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模数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土壤侵蚀模数取值

土壤侵蚀模数取值

土壤侵蚀模数取值土壤侵蚀模数是评价土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侵蚀模数是土壤侵蚀过程中所损失的土壤和水体的量,其数值一般用来确定土地耕作和管理的策略。

通过合理地控制土壤侵蚀模数,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保护地球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优化生态环境质量。

土壤侵蚀模数的取值主要是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表面覆盖情况、降雨量、土地坡度、土地流域面积等等因素的分析。

就土地利用类型而言,耕地、盖草地、荒地等不同的土地类型,其土壤侵蚀模数也有所不同。

比如耕地的土壤侵蚀模数较高,而盖草地的土壤侵蚀模数相对较低。

土地表面覆盖情况也是影响模数的重要因素,若是土地被覆盖上了植被,则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模数;反之则会加剧模数的升高。

考虑到降雨量的影响,一年中较为降水丰沛的时节,其土壤侵蚀模数也会随之增高。

而在干旱季节、草场的盖度降低时,土壤侵蚀模数则会有所下降。

至于土地坡度和流域面积,基本上决定了土地水文过程的形态和表现,因而需要对这两项指标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减少土壤侵蚀模数的目的。

对于综合判断土壤侵蚀模数的取值,通常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GIS技术进行。

首先,可以对土地类型、土地覆盖、降雨量、土地坡度和流域面积等因素进行不同比例的组合,以求得具有最优性的数据组合方案;然后,利用GIS技术将分析结果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和土地动态变化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土地资源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土地的生态平衡。

总之,土壤侵蚀模数是影响土地生态环境的一个普遍指标。

其主要取值受到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表面覆盖情况、降雨量、土地坡度、土地流域面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从管理角度出发,需要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和GIS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以保护土壤和水体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优化生态环境质量。

为了减少土壤侵蚀模数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种植植物,保持地表覆盖,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业生产水平,保护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名称解释

水土保持名称解释

1土壤侵蚀模数(soil erosion modulus)单位面积土壤及土壤母质在单位时间内侵蚀量的大小,是表征土壤侵蚀强度的指标,用以反映某区域单位时间内侵蚀强度的大小。

土壤侵蚀模数的单位通常有两类:1)表征单位面积年度侵蚀量大小的单位为t/(km2·a)或m3/(km2.a)。

2)表征某区域某次降雨条件下单位面积侵蚀量大小的单位为t/km2或m3/km2。

2田间持水量指在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土水势或土壤水吸力达到一定数值)。

3径流径流是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4山洪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

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一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

5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6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

7水土保持对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主要有植物措施(如水保造林、水保种草、水保耕作等)和工程措施(如坡面工程、沟道工程、挡墙工程等)。

8加速侵蚀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如滥伐森林、开垦陡坡、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耕作等引起的土壤侵蚀强度超过自然侵蚀强度的现象。

9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的正常用途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水环境容量是制定地方性、专业性水域排放标准的依据之一,环境管理部门还利用它确定在固定水域到底允许排入多少污染物。

水环境容量的意义:(1)理论上是环境的自然规律参数和社会效益参数的多变量函数;反映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规律,也满足特定功能条件下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

土壤侵蚀名词解释参考

土壤侵蚀名词解释参考

试题一一、名词解释(5分)1、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2、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持、保护、改良与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3、容许土壤侵蚀量指在维持土地高生产力水平的前提下,最大的土壤侵蚀速率,或与岩石的化学风化成土率保持平衡的侵蚀速度。

4、雨滴中数粒径(D50)一次降雨的雨滴分布,用该次降雨雨滴累计体积百分曲线表示。

其中累积体积为50%所对应的雨滴直径称为中数粒径,用D50表示。

5、沙漠化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由于原生植被的破坏,风蚀使土壤退化,生产力降低,出现斑状、片状流沙,使原来非沙漠景观变成类似沙漠景观的过程,以及在沙漠地区原来固定的沙丘活化,沙漠向周围地区的扩展过程。

水土保持: 防治水土流失、保持、保护、改良与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6. 常态侵蚀:正常侵蚀指的是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土壤侵蚀速率小于或等于土壤形成速率的那部分土壤侵蚀。

这种侵蚀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实际上也不至于对土地资源造成危害。

7. 泥沙沉速:当泥沙在水中的重力与水流阻力相等时,泥沙以等速下沉,这个速度称为泥沙沉速。

8. 起动流速:水流能够冲刷推动泥沙运动的最小流速。

(5)水力坡度:径流开始具有冲刷作用的最小坡度。

9、土壤侵蚀模数;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土壤侵蚀量,也称土壤侵蚀速率,量纲是T/KM2a10、容许土壤流失量:指在维持土地高生产力的前提下,土壤的最大侵蚀速率,即与岩石的化学分化成土率相平衡的土壤侵蚀速率。

容许流失量是维持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之,可件称为维持土地高生产力的最大侵蚀速率11、风力侵蚀:指在风的影响下,地表土壤物质物质脱离地表被搬运的现象及气流中颗粒对地表的磨蚀作用。

土壤侵蚀模数

土壤侵蚀模数

2.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Et/(km ·a)]西北黄土高原区 1 ooo东北黑土区200北方土石山区200南方红壤丘陵区500西南土石山区500(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 ·a)]微度侵蚀<2O0,500,1 000轻度侵蚀200,500,1 000~2 500中度侵蚀 2 500~5 000强度侵蚀 5 000~8 000极强度侵蚀8 000~1 5 000剧烈侵蚀>1 5 000(3)风蚀强度分级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肼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 (ram) [t/(km。

·a)]微度>70 <2 <200轻度70~50 2~1O 200~2 500中度5O~30 1O~25 2 5OO~5 000强度3O~10 25~50 5 000~8 000极强度<10 50~100 8 000~15000剧烈<1O >100 >1 5 000除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

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

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水土保持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有效防风距离:在林带防风距离内,能够有效地起到防护作用的距离即为有效防护距离。

它可分为相对和绝对有效防护距离。

2.水土保持林:是在水土流失地区营造的以减缓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减少江河库塘泥沙淤积,保持和恢复土地肥力,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稳定高产,保障交通、水利、水保工程安全的一种防护林。

3.林带结构:指林带内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状况,亦即林带侧面透光孔隙的多少及分布状况。

4.坡式梯田:在坡面上每隔一定距离,沿等高线开沟筑埂,将坡面分割成若干等高带状的坡段,用来截短坡长拦蓄部分径流,减轻土壤侵蚀。

除开沟筑埂部位改变了小地形,其余坡面仍保持原状,故称坡式梯田。

5.林带胁地:在林带使附近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而造成减产,这种现象即为林带胁地。

产生胁地的主要原因有:①林带树木根系向农田延伸,夺走了一部分水分和养分;②林带树冠遮荫,影响了林带附近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6.自然侵蚀:在自然状态没有人类活动干预的情况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

加速侵蚀:随着人类的出现,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状态,加快和扩大了某些自然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地表土壤移动过程,直接或间接地加快了土壤侵蚀速度,使侵蚀作用大于土壤形成的速度,导致土壤肥力每况愈下,理化性质变劣,甚至使土壤遭到严重破坏。

7.层状侵蚀:又称“片状侵蚀”,当降水在坡面上发生溅蚀,降雨强度超过渗透速率时,地面形成泥沙浑浊的薄层水流,把土壤可溶性物质及比较细小的土粒以悬移方式带走,使整个坡地土层均匀减薄。

细沟状侵蚀:在较陡的坡耕地上,暴雨过后,坡面被小股径流冲刷,形成许多细密的小沟,这些细沟基本上沿着流线的方向分布。

8.重力侵蚀: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

重力侵蚀的发生,是在其它外营力特别是水力侵蚀的共同作用下,以重力为其直接原因所引起的地表物质移动形式。

以重力为主要动力的侵蚀形态主要有陷穴、泻溜、崩塌和滑坡等。

9.土壤侵蚀广度:指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数。

水土保持学知识点

水土保持学知识点

水土保持学知识点一、名词解释水土保持学、土壤侵蚀、土壤侵蚀量、土壤侵蚀速度、土壤流失量、流域产沙量、侵蚀模数、正常侵蚀、自然侵蚀、加速侵蚀、现代侵蚀、水力侵蚀、溅蚀、面蚀、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砂砾化面蚀、细沟状面蚀、沟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山洪侵蚀、重力侵蚀、陷穴、泻溜、崩塌、滑坡、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泥石流、泥流、石洪、风力侵蚀、植物侵蚀、层流、紊流、水流挟沙力、块体运动、起沙风速、输沙率、热融作用、热融滑塌、热融沉陷、侵蚀转折坡度、横坡耕作、区田、圳田、治坡工程、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反坡梯田、谷坊、山洪、荒溪、拦沙坝、变坡工程、排导沟、明硐、渡槽、急流槽、改沟工程、农田防护林、农田林网化、林带结构、紧密结构、疏透结构、通风结构、林带疏透度、林带透风系数、林带夹角、防护距离、有效防护距离、防护范围、有效防护范围、植苗造林、埋干造林、扦插造林、植物阻沙作用、机械沙障。

二、填空题1、水土保持是(山丘)区和(风沙)区水与土地两种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

2、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是(强度高、成因复杂、危害严重)。

3、(加速侵蚀)是我们防治土壤侵蚀的主要对象。

4、面蚀是土壤侵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根据它发生的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表现的形态差异,又可分为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砂砾化面蚀和(细沟状面蚀)。

5、裸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称为(溅蚀)。

6、切沟侵蚀的横断面呈(V)型,而冲沟侵蚀则呈(U)型。

7、重力侵蚀是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它主要有陷穴、(泻溜)、崩塌、和(滑坡)。

8、陷穴沿流水线连串出现时叫(串珠状陷穴),成群状出现时又叫(蜂窝状陷穴)。

9、冰川侵蚀对底部土体产生(刨蚀),而对两侧土体产生(刮蚀)。

10、一般情况下雨滴直径大,终点速度高,降雨强度大,(溅蚀)越严重。

11、地表径流的水流可以分为(层流)和(紊流)两种基本流态。

土壤侵蚀模数

土壤侵蚀模数

191.54 144.85 119.57 80.89 142.88 152.44 168.23 63.06 119.18 54.24 134.92 306.82 171.89 82.91 82.35 99.95 182.22 181.67 147.77 190.14 84.43 232.86 163.87 75.07 101.1 102.38 91.15 189.94 10.78 54.24 49.33 170.36 6.32 26.7 187.51 267.34 239.77 190.8 307.9 77.71 87.39 208.02 41.01
微度 面积 2017.48 3211.06 4279.89 143.64 2120.99 3579.66 2095.92 2704.83 2857.66 2737.64 2570.44 2207.68 1817.86 2212.64 2368.65 1761.49 2767.82 2232.17 3740.04 2281.18 2447.75 2084.19 4381.26 2269.01 2861.49 4153.07 1603.54 2012.32 3442.01 331.33 2271.32 620.71 2346.65 2009.43 1385.86 517.28 3230.83 5432.39 2506.8 2414.4 2652.09 2433.2 3274.85 4420.6 % 90.59 96.62 96.46 96.27 96.86 96.28 96.77 98.4 98.38 96.66 96.72 96.85 97.25 95.88 95.94 96.09 98.56 95.65 93.94 98.13 96.58 99.45 93.75 94.01 99.14 94.33 94.38 95.66 96.26 93.89 98.22 95.41 92.75 95.35 96.29 96.68 95.68 95.23 97.13 97.36 94.46 96.39 92.19 96.05

土壤侵蚀模数计算公式举例

土壤侵蚀模数计算公式举例

土壤侵蚀模数计算公式举例SEE=R×K×LS×C×P其中,R代表降雨侵蚀力指数,K代表土壤侵蚀能力指数,LS代表地形坡度和坡长指数,C代表土壤管理因子,P代表植被因子。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因子的计算方法和举例说明。

1.降雨侵蚀力指数(R):降雨侵蚀力指数是衡量降雨对土壤侵蚀的能力大小的指标。

它与降雨量、强度和能量有关,主要受降雨强度、时距和频率影响。

降雨侵蚀力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R=1.5×(I+0.6P)×E其中,I是降雨强度指数,P是降雨频率指数,E是降雨能量指数。

举例说明:假设地降雨强度指数为65 mm/h、降雨频率指数为35 mm/h,降雨能量指数为50 J/mm^2、代入公式计算降雨侵蚀力指数:R=1.5×(65+0.6×35)×50R=1.5×(65+21)×50R=1.5×86×50R=64502.土壤侵蚀能力指数(K):土壤侵蚀能力指数反映了土壤对降雨冲刷侵蚀剥蚀的抵抗能力,它与土壤结构、颗粒组成、质地等因素有关。

土壤侵蚀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其中,φ是含沙量(单位%),θ是黏粒含量(单位%),ψ是粉质与黏粘性物质比(单位%)。

举例说明:假设地含沙量为30%、黏粒含量为40%,粉质与黏粘性物质比为10%。

代入公式计算土壤侵蚀能力指数:K=0.048+0.204+0.026+0.072+0.006K=0.3563.地形坡度和坡长指数(LS):地形坡度和坡长指数反映了地形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它和坡度、坡长、切沟、水流速率等因素有关。

地形坡度和坡长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LS=(0.065+0.045M)×(0.06+0.014S)其中,M是坡长指数,S是坡度指数。

举例说明:假设地坡长指数为30,坡度指数为10。

LS=(0.065+0.045×30)×(0.06+0.014×10)LS=(0.065+1.35)×(0.06+0.14)LS=1.415×0.2LS=0.2834.土壤管理因子(C):土壤管理因子包括植被覆盖和土壤保护措施两个方面,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蚀模数名词解释
简介
侵蚀模数(Erosion Modulus)是一个在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概念,用于描述土壤抗
侵蚀能力的强度和稳定性。

它是指在给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土壤表面被侵蚀的量与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径流量之间的比值。

侵蚀模数可以用来评估土壤抗侵蚀性能,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土壤免受侵蚀。

侵蚀模数的计算方法
侵蚀模数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E为侵蚀模数(单位:kg/m²s),Q为产流量(单位:m³/s),A为流域面
积(单位:km²),S为坡度(无量纲),LS为坡长因子(无量纲),C为土壤侵
蚀因子(无量纲),P为降雨因子(无量纲),R为覆盖因子(无量纲)。

这个公式综合考虑了流域面积、坡度、坡长、土壤侵蚀因子、降雨因子和覆盖因子等多个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通过计算侵蚀模数,可以评估土壤表面的抗侵蚀能力,进而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土壤。

影响侵蚀模数的因素
侵蚀模数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
1. 流域面积(A)
流域面积是指流域范围内所有水流汇集到一点所形成的面积。

流域面积越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径流量就越大,从而增加了土壤的侵蚀风险。

2. 坡度(S)
坡度是指地表或道路倾斜程度。

坡度越大,水流速度越快,对土壤冲刷力也就越大,导致土壤更容易被侵蚀。

3. 坡长(LS)
坡长是指沿着坡面测量的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差之间的比值。

坡长越大,水流路径越长,从而增加了水流对土壤的冲刷力,增加了侵蚀的可能性。

4. 土壤侵蚀因子(C)
土壤侵蚀因子是指土壤在不同条件下抗侵蚀能力的参数。

它与土壤的质地、结构、含水量等因素有关。

较好的土壤结构和较高的含水量可以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减小侵蚀模数。

5. 降雨因子(P)
降雨因子是指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程度。

降雨强度越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径流量就越大,增加了土壤被冲刷和侵蚀的风险。

6. 覆盖因子(R)
覆盖因子是指地表覆盖物对土壤侵蚀的保护作用程度。

植被覆盖越好、耕作方式越合理,覆盖因子就越大,减小了土壤被冲刷和侵蚀的可能性。

应用案例
侵蚀模数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在以下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1. 水土保持工程
侵蚀模数的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从而确定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

例如,在坡地治理中,通过计算侵蚀模数可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梯田、植被覆盖、深耕等措施来减小土壤被冲刷和侵蚀的风险。

2. 城市规划与建设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考虑到城市区域内的水资源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侵蚀模数可以用于评估城市区域土壤的抗冲刷能力,并为合理规划绿地、水体等自然要素提供依据。

此外,通过计算侵蚀模数还可以确定合适的排水系统设计,以减少洪涝灾害风险。

3.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侵蚀模数可以评估农田的抗冲刷能力,并根据不同作物需求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在种植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块的侵蚀模数,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和覆盖物,以减少土壤侵蚀对农作物的影响。

4. 水资源管理
侵蚀模数的计算也对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估不同流域的侵蚀模数,可以确定合适的水资源利用策略,包括水库建设、水源保护区划定等。

此外,侵蚀模数还可以作为水资源评估和分配的参考指标。

结论
侵蚀模数是一个在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概念,用于评估土壤抗侵蚀能力。

它综合考虑了流域面积、坡度、坡长、土壤侵蚀因子、降雨因子和覆盖因子等多个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通过计算侵蚀模数,可以帮助工程师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土壤免受侵蚀。

在水土保持工程、城市规划与建设、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应用。

深入理解和应用侵蚀模数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