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教学设计
《船长》教学教案设计

《船长》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船长的职责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船长的角色,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船长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热爱海洋,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展示船长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船长的印象。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学生跟读并模仿。
4. 学生分小组讨论船长的职责和生活习性,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三、教学策略:1.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利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船长的角色,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船长的敬意。
3. 观察图片或视频,了解船长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下节课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内容: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自读课文,关注船长的职责和生活习性。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学生跟读并模仿。
4. 学生分小组讨论船长的品质和贡献,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
2. 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船长》教学教案设计

《船长》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船长的形象及其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敬劳动、热爱集体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分析课文情节,了解船长的形象及其品质。
2. 教学难点:(1)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内容产生期待。
(2)板书课题《船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生字词,共同解决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2)分析课文情节,引导学生了解船长的形象及其品质。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船长的作文。
2. 拓展作业:(1)学生搜集有关船长的资料,了解船长的生活和工作。
(2)学生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了解身边尊敬劳动、热爱集体的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拓展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拓展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船长》教学教案设计

《船长》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船长》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思考人生价值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和道德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船长》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2. 阅读故事: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讨论: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讨论。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分析。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感情。
2.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对人物的分析。
2. 阅读故事: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关注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3. 分析人物:学生分享对人物的分析和观点,教师引导讨论。
第三章:情节解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解读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和事件顺序。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情节发展和事件顺序的解读。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情节发展中的转折点和冲突。
2.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解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前两章的内容,引出对情节的解读。
2. 阅读故事: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关注情节发展和事件顺序。
3. 解读情节:学生分享对情节的解读和观点,教师引导讨论。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探讨故事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船长》教学教案

《船长》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船长的职责和生活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船长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敬长辈的品质。
(2)激发学生对航海事业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船长的职责和生活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船长职责和生活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收集有关船长的资料,加深对船长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关于船长的已知信息。
(2)展示与船长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3)分小组讨论,讨论船长的职责和生活特点。
3.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回答有关船长的问题,加深对船长的了解。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船长的短文。
(3)观察身边的长辈,了解他们的职责和生活特点,并向他们表示尊敬。
2. 拓展作业:(1)进一步了解航海事业,收集相关资料。
(2)以“我眼中的船长”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抄报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精神,以及他们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家庭作业和拓展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船长》教学教案

《船长》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船长》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2. 学习并掌握与船长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文章内容进行评价和分析。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船长的尊重和敬意,认识到船长在船舶安全和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理解船长与船员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章概述介绍《船长》这篇文章的背景和基本内容,包括船长的职责、工作环境和挑战等。
2.2 船长的职责讲解船长的职责和任务,包括船舶的驾驶和导航、船员的管理和培训、船舶的安全和维护等。
2.3 船长的工作环境介绍船长的工作环境,包括船舶的结构和设备、航行的海域和气候条件等。
2.4 船长的挑战与应对探讨船长在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如恶劣的天气、海上事故和非法行为等,以及船长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3.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船长的职责和工作环境等知识。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船长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3.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船长的认识和敬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积极程度。
4.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文章主旨和要点的掌握程度。
4.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和与他人的合作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供学生阅读和参考,如《船长的职责》等。
5.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如相关网站和视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案例。
5.3 船舶参观组织学生参观船舶,亲自了解船长的工作环境和实际情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船长》教案(3篇)

《船长》教案(3篇)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乐段的不同。
2.能在音乐中进展动作交替,掌握自己。
3.体会对战式嬉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预备:行进律动音乐、《大河之舞》剪辑版、故事铺垫活动过程:一、开头局部1.行进律动进场2.故事导入二、根底局部1.倾听音乐(保存最终一段)提问:你认为海盗和船长在海上发生么什么事情?2.问题前置:音乐什么地方战斗最剧烈?3.再次观赏音乐(关键点教师语言引导)。
4.幼儿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完整表达情节路线,并请幼儿设计情节动作。
5.教师示范,扮演船长与海盗。
6.请幼儿依据示范说出嬉戏规章。
7.幼儿分别尝试角色。
8.纠错与小结。
9.幼儿自主分组并尝试对战嬉戏。
10.参加最终一段,引导幼儿想方法怎么分出胜败。
11.完整嬉戏。
12.互换角色再来一遍。
三、完毕局部自然完毕活动延长:幼儿回去创编更厉害的动作和战胜的`方法活动反思:嬉戏内容的设定环环相扣,每一环节对孩子都是新的挑战,活动中没有游离的孩子。
在教师引导下,幼儿能够认真观看与倾听,发觉嬉戏规章,能够进展简洁的纠错。
给了幼儿主动探究,大胆创设的空间,增加幼儿在活动中的仆人翁意识,保持了幼儿进展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能在音乐中进展动作交替,学会掌握自己。
《跳水》教学设计篇二目的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情急中坚决处置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学习留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科生字、新词,联系用仿照、风平浪静造句。
4、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船上人与猴子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返航是风平浪静预估似的发生、发胀和结果的关系。
教具学具自制幻灯片鹏博士教育软件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2、今日俺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出示《资料》局部,了解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①故事发生的缘由是什么?结果怎样?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③按事情进展的挨次分段2、同学按要求预习3、争论以上问题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指导读第一段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理解词语:取乐明显因而放纵(明显写出了猴子放纵的缘由,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缘由)。
船长教学设计(8篇)

船长教学设计(8篇)船长教学设计篇一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落大意,说出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1、把课文读通读顺。
2、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1、激情导入: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当你完全有权利选择生存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这十九世纪文学巨匠的笔下有一位伟大的领导者——船长,他却依然选择了保护别人而牺牲自己,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一篇课文。
板书:船长2、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投影)(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
(3)了解词语理解情况,提出质疑。
3、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指点重点句子的朗读。
4、默读课文,按提纲“遇险-自救-牺牲”给全文分段。
5、结合交流板书:一(1-2):遇险二(3-28):自救三(29-30):牺牲6、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械巍四、作业:完成钢笔习字册。
第二教时教学目标:在第一课时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组织学生与教材进行心灵的对话,自主地阅读课文,感悟船长的伟大。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精读时,抓住重点把能够展现船长风采的部分,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
一、整体回顾,激情导入。
历史永远都不会忘记英雄。
有这样一位英雄,他是一位船长,当他驾驶他的轮船遇险的时候,他镇定自若地指挥着,领导着,控制着……船上的六十位乘客及船员全都得救,而他却与他的“诺漫底”一起徐徐地沉入大海。
他就是哈尔威船长,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深情地一起来喊一声——哈尔威船长。
二、自主朗读,走近船长。
同学们,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当你读到感动的时候,请你停下来读一读,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呆会儿我们来交流。
片段一:哈尔威船长那卓越的领导才能让人折服。
《船长》教学设计(通用10篇)

《船长》教学设计《船长》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船长》教学设计(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船长》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船长遇事沉着,果断的应变能力及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质疑、解疑的习惯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事物能力,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
二、自读课文。
教师谈话:船长是干什么的?课文可能写些什么呢?相机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法国作家雨果,推荐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那么大家一起读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船长一件什么事?要求:1、读通课文,读得不好的地方多读两遍。
2、画出生字词,并做简单的批注,说说自己的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特别一些读书困难的学生。
交流汇报。
1、外国人名,地名,船名多读几遍。
出示:哈威尔诺曼底安普敦斯恩西岛奥克勒克莱芒2、指名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船长的什么事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把事情分成几段。
学生说话三、学习生字。
小结,故事按事情发展地顺序写了诺曼底的遇难,自救和船长的牺牲。
学习生字正音:“械”(xie)“勒”“洛”声母是“l”“梭”是平舌音械的笔顺,教师示范。
指导书写。
教师示范,描红。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分段第一段:(1-2)讲诺曼底被玛丽号猛烈撞击,情况非常危急。
第二段:(3-28)写哈威尔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脱险。
第三段:(29-30)写哈威尔牺牲的过程。
学生练习。
板书 6、船长(雨果)遇难(1-2)自救(3-28)牺牲(29-30)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船长》。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生述课文主要内容(“诺曼底”号游船在海上遇难了。
在一片混乱之中,船长哈尔威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人得救,而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长》教学设计《船长》教学设计模板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法国着名作家雨果先生的短篇小说《船长》。
小说叙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后即将沉没时,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安然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全文集中笔墨,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
如运用动作描写,突出人物性格,在客轮遇险后,哈尔威船长“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下达着命令,一切都在听从他的调遣,危急中还不忘抢救见习水手克莱芒,突出了他果断、坚决、友爱的性格。
再如运用特定镜头,展现人物形象。
“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展现了人物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教学对象分析: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长在面临危急时“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具有对船长品质的情感认同,但苦于没有危急时刻的生活体验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的特点,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应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将着眼整体,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自主探究,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读课文,认识本课4个二类字,理解“井然有序、做人之道”等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运用对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描写揭示人物崇高精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主学习,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品读、感悟;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甚至小辩论)、班级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3、观看媒体展示的惊险现场,理解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三)情感与态度自主研读课文,感受船长哈尔威在海难危急关头,还能忠于职守、从容面对死亡,舍己救人、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段落、句子,体会船长哈尔威崇高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运用对比方法,揭示人物品质。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情感激励法媒体设计:多媒体(音频材料说明:1、节选《泰坦尼克号》中海难危急关头的场景音响效果,展现船上当时混乱的局面以及船长、船员镇定、从容的人物形象;2、朗读课文,配以悲壮且激昂的音乐,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与文本“零距离”接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置悬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船长》。
故事发生在英国南安普敦附近,那是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船长哈尔威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斯恩西岛,谁也没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逼近“诺曼底”号轮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设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亢奋的心情进入新知的探究。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三、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1、速读课文,说说在这件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并提炼出研读专题:你觉得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教师推荐研读方法:(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划一划描写船长的句子。
(2)自由选择说一说、议一议等方式体会船长的伟大形象。
(3)可以四人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同桌合作学习,也可以自己独立研究。
4、学生自主研读,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的自信心,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5、学生交流,集体讨论。
(以下按学情展开)(1)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人全都就出去!”①指名读,注意“吼”的读法指导。
②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当时船上很乱)你又是从哪里读懂的?(读相关句子)③出示:倾听一段音频资料,想象画面中的情景,谈谈自己的感受?随机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
教学时就是要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发挥它的穿透力,串起英雄的精神,让学生从文字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④此时此刻,如果你就在这船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而船长最先想到的又是什么?(再次朗读船长说的话,体会船长的镇定、沉着)[设计意图:创设出一个能让学生深入到中去的情境,激发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思考,去体会人们(不仅是船长)的各种表现,从而真正走进文中的世界,和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随着阅读的逐步深入,船长的英雄形象也必然会在学生心中渐渐高大、丰满起来。
](2)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把小艇弄翻了。
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①事实上,人们并没有照船长所说的那样做,船上发生了更可怕的事,看看发生了什么?②引导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③照这样乱下去将意味着什么?(死亡)(3)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
①引言:然而,局面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②学生读课文第24自然段。
③此时,你的心中会有怎样的疑惑呢?(学生质疑,预设:什么是“井然有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④指名学生回答。
(4)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的声音,黑暗中人们听到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①这仅仅只是船长与船员的一段对话吗?还是话中有话?②师生参与讨论并交流:你从这段对话中了解到了什么?你再一次感觉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③面对猝然而来的灾难,可以说是死亡,在惊慌失措的人群中,为什么船长却能够做到如此镇定、沉着呢?(体会人物忠于职守的精神品质)④船长尽到自己的职责了吗?(结合课堂的需要,适时展开小型辩论)⑤指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对话或表演。
[设计意图: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而不是教师的。
课堂应该是教师的导,学生真诚的学,真心的学!在课文的学习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来体会船长的威严镇定,临危不惧。
通过朗读、辩论、表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思维的撞击和课文的诵读中,在对课文内容的深刻领悟中,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四、创设情境,激情品味。
1、师小结后,诵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创设情境:看着船长渐渐消失的身影,这一刻你的心里又会有怎么的疑问呢?(学生质疑)3、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谁能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发散学生思维,思考各种可能性)[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体,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涵盖课堂教学的全部,恰恰是那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使得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4、师小结:危难中出英雄。
危急时刻,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独自活命?还是舍己救人,舍生取义?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让我们再看看船长吧!5、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进行角色转换,想像说话。
假如你就是生还者之一,你想对船长说:……假如你就是船长,当你随着船儿慢慢下沉,你想说:……假如你就是这艘在英伦海峡上堪称最漂亮的轮船“诺曼底”号,当你身受创伤,目睹遇难的这一幕,你想说:……(拿笔写下你想说的吧)[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船长人性的美,为他的人性美而感动。
6、让我们将无穷的敬意化为美妙的旋律,献给他吧!(学生配乐齐读课文最后三段)[设计意图:阅读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
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语文带给他们的快意。
使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激情。
]五、全班学生齐声呼唤船长的名字——哈尔威船长!(下课)教学感悟:1、引导探究。
《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逐渐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注意捕捉探究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
2、训练语感。
以四句话为突破口,运用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
3、体现开放。
处理教材开放,不拘泥课文的原有顺序;问题开放,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写;操作开放,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交流,可以读一读,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演一演,叫好较好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放飞想象。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借助电教媒体,透过音频效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加深感受人物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