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指导:化学实验现象描述的常见
2019年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类 考点42 实验现象的描述

7.(2019·聊城)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电解水时,与正极和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2:1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为蓝色D.把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研磨,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答案】B【解析】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排除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选择B;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排除C;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说出生成物名称,只能说释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排除D。
8.(2019·临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答案】B【解析】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能生成黑色的固体四氧化三铁,故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固体,故冒出的是大量的白烟,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故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含有铵根离子的盐会和碱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少量氯化铵与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正确.8.(2019·天津)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答案】C【解析】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
12.(2019·盐城)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NH4NO3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升高C.黄铜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划痕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有大量白烟产生【答案】C【解析】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NH4NO3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黄铜是铜的合金,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故黄铜片能在铜片上留有划痕;盐酸具有挥发性,当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盐酸挥发在瓶口形成白雾现象,不是白烟。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专题22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一、中考复习要求1、初步学会协调地运用五官观察现象。
知道观察实验现象的一般程序。
2、会准确地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会实事求是地填写实验下现象。
3、归纳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溶解性及有关反应的现象等。
二、基础知识回顾1、现象是通过感觉器官的观察或通过仪器测定所得的事物表象。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般所产生的现象:发光、发热、发声、变色、有无溶解、产生沉淀、发出气味、逸出气体等。
2、观察现象的一般途径视觉观察、、、和,如对化学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发光、变色、逸出气体等现象要靠观察,对放热现象靠观察,对发声现象则要靠观察,对于物质气味的观察要靠观察,对于药品的味道要靠觉观察。
(注意:实验室严禁品尝药品的味道,除非得到老师的许可)3、观察现象的一般程序①实验开始前,注意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②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物质颜色变化、有无气体或沉淀生成,是否发光、发热等。
③实验结束后,注意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或气味等等。
4、总结归纳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如常见的白色沉淀物有、、、等,为蓝色沉淀,红褐色沉淀;常见的黑色物质有、、;金属除铜为紫红色,金为金黄色,其它均为银白色;常见盐溶液的颜色:①钾盐、钠盐、硝酸盐溶液为色,②可溶性铜盐如CuCl2色,CuSO4色,③可溶性铁盐为色,④可溶性的亚铁盐为色,绝大多数溶液为无色。
请列表归纳初中学到的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名、主要物理性质。
5、对于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现象,要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以便为以后的分析做好准备。
请归纳初中学到的有关物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参照教材一一列表描述。
(1)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反应物反应现象及特征KClO3和MnO2混合加热生成色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气体。
H2O通直流电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气体(O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产生的气体能。
加热NH4HCO3生成有气味的气体、水珠和使澄清石灰水变的气体,白色固体逐渐消失。
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应注意的问题

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应注意的问题作者:李秀梅李庆友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3年第12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当然离不开实验,更离不开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而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误区。
下面我就结合教材和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归纳近几年全国中考试题,并且有针对性地谈谈我的看法。
一、注意“烟”和“雾”的不同“烟”一般指固体小颗粒,“雾”一般指液体小液滴。
例如: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应描述为产生“白烟”,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也应描述为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浓盐酸试剂瓶时的现象为“有雾生成”,而不是“白烟”,因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又溶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小液滴。
例1: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 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浅绿色溶液D. 在滴有石蕊的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成红色分析:A.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不能产生火焰,而能够产生大量的白烟;C. 少量高锰酸钾固体溶于水不能得到浅绿色溶液;D. 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解答:A.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故选项正确;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不能产生火焰,而能够产生大量的白烟。
故选项错误;C. 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
故选项错误;D. 在滴有石蕊的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再由无色变成蓝色。
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二、注意“光”和“焰”的区别“光”一般指固体微粒燃烧时的现象,“焰”一般指气体或液体燃烧时的现象。
例如: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为“发出红光”,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中考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现象汇总(教师版)

化学方程式汇总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 2MgO 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白色信号弹照明弹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 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瓶底加沙或水 (4Fe + 3O2△2Fe2O3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加热 2CuO 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 2H2O 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高能燃料、最理想的燃料(资源丰富,热值高,无污染).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 2P2O5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烟幕弹,发令枪子弹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点燃 SO2 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火焰8. 碳在氧气不充分时燃烧:2C + O2点燃2CO 产生能量少,污染大;煤炉中常见反应、生成物是空气污染物之一、煤气中毒原因9. 碳在氧气充分时燃烧:C + O2点燃 CO2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煤炉的底层)10. 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CO2高温2CO (煤炉的中层)11.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 2CO2 CO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中,尾气的处理;(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12. 钠在氯气中燃烧:2Δ或点燃2NaCl 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13.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点燃或光照 2HCl 点燃苍白色火焰、瓶口白雾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制备盐酸14. 镁在氯气中燃烧:Mg + Cl2点燃MgCl215.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 CO2 + 2H2O 明亮的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16. 乙炔在空气中燃烧:2C2H2+5O2点燃2H2O+4CO2蓝色火焰、放热、黑烟、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属17.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点燃 2CO2 + 3H2O 清洁能源、绿色能源18. 光合作用:6H26+O2↑19. 呼吸作用:C6H12O62↑20.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H2SO421.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22.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Δ H2O + CO2↑石蕊试液的红色褪去2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煮石灰反应放热24.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白色粉末变蓝色证明水(或水蒸气)的存在25.硫酸铜晶体受热: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蓝色晶体变白色26. 石灰水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又变澄清:CaCO3+H2O+CO2 = Ca(HCO3)2白色沉淀逐渐溶解;溶洞的形成,石头的风化27. 碳酸氢钙受热分解:Ca(HCO32Δ CaCO3↓+H2O+CO2↑白色沉淀、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水垢形成.钟乳石的形成28.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29. 电解熔融的MgCl2:MgCl2通电Mg + Cl2↑镁的制取30.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 + H2O + CO2↑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铜绿加热31. 加热氯酸钾:2KClO3 2 ↑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氧气32.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 + MnO2 + O2↑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氧气33.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 + CO2↑工业制备二氧化碳和生石灰34.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 2H2O+ O2↑ MnO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变大35.加热氧化汞:2HgOΔ2Hg+O2↑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拉瓦锡实验36.加热碳酸氢氨:NH4HCO3ΔNH3↑+ H2O +CO2↑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37.小苏打受热分解:ΔNa2CO3+H2O+CO2↑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小苏打蒸馒头38.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色,试管口出现小液滴;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39. 氢气还原氧化铁:3H2+Fe2O3Δ 2Fe+3H2O 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40. 氢气还原四氧化三铁:4H2+Fe3O4Δ3Fe+4H2O 黑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41.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4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4Fe + 3CO2↑43.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高温3Fe + 2CO2↑4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Cu + CO2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高温2Fe + 3CO2红色固体逐渐变黑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金属铁的治炼原理)46.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高温3Fe + 4CO247. 生产水煤气的反应:C+ H2O高温CO↑+ H2↑锅炉中烧煤时加些水可使火焰更旺。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总结

中考复习资料总结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总结一、化合反应1、木炭(碳)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O2点燃CO2(充分燃烧)2C+O2点燃 2 CO (不充分燃烧)2、硫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S+O2点燃SO23、红磷(或者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4P+5O2点燃2P2O54、注意..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燃烧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3Fe+2O2点燃Fe3O45、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冒白烟,生成白色粉末,放出热量。
2Mg+O2点燃2MgO6、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火焰上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2H2+O2点燃2H2O7、铜在空气中加热现象: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2Cu+O2△2CuO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火焰上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O2点燃2CO29、汞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2Hg+O2△2HgO10、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11、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 +C高温2CO1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 +H2O == H2CO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的原因)二、分解反应1、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2Hg+O2↑2、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3、氯酸钾制氧气:2KClO3MnO22KCl+3O2↑△MnO24、过氧化氢制氧气:2H2O2 2H2O+O2↑5、电解水:2H2O通电2H2↑+O2↑6、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CO2↑ (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加热红色变为紫色的原因)三、其他反应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 H2O + CO2↑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2、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CuO为黑色粉末)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中考化学实验知识要点专题一化学实验

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 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则是一氧
化碳.
[7] 氮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
水不变浑浊。
2、离子的检验 . (1)酸液( H+):⑴用紫色石蕊试液或 PH试纸
⑵活泼金属(如:镁条、锌粒等)
⑶不溶性碱(如:氢氧化铜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 CuO,再将经过灼热的 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 CuSO4 中。
现象:黑色 CuO变成红色,且无水 CuSO4 变蓝色。 (3)有 CO2 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设计实验
(1) 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
该无色溶液中既含有氢离子又含有氯离子,则此溶液为盐酸。
[ 八] 如何检验 H+、Ag+、 OH- 、Cl - 、SO42- 、 CO32- 六种离子?
(1)H +检验。
方法 1 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
H+存
在。
方法 2 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
[4]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5]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 常见的鉴别方法 [ 一 ] 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进行鉴别,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 1:取两支洁净的试管,里边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将两个贮气瓶中的气体分 别通入两个试管里,其中一个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另一个试管内的 石灰水不变,则该气体是一氧化碳。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 实验现象的描述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解析版):实验现象描述10.(2020·昆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白烟B.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产生气泡,溶液变为蓝色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案】B【解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铜与稀硫酸不反应,稀硫酸中加入铜粉,无明显现象;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解析】将AgNO3和Cu(NO3)2加入装有铁钉的试管中,铁钉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和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银活泼,但是无法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甲烷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点燃前,需要验纯,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爆鸣声,说明试管中CH4不纯;铁丝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不是铁锈;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该无色气体不一定为氢气,还可能是甲烷。
12.(2020·青岛)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向铁锈中加入稀硫酸,振荡,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B.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C.灼烧纯羊毛线,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D.红热的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答案】A【解析】铁锈的成分为氧化铁,向铁锈中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铁和水,实验现象为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会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红热的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2020•齐齐哈尔)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D.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答案】C【解析】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燃烧;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之实验现象描述问题汇总4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之实验现象描述问题汇总(四)1.下列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B.铁锈与稀盐酸反应,溶液变成浅绿色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D.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3.下列对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描述错误的是A.燃着的镁带伸入CO2中,会立即熄灭B.滴瓶上的滴管吸完液体后,不用清洗C.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为蓝紫色D.浓硫酸稀释,浓硫酸沿玻璃棒引流到水中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燃烧,发出白光,放热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C.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暗紫色固体减少,形成紫红色溶液D.铜与硝酸铝溶液混合:紫红色固体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5.观察实验现象是科学探究的必要步骤,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D.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铁锈,溶液变为黄色6.下列实验现象有关颜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浓氨水滴入酚酞溶液后,溶液会变成红色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氢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溶液会变成黄色D.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溶液会变成紫红色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产生大量白雾B.碳和氧化铜反应,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向无色酚酞溶液中滴加浓氨水观察到的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B.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氢氧化铜沉淀C.石灰石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的现象: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白烟产生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无色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变红C.黄铜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留有划痕D.硝酸铵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后,溶液的温度升高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12.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烟D.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1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产出白色火焰B.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酸中,可看到有气泡产生C.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产生白雾D.一氧化碳与磁铁矿反应炼铁,反应后生成黑色固体14.如图进行下列实验(U型管内为植物油,初始液面相平,装置气密性良好:滴加的液体适量且等体积,试管中固体等质量且表面积相同),U型管内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 15.化学学习注重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不仅要求学生会做实验,还要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做准确描述,这并非易事。
描述实验现象的语言要求非常严格,稍有不当,就会产生谬误。
在此总结了一些描述化学实验现象常见的错误,列举如下,希望引起同学们的注意,避免类似情况产生。
■实验现象描述中夹带生成物名称
生成物的名称是通过实验、经过分析,推断得出的。
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要夹带生成物名称。
实验现象是描述人通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等)所感知的现象。
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不能描述成“生成了氢气”,而应描述成“产生气泡,锌粒逐渐消失”。
再如: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反应现象描述,不能叙述成“生成黑色氧化铜,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而应叙述成“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内壁出现无色液珠,同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人可以感知,而物质的结构、组成却是不能被感知的。
■“烟”、“雾”不分
在化学中,“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微滴。
例如,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时,其实验现象不能称为“产生白雾”,而应该说“产生大量浓白烟”。
再如,打开装浓盐酸的瓶塞,实验现象应描述为“白雾”,而不能说“白烟”,因为看
到的是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发光”与“火焰”混用
物质燃烧时,一般都产生火焰或发光,但要注意正确区分二者,不要张冠李戴。
“发光”是指固体微粒被灼热的结果,说白了就是没有产生火苗。
如下面实验现象描述:点燃镁带称为“耀眼的白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称为“火星四射”。
“火焰”是气体燃烧时伴生的现象,即平常所说的“火苗”。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硫先汽化再燃烧,现象描述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称为“淡蓝色火焰”。
■顾此失彼,现象描述不全面
化学反应现象十分复杂,有些现象易被忽视,因此描述实验现象,要仔细全面,不要顾此失彼。
例如:描述物质燃烧现象,要唱好“三部曲”。
即先描述发光(或火焰)的颜色,再描述放出热量,最后再描述生成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用词不当
描述化学实验现象时,如用词不当,也不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例如: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出现白色沉淀”,这样描述就不妥当,因为看到的只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不是“出现白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