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及重点城市未来交通规划信息搜集

合集下载

哈尔滨地铁规划

哈尔滨地铁规划

哈尔滨地铁规划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黑龙江省省会,人口众多,交通繁忙。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哈尔滨地铁规划已启动。

哈尔滨地铁规划旨在建设一条高效、方便的城市地铁线路网络,连接城市各个主要区域,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

目前,哈尔滨地铁规划已分为多个阶段进行,计划建设的地铁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和6号线。

1号线起于哈尔滨市南部的工农广场,沿着松花江北岸向北延伸,经过哈尔滨市中心地区,最终到达哈尔滨市北部的哈西新城。

该线路全长约30公里,共设站20个,覆盖哈尔滨市的各个重要区域。

2号线起于哈尔滨市东部的香坊区,向西延伸,经过哈尔滨市中心地区,最终到达哈尔滨市西南部的双城区。

该线路全长约25公里,共设站16个,连接了哈尔滨市的东部和西部地区。

3号线起于哈尔滨市中心的道外区,向东北延伸,经过哈尔滨市道里区和南岗区,最终到达哈尔滨市东北部的阿城区。

该线路全长约35公里,共设站22个,将哈尔滨市的中心地区与东北部地区连接起来。

4号线起于哈尔滨市中心的南岗区,向南延伸,经过哈尔滨市道里区和道外区,最终到达哈尔滨市南部的平房区和松北区。

该线路全长约28公里,共设站18个,方便居民从城市中心到达南部地区。

5号线和6号线是哈尔滨地铁规划的后续建设线路,分别连接哈尔滨市中心与哈尔滨市东南部和哈尔滨市北部。

这两条线路将进一步完善哈尔滨地铁线路网络,提供更为全面的交通选择。

哈尔滨地铁规划的实施将大大改善哈尔滨市的交通情况,减缓市区道路拥堵,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同时,地铁的建设也将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哈尔滨地铁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交通水平,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提高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哈尔滨的地铁将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于黑龙江省高速铁路网布局探讨

关于黑龙江省高速铁路网布局探讨
预计于 2 0 1 4年底或 2 0 1 5年初建成投入运 营; ( 3)哈牡客运专线及哈佳 客运 专线可 行性研究报告于 2 0 1 4年 3月份通过 国家发 改委批准 ,即将进入开工建设准备阶段。 由此可 见黑龙 江省 的常速铁 路既 有线

四条铁 路覆 盖 区域 的地 理 与经 济
由此 可 以将 高速 铁路延伸 到我 国的最 北端 ,目的有 四个 , 一是方便j E 部地区人 民 出行 ;二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三是
对巩固国防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促 进神州北
极 地 区 的 旅 游 资 源 开发 。
5 . 规划连接省内主要城市的支线
众所周知 , 修建高铁 的 目的是解决人的
出行 ,所以一定要考虑吸引 区的人 口密度 ,
可修 建佳 木斯一 鹤 岗、佳木斯一 双鸭
山、牡丹 江一鸡西 、佳 木斯—七 台河—牡丹 江支线 。 经过上述的调整 ,必将形成黑龙江省境
滨洲、滨 绥、滨北 、绥佳 、齐北 、富嫩 、牡 1 8 7 . 1 人/ k m ) 、 大庆( 1 3 0 . 9 人/ k m ) 、 齐齐哈尔( 1 3 2 . 8 人/ k m ) 等主要 的人 口密集区 , 但黑龙江省 中部地区
伊春市是全 国著名的森林旅游城市 , 每 年到此旅游 的客流量 比较 大,有必要形成哈
尔 滨一伊 春 间 ,进而 连接全 国的快速铁 路 网 ,这样 可 以缩短往 来于哈伊 间的 出行 时 间 ,促进伊春市旅游经济的发展 。 3 . 规划绥化一大庆高速铁路
三 、未来路 网布局 的思 考
探索争鸣 2 0 1 4年 2月 ( 下)
关于黑龙江省高速铁路 网布局探讨
申金 国 1郑学 良1沈岐智 2朱光宇 2

黑龙江省交通“十五”计划及某年发展纲要(2021整理)

黑龙江省交通“十五”计划及某年发展纲要(2021整理)

黑龙江省交通“十五〞方案及2021年开展纲要前言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特别是“九五〞期间,我省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根底设施投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开展这个硬道理,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克服种种困难,解放思想,团结奋斗,如期完成了“九五〞方案,全面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

“十五〞时期,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是国家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设想的根底上,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关键时期。

党的第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开展阶段。

今后五到十年,将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实现“二次创业、富民强省〞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

“十五〞方案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方案,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方案,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第一个五年方案。

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全国九届四次人大把改善根底设施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开展作为“十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任务和着力点,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根底和先行产业,必须加大力度加快建设,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需要。

为此,特制定本纲要。

第一局部现状与总体评价一、交通运输极为落后的被动局面初步缓解㈠交通运输根底设施建设规模扩大1. 公路根底设施建设⑴公路开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公路开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0〕是整修公路、恢复通车阶段。

这一阶段路网建设的特点,是按“地、群、普〞建设方针,以通达为目标,全省公路里程迅速增加,解决了公路网的根本通达深度。

1949年全省公路总里程仅为5912公里,到1970年已增加到37428公里,年均增长速度到达9.2%。

第二阶段〔1971─1985〕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阶段。

哈尔滨5号线开工仪式

哈尔滨5号线开工仪式

哈尔滨5号线开工仪式近日,哈尔滨5号线开工仪式隆重举行。

这条全新的地铁线路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哈尔滨市的城市交通网络,为市民带来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

一、哈尔滨5号线基本信息哈尔滨5号线是哈尔滨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线路全长约XX公里,设站XX座,连接了城市的重要区域。

地铁5号线采用的标准轨距,设计时速为XX公里/小时,预计运行时间为XX分钟。

二、开工仪式的意义和目的开工仪式标志着哈尔滨5号线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这条线路的开工建设,旨在缓解市区交通压力,提高市民出行效率,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该项目也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三、项目进展及预计完工时间据悉,哈尔滨5号线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已进入土建施工阶段。

根据规划,地铁5号线预计将在XX年内完工并投入使用。

届时,市民出行将更加便捷,城市交通压力也将得到有效缓解。

四、对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影响哈尔滨5号线的建成通车,将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地铁5号线将加强市区各区域的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其次,该项目将有效缓解市区道路交通压力,提高市民出行效率。

最后,哈尔滨5号线还将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城市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未来交通规划和发展趋势随着哈尔滨5号线的开工建设,未来哈尔滨市轨道交通网络将进一步拓展。

据了解,哈尔滨市还规划了多条地铁线路,形成更加完善的城市交通体系。

未来,哈尔滨市将继续加大公共交通投入,推动城市交通事业持续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出行服务。

总之,哈尔滨5号线的开工建设无疑将为市民带来巨大的交通便利。

2022年哈尔滨机场路规划

2022年哈尔滨机场路规划

2022年哈尔滨机场路规划
在2022年由该集团组织实施的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迎宾路高架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帷幕,一期工程沿老机场路全线铺开,建设工地一片火热景象。

该工程以机场高速与运粮河交口为起点,终点位于天平路,全长20.44公里,总投资91亿元。

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迎宾路高架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桥梁工程、道路工程,以及照明、绿化、交通、人行天桥等附属配套工程。

线路总长35.2公里,包括老机场路高架和伊春路两部分,自学府路起,沿伊春路—民主大街—老机场路敷设。

考虑老机场路通道服务机场和临空经济区的双重功能,工程主线沿老机场路向北跨过机场高速后落地,与机场高速合并进入机场。

另外,工程向西沿规划机场路延长线至临空经济区太安路前落地。

整体上,工程老机场路段高架桥段全长25.2公里,双向六车道标准,桥梁全宽30米,设置上、下桥匝道各5条;临空经济区段高架桥全长4.8公里,双向四车道标准;伊春路段道路和桥梁全长5.2公里。

老机场路高架桥与四环路、规划南北快速路预留互通立交。

工程建成通车后,将把太平国际机场和中心城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航空配套服务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满足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交通需求,优化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结构、提升运输服务管理水平,方便更多区域公众快速便捷出行,对促进城市西部地区开发建设、
改变区域面貌,促进产城融合、打造城市产业新高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图资料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图资料

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10-2020)第一章总则一、规划修编的重点1、确定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全球化的视野,从东北亚、国家和区域认识哈尔滨城市的战略地位,确定未来哈尔滨的城市定位。

从资源环境、产业转型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进行综合研究,调整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以及实现目标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资源保障。

2、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调整市域空间布局,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框架,提升中心城区区域地位,推进市域各城镇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协调,促进全市区县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3、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配合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城市发展重点和方向,拉开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调整优化主城区空间布局,构筑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基地,明确土地开发强度控制要求,建立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体系。

4、培育健康和谐的生活载体系统面对快速的经济发展伴随的诸多城市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实施“四增四减”策略,从保障性住房建设、旧城区改造、现代服务功能培育、空间景观环境塑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和规划,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多元化服务能力。

5、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立足东北地区的区域协调,以快速交通系统和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为重点,优化内部交通网络,加强区域性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整合,构建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和高效便捷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

6、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态格局以建立节约型城市为根本,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优先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优先关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采取空间区划的方法,建立空间管制体系,保护以河湖、湿地、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等为主的自然空间,构建科学安全、低碳环保的生态格局。

三、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规划范围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和主城区四个层次,其中市域指哈尔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31万平方公里;规划区指哈尔滨市区,总面积为708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的行政辖区,呼兰城区及双井镇、长岭镇、沈家镇、孟家乡和阿城城区(包括新利街道、舍利街道)及蜚克图镇、料甸乡、红星乡,总面积为4187平方公里;主城区指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呼兰区规划的城市建成区,总用地面积458平方公里。

哈尔滨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

哈尔滨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

哈尔滨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哈尔滨,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城市规划和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规划和发展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讨论哈尔滨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包括城市空间布局、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文化建设等方面。

一、城市空间布局哈尔滨的城市空间布局主要分为市中心区和城市副中心区。

市中心区位于松花江南岸,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商务中心。

在市中心区,大型商业建筑和高层住宅林立,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景观。

城市副中心区则是在市中心区周边逐渐形成的,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投资,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中心区域,集中了一批重要的产业和企业。

二、交通规划在交通规划方面,哈尔滨注重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发展。

城市中心区设立了多个公共汽车站和地铁站,方便市民出行。

同时,哈尔滨还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此外,哈尔滨还计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三、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工业城市,哈尔滨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

然而,近年来,哈尔滨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致力于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

在政府的引导下,大量的污染企业进行了整顿或迁移,同时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治理。

此外,哈尔滨还建设了众多的城市公园和绿地,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四、文化建设哈尔滨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为了保护和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哈尔滨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通过修复和保护历史建筑,加强对文化景点的管理,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质和形象。

另外,哈尔滨还积极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节和国际交流活动,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哈尔滨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中。

通过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发展便捷的交通系统,加强环境保护和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哈尔滨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质,为市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同时,这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哈尔滨地铁通车计划

哈尔滨地铁通车计划

哈尔滨地铁通车计划工作目标1.地铁线路规划与设计详尽调研哈尔滨城市交通需求,合理规划地铁线路,确保线路设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针对哈尔滨地理环境特色,如冬季寒冷气候,设计相应的地铁建设和运营方案,保障地铁运营的效率和乘客的舒适度。

同时,考虑与现有公交系统的无缝对接,提升整体公共交通系统的协同效率。

2.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引进和采用国际先进的地铁建设技术和管理方法,确保哈尔滨地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

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从原材料采购到施工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地铁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3.通车试验与运营准备在地铁通车前,进行详尽的试验运行,包括系统测试、安全评估等,确保所有系统运行稳定,符合运行标准。

同时,做好地铁开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人员培训、运营流程制定、应急处理预案等,确保通车后能够迅速进入正常运营状态。

工作任务1.组建专业团队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地铁规划和建设团队,成员应具备丰富的地铁建设经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团队中应包括工程师、设计师、项目经理等专业人才,确保地铁项目的高效推进。

2.开展前期调研对哈尔滨城市交通进行全面的调研,收集相关数据,分析现有交通系统的优缺点,确定地铁建设的优先级和具体线路。

同时,要充分听取市民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使地铁规划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3.编制详细计划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编制详细的地铁建设计划,包括施工时间表、资金预算、资源配置等。

同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4.推进项目建设在确保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启动地铁项目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要定期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检查,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5.通车试验与评估地铁建设完成后,进行通车试验,评估系统运行状态和性能。

邀请专家和市民参与试乘,收集反馈意见,对运营流程进行优化调整。

6.运营准备与培训完成通车试验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后,进入运营准备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黑龙江省计划用三年多(截止2014年)的时间,力争实现7
项目标:一是全省13个市(地)实现高等级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相连接;二是市(地)之间、市(地)与县(市)之间实现二级以上公路相连接,其中通高速公路的县(市)占50%;三是县(市)与县(市)之间基本实现二级以上公路相连接;四是重点旅游景区、25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9个边境互市贸易区、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地区实现二级以上公路相连接;国省干线公路“断头路”全部打通;六是出省公路全部建成二级以上公路;七是全面完成省政府提出的农村公路建设“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目标。

2、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十二五”时期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公路基础设施方面。

一是继续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完成虎林至鸡西、伊春至五大连池等“三年决战”续建高速公路项目2375公里,实施鹤岗至伊春、建三江至黑瞎子岛等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568公里,争取开工建设双鸭山至宝清、绥化至大庆等地方高速公路项目492公里。

到“十二五”末,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650公里,境内国家高速公路建成率达到80%。

除加格达奇外,省会与地市间、相邻地市间实现高速连通、半日通达,基本形成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高速公路网络。

二是进一步加大国省道改造力度,完成漠河机场至北极村、通河至汤原等“三
年决战”续建项目2378公里,实施铁力至金山屯、鹤岗至名山等新开工项目2530公里,实施绥满、同哈等国道大修工程2300公里。

到“十二五”末,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8万公里,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达到良。

三是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实施县乡公路升级改造5000公里、行政村通畅工程21000公里,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建设。

到“十二五”末,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4.1万公里,乡镇、行政村通畅率达到100%,列养里程好路率达到85%。

四是推进国边防公路、口岸公路和界河桥建设,建设国边防公路1319公里,建设黑河、绥芬河等口岸公路236公里,推进黑河黑龙江大桥、洛古河黑龙江大桥等5座界河桥建设。

水路基础设施方面。

争取开工建设松花江依兰、悦来2座航电枢纽,实施松花江佳木斯至同江段、黑龙江上、中游以及乌苏里江重点浅滩疏浚工程,续建完成抚远港莽吉塔港区,开工建设黑瞎子岛客运码头及漠河、饶河、嘉荫、萝北等界河开放港口,建设哈尔滨呼兰河煤炭专用码头和佳木斯港宏力港区等内河码头,完善内河水运支持系统。

到2015年,全省高等级航道达标率由25%提高至44%,养护率达到100%,基本适应区域水路运输、国际贸易运输和江海联运发展的需要;港口专业化、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与公路、铁路的衔接基本通畅,货物通过能力和旅客通过能力分别比2010年提高25%和18%。

道路运输场站方面。

实施包括哈西综合客运站等6个综合客运枢纽在内的16个客运枢纽站建设,推动实施包括龙运物流园区等14
个物流园区在内的24个货运站场建设。

建设乡镇客运站400个,市、县级货运站69个。

到2015年,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客、货运站场建成率分别达到50%和40%,市(地)至少拥有1个一级客运站、县(市)至少拥有1个二级客运站,全部县(市)均建有等级货运站,85%的乡镇建有等级客运站,基本形成以8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为中心,市、县级运输站场为重点,农村客运站点为补充的现代化、智能化、综合化的场站网络体系。

3、哈尔滨未来二十年城市交通发展规划:
哈尔滨在对外交通建设上,将加大铁路、高速公路、松花江航运、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打造“两轴一带、两环、六通道”的对外交通格局。

届时,哈市将构筑起12小时、6小时、一小时的航空交通圈,快速连接台港澳、日本、韩国、中东及北美等国家和地区,并基本形成8小时通达各主要中俄贸易口岸的陆路交通网络。

在此基础上,哈市还将强化市域交通的建设,建立起“九射、三纵、十四联”的干线公路网络,形成以哈尔滨市区为中心,一小时辐射周边双城、阿城、宾县、巴彦、兰西和肇东六个卫星城,两小时直达辖区各中心城镇、三小时覆盖整个市域,半日辐射省内除黑河和大兴安岭地区以外其它所有地级中心城市的交通圈。

另外,本次交通规划进京围绕哈尔滨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和“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发展战略。

针对“北跃”战略,哈市将优先建设“三高速、5干线”及松北客、货运综合枢纽,加强过江通道及两岸连接线工程,进一步强化“两城”(江南、江北)之间的交通联系;“南拓”方面,哈市将对外建
设“三高速、4干线”及哈西、香坊、龙运综合枢纽,对内建设三环及3条放射主干道,注重内外衔接,强化哈南新城与中心城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中兴”建设上,哈市将加强出口路建设,使城市道路与公路有效衔接;打通断头路,构筑城市快速干道系统;强化综合衔接,建设客、货运综合枢纽;“强县”战略中,哈市将规划建设“1环、9射、3纵、14联”干线公路,加强农村公路网建设、共享道路交通资源;建设市、区县、乡镇三级客货运站场体系,共享交通服务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