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谭世亮)
浅谈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作者:贺婷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7年第08期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一提起习作教学老师们无不是皱眉叹息,学生们也总是听“作”色变,望而生畏,真让人头疼啊。
细细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任何一个人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又怎会有心思去做好它呢?对症下药,应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模仿习作、勤写勤改、多肯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兴趣;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078-01在语文教学中,一提起习作教学老师们无不是皱眉叹息,学生们也总是听“作”色变,望而生畏,真让人头疼啊。
细细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任何一个人对不感兴趣的东西又怎会有心思去做好它呢?对症下药,应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因为兴趣就像火花,常常因偶然的机缘被撞起而飞溅、闪耀,如果时间和环境适宜,或者遇到诱导,他就会熊熊燃烧。
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会激活存储于内心的求知欲望。
从而说明,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如何确保学生习作的兴趣,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呢?我谈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1.走进生活,真实习作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学生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习作时只能是咬笔杆,宋朝著名诗人说:“汝果欲作诗,功夫在课外。
”因此,观察生活是解决“无米之炊”的好办法。
走进生活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
尽量让教学贴近生活。
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这样就能让学生的习作素材如源头活水来。
也很容易唤起学生习作的灵感,写出真实可感的习作来。
譬如让学生去进行过野炊,组织参加过游戏活动,让他们写《难忘的活动》时,他们就不会提笔难下,写出的习作也就不会千篇一律。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小学生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而作文的兴趣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文兴趣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本文将从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角度进行探讨。
第一,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
小学生对作文常常会出现厌恶情绪,很少愿意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写作文上。
这种现象往往与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够大有关。
因此,在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时,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创作作文。
第二,创造一个良好的作文环境。
小学生写作文需要一个安静、宽敞、充满书香气息的环境。
因此,在兴趣培养过程中,学校、家庭都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作文环境。
这样可以让小学生感到轻松、自在,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作品也会更具创造性。
第三,注重教学方法。
兴趣培养可以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入手。
作文教学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方法,例如通过课外阅读、美术欣赏、文化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和写作能力。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有兴趣,也可以以一种互动、开放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第四,引导看电影、电视剧、读故事书。
小学生对影视作品和故事书有着特别大的兴趣,而这些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引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因此,可以引导小学生看一些好的、有高品质的影视剧或故事书,让他们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共鸣,然后尝试自己写作文。
第五,融入游戏化学习方法。
如今,游戏教育在学术领域里已受到广泛认可。
游戏教育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作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只有在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实现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使小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方法,让他们在写作中愉快地学习。
只有这样,小学生作文的品质和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不少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批改一篇优秀作文时,内心总有说不出的愉悦,仿佛已经置身于那迷人的景色之中了。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小学生拥有良好的写作兴趣时,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起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小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作文就可能写得好。
许多教育家和写作实践表明,作文水平较高的小学生,其知识水平也比较高。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从爱好入手,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事,那么对小学生来说,从写作中找到快乐,提高写作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要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
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写作文,往往是一种机械的反映生活现象或现象。
这时候教师应该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适当地增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鼓励他们把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有意义的事写下来。
在活动中,孩子们往往愿意写出自己的亲身体验。
这样,就可以引导他们以生活为依据,以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和感受生活。
这样,他们不仅乐于写,而且在写的过程中感到乐趣,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久而久之,写作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勇于参与讨论,多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写作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多接触自然、社会,并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这样,写作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儿童应该认识1000个左右的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具备基本的语文素养。
”一般来说,四年级时达到四会(会认、会读、会写、会用)水平;五六年级应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写作兴趣,关键是培养学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
学生只有在乐意去写、乐意去做,乐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才能够有很大的收获。
1、让作文成为快乐的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写作兴趣,写起文章来自然就会精神饱满,思维敏捷,文思泉涌,写出的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这样,在别人面前才能抬得起头,挺直腰杆,有信心,有作文成绩差的学生,越是差的科目,他的优势学科就越不容易引起重视,而强势学科,越会受到严格的督促,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浅谈小学作文中的兴趣培养

浅谈小学作文中的兴趣培养【关键词】:兴趣、想象、日记、积累素材、评价兴趣是是打开作文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许多小学生畏惧作文,把作文当做思想包袱,认为写好作文“难于上青天”,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主要是他们对作文没有兴趣,对事物没有真情实感,所以无话可说,无从下笔。
如何培训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一、观察生活,激发写作兴趣观察就是汲取生活的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身边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必须热爱生活,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
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因此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用心灵感受世界的习惯。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激发起他们对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也就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
我结合习作训练,经常组织学生走出“小课堂”,走向“大课堂”,去观察自然,认识生活。
如指导学生写《春天的景色》一文时,正值春暖花开时节,我和学生一起来到校园,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校园景物的特点,接着,走出校园,来到田野,去“找春天”,引导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用心去感受,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再写下来。
有的学生说“我看见柳树发新芽了,闻到了泥土的芳香”;有的说“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伸伸腰,摆摆手,好像在随风跳舞”等。
这些话语来自学生对自然的真实感受,是大自然给了他们表达的情感。
因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投入到生活的怀抱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在学生与生活的沟通时,他们有了习作的欲望,他们笔下的生活也就会因此而有了灵性。
二、培养想象力,丰富文章的内容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创造的开始,是发明的源泉。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
想象与写作犹如树与根、水与源之密不可分的关系,写作活动的进行也必将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善于引导开发,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主探究,才能在习作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
浅议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1]
![浅议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1]](https://img.taocdn.com/s3/m/4c3b356d561252d380eb6edf.png)
浅议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作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
作为教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极力诱导学生满怀激情、充满情趣、产生向往的快乐心态,要运用善于激发情感、拨动心弦、富有趣味的教学,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打造习作的兴趣链,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享受习作中的乐趣。
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努力尝试着让学生想写、愿写、乐写、善写,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习作的起步阶段,尽管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由于年龄等诸方面原因,使得他们往往无从着手。
这时,教师除以表扬激励为主外,还应多创设情境。
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习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此,我带领学生组织开展了“演话剧”、“我来当导游”、“找春天”、“猜猜他是谁”、“扳手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尽管学生清楚,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写作文,但每个人都快乐地参加了。
通过活动,学生找到了需要表达的内容,激发了习作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
正如赞科夫所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二、解放学生,用心体验当前封闭式的作文教学和无端地设置各种条条框框的作文训练,这些无形的绳索捆绑了学生的自由心灵,无法让学生的智慧之蕾盛开、生命之花怒放,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制约了作文水平的提高。
不难看出,现在的小学生作文的程式化、成人化、政治化现象相当普遍,而反映少年儿童的童心、童真、童趣、童韵的作品却廖若辰星。
因此,要使学生在习作中敞开心扉,做到如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写…从心里掏出来的‟真心话”。
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放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在作文时无所顾忌,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
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阅读一般的童话、寓言、小说,还特意推荐有条件的同学阅读了当代名家主编的《中国儿童阅读文库》、《课外美文》等书籍,并选择其中短小隽永、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来共同赏析和背诵,以积累语言材料和生活经验。
浅谈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写作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也是语文素养的体现,因此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一直是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困难的难点。
学生常常感到写作很难,而教师也觉得难以教授。
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头疼,苦思冥想,却仍无从下笔,最终只能写出几句应付。
XXX曾经说过,他在学校时期的性格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有强烈的兴趣,这证明了兴趣的重要性。
研究兴趣是学生积极愉快地研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研究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如果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作文的一种特殊情感,写作起来乐此不彼,不再把作文当成一种负担。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XXX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
小学生普遍感到写作困难,甚至有的学生谈“文”色变,产生厌学情绪。
学生厌恶写作,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
如果老师不及时引导学生,那么作文教学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因此,作为教师应清除学生写作文时的畏难情绪,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写,勤于写,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物,写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让他们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这精彩的世界,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比如在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篇作文之前,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如跳绳和拔河比赛等。
写作时,先在班上进行口头训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让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讲出来,以此消除对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
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作文,写作兴趣随之而来。
学生阅读技巧,如如何找到文章的主题、结构、人物等要素。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曾说过:“只有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方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维,感情和词语。
”这说明:爱好将促使学生迸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去学习、探究。
而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作文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确实是学生的“作文惧怕症”,那个问题,在我们农村小学尤为突出。
因此,排除学生畏难惧怕情绪,激发作文爱好是推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极为关键的一环。
我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一堂作文指导课,情境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能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差不多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
我认为,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点,从中发觉美,感知美,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爱好。
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纳音乐小品、话剧、编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依照自己的生活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组织故事在脑子里,然后把各类故事由学生组成小组改成话剧表演出来,学生专门有爱好。
他们通过讨论,都能依照剧情,塑造自己的角色,因为表演是生动的,又是直观的,在由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
通过情境教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津津有味地投入到作文练习之中。
二、关爱生活,培养爱好。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依照学生的心理,以情感为纽带,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鼓舞和教会学生写自己生活方面取得的进步、成就。
我常利用活动课和自习课跟学生畅谈,专门鼓舞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达到沟通感情,进一步了解学生,为作文指导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打下基础。
比如,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是写童趣的,抓住课文之中的童心之趣,指导学生将课文与自己生活中的趣闻对比,有效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幸免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象。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作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很多小学生对作文却缺乏兴趣,甚至有些孩子害怕写作文。
面对这一现象,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起来,积极地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作文没有兴趣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于写作没有热情。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作文题目,如“我最喜欢的动物”,“我最难忘的一件事”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为题材进行写作,增强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而家长也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多读一些有趣的故事给孩子听,让他们对写作感兴趣。
要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有些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写作的乐趣在哪里。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点滴,引导他们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并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明白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教师和家长也可以给予一些实际的写作体验,比如让学生参加一些写作比赛,或者给他们创造一个发表作文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写作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针对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培养。
很多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差异很大,有的孩子天生对写作感兴趣,而有的孩子则对写作没有兴趣。
老师和家长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别化的培养。
对于喜欢写作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写作技能;而对于不喜欢写作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让他们多读一些好的作文,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发展写作兴趣。
要注重写作的实践。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最终还是要通过实践来加以巩固。
教师和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多写作,可以要求孩子每天写一篇日记,或者每周写一篇作文。
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可以让他们逐渐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小学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老师们都知道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每次习作教学,课前都要精心的准备,上课时又细心指导,课后还要详细批改。
尽管老师们付出很大努力,但学生的习作水平仍然不高,甚至害怕习作、厌恶习作。
笔者也曾遇到这种困惑,仔细想想,责任仍在老师,是我们只注重了老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和学严重脱节所致。
要想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提高习作能力,老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习作教学方法。
1、把学生习作权真正交给学生,使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长期以来,我们的习作教学总是在习作方法习作技巧上下功夫,怎样选材,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习作技巧是老师指导的重点。
修改习作也时看看学生作文主题是否健康,内容是否具体,层次是否分明等等。
这样的习作指导,越指导学生越糊涂,越指导老师越困惑。
习作教学怎么就这么难?其实,习作教学并不难,只要老师不在习作内容上、形式上、方法上作过多的干涉,过多的限制。
只要我们取消对习作过多的要求,让学生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去写,写他们想写的人、想写的事,感兴趣的物,感兴趣的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能写几句话就几句话,能写出什么东西就什么东西,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习作意识,培养习作习惯。
魏书生指导学生习作,开始时一点要求都没有,哪怕一句话几句话都行,让手中的笔服从思想以后才对学生习作提出小小要求。
当然,老师对学生习作也不能不闻不问,在学生开始学习作时候,老师应在必要时写几篇“下水”作文,目的是让学生
觉得习作并不神秘,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
此后的习作完全是学生自由的、自主的,不受任何约束的。
老师还应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大胆的写,把自己的欢乐、忧伤、喜好、赞叹,毫不保留的写下来,让学生们想写、敢写,乐写。
我们老师应以欣赏的心态对待学生习作,只要学生写的是真话,表的是真情,管它有多么天真幼稚,老师都要给予肯定,给予鼓励。
2、拓宽习作空间,让学生“有话可写”
有资料显示,生活经历简单、找不到材料可写使60%以上的学生不爱习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没有材料不行。
材料从哪来?当然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的体验。
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圆圈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
”怎样观察生活?老师可经常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用心感触,并把观察所得随时记下来,随时记,随时改。
只要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就一定能练成一双慧眼,就一定会觉得生活是那样的丰富,习作材料是那样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老师还可创设情景,有组织有目的的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写,在玩中写,做到寓教于乐。
(1)讲故事
大多数学生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中可利用故事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选一个情节受欢迎的故事,讲一半,另一半让学生根据情节补写。
还可让学生根据图片、资料,发挥学生的想象编故事。
编好故事再开故事会,同学们还要把讲故事的感受写下来。
(2)做游戏
爱活动、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
经常性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不仅丰富学生们的生活,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习作材料。
每次活动过后,老师只做必要地点拨,然后就让学生自由的习作。
(3)做家务
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挖掘学生习作材料的重要方法。
每个周末都安排一项家务劳动,回到学校首先要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做家务的过程和感受,然后再把这项家务劳动写下来。
3、创新习作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1)扩写
读一篇课文或一首诗,根据原材料的特点,将原来的一个词、一个句子、一段话或者一个片段,发挥同学们想象,扩写成一篇文章。
比如我们学习《西门豹》一课,同学们可根据“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写一篇习作,还可以把文章“兴修水利”一部分扩写成一篇习作。
(2)改写
引导学生把古诗改写成散文或者记叙文,把记叙文改写成课本剧,把记叙文改写成诗歌或者童话。
学习《西门豹》一课,喜欢扩写的同学可把某一部分写成一篇习作,喜欢改写的同学可把课文改写成课本剧。
学习杜牧的《山行》,也可写成一篇散文。
我们只要抓住“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来思考:谁停车?为什么停?停车前后心情怎样以及诗人当时的动作、表情、语言如何等等写一篇文章。
(3)组合习作
学习《西门豹》一课,几个感兴趣的同学可在一起讨论,每人一部分,把原故事改写成一个内容更丰富、情节更完整的故事或者一个课本剧。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破除迷信,同学们把西门豹去邺地途中的见闻、领导老百姓兴修水利各写成一篇习作,把三部分和在一起就是一篇内容完整的故事。
我们也可以根据一句话进行一篇习作,比如“一只蝴蝶飞过来……”学生想象蝴蝶飞到草地上看到什么、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写成一个片段,再把蝴蝶飞到花园里、飞到果园里分别写成片段,几个同学把蝴蝶在不同的地方的见闻合起来就是一篇完整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