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点闭合导线计算表
测量学计算题及答案

五、计算题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
1.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λ=112°47′,试求它所在的6°带与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2.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3.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4.试算置仪器于M点,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的数据。
已知300°25′17″,XM =,YM=,XA=,YA=,试计五、计算题1.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1/100万,试问多大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2.调整下列闭合水准路线成果,并计算各点高程。
其中:水准点的高程HBM1=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测点测站数高差值高程m备注观测值m改正数mm调整值mBM1N1N2N3N 4BM 1∑实测高差∑h= 已知高差=H 终-H 始=0高差闭合差f h = 容许闭合差f h 容==一个测站的改正数=3. 完成下表竖直角测量记录计算。
测站 目标 竖盘位置 竖盘读数 ° ′ ″半测回角值 ° ′ ″一测回角值 ° ′ ″指标差竖盘形式OM左 81 18 42全圆式顺时针注记右278 41 30N左 124 03 30右235 56 54 4. 一根名义长为30米的钢尺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为米,用这根钢尺量得两点间距离为米,求经过尺长改正后的距离。
5.已知下列左角和右角,试计算线路的转角α,并说明路线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1)左角:β1=170°24′30″;2)右角:β2=165°2五、计算题1.丈量两段距离,一段往测为米,返测为米,另一段往测、返测分别为米和米。
问哪一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为什么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各等于多少2.完成下列附合水准路线的成果调整表。
辅助计算:3.计算下图各边的方位角、反方位角和象限角。
导线测量与计算

2 1934400 1 1782230
6
3 1811300
431712 B AB 1801336 XB=1230.88 A YB= 673.45
图表: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点 转折角 改正后 方位角 边 长 坐 标 增量(米) 号 (右) D 转折角 Y (米) X 改 正 后 坐标(米) 点 增量(米) 号 X Y X Y
A1 484318 A
1
970300
1051706 2
1
A
2
(2)计算限差:
f 允 60" n
XA=536.27m YA=328.74m
1122224
4
1233006 1014624 4
3
3
(3)若在限差内,则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 数:
1
970300
1
A
导线全长闭合差:
f f f
2 x 2 y
XA=536.27m YA=328.74m
1122224
1051706 2
2
4
1233006 1014624 4
3
3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relative length closing error of traverse): f K 1 / XXX D
v f n
A1 484318 A
1
970300
1051706 2
1
A
2
(4)计算改正后新的 角值:
XA=536.27m YA=328.74m
1122224
4
1233006 1014624 4
3
i i v
3
导线测量观测记录表及计算

表单模板观测:现场签字 记录:现场签字 前视:现场签字 后视:现场签字 计算:现场签字 复核:现场签字填表说明一、填表须知本表适用于加密控制点、施工加密桩导线测量(复测)观测记录填写。
本表所填写内容应真实可靠,无虚假成份。
二、填写流程准备工作:填写工程名称→导线名称→天气→年月日→仪器型号→仪器编号→加常数K →乘常数R→气压mb(录入仪器)→温度℃(录入仪器)。
记录内容:填写测站点号→测回数→照准点号→正镜照准目标点(测量并记录角度和距离)→倒镜照准目标点(测量并记录角度和距离)→计算2C(超限应重测)→计算正倒镜平均值、归零后的方向值、角度平均值、距离平均值。
签字确认:复核无误后,现场签字确认。
三、内容要点导线测量的布网、观测(设站、测设)、计算、平差等工作及精度要求,应根据工程特点执行相应的规范、标准、规程要求。
观测前,应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常规检校,检查仪器内部参数设置是否正确。
各测回间宜按180除以测回数配置度盘。
观测结束后,应对外业记录手簿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及时导出原始观测记录并打印保存。
应取各测回水平角、平距观测的平均值作为测站成果。
四等导线测回数:0.5″级2测回、1″级4测回、2″级6测回;一级导线测回数:2″级2测回。
四、注意事项采用闭合导线进行施工加密桩测量时必须检查3个已知点的几何关系。
正倒镜:盘左是指观测者对着望远镜的目镜时,竖盘位于望远镜的左边,又称为正镜。
盘右是指观测者对着望远镜的目镜时,竖盘位于望远镜的右边,又称为倒镜。
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应联测零方向。
所有施工测量工作都必须执行测量复核制。
表格应做到填写规范、字迹清晰、内容完整、签字齐全。
本表未尽事宜,参见国家行业规范、标准及集团公司下发的有关文件。
第 页,共 页观测: 记录: 前视: 后视: 计算: 复核:。
导线测量及计算..

右角
观测方法:单导线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左角或右角,支导线 观测左右角,导线网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测角。 (二)、测边: 光电测距仪:目前是测距的主要方法,测距仪等级不同对不 同等级的导线测距的技术要求不同。测距仪的等级是按标 称精度划分。 mD=(a+b×D) mD—测距中误差: 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 D—测距长度:
f
f x2 f y2
1 K S T f
考虑导线误差与边长有关,衡量导线精度用相对误差表示。
图根导线精度要求:
K
1 2000
3、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
调整原则: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比例分配到各边长的坐标增量 中去。其坐标增量改正数为:
Vxi V yi fx Si S
S
导 线 测 量
要点: 1、导线的布设形式, 各种形式使用条件。 2、导线的外业工作 包括的内容及精度 要求。 3、导线测量计算
导线的布设形式及要求
一、导线的形式: (一)、闭合导线:如图,从一点开始 经过一系列的导线点,最后又回到原来 的起始点形成一多边形。 (二)、附和导线:如图, B βA 1 2 3 βp P B βA A 7 5 6 3 2 Q 4
∆xAB
α
AB
S
∆yAB
x AB xB x A d cos AB y AB y B y A d sin AB
xA o
A yA
yB
y
以上,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已知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出 该边的坐标增量,并计算出另一点的坐标的方法称为坐 标正算。用普通计算机计算坐标增量的方法: 例:已知坐标方位角α 12=24°36′00“ 已知边长231.30m
7.1小地区平面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的作用是限制测量误差的传播和积累,保证必要的测量精度,使分区的测图能拼接成整体,整体设计的工程建筑物能分区施工放样。
控制测量贯穿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在工程勘测的测图阶段,需要进行测图控制测量;在工程施工阶段,要进行施工控制测量;在工程竣工后的营运阶段,为建筑物变形观测而需要进行的专用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本单元先介绍平面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1)概述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网常规的布设方法有三角网、三边网和导线网。
三角网是测定三角形的所有内角以及少量边,通过计算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
三边网则是测定三角形的所有边长,各内角是通过计算求得。
导线网是把控制点连成折线多边形,测定各边长和相邻边夹角,计算它们的相对平面位置。
1)国家平面控制测量网在全国范围内布设的平面控制网,称为国家平面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
国家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和一、二等精密导线测量及A、B、C、D、E级GPS控制测量网,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网。
它是用精密测量仪器依照施测精度建立的,它的低级点受高级点逐级控制。
国家平面控制网主要由三角测量法布设,在西部困难地区采用导线测量法。
如图7-1-1所示,一等三角锁沿经线和纬线布设成纵横交叉的三角锁系,锁长200~250公里,构成许多锁环。
一等三角锁内由近于等边的三角形组成,边长为20~30公里。
二等三角测量有两种布网形式,一种是由纵横交叉的两条二等基本锁将一等锁环划分成4个大致相等的部分,这4个空白部分用二等补充网填充,称纵横锁系布网方案。
另一种是在一等锁环内布设全面二等三角网,称全面布网方案。
二等基本锁的边长为20~25公里,二等网的平均边长为13公里。
一等锁的两端和二等网的中间,都要测定起算边长、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
所以国家一、二等网合称为天文大地网。
我国天文大地网于1951年开始布设,1961年基本完成,1975年修补测工作全部结束,全网约有5万个大地点。
控制点闭合导线测量计算通用教材(简单易学-最全最详细)

*
*
*
*
*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角度闭合差
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
th
(n 2) 180
式中 n ——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实测的内角之和 m与理论值 th的差值,称 为角度闭合差,用 f 表示,即
f m th m (n 2) 180
则B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 xB x A x AB x A DAB cos AB
yB y A y AB y A DAB sin AB
*
例6-1 已知AB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为, DAB 135.62 m, AB 803654 ;若A点的坐标为,
*
* *
1 1 2 3 4 5
*
* *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
坐标 方位角 距离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m ∆x/m ∆y/m ∆x/m ∆y/m 6 7 8 9 10
* *
* *
点 号
点 观测角 改正 改正角 号 (左角) 数
坐标值
335 2400 2 ∑ 540 0050 50 540 0000 1137 .80 0.30 0.09
f > f p ,说明所测水平角不符合要
求,应对水平角重新检查或重测。 如果 f f p ,说明所测水平角符合要 求,可对所测水平角进行调整。
*
(3)计算水平角改正数
将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 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β,vβ的计算公 式为:
f v n
792.62 m
2.坐标反算
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 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
导线平差计算-有公式的

pl
12665801 ,6284.59
1.128985619
21573364
5
pl
,
3241.495
5849.632 3241.496 D04 -317.116 -121.738
pl
88570519 ,5849.63
3.451335266
20700136
7
pl
,
3119.758
5532.516 3119.758 D07 -151.079 158.247
D*cosα D*sinα
287.4434
G004 190.4928
0.0000
190.4928 298.3402
381.247 182.309 -334.833
H11
64.4110
0.0000
64.4110
183.1512
435.664 -434.962 -24.725
D04 197.4449
0.0000
D06 118.2511
0.0000 118.2511
D06 118.2511
0.0000
118.2511
36.5735
571.483 456.649 343.606
H15
70.4659
G004
0.0000
70.4659
287.4434
∑ 1439.5958
-0.0002
2981.092 -162.968 509.339
2.066814052
51139453
2
pl
,
pl
4110.362 ,5939.32
1.235397374
6
G004
控制测量—导线测量闭合导线(工程测量)

261.87 50.04 166.47 129.26
655.21 419.53 307.99 500.00
154.23 204.27 370.74 500.00
3
4 5 1
2
3352400
2
∑ 5400050 50 5400000
1137.80 0.30 0.09 0
0
辅 f (n 2)180
辅 助 计 算
点 号
观测角 改正 (左角) 数
改正角
坐标 方位角
距离 增量计算值 改正后增量 m ∆x/m ∆y/m ∆x/m ∆y/m
坐标值 x/m y/m
点 号
12
3 4=2+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500.00 500.00 1
2 1082718 1010827083352400 201.60183.30 83.92 183.35 83.90 683.35 416.10 2
前提:fβ≤fβ允 角度观测符合要求 角度闭合差的调整 分配原则:相反符号,平均分配。 角度闭合差改正数:vi=-fβ/n 改正后的角值应为(n-2)180º
(3)根据改正后的角值和已知方位角推算导线边的 坐标方位角值
β为左角取正号, β为右角取负号。
(4)坐标增量计算
x S cos y S sin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及分配
坐标增量闭合差:
fx x测
fy y测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限差: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fD fx2 fy2 k fs 1
S S fS
图根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K≤k允=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