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机播种质量检测预警系统

合集下载

农田智能监控 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

农田智能监控 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

农田智能监控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农业正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田智能监控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是一种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参数并及时预警各类问题的系统。

这种系统能够提高农田的管理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增加农作物产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农田智能监控系统的组成农田智能监控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传输装置、数据库和预警装置等组成。

传感器是系统的核心,用于监测农田各种环境参数,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

数据传输装置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库,数据库会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存储。

预警装置则根据数据库的分析结果,发出预警信号,提醒农民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农田智能监控系统的功能1. 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参数农田智能监控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传感器对农田环境参数进行持续监测,可以实时获取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信息。

这有助于农民了解农田的实际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灌溉、施肥、遮荫等措施,保持农田环境的稳定和适宜条件,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预警各类问题农田智能监控系统不仅可以监测环境参数,还可以监测农田内发生的各类问题,如病虫害、水浸等。

通过预警装置发出及时警报,农民可以在问题发生前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3. 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农田智能监控系统将大量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对农田环境参数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预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优化农作物的种植方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三、农田智能监控系统的优势1. 提高管理效率传统农业管理需要农民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人工观测和判断,而农田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农田环境参数的自动监测和预警,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业管理的效率。

2. 减少资源浪费传统农业管理中,由于无法准确监测农田环境参数,可能会导致农民过量使用水肥等资源,从而造成浪费。

大田种植监控系统

大田种植监控系统

大田种植监控系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发展,大田种植监控系统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种系统通过集成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远程监控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大田种植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和作物生长状况,为农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一、背景介绍大田种植是指在开阔陆地上进行的农作物种植活动,涵盖了大部分农业领域,如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等。

然而,由于地域广阔、作物状况分散等特点,传统的人工巡视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如人力资源浪费、数据不准确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大田种植监控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通过安装在大田中的传感器收集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并结合土壤湿度、氮肥含量等因素,实时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

监控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器将所得数据传输至中央服务器,并通过云平台进行存储和分析。

二、系统架构大田种植监控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中央服务器和云平台。

1. 传感器传感器作为大田种植监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感知和收集环境数据。

针对不同的作物和环境需求,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

传感器通过安装在种植区域内的方式,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相关数据。

2. 数据采集器数据采集器是连接传感器和服务器的桥梁,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传输。

数据采集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传感器进行连接,并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服务器。

数据采集器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稳定的传输性能,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中央服务器中央服务器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存储和处理来自数据采集器的数据。

中央服务器一般采用云计算技术,能够提供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

通过对大量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中央服务器能够生成农业生产报告、预测作物生长趋势等,为农民提供决策支持。

4. 云平台云平台是大田种植监控系统的用户界面,农民可以通过云平台实时查看作物生长情况和环境数据。

玉米播种机智能漏播报警器的研究

玉米播种机智能漏播报警器的研究

制器、种子检测电路、速度检测单元、显示屏单元、 电源部分、LED 显示、键矩阵单元、喇叭报警单元 等组成。 1.1 中央处理器
中 央 处 理 器 采 用 STM8S 系 列 微 控 制 芯 片 。 STM8S 是基于 8 位框架结构的微控制器,其 CPU 内核有 6 个内部寄存器,通过这些寄存器可高效地 进行数据处理。STM8S 的指令集支持 80 条基本语 句及 20 种寻址模式,而且 CPU 的 6 个内部寄存器 都拥有可寻址的地址。STM8S 中有 2K 字节的内部 BOOT ROM,其中包含有用于启动的代码,这段代 码的主要作用是利用 STM8S 的 SPI、CAN 或 UART 接口,将应用程序代码、数据、选项字节 (Option byte) 和中断向量表下载到内部的 FLASH 和 EEPROM 中 , 在 复 位 以 后 , 启 动 代 码 开 始 执 行 。 STM8S 内部的 FLASH 程序存储器和数据 EEPROM 由 1 组通用寄存器来控制,用户可以使用这些寄存
种初步探索,其中很多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和攻关。目前,在我国几乎很少或者还没有这种成 熟的产品应用到播种机上,各播种机生产厂家和农 民都迫切需要这种技术和产品。
1 硬件设计
图 1 为智能漏播报警器的硬件组成,它由主控
器来编程或擦除存储器的内容,设置写保护,或者 配置特定的低功耗模式,用户也可以对器件的选项 字 节 (Option byte) 进 行 编 程 。 数 据 EEPROM (DATA) 区域可用于存储用户具体项目所需的数 据,默认情况下 DATA 区域是写保护的,这样可以 使主程序工作在 IAP (应用编程) 模式时防止 DATA 区域被无意地修改。只有使用特定的 MASS 密 钥,才能对 DATA 区域的写保护解锁,ICP (在线 编 程) 用 于 更 新 整 个 存 储 器 的 内 容 , ICP 使 用 SWIM 接口 (单线接口模块) 把用户的程序装载到

面向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

面向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

面向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智能农业正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热点领域。

在传统农业中,农民往往依靠经验和人工观察判断农作物的健康状况和病虫害情况,这既费时费力,也容易出现误判的情况。

因此,开发一套面向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的管理效率和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一、系统概述智能农业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是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系统,主要用于实时监测农作物的健康状况和病虫害情况,并及时发出预警,帮助农民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该系统由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预警系统等三部分构成。

1. 传感器网络:通过在农田中布置传感器节点,实时监测农作物的温度、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关键参数。

传感器节点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物联网网络传输给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

2. 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接收传感器节点上传的数据,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该系统通过建立与云平台的通信,可以将农田数据和分析结果实时上传到云平台。

同时,系统中的算法可以根据农田数据对农作物健康状况和病虫害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

3. 预警系统:根据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分析的结果,系统可以通过短信、邮件、电话等方式向农民发出预警信息。

农民收到预警信息后,可以迅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二、系统功能1. 实时监测农作物状况:通过传感器网络,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农作物的温度、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关键参数,并将监测数据上传至云平台,供农民随时查看。

2. 病虫害预测和分析: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利用农田数据进行算法分析,基于历史数据和模型,预测和识别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情况,帮助农民提前做好预防和控制措施。

3. 异常预警和报警:一旦发现农作物出现异常,如温度过高、湿度过低、土壤湿度异常等,系统将立即发出预警信息给农民,提醒其及时采取措施。

4. 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农田数据的分析,生成相关报表和图表,帮助农民了解农作物的健康状况和病虫害情况,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小麦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

小麦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

小麦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作物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全球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病虫害对其产量和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开发一个有效的小麦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至关重要,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一、系统概述小麦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是一个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为一体的综合系统。

其主要功能包括:1.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和其他设备实时监测小麦田间的环境和作物生长状况,如温度、湿度、气候、土壤质量、作物生长速度等。

2. 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以确保数据的安全与可靠。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构建病虫害的预警模型,提供准确的病虫害预警结果。

4. 预警与反馈:根据预警模型的结果,及时向农民、农业部门或相关机构发送预警信息,帮助他们采取相应的农艺措施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二、系统组成小麦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数据采集设备: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气象站、土壤分析仪等,用于实时监测小麦田间的环境参数和作物生长情况,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至数据中心。

2. 数据传输网络:系统使用互联网或专用通信网络传输数据,确保数据能够及时、稳定地传输到数据中心。

3.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小麦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存储和管理采集到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生成预警结果。

4. 预警系统:根据数据中心分析得到的预警结果,预警系统将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包括病虫害类型、严重程度、预计发生时间等,帮助农民和相关机构制定防控措施。

三、技术支持小麦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器技术:选择高精度的温湿度传感器、气象站、土壤分析仪等设备,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

播种机播种质量检测预警系统

播种机播种质量检测预警系统

播种机播种质量检测预警系统O 引言随着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精播机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精量播种具有节约良种、减少拔苗对留苗的伤害;且省去了间、定苗等工序等优点。

但是,现有的精量播种机在播种作业过程往往会出现重播、漏播现象以及粒距均匀性较差等问题,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播种质量监控系统,以确保作业质量符合农艺技术要求。

目前,精播机的检测系统主要有光电型、电容型和基于机器视觉型3种,并以光电型应用居多。

现有的检测系统虽做到了重播、漏播报警,但对播种均匀性研究较少,功能也相对单一。

为此,以89C52单片机为核心、以光电传感器和霍尔开关传感器构成一个小型微机系统,当精播机出现排种器卡种、开沟器堵塞或者种子箱内无种时,显示故障位置并启动声光报警通知驾驶员;正常工作时,当某一行连续出现不合格粒距时,显示不合格的行数并声光报警;并可提供播种面积统计和应收费用服务信息。

1 设计思路根据国标GB6973- 86《单粒(精密播种机试验方法)》的规定。

按照不同作物的农艺要求,对行距进行设定。

开始工作时,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下种时间间隔£i,速度传感器获取播种机工作速度,根据设定的行距值及速度传感器检测工作速度值,计算得到种子平均落粒时间间隔£。

当£i在IO.75t-1.25tI区间内,为合格粒距所对应的时间,当fi在IO-O.75tl和I1.25£一∞]区间内,为不均匀播种所对应的时间。

2 系统的总体结构本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主机、数据采集装置、显示和报警装置、键盘电路和传输电缆等组成。

主机主要承担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发出控制命令信号,当播种机发生排种故障,显示故障位置并发出声光报警以提醒驾驶员。

将主机和报警器安装在驾驶室内,便于驾驶员查看。

传感器的功能是监测输种管中种子的流动状况,安装在开沟器上方的输种管外侧,距开沟器铲尖80ram处。

3 系统的硬件设计3.1传感器系统将导种管中种子流信号准确地转变为可被单片机接受的信号,是传感器的首要任务,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整体性能。

小度GPS播种机的原理

小度GPS播种机的原理

小度GPS播种机的原理
小度GPS播种机是一种用于农业种植的智能播种设备,它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来实现精确播种。

其原理如下:
1. GPS定位:播种机内置GPS接收器,可以接收卫星发出的定位信号。

通过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播种机可以确定自身的准确位置坐标。

2. 地图导入:用户可以将农田的地图导入到播种机中。

这些地图通常包含了农田的轮廓线、道路、水沟等地理信息。

3. 路径规划:基于农田地图和GPS定位信息,播种机可以制定最优的播种路径。

该路径通常考虑到土壤状况、坡度、障碍物等因素,以保证种子的均匀分布和最佳生长条件。

4. 播种控制:播种机通过电机驱动移动中的种子容器,控制种子的释放。

根据预设的种植密度和路径规划,播种机在适当的位置释放种子。

5. 数据记录:播种机可以记录播种的实时数据,如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位置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后续的农田管理和数据分析。

通过以上原理,小度GPS播种机能够实现高精度的种子播种,在种植过程中提高效率和均匀性,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智能化农业作物检测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化农业作物检测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化农业作物检测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智能化农业作物检测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智能化农业作物检测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满足农业生产中的需求。

一、简介智能化农业作物检测与分析系统是基于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等综合应用的系统。

该系统能够对农田中的作物生长状态进行准确的检测和分析,从而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和调控农田。

该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采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块。

二、传感器采集模块传感器采集模块是智能化农业作物检测与分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模块通过安装在农田中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和采集作物的生长参数,如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等。

传感器可以分布在不同位置,以覆盖整个农田,从而获得全面的数据。

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将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到后台服务器,供后续处理和分析。

三、图像处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是智能化农业作物检测与分析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该模块主要利用电子相机或无人机等设备,对农田中的作物进行图像采集,并通过图像处理算法提取作物的特征信息。

通过对作物的图像进行分析,可以获取作物的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等重要信息。

图像处理模块还可以对作物的生长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农民的决策提供参考。

四、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块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块是智能化农业作物检测与分析系统的核心部分。

该模块通过采集的数据和处理的图像,利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对作物的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同时,该模块可以根据分析结果提供农田的养分调控建议,帮助农民合理施肥和用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块还可以生成农田的生长报告和决策图表,为农民提供决策的依据。

五、系统的实现和应用智能化农业作物检测与分析系统的实现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

对于传感器采集模块,可以选择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结合传感器节点和数据传输设备,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种机播种质量检测预警系统
O 引言
随着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精播机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精量播种具有节约良种、减少拔苗对留苗的伤害;且省去了间、定苗等工序等优点。

但是,现有的精量播种机在播种作业过程往往会出现重播、漏播现象以及粒距均匀性较差等问题,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播种质量监控系统,以确保作业质量符合农艺技术要求。

目前,精播机的检测系统主要有光电型、电容型和基于机器视觉型3种,并以光电型应用居多。

现有的检测系统虽做到了重播、漏播报警,但对播种均匀性研究较少,功能也相对单一。

为此,以89C52单片机为核心、以光电传感器和霍尔开关传感器构成一个小型微机系统,当精播机出现排种器卡种、开沟器堵塞或者种子箱内无种时,显示故障位置并启动声光报警通知驾驶员;正常工作时,当某一行连续出现不合格粒距时,显示不合格的行数并声光报警;并可提供播种面积统计和应收费用服务信息。

1 设计思路
根据国标GB6973- 86《单粒(精密播种机试验方法)》的规定。

按照不同作物的农艺要求,对行距进行设定。

开始工作时,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下种时间间隔£i,速度传感器获取播种机工作速度,根据设定的行距值及速度传感器检测工作速度值,计算得到种子平均落粒时间间隔£。

当£i在IO.75t-1.25tI区间内,为合格粒距所对应的时间,当fi在IO-O.75tl和I1.25£一∞]区间内,为不均匀播种所对应的时间。

2 系统的总体结构
本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主机、数据采集装置、显示和报警装置、键盘电路和传输电缆等组成。

主机主要承担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发出控制命令信号,当
播种机发生排种故障,显示故障位置并发出声光报警以提醒驾驶员。

将主机和报警器安装在驾驶室内,便于驾驶员查看。

传感器的功能是监测输种管中种子的流动状况,安装在开沟器上方的输种管外侧,距开沟器铲尖80ram处。

3 系统的硬件设计
3.1传感器系统
将导种管中种子流信号准确地转变为可被单片机接受的信号,是传感器的首要任务,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整体性能。

光电传感器其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并且不会对种子的运动产生任何影响。

因此,目前该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

本系统选用光波波长为890μm砷化镓红外发光二极管和接收波长在0.88 -0.951μm的红外光敏二极管。

由于精播机在田间工作,灰尘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可见光发光二极管的光强,并且弥漫在空气中的灰尘有一定的散光作用,因此选用穿透能力比普通发光二极管好且受灰尘影响较小的红外发光二极管。

而受光器件则选择线性好、响应速度快,与红外发光二极管波长相对应的红外光敏二极管。

一般播种机输种管的直径在25 - 40mm之间,而红外发光二极管和红外光敏二极管的管径为 5 mm,传感器安装数量比较示意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仅安装1组传感器时,当玉米粒在1区时,可完全遮挡住光敏二极管,切断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之间的红外光线;但当玉米粒在2区时,玉米粒无法切断红外光线,造成检测盲区,引起漏检。

由实验统计知,安装1组传感器,其检测准确率仅为12% -21%。

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将4组传感器水平均匀地安装在导种管外侧,并且保证每组直线安装,其检测准确率可达95% - 100%。

4组传感器经4个输入电压比较器接人中断系统,当下落的种子挡住任何一路传感器,都会引起中断,获取下种信息。

3.2单片机系统
单片机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软件的储存、数据的处理、组件控制命令的发出等都要经过单片机。

本系
统处理的数据量不是很大,控制方案相对简单,因此选用A tmel公司生产的89C52单片机。

由于本系统需要监控6路排种管,而单片机仅有2个外部中断口,因此利用1片825 9A扩展出6个中断口,利用2片8253扩展6个定时器。

3.3转速采集系统
为了准确地获取播种作业速度,采用霍尔传感器以配套磁钢构成转速采集系统,将霍尔传感器安装在与地轮有传动关系比的链轮上。

当霍尔传感器检测到有脉冲时,计时器开始计时,计时时间为Is,经过换算得到地轮的行走速度,即为播种作业速度。

为了减小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连续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3.4液晶显示器
液晶显示器选用12864点阵液晶显示器,具有显示内容丰富、实时性好、低电压和低功耗等优点;具有4位/8位并行、2线或3线串行多种接口方式,内部含有国标一级、二级简体中文字库,内置8192个16x16点汉字,和128个16x8点ASCII字符集。

该模块具有良好的人机交流功能,并可使得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简洁。

3.5计亩器
作业面积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作业信息数据,决定了最终作业工作量和作业收益,也可验证播种作业时种子、肥料的使用量是否达到农艺要求。

本系统利用地轮旋转的圈数和作业幅宽得到作业面积。

首先,利用霍尔传感器测量与地轮有传动关系比的链轮的旋转周数:已知地轮直径,累计脉冲数即可得到地轮的行走距离;在已知作业幅宽和收费标准条件下,即可获知作业面积和应收作业费。

计算公式为
4 系统的软件设计
单片机以外部中断方式对下落种子信号进行处理,通过8259A扩展外部中断口,8259A连接单片机的外部中断口。

单片机循环对各输种管中的种子流信号进行检测,当有种子下落时,光电传感器将种子的下落信号转化为脉冲信号;
单片机以检测到的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并产生中断,进入中断服务程序;同时,计时器计算相邻下落种子的时间间隔t1,并与标准时间t进行比较,根据公式判断是否有不均匀播种,并进入下一次处理。

其软件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

5 系统性能试验及结果分析
试验分为播种粒数监测精度试验、播种均匀性试验以及收费信息实验,材料均为普通玉米种子。

5.1 播种粒数监测精度试验
试验方法:播种粒数精度监测试验是将传感器按工作位置置于波形排种管的外侧,并且保证每对光电传感器直线对射,形成一个红外光平面。

为了模拟室外工作环境,设定株距为30cm,播种机工作速度为 1 m/s,即正常播种速率是300ms/粒。

试验记录监测系统所统计的播种粒数和人工统计粒数,共分为10组,其中一组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所设计的播种粒数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平均检测精度达到96%以上,可以满足生产需要。

5.2播种均匀性试验
播种均匀性试验是在专门的播种机排种器试验台上进行的,首先将播种装置以及下种检测传感器安装在播种机排种器试验台传送带之上,通过人为改变播种器的充种,改变下种均匀性,记录实际的报警次数;并与实际测量的输送带上种间距比较,以验证其报警的准确性。

通过10组试验表明,报警准确率达到100%。

图4显示再次按下2键时,工作结束,LCD显示工作播种均匀性的测试实验图。

5.3 作业面积与收费信息试验
收费信息试验是在播种机工作结束后进行的驾驶员按键盘上的功能键,按照屏幕上的提示要求,输入每公顷作业的单价,系统根据面积换算公式,得出作业面积。

此时,屏幕显示作业面积和应收费用信息。

该功能经调试测试后得以实现。

图5显示驾驶员按照提示输入单价后,显示的收费信息情况。

6结束语
1)设计的播种机播种质量检测预警系统将田间作业可能出现的各种作业情况进一步细分,对播种均匀性这一影响作物生长播种质量参数进行了检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

2)在播种质量检测预警系统中增加作业面积统计和作业收费信息显示,方便了使用者。

3)试验表明,系统实现了预期目标,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使用推广价值。

吴艳艳,朱瑞祥,常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