文三要素
• 论点 :作者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主张 •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 , 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 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 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 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 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 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 传统的民族。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 是有骨气的”。 第二部分(5-9):列举事例,证明我们中 国的确有许多有骨气的人。 第三部分(10):阐明提倡骨气的积极意义。
总结
提出论点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富贵不能淫一文天祥 古(士大夫) 贫贱不能移一不食嗟来之食 ↓ (平民) 威武不能屈一闻一多 今 (知识分子)
补充事实论据
(1)富贵不能淫——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 苏武“留胡节不辱” (2)贫贱不能移――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食美国的救济粮”,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3)威武不能屈—— 李公仆,江姐,刘胡兰, 夏明翰,叶问,陈真
• 作业: • 请以“勤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 论文。
•
⑨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 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 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 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 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 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 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 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 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 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 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 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 民族的英雄气概。
•
⑩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 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 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 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 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 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 奋勇前进!
总结归纳
阐明有骨气的意 义,发出号召
•
⑥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 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 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 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 ⑦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 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 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 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 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 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 “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 ⑧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l中国人民的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