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案标题: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1. 了解气温的概念,并能够解释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的原因。
2. 掌握测量和表示气温的方法。
3. 能够分析气温数据,理解气温的季节性变化和地理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1. 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气温的变化原因和季节性变化规律。
3. 气温的地理分布规律。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气温测量仪器,如温度计。
3. 气温数据图表和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气温变化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气温数据图表,引起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有没有观察到气温的变化?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二、讲解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10分钟)1. 通过课件和示意图,讲解气温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包括使用温度计等。
2. 示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和室外的气温,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三、探究气温的变化原因和季节性变化规律(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原因,如太阳辐射、地形、海洋等因素的影响。
2. 展示气温季节性变化的图表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气温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四、分析气温的地理分布规律(15分钟)1. 展示气温地理分布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地理分布规律的原因,如纬度、海洋暖流等因素的影响。
五、小结与展望(5分钟)1. 复习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以及气温的变化原因和季节性变化规律。
2. 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地理分布规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展望下节课将学习气候与气温的关系。
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气温测量实验,比较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情况。
2. 让学生调查本地区的气温数据,并制作气温变化图表或地图。
3.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地形和海洋对气温的影响。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验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概念理解:布置小组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解释气温变化与分布的原因和规律。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掌握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气象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气温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气温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
2. 气温的变化规律:日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
3. 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
4. 生活中的气温现象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气温的变化规律,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2. 难点:气温分布图的解读,生活中的气温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温的概念、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2. 利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观察气温分布图,理解气温分布的特点。
3. 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气象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气温现象。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气温分布图、气象数据等教学素材。
2. 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以便进行实例分析。
六、气温的测量与记录1. 气温的测量工具及方法2. 气温的记录与资料整理七、气温日变化与季节变化1. 气温日变化规律2. 气温季节变化规律八、世界气温分布特点1. 纬度对气温分布的影响2. 海陆对气温分布的影响3. 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4. 洋流对气温分布的影响九、我国气温分布特点1. 纬度对气温分布的影响2. 海陆对气温分布的影响3. 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十、气候变化与气温关系1. 气候变化的原因2. 气候变化对气温的影响十一、生活中的气温现象1. 城市热岛效应2. 海拔高度与气温的关系3. 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十二、气温与人类活动1. 气温对农业的影响2. 气温对健康的影响3. 气温对交通的影响十三、气温变化的应对措施1. 节能减排2. 适应气候变化3. 保护生态环境十四、拓展与实践1. 收集不同地区的气温数据,分析其分布特点。
2. 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工作的实际情况。
十五、教学反思与评价1. 学生对气温概念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气温变化规律的掌握情况3. 学生运用气象知识解释生活中气温现象的能力六、气温的测量与记录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气温的测量工具及方法,学会正确记录和整理气温数据。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气温的测量单位和个人感受温度的差异;3. 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分析气温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2. 利用地图和图表,学会解读和分析气温分布情况;3. 运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气温影响因素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环境的意识;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难点:1. 气温分布规律的深入理解;2. 影响气温分布因素的综合分析。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相关气温数据和图片;2.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3.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环境。
学生:1. 预习相关知识;2.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3.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温变化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气温的兴趣,提问:“你们觉得气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讲解:讲解气温的概念、测量单位和个人感受温度的差异。
举例说明气温对生物、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 分析: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分布规律。
提问:“你们发现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如纬度、海陆、地形等。
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温。
5. 实践: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调查当地气温分布、分析气温数据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2. 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分析影响当地气温分布的因素;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知道气温的计量单位。
2. 使学生掌握气温的分布规律,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天气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气温的概念,气温的分布规律。
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解释,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气温的概念、计量单位以及气温分布规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 利用地图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加深对气温分布规律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气温的相关图片、数据和案例。
2. 准备世界气温分布图。
3.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气温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温这一天气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气温的概念和计量单位:介绍气温的定义,解释摄氏度、华氏度等温度单位,让学生掌握气温的基本知识。
3. 分析气温分布规律:讲解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4. 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加深对气温分布规律的理解。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地区的气温分布案例,使学生掌握气温分布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张简单的气温分布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2. 分析人类活动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如城市热岛效应等。
七、教学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气温分布规律的理解。
2. 开展课堂问答,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气温分布图作业,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2. 改进教学方法,如增加实地观测气温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
2. 使学生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气候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
2.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4. 气温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2. 教学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成因,气温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用地图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掌握气温分布规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气温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气候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导入新课《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2. 讲述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解释气温的含义,讲解摄氏度、华氏度等气温单位。
3. 学习世界气温分布规律:让学生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4. 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讲解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5. 气温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气温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气温概念及其单位的理解。
2. 检查学生对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掌握程度。
3. 评估学生对影响气温分布因素的分析能力。
4. 考察学生对气温变化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认识。
5. 综合评价学生在保护环境、关爱地球方面的意识。
七、教学资源:1. 世界气温分布图。
2. 气温变化案例资料。
3. 气温相关知识多媒体课件。
4. 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
2. 使学生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3.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4. 培养学生运用气象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成因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气温变化与分布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气温变化与分布的图像和数据。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气温变化与分布的相关图像和数据。
2.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状况,了解气温的概念。
b. 讲解气温的计量单位及换算方法。
2.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a. 展示一日之内气温的变化图像。
b. 引导学生观察气温变化规律,分析原因。
c. 讲解气温日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3. 气温的年变化规律:a. 展示一年之内气温的变化图像。
b. 引导学生观察气温年变化规律,分析原因。
c. 讲解气温年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4. 世界气温分布规律:a. 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像。
b. 引导学生观察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分析影响因素。
c. 讲解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5.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温变化与分布的规律。
b. 强调气温变化与分布对生活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观察气温日变化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点进行气温观测。
b. 每小时记录一次气温,连续记录一天。
c. 分析观测数据,得出气温日变化规律。
2. 活动二:探究气温年变化规律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点进行气温观测。
b. 每月记录一次气温,连续记录一年。
c. 分析观测数据,得出气温年变化规律。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参考教案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参考教案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感悟“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知识和能力]1.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
2.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4.能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5.学会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6.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
7.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8.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气温的年变化。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教学难点 1.有关气温的计算。
2.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3.等温线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天气)描述这种天气状况的是什么要素?(气温)那么,什么是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称为大气温度,简称气温)气温是反映一个地方天气状况和气候特征的重要要素之一。
现在开始来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一、生活和气温1.投影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阅读课本P50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测定气温的工具是____________。
(2)气温的表示方法是____________。
(3)怎样观测气温?2.请2~3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评论、补充,教师评价。
然后教师出示温度计,说明其使用的方法,并让学生观测当时的气温值,读、写出来。
注意给学生说明气温在零度以下时的读法和表示方法,如-5℃。
3.投影展示课本P49图3.10“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
让学生观察读出各时刻的气温值,并计算出日平均气温。
然后思考怎样以类似的方法,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归纳写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1 / 84.投影展示日、月、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和自己归纳的方法加以对照校正,加深对平均气温的理解。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需要给学生说明每日观察的次数是根据需要而确定的,但无论观察多少次,观察的时间间隔必须是相等的。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地理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2.掌握全球气温分布规律,分析其影响因素。
3.能够运用气温数据绘制气温分布图,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全球气温分布规律。
2.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气温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理解气温的概念(1)讲解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空气的冷热程度。
(2)展示气温计,介绍气温的测量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单位:摄氏度(℃)。
3.全球气温分布规律(1)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气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有何特点?(3)分析原因: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多,两极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少。
4.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1)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纬度因素,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气温分布?(3)举例说明:沿海地区气温较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幅度小;高山地区气温较低。
5.气温分布图的绘制(1)讲解气温分布图的绘制方法。
(2)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区,收集气温数据。
(3)学生合作绘制气温分布图。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
(3)布置作业:结合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四、教学反思1.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在分析气温分布规律时,可以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增强学生的兴趣。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重难点补充:1.重点:(1)教师:同学们,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谈论气温,那么大家知道气温在地理学中是如何定义的吗?学生:气温是不是就是空气有多热?教师:很接近了,气温确实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我们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大家知道我们是如何测量气温的吗?学生:用气温计!教师:对了,我们常用的温度计就是用来测量气温的。
那么,谁能告诉我,我们通常在哪些情况下会特别关注气温的变化?学生:出门穿衣服啊,还有farmer'smarket(农贸市场)上卖蔬菜水果的时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目标:
1、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二)、能力目标:
学会读气温及简单的绘图。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二、本课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三、本课教学难点:
理解气温变化规律及气温分布规律。
四、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天气的网站、准备语文书
2.教学器材:大屏幕、投影片、实物投影仪
3.教学课件:投影胶片——盂买与雅库茨克气温曲线图
气温和气温分布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课型:
讲授新课。
讲练结合、讨论归纳结合。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板书设计:一、气温与生活
二、气温的变化
三、气温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