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语言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已经变得非常常见。

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是与网络语言长大的一代人。

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将对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一、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1.词汇的丰富性网络语言中存在大量新词、新语、网络流行语等,这些词汇的涌现使得学生的词汇量变得更加丰富。

相较于传统的语文课堂所讲授的规范词汇,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往往是不规范的、没有统一标准的,这也给学生的词汇运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语法的灵活性网络语言中的语法结构往往较为灵活,句子结构简洁、语法错误常见。

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通常要求学生使用规范的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这与网络语言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冲突。

3.表达思想的方式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通常简洁直接,甚至存在一些缩写、简化的表达方式。

这与语文课堂上要求学生表达丰富、生动、有文采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差异。

4.传统文化的认知随着网络语言的盛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可能会下降。

因为网络语言往往更注重表达即时性和个性化,而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二、应对策略分析1.建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观念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和用途,并明确网络语言与规范语言的异同之处。

同时也要告诫学生要注意文明用语,不使用不当的网络用语。

2.利用网络语言进行教学对于网络语言中的新词、新语、网络流行语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进行课堂教学。

可以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的词源、用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代语言的变迁和演变。

3.规范网络语言的运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规范的网络语言使用规则,引导学生在书写作文、阅读文本时规范使用网络语言。

并适时指导学生进行网络语言转化,将网络用语进行合理地转化为书面语言,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浅析网络语言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影响

浅析网络语言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影响
地 为作 文教 学服 务 。 关 键 词 :网络 语 言
5 6 3 0 0 0 )
初 中作 文教 学
影 响
网络 语 言 是 随 着 计 算 机 技 术 和 网 络 媒 体 的 广 泛 使 用 而 产 生 的新 生 事 物 , 代 表 了一 种 新 型 的文 化 现 象 和 语 言 现 象 。 它 主 要包括 英文网语 、 数 字 网语 、 符 号 网语 和 拼 音 网语 等 , 还 有 一 些 是 网 民为 了标 新 立 异 而 自己创 建 的 新 词 语 。 它 有 着 不 同于 传统语言的鲜明个性 , 即 新 颖 时 尚性 、 幽 默 风 趣 性 和 个 性 张 扬 性。 网络 语 言 的源 起 最 初 是 网 民在 使 用 聊 天 工 具 时 , 为 了使 聊 天 语 言 更 快 捷 或 者 为 了某 种 特 定需 要 而 创 造 的 。关 于 网 络 语 言的界定和分类 , 我们 可以有两个理解 . 一是广义 的理解 , 即 凡 是 与 计 算 机 网络 相 关 的词 语 都 被 视 为 网 络 语 初 中 作 文 教 学 的 影 响
赵 晓 彬
( 遵 义 市 第 十 六 中学 , 贵州 遵义 摘 要 : 在如今 信 息技术 高速发展 的 大背景 下 , 网 络 语 言对 传 统 规 范化 的汉 语 产 生 了极 大 的 冲 击 。对 初 中语 文 的作 文教 学也 产 生 了很 大 的影 响 。 如 对 作 文词 语 的 选择 使 用 , 对 表 达 方式 的运 用和 对 作 文 的 立 意 。 本 文 针 对 网络 语 言 的 特 点 , 结 合 实 际教 学指 出 网络 语 言 对 写作 的 影 响 .指 导 学 生 以正 确 的 态度对待他们 , 即“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 才 能 使 网络 语 言 更 好

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其对策

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其对策

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其对策作者:杨振坤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07期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的日益普及催生了网络语言的流行。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运用的工具,通常以屏幕文字、音频及视频等形式进行相互间的传递和沟通。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语言本身并不是一种成熟的语言,它对现代汉语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有目共睹的。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是网络特殊语境里语言符号的变异,网络传播语境催生了网络语言的形式和特点。

1.网络语言具有生动风趣、简洁省事、人情味浓、个性化强的特点。

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

它与一般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如美眉、大虾、斑竹、恐龙、菜鸟、东东等。

不难看出,网络语言语境的不同使它表现出口语化、简短、直观的特征,虽然采用的是类似书写的方式,但因急于表达谈话主题,常常会直接切入。

上网族年龄的年幼化和自我化又使网络语言充满朝气,幽默,活泼,富于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表达方式。

2.网络语言是语言多样化的体现。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用语,同时也是语言中的活跃部分,是语言多样化的具体体现。

从语言系统来看,语音、语法相对稳定,词汇则变化发展较快。

词汇中基本词语是核心部分,是词汇系统中最为稳定的,新词新语(包括网络词语)以及外来词语、专业术语等同属外围部分,是比较活跃、多变的。

从总的走势来看,网络语言本身存在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圈子里,只有一部分词语经过长时间的中间状态后,会渐渐进入基本词语,成为语言核心部分的一员。

3.网络语言有的品位不高,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客观地说,目前网络语言的总体情况还是不错的,但无庸讳言,一些格调不高、相当粗俗的词语在网上也时有出现。

二、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的规范冲突和它的负面影响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冲击。

1.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中学生网络语言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中学生网络语言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对作文教学的影响
来就 倍 受 年 轻 一 族 的 追 捧 , 是 出 于 他 们 娱 乐 性 、 戏 正 游
性 的 需要 , 正是 他 们 年 轻 一 代 喜 欢 猎 奇 、 显 个 性 , 也 张 选 择 自己语 言 的 个性 的表 达 方 式 的 需要 。 2网 络 语 言 的 时效 性 。 由于 打字 速 度 跟 不 上 思 维 的 . 原 因 , 以 为 了 更 快 速 地 表 达 自 己 的思 想 , 谈 话 快 速 所 使 有 序 地 进 行 , 以很 多 语 言 都 运 用 了它 的谐 音 , 略 式 , 所 缩 数 字 等 等 , 样 不 仅 新 奇 , 思也 表 达 得恰 如 其 分 , 如 这 意 比
情 的宣 泄 。 比如 , q tak y u, c 白痴 , b 拜 拜 = 3 = h n o b = b=
叫“ 不要 ”叫“ ”, 喜 欢 ” 叫“ 欢 ”叫“ 饭 ”,这 样 产 生 了 。 当然 这 其 中不 妨 有 一 些 粗 话 , 人 的 话 作 为 感 , 表 “ 不 喜 , 稀 “ 骂
0学 网 瞎官哟国 膨感原回
及对作文教学 的影 响
江 苏 省 苏 州 新 区一 中( 州 大 学 0 苏 7届 教 育 硕 士 ) 2 50 荆 立 辉 10 1 【 要 】 网络 语 言 以其 新 颖 性 、 乐 性 及 表 达 的 时效 性 摘 娱 和 隐 晦性 受 到 中学 生 的追 捧 和 青 睐 , 这 种 语 言 的表 达 但 并 不 规 范 也 并 不 高雅 , 这 种 语 言 的 大 量 使 用 , 而 阻 对 反 碍 了 学 生 正确 运用 祖 国语 言 的能 力 ,教 师 在 教 学 中 , 要 正 确 引导 学 生 , 不要 沉迷 于 网 络语 言 , 多 读 名 篇 名 著 , 要 下甚 至胜 于 口 头语 言的 表 达 。 所 以 , 网络 语 言 一 开 始 出

怎样看待写作文用网络语音

怎样看待写作文用网络语音

怎样看待写作文用网络语音网络语言有优势:专家教你理性看待就网络语言出现在中学生作文中的利弊,以及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问题,记者采访了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青海省语言学会会长王培基老师。

王教授告诉我们,网络语言从本质上来讲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使用的基本词汇、语法都来源于现代汉语,对于网络语言的出现,语言学界一般持宽容的态度,因为网络语言的出现以及流行是大势所趋。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很多中学生都对网络语言很感兴趣,他们愿意自己创造,也愿意使用。

而网络的普及,也使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被网络语言影响。

王志成教授建议老师们在教学中可以实行鼓励的态度,没有必要过分担忧,必须看见这种现象不利的一面以及有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是这种现象充分反映了学生的求知欲性欲,网络语言还可以多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的一面是如果无法恰当运用网络语言,可以给大家的认知导致一定的困难。

但是网络语言有其特定的特征,就是言简意丰,因为是在虚拟网络中交流,所以隐匿了语境、忽略了网民自身的文化身份背景,在此时语言成了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谐音、双关、比喻、符号以及英文或汉语拼音缩略词的运用,使得表达更为生动形象,但网民使用这些语言也是有一定的约定俗成的规定的,比如缩略词通常是取英文或汉语拼音的头几个字母组成,“kk”就是“快快”,“jj”是“姐姐”。

关于难以理解可能主要在于网络语言对一些词汇的理性意义作了别解,刚开始人们觉得难以理解,“你是一个善良可爱有气质的mm”这句话,在网络中“善良可爱有气质”都不再是本来的意义,“善良”是“善变、没良心”、“可爱”是“可怜、没人爱”等等。

网络语言的发生就是语言的一种变异现象,就是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非常规的语言现象、用法,这就是语言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助于语言的多样和发展。

并且现代汉语存有一种过滤器的特质,一些有利于运用的可以被自然出局,但这并非朝夕可以顺利完成的,必须经历一定的过程,语言的发展进化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存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中学生钟爱采用网络语言这一现象。

浅谈网络语言影响下的作文教学

浅谈网络语言影响下的作文教学

教 学中。网络语 言在作文 中的使 用究竟是利是弊 , 是否影响到 正规 汉语的使 用, 对 学生的语 言学 习有 着怎样 的影响 , 在社 会 上和 学校里都有不 同争议 。对此 , 教 师应该首先端 正对 网络语 言的 态度 ,正确 引导 学生处理规 范语 言和 网络语 言的 关系. 培 养学生在写作过程 中正确使用 网络语言的意识。
四、 利用网络语言激发 、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直接使用数字谐音来表达 自己的意思 , 言简意赅 、 方便快捷 、 幽 默诙谐 , 大大增强 了网络交流 的趣 味性 。网络语言在 内容 上新 词、 新 意层 出不 穷 , 超 越常规 的语 法 , 趋于 口语 化 , 不 拘泥 于传 统的词语构 成语法 , 各种汉 字 、 数字、 英语或简 写混杂在一 起 , 怎么方便 怎么用 , 语序也不受 限, 因而受到众多青少年 的追捧 , 都极 大地 影响着人 们的生活 、 工作 。

网 络 语 言 及 其 在 写作 中的 运 用 现 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 的飞速发展和 网络 的 日益普及 , “ 网民” 这 个群体呈逐渐壮大发展 的趋势 。网民群 体的年轻人挑 战传统 , 崇 尚创 新 , 通过改造 旧词 、 创 造新词 、 运用数 字表意 、 运用 符号 表情等方式对汉语和英语 的词句进行改造 , 形成 了一种应用语 言变体—— 网络语言 。
影响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的正常发展和提高 。
炊” , 只要多阅读 , 多积累 , 作文就不再苦 、 不再难 了。素材 的记
忆可 以利用 网络语言 的优 势 , 将要 识记的素材 简单化 , 让学生 在记忆时能够 快速有效 。 也可 以将一些关键 词转 化成 网络语言 中常见的有趣 、 新奇的词语 , 以有效积累素材。

硬“堵”不如巧“疏”——谈网络语言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冲击和对策

硬“堵”不如巧“疏”——谈网络语言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冲击和对策
纯真和 自然 。
二 、正 视 网 络 语 言 。 会 应 对 学
积 累的“ 模糊 区” 。
( ) 法杂 乱 二 语
为了标新立异 , 网络语言 中出现 了许 多与规范的 现代汉语不一致的语序和语法 , 多学生就把这类不 好
置身于 网络时代 , 我们不得不承认 , 网络语言的 产生与盛行 ,是社会时代前进 发展和语 言 自身进 化
不 懂 ” 而 学 生 也 在 追 求 新 奇 的 过 程 中 , 入 了字 词 。 陷
网络语言不分 语境 、 不分类别 、 杂乱 无章地 出现 , 对
传 统、 范、 准的语言 习惯 形成 了巨大的 规 标 中击。 另
外, 许多 网络 流行语成为学生的模仿 对象 , 他们在作 文中大量运 用网络 中程式化 的格式来 表情达意 , 导 致 无法形成和表达 自己的真实感受 ,使作文失去 了
面对网络语言的逐步渗透 ,作为教师应 当采取 理 解和 宽容 的态度 ,不能把孩子喜欢使 用网络语言 看成是一种错误 ,更没有必要 把网络语言视为洪水 猛 兽加以阻截追杀。我们要引导学 生正确对待 网络 语 言 ,取其精华 , “ 去其糟粕 ” 。
( ) 标签 。 一 贴 认识 网络 语 吉
意思是这个阶段孩子学 习的当务之急。但是 网络 语
言的大肆侵入 , 却使 “ 写错字 、 误解词义 ” 变得 新鲜有
趣。 我 ” “ 变成 了“ ” “ 偶 , 没有 ” 变成 了“ 木有 ” “ , 讨厌 ” 成 了“ 讨人喜欢 、 百看不厌 ” 的意思 。 有一学生在 留恋
作中, 不但玷污 了文字的纯洁美 , 破坏 了语法结构 ,
( )庸俗 单 调 乏
合 了青少年追求新奇 、 与众不同的个性 , 因此在青少 年 中大受欢迎。 网络 语言的 日益流行 , 生大量接触 学 不规范语言 ,给 当前语文作文教学带来 了前所未有

网络语言对学生写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网络语言对学生写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网络语言对学生写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越来越受人们喜爱,网络语言以独特的特点迅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的喜爱。

网络语言新颖时尚、幽默风趣、张扬个性的特点,吸引了众多的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激发了大量网民的兴趣,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的兴趣。

现在,越来愈多的网络语言开始进入学生的作文,这给学生写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并且冲击着既成的语言规范。

本文采用文献法,对此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阐述网络语言对写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网络语言写作影响利与弊应对措施网络语言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广泛使用而产生的一种另类语言形式,是一种新的语体。

网络语言的出现不仅造成了学生写作的从众、浮躁心理,还在词汇及语法的应用上有所改变。

网络语言具有“新、活、杂”的特点,“青少年思想活跃,追求变化,喜欢标新立异,而网络语言的前卫性、自由性、丰富性似乎给了他们一个个性、张扬自我的一个平台。

因此,网络语言很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时对学生的写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然而针对这些影响我们也必须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及特点(一)网络语言的含义网络语言指人们在网络、媒体中用于沟通、交流、实现对话的语言形式。

它分为二类:第一类是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相当于语言中的书面语;第二类为网络使用者用于交际的常用词语,相当于语言中的口头语。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1、生动形象,诙谐幽默。

如泡网的人称“网虫”。

2、标新立异。

网络语言用语喜标新立异,传情达意往往出人意外,令人耳目一新。

如“恐龙”表示不漂亮的女性。

3、经济简练。

为了追求网络交际的即时性和简洁性,用语言简意赅,能简则简。

4、欠规范。

用语中有大量错别字,语法上与有也有随意化、简化倾向。

5、格式化、工具化。

网上的许多语言表达已形成了固定格式,网民可以不加考虑,随手点击选用或复制。

二、网络语言对写作的影响网络语言适应于现代快餐式生活节奏,而且虚拟的网络世界,没有现实社会中的条条框框,人在网络中可以卸下现实生活面具,如释重负,使用网语会让人觉得诙谐易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语言对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
————————————————————————————————作者:————————————————————————————————日期:
网络语言对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中学语文论文
网络语言对作文教学的影响研究
21世纪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富于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课堂,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引发了教育界的思考与探索。

桑新民教授认为,在印刷时代,阅读、写作和计算被公认为文化之鼎,也被视为传统教学的三大基石。

当代信息技术正是在传统文化教学的三大基础中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裂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或者说网络文化的复杂化,对作文教学既带来了正面、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消极的作用。

网络语言正是复杂的网络文化给作文教学带来的既有积极一方又有消极一面的产物。

如何看待网络语言对作文教学的影响,如何恰当地利用这一语言进行作文教学,是当今教育界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网络学习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出发,分析网络语言可能存在的冲击,并针对这一问题对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持的态度进行探究和讨论。

一.网络文化与学习环境
网络文化虽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但有两点是得到认可的,首先网络文化是一种信息文化,其次网络文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融合的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

对网络文化的特征,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认为它具有:①虚拟性;②开放性和交互性;③便捷性;④多元性;⑤内容的广泛性;⑥创造性。

从这些特征看出,网络文化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引发了一场重大的变革。

桑新民教授认为网络文化主要从三方面对传统教学进行变
革,它们分别是阅读方式的变革、写作方式的变革、计算方式的变革。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教学呈现出一些新的走向。

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出发,引发了学者对网络学习环境的研究。

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进行比较(见表1),可以归纳出网络学习环境的特性,即虚拟性、开放性、技术性、资源丰富性四大特征。

正是由于这些特征,网络学习环境的负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它主要体现在生理、心理、智力、道德四方面,特别是对学生道德方面的影响。

网络资源良莠不齐,对于缺乏自控力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其精神污染。

暴力的、恐怖的、色情的、极度虚幻和歪曲的信息内容很容易使好奇的中小学生受到危害,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网络语言便是网络学习中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

二.网络语言及特征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网民群落逐渐创造和形成了有多种形式的中国网络语言,这种网络语言已经蔓延于一些学生的相互交往用语和作文中,对中小学生使用汉语言交际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网络语言,这种语言现象的出现历时虽短,却呈现出一种迅猛发展的态势。

1.口语特征
网络人际传播目前仍然主要以文字为中介,许多平时在口头交流时很少用到的书面语言,甚至文言文都会在网络聊天中出现。

但是,与传统语言相比,网络语言主要是一种通过文字进行口语式沟通的工具,保留了人际传播口语化的许多特点。

比如,人们口语表达比较随意,不像写文章那样注意语法、逻辑关系,甚至字斟句酌。

不少网络语言也频繁运用倒装、省略等形式,只要清楚表达意思,不讲求规范规则。

再如,在网络语言中谐音词特别多,这也符合口语传播重发音、不重文字的规律。

此外,口语中常用的象声词、方言等,在网络语言中也被大量应用。

如:后后(模拟笑声)、偶灰常灰常生气乐(模拟福建话发音)、就酱紫(就这样子,台湾话发音)。

网络语言的口语特征营造了一种轻松、随意的交流氛围,这也是它受到网民们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2.便捷特征
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指出:“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

”在网上聊天打字速度越快越好,根据便捷原则,创造出许多网络缩略语。

一种是汉语拼音字头的简写,如PPMM(漂亮美眉或婆婆妈妈)、PMP(拍马屁)、GX(恭喜);一种是英语字头的简写,如BF(Boy friend,男朋友)、FT (faint,晕);另一种是英文谐音,如CU(See you,再见)、3Q(thank you,谢谢);还有一种是数字谐音,如7456(气死我了)、9494(就是就是)、8错(不错)、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

3.凸显个性
没有了声音、语调、笔迹的区别,网络很大程度上抹煞了受众的个性。

因此,
网络使用者必须依靠自身的语言风格等因素来张扬自己的个性,以引起别人的重视、取得一定范围的身份认同。

即使个体在现实中相貌平庸、沉默寡言,却毫不影响其在网络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为网民提供了展示个性的平台,网民展示个性的文字又丰富了网络语言的空间。

看得出,网络语言新奇怪异对中小学生颇有诱惑力。

而且,中小学生追求猎奇、讲求快捷、刻意创新、张扬个性的心理,令他们觉得网络语言具有非常大的魅力。

需要强调的是,网络语言的语体中用错字、病句、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表达式成了正宗语言,成为网民的习惯用法,而规范汉语却变成另类表达,这的确给汉语言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网络语言与作文教学
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资源的阐释明确指出网络亦是资源之一。

教师应主动认识和了解网络语言,正确看待学生喜用网络语言的现象,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进行作文教学。

1.客观看待网络语言的发展
新课标提出“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从中看出,当前教育界鼓励把计算机网络作为“第四教育媒体”,同时肯定了网络学习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网络,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客观看待网络语言的迅猛传播及使用。

2.正确认识和了解网络语言
很多人已经认识到网络语言具有简略、概括性强、立体化、个性化强的特点,它们既是网络语言的优点,也是广大中小学生喜欢使用此类语言的原因所在。


师应正确认识和了解网络语言,从而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其中积极向上、富有创造力、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作文教学,这样既使学生容易接受也使学生乐于接受新知识,更能为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语言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3.宽容学生不代表放任学生
李镇西老师认为,“语言是用来交际的,特定的环境下使用特定的语义符号,只要不影响思想交流,就应该予以宽容。

如果这些‘文字’妨碍了交流,自然会被淘汰。

”有远见的教师认为,过分斥责学生喜用网络语言难以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反之,教师若对此持宽容态度,学生也就乐意接受教师的引导,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然而,宽容不等于放任。

宽容是有原则地允许,而放任却是无条件地纵容。

教师不应提倡学生频用网络语言,尽管它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不规范、不文明的网络语言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使用的普通语言成分,因为这只能导致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素质低下。

换言之,中小学生学习和使用的只能是通用于一般社会生活的规范的现代汉语,包括优美的文学语言。

教师应宽容学生喜用网络语言的现象,更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网络语言、慎用网络语言。

语言文字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而工具的选用对人们素质的体现也是最为明显的。

教师应明确,我们培养的是“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先进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新世纪人才,正确看待网络文化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恰当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语言进行写作,让学生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爱好用文字讲述,这本身就是铭记汉语言最好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桑新民.探索网络文化视野中的教育新天地。

[2]桑新民.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3]李镇西.我看网络与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2002(04)。

[4]汪红光:《中高考作文与网络语言》。

[5]秦德福:《网络语言与中小学作文》。

郭秋洁,语文教师,现居重庆万州。

责任编校:郑利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