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0轨道下山第二循环(398.5m)消突评价报告
10306回风巷(第二循环)消突评价报告

10306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消突评价报告(第二循环)GNTQ—TF—XT—2019—02通风工区:掘进工区:通风副总: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总工程师:矿长:编制:编制时间:消突评价审批单消突评价会审意见单目录前言.................................................................................................................................................... - 1 -一、评价范围.................................................................................................................................... - 1 -二、评价依据.................................................................................................................................... - 1 -三、评价过程简述............................................................................................................................ - 2 -1、项目可行性分析.................................................................................................................. - 2 -2、评价、评审组织机构.......................................................................................................... - 2 -3、项目分工.............................................................................................................................. - 2 - 第一章工程概况.. (4)一、工作面概况 (4)二、煤层赋存特征 (4)三、巷道与相邻巷道及地表关系 (4)四、巷道掘进用途、设计长度 (4)五、掘进工艺 (5)六、顶、底板岩性及稳定性 (5)七、地质构造 (5)八、水文地质 (5)九、煤层突出危险鉴定指标 (5)十、煤层煤尘自然发火倾向及爆炸性 (6)第二章工作面通风系统及抽采系统.................................................................................................... - 7 -一、风机型号.................................................................................................................................... - 7 -二、控制通风风流设施的措施........................................................................................................ - 7 -三、风流路线.................................................................................................................................... - 7 -四、抽放系统.................................................................................................................................... - 7 -1、地面抽采系统...................................................................................................................... - 7 -2、掘进工作面抽采系统.......................................................................................................... - 8 -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 9 -二、区域防突措施............................................................................................................................ - 9 - 第四章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 15 -一、效果检验钻孔施工情况.......................................................................................................... - 15 -二、评价区域内残余瓦斯含量及压力.......................................................................................... - 15 - 第五章评价结论及建议...................................................................................................................... - 16 -前言为扎实推进“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瓦斯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全面提升矿井瓦斯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瓦斯事故。
燃煤水泥窑尾颗粒物粒径分布及污染特征

B1,
D1, Y’1,
%:A"& %!A$’ :%A’9
Y1, ;:A&’
元素分析
Q1,
?! 1,
!A!! !’A&!
61, &A9B
7 1, &A"9
##注%!氧含量通过减差计算得出&
表 JA燃煤飞灰成分分析
,84C;J A .>GH>5D6D>E>I9>8C85FDE6F;9;G;E6WDCEf
本研究针对新标准 下 技 术 改 造 后 某 :&&& 0CX 水 泥生产线展 开" 对 窑 尾 烟 气 沿 程 颗 粒 物 进 行 采 样 测 试 "分 析 后 续 烟 气 控 制 装 置 对 烟 气 颗 粒 物 的 影 响 及 颗 粒物排放 特性 "旨 在 揭 示 其 生 成 及 转 化 规 律" 以 期 为 后续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深度治理提供参考& BA研究方法 BMB A 测 试 对 象 与 测 点 布 置
!! 61% ?$
!! [% ?$
!! M2% ?! $
!! 7+?% $
!! H3?$
&A;9
’A;$
!&A%%
B’A;%
’A"!
!! Y1?$
!! Z+?% $
!! 7?! $
!! =/% ?! $
:A&"
’A!%
%AB:
;A’!
##作为烟气预处理装置"增湿塔主要有两种作用%
降温调质)预收尘& 生料磨开启! 联合操作$ 与关闭
@A引A言 近年来"国内 雾 霾 现 象 频 发"颗 粒 物 排 放 问 题 已
11601探煤下山消突评价报告1

贵州万海隆矿业集团水城县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11601探煤下山(40~100m段)消突评价报告水城县三岔沟煤业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五月十六日水城县三岔沟煤业11601探煤下山消突评价报告(40~100m段)矿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采矿副总:通防副总:机电副总:施工负责人:编制:李献书2013年05月16日消突评价报告会审目录章前言一、评价范围二、评价依据三、评价过程简述四、评价结论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评价范围基本情况第二节矿井瓦斯抽放系统 (77)第三节其它 (88)第三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88)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1010)二、区域防突措施 (1010)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111)第四章评价过程 (1111)第五章最终评价结论 (1414)第六章问题及建议 (1515)第一章前言一、评价范围11601探煤下山40m~100m段。
二、评价依据根据如下:1、《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2、《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5-2006);3、《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4、《煤矿瓦斯预测方法》(AQ1018-2006)。
三、评价过程简述1、项目可行性分析根据已采取的防突措施,其措施的控制范围及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瓦斯压力达到《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小于0.74 MPa),进行评价。
2、成立评价、评审组织机构水城县三岔沟煤业分别成立评价组和评审组对11601探煤下山进行评价。
1)评价组成员:组长:蔡学勋(总工程师)成员:李献书(副总工程师)通防科:杨月全安全科:张立坤防突队:周兴安掘进队:王云富(队长)2)评审组组长:矿长:李波成员:安全矿长:陈柏霞生产矿长:张立辉机电矿长:陈铁兵调度室:唐东海3、项目分工评价组:副总工程师李献书,负责收集整理工作面瓦斯地质资料,落实工作面的布置;防突队周兴安负责完善通风系统及防突设施;采掘进队队长王云富负责措施贯彻并负责执行好安全防护措施;技术科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报告的编制;防突队负责区域防突措施和局部防突措施的实施;安全科负责监督各项措施的实施;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报告的评价。
明月山隧道施技术总结

垫邻高速公路DL01合同段明月山隧道施工技术总结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二00六年七月一日明月山隧道施工技术总结一、工程概况:1、设计概况:本工程为沪蓉国道主干线支线(GZ55-1)垫江至邻水高速公路DL1合同段,是国道主干线上海至成都公路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川东、渝东北地区资源,振兴山区经济的需要。
采用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计算行车速度80Km/h,其中明月山隧道左线全长6557m、右线全长6555m,为分离式双车道单向高速公路隧道,是全线控制性工程。
隧道主洞建筑限界净宽10.25m,净高5.0m,紧急停车带建筑限界净宽13.0m,净高5.0m,在左洞K8+650左侧50m处设有一通风竖井,井深277.41m。
本合同段内隧道总长6543m,其中左洞长3273 m,右洞长3270 m;设有行人横洞9座共长288m;行车横洞4座共长147.8m,变配电洞2座共长64m。
明月山隧道设计概况2、工程特点:单口掘进距离长,地质构造复杂,围岩角度平缓且节理发育,有破碎断层带、采空区、煤系地层等不良地质。
二、主要施工方案及方法明月山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软弱围岩地段施工坚持“管超前、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
1、洞口工程1.1 洞口边仰坡施工明月山隧道所属区域雨量充沛,洞口施工前先在洞顶施作截水沟,将顶部沟谷水全部引入两侧边沟,临时边仰坡采用挂网锚喷防护,以确保边坡稳定,为及早进洞创造良好条件。
1.2 洞口大管棚施工我部施工的明月山隧道出口端洞口为残坡积松散土及强风化泥岩夹砂岩,岩体较破碎且为近水平,无自稳能力,为尽量减少对山体的扰动,避免大挖大填,洞口施工采用大管棚施工工艺,在边仰坡开挖至拱顶位臵时,留出3~5m洞脸暂不开挖(用作核心土支挡功能),拉槽逐层开挖洞脸两侧并进行锚喷支护。
然后架立3榀I18钢拱架(间距80cm),施作止浆墙,在拱部150。
范围施作Φ108大管棚,通过注浆将拱部松散岩体固化后再进行开挖。
关于兴隆山隧道坍塌段施工降效系数的测算

关于兴隆山隧道坍塌段施工降效系数的测算摘要:本文通过对兴隆山隧道右幅坍塌段与隧道左幅正常施工的工效对比得出坍塌段施工中的降效系数,解决了实际施工中比正常预算中多增加的施工成本,为上报变更及批复时明确了取费时应考虑的难度系数关键词:隧道坍塌段施工;降效系数;测算方案Abstract: This efficiency coefficient obtained in the collapse of the construction down the right hand side of Xinglongshan tunnel collapsed segment with the tunnel left pieces of the normal construction work efficiency compared to solve 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increased more than the normal budget for the reported changeclear to take time-consuming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approved by the coefficient of difficultyKey words: tunnel collapse paragraph construction; drop efficiency coefficient; calculation program中图分类号: U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工程概况由我单位承建施工的广元至巴中高速LJ8标位于四川省旺苍县境内,路线起讫桩号K58+688~K64+080,长度5.392公里,其中兴隆山隧道为左右幅分离,中心里程为K61+054,左洞全长1326m,右洞全长1333m,出口(巴中端)位于梨子沟冲沟右侧,地表覆盖第四系松散层为残坡积层和崩坡积层,主要成分由块石质土、含角砾低液限粘土和粘土质角砾构成,斜坡横坡坡度约20度,右侧隧道洞口段覆盖层厚度大,最大垂直深度约28m,洞口下覆基岩主要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 岩层产状:180∠19,洞口斜坡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开挖后稳定性低,土体下部左侧粉砂质泥岩产状倾向堑坡坡面,层间结合一般,稳定性较差,右侧路基边坡采用桩板墙支挡,隧道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后,原设计大管棚超前支护段长98米施工桩号为K61+000-K61+098,洞门为长22米的削竹式洞门。
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白河至和龙线荒沟隧道和南山隧道通风装置排烟除尘效果评价

列 车进 入隧 道 前 1 n测 定 一 次 洞 内本 底 0 mi
值; 列车 通过采 样 点后立 即测 定 一次 ; 氧化 物 和 氮
一
氧化 碳浓度 为列 车通 过采 样点 后 1 i 、 n 3 m n 2mi、
2 1 测试 指标 . 微 小气 候 ( 度 、 对湿 度 、 速和 气压 ) 一 温 相 风 、
中图 分 类 号 : 1 6 文 献 标 识 码 : R3 B
北 京 英 安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的 s 一 10单 c 0
口真空采 样 器 , 国 T I 司生 产 的 Q—T A 美 S公 R K
PU Q检测仪和 IQ— T 室内空气质量仪、 L SI A A cM c
公 司的委托 , 为确 保 东 北 东 部 铁路 通 道 运 输 生产 安全顺 利进行 , 障铁 路职 工身体 健康 , 保 避免 能源 浪费 , 确定合 理 的通风 时间 , 吉林 铁路 疾病 预防控
制 所于 2 0 0 9年 2月 2 0日至 2 日对 东北 东 部 铁 3 路 通道 白河 至和龙 线荒 沟 隧道 和南 山隧道通 风装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1 第 3 0 0 1 7( 0 0l 2—0 8 0 3—0 3
东 北 东 部 铁 路 通 道 白河 至 和 龙 线 荒 沟隧 道 和 南 山 隧 道 通 风 装 置 排 烟 除 尘 效 果 评 价
周 玮 , 晓 明 , 林 夏 金 龙 , 立 新 徐 莹。 吴 王 , 边 ,
风设计 规 范》 T / 1 1 和 B T 9 2—2 0 《 路 运 营 隧道 05 铁
作者 简介 : 周玮 (9 2 ) 女 , 16 一 , 主任医师。
公路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公路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国环评证甲字第2805号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委托单位:编制单位:二○○六年十二月前言京珠国道主干线是国家“八五”“九五”重点工程,是当今举世瞩目的中国十大工程之一,也是沟通广东与内地经济、文化的要道之一。
它的建设,有助于改善沿线的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诸省的交通环境,促进全国范围的经济发展。
京珠国道主干线粤境段位于广东省北部山区,往北经长沙、武汉、郑州、石家庄而至北京,往南直达广州以至深圳,是一条贯通广东省南北方向的主要公路骨架之一。
该公路的建设对协调广东省公路格局至关重要。
一方面可帮助粤北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路网密度,进而外引内联以帮助粤北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又可以把粤北丰富的原材料输送到原材料资源短缺的珠江三角洲。
京珠国道主干线粤境甘塘至广州太和段(以下简称广韶高速公路)分四段分期建设,分别为:甘塘至翁城段(K108+210~K162+424),其中K137+200~K151+000段由广东省高速公路公司先期建设;翁城至佛岗段(K163+215~K236+250)、佛岗至钟落潭段(K236+250~K294+200)、钟落潭至太和段(K294+200~K307+700)。
甘塘至翁城段(K108+210~K162+424)全线长54.199km,跨韶关市、曲江县、翁源县三个辖区,于1998年5月开工,2001年1月完工。
其中K137+200~K151+000段于1994年12月开工,2001年完工。
翁城至佛岗段(K163+215~K236+250)全长73.281km,经过翁源县、英德市、佛冈县,于1998年10月开工,2002年2月完工。
佛岗至钟落潭段(K236+250~K294+200)全线长57.246km,经过佛岗县和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于1999年10月开工,2002年11月完工。
钟落潭至太和段(K294+200~K307+700)全长13.5km,经过白云区钟落潭和太和镇,于2000年开工,2003年11月完工。
煤矿Ⅱ2采区轨道下山上部车场迎头超前探测报告(1)

某某矿Ⅱ2采区轨道下山上部车场(G2+59m)迎头超前探测成果报告某某矿2017年6月30日目录1 地质概况与任务 (3)1.1 地质概况 (3)1.2水文地质情况 (3)1.3 探测任务 (3)2 瞬变电磁法简介 (4)2.1 探测地球物理条件 (4)2.2 方法原理 (4)2.3 矿井瞬变电磁法的特点 (6)3 施工方法设计 (7)3.1 仪器设备选择 (7)3.2 现场施工布置 (7)3.3 现场探测条件 (8)4 数据处理与结果解释 (8)4.1 瞬变电磁数据处理 (8)4.2 瞬变电磁处理结果 (9)5 结论及建议 (9)5.1 结论 (9)5.2 建议 (10)5.3 存在问题说明 (10)附图1 Ⅱ2采区轨道下山上部车场迎头瞬变电磁横向剖面探测成果图 (11)前言受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某某矿的委托,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方法,在某某矿Ⅱ2采区轨道下山上部车场迎头进行超前探测,探查迎头掘进前方的富水情况,为巷道安全掘进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福州华虹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合同确定的勘探任务及要求,于2017年6月30日进行了井下数据采集工作,当晚完成资料处理和解释,并提交勘探成果报告。
1 地质概况与任务1.1 地质概况Ⅱ2采区轨道下山上部车场,巷道施工层位位于10煤层顶板上24m至其底板下54m 之间,属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岩性以砂岩、泥岩、煤线为主,其中在Ⅱ2采区轨道下山上部车场、二水平北翼进风石门两次穿过10煤层,岩层倾角20°左右。
10煤厚该面煤厚在0.56~5.38米之间,平均为2.81m,属简单结构煤层,工煤层顶底板以为泥岩为主,局部为粉砂岩;;10煤层与太原组一灰顶平均间距58.9m(真厚)、至三灰顶平均间距75m(真厚)。
1.2水文地质情况10煤层顶底板砂岩富水性弱,以静储量为主,易疏干,巷道掘进时局部可能出现3~5m3/h左右的滴淋水现象,对生产影响较小;工作面主要受灰岩水威胁,10煤层距底板太灰岩溶含水层平均间距为50.9米,太灰岩溶含水层富水不均一,局部在构造作用下有突水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兴安煤业有限公司糯东煤矿
1260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
第二循环(里程398.5m-458.5m)消突评价报告
编制人:
编制单位:通防部
编制时间:二〇一四年二月
会审意见记录表
1260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
第二循环(里程398.5m-458.5m)消突评价报告
一、巷道基本概况
(一)巷道位置及相邻关系
工作面位于柏家大地以西约1000m,北邻风井场地,南邻大坪,工作面北为副平硐,距离约9m。
(二)煤层赋存情况及顶底板岩性
1260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内26煤沉积较不稳定,厚度变化明显,最薄0.5m,最厚3.0m,平均2.0m,灰黑色,块状,条带状结构,以亮煤为主,似金属光泽,参差状断口,半亮型,含少量黄铁矿结核,夹矸为炭质泥岩,夹矸平均厚度0.3m。
详见表1:
表1 顶底板岩性特征表
1260轨道下山从现里程(361米处)往前施工,施工方位角为89°10′,以26煤顶板为巷道顶板向前掘进,施工长度为140m,巷道为矩形断面,净宽5000mm,净高3000mm。
(四)地质构造概况
1260轨道下山构造较简单,仅局部有褶曲构造,据勘探报告分析没有大的断裂构造,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
地层走向总体为北西—南东,倾向北东,局部地层走向为北东,倾向南东,顶底板岩石强度中等,稳定性较好。
(五)水文情况
1260轨道下山的开口位置埋藏较浅,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为
本身基岩裂隙水,出水形势以渗水、淋水、滴水等方式直接进入巷道。
岩石裂隙是降雨入渗补给的主要途径,而大气降水是地下水、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井巷涌水量据原华兴矿调查资料为
3.2m3/h。
水文地质类型应属于简单型。
二、26煤突出危险性及瓦斯参数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2013年7月提交的《糯东煤矿26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显示:煤层瓦斯放散初速度△P=16.9-17.3 、煤的坚固性系数f=0.42-0.45、煤层瓦斯压力0.95MPa、瓦斯含量9m3/t、煤层破坏类型为IV类。
26号煤层鉴定结果为突出危险煤层,所以该工作面按突出危险工作面管理。
三、区域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
1、1260轨道下山掘进期间,在巷道迎头采取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
钻孔设计抽放半径为4米,沿掘进工作面方向呈扇形布置,孔径φ94mm,终孔控制范围在巷道上、下两帮外各15.5m,前方60m。
钻孔共设计18个,掘进期间保留20m措施超前距,详见附图一:1260轨道下山区域抽放钻孔设计图。
2、抽放钻孔施工情况
2014年2月3日中班~2014年2月4日中班,采用CMS1-3200/58
型煤矿用深孔钻车将全部钻孔施工结束,根据钻孔成果图分析,其有效控制范围为走向控制60.85m,倾向控制35m,详见附图二、1260轨道下山区域抽采钻孔实钻图。
1260轨道下山26煤抽放钻孔施工结束一个,立即封孔带抽。
钻孔采用A、B胶和水泥浆联合封孔,封孔段长度为20m。
用集流器带抽,安装放水器,单孔及支管安装测流装置。
四、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利用实测残存瓦斯含量对1260轨道下山预抽区域进行区域效果检验。
区域效检钻孔布置详见附图三、1260轨道下山区域效检孔布置图。
当各测点残余瓦斯含量均小于8m3/t时,区域措施有效,否则措施无效,并继续带抽预抽钻孔,直到措施有效。
2014年2月5日夜班,施工完毕三个检验钻孔,并对所取煤样进行瓦斯含量测定。
检验钻孔竣工表见表2,瓦斯含量结果见表3:
表2 1260轨道下山区域效果检验钻孔竣工表:
实测结果表明,1260轨道下山第二循环掘进区域实测最大瓦斯
含量为7.6161m3/t,最小为7.2953m3/t。
最大瓦斯含量未超过《防突
规定》第四十三条规定的临界值 8m3/t。
五、1260轨道下山抽采效果评价
1260轨道下山施工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钻孔时,未出现喷孔、夹钻等现象,结合实测残余瓦斯含量等方面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260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第二循环(里程398.5m-458.5m)区域防突
措施有效。
六、结论
1.经现场实测,该测定区域内效检指标均不超标,测定范围内无
突出危险区。
2.在经区域验证指标不超后,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可以
恢复生产。
3.巷道掘进时必须预留20m的区域防突措施水平投影超前距,在巷道掘40m(里程438.5m)后,必须停止掘进,严禁超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