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配方和功效

合集下载

老中医:劳心者的专用补血药~归脾汤

老中医:劳心者的专用补血药~归脾汤

归脾汤【名方出处】南宋《济生方》。

【使用历史】约750年。

【主要成分】人参(或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酸枣仁,桂圆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

【典型征象】面黄肌瘦,失眠健忘。

【禁忌人群】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

归脾汤为补血名方,具有补血养心、健脾益气的功效。

归脾汤出自南宋的医家严用和的《济生方》。

当时,严用和的归脾汤的方子还不完整,到了明代时,太医院的院长薛立斋在这个方子里加上了当归和远志,至此归脾汤就变成了现在药店里的人参归脾丸了。

归脾汤适合经常操心、劳累的人,因为操心劳累而损伤了心血,所以方剂中的药物也重在补血。

在《济生方》中,对归脾汤的应用只有“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这短短的一句话,不过话虽少,但涵盖的范围却很广,凡是有肢倦乏力、失眠健忘、心慌心悸、崩漏或月经量少等心脾两虚症状的患者均可使用。

气血双补的经典方归脾汤这方子看似简单,但是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首先,这个方子里包含着补气的四君子汤,黄芪也是补气的,乍一看,大家似乎觉得归脾汤是补气的,但是,它在方剂学中确实归属补血类,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要从气和血的关系谈起,气和血是互生的,气生血,血生气。

中医讲血需要依靠脾气才能行使功能,所以中医在补血的时候很少只开补血剂,一般都要同时补气,就好像是赋予了血细胞干活的动力一样。

有人将气血的关系比作夫妻,气为阳,主动,扮演着丈夫的角色;血为阴,主静,扮演着妻子的角色。

一个美满的家庭,夫妻和睦是关键,同样,对于身体而言,如果想要保持健康,气血平衡是关键。

一旦气虚或者血虚,疾病就会随之而来,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那么,气虚是什么呢?我们刚才说了气扮演的是丈夫的角色,如果气虚,就好比一个家庭里,作为一家之主的丈夫懦弱无能。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家首先经济来源会出现问题,而没了钱的支援,各家庭成员的吃喝问题就得不到保证,可以说这家人只能处在低水平的生活状态;其次,因为丈夫太懦弱,家庭就很容易受到其他强势者的欺侮。

归脾汤

归脾汤

(君)
方解
人参 白术
龙眼肉:补心脾益心气
甘温补气,助芪补脾益气之力 (臣) 宁心 养心血 通心肾
当归:滋养营血,助龙眼肉补心养血之力
茯神 枣仁 远志 宁心安神
(佐)
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腻
炙甘草
补气健脾助参术芪(佐) 调脾胃(佐使) 姜枣: 调和诸药(使) 资生化
配 伍 特 点
一是心脾同治,重在补脾,脾 旺则气血生化有源。
[临床报道]
[现代研究]
有升压、抗 溃疡、激活胆碱 能神经系统功能, 增强记忆等。
可用于肝炎、神经 衰弱、顽固性失眠、脑 外伤后综合征、乙肝、 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苯中毒、冠心病、 心律失常、更年期综合 征、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病。
归脾汤guipitang归脾汤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茯神远志木香生姜大枣炙甘草功用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失血证分析气血不足心脾两虚思虑过度心血暗耗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劳伤心脾脾气不足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血虚于内阳浮于外虚热盗汗脾气虚则统摄无权崩漏便血紫癜方解黄芪
汤 归
GUI

PI
TANG
归 脾 汤
黄芪 人参 白术 当归
龙眼肉
酸枣仁
茯神
远志
木香
生姜
大枣
炙甘草
益气补血 健脾养心
功用
主治
心脾气血两虚证 脾不统血失血证
思虑过度 心血暗耗
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体倦食少,面色萎黄 虚热盗汗
分 析
心气 脾血 两不 虚足
劳伤心脾 脾气不足 血虚于内 阳浮于外 脾气虚则 统摄无权
崩漏,便血,紫癜
黄芪:补脾益气
二是气血并补,重用补气,意 在生血,寓当归补血汤之意, 使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 所养。

归脾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归脾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归脾汤《中医治法与方剂》归脾汤(《济生方》)【组成】人参12g 白术9g 茯苓12g 甘草6g 黄芪20g 当归12g 龙眼肉15g 酸枣仁15g 远志6g 木香3g 【用法】水煎温服。

亦可倍其量,作蜜丸,每次服10g。

【主治】1.心脾亏损,心悸、怔忡、健忘、不寐,体倦食少,舌淡脉弱。

2.脾不统血,气不摄血,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皮下出血,舌脉如前。

【证析】本方所治,虽有心神不宁,血不归经,脾运不健三类证象,但因脾虚气弱才是病根,故其余证象都是标象。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导致心气与心血两虚,心体失养,心用不宣,由是心悸、怔忡、健忘、不寐见矣!血行脉中,有赖卫气固护,卫气充盛,全凭谷气资生。

脾虚不运则卫气无源,卫气既弱则统摄无权,于是血溢脉外,而月经量多,淋漓不断,皮下出血诸证见矣!上述诸证若不兼见体倦食少,舌淡、脉弱,不得竟指其是气虚,所以体倦食少舌淡脉弱才是辨证依据。

【病机】心脾亏损【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宁神法【方义】心脾气血亏损而呈心神不宁,法当补气益血,宁心安神。

故方用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

血虚补脾,是因血生于脾而养于脾的缘故。

此证既已血虚,兼补其血亦理所当然。

故配龙眼、当归补其心血,酸枣仁、远志宁其心神,并佐少许木香行气以防参芪呆滞,共呈健脾益气,养心宁神功效。

如系气不摄血而血溢脉外,则当补气以摄血。

方中人参补元气于下焦,白术、茯苓、甘草健脾气于中焦,黄芪实卫气于上焦,三焦元真得补,自能固护营中之血使其不致外溢。

若再加人大枣,则益气摄血功效更为显著。

学习此方应该注意四点:①证象反映心系血虚而从补气健脾论治,是从气血生化关系施治的典范。

②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候,益气即可摄血,此方并无止血药物而能止血,是针对病机施治的典范。

③无论心经证象还是出血证象,均从脾胃着手,又是治病求本的典范。

④所治健忘、不寐,是心系手厥阴心包证象,配伍远志开其心志,酸枣仁安其心神,指此言也。

归脾汤

归脾汤

谢谢!
红人参8g、白术10g、黄芪10g、炙甘草10g、当归10g、茯神10g、远志 10g、酸枣仁30g、元肉12g、木香3g、夜交藤15g、白芍15g、生姜5片、 大枣3枚。 服药7剂,心悸大减,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夜间能睡眠。精神转佳,诸 症亦随之好转。效不更方,又服十余剂,心悸不发,夜能安睡,逐渐康 复。嘱其安静,将息调养。 归脾汤方用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大枣甘温以补心脾之气虚;当 归、元肉味甘而润,能补心脾之血虚;茯神、远志宁心安神定悸;酸枣 仁敛肝安魂;木香气香领药归脾,以养忧思之所伤,又能促进脾胃之运 化。加白芍助当归以补血,加夜交藤助酸枣仁养心舍神而治不寐。
二诊:血压:80/50mmHg,腹胀纳差,上方去藕节炭、乌贼骨加木 香、陈皮、砂仁健脾理气,服用月余,病情好转,以后月经已正常 来潮。
本案月经淋漓不断半月不止,源于手术对女性内分泌功能造成了紊 乱。失血过多致血虚头晕心悸,血压低,以归脾汤健脾补血,统摄 血液回归根本,生脉饮益气养血,提升血压。茜草、煅龙骨、牡蛎、 乌贼骨、藕节炭、炮姜收敛止血。
人参 “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神农本草经》), 补气生血,养心健脾; 龙眼肉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臣药
黄芪、白术 助人参益气健脾; 当归 助龙眼肉养血补心。
佐药
茯苓、远志、酸枣仁 宁心安神; 木香 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补而不滞。
佐使药
炙甘草 益气案
范某,女,23岁,学生。主诉月经半月不止。半月前因“纳氏囊肿” 手术治疗,术后三天来经,一直持续不断,半月不止。现月经不止, 出血量较多,血色淡红,无血块,疲乏无力,心悸头晕。舌质红,苔 薄白,脉细弱。血压:80/50mmHg。 中医辨证:崩漏,气血亏虚,气不摄血,心血不足。 治法:健脾补血,益气养心。以归脾汤、生脉饮加减。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黄芪15克,龙眼肉10克,桂枝12克,茜 草10克,煅龙牡各15克,藕节炭15克,乌贼骨15克,茯神10克,远志 10克,炒枣仁20克,麦冬10克,炮姜6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7剂。 血止,头晕乏力减轻。

心脾气虚《归脾汤》,健脾养心第一方!

心脾气虚《归脾汤》,健脾养心第一方!

心脾气虚《归脾汤》,健脾养心第一方!
归脾汤《正体类要》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黄芪、龙眼肉、远志、酸枣仁、木香、甘草、人参。

加生姜、大枣煎服。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人参、白术和黄芪,都是补气、健脾比较重要的药物。

其中,茯神、远志、龙眼肉,可以补益心脾;
当归、甘草、酸枣仁,也可以养血安神。

整个方子既可以补心,也可以健脾。

在补血的同时有益气,体现中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思路和理念。

所以,对于气血亏虚、心血不足、血不养神、血不能安心,而脾虚出现的乏力倦怠,都可以用归脾汤进行调理。

归脾丸
归脾丸属于一种滋补性质的中成药,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心脾两虚引起的心悸、失眠、月经不调等症状。

女性服用归脾丸:
1、能够起到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可以预防和治疗女性因为月经不调引起的慢性贫血,身体乏力等症状;
2、还可以很好的缓解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
3、由于归脾丸健脾、补血、益气的功效,可以调节月经的崩漏症状;
4、归脾丸对于女性的白带增多、颜色异常、心悸、失眠、盗汗等症状,也具有比较好的调理效果。

注意事项:
以上归脾汤配方需在医师指导下购买使用,归脾丸可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进行购买使用,不可自行购买盲目服用。

关键词:归脾丸、健脾养心、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食少。

中医十大名方之归脾汤心脾同治,重点在脾

中医十大名方之归脾汤心脾同治,重点在脾

中医十大名方之归脾汤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中医十大名方的归脾汤,出自《济生方》(又称《严氏济生方》)。

此方为补益剂,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不统血证。

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那么归脾汤的配方有哪些,归脾汤的特点是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详细了解此名方。

归脾汤配方组成白术9克、茯神10克、黄芪12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党参12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木香10克。

归脾汤治证是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劳倦过度,损伤心脾。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衰血少,心无所养,不能藏神,故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脾气虚则统摄无权,故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下血等。

治宜益气补血与健脾养心兼顾。

方中黄芪甘微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温,既能补脾气,又能养心血,共为君药。

人参、白术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当归甘辛微温,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均为臣药。

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俱为佐药。

张璐曾说:“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

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古今名医方论》)。

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

用法中加姜、枣调和脾胃,以资生化。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

方名归脾,意即在此。

二是气血并补,但重用补气,意在生血。

方中黄芪配当归,寓当归补血汤之意,使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

所以《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指出:“归脾汤方确为补益血液专剂”。

本方原载宋·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己为加强养血宁神之效,将此二味补入。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归脾汤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归脾汤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归脾汤归脾汤可以提到调理脾脏的作用,并且能有效改善失眠健忘的问题,可以补充气血具有多种养生功效,并且能有效治疗思虑过度引起的慢性疾病,归脾汤的药用价值非常高,归脾汤可以调理身体,可以防止疾病,有利于脾脏的排毒,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归脾汤。

处方:归脾汤加减,黄芪,蜜远志,合欢皮,当归,白术,柴胡,茯苓,白芍,党参,黄芩,薄荷,黄连,炙甘草,鸡血藤,首乌藤,嘱咐患者在中药内服的同时,服用失眠食疗方作为辅助治疗,炙甘草、炒酸枣仁、冬小麦、大枣,黄黏米熬稀饭。

方解:归脾汤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方中黄芪甘温,补脾益气,为君药。

党参、白术皆为补脾益气之要药,与黄芪相伍,其补脾益气之功效显著,当归补血养心,均为臣药,茯苓益心脾,补气血,安神志,蜜远志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合欢皮,入心、肝经,善于疏肝解郁,悦心安神。

《神农本草经》就有“合欢,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的记载。

柴胡配黄芩以疏肝解郁,调畅情志,鸡血藤既能活血又能补血,首乌藤,甘平,入心肝二经,补养阴血,养心安神,与合欢皮、远志配伍,增强养血安神的功效。

加入少量薄荷,入肝经,配伍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之品,疏肝理气,透达肝经之郁热,炙甘草补气健脾,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益气养血,健脾养心,补而不滞,为治疗思虑过度气血亏虚、心脾劳伤之良方。

诸药配合,共成养心与健脾同施、益气与补血相融之剂。

气旺脾健则营血生化有源,血能养心则神藏心宁,气血相融而阳能入阴,使阴阳交泰,昼精夜寐自无心悸、失眠、健忘等心神不宁之症。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归脾汤,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比较广泛,可以起到调理脾脏的作用,并且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可以缓解精神方面的压力,能有效改善因疲劳过度引起的慢性疾病,很多慢性的疾病可以通过中医偏方进行调理,中医可以调理身体,也可以防治疾病。

归脾汤方剂配方

归脾汤方剂配方

归脾汤方剂配方归脾汤【方剂名】归脾汤,出自《正体类要》,本方制丸,名“归脾丸”“人参归脾丸”。

【组成】白术、当归、白茯苓、炒黄芪、龙眼肉、远志、炒酸枣仁各一钱(各3克),木香五分(1.5克) ,炙甘草三分(1克),人参一钱(3克)。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神疲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冠心病等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3.失眠症:以Cochrane法系统评价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疗效,纳入12项研究1004例患者结论:归脾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失眠症有较好疗效,尚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有中医特色的研究加以证实。

(《光明中医》2013年第11期)4.心悸:以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心悸患者20例(治疗组),与三七片治疗20例对照。

疗程为7日。

以临床症状及心律失常等消失,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为治愈标准一结果: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0%。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年第5期)5.抑郁症:以归脾汤治疗抑郁症心脾两虚型患者30例,与盐酸氟西汀治疗30例对照,疗程均为6周。

结果:归脾汤组和盐酸氟西汀组的HAMD疗效有效率随治疗时间不断提高,两组的中医症状疗效有效率亦随治疗时间不断提高。

归脾汤可显著提高心脾两虚型抑郁症患者的HAMD量表及中医症状量表减分率,与盐酸氟西汀疗效相当,但比盐酸氟西i 丁不良反应少,起效更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脾汤配方和功效
归脾汤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归脾汤可以治疗心悸,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总会遇到失眠的问题,这时候,归脾汤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而女性来月经的时候,身体非常虚弱,还可能会遇到头晕,但是喝归脾汤却可以改善这类情况。

所以,下面就要带大家了解一些归脾汤配方和功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配方组成】:
白术9克、茯神10克、黄芪12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党参12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木香10克。

【使用方法】:加生姜6克大枣3枚水煎服。

【功效和作用】:
1.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色淡白、脉弱。

2.脾虚不摄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皮下出血等证。

【临床应用】:
现代临床常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脑外伤综合征、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属于心脾血虚者。

1.用于心脾两虚的心悸、失眠;对于脾虚血少的血证,可加入阿胶、首乌、鹿角霜等补血、止血药同用。

2.月经后期,色淡量少,或停经再生,淋沥不断,以及月经过多,伴有头晕、心悸、体倦等心脾两虚见症,可用本方治疗。

3.可用于久病体虚遗精、盗汗、自汗、脏躁等证。

以上就是归脾汤配方和功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归脾汤的作用很大,可以治疗很多疾病。

女性很容易遇到月经不调,所以有月经不调的女性可以喝归脾汤做调节。

在归脾汤中加入生姜和大枣,效果会更好,而且也可以减小归脾汤中的怪味。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