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中考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梳理及训练 第3篇 _湖心亭看雪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梳理及训练 第3篇 _湖心亭看雪
(节选自袁宏道《游高梁桥记》)
【注释】①王生章甫、僧寂子:王生指王袗(zhěn),袁氏兄弟的
诗友。寂子,一和尚名,其人不详。②微岚:山中薄薄的雾气。③趺
(fū)坐:双脚交叠而坐。④茗(mínɡ)饮:饮茶。⑤侑(yòu):用
奏乐或献玉帛劝人饮食。⑥筵(yán)中人:设席饮酒的人。⑦诟
(ɡòu)பைடு நூலகம்骂。⑧了不相属(zhǔ):全不相关。
一碧万顷(《岳阳楼记》)
__一__片__
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__第__一_次___
4.其他重点实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F】 (2)是日更定矣 (3)余拏一小舟 (4)拥毳衣炉火 (5)雾凇沆砀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7)及【F】下船
绝:__消__失__ 更定:__晚__上__八__时_左__右___ 拏:__撑__(__船_)___ 拥:__裹__、__围__ 沆砀:__白__汽__弥__漫_的__样__子___ 焉得:__哪__能__ 及:__等__,__等_到___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展现天人合一境界的。 【答案】 ①采用白描手法,抓住夜色中雪景的特点,用“天与云与山与水”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简单朴素,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空旷 静谧、浑茫一片的西湖雪景,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之境。②“痕”“点”“芥” “粒”等量词的运用,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将天地的广阔和人之渺小形成对 比,描绘了一幅浑茫无际的西湖雪景,人与景合二为一。
(3)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答案】 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到人,层次清楚地描绘 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 趣盎然。 (4)《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 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答案】 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和不随流俗的高雅情趣,也流露出对故国往事的怀恋。欧阳修被贬滁州之 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含答案)(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喝三白而不”和“与人共饮”这两句话中的“羌”和“腊”表现出什么感情?2.课文中引用周子的目的是什么?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4.结合全文,这篇文章在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三】(2018中考·山东枣庄卷·12分)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27-31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1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专题03《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2023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3《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2023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湖心亭看雪》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解析版)【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湖心亭看雪》)【乙】僧澄波①善弈,余命霞裳②与之对枰③。

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④并奏。

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⑤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注释】①澄波:人名。

②霞裳:人名。

③对枰(píng ):对坐下棋。

④参错:杂乱不齐。

⑤怀远:人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是.日更定矣 是:________(2)拥.毳衣炉火 拥:________(3)僧澄波善弈.弈:________(4)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 曳:________2.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

(限划2处)不 图 观 瀑 之 娱 一 至 于 斯 亭 之 功 大 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4.请你从感官角度,比较【甲】【乙】两文写景分别侧重于什么?5.请你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对象及其特点。

【答案】1. 这 抱,持,这里是穿着 下棋 拖,拖拉2.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3.(1)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附近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于是吟诗的声音,又再次响亮地响起。

4.甲文从视觉角度写景,乙文从听觉角度写景。

5.《湖心亭看雪》写雪景,表现出清新雅致的特点;《峡江寺飞泉亭记》选段写飞泉亭,表现出万籁合奏,美妙至极的特点。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近三年中考真题《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练习

近三年中考真题《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练习

近三年中考真题《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练习《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题)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9-13题。

(15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②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④,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②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

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相与..步于中庭。

(2)是.日更定矣。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1.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分)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

12.【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

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3分)13.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

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2021年河南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古诗文默写与阅读 第3篇 湖心亭看雪

2021年河南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古诗文默写与阅读  第3篇 湖心亭看雪

2021年河南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古诗文默写与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默写与阅读第3篇湖心亭看雪一、默写。

1.文中运用侧面描写,借舟子的话来表现出作者孤高冷寂的品格的句子是: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文中从听觉角度,描绘出一幅万籁俱寂的雪景图的句子是: 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3.运用白描手法,描写出一片举目皆白的冰雪世界的句子是: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4~7题。

(共10分)(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二)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 【注】此文与《醉翁亭记》同为作者被贬滁州时所作。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A.是{是日更定矣是金陵人B.一{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C.道{道其风俗之美益慕圣贤之道D.乐{以与民共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的辨析。

B项,两个“一”都是“全”的意思。

A项,指示代词,此/判断词;C项,说,谈论/学说,主张;D项,快乐/以……为快乐。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精练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精练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湖心亭看雪》阅读精练卷原文呈现教参译文(加粗内容翻译以课下注释为准)教参段层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ɡēnɡ)定矣,余拏(挐)(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sōnɡ)沆砀(hànɡdàn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第①段:交代湖心亭看雪的经过及所见雪景。

第①层: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

第②层:记述了赏雪的具体经过。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第②段:写湖心亭赏雪时的奇遇。

第①层: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

第②层: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文章中心】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同时还不着痕迹地融入了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恋。

中考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晏元献公为童子时》练习及答案解析

中考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晏元献公为童子时》练习及答案解析

(二)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 分)(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雾凇沆砀( )1L面线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

(4分)【分析】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绝:消失。

②句意为:冰花一片弥漫。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2)本题考查写景的方法。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运用白描手法,写出西湖雪后雾气弥漫、天地一白的景象,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答案:(1)①消失②白汽弥漫的样子(2)作者运用白描手法。

按照由远及近。

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点评】“余”的解释:①尝贻余核舟一(我)②其余不足观也已(多余的)③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遗留的)④苟粟多而有余,何为而不成(盈余). (三)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使令公就试。

公-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

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

时天下无事,许臣僚释胜燕饮。

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①集。

以至市楼酒肆。

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2020部编版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03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部编版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03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湖心亭看雪》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山西省中考题)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 8-11 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8.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2 分)(1)浅草才能没.马蹄(2)天与.云与山与水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A.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B.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D.余.一小舟不遗余.力10. 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3 分)(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

11. 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

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4 分)白乐天满怀喜悦赏美景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

【答案】8.(1)mò (2)yǔ9. B10.(1)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1.白乐天春日(或“初春”“春季”等)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解析】8.(1)“没”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

读为 méi 时:①无,如没有,没用;②不曾,未,如没来过;③不够,不如,如汽车没飞机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湖心亭看雪》(12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上下一白/则一舸无迹B.独往湖心亭看雪/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C.天与云与山与水/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11.翻译下列句子。

(3分)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__
12.用原文填空。

(3分)
作者到湖心亭看雪的情绪是一波三折的,作者不惧寒冷“□□□□□□□”,然后被眼前“□□□□,□□□□□□□,□□□□”的雪景所迷住,接着湖心亭的巧遇更让作者“□□”,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13.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祯”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B.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写出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表现了悠远脱俗的精神。

C. 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的作者,惊喜劝酒,作者被迫喝下三大杯酒后赶紧离去。

D. 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深化意境,反衬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答案:
(二)12分
10、(3分)D(A.全/数词,一 B.独自/老而无子的人C.跟、和/参与。

这里指欣赏 D.动词,消失)
11、(3分)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2、(3分)“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大喜“
13.(3分)C (“被迫”是对“强”的误解,文中也没有赶紧离去之意)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