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工艺学第四章答案

合集下载

玻璃工艺学:玻璃工艺学测考试题(最新版).doc

玻璃工艺学:玻璃工艺学测考试题(最新版).doc

玻璃工艺学:玻璃工艺学测考试题(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名词解释 玻璃的热历史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长性玻璃 本题答案: 3、问答题 玻璃的光学常数包括哪些内容? 本题答案: 4、问答题 玻璃原料的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本题答案: 5、名词解释 粘度温度系数 本题答案: 6、问答题 影响玻璃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 本题答案: 7、问答题 配合料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本题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8、问答题叙述玻璃表面激光刻花的原理?本题答案:9、问答题气泡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消除一次气泡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本题答案:10、问答题如何利用密度控制玻璃生产的工艺过程?本题答案:11、问答题玻璃生产中为何要使用澄清剂?本题答案:12、名词解释E-CR玻璃本题答案:13、名词解释逆性玻璃本题答案:14、单项选择题遮阳系数(),阻挡阳光热量向室内辐射的性能()。

A.越小,越差B.越小,越好C.越大,越好D.增大,变好本题答案:15、名词解释混合碱效应本题答案:16、问答题玻璃形成与析晶的热力学与和动力学特点是什么?本题答案:17、单项选择题近红外区光度测量准确度是以内,重复性()。

A.0.5%B.1%C.1.5%D.2%本题答案:18、名词解释A玻璃本题答案:19、名词解释D玻璃本题答案:20、单项选择题紫外区-可见区光度测量准确度是()以内.A.0.5%B.1%C.1.5%D.2%本题答案:21、问答题简述硅酸盐玻璃的导电机理?本题答案:22、多项选择题性治疗的成败取决于很多因素,最重要、最根本的是()。

玻璃复习题#(精选.)

玻璃复习题#(精选.)

玻璃工艺学课后答案第1章:1、名词解释硼反常: 由于Na2O的加入,氧化钠所提供的氧使【BO3】三角体变成【BO4】四面体,导致B2O3玻璃结构由两度空间转变为三维的架状结构。

混合碱效应:在二元碱硅玻璃中,当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不变时,用一种碱金属氧化物取代另一种氧化物时,玻璃的性质不是呈直线变化,而是出现明显的极值。

这一效应叫做混和碱效应。

压制效应:在含碱硅酸盐中随RO的升高,使R﹢在扩散中系数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压制效应。

铝反常:氧化铝的结构状态依氧化铝和碱金属相对含量的不同而变化的这种现象称为铝反常现象。

金属桥:认为在铅四方椎体中,在靠近4个氧离子的一面,因惰性电子被推开,相当于失去两个电子,可以把一面近似看作是零价的铅离子,这样,四方锥体中铅离子。

这样,四方锥体中的铅离子可以“1/2Pb4+-1/2Pb0”称为“金属桥”。

2、简答(1)、玻璃的热历史对玻璃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答:玻璃的热历史是指玻璃从高温热态冷却,通过转变区域和退火区域的经历。

对于玻璃的成分来说,热历史必然有其对应的结构状态,而一定的结构状态必然反应在外部的性质上。

急冷淬火玻璃较慢冷淬火玻璃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较小的黏度。

在加热过程中淬火玻璃加热到300~400℃ 时,在热膨胀曲线上出现体积收缩,伴随着体积还有着放热效应。

(2)、硅酸盐玻璃结构中氧化物的分类及作用?答:当加入碱金属氧化物时,石英玻璃中原有的“大分子”发生解聚作用,这是由于碱金属提供氧使硅氧值发生变化所致。

当加入碱土金属时,钠钙硅玻璃的性质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结构的加强和一系列的物理性质的变好。

(3)、含铅玻璃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答:铅是元素,核外电子层多,离子半径大,电子云易变形,这些都决定了铅玻璃电阻大,介电损耗小,折射率和色散高以及吸收高能辐射等性能。

第3章:1、在硼硅酸盐玻璃中,分相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答:在硼硅酸盐玻璃的生产中,必须注意分相对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玻璃工艺学

复习思考题--玻璃工艺学

第二篇玻璃工艺学第二章玻璃的性质1 、透光性是否是玻璃的通性?玻璃通性有哪些?2 、可否称玻璃为凝固的液体?3 、玻璃的粘度对生产有何4 、玻璃有何结构特点?5 、两大结构学说各强调了玻璃结构的哪些方面?6 、相同成分的块状玻璃与玻璃纤维相比,哪种的机械强度更大?为什么?7 、为什么保温瓶壁通常都很薄?8 、为什么玻璃受急冷比受急热更容易破裂?9 、为什么水玻璃可以溶解于水而窗玻璃不能?10 、玻璃在大气中和在水中相比,哪种情况更容易破坏?11 、玻璃在常温状态下为什么可以被看作绝缘体?12 、为什么铅硅酸盐玻璃折射率比窗玻璃高?13 、下列氧化物,那些能使玻璃着色?为什么?CaO 、CuO 、Cu2O 、Cr2O3、CoO 、Mn2O3第三章玻璃生产工艺1 、平板玻璃生产时,为什么一般不用高岭土引入 Al2O3?2 、以硝代碱引入 Na2O ,有何利弊?3 、玻璃生产对配合料质量有何要求?4 、是否混合时间越长,均匀度越高?5 、如何提高配合料的均匀度?6 、玻璃生产,为什么不以氧化钙、氧化镁的形式引入玻璃成分,而用石灰石、白云石?7 、既然玻璃澄清是为了排除气泡,为什么使用澄清剂?8 、为什么箱式蓄热室比上升道式蓄热室能将空气预热到更高的温度?9 、说明排烟供气系统上各设备作用。

10 、平板玻璃生产通常使用哪些原料?各引入什么成分?11 、原料加工有何意义?12 、玻璃生产采用那些设备加工原料?为什么要避免“过粉碎”?13 、采用用哪些措施可以提高称量的准确性?14 、影响混合均匀度的因素有哪些?15 、混合过程中加水目的何在?可采用哪些形式加水?为什么要控制加水量、加水温度?16 、碎玻璃加入方式有哪些?各有何利弊?17 、碎玻璃加入量大时为什么要“补碱”?18 、生产中因故障导致硅砂使用量增大,可能会出现什么缺陷?19 、配合料储存采用什么设施?储存时间过长、过短各有什么后果?20 、玻璃熔制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进行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1 、玻璃熔制过程需要做到“四小稳”,内容是什么?22 、泡界线是怎样形成的?泡界线跑偏如何纠正?23 、随着熔制时间的延续,粉料熔化速度是加速进行还是减速进行?24 、配合料粒度对熔化速度有什么影响?25 、玻璃液澄清有何目的?粘度、表面张力对玻璃液澄清各有何影响?26 、为什么采用 As 2 O 3 作为澄清剂时需要与 NaNO 3 合用?27 、温度、窑压不稳定会影响玻璃液澄清质量,为什么?28 、玻璃液均化目的时什么?29 、对玻璃液的冷却有哪些要求?30 、分析玻璃熔制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在玻璃制品中出现什么缺陷?31 、哪些措施可以维持玻璃液面的稳定?32 、火焰的气氛制度怎么控制?33 、如果在助燃空气中增加氧气含量,对生产有何影响?34 、玻璃中配合料结石和耐火材料结石各有何特征?产生原因有哪些?35 、保护气体对浮法玻璃的生产有何作用?36 、浮法生产中为什么选择锡作为浮抛介质?37 、玻璃为什么有光滑平整的表面?38 、浮法玻璃成分特点是什么?39 、为什么相同成分的浮法玻璃比其它方法生产的玻璃颜色更深?40 、浮法成型过程可以分哪几个阶段?41 、为什么锡槽要加强密封?42 、为什么锡槽槽底要使用钢板并进行冷却?43 、锡槽中设置电加热元件目的何在?44 、玻璃拉薄和增厚时,拉边机安放方式有何不同?45 、玻璃进出锡槽时的温度是怎样的?为什么?46 、玻璃退火的目的是什么?47 、玻璃中热应力有哪几种?产生原因是什么?48 、玻璃经受急冷,在玻璃表面温度稳定前和稳定后,哪种情况下玻璃更容易破裂?为什么?49 、向室温玻璃杯中加入沸水,玻璃中的应力是暂时应力还是永久应力?为什么?50 、为什么平板玻璃生产需要进行退火过程,而玻璃纤维的生产则不需要?51 、相同尺寸的平板玻璃与石英玻璃都经受相同的温度变化,哪种玻璃中出现的应力更大?为什么?52 、玻璃内应力的存在对玻璃性能有何影响?53 、玻璃进行二次加热退火过程是怎样的?说明其合理性。

玻璃工艺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齐鲁工业大学

玻璃工艺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齐鲁工业大学

玻璃工艺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齐鲁工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玻璃吹管的使用是玻璃制造工艺的第一个变革。

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网络形成体氧化物。

()答案:Al2O32.晶子学说从微观上解释了玻璃的本质,即玻璃的微不均匀性,()与有序性。

答案:不连续性3.非桥氧的存在,使硅氧四面体失去原来的完整性和(),使玻璃性能变差。

答案:对称性4.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网络外体氧化物。

()答案:CaO5.从热力学方面来讲玻璃是稳定的,从动力学方面来讲玻璃是不稳定的,所以说玻璃具有亚稳性。

()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根据键强判断属于玻璃形成氧化物(网络形成体)的是()。

答案:键强大于80kcal/mol2.下列哪种键型容易形成玻璃()答案:离子共价键3.含有一种F(网络形成体)的三元系统有()种类型。

答案:154.三元系统玻璃形成区共有()类型。

答案:215.从动力学观点看,生成玻璃的关键是熔体的冷却速度(即黏度增大速度)。

()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稳定分相(稳定不混溶性)是液相线以下出现相分离现象。

()答案:错2.碱金属氧化物与二氧化硅的二元系统出现的分相属于稳定分相。

()答案:错3.MgO-SiO2系统中液相线以上出现的分相属于亚稳分相。

()答案:错4.在不稳区,分相后第二相为高度连续性的蠕虫状颗粒。

()答案:对5.凡是侵蚀速度随热处理时间而增大的玻璃,一般都具有孤立滴状结构。

()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结构对称则结构缺陷较少,粘度较小。

()答案:错2.碱土金属氧化物降低高温粘度,升高低温粘度。

()答案:对3.奥霍琴法计算某黏度值对应的温度时,以1%MgO代1%CaO时,会降低相应温度。

()答案:错4.熔体内部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愈大,则表面张力也愈大。

()答案:对5.奥霍琴法计算某黏度值对应的温度时,公式中的D(随黏度值而变化)表示下列哪种物质的特性常数。

()答案:SiO2第五章测试1.淬冷属于化学钢化法,能提高玻璃的强度。

青海大学《材料概论》课件第四章玻璃

青海大学《材料概论》课件第四章玻璃
• 性能:与钠硅玻璃相比,机械强度较高、热膨胀 系数较小、耐热性能、介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较 好、融体粘度较高。
玻璃工艺学
第一章 玻璃的结构
氧化钙对钠硅玻璃的影响
• 由于钙离子的场强比钠离子大得多,对氧 离子的静电引力较大,在钠硅玻璃中加入 氧化钙能使玻璃的结构得到加强,钠离子 的活动受到限制,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能得 到改善。
第一章 玻璃的结构
玻璃工艺学
第一章 玻璃的结构
6.钠硼硅玻璃的结构与性能
• 基本组成: Na2O-B2O3-SiO2 • 结构特点:
O/(B+Si)>1.5; [BO3]部分转变为[BO4]; 层状结构转变为三维的架状网络结构。
• 性能:热膨胀系数小,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电 学性能良好;容易分相。
(1) 玻璃的结构 (2) 玻璃原料 (3) 玻璃的熔制过程
玻璃工艺学
(1) 玻璃的结构
a. 玻璃的通性
第一章 玻璃的结构
1. 各向同性: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任何方向 都相同。
2. 无固定熔点:玻璃从固体变为液体是在一定 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
3. 亚稳性:玻璃的内能比晶体高,它不是处在 最低能量状态。但一般情况下,玻璃不会自 发转变成晶体。
钠硼解石(NaCaB5O9·8H2O) 硅钙硼石[Ca2B2(SiO4)2(OH)]
3. 引入P2O5的原料
磷酸钙* 磷酸铝 磷酸钠 磷酸二氢氨 骨灰
4. 引入Al2O3的原料
长石* 氧化铝
粘土 氢氧化铝
蜡石
5. 引入Na2O的原料
纯碱* 芒硝 长石 氢氧化钠 硝酸钠
一般是用纯碱引入Na2O。芒硝价格便宜,但 芒硝引入Na2O的同时会引入SO3。 SO3在玻璃中 的溶解度很小,多了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芒硝 要到1400℃才能分解。这将使玻璃的熔制温度和能 耗提高,也给池窑设计带来困难。此外,未分解的 Na2SO4留在玻璃液表面,形成硝水或称碱水,会 加速对耐火材料的侵蚀。

玻璃工艺学:玻璃工艺学考试答案模拟考试_1.doc

玻璃工艺学:玻璃工艺学考试答案模拟考试_1.doc

玻璃工艺学:玻璃工艺学考试答案模拟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检测,覆盖可见光区波长范围为( )。

A.280~380nm B.350~1800nm C.380~780nm D.4.5~25m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在光谱透射比测定中,采用与试样( )的空气层作参比标准。

A.2倍厚度 B.1.5倍厚度 C.相同厚度 D.一半厚度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名词解释 临界冷却温度 本题答案:能生成玻璃的最小冷却速度。

本题解析:能生成玻璃的最小冷却速度。

4、单项选择题 远红外区波长范围为( )。

A.280~380nm B.350~1800nm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C.380~780nmD.4.5~25m本题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问答题试举例说明玻璃半导体的应用?本题答案:①有些玻璃半导体在外加电压下降至零值时仍保持导体状态,本题解析:①有些玻璃半导体在外加电压下降至零值时仍保持导体状态,像记忆这个状态一样,只要再加上一定数值相反的电压或一个电流脉冲后,才能恢复绝缘状态l本题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问答题判断玻璃生成能力的三个动力学指标是什么?本题答案:1.在熔点Tm附近熔体的粘度大小粘度大,容易生成玻璃本题答案:对第一类性质的影响:由离子的迁移特性决定的性质,如电阻本题解析:对第一类性质的影响:由离子的迁移特性决定的性质,如电阻率、化学稳定性等对玻璃的分相结构十分敏感。

《玻璃工艺学》笔记DOC

《玻璃工艺学》笔记DOC

第一章玻璃的结构与性质第一节玻璃的定义与通性一、玻璃外观:即不同于液体,也不同于固体,透明或半透明,断裂时呈贝壳状。

结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无定形物质。

性质:冷却时不析晶,凝固时又硬又脆.狭义:熔融物在冷却过程中不发生结晶的无机物质。

广义:呈现玻璃转变现象的非晶态固体。

【玻璃的定义】玻璃是由熔体过冷所得,随着粘度逐渐增大而固化,具有较大脆性和硬度. 宏观性能类似于固体,微观结构上具有近程有序,远程无序的无定形物质。

结构特征:局部原子具有类似于晶体的有序排列,宏观上原子排列类似于液体无序.即“近程有序,远程无序”二、玻璃的通性1.各向同性2.介稳性3.无固定的熔点4.从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时物化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连续性与可逆性5.物理、化学性质随成分变化的连续性第二节玻璃结构:离子或原子在空间的几何配置以及它们在玻璃中形成的结构形成体一.玻璃结构学说(一)晶子学说1.理论依据:兰德尔1930年提出微晶学说,微晶和无定形两部分组成,有明显的界限。

列别捷夫玻璃在520℃退火时,玻璃折射率变化反常,在500℃之前呈线性分布,在520~ 590之间,突然变小,因为石英在573℃的晶型转变,故推断玻璃中存在高分散石英微晶(晶子)聚集体.2.观点硅酸盐玻璃的结构是由各种不同的硅酸盐和SiO2的微晶体(晶子)所组成的。

晶子是带有晶格极度变形的有序区域,不具有正常晶格构造。

晶子分散在无定形介质中,过渡是逐渐完成的,无明显界线。

3.意义:第一次提出玻璃中存在微不均匀性和近程有序性。

(二)无规则网络学说1.理论依据1932,查哈里阿森硅胶中存在1~10nm的不连续颗粒,图谱中有明显小角散射.玻璃中均匀分布,故结构是连续的、非周期性的.方石英具有清晰的、周期性的衍射峰,说明晶体排列有周期性的.衍射带中主峰位置一致,说明结构单元一致[SiO4],石英玻璃与方石英中的原子间距相等.计算得知玻璃中Si-O间距1.62A,而方石英中为1.60A.2.基本观点:成为玻璃态的物质与相应的晶体结构一样,也是由一个三度空间网络组成,这种网络由离子多面体(四面体或三角体)构筑而成,晶体结构网由多面体无数次有规则、重复构成,而玻璃体结构中多面体缺乏对称性和周期性的重复。

复习思考题解答--玻璃工艺学

复习思考题解答--玻璃工艺学

第二篇玻璃工艺学第二章玻璃的性质1.答:不是,玻璃通性有:各向同性、介稳性、无固定熔点、性质变化的连续性和可逆性。

2.答:可以,但不很完善。

3.答:熔制中——粘度小,有利于玻璃液澄清、均化;成型中——粘度不均匀产生玻筋;粘度的作用,使玻璃厚度均匀;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快慢影响成型速度;退火中——退火在恰当的粘度下进行。

4.答: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5.答:晶子学说强调了玻璃结构的有序性、不连续性、不均匀性;无规则网络学说强调了玻璃结构的连续性、无序性、统计均匀性。

6.答:玻璃纤维机械强度更大,因为尺寸小,生产中冷却均匀,表面微裂纹少。

7.答:减小玻璃中存在的温度差,提高热稳定性。

8.答:急冷过程中,表面产生张应力,急热时表面产生压应力,玻璃抗张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

9.答:窗玻璃中含有二价金属离子,对碱金属离子的迁移有压制效应,迫使离子交换反应停止。

10.答:在大气中更容易损坏。

因为在大气中主要是玻璃表面薄膜水侵蚀玻璃,量小,侵蚀中产生的碱溶解于水后浓度大,相当与碱侵蚀玻璃,碱可以直接溶解玻璃骨架。

11.答:因为玻璃中的碱金属离子等不能迁移。

12.答:因为铅离子极化率大,有利于提高玻璃折射率。

13.答:CuO、Cr2O3、CoO、Mn2O3能使玻璃着色, 因Cu2+、Cr3+、Co2+、Mn3+的d轨道上有未配对的电子,且不是呈半满状态,Ca 2+没有d轨道,Cu+的d轨道呈全满状态,不符合离子着色条件。

第三章玻璃生产工艺1.答:因为高岭土中Al2O3含量高,平板玻璃配合料粒度大,如果混合质量稍差,熔化后局部Al2O3含量高,玻璃中会出现条纹。

2.答:因Na2O含量低导致储库储量增大;耐火材料损坏加快,缩短熔窑寿命;可能出现芒硝泡影响玻璃质量。

3.答:正确性,稳定性,均匀性,恰当的颗粒度与颗粒组成,一定的水分含量,一定的气体含率。

4.答:不是。

5.答:根据物料性质选择混合机,合理的放料顺序,合理的加水量、加水方式,恰当的混合时间,恰当的装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述黏度在生产中的应用。

2试述玻璃表面张力的工艺意义。

3 影响玻璃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 何谓玻璃的料性?对成型和退火有何影响?5 为何使用粘度描述玻璃生产工艺过程更为科学?6玻璃表面组成与主体玻璃有何不同?分析原因。

1答:在生产中玻璃的熔化、澄清、均化、供料、成型、退火等工艺过程的温度制度,一般是以其对应的黏度为依据制定的。

2答:在熔制过中,表面张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玻璃液中气泡的长大和排除,在一定条件下,微小气泡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可溶解于玻璃液中。

均化时,条纹及节瘤扩散和溶解的速度取决于主体玻璃和条纹表面张力的相对大小。

如果条纹的表面张力较小,则条纹力求展开成薄膜状,并包围在玻璃体周围,这种条纹就很快的溶解而消失。

相反,如果条纹(节瘤)的表面张力叫主体玻璃大,条纹力求成球形,不利于扩散和溶解,因而较难消除。

在玻璃成形过程中,人工挑料或吹小泡及滴料供料时,都要借助表面张力使之达到一定的形状。

拉制玻璃管、玻璃棒、玻璃丝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才能获得正确的圆柱形。

玻璃制得拱火、火抛光也是借助表面张力。

3答:影响玻璃黏度的因素主要有化学组成和温度,在转变温度范围内,还与时间有关。

4答:是指玻璃随着温度变化其年黏度变化的速度称为玻璃的料性。

黏度随温度变化快的玻璃称为短性玻璃,反之称为长性玻璃。

这一性质对成型作业有直接的关系,如用压延法辊压出花纹之后,随温度的降低,黏度能迅速地增长,形成可以快速固定下来,从而保证压出的花纹清晰,退火是通过粘滞流和弹性来消除玻璃中的应力。

故这一性质对退火效率也有很大影响。

5在玻璃生产中,许多工序(和性能)都可以用黏度作为控制和衡量的标志。

使用黏度来描述玻璃生产全过程较温度更加确切与严密,但由于温度测定简便、直观、而黏度和组成关系的复杂性和习惯性,因此习惯上用温度来描述和规定玻璃生产工艺过程的工艺制度。

6玻璃表面与玻璃主体的化学组成有一定差异,即沿玻璃截面(深度)的各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值,其组成随深度而变化。

熔制、成形、热加工过程中,高温造成某些组分的挥发;各组分对表面能贡献的不同使有些组分在表面富集,有些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