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绿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绿色农业发展问题

基于SWOT分析的绿色农业发展问题1. 引言1.1 绿色农业的定义与背景绿色农业是指一种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致力于通过优化资源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农业的背景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粮食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不足和危害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绿色农业因其可持续性和环保性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绿色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改善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通过实施绿色农业,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同时也可以缓解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2 SWOT分析概述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管理工具,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的分析中。
SWOT分析的全称是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和Threats(威胁)。
通过对绿色农业发展中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SWOT分析可以帮助农业生产者和政府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明晰发展方向,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
在绿色农业发展中,SWOT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农业生产者和政府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找到合适的机会和应对挑战,从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通过SWOT分析,可以在绿色农业发展中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资源优势、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威胁和障碍,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SWOT分析是绿色农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工具,能够帮助相关方了解自身的实际情况,抓住发展机遇,化解发展挑战,为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正文2.1 绿色农业发展中的优势1. 环保优势:绿色农业采用生态友好的种植方式,减少对土壤、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SWOT分析方法在农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的应用——以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为例

提 出
S O 模 型中 S O 析要素 的确定是 SO WT W T分 W T分析 的首要条件 和关键 内容 ,优势 和劣势分析是 S 0 W T分析 的核 心部
分 。通 过 应 用 S O 分 析 方 法 ,总 结 S O 型 的优 点 、局 限性 和应 用 规 则 。 WT W T模
关键 词
分类 号
SO W T分析方法 ;农业产业 ;战略研 究 ;应用
F 2 37
Ap i a i n f SW o T plc to o An l ss a y i
i Ag iu t a n s r v l p e t St a e y Re e r h n r c lur l I du t y De e o m n r t g s a c
Ab t a t Th p lc to fSW OT n lssi h g iu t r li usr e eo m e tsr tg r s a c s sr c e a p iai n o a a y i n t e a rc lu a nd ty d v lp n tae y e e r h i ea o a e a ig ” n n a c t r lp o u t r c s ig id sr d v l p e tsr t g e e r h a n lb r td t kn Hu a ul a r d c s p o e sn u t u n y e eo m n tae y r s ac ” s a e a p e Elm e t d n i c to st e p m ay c n iinsa d k y c n e t o W OT n l ss te gh x m l . e n si e tf a in i h r i i r o d to n e o t ns f rS a ay i.Sr n ts n a e s sa ay i sa c r a to a d w e kn se n l ssi o e p r ft W O T a ay i.T r u h t e a pl a in o W OT ay i, he S n lss h o g p i t fS h c o n a l ss h d a a e ,l t t sa p i to u e n S t e a v tg s i iain d a pl a in r lsi W OT o la e s m m a ie . n m o n c m de u r rz d Ke wo d S OT n lss;a c l r li d ty ;sr tg e e rh ;a p iai n y rs W a ay i ut a usr u n ta e r s a c y p lc to
岳阳农业绿色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分析

岳阳农业绿色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分析岳阳市作为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农业基地,农业发展对于岳阳市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领域的绿色发展方面,岳阳市仍存在一些问题。
下面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并分析其可行性。
岳阳市的农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过度依赖化肥农药、水资源的浪费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通过技术培训、宣传推广等手段,向农民普及绿色种植、养殖、施肥等技术,降低对化肥农药的依赖程度。
比如引导农民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提倡生物防治替代化学农药。
2. 精准施肥与节水灌溉: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如土壤检测和配方施肥,避免浪费化肥。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恢复:加强对岳阳市农田、水域和林地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增加耕地保护率,保留和恢复湿地等生态系统,提升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
岳阳市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验体系和监管机构。
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2.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将绿色农产品与岳阳市的地域特色相结合,建立农产品品牌,确保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有信心。
3. 推广农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合作社:推动农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合作社的发展,通过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这些对策的可行性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在技术推广方面,可以通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扶持和引导,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
在监管机制方面,可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力度。
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电商平台的推广,加强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和销售渠道的拓展。
岳阳市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科学的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湖南绿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湖南绿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一)湖南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Strengths)分析1、经济区位优势湖南地处江南中部,北靠长江,南邻两广,毗邻港澳,具有呼应两东(广东和浦东),承接两地(珠江三角洲和长江经济带)幅射的有利地理条件。
湖南交通比较发达,公路、铁路、水运等都比较方便。
全省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2.2%),土地面积 21.18万平方公里。
全省山丘平湖齐备,山区面积约占64.6%,丘陵区约占28.7%,湖区占6.7%。
优越的地理区位为湖南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基础,同时为湖南农业生产要素和市场要素合理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气候优势湖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南,西起东经 108°50′,东至东经114°15′,南起北纬24°40′,北至北纬30°05′。
湖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
湖南年平均气温16-18℃,气温稳定通过10℃的持续日数240-260天,其积温为5100- 5600℃;高于15℃的持续日数160-200天,其积温为3800-4600℃。
无霜期265-310天,全年日照1300-1800小时,年总辐射量100-110千卡/平方厘米,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
(二)湖南发展绿色农业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1、绿色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不完善湖南省大部分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在湘西、湘中南等偏远地区或山区、丘陵地带,而绿色农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大中城市和城镇,由于绿色农产品企业缺乏整体宣传和推介意识,过分依赖于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造成了绿色农产品市场流通不畅,使绿色农产品不能形成统一健全的营销网络和市场体系。
优质农产品长期以来价格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2、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时至今日,湖南许多乡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无大中型水利设施,调水控水能力和抗旱排涝能力低,相当一部分水利工程陈旧老化,灌溉保证率低,灌区工程不配套,地表水工程型季节性缺水和地下水资源型区域性缺水问题突出。
岳阳农业绿色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分析

岳阳农业绿色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分析岳阳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也是湖南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岳阳市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岳阳农业绿色发展状况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存在问题岳阳市的农业生产一直以传统的施肥、灌溉、农药喷洒等方式进行,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农产品加工环节存在瓶颈岳阳市的农产品加工环节相对滞后,加工技术和设备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限制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资源利用不合理岳阳市的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处理不彻底等问题,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4.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不够目前岳阳市的绿色农业技术推广力度还不够大,农民的绿色种植、有机养殖意识还需进一步培养,导致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供应短缺。
5.农产品市场监管不严格岳阳市的农产品市场监管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加剧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
二、岳阳农业绿色发展对策建议1.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模式转变针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岳阳市应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模式转变,大力推广绿色种植、有机养殖技术,积极开展土地复绿工程,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岳阳市应大力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岳阳市应加强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工作,推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岳阳市应严格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工作,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检查力度,加大对农产品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岳阳农业绿色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分析

岳阳农业绿色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分析岳阳市是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湖南省的农业重镇之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岳阳市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与此岳阳市农业绿色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农业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农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
本文将就岳阳市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进行探讨。
1.农业化肥农药过度使用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导致土壤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
长期以来,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已成为岳阳市农业绿色发展的一大障碍。
2.农田面积减少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田被用于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农田面积不断减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3.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岳阳市土地资源有限,而土地过度开发已成为严重问题。
过度开发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农业的持续发展。
二、对策分析1.加强农业绿色技术推广为了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可以加强农业绿色技术推广,引导农民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法,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改善生态环境。
2.促进农田保护和土地节约利用应加大力度保护农田,严格控制农田用地的转用,同时加大土地节约利用力度,重视土地的多功能利用,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
3.加强土地资源保护管理要加强土地资源保护管理,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加大对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力度,维护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补贴力度、提供相关政策支持等手段,引导农民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5.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农业绿色发展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全社会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关注度。
通过以上对策分析,可以有效地解决岳阳市农业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岳阳市农业朝着绿色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
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市场化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优势2.1.2 生态环境良好湘西自治州地处山区,开发较晚,开发程度低,现代化程度低,化学元素投入少,远离大城市和工业区,环境污染较轻。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产品的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农产品天然无公害,有利于湘西自治州发展绿色、无公害特色农业。
湘西自治州的“三带资源”(微生物发酵带、土壤中的富硒带、植物群落里的亚麻酸带)更是提高了农产品的价值。
2.1.3 有一批加工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湘西自治州已建立各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00余家,主要涉及粮油、果蔬、茶叶、水产品、中药材和烟叶等10个行业。
例如,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猕猴桃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和猕猴桃深加工企业,该公司实行“公司+大学+协会+农户”的运行模式。
目前全州已建立无公害绿色稻米基地、无公害绿色椪柑基地、无公害绿色猕猴桃基地、无公害绿色植物油料生产基地、无公害绿色茶叶基地及无公害杂粮生产基地等65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通过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达到42个,其中“老爹”猕猴桃、古丈茶叶及泸溪椪柑等4个农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2.2 劣势2.2.1 区位劣势湘西自治州的区位特点:一是地处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二是远离大中城市为主体的农产品消费群体;三是毗邻地区经济落后,市场容量有限。
在湘西自治州市场化农业发展中,农户或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市场交易面临很高的交易成本。
2.2.2 信息劣势由于区位劣势及基础建设落后,湘西自治州信息化水平也落后于东部、中部及相对发达的西部地区。
信息资源链接农业产业的各个环节。
信息不对称,农户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很难把握市场的需求,更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信息流通不畅,找不到销路,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例如,2008年春节前夕,湘西自治州有40.00万t椪柑滞销。
因此,信息劣势阻碍了湘西自治州市场化农业的发展。
2.2.3 科技、人才劣势一是农民文化素质低,对市场适应能力较弱。
岳阳农业绿色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分析

岳阳农业绿色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分析岳阳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主导的地区。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绿色发展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在实践中,岳阳农业绿色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的浪费、农药使用过度、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因此,本文将分析岳阳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现状问题1.土地资源浪费岳阳市的土地面积虽然不小,但很多土地被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占用,部分农用地还存在被荒废或改变用途的现象。
同时,农民对土地的利用方式也存在问题,例如大规模的农产品单一种植、连作不断轮作等,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农产品质量不佳。
2.农药使用过度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也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在岳阳市,很多农民认为农药使用量越多,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就会越高,这种观念的盛行导致了农药的滥用。
3.农业科技水平落后虽然岳阳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农业科技水平却相对落后,缺乏新的种植技术和育种技术的应用,不能满足市场对于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无法保证农产品的安全。
4.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岳阳市的农产品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质量确保体系不完善,监管手段不到位等方面。
企业经营不规范、产品加工不严谨,使得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不足。
二、对策建议1.优化土地利用应对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定土地利用政策保护农用地、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土地流转等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证农业持续发展。
2.加强农药管理针对农药滥用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农药使用管理执法、推广生物有机肥料、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方式来改进现状。
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让他们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农药使用量。
加强对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开发新技术,培育新品种,并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对农业的科学管理,制定科学的农业生产计划,建立健全的监测和管理机制,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和推广。
4.完善质检体系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应该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和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测和检测,对不合格的农产品进行处罚,并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检验标准和监督体系,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绿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肖黎摘要:绿色湖南、绿色发展与绿色农业三者之间是紧密不可分割的,建设绿色湖南的前提与保障是实施绿色发展,而实现绿色发展就必然离不开绿色农业。
文章首先采用SWOT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湖南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
然后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实际,提出了湖南绿色农业的发展五大对策:加大对绿色农业的宣传力度,培育绿色农业意识;加强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绿色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带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对绿色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
关键词:绿色湖南;绿色发展;绿色农业;SWOT分析一、问题的提出绿色发展是21世纪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的总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实施“绿色新政”,以发展绿色经济创造就业机会。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时代潮流。
2006年初,湖南省提出了建设“生态湖南”的奋斗目标。
同年底,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科学发展必须坚守的一条重要底线。
2010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根据转方式、促“两型”的新形势,作出了打造“绿色湖南”新名片的重大决策。
2011年1 月,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建设“绿色湖南”作出了具体部署。
绿色发展最终要落实到绿色产业,绿色产业就包括了最大的产业--农业或者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是指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的形态与模式。
它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农村居民生活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最终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如果没绿色农业的实现,绿色发展必将成为一句空话。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污染问题已日显突出。
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排放量占排放总量的43.7%,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
湖南是个农业大省,湖南的最大优势在于农业优势。
绿色湖南的崛起、发展与腾飞离不开绿色农业的发展与推动。
因此,笔者认为,要打造好绿色湖南,建设好“两型”农业,就一定要发展好湖南的绿色农业。
二、湖南发展绿色农业的SWOT分析SWOT分析,也称为态势分析,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安德鲁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战略分析框架,是指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 (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 (Opportunities)和威胁 (Threats)等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或对策。
“SWOT分析”法总体上来说是一种比较准确和清晰的方法,它能比较客观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的现实情况。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找出对自己有利且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需要回避的因素,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从而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湖南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Strengths)分析1、经济区位优势湖南地处江南中部,北靠长江,南邻两广,毗邻港澳,具有呼应两东(广东和浦东),承接两地(珠江三角洲和长江经济带)幅射的有利地理条件。
湖南交通比较发达,公路、铁路、水运等都比较方便。
全省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2.2%),土地面积 21.18万平方公里。
全省山丘平湖齐备,山区面积约占64.6%,丘陵区约占28.7%,湖区占6.7%。
优越的地理区位为湖南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基础,同时为湖南农业生产要素和市场要素合理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2、气候优势湖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南,西起东经 108°50′,东至东经114°15′,南起北纬24°40′,北至北纬30°05′。
湖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
湖南年平均气温16-18℃,气温稳定通过10℃的持续日数240-260天,其积温为5100- 5600℃;高于15℃的持续日数160-200天,其积温为3800-4600℃。
无霜期265-310天,全年日照1300-1800小时,年总辐射量100-110千卡/平方厘米,适宜各类农作物生长。
3、土壤优势湖南土壤类型多,资源丰富。
全省土壤总面积2.25亿亩,其中红壤面积最大,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是湖南主要旱作土壤;黄壤占全省土壤总面积19.4%,为旱作及杉、竹林木、果树的适宜土壤;黄棕壤约占全省土壤总面积2.4%,适于高山树种及药材生长;山地草甸土,分布在1200-1500米山顶开阔处;水稻土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16.5%,适宜粮、棉、油种植,是我省粮、棉、油的主要生产基地【1】。
4、动植物资源优势湖南现有种子植物5000多种,占全国七分之一强,其中木本植物2380种,国家列为一、二、三级重点保护的植物43种,占全国的九分之一。
从用途看,有药用植物1700多种、纤维类植物157种、油料类植物189种、淀粉类植物109种、化工原料类植物41种、果类植物41种、青饲料类植物349种,优良的用材林、经济林、果树和农作物品种繁多。
动物家畜、家禽约270多种、经济鱼类160余种,优良的畜禽品种和经济鱼类繁多。
此外,还有野生动物1780多种。
湖南素有“渔米之乡”的美誉,农产品品类十分丰富。
粮食、棉花、油料、甘蔗、苎麻、茶叶、柑桔、生猪、淡水产品产量都处于全国前列。
湖南还是全国有名的茶乡、桔乡、蚕乡、禽畜产品和水产品之乡。
“湖南丝苗”、“湖南猫牙”、“湖南珍珠米”、“湖南香米”等优质稻米曾获国家金、银、铜奖。
湖南的橘柚、茶叶、桃李、烟叶、棉花、苎麻等农产品以其良好的品质蜚声国内外市场【2】。
5、青山绿水优势据统计,到“十一五”期末,全省林地、湿地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7.52%,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94亿亩,森林覆盖率57.01%,列全国前三强,淡水资源占全国的10%;活立木蓄积量4.01亿立方米,森林固碳、放氧、蓄水、保土保肥等生态效益总价值达到8140.34亿元。
辖有“一湖”(洞庭湖)“四水”(湘江、资江、沅水、澧水)“三山五岭”(武陵山脉、雪峰山脉、罗霄山脉、五岭山脉),“八百里洞庭”浩浩荡荡,江河清澈;锦绣潇湘山川秀美,绿意盎然。
湖南拥有丰富水电、太阳能、风能以及生物能,绿色经济水平早已走在全国前列。
(二)湖南发展绿色农业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1、绿色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不完善湖南省大部分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在湘西、湘中南等偏远地区或山区、丘陵地带,而绿色农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大中城市和城镇,由于绿色农产品企业缺乏整体宣传和推介意识,过分依赖于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造成了绿色农产品市场流通不畅,使绿色农产品不能形成统一健全的营销网络和市场体系。
优质农产品长期以来价格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2、绿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时至今日,湖南许多乡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无大中型水利设施,调水控水能力和抗旱排涝能力低,相当一部分水利工程陈旧老化,灌溉保证率低,灌区工程不配套,地表水工程型季节性缺水和地下水资源型区域性缺水问题突出。
农机具配套率和利用率低低,机械收获率低,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低。
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面积少、规模小,化肥施用面积大、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施用面积少,农肥积造和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不足。
3、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绿色农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规模化、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引路。
然而,湖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实力弱、运营效率差、精深加工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牵动和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
在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中,缺乏有规模、有实力、有潜力、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原始资本积累的初级发展阶段,进行技改扩产、提高加工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增加生产能力困难较大,没有自主知名品牌,经济效益差。
4、从业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湖南省现有乡村人口4000余万,其中外出劳动力达1200多万。
一般而言,这些外出的劳动力基本上都是那些文化素质较高、技术能力较强的年轻人,而留在本乡本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相对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差、技术能力水平较低,利用新技术、获取信息能力均比较欠缺。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制约了湖南绿色农产品种类的栽培、养殖技术以及新的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三)湖南发展绿色农业的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1、入世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
我们知道,绿色壁垒本质上是一种隐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存在着对出口国家和地区不公平,但我们又不得不遵守其游戏规则,出口产品必须符合进口国各种动植物卫生检疫标准,否则,就会拒之门外,丧失出口市场。
因此,发展绿色农业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途径之一。
2、政府日益重视绿色农业发展绿色农业自起步以来,一直备受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心和重视。
2001年湖南省就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
2006年12月,为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省农业厅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意见》。
2009年9月,为进一步规范绿色食品企业年度检查工作,加强对绿色食品企业的监督管理,省农业厅制定了《湖南省绿色食品企业年度检查工作规范实施办法(暂行)》。
湖南“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把坚持绿色发展作为基本要求,强调要切实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这些举措为建立和巩固湖南绿色农业强省奠定了基础。
3、绿色农产品需求日益扩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崇尚自然、绿色消费成为时尚,食品需求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日益增长。
人们对无污染绿色食品消费期望值的提高和需求量的增大,使绿色品牌农产品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一般情况下,绿色品牌农产品价格较一般农产品价格高30%-50%。
然而从目前市场来看,真正有绿色食品标识的农产品生产规模还相当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绿色食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绿色农业区、农业示范县建设初见成效目前,湖南已形成五大绿色农业区:一是以长株潭为核心的都市绿色农业区,主要开展城郊结合的环保、观光休闲型农业,妥善处理城市垃圾等废弃物,建立节能减排的高效型设施农业;二是环洞庭湖绿色农业区,着重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合理利用湖区水资源,实现粮、油、麻、渔等农产品优质、高效生产;三是涟邵中部丘陵盆地区,利用该区地势平缓、排水良好、光照充足和交通、城镇、劳动力之便利,大兴油茶、烤烟、猪牛生态养殖,建立了种、养、运一体化流程;四是大湘西绿色农业区,该区自然环境相对洁净,建立了柑橘、有机名茶、猕猴桃、百合、鲜食玉米、无公害草食畜禽产品等名优特色农产品带;五是大湘南绿色农业区,主要以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为重点,开展烤烟、黄花菜、临武鸭、东江鱼等品牌优质农产品种植(养殖),建立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和高效利用的绿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