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建筑.pdf
中外建筑史之中国古典园林

5、在文化渊源上,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影响较大,追求天 人合一;西方园林受科学理念影响较大。
三、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概况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是渊 源久远、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发轫于夏商周。至先秦, “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已初见端倪。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化与宗教的兼收并蓄,使园林艺术进一步发展,并促成 了唐宋园林的兴盛。至明清,中式园林最终成熟并发展成 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体系。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实物的分 析看,中国古典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生成期、 转折期、全盛期、成熟前期、成熟后期。
3. 发展期-魏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这 个时期的人,不愿意像传统的隐士在深山里过着清苦的 生活,而是主张隐与仕的结合,既向往自然山水的享受, 又不排斥世俗的物质生活追求。于是他们在城郊山清水 秀的地方造别墅或宅院。 皇家园林的狩猎、通神、求仙功能减弱或仅具有象征意 义,游赏功能逐渐突出。虽然仍受制于传统礼教和皇家 气派的制约,但景观规划较为细致,到南北朝后期受到 私家园林影响,造园艺术开始升华。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史上重要的过渡阶段,以自然美 为核心的美学思想直接影响造园活动,由模仿自然山水 发展到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之美。这一阶段基本奠定了 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并列发展的基础。 这一时期著名园林有:张伦府苑、辟疆园、琼圃园、灵 芝园、华林园、铜雀园、兰亭、金谷园
唐宋时期园林特点: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它作为这 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 而且反映在 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 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 局部、小品的细致处理。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城市寺观具 有城市公共交往中心的作 用,寺观园林亦相应地发挥 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郊野寺观的园林把寺观本身宗 教活动的场所转化为点缀风景的手段,吸引香客和游客, 促进原始型旅游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理念

寄澜亭、鱼藻轩、清遥亭等建筑,西抵石丈亭。宛如一条金碧辉煌的带子,将颐和园前园千
姿百态的建筑馆结在一起, 游人既可以欣赏昆明湖壮阔浩淼, 水天一色的景象, 又可细细品 味长廊梁枋上的风景人物故事 “苏式彩画,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长廊之最,而且也是世界长 廊之最。桥是园林中常见的单体建筑,种类颇多:贴近水面的曲桥或平桥;单孔石拱桥,如 狮子林问梅阁山崖下的石拱桥、 网师园云岗下的引静桥等; 拙政园的小飞虹桥, 是上面盖以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
园林中单体建筑的使用功能,古人常用: 他们可以单独构成景点和用做实用建筑物。
“堂以宴、亭以憩、阁以眺、廊以吟 ”概言之。
园林建筑都采用木构架结构方式,运用屋顶、 柱廊、 台基三个部位组合而成, 其单体建
筑类型十分丰富,略述如次:
1、厅堂。用长方形木料(即扁作)做梁架称厅;用圆木料做梁架的称堂。厅者,
屋顶的廊桥;高高飞架在重岩复岭峭壁上的是质朴自然的石梁;在池水狭窄处,则用步石, 又叫汀步,如环秀山庄的涧谷中的步石。园林之桥仪态万方。
7、亭,《圆冶 ・屋宇》:《“ 释名》:,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是供人停下集合的地方。
“随意合宜则制 ”,是为园林缀锦点翠的开敞的小型建筑。亭还有半亭和独立亭之分,半亭一
四坡顶而四面皆开窗的建筑物,造型比楼轻盈,可登临以望远。如拙政园的
“浮翠阁 ”、虎丘
的“冷香阁 ”、溜园的 “远翠阁 ”、狮子林的 “问梅阁 ”等。颐和园万寿山的佛香阁,连台基高达
41 米,是全国现存最高的楼阁。 5、榭舫。《园冶 ・屋宇》云: “《释名》云: ,榭者,藉也。 ? 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成
一小组建筑群联在一起, 一般馆前皆有宽大的庭院。 拙政园的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佗罗花馆
第7章 封建社会晚期的建筑(中国园林)(四)

⑴.宫殿区:山庄的布局运用了前宫后苑的传统手 法,宫殿区位于山庄的南端,包括正宫、松鹤斋、 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群。其主殿,“澹泊敬 诚”殿,全用四川、云南的名贵楠木建成,素身
汤蜡,雕刻精美。
澹 泊 敬 诚 殿
⑵.湖泊区:位于宫殿区之北,被大小洲屿分隔、 形状各异、意趣不同的湖面,用长堤、小桥、曲 径纵横相连;湖岸曲逶,楼阁相间,层次丰富,
水口
池岸要自然,不宜太高,如凭栏观井;尺 度适宜,以衬托水面辽阔,石岸曲折自然,土岸
进、退质朴。
“桥要危”,或拱或折,宜多变化,桥栏
宜低;可以蹬步代桥。
叠石造山,为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具有独 特的艺术魅力,以石造景,是重要目的。小园亦 可是以山为主景。
可造土山、石山、土石山。土山大,小园 不宜;石山小巧,造价昂贵;亦可土石并用,土 多则山大;石多则峻峭;土石山的石,应用于周 边或峭壁、路边等处;用石控制山形。
1)颐和园
位於北京西北 10KM,占地面积 3.4KM2,山地占1/3, 万寿山高60M,昆明湖 水面占2/3;原名清漪 园,康熙时四十一年 (1702)为行宫,乾隆 十五年(1750)始建, 历时十五年建成。
咸丰十年(1860) 为英法联军所毁,光绪十 二年(1886)开始重建,光 绪十四年(1888)改名颐 和园,光绪二十一年 (1895)竣工;光绪二十六 年(1900)又遭八国联军 破坏;翌年至光绪二十九 年(1903)修复(1904慈禧 六十大寿)。
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色;景中有31景在湖泊区。
烟雨楼
金山 上帝 阁
水 心 榭 远 景
避 暑 山 庄 及 外 八 庙
烟 雨 亭 如 意 洲
热河泉
金 山 阁
行 宫
中国建筑史园林建筑PPT课件

第4页/共66页
第三节 唐宋园林
• 达到了成熟阶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 融入到了园林的布局和造景中。
第5页/共66页
香港志莲净苑&南莲园池
第6页/共66页
第7页/共66页
第8页/共66页
第9页/共66页
•
南 宋 的 园 林
第24页/共66页
1、片石山房(双槐园)
第25页/共66页
2、 寄 啸 山 庄 ( 何 园)
扬州何园(寄啸山庄)入口
第26页/共66页
第27页/共66页
扬州何园俯视
第28页/共66页
3、个园
第29页/共66页
扬州个园抱山楼
第30页/共66页
扬州个园宜雨轩·个园的主厅,是一座四面厅的变体
第42页/共66页
前湖景区
第43页/共66页
后湖景区
第44页/共66页
第45页/共66页
第46页/共66页
• 昆明湖中建有长堤,堤上建有六桥。以仿照西湖 苏堤六桥。长堤将昆明湖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 湖面建有一岛,岛上建有龙王庙。小岛和昆明湖 东岸之间由一座17道券洞、长150米、宽6.6米 的美丽拱桥相连,此即著名的“十七孔桥”。
第13页/共66页
绍兴青藤书屋外院
海棠花形铺地 (苏州拙政园海棠第1春4页坞/庭共6院6页)
第15页/共66页
南京瞻园曲桥、石矶
影片观摩
《苏园六纪》 120min
第16页/共66页
1、网师园
第17页/共66页
苏州网师园池西亭廊及池南水第1阁8页/共66页
பைடு நூலகம்
计成
漫谈中国园林中的建筑

漫谈中国园林中的建筑摘要: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其中园林建筑在中国园林的意境的营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园林建筑不仅可以作为游人驻足休息、观赏风景的最佳场所,而且还到点缀园林景观、突出园林主题和创造意境气氛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园林;园林建筑;作用;特征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29-01中国的园林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天人合一”的自然园林境界,因而园林建筑的设立需要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
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往往是和主山池泊相对,景色绝佳处常常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
建筑和园路在园林中还起着分割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美的建筑应该是园林的点睛之笔。
在中国园林中建造师们为了满足人们在园中可行、可观、可居、可游的需求,因此配置了相应的廊、亭、堂、榭、阁等建筑。
我国的园林建筑不仅作为居游的生活需要来建造,而且它本身也是供人欣赏的景物之组成部分,融合在园林的自然景色中。
自然景色若有园林建筑做巧妙的点缀,可显示出神采而富有魅力,为景观添色。
一、中国园林建筑的作用中国园林建筑的外观形式和平面布局不仅要满足和反映其特殊的功能性质以外,还要受到园林造景的制约与限制。
园林建筑首先要服从园林景观设计的需要,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必须把建筑的功能和它们对园林景观应该起到的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园林建筑对中国园林景观的创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些作用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园林建筑的设置为一定范围的园林景观点缀风景,园林建筑与园林景观中的山水、植物花卉一起有机构成了园林里的风景景观,而园林建筑又往往是这些风景景观的重点和突出主题的标志性物体。
如果失去了这些园林建筑,园林内的景观就失去了光彩,失去了突出主题的中心,也就失去了园林的完美景观了。
而且,一个园林里的重要的园林建筑往往是整个园林的景观中心,处在景观的重要地理位置之上。
中国园林建筑之美

基本内容
接下来,让我们来到雅典卫城的最高点——帕台农神庙。这座献给智慧女神 和雅典人的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庙,是古希腊全盛时期的象征。帕台农神庙以其严 格的对称、精细的雕刻和无比的和谐感闻名。这座建筑每一根石柱的角度、每一 块石头的纹理都被精心设计,以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同时,神庙内的雕塑艺术 更是达到了古希腊艺术的巅峰,成为了西方艺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基本内容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关键词和内容,深入探讨中国园林建筑之美: [关键词一]:和谐统一中国园林建筑注重整体和谐统一。无论是单一的建筑 物还是整个园林,都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园林中的建筑物与山水、花木 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协调的美感。
基本内容
[关键词二]:空间层次中国园林建筑讲究空间层次感。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 和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形成一种立体、多层次的视觉效果。如拙政园的“荷风 四面亭”,亭子四周皆有池塘,游人可以在亭中欣赏到四周的景色,体验到一种 空间上的层次感。
三、空间感的营造
三、空间感的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感营造,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古典园林 通过运用假山、水面、廊桥等元素,创造出千变万化的空间感。这种空间感的营 造方式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建筑设计师们借鉴古典园林的空 间营造手法,运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创造出更为丰富、灵活的空间。例如, 通过运用玻璃幕墙和钢结构,实现现代建筑与传统园林空间营造手法的融合,形 成了一种新的空间体验。
基本内容
再然后,我们来到古希腊剧场——阿提库斯剧场。这座剧场是古希腊人对于 音乐、戏剧和艺术追求的体现。它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动态和活力,观众席按照音 阶的形状设计,使得每一个观众都能获得最佳的观演效果。尽管经历了时间的洗 礼,但它依然保持着完美的音效和视觉效果,展现了古希腊人对于艺术的热爱和 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精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
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 自然山水园林已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构亭 营桥,种植花木。 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 了。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长池,并在池中
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上林苑
上林苑是汉 武帝在秦时 旧苑基础上 扩建的,离 宫别院数十 所广布苑中, 其中太液池 运用山池结 合手法,造 蓬莱、方丈、 瀛洲三岛, 岛上建宫室 亭台,植奇 花异草,自 然成趣。这 种池中建岛、 山石点缀手 法,被后人 称为秦汉典 范。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
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 所有的。 其特点是规模宏大 真山真水较多 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 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 私家园林逐渐增加。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一 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 环境美,游历名山大川成为社会上层普遍风尚。刘 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等许多名篇,都是这一时期问世的。 山水画为题材的创作阶段。文人、画家参与造园, 进一步发展了“秦汉典范”。
明、清时期
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
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 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 “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 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 等。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 它们在创作思想上,仍然沿袭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观 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 “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自然观、写意、诗情画意成为 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 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 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 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史-园林

比,但又相互贯通,联为整体;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1、景区划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意境: (1)分区虚实并重,有主有从;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一)先秦—汉:
仿,奇
茂陵富人袁广汉所筑私园:“于北邙山下筑园,东西四里, 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内。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 养白鹦鹉、紫鸳鸯。。奇兽怪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 激水为波潮。其中致江鸥海鹤,孕雏产壳,延漫林池。奇树 异草,靡不具植。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咎不 中 能遍也。”
“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
场圃筑前,果园树后。……逍遥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
间。不受当时之贵,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则可以凌霄
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夫入帝王之门哉。”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仲长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要素处理: (2)理水 A.池面处理:池有大小主次之分,水面处理也有聚分不同;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5、要素处理: (2)理水 B.划分水面的方法:桥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三)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
5、要素处理: (2)理水 C.池岸处理:不宜僵直,也不能太高;
中 国 古 代 建 筑 史
一、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主要阶段
(三)宋代—抽象自然 2、赏石
米芾:“漏、透、瘦、皱”四字相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