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派文学试卷答案
西方现代派文学试题1+答案word版本

《西方现代派文学》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不属于乔伊斯的作品是()。
A、《喧哗与骚动》B、《都柏林人》C、《死者》D、《尤利西斯》2、乔伊斯带自传性的作品是()。
A、《都柏林人》B、《青年艺术家的肖像》C、《尤利西斯》D、《芬妮根们的守灵》3、加缪写了一场瘟疫的作品是()。
A、《局外人》B、《鼠疫》C、《西绪弗的神话》D、《正义者》4、()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
A、尤奈斯库B、贝克特C、品钦D、阿达莫夫5、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加缪的是()。
A、《鼠疫》B、《局外人》C、《西绪弗的神话》D、《禁闭》6、下面不属于萨特的作品是()。
A、《局外人》B、《恶心》C、《苍蝇》D、《自由之路》7、下面萨特作品中()属于文学作品。
A、《想象》B、《墙》C、《存在与虚无》D、《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8、下面萨特作品中()属于小说。
A、《死无葬身之地》B、《禁闭》C、《恶心》D、《苍蝇》9、下面不属于贝克特的作品是()。
A、《等待戈多》B、《剧终》C、《啊!美好的日子》D、《秃头歌女》10、下面不属于贝克特的作品有()。
A、《局外人》B、《出了毛病》C、《最后一幕》D、《第二十二条军规》二、名词解释1、后期象征主义:出现于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性文学潮流,20年代达到高潮,40年代接近尾声,其创作手法延续到后来的各种写作中。
它的主要特点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增加冥想效应。
代表作家有瓦雷里、叶芝、艾略特等。
2、表现主义文学:出现于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流派,它涉及绘画、音乐、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等各个领域。
该流派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内在表象,表现内在世界,用“表现”取代“再现”,注重抽象化、变形,在戏剧中运用面具,注重时空的真幻错杂,使用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代表作家有卡夫卡、奥尼尔等。
3、“境遇剧”:萨特对自己戏剧的称谓。
其剧作不按传统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是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强调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西方文学史答案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考试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5题30分)1.现实主义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成就显然不如19世纪,按照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到1945年二战结束前的现实主义文学,注重典型环境的刻画和典型人物的塑造及时代紧迫的社会问题。
包括战争、贫困、可怕的社会仇恨及种族冲突。
因而关心国际民生、社会公平成为他们的创作主题。
二战后反映社会层面不再局限于生命个体而更注重人类的前途、世界的发展及涉及人类生存与绵延的哲理性问题,其创作题材明显发生虚化,而在创作手段方面也更加丰富。
2.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现代各种及传统的文学流派的总称,从1857年法国诗人波德来发表象征主义诗集《恶之花》开始。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危机的文学,是资本主义文化危机和精神危机的必然产物。
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一个高潮,是一种跨国性的文学现象。
3.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种及传统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它在1945年世界大战的废墟中发轫、而在50、60年代的后工业文明文化中走向全面繁荣。
它富有时代气息,表现了后工业文明时代的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审美情趣,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渴望。
它的特征是追求时尚,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求新求异。
4.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
它最早产生于英国,他们通过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采用多角度、多层次、多流变的立体结构,来表现人的意识流动过程,从而将人的灵魂、内心写的绚烂多姿、丰富多彩。
意识流小说的的特点:首先这些作家的创作视野锁定于表现人的意识,其次,作家退出小说、取消故事情节,让人物表现自己。
最后,时空错乱的艺术处理和多层次结构,这使得心理时空和故事的片段性成为意识流小说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5.美国的女权主义文学这种文学形成于5月革命,70年代后成为当代美国最重要的文学流派,它是一个没有纲领,没有宣言,也没有共同组织形式的文学流派,以维护妇女权益和表达妇女心声为主题。
欧美文学史——考试题库及答案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感伤旅行》的作者是( )。
收藏 A. 菲尔丁 B. 哥尔德斯密斯 C. 斯特恩 D. 布莱克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要是冬天已经来了,。。。。,春日怎能遥远?”是雪莱诗歌( )中的诗句。
收藏 A. 《自由颂》 B. 《致云雀》 C. 《伊斯兰起义》 D. 《西风颂》
C. 济慈 D. 华兹华斯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被称为“喜剧之父”的古希腊诗人是( )。
收藏 A. 奥维德 B. 阿里斯托芬 C. 维吉尔 D. 欧里庇得斯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普希金以俄国农民起义为背景创作了小说( )。
收藏 A. 《黑桃皇后》 B. 《驿站长》 C.
《茨冈》 D. 《上尉的女儿》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为艺术而艺术”是( )流派提出的口号。
收藏 A. 自然主义 B. 现实主义 C. 唯美主义 D. 象征主义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抒情歌谣集》的序言是( )的宣言。
收藏 A. 英国浪漫主义 B. 德国浪漫主义 C. 法国浪漫主义 D. 俄国浪漫主义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收藏 A. 诗人 B. 小说家 C. 散文家 D. 剧作家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卢梭在( )中借一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悲剧批判了封建等级制度。
收藏 A. 《爱弥尔》 B. 《社会契约论》 C. 《忏悔录》 D. 《新爱洛伊丝》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一部( )。
收藏 A. 浪漫悲剧 B. 古典悲剧 C. 市民悲剧 D. 现实悲剧
提交查看详解试题详解没有详解上一题下一题答对自动下一题答对
西方现代派文学史试题

1.后期象征主义——出现于一次大战后的世界性文学潮流,20年代达到高潮,40年代接近尾声,其创作手法延续到后来的各种写作中。
它的主要特点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增加冥想效应。
代表作家有瓦雷里、叶芝、艾略特等。
2.达达主义——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
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3.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
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
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
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
或简称为超现实。
4.黑色幽默——写出流派出现的时间60年代、地点美国、及其存在主义的哲学基础,流派的主要特征,主要代表作家与作品。
5.未来主义——未来主义是发端于20世纪的艺术思潮。
未来主义的滥觞最早出现于1907年,意大利作曲家弗鲁奇奥·布索尼的著作《新音乐审美概论》被看作未来主义的雏形。
未来主义思潮主要产生和发展于意大利一国,却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影响,俄罗斯尤为明显。
二、简答题1.简答卡夫卡《变形记》的主题内容。
答:《变形记》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描写人的异化这一主题的杰作。
小说写的是人变成虫的荒诞离奇故事,通过格里高尔变成一只大甲虫的荒诞故事,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
20世纪以来,随着大工业的发达,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紧张激烈地生存竞争,过细的社会分工,使许多人精神畸变及至崩溃,人更加依赖物质,转而成为物质的奴隶,最终导致了人性的异化,自我的丧失。
文学:外国文学史真题及答案三

文学:外国文学史真题及答案三1、填空题薄伽丘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宣扬“幸福在人间”,奠定了()的基础。
正确答案:《十日谈》、欧洲短篇小说2、名词解释超验主义正确答案:美国十九世纪初期的思想解放运动。
超验主义是人文(江南博哥)主义与哲学唯心主义的结合,崇尚直觉,主张人可以超越感觉和理性而认识真理,强调人的价值,鼓吹个性解放,对美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以及美国民族文化建设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代表人物爱默生和梭罗。
3、多选海明威以其强烈的反战倾向和对未来的迷惘而成为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名篇的长篇小说有()。
A.《太阳照样升起》B.《永别了,武器》C.《丧钟为谁而鸣》D.《生者无所得》E.《第五纵队》正确答案:A, B4、单选加缪《局外人》是()的重要作品。
A、存在主义B、超现实主义C、意识流D、新小说正确答案:A5、单选马雅可夫斯基创作的并受到列宁高度评价的讽刺诗是()。
A.《向左进行曲》B.《开会迷》C.《一亿五千万》D.《放开喉咙歌唱》正确答案:B6、填空题20世纪文学发展的两大潮流是()。
正确答案: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7、多选哈代笔下的苔丝是()A.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制和暴力的牺牲品B.一个纯洁的女人C.一个放荡的女人D.一个自暴自弃的女人E.一个杀人犯正确答案:A, B8、问答题结合作品谈一谈劳伦斯的创作思想。
正确答案:(1)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首要罪恶是它压抑和歪曲了人的自然本性,特别是性和性爱。
因此,他厌恶现代工业文明,崇尚原始的、生机盎然的大自然。
(2)他把调整人类的两性关系作为自己艺术追求的主旨。
他对两性关系的描写与评判实际上包含了对整个西方文明的认识与评判。
两性关系是他创作的核心内容。
(3)劳伦斯的创作具有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和心理探索的多重含义。
(4)内倾性的写作特点,淡化情节,象征意象的使用。
[参考案例]《儿子与情人》的主题是社会批判主题,表达了20世纪工业文明对性爱的扭曲和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扭曲。
西方现代派文学试题3+答案

《西方现代派文学》试卷三一、名词解释1、立体未来主义:未来立体主义的诗歌在格式上大胆革新,创造出一种立体诗格式——“图画诗”;在创作手法上,抨击古典风格,推翻理性传统思维模式,语言不追求风雅,而是强调力度、粗野和感情的狂热;在思想内容上反映个人所见、所闻、所感,并对现实社会现象进行讽刺抨击,通过作家主观感受,艺术地表现现实的本质。
诗歌具有反传统的形式,没有标点符号,诗行参差不齐,任意拆词、拆句,措辞有时粗野,比喻古怪离奇;歌颂自然,讽刺资产阶级哲学、科学和宗教。
代表作家有法国的阿波利奈尔、俄国的马雅可夫斯基等。
2、“境遇剧”:萨特对自己戏剧的称谓。
其剧作不按传统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是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强调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这种剧实际上是在演绎萨特自己的“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自由哲学”等存在主义哲学观点。
这些剧曾在上演时造成轰动效应。
3、《荒原》:艾略特的《荒原》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全诗体现了人类社会荒芜及其期待拯救的象征意寓意。
《荒原》共5章,第一章《死者的葬礼》全面展示现代西方文化的危机。
第二章《对弈》,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以女性及其情欲为主体去展示西方文明堕落的景象。
第三章《火诫》,以男性及其情欲展示现代文化的破败。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以“水”为主题意象,象征情欲泛滥与死亡。
第五章《雷霆的话》提示现代荒原超越与拯救的路径。
耶稣的出现构成对拯救的期待。
《荒原》将对西方现代文明困境的感受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以深刻的危机与超越意识去沉思西方文化的现状与出路,从而展示一个失却了神性的世界本质状态,使得整个《荒原》的主题意义得到拓展与深化。
4、魔幻现实主义:20世纪中期风行于拉丁美洲的一种小说流派。
它主要通过“魔幻”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
用魔幻的东西将现实隐去,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循环往复、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相混合、主客观事物的空间失去界限的世界,以此表达拉丁美洲独特的历史现实。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试卷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1.创作主题上,着力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物的对立关系和现代人的自我探索和思考。
2.在表现手法上,以“表现法”代替“再现法”,强调艺术表现内心的生活和心理的真实,较多使用象征、隐喻和颠倒时空顺序的自我联想;注重表现瞬间的复杂多变的情绪和印象,挖掘深层的潜在的意识世界;善于采用怪诞、荒唐、反理性逻辑的描写方法。
2.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表现主义文学在艺术方法上,强调表现主观感受,不再现客观现实。
舍弃细节描写,追求事物的深层“幻象”构成的内部世界。
强调永恒,人物往往是某些共性的抽象或象征。
作品中的人物常以某种类型的代表或某种抽象本质的体现,以此代替有个性的人。
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丑恶和私欲的“疯人院”式的人世罪孽和无穷痛苦。
由于强调写内心活动、直觉和梦幻,多采用内心独白、梦境、潜台词等手段。
情节离奇、变化突兀、以夸张、扭曲、变形、荒诞的写法,突出主观的感受,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同时,大量采用象征的表现手法。
故事情节不连贯,发展线索不明晰。
3.《毛猿》中“牢笼”的寓意首先,“牢笼”是现代人类普遍困境的象征。
其次,“牢笼”也是孤独的象征。
1932年奥尼尔在《面具备忘录》中写道:“一个人外部生活在他人面具的纠缠下孤独的度过;一个人的内心生活在本人面具的追逐下孤独地度过。
”4.意识流文学的艺术特征1.主张作家退出小说,注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本身。
2.不注重刻画典型的人物性格,凭借人物的意识来写人。
3.以“心理时间”为作品的“精神结构”,不以情节为结构。
4.采用“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摈弃以叙事、描写、评价为主的手法。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变形记》的“异化”主题异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
首先,人变成了物(甲虫),也就是“非人”,是自我的否定。
其次,人与他人,他人即地狱,某种意义上说,妹妹的温情,是最后的人性之光,它的熄灭,意味着人的本质的消解。
《20世纪西方文学》考试卷及答案六

模式一:20世纪西方文学试卷(2)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5分)1、()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一生中写下了《儿子与情人》、《恰特里夫人的情人》等多部长篇小说。
答:戴维德.劳伦斯2、()是作为一个小说家而在现代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
他一直同乔伊斯、劳伦斯和伍尔芙被称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
答:爱德华.福斯特3、文学史上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是近现代欧洲一切艺术革命的策源地——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和象征主义诗歌运动都是从法国开始的,而后扩散到其他国家。
答:法国4、德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首先当推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兄弟。
哥哥的《臣仆》和弟弟的《》中许多细节都取自他们的个人经历和所熟悉的慕尼黑社会。
答:布登勃洛克一家5、()在美国20世纪初期的文坛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的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嘉丽妹妹》、《美国的悲剧》等。
答:西奥图.德莱塞6、《福尔赛世家》是()的代表作,全部作品包括三部小说和两部插曲。
答:高尔斯华绥7、伊夫林.沃在20世纪30年代初发表作品。
其中《》三部曲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涌现出来的最优秀的小说。
答:荣誉的剑8、( )是20世纪后半叶西德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战后德国唯一的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答:赫里奇.伯尔9、高尔基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答:母亲10、苏联当代著名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于1948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呕心沥血,近十年而成,该作被译成20多国文字风行各地。
1958年瑞典皇家文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答:日瓦戈医生11、象征主义文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为早期象征主义文学,以魏尔伦、兰波、()为代表;20世纪初至40年代为后期象征主义文学,以瓦雷里、里尔克、叶芝、()为代表。
答:马拉美、艾略特12、《青鸟》是一出六幕童话剧或梦幻剧,是()的代表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现代派文学试卷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西方现代派文学》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卡夫卡是()世纪()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A、20,现代主义B、20,现实主义C、19,浪漫主义D、20,自然主义2、下列不属于卡夫卡“孤独三部曲”的作品是()。
A、《美国》B、《地洞》C、《诉讼》D、《城堡》3、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卡夫卡的是()。
A、《变形记》B、《地洞》C、《尤利西斯》D、《饥饿艺术家》4、下列不属于艾略特作品的有()。
A、《空心人》B、《普鲁弗洛克的情歌》C、《四个四重奏》D、《海滨墓园》5、“世界就是这样告终/还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出自艾略特的()。
A、《荒原》B、《四个四重奏》C、《灰星期三》D、《空心人》6、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尤奈斯库的是()。
A、《秃头歌女》B、《椅子》C、《等待戈多》D、《犀牛》7、()有“新小说派之父”之称。
A、西蒙B、罗布——格里耶C、布托尔D、萨洛特8、下列不属于新小说派的作家是()。
A、西蒙B、海勒C、萨洛特D、罗布——格里耶9、下列不属于艾黑色幽默作家的是()。
A、海勒B、冯尼洛特C、布托尔D、品钦10、出现于拉丁美洲的现代主义创作流派是()。
A、表现主义B、黑色幽默C、荒诞派戏剧D、魔幻现实主义二、名词解释1、达达主义: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期间产生于瑞士。
1915年,一群罗马尼亚、法国、德国的艺术家来中立国瑞士避难,他们在苏黎世的咖啡馆相遇,形成一个以来自罗马尼亚的法国诗人斯当·查拉为首的艺术小集体,他们要组建一个有不同艺术家参加的团体。
1916年2月在这个团体的第一次集会上,查拉把一把刀子随手插入德法字典,然后把刀尖所指的那词“达达”拿来作为他们这个团体的名称。
它纯粹是出于偶然,没有任何意义。
达达主义的成员陆续出版了一些小册子、着作,举办画展,并创办《达达》杂志。
1918年,查拉起草的《宣言》发表后,又发表了几个宣言。
他们为达达下了如下定义:“自由,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嚎叫,这是各种束缚力量、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便是生命。
”他们还宣称:“达达自己什么也不要,什么也不要,什么也不要……达达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是……”1919年,查拉来到巴黎,于次年组织了法国的达达主义团体,参加者有布勒东、阿拉贡、艾吕雅、苏波等,在巴黎造成了很大影响。
2、意识流小说:于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影响遍及各个流派。
它一般着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为主要特征。
代表作家有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福克纳等。
40年代后,纯粹的意识流小说已不复存在,但其写作技巧已已渗透进后来的各种创作中。
3、存在主义:20世纪30年代风行于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它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寓哲理于形象、情节中,其基本主题是表现人生的荒谬与痛苦、人的被异化,不拘一格地运用表现手法、传统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种技巧,体裁是小说与戏剧。
代表作家是萨特、加缪等人。
4、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
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地对话、混乱不堪的四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
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三、简答题1、简述《喧哗与骚动》的主要内容。
答:《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意识流代表作。
书名出自莎士比亚《麦克白》第5幕第5场,麦克白的有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小说内容主要写美国南方望族康普生一家衰败故事,其结构手法颇为精巧。
作家首先采用了多角度叙述方法,让三兄弟即班吉、昆丁、杰生各自独白自己的故事,随后又用“全知角度”以家人黑佣人迪尔西为主讲剩下的故事,四部分在时间、空间、人物互相之间的情绪心理行为上,嵌合的很精密。
第一章《1928年4月7日》,是“班吉的部分”,通过白痴小弟弟班吉的原始意识流动,写班吉对姐姐的依恋,涉及他们的童年生活。
第二章《1910年6月2日》,属昆丁的部分,写当时哈佛大学生大哥昆丁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思,涉及祖先罪恶、凯蒂的堕落、家庭的冷漠,表现昆丁对妹妹凯蒂隐私的感情人生绝境,最后跳河自尽。
第三章《1928年4月6日》,即杰生的部分,他是顺应时势潮流的市侩,认为姐姐凯蒂与人私奔影响了自己的前程,从“恨”角度讲故事。
最后一章《1928年4月8日》,为“迪尔西的部分”,这一天是复活节,福克纳选择这一天是有象征意义的。
迪尔西从小生活在康普生家,关怀着他们一家人,虽然没有文化,但深明事理。
他目睹了其由盛而衰的全过程,她像一位睿智的历史老人那样引用《圣经》里的话说“我看见了始,我看见了终。
”成为宽容、善良、具有博爱精神的见证人,并顽强地生存在溃败的土地上。
作品还运用神话模式,4月6日至8日,正好是基督受难日到复活节,6月2日在1910年又正好是基督圣体节的第8天,而且书中好多内容与基督的遭遇相融合。
福克纳仿佛想说明“现代人”违反了基督死前对门徒的教导“你们要彼此相爱”,因为自私、受挫、无爱、失败、互相仇视。
作家运用神话模式,使作品具有了探讨人类命运问题的寓言色彩。
2、简答《等待戈多》的主题意义。
答:《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反理性的剧作。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
剧本通过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
四、论述题1、《城堡》如何表现了人在荒诞世界的生存状况答:主人公K,来自何方,何等身份,作品始终未作交待。
一个冬日的早晨,K 孤身一人,踏着雪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半夜抵达一个穷村落。
这个村落坐落在小山下的城堡脚下,并归城堡管辖。
而这个城堡便是K的目的地,他是到城堡去请求当局批准他在村子安家落户的。
他自称是受聘的土地测量员,先在村子里住下。
第二天一早K向城堡进发,城堡分明就坐落在前面的小山丘上,清晰可见,但K就是怎么也到达不了城堡。
当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客店,城堡当局给他派来了两名助手。
正当K一筹莫展时,城堡里的克拉姆叫马纳巴斯给他送来一封信,告诉他马纳巴斯将负责K同城堡之间的通讯联络工作。
但K想见的城堡长官C伯爵,虽然人人皆知,然而谁也没有真正见过他。
为了能和克拉姆面谈,K千方百计想办法都无济于事。
最后K与城堡联系的一切可能性断绝了……小说没有结尾,只写到20章。
据布洛德回忆说:卡夫卡从未写出结尾的章节,但有一次我问起他这部小说如何结尾时,他曾告诉过我,那个名义上的土地测量员将得到部分的满足,他将不懈地进行斗争,斗争到精疲力竭而死。
村民们将围集在死者的床边,这时城堡当局传谕:虽然K提出在村中居住的要求缺乏合法的根据,但考虑到其他某些情况,准许他在村中居住和工作。
《城堡》从人与城堡的关系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主人公K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老百姓特别是小人物的象征,也是现代人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卡夫卡的精神写照。
“城堡”有多层寓意:它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
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而对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把两者隔开,永不相通。
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与大小官吏的阻挠下,小人物的起码要求也无法满足,人们最低的生存权力也是没有具体保障的。
(要求结合作品展开论述)2、《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尤索林是个怎样的艺术形象答:小说的中心人物是尤索林。
他同以中队司令官卡斯卡特为首的凶险环境的矛盾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基本矛盾冲突。
卡斯卡特是个野心勃勃、不择手段的家伙。
他一再增加飞行次数,是个丝毫不怜惜部下生命的人。
他的形象反映了官僚机构滥用权力的特点。
谢司科普夫则是官僚机构的另一本质——僵固的代表。
他唯一的军事天才是指挥机械性的列队操练。
他甚至还摆弄玩具士兵来进行演习,赶着老婆满屋子兜圈子来演习步伐。
布莱克上尉是一个专横狡诈的情报官,同时也是一个虚情假意、善于玩花招的家伙。
卡斯卡特、谢司科普夫、布莱克等人共同结成了一张谁也逃不出的天罗地网,形成了一种难以动摇的军事官僚机构。
尤索林是一个浸透着存在主义意识的“反英雄”表象,身兼批判现实的积极因素和取消斗争的消极因素。
尤索林是荒诞与疯狂社会中的提醒者。
亲眼目睹的许多事实,促使他行痛夺的思考,他看穿了隐藏在“二十二条军规”背后的各种阴谋和无耻行为,明白了战士是为谁而死。
尽管他本质上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者,最后走上了不顾他人、保全自己性命的极端仆人主义道路,但他还是有一定的善良的社会理想。
他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和正义感。
对于疯狂的世界,他一直进行着道义的评判。
对于下层人物的不幸,尤索林怀着深深的同情,然而,由于他在本质上是极端个人主义者,因此,在保存自己的过程变得胆小如鼠。
在飞机上,他总是浑身发抖,痛苦不堪;每次执行任务时,他扔完炸弹后马上发疯似的逃命,命中目标与否毫不在乎。
“他早已决定,要么永远生存,要么在求得永远生存的努力中死去。
”——这就是尤索林的理想。
尤索林信仰的丧失、理想的落空、英雄气概的消亡,都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日趋衰败并渐渐走向衰亡。
20世纪的西方社会决定了自己时代的英雄必然是尤索林这样意识丰富而贪生怕死的小人物。
(要求结合作品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