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简介

合集下载

茅盾

茅盾
茅盾(1896.7.4一1981.3.27)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曾化名方保宗,沈明甫,常用笔 名还有佩韦、方壁、玄珠、郎损等。生于浙江桐乡。1913年考入 北京大学,1916年毕业,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0年开始文学活动,曾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一起组织文 学研究会。1921年接编《小说月报》,倡导现实主义,翻译介绍 外国文艺.对我国新文学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27年发表第 一部中篇小说《幻灭》,它与相继问世的《动摇》(1928)、《追 求》(1928)合为总名《蚀》的三部曲,引起强烈的反响。中篇小 说虹》发表于1930,1933年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他最重要的代 表作。 1948年32月,参加中国人为中国文联主席、中华全国文学工 作者协会主席。建国后出任第一任文化部长,当选为历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五届政 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目前也还是太早。我在被窝内翻了个身,把左耳朵贴在枕头上,心里疑惑这殷殷然的 声音只是我的耳朵的自鸣。然而忽地,又是—— 答,答,答! 这第三次的叩声,在冷空气中扩散开来,格外的响,颇带些凄厉的气氛。我无论如何 再耐不住了,我跳起身来,拉开了门往外望。 什么也没有。镰刀形的月亮在门前池中送出冷冷的微光,池畔的一排樱树,裸露在凝 冻了的空气中,轻轻地颤着。 什么也没有,只一条黑狗爬在门口,侧着头,像是在那里偷听什么,现在是很害羞似 的垂了头,慢慢地挨到檐前的地板下,把嘴巴藏在毛茸茸的颈间,缩做了一堆。 我暂时可怜这灰色的畜生,虽然一个忿忿的怒斥掠过我的脑膜: 是你这工于吠声吠影的东西,丑人作怪似的惊醒了人,却只给人们一个空虚!
叩门
答,答,答! 我从梦中跳醒来。 ——有谁在叩我的门?我迷惘地这么想。我侧耳静听,声音没有了。头上的 电灯洒一些淡黄的光在我的惺忪的脸上。纸窗和帐子依然是那么沉静。 我翻了个身,朦胧地又将人梦,突然那声音又将我唤醒。在答,答的小响外, 这次我又听得了呼——呼——的巨声。是北风的怒吼罢?抑是“人”的觉醒?我不 能决定。但是我的血沸腾。我似乎已经飞出了房间,跨在北风的颈上,砉(hu ā)然驱驰于长空! 然而巨声却又模糊了,低微了,消失了;蜕化下来的只是一段寂寞的虚空。 ——只因为是虚空,所以才有那样的巨声呢!我哑然失笑,明白我是受了哄。 我睁大了眼,紧裹在沉思中。许多面孔,错落地在我眼前跳舞;许多人声, 嘈杂地在我耳边争讼。蓦地一切都寂灭了,依然是那答,答,答的小声从窗边传 来,像有人在叩门。 “是谁呢?有什么事?” 我不耐烦地呼喊了。但是没有回音。 我捻灭了电灯。窗外是青色的天空闪耀着几点寒星。这样的夜半,该不会有 什么人来叩门,我想;而且果真是有什么人呀,那也一定是妄人:这样唤醒了人, 却没有回音。 但是打断了我的感想,现在门外是殷殷然有些像雷鸣。自然不是蚊雷。蚊子 的确还有,可是躲在暗角里,早失却了成雷的气势。我也明知道不是真雷,那在

茅盾

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

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20年初,主持《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编务工作。

同年11月,茅盾正式接编《小说月报》。

1921年,1月,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接编并改革《小说余月报》。

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

1923年,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转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工作。

1925年,被选为出席广州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26年,留广州工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

3月,返沪。

1927年,1月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

约4月,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

7月间,从武汉至南昌不顺,阻于牯岭。

8月,南昌起义失败,试图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而不得,从此失去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9月,于上海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小说《幻灭》。

1928年,1月,完成6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

7月,东渡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从牯岭到东京》等。

1929年,论文《读<倪焕之>》发表。

1930年4月,回上海。

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开始创作《子夜》1932年,7月,发表《林家铺子》。

民族英雄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民族英雄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民族英雄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茅盾,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茅盾(1896年-1981年),字冰心,原名茅盾,江苏高邮人。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活动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以其出色的文学作品和对文学事业的贡献而被世人所敬仰。

一、茅盾的生平与成就茅盾生于中国清末的一个寒微家庭,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获得了优秀的教育和文化背景。

他曾经就读于北京的私立弘文学校和北洋大学,接受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潮的熏陶。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

茅盾的创作生涯可谓辉煌。

他以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塑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文论和翻译等。

他的作品主题广泛,既有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也有对人性的关怀和探索。

他的作品不仅描绘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痛苦,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茅盾的代表作品有《子夜》、《春蚕》、《生活里的朋友》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到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种外语,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窗口。

二、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茅盾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活动家。

他始终坚持文学与社会相结合,关注人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茅盾提出了“典型”的概念,主张文学作品应当把握人物形象的内在矛盾和外在冲突,塑造鲜明的典型形象。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表达和传递人民愿望的工具,应当为人民服务,关注人民生活和命运。

他的理论观点对中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

茅盾还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主要创办人之一,在文学界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

他不仅关注文学创作,也关注文学批评和文学教育。

他的散文和评论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思想深度,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茅盾的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现当代文学 茅盾

现当代文学  茅盾

1.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
2.左拉的自然主义的影响
2
二、《蚀》、《子夜》等小说 (一)从人生体验小说到社会剖析小说 目录 1.人生体验小说 (1)《蚀》:现代青年在革命中的幻灭、动摇、颓唐 的心理历程,反映了作家的内心世界的苦闷与矛盾。 上一页 (2)《虹》:现代青年从“五四”到“五卅”的觉醒 、追求、奋进的革命历程,反映了作者透过黑暗现实, 下一页 知难而进的精神。 2.社会剖析小说 (1)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人物形象具有鲜 明的阶级特征,着力分析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2)代表作:《子夜》、《春蚕》、《林家铺子》。
3、40年代初:《风景谈》、《白杨礼赞》等——革命生 活的赞歌 (二)分析代表作《白杨礼赞》 意蕴:赞美北方抗日军民的革命精神 艺术:以白杨树为中心的象征意象群,景物、抒情、议 论三者融合一体,设问、反问以及排比句式造成的磅礴气 势 10
下一页
退出
目录
必读书目 茅 盾:《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腐蚀》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C 吴老太爷形象:垂死的封建地主
4
4 .艺术特色
目录
A 宏大严谨的艺术结构:主线突出,多线发展,形成 网络,构成中国社会的全景图。
上一页
B 运用心理分析方法,揭示都市人的文化心态和深层 心理。
下一页
退出
5
《子 夜》(节选) 茅 盾 电报是说镇上同时倒闭了十来家商铺,老板在逃,亏 目录 欠各处庄款,总计有三十万之多,吴荪甫开在镇上那钱庄 受这拖累,因此也是岌岌可危,请求立即拨款救济。吴荪 甫的脸色变了 ,倒抽了一口冷气 ,一言不发,转身就离开 上一页 了那客厅,到书房里拟回电;那是八个大字:“ 无款可拨 ,相机办理!”

茅盾

茅盾

作者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茅盾笔名趣谈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刑天、刑风、沈余、微明、东方未明、石萌等,都是他用过的笔名,他还有许多笔名,有几十个。

不过,茅盾和蒲牢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茅盾”由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实行了臭名昭著的宁汉合流,对革命人士大肆屠杀,国内形势急转直下,非常险恶。

沈雁冰由于参加革命活动,不得不离开武汉,最后到了上海,住在景云里。

恰好,这时鲁迅和叶圣陶也住在这里。

沈雁冰不便出门,又没有工作,生活上便出现了问题,于是就动手写起小说来。

可有许多的报社都不登他的文章,于是他写文章的时候内心十分矛盾,所以他在手稿上署的笔名是“矛盾”。

后来,他把写好的小说手稿给叶圣陶看,叶圣陶看后非常高兴,就决定在《小说月报》上发表。

可叶圣陶认为“矛盾”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

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茅盾当时写的这部小说,就是著名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和《追求》。

作品简介《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三十年代初期上海。

作家并没有截取某条小巷或某个街角,而是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工厂里错综复杂的斗争、证券市场上声嘶力竭的火并,以及诗人、教授们的高谈阔论、太太小姐们的伤心爱情,都被组合到《子夜》的情节里。

作家矛盾的资料(3篇)

作家矛盾的资料(3篇)

第1篇一、引言矛盾(1894-1978),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本文将介绍矛盾先生的生平事迹、主要作品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生平事迹1. 早年经历矛盾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1910年,矛盾考入杭州第一中学,开始接触新思想。

1912年,矛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接触到各种先进思想,开始关注社会现实。

2. 文学创作生涯1919年,矛盾开始发表文学作品,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

1921年,矛盾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之一。

在革命战争年代,矛盾坚持文学创作,为宣传革命思想、鼓舞人民斗志作出了巨大贡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矛盾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发表了一系列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如《子夜》、《李家庄的变迁》等。

这些作品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展现了我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4.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矛盾继续关注社会现实,创作了一批反映解放战争题材的作品,如《红日》、《暴风骤雨》等。

这些作品歌颂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斗争,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

5. 建国后新中国成立后,矛盾担任了国家文化部门的重要职务,继续致力于文学创作。

他发表了大量反映新时代风貌的作品,如《创业史》、《青春之歌》等。

这些作品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为我国文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主要作品1. 长篇小说《子夜》: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我国上海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

《李家庄的变迁》:以李家庄为背景,反映了我国农村在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巨大变化。

《创业史》:描写了我国农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历程。

《青春之歌》:以青年人的成长历程为线索,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繁荣景象。

2. 中短篇小说《夜之交流》: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我国上海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

茅盾

茅盾

2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 《东方》魏巍 《将军吟》莫应丰 《李自成》(第二卷) 姚雪垠 目录 《芙蓉镇》古华 《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
上一页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
《黄河东流去》李准 《钟鼓楼》刘心武
《沉重的翅膀》张洁
下一页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8) 《平凡的世界》路遥 《少年天子》凌力 《都市风 退出 流》孙力 《第二个太阳》刘白羽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8) 《战争和人》王火 《白鹿原》陈忠实 《白门柳》刘斯奋 《骚动之秋》 刘玉民
赵伯韬:中国30年代买办金融资本家的典型。 作为《子夜》中与吴荪甫对立的一个人物,作者对他的刻画也很 着力。赵伯韬作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他身上具有着帝国主义 目录 走狗的无耻特性。 A、傲慢自大、奸诈狡猾:凭借美国金融资本家作后台,为所欲 为(先引诱、后控制,不服控制便挤压搞垮对手)狂妄而骄横 B、荒淫无耻、精神堕落:肆无忌惮地玩弄女性(交际花徐曼丽、 上一页 青年寡妇刘玉英、少女冯眉卿),下流无耻的色鬼淫棍 他所代表的买办资产阶级,仰仗帝国主义势力,压迫民族工业 的发展,忠实地为帝国主义效力,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最危险的敌人, 下一页 而且是中国人民的死敌。
6
茅盾人物刻画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进行了“人物形象系列” 的自觉创造。创造出了民族资本家和时代新女性两个形象系列。
民族资本家:王伯申(《霜叶红似二月花》)、吴荪甫(《子 目录 夜》)、唐子嘉(《多角关系》)、严仲平(《锻炼》)、林永清 夫妇(《清明前后》),清晰地勾勒出了20世纪前半世纪中国民族 资产阶级所走过的历史道路,既写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总体历 上一页 史特点与发展趋向,又展示了现代史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具 有历史的具体性。 茅盾对这类人物的独特创造弥补了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民族资 下一页 本家欠缺的缺陷,具有特殊的历史和美学价值。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小说-茅盾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小说-茅盾

征。
网状结构,事件此起彼伏,场面纵横交错,人物众多,
井然有序,纷而不乱。
五条线并进结构: 1.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
甫等人为代表的公债投机活动;
2.在世界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及军阀混战等影响下民
族工业的兴办、挣扎和最后的彻底破产;
3.工人阶级的悲苦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 4.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吴老太爷仓惶出逃、曾沦海暴死
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到 作家的身份转移。
解放后,茅盾曾任过文
化部长、文联名誉主席、 作协主席等职务,《人 民文学》主编。
文学史界近年来公认茅
世。遗嘱中要求恢复党 籍,捐出25万元,设立 “茅盾文学基金会”, 每三年评一次“茅盾文 学奖”,鼓励长篇小说 的创作。
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 说的坛主。
二、创作
性,反映生活的政治性,结果亵渎了文学的尊严。
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
《子夜》是一部抽象观念加材料堆砌而成的生活文献。
《子夜》是一部可读经验、缺乏时空的超越意识,过于急功
近利,没有深厚的哲理内涵和人生启示,缺乏对人性、 生命和宇宙意识的透视。
王晓明《惊涛骇浪里的自救之舟--论茅盾的小说创作》
论述了茅盾创作在艺术上的滑坡现象:
从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风姿,在对往事的追忆中获取
灵感的《蚀》三部曲,——“每每是从判断时事的抽象 例题出发去进行构思”,“拥有明确的社会政治主题” 的《子夜》、《林家铺子》等,这种随社会潮流而动 的文学功利欲求,掩盖了他本身的艺术素质的充分发 挥。
“我写这部小说,就是想用形象的表现来回答托派和
资产阶级学者: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阶级的压迫下, 是更加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虽 有些如法国资产阶级性格的人,但在1930年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中国不同于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 级的前途是十分黯淡的,他们软弱而且动摇。当时, 他们的出路只有两条:投向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 或者与封建势力妥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盾简介
茅盾,作家,政治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

浙江桐乡人。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年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从此开始他的文学生涯。

茅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蚀》、《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此外,还有大量文学评论、神话研究、散文、杂文、历史故事等。

文学论文集《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杂谈短篇小说》、《反映社会主义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

还翻译了几十种外国文学著作。

文化大革命后写成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茅盾生前为团结广大作家,培养青年作者,促进文学理论建设,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贡献。

其作品歌颂人民、歌颂革命,鞭挞旧中国黑暗势力,表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现实主义历史画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