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思考论文儒家格言价值论文
儒家道家人生价值理想社会追求的作文

儒家道家人生价值理想社会追求的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古代非常有影响的两大思想流派。
虽然他们的一些主张不太一样,但都追求着理想社会的实现。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价值理想吧!儒家认为,人应该遵循"仁"、"礼"、"义"、"智"、"信"这些道德准则。
首先要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关心和爱护他人。
仁是儒家最重要的核心价值,一个有仁德的人必定是善良、宽厚、宽容的。
其次要谨守礼节,有谦逊有礼貌的品行。
比如对长辈要尊重,对朋友要友善等等。
再者要做一个正直有原则的人,不偏不倚、秉持正义。
智就是勤奋学习求知,做一个有博学多闻的智者。
最后信则是诚实守信、说到做到。
儒家理想中的社会就是"大同世界",亦即是一个非常太平、和谐、有序的世界。
在这个社会里,人人都互相关爱、互相尊重,遵守道德规范;贤能者获得重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国家用"礼"统治天下,全体臣民都孝敬有礼。
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那该是多么美好啊!至于道家,他们主张"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而行。
道家认为,人应该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他们讲究"无为"的处世哲学,做事要随遇而安、没有过多的欲望和执著,任由自然本真的一面显现。
因此,道家追求的理想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社会。
在道家眼里,理想世界是一个纯朴、自然、简单的世界。
人们生活简朴,远离奢华;淡漠名利,不争不斗;不太奢求,随遇而安。
整个社会就像村野一般,处处洋溢着田园诗般的宁静和谐。
道家认为,只有大家都回到最质朴、最自然的生活状态,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生,精神和物质生活才能真正达到平衡。
虽然儒家和道家主张有些不同,但他们都在向往一个理想的、和谐的社会,让人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种理想世界虽然现实中难以完全实现,但它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向往。
有关儒家思想的辩证看法的作文

有关儒家思想的辩证看法的作文
儒家思想,这个古老而又深远的哲学体系,一直以来都让人琢
磨不透。
说它古老吧,它里面蕴含的智慧却能跨越时空,给现代人
带来不少启示;说它深远吧,有些观念在今天看来又似乎有些过时。
有时候,儒家思想就像是个慈祥的长辈,告诉你“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这话说得多好啊,大家都懂,也都觉得有道理。
但有
时候呢,这长辈又变得特别严肃,说什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这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在现代社会,咱们都讲究平等,这“纲”字一出来,不就显得有点专制了吗?
不过,儒家思想也有它独特的地方。
它强调“仁爱”,这种仁
爱不是单纯的善良,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有智慧的关爱。
它告诉我们,要尊重他人,要理解他人,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这
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但话说回来,儒家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
它过分强调了个人的
道德修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制度的完善。
有时候,我们
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道德的提升,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和
进步。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就像是一个多面体,有它闪光的一面,也有它不足的一面。
我们不应该盲目地崇拜它,也不应该一味地否定它。
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它在我们这个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儒家思想的作文(5篇范文)

儒家思想的作文(5篇范文)第一篇:儒家思想的作文儒家思想的作文儒家思想的作文(一)春秋战国时期,正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秦国利用法家的思想,一跃成为秦朝,因为实行了商鞅变法。
但是真正给我们中华文明创造了光辉篇章的是儒家代表——孔子。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七十三年人生的概括,孔子字仲尼,鲁国曲阜人,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
孔子为什么能够这么伟大呢?以至于许多学者认为孔子是缺点最少的人呢?儒家思想就像是一部永恒的经典,很完美,但是一般人根本做不到,这也是孔子周游列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是孔子做到了,儒家思想里面的周礼拘束的非常多,又非常讲究,这规范那不规范等等等等,但是孔子却在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上都做得十分周到。
这需要多大的本领啊!孔子既然是教育家,教育方面也做出了与大贡献,因材施教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教育的先河,这是孔子提出来了,他收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七十二贤中有三个最有本事的:子路,颜回,子贡。
孔子的一生可以说是自己炼出来的,否则他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能耐。
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爱”,墨子是“兼爱”,仁爱是分等级的爱,兼爱是不分等级的爱,但兼爱比仁爱更难做到,因为当时的奴隶社会富贵贫贱分得相当明显,富贵的人就看不起贫贱的人,怎么可能去不分等级的爱呢?孔子提倡有为,道家提倡无为,道家的思想是适合于隐士一类人的,提倡顺其自然,自己过自己的生活,无为而治,不要兴风作浪。
许多人想不通,男子汉大丈夫生来就是要纵横天下,怎么能蜗在一旁呢?这样的人不是隐士,自然接受不了道家的无为而治。
虽说学说不同,但孔子人说老子是人中之龙,这是孔子豁达的表现之一。
法家提倡以法治国,儒家思想提倡以仁治国。
在现代社会,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儒家法家的思想结合,既走依法治国的路,也走以仁治国的路。
只施仁,给人们太大的自由,只施法,给人们带来太大的压力,只有仁和法结合才能适合于现代人民的需要。
儒家思想论文模板(10篇)

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理论的产生,都是基于解决现实中其中一种问题的需要。
孔、孟、荀生当春秋战国之乱世,运用自己的学说帮助明君圣主结束各国纷争、建立有序社会,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也是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和基础。
这样,便有了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内在逻辑的一个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元素:建立一个符合理想的社会。
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个类似周朝制度的社会:“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孟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王治:“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仁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荀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可以称之为“政教之极”:“臣下百吏至于庶人,莫不修己而后敢安正,诚能而后敢受职。
百姓易俗,小人变心,奸怪之属,莫不反悫。
夫是之谓政教之极。
”(《荀子·君道》)从上可见,孔、孟、荀对理想社会的具体描述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社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教化盛行,人人道德高尚。
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把孔、孟、荀追求的理想社会称之为道德社会。
那么,这种理想的道德社会如何才能成为现实呢?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内在逻辑由此往下推衍。
对于这个问题,孔、孟、荀的共同回答是:实行德治!孔子率先提出了他的德治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孟子亦在其《孟子》一书的开篇中亮明自己的德治主张:“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并在《公孙丑上》中继续阐发这一主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荀子把德治进一步发展为礼治:“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正错之而莫之能诬也”。
(《荀子·王霸》)以礼治国是荀子的治国之道的一大特色,但在先秦儒学那里,礼是德的外在表现,所以,礼治的实质仍是德治。
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

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篇1【摘要】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代表,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儒家思想一直以来仍然深刻的影响着当前社会的生活,并且这些影响对公司管理的理念也产生了影响,本文对儒家思想与公司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儒家思想;公司;管理1.引言儒家思想出现于春秋战国,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很多代表人物都提出来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出现可以归纳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先秦儒家,后来发展到汉代,为董仲舒的汉代儒家,以及宋明儒家等。
孔子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以仁爱之心对待别人;孟子进一步拓展了儒家思想,孟子认为以“仁政”为重点的管理理念,后来来着赵国的荀子继孔子和孟子两位哲学家之后提出“礼”、“法”。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儒家思想在当前社会主义社会中依然成为了我们国家重要的文化思想核心,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变化依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对我们当前的公司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儒家思想与公司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2.儒家思想的核心与公司管理首先儒家的人本观与现代公司管理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是儒家思想重要特征。
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注意体现人的价值,实现人的价值,对人的社会价值给予高度肯定。
以人为本这个理念,放在公司管理之中,其意思就是要求公司管理者首先要关心爱护公司员工,这种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能够让员工感受到尊重,感受到公司的团结,在这里提到的团结,同样也是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以人为本的同时,注意和谐发展和团结,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谐是孔子追求的理想状态,这就是讲公司中的团结问题,公司的各成员要有团队精神,要求其内部的各成员团结一心、齐心协力。
孔孟儒学的人格境界分析论文

孔孟儒学的人格境界分析论文孔孟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一。
孔孟儒学的人格境界是其核心思想之一,人格境界是人类内在的精神境界,也是塑造人的整体形象和价值观的重要条件。
本文将从孔孟儒学的人格境界的源泉、构成和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人格境界的源泉孔孟儒学的人格境界的源泉在于儒家思想对人性的看法。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天赋人道。
人性之善,体现了人的良知,意味着人们具有一种内在的道德感知能力,能够发掘出身处于不同环境中的真正的人性特质。
因此,儒家将人格境界的核心特质定义为仁、礼、智、信和勇,这些特质是人类本性的体现。
二、人格境界的构成1. 仁: 仁是人格境界的核心,是儒家对人性的最高评价。
仁是一种对他人的爱与尊重,是对人类普遍共同的关爱和关注,是一种宽容和微笑,也是一种真诚和深情。
儒家认为人能够达到仁的境界,都具备爱国爱民者的道德涵养和存在志士的精神品质。
2. 礼:礼是人格境界的制约,是儒家推崇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之一。
儒家认为,礼是一种常态,是人们行为规范的一种形式。
礼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基本规范,也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标准。
在儒家看来,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不断地注重礼的修养,这是人格境界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3. 智:智是人格境界的一种认知能力,是指人们对世界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儒家认为智能让人得到才智、有理进取的能力。
智慧是人格境界中最具启迪性的特质。
4. 信:信是人格境界中相当重要的品质,是人的道德品性中的一个关键点。
儒家认为信德是一种心灵上的承诺,一个有信仰质量高尚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是比较受欢迎的。
人的事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必须依靠诚信质量来保障,特别是人权地位的维护,需要靠诚信质量来实现。
5. 勇:勇是人格境界中的一种精神品质,是人类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行动能力。
儒家认为勇者意志坚定,不惧艰险,能够迎接挑战和逆境。
勇者是人格境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人格境界的实践人格境界的实践是儒家思想的关键点之一。
请辩证的谈一谈对儒家思想的看法作文

请辩证的谈一谈对儒家思想的看法作文哎呀,说起儒家思想,那可是一大堆的啊!不过,我们还是要辩证地看待它,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盲目崇拜。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主张“仁爱”、“礼义”、“忠诚”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品质。
但是,有时候这些品质也会让人变得过于
刻板、拘束,甚至有点儿“愚忠”。
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既要学习它的优点,也要避免它的缺点。
我们来看看儒家思想的优点。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品质。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仁爱”,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而且,儒家思想还强调“礼义”,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品质。
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守“礼义”,那么社会就会更加
有序、稳定。
儒家思想有很多优点,我们应该学习它。
但是,儒家思想也有一些缺点。
比如说,它有时候会让人变得过于刻板、拘束。
有些人为了追求“仁爱”、“礼义”,甚至会牺牲自己的利益。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们要
学会权衡利弊,不能盲目追求某种品质或道德准则。
除了儒家思想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哲学思想值得我们学习。
比如说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等。
这些思想都有它们独特的地方,我们应该全面地了解它们,而不是只关注某一种哲学思想。
总之呢,哲学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思考问题的方式等等。
但是,我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些哲学思想,不能盲目崇拜或者一棒子打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从中受益。
以先秦儒家中庸思想研究哲学论文

以先秦儒家中庸思想研究哲学论文一、讨论方法问题孔子尝有言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对此,本文则认为,他的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我们思想史的讨论与写作的实际;也就是说,学术讨论工作本身并不例外,它同样也需要“先利其器”,把握并运用好肯定的技术手段和讨论方法。
详细就“先秦儒家中庸思想”这一详细课题的讨论工作而言,在方法论上,我们则主要根据如上所述张岂之先生在详细谈及金景芳先生的治学方法时所深刻总结出的所谓“留意三个结合”的讨论方法,致力于留意将“先秦儒家中庸之道”这一重要思想史课题的讨论与中国文献学、经学和史学的讨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整地统一起来;与此同时,在讨论方法上,我们还非常留意对古人思想的切身体认和感悟,直接追溯到人们最原初的生活阅历里去,而不是在纯粹的思辨畛域里来构建所谓的思想体系;当然,也不是在庸俗的理论碎片中去拼凑所谓的“吃饭哲学”。
换句话说,是通过“神游冥想”,与古人会睹、与古人为友、与古人对话,并“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2];或者说,要更像古人理解他们自己那样去理解他们的作品。
而其中的理由和依据便是:对此,唯恐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人性是相通的,古今是相通的,中外是相通的;否则,那也并不等于就是什么所谓“天灾”而是“人祸”——也就是说,它是人为对此而最终促成的一种莫大的误会和扭曲及其由此而最终相应带来的败笔和恶果。
关于这一点,假如我们征引《吕氏春秋察今篇》中的话说,那就是“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而假如再用《荀子非相篇》中的话说,便叫做:“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也。
类不悖,虽久同理。
家乡乎邪曲而不迷,观乎杂物而不惑,以此度之”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可谓史不绝书。
或许正是在这样一个意义上,《诗商颂长发》之中才要作如是观:“帝命不违,至于汤齐。
”此之谓也。
因此,与其说这一熟悉和看法本身,仅仅是一种属于个人性的主观意向的话,那么倒不如说它可能是古典历史文本本身所深刻内涵着的一种思想解放和价值诉求,是古典哲人退藏于密、深埋其中的一些“真实的谎言”或“名贵的谎言(the noble li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哲学思考论文儒家格言价值论文
浅议《论语》格言及哲学思考
摘要:《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著作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源泉,而且在语言方面也影响非凡。
《论语》的语言是充满智慧、出言不俗的格言警句,是讲述为政、教育、处世、修身方面的要言妙句,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和今天的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论语;格言;价值
《论语》奠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是一部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重大影响的儒家经典著作。
《论语》在为政、教育、处世、修身方面的格言很丰富,同时具有很深的思想价值。
一、《论语》君子修身格言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
《论语》是一部关于修身成德的子集,学习其君子修身方面的格言,有助于我们加强情操修养,塑造人格,完善学识,同时有很深的时代价值。
1.德才兼备
孔子认为,“君子”非凡夫俗子,是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
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
“君子不器”[1],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这样,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依然强调要博才,对于知识既要专,又要宽。
2.君子为仁
“仁德”是孔子“君子”修养强调最多的问题,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君子的根本。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同时孔子认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3]。
君子要重意避利,追求道义。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5]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6],孔子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
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戒、畏、思”严格要求自己。
“君子有三戒”,“君子有九思”[8]。
这些思想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君子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随时注意戒除个人的欲念;二是处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无忌惮;三是认真处理,随时严格要求自己。
二、《论语》教育方面的思想及其影响
1.有教无类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9],“因材施教”。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现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
2.学习方法
《论语》中最著名的学习方法的格言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