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滥觞及发展论文
结合作家作品-以文学史角度论述西方文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和流变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结合作家作品,以文学史角度论述西方文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和流变一、现实主义源流“现实主义”(realism)是从哲学借来的批评术语,指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一个派别“实在论”,又译“唯实论”。
实在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最初为唯心主义服务,后来,又用来指相对于唯心论的唯物论。
但这个术语很不确切。
因此,现实主义作为哲学用语,也是含糊不清的,既为唯心主义服务,也为唯物主义服务,常常遭到歪曲。
xx世纪xx年代,“现实主义”一词在欧洲文艺界盛行,并形成一个以它命名的文艺流派。
最初使用它的是法国画家库尔贝和小说家尚弗勒里。
他们用这一名词来标明当时的新型文艺。
库尔贝(18xx——18xx)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
18xx年,巴黎举行世界博览会,在美术展览上,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狮子”)和古典派画家安格尔的作品成为众目所瞩的台柱。
库尔贝送去的两张画:《画室》与《奥尔南的葬礼》遭到官方主办者的贬抑而落选。
为此,库尔贝在官方展览会旁边搭了一个木棚,举行了一次对抗性的个人画展,门口挂的牌子上写道:“现实主义,库尔贝,他的十件作品的展览”,第一次打出了“现实主义”的旗号。
库尔贝在画展目录上发表宣言:“像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出我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一句话,创造活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
库尔贝在自己的作品和宣言中确立了以生活的真实为创作的最高原则,他的作画特征是大胆地,赤裸裸地描绘自己时代的生活,肯定平民的重要性和巨大意义,以此反对虚伪的官方艺术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模仿者。
为此库尔贝受到了批评界的攻击。
“现实主义”在当时的意思是指为“追求真实”而不惜描写丑陋鄙俗,甚至流于难堪不雅、使人厌恶。
自库尔贝打出“现实主义”的旗帜后,一批与上流社会对立的新派文艺家便自称“现实主义者”。
18xx年,批评家杜朗蒂(18xx——18xx)创办了名为《现实主义》的杂志,发表了库尔贝的文艺宣言,主张作家要“研究现实”,如实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美化现实”。
以文学史的视角论述西方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流变

以文学史的视角论述西方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流变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时期发展概况: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与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和无产阶级文学一脉相承而又有所创新。
现实主义文学:1、继承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张扬人道主义、反映复杂的阶级和经济关系,呼吁和平、支持弱小民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更注重人的精神和个性探索,注意挖掘物质对精神的重压,注重写敏感的知识分子复杂的内心世界;3、坚持文学反映时代的现实主义原则,但也吸收了许多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荒诞、意识流、多层次立体交叉结构等,并从其它艺术形式如电影、电视、新闻报道中借鉴一些有益的方法。
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时期发展概况:20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与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和无产阶级文学一脉相承而又有所创新。
1、现代主义是对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艺流派思潮的总称。
现代主义以反传统和反理性为主要标志,是现代世界文学中的重要文学现象。
二战以后的现代主义亦称后现代主义。
2、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内外因素:-外在因素:①经济与政治的变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传统的经营方式;②科学技术的双刃剑;③现代哲学、心理学。
从文化思想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结合的产物。
-内在因素:文学自身的继承性和超越性。
现代主义继承了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如主观性、内在性、情感性等;浪漫主义的许多艺术手法也都被现代主义所接受。
但真实观发生了变化,认为只有“无意识”才是真实的,其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美学理想。
3、现代主义包括:19世纪末的前期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印象主义;20世纪前期的后期象征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二战以后的存在主义、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荒诞派戏剧、新小说、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时期发展概况:1、继承和发展了前半期现代主义的反传统、反理性精神,并把它推向极端,体现了超越现代主义的一系列企图;2、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反对19世纪以前的传统,而且反对现代主义的传统,是当代西方社会危机、精神危机的形象反映,同时也体现了西方文学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求生存、求发展的艰难历程。
20世纪西方文论述评

20世纪西方文论述评20世纪是西方文学发展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多变的时期,它见证了文学的多元化和开放化。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大的文学派别和运动出现,作家们的写作风格也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
本文将从现代主义、新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个角度来评述20世纪西方文学的发展。
从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来看,它对传统文学观念进行了彻底的颠覆。
现代主义作家们试图打破文学的传统结构和形式,将个人的心理体验和意识流引入到作品中。
他们追求“艺术的自由”,超越了现实和表面现象,试图探索更深层次的精神性和真实性。
例如,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以其复杂的结构和内心独白体的写作风格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同时,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作品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典范,他通过简练的语言和象征主义的手法,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
然而,现代主义的复杂性和内向性也引发了一些作家和评论家的批判。
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现实主义文学迅速兴起。
新现实主义作家们试图与现代主义的自我追寻和实验性创作相对立,回归到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描写。
他们将重心放在社会问题、人际关系和人性探索上,通过写实主义的手法反映社会上的冲突和人类的困境。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和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都是新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塑造了真实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反映出现代社会的不公正和人类命运的困境。
然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再次打破了新现实主义的观念和写作方式。
后现代主义作家们试图将世界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呈现出来,以非线性的故事结构和破碎的叙事手法来揭示混乱和不确定性。
他们通过文本的自我反思和互文性的构建,打破了作品和现实之间的边界,并引发了读者对意义和真实性的思考。
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重要性》和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都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发展阶段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发展阶段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观点和文学形式。
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文学,其核心思想是反传统、反自然主义和反现实主义。
这些作品更加注重形式和语言,尝试在文字中表现出深层次的内心体验和感觉。
代表作品有提奥·杜雷和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以及艾略特的长篇诗《荒原》。
第二个阶段是1920年代的实验性文学,其特点是追求抽象和独特性,采用了一些流派和技巧,如自由诗、流派诗、超现实主义和写作套路。
代表作品有安德烈·布勒东和乔治·安普索尔的散文、菲利普·拉金的自由诗和詹姆斯·芬尼莫尔的小说《烟》。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战争文学,它反映了世界战争和社会变革对人类产生的深远影响。
这些作品有时采用了现实主义和传统的文学形式,以更好地表现人们在战争中的痛苦和挣扎。
代表作品有厄内斯特·海明威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和托马斯·曼的小说《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
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其核心思想是对语言和意义的怀疑和批判,这些作品采用意象、符号、流派和叙述方式来表达混乱和对现实的怀疑。
代表作品有辛西娅·奈特和萨缪尔·贝克特的戏剧、威廉·S·伯勒斯的小说《裸体午餐》。
总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发展阶段繁荣多彩,为后来的文学风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启发,这对我们理解文学发展历程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学流派知识:分析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背景与流行趋势

文学流派知识:分析现代主义文学的历史背景与流行趋势随着20世纪初对科技、大规模战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的挑战与变革也愈加复杂多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流派特点与趋势三个角度,全面分析现代主义文学。
一、历史背景众所周知,现代主义文学起源于欧洲,源于20世纪初的现代性危机。
随着自由主义精神的兴盛,人们对传统的信仰、道德秩序、权威和文化价值的质疑与挑战也日益激烈。
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文化、思想、艺术和文学。
它破坏了人们对现代化与科技进步的盲目乐观,引发了对人类智慧和文明的质疑。
因此,在一系列社会、政治、文化的因素影响下,现代主义文学强调思想、形式的革新,力图挑战传统康德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文学实践,倡导文学的自由、单纯与多样性,将文学与哲学、科学、心理学、音乐、绘画等领域相结合,推动了20世纪文学的多元发展。
二、流派特点现代主义文学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流派,涵盖了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多种文学类型。
不过,无论何种文学类型,现代主义文学都有一些共同且显著的特点:1.夹叙夹议、主观、反叙事,善于运用意象、象征、隐喻等手法。
2.注重写作技巧和形式创新,试图以现代化和艺术化的方式来呈现世界。
3.追求个体化、自我与现实的解体和重组,探索人的内部心理世界和情感状态。
4.对传统价值观和权威的批判,主张世俗化、破坏性和自由意志。
三、流行趋势现代主义文学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经历了从早期的形式主义、艺术主义、浪漫主义,到后期的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多个阶段。
下面简单介绍其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流派及其趋势:1.魔幻现实主义(Magical realism):该流派源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拉美文学,将现实与超现实或奇幻元素相结合,常用夸张、想象、异化等手法来表达对人性、社会与历史的关注。
2.现代派诗歌(Modernist Poetry):该流派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和美国诗歌,主张诗歌的形式化、感性化和独创性,追求象征风格、音韵感和节奏感。
浅析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滥觞及发展论文

浅析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滥觞及发展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班姓名:***教学号:********2016.04.20目录摘要 (2)绪论 (3)正文 (4)反观和总结 (8)参考文献:1、《外国文学作品选》第二版郑克鲁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中外获奖作家作品赏析》董小华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黄岚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4、《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5、《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李维屏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摘要:西方文学发展史是灿烂夺目、精彩迭出的,它给人类文明带来过无数惊喜,也对人们的思想产生过许多次冲击,细细考究它整个的发展乃至流传过程,我们会惊异于它所包含的多种风格各异、内容震撼的文学流派,这也正是西方文学的一大特点。
既然在世界文坛上拥有无限的影响力和广阔的影响范围,那么它一定有着非常独特而精妙的地方。
暂且不说其他的流派如何,我们先来看看距离我们较近的时期里一个饱受争议的流派——现代派,它曾掀起一股狂潮,又消匿于无声,那么它的真正面目到底是怎样的呢?关键词:西方文学、现代派、文学流派绪论:所谓现代派,也可以称之为现代主义,是在西方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也极具代表性的派别。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兴起了一股以反传统为主要特征的文学革命,这场默默无声的革命遍及许多领域,音乐、绘画、戏剧等多个艺术领域皆有所震动和反应。
现代派并不是大众所认知的单一流派,而是一个总称,它囊括了很多文学上反传统的流派。
那么,这股势头强劲的文艺思潮是如何产生的呢?到底是应运而生还是突如其来呢?它又是如何沿自己的轨迹发展下去的呢?研究方法:文献阅读、信息搜集、分析综合、历史比较正文:物质决定意识,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集中反映,同时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
西方现代派文学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危机的完整表达。
而这种文化上的表达,正来源于它所在的时代背景,来源于当时的社会存在。
21世纪西方文学走向与特征论文

浅论21世纪西方文学的走向与特征摘要:经过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深入研究,可以较为容易看出21世纪西方文学的走向与特征。
经研究大致可以发现20世纪西方文学呈现纵向发展的两条主线:一条是由现代主义发展到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另一条是处在发展变化中的现实主义文学。
对于21世纪而言,西方文学会逐渐地从“文学终结”、“作者死亡”、“小说终结”这样一片噪杂声中走向多元化融合的道路,显示出其基本的时代特征即:走向多元性、回归现实主义、图像转向、重返道德关怀。
关键词:跨世纪;西方文学;走向;特征一、21世纪西方文学的走向回顾历史,20世纪的西方文学在世界文学之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首先,20世纪的西方文学经历了由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演变的过程;其次,20世纪西方处在不断发展之中的现实主义文学也具有着其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从历史定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及后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中具有更高的地位。
它与反映传统精神的现实主义文学相比较而言,更能形象地折射出西方20世纪的社会风貌与时代精神。
针对整个20世纪西方文学的纵向发展走向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可以看出21世纪西方文学的发展走向,势必会在多元化的混乱格局中逐步走向融合。
二、21世纪西方文学的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文学并没有终止,小说家、诗人与剧作家依然在努力地创作,但是他们的创作倾向却发生了很大改变,这种变化之后所呈现的特征,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走向多元性。
20世纪的9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以“西方中心主义”与“欧洲中心主义”为首的绝对主义已经失去统领地位。
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家都开始关注与思考如何构建新的国际文化平台。
在文化中心失去以后,全球人类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世界文化所呈现的是一种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人们所关注的是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对话与文化交流。
20世纪西方文化的多元性倾向引发了西方文学呈现出多元性。
西方文学这种多元性的体现主要是融汇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中。
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

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
欧美现代派文学是20世纪以来在欧美文坛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流派,这也是
文学发展史上最有争议性、最新奇、最有推广性的文学流派之一。
欧美现代派文学是由20世纪中期以来的欧洲和北美文学家们创作的一大波新
文学英雄教材,它的潮流在我们的文学史上有种激情的动力、新颖的主题和富有创意的表现手法等特点。
欧美现代派文学强调“追求”而非“认同”,意在推翻传统的封建和落后的思想,重新审视本国社会的关系和价值观,以极端观点挑战社会稳定,乃至性别概念等。
欧美现代派文学是一种尝试去实现自由、追求公正和平等的艺术流派,它反对
一切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它强调从内心去审视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它表现出一种本质的积极主义,强调自由,敢于挑战社会的坚固习惯,旨在促进人类的进步。
在欧美这一文艺浪潮的鼓励下,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和文艺理论意见被广为采纳,文艺家们横渡海洋,在文艺发展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高校和高等教育机构是推动欧美现代派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招收优
秀学子,开设更多的文学专业,推动学生们开拓思维,运用文学理论发掘自身潜能;同时,老师和学者们也积极地传递欧美现代派文学思想及其文本,以期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引入欧美现代派文学以及推广它的思想,高校可以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实践性问题的关注,从而达到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迎合社会发展所需。
由此可见,欧美现代派文学活跃在文艺史的重要时期,它的思想深深的影响了
欧美近代文艺圈,高等教育高校也积极引进和推广这种文学思潮,为文化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滥觞及发展
外国语学院
英语专业2班
姓名:***
教学号:********
2016.04.20
目录
摘要 (2)
绪论 (3)
正文 (4)
反观和总结 (8)
参考文献:
1、《外国文学作品选》第二版郑克鲁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中外获奖作家作品赏析》董小华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黄岚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5、《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李维屏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摘要:
西方文学发展史是灿烂夺目、精彩迭出的,它给人类文明带来过无数惊喜,也对人们的思想产生过许多次冲击,细细考究它整个的发展乃至流传过程,我们会惊异于它所包含的多种风格各异、内容震撼的文学流派,这也正是西方文学的一大特点。
既然在世界文坛上拥有无限的影响力和广阔的影响范围,那么它一定有着非常独特而精妙的地方。
暂且不说其他的流派如何,我们先来看看距离我们较近的时期里一个饱受争议的流派——现代派,它曾掀起一股狂潮,又消匿于无声,那么它的真正面目到底是怎样的呢?
关键词:西方文学、现代派、文学流派
绪论:
所谓现代派,也可以称之为现代主义,是在西方现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也极具代表性的派别。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兴起了一股以反传统为主要特征的文学革命,这场默默无声的革命遍及许多领域,音乐、绘画、戏剧等多个艺术领域皆有所震动和反应。
现代派并不是大众所认知的单一流派,而是一个总称,它囊括了很多文学上反传统的流派。
那么,这股势头强劲的文艺思潮是如何产生的呢?到底是应运而生还是突如其来呢?它又是如何沿自己的轨迹发展下去的呢?
研究方法:文献阅读、信息搜集、分析综合、历史比较
正文:
物质决定意识,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集中反映,同时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
西方现代派文学其实就是一种精神危机的完整表达。
而这种文化上的表达,正来源于它所在的时代背景,来源于当时的社会存在。
现代派文学的开端一直是有争议的,我国著名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哀可嘉先生说:“我觉得还是选择一个折中的时间------1890年作为现代派文学的上限为好。
”而大多数文学研究专家也都支持这一观点。
然而,我认为,西方现代派文学正式的开启时间应该是1857年。
就是在1857年,法国的波德莱尔创作出《恶之花》。
这部典型的象征主义的奠基性质的作品,应该被称为现代派文学萌芽的标志。
因为它是第一部全面冲破传统、开创新路的文学作品。
自此之后,象征主义兴起,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象征主义的风吹遍了整个法国。
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十分复杂的。
正值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终结,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也叫做帝国主义时期开启。
工业化、机械化、城市化都有所呈现,这种现代化的过程是前卫的、是美好的,然而物质极度发展的年代里,被忽略的精神世界正动摇着、颠覆着。
这一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外矛盾日益凸显并尖锐化。
内部,处于垄断地位的资产阶级和被统治地位的广大人民及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甚至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经济上的贫富分化更使他们互相仇视,难以团结一致。
外部,各大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抢占殖民地而打得火热,互相之间不再信任,矛盾不断升级。
20世纪早期便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现代派的各种分支流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在1922年达到高潮,这一年成为现代派文学的里程碑式的年份。
17年后爆发了范围更广、涉及国家更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两次大规模战争带来的是满目疮痍的世界,留下的是无穷无尽的灾难和悲痛。
给人们的心理和精神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和打击。
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冷战时期的核恐怖威胁等事实让很多知识分子难于接受和面对。
于是,思想界产生了一种莫大的悲哀消极情绪,文化人开始生活空虚、精神压抑,他们心之向往的理想社会,那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国度终究只是梦幻中的景象而已,现实将一切美好的憧憬击碎。
知识分子陷入无尽的迷茫和失望之中,难以自拔。
他们觉得未来前途渺茫,没有任何光明的出路。
然而,他们又都是唯心的,不肯相信社会主义,排斥工人革命运动,他们宁愿站在自己的内心,痛苦挣扎也不愿探出头去尝试另一种解决方案。
在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的思想影响下,许许多多饱含热情又比较冲动的知识分子决定否定所有过去的文学作品,否定传统文学,否定一切旧的文学遗产。
就这样,他们扛起大旗要创造未来的、超现实的文学。
现代派文学的风潮愈演愈烈。
现代派文学兴起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所以肯定会有一切不同于其他文学流派的特征倾向。
比如,它的批判色彩浓厚,强调现代意识,保持中心为危机感和荒谬感。
突出表现现代人的困惑,表现各种异化主题,尤其是喜欢突出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以此来反映这个全面危
机的现代世界。
以丑为美,大肆描写丑的事物,喜欢象征和隐喻,深度探究人物的真实主观心理。
深受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被浓厚的虚无主义、神秘主义、悲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色彩笼罩着。
它摒弃老式的艺术手法和技巧,完完全全是被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派别,一种从未有过的文学表现形式。
很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由之捧出。
比如,奥地利的卡夫卡、法国的普鲁斯特、美国的奥尼尔、庞德、英国的艾略特、叶芝,比利时的梅特林克等等。
20世纪初,由意大利开始出现的未来主义,也是现代派的一个分支流派。
1909年2月20日,马里内蒂在法国《费加罗报》上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正式宣告了未来主义的诞生。
未来主义充分表现了都市生活、机器文明,对速度和力量进行了全面阐述,更加强调和突出了直觉的作用,无意识的作用。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盛行的文艺运动就是超现实主义。
它产生于法国,由达达主义演变而来,历时时间很长,扩展到其他很多国家地区。
其实,超现实主义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创造出来的,它的正式形成是在1924年,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后。
这种文学流派,极力主张现实与梦境的统一协调,极力探索人的潜意识,是一种大胆自由的流派。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初,法西斯主义嚣张横行,众多民主作家纷纷挺身而出自由发声,这使得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繁荣景象,而相反地,现代派文学进入低潮期。
而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黑色幽默等分支流派崭露头角、锋芒尽显,推动现代派文学出现第二次高潮。
阴暗的社会氛围、泛滥的颓废思想,各种哲学主义的传播,都使得现代主义文学发展加速。
萨特、加缪为代表的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尤奈斯库、贝克特为代表的荒诞派戏剧、冯尼格为代表的美国黑色幽默派、阿兰·罗布为代表的新小说派又称视觉派以及马尔克斯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等,名目很多,甚至可以用百家争鸣来作夸张的形容。
它们在很多方面都与存在主义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艺术形式上却各领风骚。
对于现代派的终结,还没有盖棺定论。
中外不少评论家都将现代派文学的下限划到1970年,但其实在1970年之后,欧美地区尚存留着现代派的余波,举个简单的例子,法国的存在主义是直到1980年萨特离世才基本不存在了的。
而魔幻现实主义代表马尔克斯是在1982年才获得诺贝尔奖的,所以现代派的结束并不能精确到某个年份。
事实上,它的下限还未可知。
反观和总结:
现代派文学历经了接近一个世纪的变化,纷呈的流派对全世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关注的社会准则问题长期陷入混乱,这种现实迫使知识分子开创出这种全新的艺术流派来表现这个变幻莫测、前路未知的世界。
总的说来,这是畸形的社会中应运而生的一种畸形的文学,透过它,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那个年代的社会现实对人的侵害、对人性的扭曲,我们可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垄断资产阶级对民众的压迫是有多残忍。
所以尽管它是畸形的,但仍然值得研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