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认识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认识生物》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如: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需要的有机物,动物的取食。
举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庄稼需要浇水、施肥。
兔子吃草;蘑菇培养时需要有营养的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
举例:鲸浮出水面喷出雾状水柱等;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举例:植物落花、落叶;人体排汗、动物排尿、呼气等。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举例:葵花朵朵向太阳;含羞草受触碰叶片合拢;“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举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生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繁殖的例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籽”;孔雀开屏;家鸡产卵;蜻蜓点水。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举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遗传现象;“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是变异现象。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生物。
但电脑病毒是程序不是生物。
口诀:需营养,要呼吸,代谢废物要排出;能生长,可繁殖,外界刺激反应急;能遗传,能变异,病毒特殊要牢记。
二、常见的生物:生石花,珊瑚虫。
易错点点拨:1、能生长和运动的物体不一定都是生物。
例如:钟乳石可以生长,汽车、机器人可以运动。
2、不是所有生物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生物。
例如酵母菌及破伤风杆菌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三、生物圈: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限制因素,阳光)。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30题)1、下列现象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实例是()A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B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C .黄粉虫幼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D .田鼠吃土蜂的蜜和幼虫,捣毁土蜂的巢2、“ 大树底下好乘凉” ,这句话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哪种关系()A .生物能适应环境B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C .生物能影响环境D .环境适应生物3、下列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 .阳光B .温度C .水分D .蚜虫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A .共生关系B .捕食关系C .竞争关系D .合作关系5、语文课上学到的成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的是()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6、我国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往往降雨较多,而且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A .环境影响生物生存B .生物能适应环境C .生物生存依赖环境D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A.水 B.阳光 C.温度 D.空气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A.水 B.阳光 C.温度 D.空气9、、在探究“鼠妇是否喜欢阴暗的环境”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A. 温度B. 湿度C. 叶绿素D. 光10、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那么,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A.光B.温度 C.水 D.空气11、要探究水分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下列的四个实验装置中,应该选择()A .B .C .D .12、下列有关生物科学探究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时,应设置明亮干燥和阴暗潮湿作对照B .在“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的实验时需要在放大镜下观察水蚤的心率变化C .在“ 探究精子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 的过程利用了模拟实验D .“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时,大、小花生各随机抽取15 粒13、草食性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则为这些细菌提供食物或生存场所,草食性动物和这些细菌之间的关系是()A .共生B .寄生C .捕食D .竞争14、葱的叶子是绿色的,而地下部分则是白色的,这主要是因为()A .叶绿体的形成需要光B .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C .地下部分没有进行光合作用D .地下部分没有进行呼吸作用15、在晏子使楚的故事中,晏子用“ 橘在淮南则为橘,橘在淮北则为枳” 巧妙地反击了楚王,这句话反映的生物学道理主要是()A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6、对于水稻田里的水稻来说,下列环境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 .水稻田里的杂草B .水稻田里的水C .水稻田里的土壤D .照到水稻上的阳光17、《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对世界农业科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必修部分第八章第一节生态因素.

主要作用
实例 寒冷地带针叶林较多;温暖地带
③影响生物的分布
阔叶林较多;香蕉、凤梨在热带
栽种
④影响生物的习性 ⑤影响动物形态 鱼类的洄游、动物的夏眠和冬眠 极地狐、沙漠狐的差别
3.水的生态作用 主要作用 影响生物生存 影响生物生理 限制陆生 生物分布 影响植物形态 举例 动植物过分缺水导致死亡 生物体内一切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
(
)
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菁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B.不同海拔高度菁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菁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 D.图示结果说明菁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环境的影响
[解题指导] 选 C 因处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属于同一
物种,故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菁草株高的差异表现的是个 体差异,而不是物种多样性。同一物种间不存在生殖隔 离,个体之间可以杂交。不同海拔高度的菁草种子在海 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株高的差异说明遗传的差异。
好
关系 名称
数量关系
能量 关系
特点
举例
竞争
两种生物 生存能力 不同,如 牛与羊; 图a所示; 农作物与 两种生物 杂草 生存能力 相同,则 如图b所示
关系
名称
数量关系
能量关系
特点 数量上呈现 出“先增加
举例
捕食
者先减少, 后增加者后
狼与兔;
青蛙与 昆虫
减少”的不
同步性变化
分析捕食关系曲线时,若甲先上升,随后乙上升,
(3)一般来说,影响昆虫昼夜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
是 。
[解题指导] (1)由题图可知,在日照时数为9~12小时条 件下,玉米螟幼虫滞育率最高,日照18小时滞育率约为 10%,不滞育率约为90%。
高中生物奥赛辅导名师讲义:第10章-生物与环境(名师特稿)

第十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知识概要】一、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阳光①阳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②光照强度影响植物的生长。
③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的意义不同。
波长0.4μm~0.7μm的光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的光波范围,也是一般动物视觉器官所能感受的光波范围。
波长0.7μm以上的红外光能够产生热量,以提高环境的温度。
波长0.4μm以下的紫外光对生物具有杀伤作用,并可诱发突变和畸形。
但紫外光是动物和人合成维生素D的动力。
④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够影响动物的繁殖活动和生活节律。
(2)温度生物体的新陈代谢需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极端温度对生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极端温度能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生命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有些原生动物能够忍受-190℃的低温,有些细菌和蓝绿藻能抵抗100℃的高温,北极鱼能终年在l℃~2℃冰水中生活。
温度系数(Q10定律)动物的新陈代谢(生化反应)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加快,这种温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称做温度系数,它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Q10=(V2/V1)10/(tQ10即温度系数,表示温度每增高10℃,反应速度增加的倍数。
V1、V2为反应速度,t1、t2为相对温度。
(3)水①水是一切生命活动和生化过程的基本物质。
②水分多或少都会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③在一定地区,一年中的降水总量和雨季的分布,是限制陆地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④湿度常用的三种指标。
绝对湿度:在单位体积容器中,水蒸气所含的实际量。
通常用g/rn3表示。
相对湿度:容器中水蒸气的实际含量和同一湿度下饱和含量之比。
通常用百分率来表示。
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湿度和实际的绝对湿度之差。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中考专题复习 生物与环境

2.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 种群密度 ,能够直
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 出生率和死亡率
,能够
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 年龄结构 。
【例2】 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分析】 桉树苗、小桉树、大桉树都是同种生物,一定自然区域
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D错误
1.种群 (1)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 一定区域内的 同种生物个体 的
总和。
(2)种群不是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定的特征,
如种群有 种群密度 、 年龄结构 、 性别比例
、
__出__生__率__和__死__亡__率____等。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分布等的因素称为生态
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阳光 、 温度 、 水 等。 (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 其他生物 。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__形__态__结__构__和 生活方式 。 (2)适应实例
(1)食物链的表示方法:用箭头表示捕食关系,被捕食 者在 前 ,捕食者在 后 。食物链的起点是 生产者 。
(2)食物链中只显示 生产者 和消费者 分,解者 和 ___非__生__物__的__物__质__和__能__量____不出现在食物链中。
【例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B.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草原生态系统 C.麦田中的小麦和杂草之间是竞争关系 D.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析】 A.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 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A正确;B.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 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C.麦田里的小麦和杂草,共同 争夺阳光、养料和生存空间等,所以小麦和杂草之间是竞争关系,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连成一个整体, 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D正确。
七年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2014)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
生物的特征: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除体内的废物。
4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也要受到环境的影响。
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湿度等多种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比如: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环境。
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蝗虫啃食庄稼。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的生存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三、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但一头牛,一只青蛙等不可以称为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①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制造有机物,提供营养物质。
)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分解废物);②非生物部分指阳光、空气、水等。
2、食物链:吃与被吃的关系,如草→兔→狐。
注:食物链中起始部分为生产者,且仅有一个;其他都为消费者,为多个。
3、食物网: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四、生物圈:上约10千米,下约10千米,厚度为2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2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基本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而且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背诵任务11、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植物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生物,但是没有细胞结构,其他生物有细胞结构)2、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蘑菇属于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3、生物圈范围:大气圈底部,岩石圈表面和水圈的大部。
上下只有20千米的厚度。
4、人从来没有在南极喷洒过DDT,却在企鹅体内发现了DDT,说明了: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5、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6、生态因素:(1)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
(1)南橘北枳,“山寺桃花始盛开”“高山上植被分布的差异”“大棚蔬菜”“北雁南飞”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2)不同水层中藻类植物分布主要受光的影响。
7、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
(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试验中光是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遵循控制单一变量原则)8、数据的处理:求平均值,目的: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9、不用1只鼠妇做实验的原因:一只数量太少,偶然性太大,实验结果不准确。
10、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体生态系统。
举例:一个池塘、一片森林都是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11、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等。
生态系统生物部分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供营养来源)。
1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普通生态学试题

《普通生态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 环境(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2生态因子(华东师大/98)3 生态幅(中科院植物所/2003)4 生态环境5 生境6 限制因子7 驯化8 协同进化(华东师大/2000)9 内稳态(华东师大/2001;西双版纳/2003)10休眠(西双版纳/2003)11生物学零度12临界温度13冷害14冻害(中科院植物所/2003)15霜害16适应组合(中科院地化所)17辐射适应18趋同适应(中科院植物所/2001)19光补偿点(华东师大/2004、中科院植物所/2003)20光周期现象(中科院地化所)二、填空题:1.研究_生物_与_环境__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_形态__、_生理__和_分布_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分为_生物因素__和_非生物因素_两类。
3.阳光对植物的_生理_和_分布_起决定作用,另外对植物的__开花时期____也有影响。
4.阳光对动物的___体色___、___视觉___、__繁殖活动____、__生长发育____和___生活习性___也有影响。
5.在海平面20m以下红藻很难生存,这是受非生物因素中的__阳光_的影响。
6.光的生态作用表现在生长、发育、形态建成。
7.在生态学上通常把生物生存的 .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称为温度的三基点。
8.水生植物有三类,分别是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9.陆生植物有三类,分别是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
10.根据土壤质地可把土壤区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大类。
三、选择题:(建议将所有题选项按照第一题尽可能排列整齐)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D )A.环境因素B.生物因素 C.非生物因素 D.生态因素2、非生物因素不包括下面的 (D )A.阳光 B.大气 C.水 D.食物链3、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暖环境
低温环境
(5-7天后)
1、实验开始时面包片为什么要在空气中暴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分钟?
答:接种。使面包可以接触空气中霉菌的孢子。
2、湿度对霉菌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答:适宜的湿度利于霉菌的生长。
3、温度对霉菌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答:适宜的温度利于霉菌的生长。
探究二: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2、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 值? 答:设置重复,减少误差。
3、上述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 作用? 答:裸地。
相对湿度曲线图: 讨论:观察该曲线图,我们发现了什么?
绿色植物对环境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增加湿度和降低温度。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土壤的干湿程度对蚯蚓生活
的影响,下列设计中错误的是( B )
A、两组都放在暗室
B、两组都放在向阳
C、两组浇水不应同样充足
D、两组放在同一温度中
实验设计三原则: 实验组
1、设置对照 对照组 2、单一变量 (控制变量)
3、设置重复
探究一: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条件 1、温暖潮湿
2、低温潮湿
方法
实验 预测 实验 结果
将馒头置于塑料袋 中,扎住袋口,将 实验装置放在温暖 环境里。
长出霉菌
将馒头置于塑料袋 中,扎住袋口,将 实验装置放在低温 环境里。
A、设计甲湿润土壤,乙干燥土壤对照实验 B、在甲、乙两容器中各放入1条蚯蚓 C、甲乙两容器中放入大小生活状况均相同的蚯 蚓各5条 D、甲乙两容器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
探究光对豌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 第一组:向阳处,20℃,水分充足;第二组:暗 室,30℃ ,水分充足。你认为应该改正之处是
(D)
1、环境中影响生物 、 、 因素。
2、生态因素包括 和 。
3、非生物因素包括 、 、 因素。
4、生物因素是指 ,它包括 影响。
5、生物能 环境,也能 和
的因素称为生态
、 、 等多种 和 生物的相互 环境。
实验法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实测记录表:
时间:__________
地点
不同植被
项目 干球温度
裸地 草坪
灌木丛
湿球温度
相对湿度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1、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 放置的位置不同? 答: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完成, 所以,草坪、灌木丛,干湿计应放在接近叶片的 位置;裸地,应放在接近地面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