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试题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知识竞赛题库(试题附答案)

二十四节气知识竞赛题库(试题附答案)

二十四节气知识竞赛题库(试题附答案)一、春季节气知识1. 春分是太阳直射点位于黄道上的第几个节气?答:春分是太阳直射点位于黄道上的第一季节。

2. 春分是农历几月几日?答:春分是农历二月二十四日或二月二十五日。

3. 春分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这个节日又被称为什么?答:春分节也被称为踏青节。

4. 春分的主要气候特点是什么?答:春分是冬季和夏季的过渡季节,气温逐渐回升,昼夜时间相等,白天温暖,夜晚凉爽。

5. 春分时,人们常常会进行什么活动?答:春分时,人们常常会踏青、郊游、登山等户外活动,欣赏春天的美景。

二、清明节知识1. 清明节是农历几月几日?答:清明节是农历三月二十四日或三月二十五日。

2.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答: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扫墓、祭祖、放风筝、踏青等。

3.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而设立的?答: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吴王夫差而设立的。

4. 清明节的气象特点是什么?答:清明节是春季的一个重要节气,气温回升,天气逐渐暖和,但还有时常出现的寒流。

5. 清明节的来历和由来是什么?答:清明节的来历和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祭祀文化,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三、立夏知识1. 立夏是太阳直射点位于黄道上的第几个节气?答:立夏是太阳直射点位于黄道上的第三个节气。

2. 立夏是农历几月几日?答:立夏是农历四月五日或四月六日。

3. 立夏的主要气候特点是什么?答:立夏是春季和夏季的过渡季节,气温逐渐升高,白天温暖,夜晚较凉爽。

4. 立夏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这个节日又被称为什么?答:立夏节也被称为“立夏吃新麦节”。

5. 立夏时,人们常常会进行什么活动?答:立夏时,人们常常会吃新麦,预祝夏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四、大暑知识1. 大暑是太阳直射点位于黄道上的第几个节气?答:大暑是太阳直射点位于黄道上的第六个节气。

2. 大暑是农历几月几日?答:大暑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日或七月二十三日。

专题16 二十四节气和地球运动【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16 二十四节气和地球运动【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16 二十四节气和地球运动【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见下图。

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A. 江淮地区________B. 华南地区C. 黄河中下游地区________D. 川渝地区2. 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 降水________B. 霜冻期________C. 光照________D. 热量3. 彩虹是一种大气现象,在物候中有小雪“虹藏不见”、清明“虹始见”的描述,主要影响因素为( )A. 空气水汽含量________B. 风速C. 太阳高度角________D. 日出日落方位2.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发明的。

下表为二十四节气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p3. 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惊蛰3月5~7日春分3月20~21日清明4月4~6日谷雨4月19~21日立夏5月5~7日小满5月20~22日芒种6月5~7日夏至6月21~22日小暑7月6~8日大暑7月22~24日立秋8月7~9日处暑8月22~24日白露9月7~9日秋分9月22~24日寒露10月8~9日霜降10月23~24日立冬11月7~8 小雪11月22~23日大雪12月6~8日冬至12月21~23日小寒1月5~7日大寒1月20~21日 1. 惊蛰和霜降节气与哈尔滨实际物候相比A. 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错后________B. 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提前C. 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错后________D. 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提前2. 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B. 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C. 冬季风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D. 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4. (陕西省汉中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4月模拟))“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阅读答案

二十四节气阅读答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阅读答案篇一: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XX-20XX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昆明三中20XX-20XX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命题人:覃大云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代码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单项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多项选择题及其它试题答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

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臵。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

二十四节气试题(精选)

二十四节气试题(精选)

二十四节气试题(精选)冬至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用来指导农耕和生活,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试题,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个有趣的话题。

一、选择题1. 二十四节气中,每年的第一个节气是:A. 立春B. 大寒C. 小寒D. 雨水2. 下列哪个节气与“白露”字义相符?A. 惊蛰B. 白露C. 谷雨D. 处暑3. 春分节气是每年阳历的:A. 3月21日B. 2月4日C. 4月4日D. 3月2日4. 农历三月是阴历年中的:A. 开春B. 清明C. 雨水D. 小寒5. 夏至节气标志着:A. 我国进入夏天B. 白天最长,夜晚最短C. 阳气最旺盛D. 农田里的农作物开始成熟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立春是冷天气的开始,同时也是春天的开始。

()2. 冬至之后的每一天,白天都会比前一天更长。

()3. 夏至之后,我国的温度将开始逐渐下降。

()4.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字意味着节气开始的第一天。

()5. 秋分之后,日照时间将逐渐变短。

()三、填空题根据描述,填写正确的节气名称。

1. 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太阳直射地面点位于赤道上,这一天的阳光直射点称为________。

2. 冬季寒冷时节,与“尽人事,听天命”相呼应的节气是________。

3. 霜降过后,气温继续下降,所以这个节气叫做________。

4. 阳气和阴气达到平衡的时刻是在________。

5. ________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盛夏,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四、解答题1. 请简要介绍二十四节气的作用和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将一年划分为24个时间节点,指导人们的农耕生活和社会生活。

每个节气都与农业生产、气候变化、人体健康和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着密切关联。

节气的到来,不仅对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反映了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试题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试题

初四专题复习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专项练习题主备人:刘玉兰备课组长:崔宏审核: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B.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C.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

D.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B.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C.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D.《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封号式、表字式。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

B.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是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

小令,一般只有一个曲牌。

C.“万钟于我何加焉”“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钟”“石”都是古代的容器,也作容量单位。

D.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端午”是其中的一个节气。

4.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 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 “立”是幵始的意思,古代以立舂、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幵始。

最新教学:二十四节气知识与地理试题精品版

最新教学:二十四节气知识与地理试题精品版

2020年教学:二十四节气知识与地理试题精品版二十四节气知识与地理试题一、二十四节气知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曰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曰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如图2,按顺序记住二十四节气在地球上回归线之间的位置,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在高中地理试题中二十四节气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二至二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的知识。

重点识记二至二分日太阳直射的地理纬度和时间(春分:3月21日;秋分:9月23日,这两个时间太阳直射赤道。

夏至:6月22日,太阳直射最北的纬度23°26′N;冬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最南的纬度23°26′S)。

二、解题原理:以从春分到夏至为例:从春分到夏至共有六个节气,共跨约23.5°,相邻节气之间相差纬度约4°(23.5°÷6≈4°),时间相差半个月左右(3个月÷6),即一个月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约8°。

地理高考猜想:二十四节气原创试题

地理高考猜想:二十四节气原创试题


4. 若在23.5°N线上建太阳能电站,光电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 ) A.春、秋分日P = 0 B.夏至日 P = 1 C. 全年 P < 1 D.冬至日 P > 1 (全国卷)
5. 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 ) A.夏至前后 B.春分前后 C.秋分前后 D.冬至前后 (全国卷) 6. 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树立一杆国旗,并拍照留念 ( ) A.3月21日,拍摄者位于国旗的东南方向 B.6月22日,国旗影长短于旗杆长 (上海卷) C.9月23日,国旗影子指向正南方向 D.12月22日,拍摄时没有极光的干扰 7.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 易诗句描叙的节气是 ( ) A.雨水 B.白露 C.寒露 D.立秋 (自编)
• 节气足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农业生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图2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程与主要节气对应位置,读图回答 3 一 4 题。 3 . “小满”是指麦类作物籽粒 开始饱满还未成熟的现象。“小 满”现象最明显的地区是 A.成都平原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台湾岛
4.立夏至立秋期间,台北市每 天的日出时间 A.提早 B .先提早后推迟 C .推迟 D .先推迟后提早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变化。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进行划分的。 • 读图1,回答问题。 • 1. 图中 • A. 立春—我国各地正午的日影朝北 • B. 立夏—北半球各地日出方向为东南 • C. 立秋—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 D. 立冬—南极大陆仍有部分地区处于极夜
• 【解析】 • 根据第二部分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得知,二十四节气的排序是:立 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 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 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 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 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故本题选A。

二十四节气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二十四节气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二十四节气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1.立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哪个月份的第几天?
答: 2月4日或5日,是太阳黄经达到315度时。

2.谷雨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了什么意义?
答:表示春天播种时雨水的时候。

3.霜降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哪个月份的第几天?
答: 10月23日或24日,是太阳黄经达到210度时。

4.小满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哪个月份的第几天?
答: 5月20日或21日,是太阳黄经达到45度时。

5.大寒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了什么意义?
答:代表着冬天最后一个节气,表示寒冷的极点。

6.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哪个月份的第几天?
答: 12月21日或22日,是太阳黄经达到270度时。

7.立秋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哪个月份的第几天?
答: 8月7日或8日,是太阳黄经达到135度时。

8.小雪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哪个月份的第几天?
答: 11月22日或23日,是太阳黄经达到240度时。

9.立夏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哪个月份的第几天?
答: 5月5日或6日,是太阳黄经达到45度时。

10.芒种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了什么意义?
答:表示夏天作物成熟的季节,也是蚕豆成熟的季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四专题复习
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专项练习题
主备人:刘玉兰备课组长:崔宏审核: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B.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C.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

D.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B.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C.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
D.《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封号式、表字式。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

B.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是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

小令,一般只有一个曲牌。

C.“万钟于我何加焉”“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钟”“石”都是古代的容器,也作容量单位。

D.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端午”是其中的一个节气。

4.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 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 “立”是幵始的意思,古代以立舂、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幵始。

5、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我国劳动人民订立的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季的物候变化。

在历代的诗词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四季的气息,寻觅到二十四节气的踪影。

依据语境判断,下列诗句空白处应填入的节气名称是
①蒹葭苍苍,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②微雨众卉新,一雷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韦应物)
③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

(宋琬)
A.白露惊蛰春分
B.寒露雨水春分
C.白露惊蛰小暑
D.寒露立春立夏
6、“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从而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

巧妙使用双关语,能使语言表达含蓄诙谐。

洪承畴原是明朝重臣,后来兵败降清,官至大学士。

传说他降清后,在谷雨那天与人下棋,随口吟出一句上联:“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同弈者应声对出下联:“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这副对联中,运用双关,暗讽洪承畴失义辱节的词语是
A.妙棋
B.谷雨
C.领袖
D.清明
二、综合性学习
1.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

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的说法;我国民间
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做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的说法;冬至
日,温州民间有“③”的说法。

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2、芒种,是农人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行走村野,见农人刈麦田间,耕种劳作。

芒种,忙种!让人想起白
居易的诗句“,。


3、(1)阅读下面材料,请各用一句话(10字以内)概括下列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委会通过审议,批准
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
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重,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
的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
历法,自秦汉时期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

[材料一] [材料二]
(2)为了营造宣传氛围,共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和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得奥运会冠军这两
件大事,需拟写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现已经拟出上联,请你帮忙对出下联。

上联:夺冠圆梦,女排精神扬四海
下联:__ ___ , ________ _____。

(3)《节气歌》中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其中有一个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请你写出它的名
称,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

_ _
4、“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古代中国人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也是中国人自然观、生命观、宇宙
观、哲学观的显现。

古代诗词和农谚就是最好的证明。

请你写出一首体现二十四节气的古诗词和两条农谚。

5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我们每个人身上抹不掉的基因。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方式
的改变,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原汁原味的文化记忆和民族传统正在远离。

我们只有自觉地保护它、爱惜
它、传承它、发展它,才能留住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请回答:
(1)请写出二十四节气歌
答:
(2)请你为宣传二十四节气文化设计几条标语(至少两条)
答:
6、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
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仍在延续与维
持着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习俗活动。

请回答:
请你列举几项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习俗活动(至少两项)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