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中的美育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古诗教学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进行探讨。

一、古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其在诗歌形式、意境表达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解读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等美学特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美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通过欣赏古诗的美,学生可以激发出对诗歌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邃的情感内涵,能够深刻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性情。

在古诗教学中,通过诗歌的朗诵、背诵和赏析,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古人对大自然、人生、情感的感悟和表达,从而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沉内涵,能够引导学生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塑造高尚的情感品格,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情,使他们成为有情怀、有情感的人。

三、古诗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以其简练、优美的语言风格,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分析古诗的用词、修辞手法等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感悟古人的语言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诵、背诵古诗,学生能够模仿古诗的语言风格,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感和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富有韵味和生动性。

古诗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培养出优美的语言品味。

四、古诗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古诗所表现的意象和意境,常常能够引发学生对艺术的探索和想象,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

在古诗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古诗中所表现的自然景象、人物形象等元素,去发现、感受和表现艺术的美。

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让学生把古诗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象和意境,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从而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在其中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古诗教学的重要性、美育渗透的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诗教学的重要性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审美价值。

通过古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

古诗又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能够引导学生审美情感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二、美育在古诗教学中的渗透美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审美情感培养、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等多个方面。

在古诗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 体验古诗的韵味和情感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赏析和理解古诗,让学生深入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体验古诗的魅力,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情感。

2. 欣赏古诗的艺术价值古诗是文学艺术的精华,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通过赏析古诗的语言、结构和意境等方面,让学生欣赏古诗的艺术魅力,培养其对于艺术的鉴赏能力。

通过欣赏古诗的艺术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其审美水平。

3. 培养古诗的创造力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古诗美育的渗透:1. 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教学古诗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布置情境任务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古诗的韵味和情感。

可以邀请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朗读古诗,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古诗的表演等,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古诗的美和魅力。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反映出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更是中国传统美育的载体。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文学情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意义、渗透途径以及教学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意义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精神的珍贵遗产。

古诗以其简练高雅的文风、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情感,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古诗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能够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古诗中的意象、比喻、修辞等艺术手法,常常会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出他们的美感和享受美的能力。

古诗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学情感。

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孤寂、豪迈、深情、怀旧等,这些情感在学生心中经过古诗的渲染,常常会引发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在赏析古诗时,学生们会思考诗中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又如何把握到诗人的情感,这不仅会提高他们的文学情感,还会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意志力。

古诗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国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对中华文明的归属感。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情感,还能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如何将美育元素渗透到教学中,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古诗教学中的专题诗鉴赏、古诗联想和古诗创作三个方面,谈谈美育渗透的途径。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分析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分析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分析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本功,还能够为他们提供美育教育的机会。

古诗教学的美育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鉴赏古诗的美学价值古诗的美学价值是其艺术魅力的体现,也是古诗教学中重要的美育教育内容。

通过欣赏古诗,学生能够领略到其丰富的情感内涵、优美的语言形式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例如,在教学《登鹳雀楼》这首诗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诗中“万籁此俱寂,惟闻钟鼓声”这一情景描写,让学生感受到静谧中的华美。

同时,让学生体会文人墨客们对于生活的正面态度。

二、启迪学生的审美能力古诗教学中,通过教授古诗的词语、句式等,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古诗的美感。

初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把握语言中的美感,引导他们品味别样的美。

例如,教学《赋得古原草送别》时,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中的“烟波江上使人愁”,“家在巴陵边”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其极具感染力的艺术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古诗教学,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爱好。

例如,在教学《登高》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诗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让学生发掘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文化情感的培养。

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古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古代文化的璀璨和历史的沉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通过诗中描写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环境和时间背景,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意识。

总之,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途径,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育内容。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和理解古诗的过程中体验美的感受、发掘文化内涵、培养审美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分析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分析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分析一、古诗教学的意义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历史价值,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们通过教学让学生接触古诗,旨在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了解和体验。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够领略古人的情感、悟出其中的哲理,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提高自己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素养。

古诗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浓厚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

二、美育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美育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教育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育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古诗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古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素养。

例如黄庭坚的《沁园春·长沙》、苏轼的《水调歌头》等诗作,都表达着诗人对家园和人生的深切思考和情感体验,通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思想。

古诗包含丰富的审美情趣,通过学习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人的艺术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例如杜甫的《登高》、李清照的《如梦令》等诗作,都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美好感悟,通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和品味优美的诗句和意境,感受诗歌所蕴藏的美好情感。

古诗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通过学习古诗,学生可以领悟其中的哲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陆游的《示儿》等诗作,都蕴涵了丰富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感悟,通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思维品质。

美育在古诗教学中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古诗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更可以通过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追求,升华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和审美情感。

实施美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情感和人生感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诵、演唱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引导他们肢体表现、情感投入,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实施美育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情操。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感悟其中的人文情怀和价值追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人文修养和人格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德、真善美等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情操修养。

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和审美情感,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情感体验、人文修养和创新精神,通过古诗词的魅力,引导学生感悟人生、感受美好,培养他们的文学情感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感受美的光芒,净化心灵,升华情操。

希望通过美育教育,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古诗词的陪伴下,茁壮成长,展现出更加美好的人生风采。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升华学生的人格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历史渊源。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不仅可以广泛传播中华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更可以升华学生的人格,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品味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赏析古诗词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通过对诗歌艺术形式、语言艺术和思想意境等方面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品味能力。

学生应该从中领悟到美的本质与特点,培养对美的感知和鉴别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品味,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鼓励学生创造和表现自己的情感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绪,如赞美、思乡、怀旧、哀思等。

让学生在赏析古诗词的同时,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激发他们自己的情感和情绪,鼓励他们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写一篇赋、绝句或词,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通过对诗歌的创作和表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完善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发扬爱国精神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注重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学生积极传承中华文化。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古代文士的事迹和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爱国意识。

同时,学生也应该通过学习和赏析古诗词,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四、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古诗词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艺术魅力和意境遥远而神秘。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和赏析,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绘画、讲故事、编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通过对诗歌的创作和表现,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地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美育教育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更可以升华学生的人格,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分析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分析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分析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而美育渗透则是古诗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美育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感体验和美学思维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下面将从古诗的特点、美育渗透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美育渗透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实施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古诗的特点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以简洁的语言、深入的意境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感情和广阔的想象力。

古诗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简洁凝练:古诗以短小的篇幅表达丰富的情感,用简练的文字表达纷繁的意境,给人以一种简洁明快的感觉。

2. 深邃含蓄:古诗往往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不直接点明,而是以隐晦的方式进行表达,给人以一种丰富而深沉的感觉。

3. 丰富多样:古诗涉及的题材广泛,涵盖了人生百态和自然景观,既有抒情的,也有叙事的,还有描写人物和自然的等等,给人以一种绚丽多彩的感觉。

二、美育渗透的原则和方法美育渗透的原则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美感体验和美学思维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1. 挖掘古诗的美感: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古诗的意境、形象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美的感知,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的力量。

2. 提供美的体验: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诗歌朗诵、古代音乐欣赏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古诗带来的美感。

3. 引导学生审美思考: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对古诗中的意象、主题和情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

4.创造性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例如让学生仿写古诗、编写古体诗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美育渗透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实施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美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美育渗透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具体实施:1. 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浓厚情感的古诗,通过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激发学生的共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古诗教学中的美育白马镇中心小学陈媛媛【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收有39篇古诗,除几篇哲理诗外,大部分是写景诗和咏物诗。

这些清新自然、脍炙人口的古诗艺术性高,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好教材。

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合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体验教材中本有的美感、诗意、情趣和思想,能使学生了解人类文化历史,认识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及价值,可以为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打下基础,心灵受到净化,思想受到感染,智慧受到启迪,情感受到震撼,从而进入美的境界,形成美的思想。

【关键词】美育;古诗教学“什么是美育?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又称为美感教育。

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们非凡是青少年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趣味,并按照美的规律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育的主要内容是情感教育。

它通过美的形象去调动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及个性、爱好等心理功能,做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

古诗中的美育,就是要把学生带到诗的优美的意境中去,认识美、感受美、爱好美,激发他们的情感。

诗词往往以情取胜,以情夺人。

欣赏诗词,品味古人优美的感情,旷达的人生,百折不挠的意志,能调节学生心态,保持良好的状态,旺盛的斗志,去善待自我,直面人生,迎接挑战。

因此古诗教学中实施美育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上下五千年,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璀璨的诗词杰作。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就收录了近40首古诗,这些古诗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小学生爱读爱背。

优美的诗词、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实施美育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我们应当充分发掘它们内在蕴藏的美,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心灵的共鸣,使学生理解古诗优美的意境,品味精练形象的语言,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水平和写作能力。

这是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那么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如何体现美育呢?一、入情入境,探索诗的意境美意境美,是诗歌追求的最高境界。

王国维有言:“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呢?首先应该动之以情,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一同进入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

其次,教师应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既要从一首诗的整体上去把握诗的感情,又要体会诗中某些词句的感情色彩。

最后是悟境,即领悟意境之美。

例如杜甫的《绝句》是诗人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回到成都草堂怀着喜悦的心情写就的。

全诗四句四景,各臻其妙。

教学时让学生披文入境,凭借有关词语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讲读第一句诗,要注意一个“鸣”字,写出了欢欣雀跃之态,呈现了一片生机,这是诗人在那战乱频仍的年代难得见到的和平景象,于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讲读第二句诗,要注意一个“上”字,表现白鹭自由欢畅的姿态和扶摇直上的勇敢精神,再次流露出诗人内心喜悦的感情。

讲读第三句诗,要着重抓一个“含”字,表现诗人在观赏到“千秋雪”的美景时,油然而生舒畅的心境。

讲读第四句诗,要抓住一个“泊”字,诗人想到从此可以飞舟东下,“青春作伴好还乡”了,中兴国家的壮志豪情又有了新的希望,怎不喜上心头呢!这样,就使学生领会了四句诗构成了一个优美开阔的意境,步步形象地袒露了诗人无比欢畅的情怀。

二、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欣赏美想象在孩子们美的创造过程中如同一只鸟的翅膀,有了它方能翱翔在辽阔的天空,展示它特有的身姿和美丽。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

想象与联想,使欣赏的过程成为艺术形象再现与再创造的过程,这正是古诗词欣赏审美设计中最重要的。

教学时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遣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来再现、丰富作品中的形象,才能欣赏到绝胜的佳景、动人的情思、美妙的旨趣。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所描摹的一个美妙奇幻的境界: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峰,在红日的映照下,蒸腾缭绕着紫红色的烟霞,飘忽于青山、蓝天之间。

一个“生”字,便生动传神地状写出了烟雾升腾的动态,给人以神奇缥缈之感。

接着展现了香炉峰前瀑布的雄姿:远远望去,一道瀑布从高山峭壁上奔泻而下,银光闪烁,飞珠泼玉,犹如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用得极为工妙奇绝,引人遐想,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绘出了瀑布高悬的壮美形象,也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想象与赞颂。

引导学生深入一步想象,诗人挥起巨笔,极力勾勒瀑布的动态美:遥望瀑布如从云端飞泻直下。

诗人极尽夸张、悬想之能事,“飞”“落”“直”“疑”“三千尺”“银河”“九天”,突出了流速之急,水势之猛,源流之高,气魄之大,撼人心魄,令人神往!最后的比喻新奇而又真切,夸张而又自然,使得瀑布整个形象更为丰富多彩,意境更为雄奇瑰丽,充分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诵读,引导学生感受美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能传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进入作品中的意境,体会古诗的情感,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联想,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音、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

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恰当地表示诗中的思想感情。

有的音调要缓慢,低沉,象陆游的《示儿》,朗读时要把诗人那种至死不忘收复失地、光复中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出来;有的则要用热烈诚恳的音调来朗读,如《赠汪伦》中表达的诗人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而《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则要用热情奔放的音调来指导朗读,才能把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澎湃激情表现出来。

四、指导绘画,引导学生体会美文字是抽象的,图画是形象的文字,它可使人们从它的形象和色调上感受到美。

而儿童长于形象思维,可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去打开学生的心扉,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图画,使学生有了一个理解和获得知识的桥梁,减缓学生学习的坡度,并且能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七彩缤纷的世界,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这是因为古代诗歌中很多都具有绘画美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并茂的。

因此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一边读古诗,一边把文字描绘的内容变成形象的图画,把隐形的思维活动用图画的形式外观表现出来。

从它所体现的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加强对生活的认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例如教《山行》时,可先指导学生吟诵“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然后让学生去描绘秋天的高山,弯曲的石阶小路,白色的浮云,山顶的竹篱茅舍的形象。

接着再指导朗读“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学生再在画上画出一片红色的枫林,指导学生去创设诗的情景,描绘出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生机勃勃的,色彩鲜明、层次井然的山林秋景图。

学生仿佛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深深地体味诗中流露出来的意境。

之后,在学生吟诗作画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以画讲诗:秋天是萧杀的季节,面对叶枯花谢的残景,历代诗人多是吟诵着悲凉的诗句,但杜牧描绘的秋山霜林和“停车”观赏的情景无不充满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气息,诗歌写得既清新又富有生气。

通过以画讲诗,让学生透过诗中展现的图景,去捉摸诗人的感情脉搏,体会诗人的感情波涛。

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经过吟诗作画,以画讲诗层层深入的过程中,就领会了这首诗的深远意境。

五、指导改写,引导学生创造美语文审美教育不限于鉴赏,还必须创造。

古诗多用五字或七字的对偶句,虽然它为我们展现了极美的田园风光、古朴而又淳美的民风,但小学生很难品味出其中的意蕴。

因此,在审美设计中我常设计将古诗进行改写,改写的过程即是形象思维的过程,既能部分再现古诗词中的田园美、人情美,又能锻炼文字,不失为美育中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改写不是简单地把诗句解释一下再连成短文,而是通过文体的转换,在准确表达出诗句意思的同时,还可将自己学习完古诗之后,把对有关内容的体会加以想象、联想,用自己的语言传达出来,奏出情感与诗文的共鸣。

改写使美成为一种情感体验,化为具体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经过这种创造性的阅读,主体与客体有机统一,达到最高境界。

改写使主体对客体有创造性的补充与发挥,使文字的美转变为有别于原文的更为广阔的意想群,艺术形象得到了再造与扩展。

如在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看到学生能真切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之后,趁势打铁,让学生根据诗句意思结合生活体验,把古诗改写成书信的格式,以第一人称“我”的语气来抒发诗人特定情况下真情的流露,以此直接唤起学生心理上喜、怒、哀、乐的情绪反映,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各种情绪体验,陶冶性情,达到美育的目的。

生活中有美,教学中也有美。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运用美学原理处理教材,根据古诗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出多种形式优化课堂教学,使古诗的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让学生品尝美,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审美理想与诗人产生共鸣,在共鸣中体会诗中蕴含的各种形式的美,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达到很好的美育目的。

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教学》,期刊,山西教育报刊社。

【2】《山西教育》,期刊,山西教育期刊社。

【3】《心理学概论》,樊琪,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进行美育》,黄涛,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5】《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向晓红,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6】《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7】《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