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电话教案

合集下载

《神奇的土电话》大班精品教案精选

《神奇的土电话》大班精品教案精选

《神奇的土电话》大班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秘密》,详细内容围绕“声音的传播”展开,着重探讨土电话的制作与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理解土电话的原理。

2. 能够独立制作简单的土电话,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土电话的制作与原理。

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原理,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土电话模型,演示用音响,细线,纸杯,塑料管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土电话制作材料(细线、纸杯、塑料管、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演示用音响播放音乐,邀请两名同学分别站在教室的两端,观察声音传播的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土电话的原理,讲解声音通过振动传播的过程。

展示土电话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土电话能够传播声音?3. 制作土电话(15分钟)分组进行土电话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按照步骤制作土电话,注意安全使用剪刀、胶带等工具。

4. 随堂练习(5分钟)完成土电话后,两名同学分别站在教室的两端,用土电话进行沟通,观察声音传播的效果。

邀请几组同学分享他们的制作经验及沟通感受。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声音传播的例子?六、板书设计1. 声音传播原理声音通过振动传播土电话原理:细线振动,声音传递2. 土电话制作步骤七、作业设计土电话为什么能够传播声音?除了土电话,你还能想到哪些利用声音传播原理的实例?2. 答案:土电话能够传播声音,是因为细线振动将声音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

例如:电话、无线电广播、音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同学们在制作土电话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讲解声音传播原理时,部分同学可能还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同学们在课后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土电话,观察不同材料对声音传播效果的影响,提高探索精神。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神奇的土电话》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神奇的土电话》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神奇土电话》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中“声音传播”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土电话”制作与原理展开。

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土电话,解声音传播过程,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解土电话制作方法及其原理,知道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兴趣,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土电话制作原理。

2.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土电话制作方法,解声音传播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土电话制作材料(纸杯、棉线、小木棍)、演示用土电话、声音传播动画课件。

2. 学具:每组一份土电话制作材料、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两名幼儿到讲台前,用演示土电话进行对话,让其他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他们能通过这个奇怪东西听到对方声音?2. 讲解土电话制作方法:发放制作材料,讲解制作步骤,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3. 例题讲解:通过动画课件,讲解声音传播原理,让幼儿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

4. 制作土电话: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自己制作土电话进行对话,亲身体验声音传播奇妙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大神奇土电话2. 制作步骤:a. 准备两个纸杯、一根棉线、两根小木棍。

b. 将棉线穿过纸杯底部,打结固定。

c. 用小木棍将棉线拉紧,使纸杯与棉线紧密相连。

d. 两个人分别拿着纸杯,通过棉线进行对话。

3. 声音传播原理:声音通过振动传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人一起制作土电话,并用它进行对话,记录下你们感受。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土电话,使他们对声音传播有更直观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声音传播原理,避免只关注土电话制作过程。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制作土电话,引导幼儿进行探究。

《神奇的土电话》大班教案

《神奇的土电话》大班教案

《神奇的土电话》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奥秘》,详细内容围绕“声音的传播”展开,通过实践活动“土电话”的制作与尝试,使幼儿了解并掌握声音通过固体传播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知道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2. 通过制作土电话,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通过固体传播的原理。

重点:土电话的制作方法,以及声音在土电话中的传播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土电话模型、演示用土电话材料、录音机、音源(音乐或故事)。

学具:每组一份土电话材料(空饮料罐、棉线、小纸杯)、安全剪刀、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轻快的音乐,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跳动,感受音乐的美妙。

提问: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声音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2. 例题讲解(5分钟)展示土电话模型,讲解声音通过固体传播的原理。

演示土电话的使用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3. 制作土电话(10分钟)分组发放土电话材料,讲解制作步骤,注意安全事项。

引导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完成土电话制作后,进行小组间的通话实验,体验声音通过固体传播的效果。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土电话能传播声音?提问:除了土电话,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固体传播声音的例子?六、板书设计1. 大《神奇的土电话》2. 小声音传播的原理土电话的制作方法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人分享土电话的制作过程,探讨生活中利用固体传播声音的例子。

2. 答案提示:电话听筒、乐器、敲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土电话制作过程中的表现,针对动手能力较弱的部分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家园共育活动,让家长参与土电话的制作,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土电话制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中班科学教案土电话

中班科学教案土电话

中班科学教案土电话中班科学教案:土电话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命名土电话的各个部分;2. 能正确操作土电话;3. 了解土电话的原理;4. 培养观察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土电话模型、沙土、小碗、小铃铛、纸片;2. 学生准备: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 教师出示土电话模型,向学生询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2. 引导学生观察土电话模型的各个部分,帮助他们认识并命名土电话的各个部分。

Step 2: 引入主题1. 教师出示小碗、沙土、小铃铛和纸片,向学生解释这是制作土电话所需的材料。

2. 教师解释土电话的原理,简单说明通过拉紧线使纸片振动,从而将声音传送到另一端。

Step 3: 制作土电话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准备一个小碗和一包沙土。

2. 指导学生将沙土均匀地倒满小碗。

3. 教师帮助学生在沙土上拉上一条紧绷的线,并解释线的作用。

4.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纸片,并指导他们将纸片夹在线上。

5. 学生每个小组间隔一定距离,一个小组在将纸片端放在嘴边,另一个小组放在耳边。

6. 让学生轻轻地用手拨动纸片或说话,观察传声效果。

Step 4: 探究讨论1.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引导他们讨论土电话的工作原理。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纸片会振动?声音是如何从一个小组传输到另一个小组的?3.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伴交流。

Step 5: 总结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土电话的工作原理和制作方法,并记录在黑板上。

2. 教师帮助学生消除疑惑,确保他们对土电话有清晰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自行制作土电话,并进行有趣的对话交流。

2. 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组的制作效果,并评价他们的土电话传声效果。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制作土电话,并与家人朋友一起进行传话游戏,体验土电话的乐趣。

2. 学生可以探索不同的材料和形状对土电话传声效果的影响,以及如何改进土电话的设计。

“土电话”的制作与实验优质教案资料

“土电话”的制作与实验优质教案资料

“土电话”的制作与实验优质教案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声音的世界”,详细内容为“声音的传播”。

通过学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学生将制作并实验“土电话”,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掌握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特点。

2. 通过制作“土电话”,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声音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及特点。

重点:制作“土电话”并实验,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固体传播介质(如橡皮筋、绳子等)、演示用土电话。

学具:每组两个空纸杯、一根长绳子、剪刀、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演示:教师用音响播放音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声音传播的介质,引出固体传播声音的原理。

2. 制作“土电话”(10分钟)讲解:介绍“土电话”的制作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操作:学生分组制作“土电话”,教师巡回指导。

3. 实验探究(15分钟)演示:教师演示“土电话”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践:学生分组实验,探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特点。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例题:讲解与声音传播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声音传播现象,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传播——“土电话”的制作与实验2. 内容:声音传播的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特点:速度快、效果好“土电话”制作方法及实验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列举生活中利用固体传播声音的例子。

解释为什么“土电话”能够传播声音。

2. 答案:例子:击鼓、拍桌子等。

原因:固体传播声音速度快,效果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土电话”,学生对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土电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土电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土电话一、教案背景介绍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土电话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土电话的工作原理及其与声音传播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一些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如何利用声音进行沟通。

2. 实践探究a) 准备工作教师向幼儿展示两个纸杯,并用剪刀在纸杯的底部分别剪一个小洞。

b) 操作步骤i. 请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两人,一个人拿着一个纸杯。

ii. 让幼儿站在距离较远的位置,一人说话,另一人将纸杯的底部对准耳朵。

iii. 让幼儿尝试用纸杯对话,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c) 结果总结i. 引导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ii. 解释土电话的工作原理:声音通过纸杯底部的洞进入纸杯内部,然后通过纸杯的壁振动传导到空气中,再进入另一个纸杯内部,从而实现远距离的沟通。

iii. 引导幼儿总结土电话与声音传播之间的关系。

3. 温故知新a) 导入知识回顾幼儿已学的声音传播相关知识,例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需要媒介等。

b) 拓展问题进一步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比如什么样的媒介更适合声音的传播?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延伸活动a) 制作土电话i. 提供一定的材料让幼儿自主制作土电话,如纸杯、绳子等。

ii.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进行制作。

b) 在幼儿游戏时间或活动时间,让幼儿用制作好的土电话与其他小伙伴进行对话游戏。

5. 总结回顾a) 引导幼儿回忆整个活动的过程。

b) 强调土电话是一种利用振动传导声音的方式,并与幼儿一起总结土电话与声音传播的关系。

四、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观察记录、提问和回答等,来评估他们对土电话的理解和对声音传播的认识。

五、教材准备1. 纸杯(每组两个)。

2. 剪刀。

《神奇的土电话》大班优质教案精选

《神奇的土电话》大班优质教案精选

《神奇的土电话》大班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中的第三节《神奇的土电话》。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土电话的制作与使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道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2. 学会制作简单的土电话,并能用土电话进行沟通。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传播原理,土电话的制作与使用。

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土电话模型、演示用土电话、音响设备。

2. 学具:空矿泉水瓶、棉线、小纸杯、剪刀、胶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两名幼儿到讲台前,用土电话进行沟通,让其他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他们不用嘴巴说话,却能听到对方的声音?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介绍声音需要介质才能传播。

展示土电话的制作过程,并讲解制作要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按照老师的要求,合作完成一个土电话的制作。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每组展示制作的土电话,并进行通话实验。

5.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明白声音传播的原理和土电话的制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土电话制作步骤3. 声音传播的介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土电话和家人进行沟通,观察土电话的通话效果。

2. 答案:记录土电话的通话效果,如声音大小、清晰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声音传播原理和土电话制作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但在土电话制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合作意识不强,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改进土电话,提高通话效果。

如更换不同材质的线,调整纸杯的大小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土电话制作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培养。

2. 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

3. 土电话制作步骤的掌握。

2024年《神奇的土电话》大班教案精选

2024年《神奇的土电话》大班教案精选

2024年《神奇的土电话》大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探索科学》的第五章第一节,主题为“神奇的土电话”。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土电话的制作原理、声音的反射与接收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道土电话的制作原理。

2. 学会动手制作土电话,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实践,感受声音传播的奇妙现象,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土电话制作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声音传播的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棉线、纸杯、剪刀、胶带等。

2. 学具:每组一套音响、话筒、棉线、纸杯、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演示:用棉线连接两个纸杯,进行土电话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土电话能传播声音?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土电话的制作原理。

3.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按照教材步骤制作土电话,并进行实验。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问:声音是如何在土电话中传播的?学生回答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土电话制作原理3. 声音传播实验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土电话,并与家人、朋友进行实验。

2. 答案:参照教材步骤,完成土电话制作,并进行实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动手实践环节较为顺利,但对土电话制作原理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土电话,提高声音传播效果。

如:更换不同材质的线、纸杯等。

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实验,探索更多关于声音传播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土电话制作原理的理解。

2. 声音传播的实验操作。

3. 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环节的组织与指导。

4. 课后拓展延伸的思考与实施。

一、土电话制作原理的理解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话筒中的膜片振动产生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土电话》
活动设计背景:本活动来源于幼儿整合教材大班《惊奇一线》这一主题。

在进行该活动之前,我们班都已经进行了“寻找线”,“认识线”这一阶段。

孩子们都已经感受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奇妙而有用的线。

在我们进行《我和我的外婆》这一活动时。

为了让孩子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情景表演中,我用了一个玩具电话让孩子们去回顾平时打电话的经验。

可这一个教具限制了多数孩子上台表演的机会,于是,我就设计了制作土电话这一课,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更好的去“玩线”,“探索线”。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线可以传递声音的功能。

情感目标:1、感受自己动手制作和探索的乐趣。

2、体验与同伴合作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和与同伴合作玩耍的乐趣。

技能目标:1、训练幼儿穿线,打结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能合作完成制作土电话。

教学难点:幼儿打结固定绳子,以及探索线对声音的传递作用。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1、长短一样的棉线若干。

2、幼儿每人一个纸杯,牙签。

小硬纸片。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一、出示土电话,导入新课。

1幼儿观察土电话,并回答土电话的构成,特征。

2请幼儿试一试,打电话。

二、制作土电话
1教师示范,讲解做法。

1)用牙签将两个纸杯的底部戳一个小洞。

2)利用牙签尖将棉线穿过两个纸杯底部的洞。

3)将穿过纸杯底部洞的棉线缠在小硬纸片上,再打结加以固定。

2将幼儿分成两人一组,共同制作土电话。

1)幼儿两两制作土电话。

2) 老师巡回给予指导。

三、实践活动
1幼儿两两合作玩打电话
2请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对话,比较其中的不同点。

1)如果线没有拉直,可以听到声音吗?
2) 线拉直了以后,可以听到声音吗?
3) 如果两组的线交叉着传话,还可以听得清楚吗?三组、四组、五组呢?
四、结束活动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交流合作的经验。

五、延伸活动
幼儿在区角活动区用不同的线做土电话,用不同的材料装饰土电话.并探索不同的线对声音传递地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备受幼儿喜欢,在制作活动中,幼儿能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和极大的兴趣。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更是得到升华。

1、本次活动的良好成效。

《纲要》指出,老师应该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

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在活动中,我把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幼儿分成一组,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去探索,结果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就连平时很调皮的孩子也一直非常认真地在活动。

在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的智慧是无穷的。

在利用牙签尖穿线的时候,由于牙签尖太细了,不容易把线穿过。

结果有个别幼儿发现把牙签反过来,用粗的这头更容易把线穿过,而且他们还把这经验传给了其他小朋友。

在制作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从孩子们的笑脸上我能看出他们体会到了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乐趣。

2、本次活动的不足
在准备材料时,我应该多准备一些长短不一,质地不一,粗细不一的线,让幼儿去探索线的长短、质地、粗细对声音的传递有没有影响。

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探索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