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中国园林的写意化(唐宋园林)

合集下载

唐宋园林——中国园

唐宋园林——中国园

历史背景(隋)
隋文帝杨坚爱惜民力、革除弊政、勤俭治国,
封建经济有所发展,社会安定繁荣。隋炀帝 杨广即位后,一反乃父作风,穷奢极侈地营 建宫苑、游幸江南,还多次发动对外侵略战 争。其结果国力耗尽、民怨沸腾,终于酿成 了隋末的农民大起义。各地官僚、豪强亦乘 机叛乱,割据一方。

公元618年,豪强李渊(唐高祖)削平割据势
唐宋园林——中国园林的写意化
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讲究工细,
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 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
工笔,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中
国画技法名。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 用细致的笔法制作,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 是工笔画的特色。
写 意 画
工 笔 画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今河南开封东
北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都汴梁(开 封),改名东京。 1126年,金军攻下东京,又改名汴梁。次年,金 太宗废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逃亡江南,建立半壁河山的南宋王 朝,1138年定杭州为“行在”,改名临安(临时 首都)。 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力,统一全国,建立唐王朝。唐朝汲取隋亡 的教训,实行轻徭役、薄赋税的政策,励精 图治。经济发展、政局稳定,开创了唐王朝 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兴盛的局面。中唐以 后,边塞各地的节度使拥兵自重,又逐渐形 成了藩镇割据。天宝年间(唐玄宗时期), 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唐玄宗被 迫出走四川。从此藩镇之祸愈演愈烈,吏治 腐败。国势衰弱。公元907年,节度使朱全忠 自立为帝。唐王朝亡,中国又陷入五代十国 的分裂局面。
汴梁(今开封)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艮岳
离宫别馆:“东京四苑”(琼林苑、玉津苑、

中国历史上的园林艺术唐宋时期的庭院与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

中国历史上的园林艺术唐宋时期的庭院与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

中国历史上的园林艺术唐宋时期的庭院与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中国历史上的园林艺术:唐宋时期的庭院与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园林艺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人们对自然追求和表达的体现,还是中华文化和审美理念的真实写照。

唐宋时期的庭院和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分别展示了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一、唐宋时期的庭院1. 背景与特点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庭院以山水景观为主题,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它们通常由山、水、建筑和植物等元素构成,形式上注重规模宏大和布局奇特。

2. 数据与例证据历史记载,唐代的庭院有众多精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大明宫,它是当时皇帝的行宫,庭院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壮观。

另外,还有池塘、假山和花园等特色构件,为唐代庭院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3. 影响与意义唐宋时期的庭院对后世影响深远。

它们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形式为后来的园林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庭院的建筑风格和园林布局在日本等邻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1. 背景与特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又一个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园林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上。

明代私家园林注重原生态的再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到了清代,私家园林更加注重绘画和建筑的结合,追求自然山水的完美再现。

2. 数据与例证明代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包括苏州的拙政园,以及扬州的瘦西湖等。

这些园林以布局精巧和植物景观的精美而著名。

而到了清代,景德镇的圆明园和苏州的留园则成为了代表作品,它们集中体现了清代私家园林的特点和风格。

3. 影响与意义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对于中国园林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们的建筑风格和园林布局不仅成为了后来的园林设计的重要参考,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私家园林的营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得以充分表达。

总结中国历史上的园林艺术在不同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知识点:古代园林之造园艺术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知识点:古代园林之造园艺术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知识点:古代园林之造园艺术一、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崤,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

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了一步。

唐宋以后,因为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艮岳是历规模、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

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

明代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

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

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洞壑,乃至于可仿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超得多。

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池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渺的寂静长远的境界取胜。

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

池中有自然的矶头、矶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

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凿池引水。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一为掩。

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菰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觉印象。

中国园林作品的写意性翻译——以《中国园林》和《中国名园》为例

中国园林作品的写意性翻译——以《中国园林》和《中国名园》为例

第37卷第4期2017年8月黄冈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Vol.37 No.4A u g.2017中国园林作品的写意性翻译一以《中国园林》和《中国名园》为例马文丽,杨婷婷(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写意”系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法则,是中国园林艺术审美活动中的最高境界。

中国园林作品的写意风格既表现在作品的整体性中,又体现在具体的写意形式标记中。

通过以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园林》和《中国名园》及其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园林作品的写意符号体系。

认为,园林文本的写意风格移译具有重要的现实传播意义,且只有以写意为原则的翻译才能引导西方读者领悟中国园林所蕴含的文化品位。

将写意翻译原则二分为“形意结合”、“虚实结合”,并赋予其具体内涵,包括利用英语在构建画面方面的词法和句法特点,找准“形”与“意”的契合点,通过写意形式标记的写实转换以及避实就虚等“虚”化处理,把握“虚”与“实”的表现度等。

关键词:写意;翻译;中国园林》;中国名园》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8078(2017)04-0077-05收稿日期=2016-12-13d o i:10.3969/j.is s n.1003-8078.2017.04.20作者简介:马文丽(1968—),女,湖北孝感人,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杨婷婷(1993—),女,湖北荆门人,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园林系世界三大造园系统之一,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

从整体上看,中西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迥异。

中国园林如诗如画,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注重意境的营造,园林之美通过造园师写意式的安排与布局得以实现,并被世人用优美、凝练的语言将其移植到文字之中。

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园林的建造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大背景之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园林作品被译成英文。

(一) 论述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一)	论述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XXXXXXXXX学院(论文)年级:学号:姓名:专业:指导老师:2010.11.8论文(一)论述中国园林发展经历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

大致可以分成五个时期来概述。

一.中国园林的雏形—“囿”从夏立国至秦统一,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时期里,孕育了中国的山水园林的胚胎—“囿”。

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思想、文化艺术的丰富,从“囿”向苑发展。

“囿”是人工隔离的自然环境,其中草木丰盛,鸟兽潜藏,主要提供人们的养育禽兽和狩猎的场所。

“囿”大体具有三个特点: 1.:片地宽广。

一般方圆都在几十里左右, 2.工程浩大。

囿的周围有界垣,囿内有台屋构筑。

3.人工设施增加。

山于狩猎地距离统治中心地较远,不免要在“囿”内建寝殿屋宇。

促成早起的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更为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

其中以楚国的章华台、荆台,吴国的姑苏台最为著名。

二.中国园林的形成——苑这种苑在秦汉时期到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山林的原始状态的存在,而是日趋专门化了。

帝王们在这里建“宫”设“馆”,除了为游猎所需要,增添了寝宫殿宇生活设施,还配置了观赏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园林”性质,著名的汉武帝的“上林苑”中,有“建章宫”,有“太液池”,“瀛州山”“方壶山”“蓬莱山”及“一池三山”周围数百里,盖起宫殿数十个,设置了“射熊馆”、“鹿观”、“虎圈观”等各种动物的圈观,并种植了各地送来的异树花木,是帝王的主要游猎场所。

不过此时段处于中国园林发展初期,对于苑囿的布局布置,并无一定规划,仍较多地带有古“囿”的持猎趣味。

建筑和山水的安排,也并不融洽有序,奇树异花的种植,只是猎奇罗列,虽然它有了某些园林的性质,开启了日后造园的新生面。

总的说,仍是处于自然发展的时期。

三.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主要时间段在魏晋朝到隋期间。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知识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知识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七章知识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依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了利用自然的山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

最初的形式为囿。

囿是指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曾建“灵囿”。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

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

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长池,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

佛教的传人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化生活要求。

另外,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造上,都达到了高峰。

现在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中国古代园林 唐宋写意山水园 介绍

中国古代园林 唐宋写意山水园 介绍

中国古代园林唐宋写意山水园介绍中国古代园林那可是世界园林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唐宋写意山水园更是这明珠中极为耀眼的部分。

唐宋时期啊,那时候的人可真有情趣,把山水的韵味都搬到自家院子里或者城市园林中了。

写意山水园就像是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只不过你不是站在画外看,而是能走进这画里去。

你瞧,这园子里头啊,有山石堆成的小山丘,那石头的形状千奇百怪的,就像天上的云朵一样,变幻莫测。

有的石头尖尖的,像山峰直插云霄;有的石头圆圆的,好似一个大馒头,憨态可掬。

这山石就像是园子的骨架,撑起了整个园子的精气神。

再看看那水,水可是园子的灵魂啊。

水在园子里头蜿蜒流淌,就像一条灵动的小蛇,曲曲折折地穿梭在山石之间。

那水面平静的时候,就像一面大镜子,把周围的山石、树木、亭台楼阁都倒映在里面,感觉像是另一个颠倒的世界呢。

有时候微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捣乱,把那原本平静的镜子给打碎了。

说到树木花草啊,那更是把园子装点得生机勃勃。

高大的树木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园子。

春天的时候,花开满树,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远远望去,就像一片彩色的云霞落在了园子里。

各种花的香味混合在一起,钻进人的鼻子里,那感觉就像喝了蜜一样甜。

草丛里还会时不时地蹦出几只小虫子,像是在开音乐会,叽叽喳喳的,热闹得很。

园子里的亭台楼阁也很有讲究。

亭子就像是一个观景的小平台,你坐在亭子里,周围的景色就像一幅画一样展现在眼前。

楼阁呢,则像一个巨人,高高地耸立在园子里。

这些建筑的样式精美极了,飞檐翘角的,就像鸟儿展翅欲飞一样。

它们的颜色也很有韵味,有的是古色古香的木色,透着一种质朴的美;有的则是红墙绿瓦,鲜艳夺目,给园子增添了不少活力。

你要是在唐宋时期走进这样一个写意山水园,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世界。

这里没有外面的喧嚣和烦恼,只有宁静和美好。

你可以在园子里慢慢地散步,感受着微风拂过脸庞的惬意;你也可以坐在山石上,静静地看着水面上的鱼儿游来游去,就像自己也变成了一条自由自在的鱼。

接上次造园史试题库后面

接上次造园史试题库后面

11.魏晋时期洛阳城东张伦宅园的大假山景阳山作为园林的主景。

12.魏晋南北朝石崇经营的一座临河的地形略有起伏的天然水景园是( C )P124 A.乐游园B.半亩园C.金谷园D.华林园第7章中国园林的写意化(唐宋时代)1.中国园林开始向写意化发展的时期是唐宋时代。

p1272.中国式建筑在宋代已达到成熟阶段,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是《营造法式》p1273.花园子p128:在江南地区,(1分)出现了专以叠石为业的技工,称之为花园子。

(2分)4.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两京京制的朝代是唐代 P1305.皇家园林显示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泱泱大国气概的时期是( D )P130 A.隋朝B.魏晋南北朝C.宋朝D.唐朝6.唐长安城的宫城内,东内为( C )P131A.太极宫B.华清宫C.大明宫D.兴庆宫7.唐宫苑分置格局为南宫北苑的御苑为大明宫 P1318.唐宫苑分置格局为南宫北苑的是( D )P131A.兴庆宫B.华清宫C.九成宫D.大明宫9.唐兴庆宫龙池之北偏东堆筑土山, 遍种牡丹,上建( A )p133A.沉香亭B.朝元阁C.长生殿D.宜春亭10.唐华清宫苑林区的主体建筑是( D )p135A.逍遥殿B.宜春亭C.长生殿D.朝元阁11.唐代曲江池中著名风景区有( B )P136A.芙蓉B.杏园C.新亭D.兰亭12.唐宋时期结合自然山水设计的离宫园林代表作是( C )p137A .曲江池B.大明宫C.九成宫D.华清宫13.唐宋时代被誉为离宫之冠的是( C )p137A .曲江池B.大明宫C.九成宫D.华清宫14.代表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的最高水平的园林是艮岳。

p13815.艮岳园林的东半部分以山为主,西半部分以水为主,成左山右水的格局。

p138 16.宋代艮岳的园林类型为( D )p138A .后苑B.离宫御苑C.行宫御苑D.大内御苑17.简述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

P139:园林掇山构思独特,精心经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画开始影响造园艺术,王维、杜甫、白
居易等一大批文人、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 园活动,使诗文、绘画、园林这三门艺术门 类互相渗透,园林艺术开始呈现诗情画意。 传统的木构建筑无论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 完全成熟,建筑物的造型丰富,形式多样, 这一点从迄今保留的一些殿堂、佛塔、石窟、 桥梁、壁画以及山水画等文物中可以看出。 花木栽培技术也有很大进步,能够引种驯化, 移栽异地花木。
辋川别业 王维.裴迪.<<辋川集>>
庐 山 风 景
庐山瀑布的诗情画意
庐山草堂(白居易)
唐宋文人园林(写意山水园林)特征
著名园林史专家周维权先生概括为:简远、疏朗、 雅致、天然。
1.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2.疏朗:园内景物的数量不求其多,因而园林的整 体性强、不流于琐碎。 3.雅致:文人士流园林追求高蹈、雅致,并把这种 志趣寄托于园林中的山水花木,并通过他们的拟人 化而表现得淋漓尽致。 4.天然:
三潭印月
1圆背面“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园地是西湖最大的一个岛,素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水 上园林而著称。 •湖中三座石塔最初为宋代苏轼所建,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不使湖泥再 度淤积,在堤外湖水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名之为“三潭”。 •第五套1圆人民币背面背景即为“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三潭印月
《清明上河图》
皇家园林
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的近郊、远郊的风景
地带,作为皇帝每年定期居住、处理朝政的 地方。 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地 带,供皇帝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 大内御苑:建在京城里面,与皇宫相毗连, 相当于私家的宅园。
唐宋时期皇家园林
长安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唐城“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
宋 太 祖 赵 匡 胤
宋 高 祖 赵 构
文化背景(唐)
唐代国势强大,版图辽阔,初唐和盛唐成为古代
中国继秦汉之后的又一个昌盛时代。这是一个朝 气蓬勃、功业彪炳、意气风发的时代。贞观之治 和开元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发达兴旺的高峰。 文学艺术方面,诸如诗歌、绘画、雕塑、音乐、 舞蹈等,在发扬汉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 族甚至外国的养分而同化融糅,呈现为群星灿烂、 盛极一时的局面。 山水画已脱离在壁画中作为背景处理的状态而趋 于成熟,山水画家辈出,开始有工笔、写意之分。
临安(杭州)皇家园林 南宋建都于此,对西湖作了全面的整治,因 而“湖山之景,四时无穷;虽有画工,莫能 摹写”。著名的“西湖十景”在南宋时期就 已形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朝诗人杨万里
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断 桥 残 雪
西湖十景——断桥残雪
西湖十景——断桥残雪
西湖十景——断桥残雪
苏堤春晓
翰苑诗人去不还,长留遗迹重湖山。 一色残月莺呼梦,诗在烟光柳色间。 ——元· 尹廷高《苏堤春晓》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 北到栖霞岭下,全 长近三公里 •她是北宋大诗人苏 东坡任杭州知州时, 疏浚西湖,利用挖 出的葑泥构筑而成。 •现存乾隆御题“苏 堤春晓”石碑。
断桥残雪
•断桥位于西湖白堤东端,早在唐朝就已建成。冬日雪 霁,伫立断桥举目四望,但见残雪似银,格外动人。 •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就相识于此。 能月雨晴西 真湖湖湖湖 正不不不之 领如如如胜 明山 雪 月 雨 , 汪水 湖 湖 湖 珂之 。 , , 玉绝 《者 西, 子尘 湖世 拾有 翠几 余人 谈哉 》! —— ·
本章完
zhuō

公元618年,豪强李渊(唐高祖)削平割据势
力,统一全国,建立唐王朝。唐朝汲取隋亡 的教训,实行轻徭役薄赋税的政策,励精图 治。经济发展、政局稳定,开创了唐王朝在 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兴盛的局面。中唐以后, 边塞各地的节度使拥兵自重,又逐渐形成了 藩镇割据。天宝年间(唐玄宗时期),节度 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唐玄宗被迫出 走四川。从此藩镇之祸愈演愈烈,吏治腐败。 国势衰弱。公元907年,节度使朱全忠自立为 帝。唐王朝亡,中国又陷入五代十国的分裂 局面。
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 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
工笔,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中
国画技法名。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 用细致的笔法制作,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 是工笔画的特色。
写 意 画
工 笔 画
历史背景(隋)
隋文帝杨坚爱惜民力、革除弊政、勤俭治国,
封建经济有所发展,社会安定繁荣。隋炀帝 杨广即位后,一反乃父作风,穷奢极侈地营 建宫苑、游幸江南,还多次发动对外侵略战 争。其结果国力耗尽、民怨沸腾,终于酿成 了隋末的农民大起义。各地官僚、豪强亦乘 机叛乱,割据一方。
西湖十景——三潭印月
西湖十景——三潭印月
南屏晚钟
•吴越国王钱弘叔曾在南屏山建永明院。南宋时改名为“净慈禅寺”,并 建有钟楼一座。 •在净慈寺铸造重达10吨的一口巨钟,因钟声洪亮,再加上寺后南屏山多 空穴,所以晚钟敲响,钟声穿穴回荡,远飘大半个杭州城。 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 森林它一丛丛 我找不到他地行踪 只看见那树摇风 我匆匆地走入森林中 森林它一丛丛 我找不到他地行踪 只听见那南屏钟 南屏晚钟 随风飘送 他好象是敲呀敲在我心坎中 南屏晚钟 随风飘送 他好象是催呀催醒我相思梦 他催醒我地相思梦 相思有什么用 我走出了丛丛森林 又看到了夕阳红
苏堤春晓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
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侧,南宋时,此有一座官家酿酒的作坊,取金沙涧 的溪水造曲酒,闻名国内。附近的池塘种有菱荷,每当夏日风起,酒香 荷香沁人心脾,因名“曲院风荷”。
曲苑风荷
西湖十景——曲院风荷
西湖十景——曲院风荷
雷峰夕照
雷锋夕照
雷峰夕照
西湖十景——雷峰夕照
西湖十景——雷峰夕照
西湖十景——雷峰夕照
双峰插云
•天目山余脉的一支,遇西湖分弛南北,形成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与北高峰, 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入云,时隐时显,远望气势非同一般。
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
西湖十景——双峰插云
西湖十景——双峰插云
西湖十景——双峰插云
辋川别业(长安附近)局部图
杜甫草堂(四川成都)
草 堂 一 景
文化背景(宋)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无论经济、政治、文化 方面,两宋都占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而文化方面尤为突 出。(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 陈寅恪(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 修水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 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先后 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 中山大学等。)先生语:“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 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内容之 一,当然也不例外。它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亦“造极于赵 宋之世”而进入完全成熟的时期。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今河南开封东
北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都汴梁(开 封),改名东京。 1126年,金军攻下东京,又改名汴梁。次年,金 太宗废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宋朝第十位皇帝)逃亡江南,建立半 壁河山的南宋王朝,1138年定杭州为“行在”, 改名临安(临时首都)。 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离宫别馆:华清宫、曲江池
唐朝长安城
太极宫平面图
太极宫复原图
大明宫
大明宫北门
含元殿(外朝之正殿)
兴庆宫
离 宫 别 苑
汴梁(今开封)皇家园林
大内御苑:艮岳
离宫别馆:“东京四苑”(琼林苑、玉津苑、
宜春苑、含芳园)
宋 徽 宗
洛阳皇家园林 洛阳是唐朝的东京,北宋的西京。唐宋两朝 数代皇帝住跸于此。 神都苑堪称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唐朝 时代的神都苑就是隋朝时代的会通苑,亦叫 做上林苑。武德初年(618年)改名芳华苑, 到了武后执政时期改称神都苑。 周围一百二十里,东面十七里,南面二十九 里,西面五十里,北面二十四里。
西湖十景——曲院风荷
平湖秋月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南宋· 孙锐《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 •古筝《平湖秋月》是我国十大古曲之一。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
西湖十景——平湖秋月
西湖十景——平湖秋月
西湖十景——平湖秋月
柳浪闻莺
• 柳浪闻莺位于西湖东南隅湖岸,前身是南宋御花园聚景园。
大 慈 恩 寺 遗 址 公 园
大 慈 恩 寺 大 殿 诵 经
大 雁 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 雁 塔
灵 隐 寺
鸟 瞰 灵 隐 寺
私家园林
长安私家园林:代表作“辋川别业” 洛阳私家园林:
临安私家园林:
成都私家园林:浣花溪草堂(杜甫草堂) 庐山私家园林:庐山草堂(白居易) 苏州私家园林:代表作“沧浪亭”
南屏晚钟
西湖十景——南屏晚钟
西湖十景——南屏晚钟
西湖十景——南屏晚钟
大内御苑:宫城的苑林区,又名后苑,位臵
大约在凤凰山的西北部,是一座风景优美的 山地园。
离宫别苑:樱桃园、德寿宫、集芳园等。
寺观园林 随着宗教由世俗化进而达到文人化的境地,寺观 园林与私家园林之间的差异,除了尚保留着一点 烘托佛国、仙境的功能外,其他基本上消失了。 长安寺观园林:大慈恩寺、玄都观、兴教寺。 洛阳寺观园林: 汴梁寺观园林:相国寺、祐国寺塔 临安寺观园林:灵隐寺、净慈寺
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
西湖十景——柳浪闻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