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动物采食量及其调节
《动物采食量》课件

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采食量相对较大,如狮子、老虎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 述观点。
杂食动物:既吃植物又吃动物,采食量适中,如熊、猴子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的阐 述观点。
生长限制因素与调控策略
生长限制因素:遗传、环境、营 养等因素对动物采食量和生长的 影响
实际应用:针对不同动物种类和 生长阶段,制定相应的调控策略, 提高养殖效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调控策略:通过调整饲养环境、 优化饲料配方、加强管理等措施, 提高动物采食量和生长速度
注意事项:注意调控策略的科学 性和可行性,避免过度干预导致 动物健康问题
了解动物采食量与能量代谢率的关系对于研究动物生态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策略和适应能力。
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代谢特点
哺乳动物:能 量代谢率较高, 消耗的能量主 要用于维持体 温、运动和生
长发育等。
鸟类:能量代 谢率较高,消 耗的能量主要 用于维持体温、 飞行和生长发
操作步骤:观察动物在一定时间内的采食行为,记录其采食量,并分析其采食行为 与采食量的关系。 注意事项:需要选择合适的观察时间和地点,避免干扰动物的正常采食行为。同时, 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经验,以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间接测量法
定义:通过测量动物采食 后生理指标的变化来间接 评估采食量
能量代谢率 的定义
能量代谢率 的影响因素
能量代谢率 的计算公式
能量代谢率 的实际应用
采食量与能量代谢率的关系
《动物的采食量》课件

结束语
动物采食量的研究对人类有哪些启示?如何在未来更好地研究动物的采食量? 让我们一起探索答案!
3 热定量法
利用热量代谢测定动物的采食量。
2 消耗平衡法
通过测量动物摄入食物和排出的废物来计算 采食量。
4 核素示踪法
通过核素示踪来测定动物摄入食物的量。
动物的采食量影响因素
饲料的营养成分
动物对饲料的营养成 分需求不同,会影响 其采食量。
外界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等环境条 件会对动物的采食行 为产生影响。
动物生理状态
动物的健康状况、年 龄等因素会对其采Βιβλιοθήκη 量产生影响。动物种类等因素
不同动物物种之间的 采食量会有差异。
动物采食量的应用
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研究动物的采食量可以优化 畜牧业生产和提高利润。
变化环境下野生动物的 食性分析
了解野生动物的采食量可帮 助保护和管理森林、草原和 水域资源。
森林、草原和水域资源 的保护和管理
《动物的采食量》PPT课 件
动物的采食量是什么?它为什么如此重要?本课件将探讨动物的采食量研究 的背景、常见的测定方法以及其应用价值。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为什么需要研究动物的采食量?动物的采食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动物的采食量有哪些应用价值?
常见的采食量测定方法
1 直接称重法
通过称重食物容器来测定动物的采食量。
采食量及其影响因素

3)饲喂方式和时间 自由采食时动物的采食量高于限饲时。少喂勤 添可使动物保持较高的食欲,并减少饲料浪费。 4)饲喂的连续性 从营养上讲,动物从出生起的整个生命,虽然 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但前后一件存在连续性。如 母猪妊娠期的采食量不仅影响妊娠期母猪的增重、 胎儿的发育,也会影响泌乳期的采食量从而引起 产乳量。因此,应该从全局的观点来决定母猪各 阶段的采食量和饲养方式。
动物采食量及其影响因素
付亚楠 吕文佳 张烨华 张志平 王云凌
•
采食是动物摄入营养物质的基本途径。 采食量是衡量动物摄入营养物质数量的尺 度。动物采食的营养物质至于偶满足了维 持需要后,多摄入的部分才能用于生产。 因此,采食量是影响动物生产水平的重要 因素。
目 录
• 采食量的概念 • 采食量的衡量 • 采食量的意义 • 影响采食量的因素
四、影响采食量的因素
动物的才是包括觅食、识别、定位感知、 食入、咀嚼、吞咽和停止摄入等一系列过 程。因此,影响采食量的因素有很多,主 要有动物、饲粮、环境和饲喂技术等。
(一)动物因素
1、遗传因素 采食量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可通过选择来 提高。各种动物的采食习性和特点各不相同,采 食量也相差甚远。 2、生理阶段 母畜发情时,一般采食量下降,甚至停止采 食;母羊在妊娠后期,采食量降低;产羔后期, 采食量增加;妊娠、泌乳和产蛋能刺激食欲,提 高采食量。
在实际生产中,供给动物饲料时,既要 使动物的实际采食量符合动物的生理需求, 又可通过认为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调控 采食量以达到一定的生产目的。
二、采食量的衡量
(一)用采食饲料的重量来表示:通常用24h 内采食饲料的重量来表示。但因饲料干物 质和营养浓度不同,故采食量相同,并不 意味着摄入的养分数量相同。 (二)用能量摄入量表示:此法优于前者, 因为动物采食的实质是满足能量的需要。
养殖技术中的采食量控制策略

养殖技术中的采食量控制策略养殖业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而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进也使得养殖成为了一个高效而可持续的产业。
在养殖过程中,采食量的控制对于动物的生长与发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养殖技术中的采食量控制策略,旨在为养殖业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
首先,养殖环境对于动物的采食量具有很大影响。
保持一个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能够增强动物的食欲并促进采食量的增加。
饲养密度的合理控制也是关键,过高的密度往往会导致竞争食物资源,从而限制动物的采食量。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科学且有效地控制养殖环境是提高采食量的基础。
其次,饲料的质量与种类也是影响采食量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饲料能够提供养分丰富且口感好的食物,从而激发动物的食欲。
饲料的口感和味道对动物的采食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研究和改进饲料配方和加工方法,以提高饲料的可口性,是提高采食量的一种重要策略。
此外,针对不同种类的动物,合理选择不同的饲料种类和饲养模式,可以使得动物的采食量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提升。
采食量控制还可以通过管理措施来实现。
例如,定时定量喂养可以让动物在规定的时间和数量内就餐,防止动物过度饥饿或过度进食。
此外,饲养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动物的食欲表现来调整饲料的投喂量,以满足动物需求的同时避免浪费。
在养殖场中,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使用自动化喂食设备,根据动物的需求和生长状态进行精确的饲喂量控制,以达到合理控制采食量的目的。
另外,健康管理也是提高采食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动物如果出现疾病或者不适,其食欲往往会受到影响而导致采食量下降。
因此,动物的养殖环境和饲养条件要保持清洁卫生,必要时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控,确保动物的健康状况良好,从而提高其采食量。
同时,定期的兽医检查和及时的治疗也是保障养殖动物健康和采食量的重要因素。
最后,养殖技术中的采食量控制策略还需考虑到动物的生长发育特点。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品种的差异,饲养人员应调整饲料的成分和投喂量,以满足动物不同阶段的需求。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采食量的调节.docx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采食量的调节整理动物的采食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包括觅食、识别、定位感知、食入和咀嚼吞咽等一系列过程。
采食的饲料在消化道得以消化,其中的养分被吸收并参与体内代谢。
所有这些活动和过程均会影响动物的采食量。
然而, 大多数成年家畜即使在自由采食条件下,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体重;某一品种的幼畜也趋向于以一定的速度生长。
显然成年家畜和幼畜能根据自己的能量需要来调节采食量。
可见,动物的采食量存在短期控制和长期控制。
采食量的短期调节主要是控制每次采食的开始和终止(即摄食的开始和停止)。
因为短期调节方式的存在,动物不会出现完全禁食,也不会出现无休止的摄食。
采食量的长期控制即在较长时间内对采食量的调节。
由于采食量长期调节机制的存在,动物能够长期的维持能量平衡。
动物采食量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而其他器官如感觉器官、胃肠道、肝、血液和脂肪组织也通过神经-体液的反馈作用参与采食量的调节。
实际上,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是来自动物机体各部位的反馈信号的综合。
一、调节采食量的中枢神经系统(一)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缩写为 CNS)是调节采食量的关键,其作用是使动物产生饥饿感和饱感,调节食欲的大小,从而引起采食的开始和停止,控制采食量。
饥饱是动物所处的消化生理的两种状态。
饥饿(hunger)指动物在一段时间内未采食而消化道内食物已排空时的生理状态。
动物采食饲料后,饥饿状态便会消失。
饱(satiety)则指动物采食后,消化道已充满食物时的生理状态。
食欲(appetite)是指动物想吃食的愿望,通常由一些内在因素(生理或心理因素)刺激或抑制动物的食欲。
食欲、饥饱状态均与采食行为和采食量有关。
当动物出现饿感,且食欲强时,动物能够采食大量的饲料。
若出现饿感,但缺乏食欲时,动物可能采食,不过采食量较少。
动物出现饱感时,便停止采食;但此时,不一定满足了食欲的需求。
调控动物采食量的内源因子

调控动物采食量的内源因子采食是畜禽获取营养素的前提,更是其生长发育和进行生产的基础。
在实际生产中,采食量往往是畜禽营养需要的第一制约因素。
目前研究调控猪食欲主要有三个控制靶点:刺激口腔化学感受器、抑制胃肠道的饱感信号、刺激下丘脑食欲中枢。
如我们传统的香味剂和甜味剂,主要通过刺激畜禽鼻腔、口腔的化学感受器来达到诱食的目的,而对于抑制胃肠道的饱感信号、刺激下丘脑食欲中枢等都还处于理论研究当中。
目前研究发现,动物体内存在的食欲调控因子主要有食欲促进因子如神经肽Y(NPY)、生长素(Ghrelin)、食欲肽(Orexin)、阿片肽(Opioid)、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黑色素聚集激素(melanin-concentratinghormone,MCH)、Y-氨基丁酸9人8人)和食欲抑制因子如瘦素(Leptin)、黑素皮质素受体(MCR)、胆囊收缩素(CCK)等,本文综述了NPY、Leputin、Ghrelin、Orexin、MCR、CCK和GABA等在动物采食调控上的作用机理、调控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一些调控因子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1神经肽Y(NPY)1.1神经肽Y的结构和分布NPY自1982年由Tatermato首次从猪下丘脑中分离得到以后,人们对它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NPY具有促进动物采食,影响激素分泌,调节体温、生物节律、性行为及情绪等作用。
Franciszek(1999)研究表明NPY是由36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单链多肽,该肽链折叠成发夹结构,Y是指分子两端的酪氨酸残基,它的结构与36个氨基酸的胰多肽(Ancreaticpolypeptide,pp)和肽YY(PeptideYY,PYY)极其相似,故认为同属胰多肽家族。
NPY有两个相互逆平行的螺旋区,一个富含脯氨酸的螺旋和一个&-螺旋,两个螺旋区都有两性电离的特定的3级结构,当某种因素造成这种分子的3级结构发生改变时,NPY的生物活性便消失。
动物营养学-11第十一章(维持与生长的营养需要1)

EUN在体内的代谢:体蛋白分解与合成代谢始终处于一种 动态平衡中,体蛋白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总有一部分被氧
化分解为尿素或尿酸,大都经尿排出体外,剩下的一部分
可经尿素循环重新进入胃肠道。
EUN排泄量: 0.5mg/KJ绝食代谢产热量
150mg/kg BW0.75
内源尿氮排出 量与基础能量 消耗呈一定比 例关系
(kJ/W0.75)
产蛋鸡 2
499
250
3491
297
猪
100 9200
92
4672
293
奶牛
500 34100 68
7000
320
公牛
1000 52000 52
5643
293
肥育牛 482
32411 67
5738
315
绵羊
50
4301
86
3599
228
山羊363344源自933367227
成年动物绝食代谢的平均基础值不适合生长动物,生长 动物随年龄增加,单位代谢体重的绝食代谢产热量减少。
1 根据绝食代谢计算(析因法):
❖维持能量 = 绝食代谢+随意活动±T
为绝食代谢 和一切增加 的能量需要
= 绝食代谢+绝食代谢×20~50%
= 360~450 BW0.75 = α BW0.75
例题:215页(参数有误37-35;随意活动重复计算)
不同成年动物的维持能量需要量(kJ/kg BW0.75,%)
(二)基础氮代谢的表示和评定 1、基础氮代谢的表示 基础氮代谢是指EUN、MFN和体表氮损失的总和。
外源尿氮:饲粮蛋白质因不适于体蛋白合成而进入氧 化分解代谢过程产生的氮,即外源尿氮。
动物的采食量

日增重 (g) 34.2 36.3 39.3 38.8 39.1 39.1 40.6
三、环境因素
四、饲喂技术
(一)饮水 (二)饲料形态 (三)饲喂方式和时间 (四)饲喂的连续性
影响采食量的各种因素
因素 感觉系统 嗅觉 温度 大脑
味觉 控制采食量 控制采食量 下丘脑 垂体
效应 控制采食量
控制能量平衡 控制能量平衡
日增重 饲喂天数 (kg) (d) 0.45 700 0.91 350 1.36 234
净能需要量(MJ)
玉米当量
维持净能
增重净能 (kg)
9.02×106 2.96×106 1707.7
4.51×106 3.10×106 1176.6
3.02×106 3.28×106 1018.8
(二)配制饲粮的基础 消化道容积与饲粮营养物质浓度相结合;
第一节 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
一、采食量的概念
24h采食饲料的重量。分随意采食量、实际采 食量。
(一)随意采食量
单个动物或群体在自由接触饲料的情况下,一 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重量。
(二)实际采食量
实际生产中,一定时间实际采食饲料的总量。
二、采食量的衡量
(一)用采食饲料的重量表示 采食量与养分数量
(二)用能量摄入量表示 为能而食
(三)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的依据 (四)合理组织生产的依据
第二节 采食量的调节
动物的采食包括觅食、识别、定位感知、食入和咀 嚼吞咽等一系列过程。 采食的饲料在消化道消化,吸收并参与体内代谢。 这些活动和过程影响采食量。 采食量的短期和长期调节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调 控,其他如感觉器官、胃肠道、肝、血液和脂肪 组织也通过神经-体液的反馈作用参与采食量的调 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一、采食量的神经调节
采食量的调节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其他器官通过神经-体液的反馈作用参与采食 量的调节。
1.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rm, CNS)的作用
调节采食量的关键,使动物产生饥饿感和饱 感,调节食欲的大小,控制采食量。
猪主要在白天采食;草食家畜白天、晚上都采食 。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23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一、动物因素
2、生理阶段 动物的生理阶段对采食量的影响机理既与物理调 节有关,也与化学调节(主要是激素分泌的影响)有关。 3、健康状况 患病和处于亚临床感染的动物常表现出食欲下降。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24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一、动物因素
4、疲劳程度 动物过度疲劳,采食量也会下降。 5、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是调节采食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听觉——鱼;味觉——猪;视觉——鸡。 6、学习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注: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20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三、不同动物采食量调节机制比较
1.共同点
猪、禽和反刍动物的采食量调控都由中枢神经统一控制,
控制机制没有本质的差异,都很复杂,受多种机制控制, 某个单一的或几种机制都难以解释采食量调节的全过程。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3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一、采食量的概念
采食量通常是指动物在24h内采食饲料的重
量。有随意采食量和实际采食量之分。
1.随意采食量(Voluntary Feed Intake,VFI)
利用动物的喜好,后天培养,改变其采食行为。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25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二、饲粮因素
1、物理性状 饲料的形式,硬度,颜色等 鸡料,粉碎过细,采食大幅度下降,必须是 粗粒; 饲料中若粗纤维过高,木质素含量高,猪和 反刍动物都会大幅度降低采食量。 猪和反刍动物都会大幅度降低采食量。
一、动物因素 二、饲粮因素
三、饲喂技术
四、环境因素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22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一、动物因素
1、遗传因素 ⑴采食量是一个低遗传力性状:猪遗传力n=0.3;
⑵不同的动物,其采食习性不同:鸡早、晚采食较多;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13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一、采食量的神经调节
2. CNS的部位
⑴ 脊椎动物的下丘脑是调节采食量的重要部位。 ⑵ 饱中枢:抑制摄食的中枢,饱中枢兴奋时, 饿中枢受到抑制,动物产生饱感,采食停止。 ⑶ 饿中枢:刺激摄食的中枢部位,饿中枢兴时, 动物的食欲旺盛,刺激采食量。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7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三、采食量的意义
1. 采食量是影响动物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⑴ 影响动物的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率; ⑵ 采食量过低,不能满足最低生长需要, 使生产效率急剧下降,即维持的营养需要占 营养物质需要的比例过大;
目 的 要 求
学习并掌握采食量的概念,影响采食量 因素及实际生产中调节采食量的措施。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2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第一节 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
一、采食量的概念 二、采食量的衡量
三、采食量的意义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8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三、采食量的意义
⑶ 如果动物采食过高,则会引起: 动物产品质量下降,脂肪沉积过多,单位成 本的商品效益下降。
体组成发生改变,主要增重是脂肪,降低饲 料的转化率。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12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一、采食量的神经调节
饥饿(hunger):指动物在一段时间内未采 食而消化道内食物已排空时的生理状态。 饱(satiety):指动物采食后,消化道已充 满食物时的生理状态。 食欲(appetite):是指动物想吃食的愿望。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27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二、饲粮因素
⑶饲料的滋味包括甜、酸、鲜和苦四种基本味。
许多动物均喜好甜味; 猪特别喜爱甜味;
鸡怕酸,不怕苦。 ⑷饲料的香味来自许多挥发性物质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18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
(2)体内温度变化 体内温度升高,采食量下降; 热稳衡理论
体内温度降低,采食量提高。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指动物饲养标准或动物营养需要中所规定的 采食量的定额。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5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一、采食量的概念
4.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VFI是动物本能,一般随动物日龄或体重的增 加而增加; VFI与实际FI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取决于 动物自由接触饲料的程度和方式; 规定FI是一个定额。
其中葡萄糖和挥发性脂肪酸是最重要的因素。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15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
(1)血糖 血液葡萄糖与采食量呈负相关。 “血糖稳衡理论”(Mayer J.1953) 对于单胃动物,动静脉血糖浓度之差是调控 动物采食量的主要因素。下丘脑存在葡萄糖 受体,饱中枢和饿中枢通过胰岛素分泌见解 参与血糖的调节。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16Biblioteka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
(2)挥发性脂肪酸(VFA) 1)反刍动物,血液挥发性脂肪酸参与采食量 的调节; 2)乙酸和丙酸可直接或间接参与采食量的调 节; 3)VFA可影响瘤胃液的渗透压和pH。
@
19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
CNS
色 香 血液中 味 胃肠道 肝脏 质 机械受体 代 采 地 后脑 谢 食 化学受体 消 化 机体 脂肪组织 肌肉组织
饲料
食靡
养分
储备
时间
图1
采食量的反馈调节
表示随着采食饲料到养分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17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二、调节采食量的其他途径
2、物理调节
通过胃肠道紧张度、体内温度变化等来调节 采食量,其中,胃肠道紧张度最重要。
(1)胃肠紧张度
最重要的物理特性,是确定每次采食量大小 的重要因素之一。动物胃肠道中存在压力受 体,能够感受紧张度变化。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第十一章
动物采食量及其调节
第一节 采食量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采食量的调节
第三节 影响采食量的因素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1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26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二、饲粮因素
2、适口性
⑴定义:一种饲料或饲粮的滋味、香味和质地特 性的总和,是动物在觅食、定位和采食过程中动 物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对饲料或 饲粮的综合反应。其通过影响动物的食欲来影响 采食量。 ⑵对慢性咀嚼动物影响特别大,猪,反刍动物比 较敏感。
2.不同点 猪:化学调节为主; 禽:化学调节为主,依能而食; 反刍动物:能量浓度低 物理调节为主; 能量浓度高 化学调节为主 。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
@
21
动物营养与饲料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第三节 影响采食量的因素
⑷ 饱中枢和饿中枢交互作用,共同调节动物的采食。
2012年6月12日12时19分
塔里木大学 刘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