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1.2 体验化学探究-章节测试习题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如何检验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是否有水蒸汽、是否 有二氧化碳?
实验
检验水蒸气 检验二氧化碳
方法
现象
干燥的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雾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三探蜡烛(熄灭后)
熄灭的瞬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有白烟产生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 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做出猜想: A.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 蜡烛的火焰中约1-2秒钟,取出 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外焰处火柴梗烧焦先变黑,焰 心处火柴梗无明显变化。
结论: • 外焰温度最高 • 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火焰可以分成三层,第一层焰心(淡蓝色), 在靠近灯芯的部分,是灯焰的最内层,氧气不足,燃 烧不充分,有很多的碳粒,但温度低,所以光度暗。 第二层内焰(金黄色),在灯心的外围,燃料燃烧相 对充分,因为有多量的碳粒在内焰燃烧,温度较高, 所以内焰是烛焰最亮的部分。第三层外焰(淡黄色), 在灯焰的最外围,由於空气充足而完全燃烧,所以温 度最高,但所含的碳粒较少,所以光度比内焰暗。
水蒸气 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 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
可___燃__性,这为假设_C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_A__B_,因为 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
获得结论: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小颗粒
反思与评价: 也有人提出:白烟中可能还有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 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
究环节中的是( C )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2体验化学探究教案(新版)鲁教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2体验化学探究教案(新版)鲁教版

体验化学探究课堂探究知识点一从问题开始1.科学始于问题科学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没有了问题,科学发展就走到了尽头。

化学科学也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

2.提出问题的关键敏锐观察和深入思考是提出问题的关键。

要想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就要能够做到仔细观察,不轻易放过任何“反常”现象,不轻信现成的结论,不迷信权威观点,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1.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①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②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③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④善于观察;⑤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2.科学家发明发现小故事(1)瓦特发明蒸汽机在瓦特的故乡——格林诺克的小镇上,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

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过心呢?瓦特就留了心。

他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

灶上坐着一壶开水。

开水在沸腾。

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

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说:“什么玩意使壶盖跳动呢?”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

”可瓦特没有满足,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呢?”经过观察和反复研究,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气推动壶盖跳动,根据这一原理,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2)道尔顿发现色盲现象道尔顿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是原子学说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色盲现象的人。

在道尔顿28岁那年,母亲过生日,他买了一双袜子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母亲。

母亲接过来一看,笑着说:“傻孩子,我这么大年纪,怎么能穿这样的红袜子呀?”道尔顿觉得不对劲,袜子明明是灰色的,母亲怎么说是红色的?道尔顿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自己看是灰色的,而别人看是红色的?这种现象吸引了他,他没有轻易放过,他认识到存在这种色盲现象,接着,他又对造成色盲的病理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从生活中细微的小事中发现问题,并透过探索作出科学的解释,是许多科学家获得成功的入口。

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头脑,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2体验化学探究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2体验化学探究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鲁教版

学习资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1.2体验化学探究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鲁教版班级:科目: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2 体验化学探究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线缺的试剂可能是酒精,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现察。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答案】C【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

【详解】猜想假设是从经验事实等的观察研究中,发现问题,用已有的科学知识作出猜想或假定性的说明,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线缺的试剂可能是酒精,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现察不属于猜想假设,A项错误;收集证据是通过查阅资料等解释可能发生的现象,同学提出打开瓶塞现察不属于收集证据,B项错误;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线缺的试剂可能是酒精,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现察属于设计实验,C项正确;得出结论是对提出的问题,并结合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处理,得出合理的解释,同学提出打开瓶塞现察不属于得出结论,D项错误.答案选C。

2.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A.提出假设B.进行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答案】B【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详解】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提出假设,A项错误;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B项正确;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收集证据,C项错误;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得出结论,D项错误.答案选B。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教案-鲁教版.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教案-鲁教版.doc
4.以后要提醒自己精炼课堂语言
难点
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含互动方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
分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多种方法)收集证据→(分析、比较、概括)得出结论→交流评价
讨论总结科学探究的环节
二.观察蜡烛燃烧现象
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小组代表汇报
三.[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什么,提出你的猜想。
思考,并回答猜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指导学生行实验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交流共享实验结果。
三、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提出你的猜想。
思考,并回答猜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交流共享实验结果。
谈收获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各抒已见
个案调整
教学反思
1.应该鼓励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2.多预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
3.让学生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或者共同讨论提出来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体验化学探究
课题
1.2体验化学探究(第二课时)




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与评价;
2.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3.培养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导学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导学案(新版)鲁教版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式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2.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3.体验化学探究的乐趣。

【旧知回顾】1.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学习】一、从问题开始1.活动天地 1-3:观察蜡烛燃烧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你提出的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第10页《化学之谜》,了解化学家们未解决的问题。

(1)了解了这些化学之谜,你有什么感想?(2)你还能提出一些化学上未解决的问题吗?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 1-1: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发现并提出问题你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与假设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目录(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目录(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目录(鲁教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第二单元探索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第四节元素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第三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到实验室去: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目录(鲁教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第四节酸碱中和反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第二节海水“晒盐“
第三节海水“制碱“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第九单元金属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三节氧气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钢铁的锈蚀与防护
到实验室去探究金属的性质
第十单元化学与健康
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
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
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开发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件)-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2024)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件)-九年级化学上册(鲁教版2024)

知识网络
化学改变了世界
基本特征 物理、化学变化
化学真奇妙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物理、化学性质 伴随现象


物质构成的奥秘: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获取证据等活动进行反思

认识化学实验室、实验仪器
走进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安全规则 化学试剂的取用
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物质的加热
H2O
H2
O2
H
O
微思考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 为什么性质差异巨大? 性质差异的原因:碳原子之间形成的不同的 化学结构决定的(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知识清单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_提__出__问__题__→__形__成__假__设___→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获___取__证__据__→形成结论 →_反__思__与__评__价__→表达与交流等。 2. 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化___学__实__验__ 。
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知识清单
1.什么是化学: 是在 分子、原子 水平上研究物质 组成、 结构 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 一门基础科学。 2.化学的作用: (1)生产化肥与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2)合成各种药物,保障人体健康。 (3)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4)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D )
A.灯泡发光
B.风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蓄电池放电
课堂达标
4.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面做法利用 了化学变化的是 ( C )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 B.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 C.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 D.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教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备课(上)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单元备课(下)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备课(上)1.重视科学探究,掌握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方法、技巧⑵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

学习时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研制、生命活动探索等都与化学密切相教学媒体有关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视频资料;元素周期表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

H2O,H2,O2,CO2,CO,Fe,Si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让学生分组完成不同的实验,以学生C60由分子构成,每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和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条件。

论。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关键点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有的有腐蚀性或有毒,所以:教学媒体演示实验、实验操作挂图⑶块状固体块状:用镊子,试管横放,放在管口,慢方法上,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想一想单元备课(下)单元总结一、知识网络归纳如何描述实验现象“现象”是指事物在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化学反应“现象”也同样是反映物质在变化中的外部表象,而不是变化的实质。

至于反应后生成什么?具有什么性质等,就不属于“现象”的范畴。

因此,在启蒙阶段,同学们要养成正确描述现象的习惯。

描述现象三忌:忌把生成物的名称当作现象来描述,如生成氧化镁;忌脱离实验实际,没有观察到的现象也描述出来;忌片面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

描述实验现象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如烟和雾、火星和火焰、燃烧和点燃的区别。

第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不属于化学制品的是()A.光导纤维和玻璃 B.钢铁和水泥 C.煤和石油 D.塑料和橡胶2.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蜡烛熔化 B.冰雪融化、干冰升华 C.剩饭变馊、粮食酿酒 D.灯泡发光、铁锅生锈3.下列成语或俗语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积沙成塔C.曾青得铁化为铜D.铁杵磨成针4.古诗词的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测试题1.【答题】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

这个实验说明了()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D.蜡烛中含有炭黑【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

【解答】炭黑是由于氧气不足,蜡烛没有燃烧完全造成的,蜡烛本身不含有炭黑,更不能挥发,故选A。

2.【答题】(不定项选择)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已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观察到蜡烛熄灭B.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C.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A,B【分析】本题考查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

【解答】A、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杯中的氧气,可观察到蜡烛熄灭,正确;B、蜡烛在杯内燃烧时,消耗杯中的氧气,使杯中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盘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杯中,杯中水的高度增加,故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变化不大,该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故选AB。

3.【答题】实验室有一瓶忘记贴标签的无色气体,同学们怀疑是二氧化碳.于是,小莉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这一环节属于()A.作出猜想B.设计方案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探究的环节。

【解答】“实验室有一瓶忘记贴标签的无色气体,同学们怀疑是二氧化碳”这属于作出猜想的环境,“于是,小莉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这一环节属进行实验。

故选C。

4.【答题】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得出正确的结论是()①外焰温度最高;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③蜡烛燃烧能发光、放热;④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D.①②③④【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解答】根据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可知蜡烛燃烧的结论有:①外焰处木棒先被碳化,外焰温度最高;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燃烧时发光放热;④燃烧生成二氧化和水新的物质,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故选D。

5.【答题】化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问题的解决活动,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A.善于观察,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B.尽量少交流,这样可以排除其他人对自己观点的干扰C.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D.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

【解答】A、有利于发现信息,分析信息,有利于解决问题,可取;B、会造成主观性太强,信息不够客观准确,不可取;C、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通过实践来检验,有利于解决问题,可取;D、让问题通过更多的质疑和检验,以此得到严谨的结果,有利于解决问题,可取。

6.【答题】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蔗糖”。

小华说“可以尝一尝”。

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进行实验C.猜想与假设D.得出结论【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探究的环节。

【解答】为检验问题“可能是蔗糖”的实际操作方法,那么对方法可以“尝一尝”的执行,“尝一尝”就是实验,故选B。

7.【答题】蜡烛燃烧的现象中,最能说明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现象是()A.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B.蜡烛燃烧时有液体(烛泪)流下来C.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越烧越短【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蜡烛燃烧的实验和物质的变化。

【解答】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故选C。

8.【答题】小军同学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

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A.向老师请教B.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C.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解答】A、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间接经验也很重要,故正确;B、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故正确;C、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还要反复试验,看是不是普遍情况,故正确;D、认为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是错误的,没有探究精神,故D错误。

故选D。

9.【答题】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B.吹灭蜡烛时,看到的白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C.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蜡烛的燃烧实验。

【解答】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成的石蜡小颗粒形成的,可以燃烧,而二氧化碳是气体,不能燃烧,故选B。

10.【答题】下列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发现它浮在水面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发现石灰水变浑浊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能被点燃,说明其具有可燃性D.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s后取出,处于内焰的部分最先炭化【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

【解答】蜡烛火焰外焰的温度最高,內焰的温度最低,所以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s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D错误。

故选D。

11.【答题】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环节。

【解答】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

故选C。

12.【答题】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蜡烛燃烧的探究。

【解答】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的蒸汽冷凝的石蜡的颗粒,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能被点燃,D错误。

故选D。

13.【答题】上实验课时,对于桌子上一瓶无色气体,需要马上确认是不是氧气,你认为应该采用下述中的哪种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A.小组讨论B.调查研究C.实验探究D.上网查询【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环节。

【解答】要验证是哪种气体必须根据气体的性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故选C。

14.【答题】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环节。

【解答】A、可能是浓盐酸是猜想假设,故A错误;B、本题没涉及收集证据,故B错误;C、浓盐酸易挥发,打开瓶塞观察可以验证,所以此步是设计实验,故C 正确;D、本题还没有验证结果,故D错误;故选C。

15.【答题】过生日时,精美的蛋糕上都会插上漂亮的生日蜡烛,点燃后,让我们吹灭。

我们学化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也是观察和描述蜡烛的燃烧。

如下图所示是实验中的几个步骤,请分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实验要先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这是与平时点燃蜡烛的明显不同之处B.由图1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外焰温度最高C.由图2可见烧杯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由图3可证明蜡烛是气体燃烧【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蜡烛燃烧的探究。

【解答】图3点燃的是熄灭蜡烛后的白烟,烟是固体小颗粒,不是气体,故选D。

16.【答题】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回答: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B.火焰为什么向上?回答: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回答: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D.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回答: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环节,抓住每个环节的含义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属于结论;火焰为什么向上?属于解释原因;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属于实验现象分析;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属于设计的实验方案。

故选D。

17.【答题】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实验探究的()A.假设B.实验C.观察D.作出结论【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环节,抓住每个环节的含义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拿磁铁来吸一下”属于实验探究中的实验,故选B。

18.【答题】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①实验Ⅰ中c处最先变黑;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③实验Ⅱ中可能会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熏黑;④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无火焰产生;⑤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烛芯点燃的缘故;⑥蜡烛熄灭时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其中正确的有()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⑤⑥D.②③⑥【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抓住蜡烛火焰的特点,理解实验现象和产物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①蜡烛的三层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外焰,实验Ⅰ中a处最先变黑,故错;②蜡烛燃烧生成水,所以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故对;③蜡烛不完全燃烧会产生黑色物质碳,故对;④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石蜡的小颗粒又被点燃,有火焰产生,故错;⑤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将石蜡的小颗粒点燃,从而引燃蜡烛,故错;⑥白烟是石蜡的小颗粒,石蜡具有可燃性,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故选D。

19.【答题】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

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A.收集气体并观察B.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C.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D.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要注意所采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的对应性。

【解答】“收集气体并观察”只能得出这种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要想研究此气体的成分还需要进行一些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故选A。

20.【答题】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白烟可燃烧并引燃蜡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