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实习报告总结doc
气象与气候学实习报告(共3篇)

气象与气候学实习报告〔共3篇〕第1篇:气象气候学见习报告气象学与气候学见习报告一见习目的1对一定范围内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气象设备有所了解。
2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对风云变化测量和估计的能力,培养对气候与气象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加强对时间概念在气象与气候的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3培养良好的学习、观测,研究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个人素质,激发对气候与气象学的兴趣。
二实习概况本次实习为期一天,2022年11月27日上午在李小刚老师和汤佩玉导员的带着下到了商洛市气象局近距离观看了主要的气象设备,听取了气象站工作人员介绍的工作流程,考前须知,商洛主要的气候灾害和央视天气预报的播报知识,气象学今后开展的主要方向等一系列的知识。
下午在李小刚老师和汤佩玉导员的带着下我们来到了东龙山气象站进行地面气候要素的综合观测和对气象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的了解学习。
三见习内容、过程及完成的任务上午:商洛市气象局参观内容:了解短期天气预报〔天气图法〕、短时预报〔测雨雷达〕和气象预警系统、卫星通讯、网络系统、天气预报影视制作和他们当年的手绘地图。
1:商洛市气象局简介商洛市气象局位于商洛市城区中心,主要承当商洛市各地气象站传输来的数据汇总与分析,负责发布气象天气预报和灾害的预警报告,为人民和政府效劳。
2:根本内容气象网络中心天气预报的形成和发布:这里有全区最好的大型气象计算机,是全区的气象数据库,全区各县市的观测数据都会聚在这里,多个显示终端分别显示着当前时刻的雷达气象回波图、卫星云图和等压线、等温线等图各要素的数据、符号,并且现在在金凤山上还建立了一个气象塔。
一进去我们就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气象站的内部数据网查看着昨晚到今天的天气图,观察着一张一张的卫星云图、雷达图,一圈又一圈的等压线,五颜六色的温度分布图、降水分布图,一撇又一捺的高压低压槽中,一堆又一堆填充着“F〞的风向图,并结合所有的图和数据分析和探讨着未来的天气状况。
气象学实习报告总结

篇一:气象学实习报告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班级:姓名:学号:第五小组小组成员:2014年12月2日摘要本组选择的下垫面为干裸地。
通过一天对小气候的观察与测量,影响小气候的因素主要有云量,温度,湿度,风,周围植被情况及建筑物情况。
选择了下垫面和周围环境的不同测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太阳直接辐射根据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的变化而变化;散射辐射随云量增多而增加;反射辐射取决于总辐射以及土壤湿度;反射率大小主要与下垫面的的颜色、湿度、粗糙程度及太阳高度角等因素有关.随着深度增加,土温日较差减小,位相也逐渐落后;不同高度气温一天中出现了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水气压与相对湿度在一天中变化皆较大且变化趋势相反;从风的特性上讲,越近地面风速越小,在风速和风向两方面都有阵性,近地面层风速白天最大,早晚变小。
关键词:小气候辐射湿度气压日变化对比一、前言1.1 小气候的相关知识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
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小气候有五大特点:⑴。
范围小,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
⑵.差别大,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⑶。
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
⑷。
日变化剧烈,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例如:夏日地表温度日变化可达40℃,而2米高处只有10℃.⑸.小气候规律较稳定.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
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气象学实习报告(最新6篇)

气象学实习报告(最新6篇)2022气象学实习报告篇一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实习成绩:年月一、实习目的该实习是本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知识。
通过对不同下垫面性质所引起的小气候变化进行观测,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农林业生产活动受到气候的极大影响;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反过来也引起的局部小气候的变化,人类活动主要包括: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性质对小气候的影响,如砍伐森林、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成分(如城市大气成分的变化),对城市小气候产生的影响;人类活动释放热量对小气候的影响等,掌握各种小气候形成的机制和规律及可能对农林业和城市生活的影响。
要求掌握常规气象仪器仪表的操作和使用技能,了解气象观测基本环节和原理,理解本课程理论知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打好基础,也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实习,主要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的:1.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新的知识;2.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实习方案的设计,并初步掌握气象学实习研究方法和基本测试技术;3.通过实习数据的整理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处理技术。
(1)通过观测各种气象要素,了解和掌握各种气象仪器的构造原理,安装规范,观测方法和观测数据的整理,数据整理表的制作以及各种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2)气象观测要求: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3)要求正确读数,规范做记录,要制作适当的数据处理图表,然后分析和比较观测数据,并将分析结果与要素原来特有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进行比较;(4)了解并掌握不同森林类型所形成的的小气候特点,比较产生差异的原因;(5)了解掌握地形在水热资源分配中的作用,比较不同地形产生不同小气候的原因。
(6)了解下垫面性质的不同,对小范围内形成的小气候的影响,产生冷热差异的原因;(7) 了解现代气象台站设施与气象观测;(8) 了解小气候观测方法,掌握不同立地条件所形成的的小气候特点,使学生能独立掌握比较分析产生的差异及其原因的方法(9)做好实习报告,并对所测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气象与气候学实习报告

气象与气候学实习报告气象与气候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和气候规律的学科。
通过实习,我有幸深入了解了气象与气候学的基本概念、实践应用和发展趋势。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经历和感悟。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国家级气象台,为了更好地了解气象与气候学的相关知识并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我选择了在该公司进行实习。
我希望通过实习,深入了解气象观测、数据分析、预测模型等方面的实际操作,同时学习与专业人士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实习内容1. 气象观测在实习的第一周,我跟随导师学习了气象观测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方法。
我学会了使用各种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进行气象要素的观测和记录。
2. 数据分析在实习的第二周,我开始进行气象数据的分析工作。
通过掌握常用的数据处理软件和编程语言,我能够有效地提取和分析气象数据,并制作相关的数据可视化图表。
这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各种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3. 气象预测模型在实习的第三周,我参与了气象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了解了常用的气象预测模型以及其原理和方法。
我还学会了使用计算机模拟大气环流和气候系统,从而对未来气候变化做出预测。
三、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的丰富通过实习,我对气象与气候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我学会了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实践技能的提升在实习期间,我有机会亲自操作各类气象仪器和数据处理软件,掌握了许多实用的技能。
这些技能的提升使我更加熟练地进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和模型应用。
3. 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导师和其他实习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合作。
这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让我更好地适应了实际工作环境。
四、展望与感想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气象与气候学的学科发展和研究方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我深刻体会到气象与气候学在国家经济、农业、交通、环保等领域的重要性。
气象学实习报告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

气象学实习报告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
气象学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2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
实习地点,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站。
实习内容:
在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站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气象学实习。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气象观测和数据分析工作,同时也学习了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
在气象观测方面,我参与了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等指标的实时观测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气象观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了气象数据的收集和记录技巧。
在数据分析方面,我学习了如何利用气象数据进行气候特征分析和趋势预测,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气象数据处理方法和软件工具。
此外,我还参与了气象预报的实习工作。
通过观察天气图、气
象雷达和卫星图像,我学习了如何进行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
在实际预报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气象预报对社会生产、生活和安全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气象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在小气候综合实习中,我还参与了气象观测站周边环境的调查和分析工作。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我了解了小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掌握了小气候调查和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也学习了如何利用小气候信息进行城市规划和气象灾害防治,为未来的气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
通过一个月的气象学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
在实习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我国的气象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

气象学小气候实习报告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系统的科学,通过对气候、天气、大气物理、大气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提供对天气变化和气候趋势的预测。
在我进行的小气候实习中,我对气象学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实习目的与立意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对一个特定地点的小气候进行观测和分析,掌握小气候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
小气候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范围内,由地形、植被、土壤等因素所引起的气象要素的短期变化。
通过实地观测和数据分析,可以进一步掌握气象学的理论知识,并了解气候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实习过程1. 实地观测在实习开始前,我们选择了一个研究对象,这是一处位于城市郊区的公园,该公园具备丰富的植被和地形条件,适合研究小气候变化。
我们设立了多个观测点,包括阳光照射、湿度、风速、温度等气象要素的观测仪器。
2. 数据收集与分析在观测过程中,我们定时记录了各个观测点的数据,并将其整理成表格和图表进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和趋势观察,我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
例如,公园中的树木遮荫影响了阳光的照射,使得某些区域的温度较低;湖泊的存在增加了空气湿度,形成了一定的湿润气候。
三、实习成果与体会通过这次小气候实习,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气象观测和数据记录,对各类气象仪器的使用也更加熟练。
其次,我深刻认识到地形和植被的重要性,它们对于小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起着关键作用。
最后,通过对实地观测数据的分析,我理解了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为一名气象学实习生,我深刻意识到气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气候现象的本质。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在气象学领域的专业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社会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测和服务。
总结起来,这次气象学小气候实习给予了我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的理论学习。
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我深入掌握了小气候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加深了对气象学科学的认识。
气象实习报告三篇

气象实习报告三篇气象实习报告篇1一、气象要素的观测与气象测量仪器的使用1.气温的观测气温是由太阳辐射、地表性质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决定的,是一项重要的气象和气候要素,测量结果是研究气候特征的基本资料。
通过气温观测实习,可使学生了解基本测温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气温观测的仪器有: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自计温度计等。
实习中需要学生掌握普通温度表的使用和基本原理。
普通温度表由感应部分和显示部分构成。
感应球内装水银液体,显示部分由毛细管、刻度板、外套管等组成(见图5-1)。
普通温度表用途广泛,一般情况下使用时,垂直悬挂在蔽阴背风处即可使用。
2.气压的观测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亦称大气压力。
气象学中作为气压单位的是毫巴(mb)。
世界气象组织决定,气压单位统一使用“百帕”(hPa),亦就是100个“帕”(Pa)正好与1毫巴相等,即lbPa=1mb。
测量气压常用3种测量仪器:动槽式(福丁式)水银气压表、定槽式(寇乌式)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
普通其中空盒气压表是一种轻便的测压仪器,携带方便,多用于野外观测。
它是利用金属的弹性形变和大气压力相平衡的原理制成的。
空盒气压表可分为三部分:(1)感应部分是一个富有弹性的圆形空盒,内部近似真空,其上下面有圆波皱纹,以增加空盒的弹性,用弹簧片和它平衡。
(2)传递放大部分由传动杆、水平轴、长杠杆等组成.当外界气压变化时,金属空盒和弹簧片随之压缩或膨胀,通过传递放大,把伸缩运动通过传动杆传给指针。
(3)指示部分由指针、刻度盘和附属温度表组成F外界气压变化通过传动杆带动指针,指针在有刻度的圆盘面上转动指示出气压读数。
用观测空盒气压表观测气压的方法:打开盒盖,先读附温,精确到0.l℃。
然后轻敲盒面(克服机械摩擦),待指针静止后再读数。
读数时视线垂直于刻度面,读取指针尖端所示的数值,精确到0.1百帕。
复读无误后关好盒盖。
3.风的观测。
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
农业气象学实习报告

农业气象学实习报告一、引言在农业生产中,气象条件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进行农业气象学实习,以了解不同气象要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对于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农作物的适时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农业气象学实习中所收集的数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个人的体会,以期对农作物适时管理和灾害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二、实习目的与方法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收集,掌握农业气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利用气象预报做农业生产的决策。
实习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观测和数据记录,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学习。
三、实习过程及结果1. 气象观测在实习过程中,我进行了常规的气象观测,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要素的测量。
观测结果显示,温度的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2. 光照观测在早晨和傍晚,我对太阳高度和光照强度进行了观测。
观测结果显示,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光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对光合作用有直接影响,光照不足会导致光能转化不足,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 降水观测通过观测降雨情况,我发现适时的降雨是作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合理利用降水资源可以减少灌溉用水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4. 数据整理与分析根据所观测到的数据,我对各个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通过统计资料,我发现不同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规律。
这些分析结果为我们制定农业生产计划和决策提供了依据。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农业气象学的实习,我进一步了解了不同气象要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气象信息做出农业生产的决策。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农业生产中气象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我将更加注重气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农作物管理和灾害防控。
五、结论农业气象学实习让我深入理解了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加深了我对农业生产的认识。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我学会了根据气象预报做出合理的农业生产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学实习报告总结篇一:气象学实习报告****大学***学院气象学实习专题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实习成绩:年月一、实习目的该实习是本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知识。
通过对不同下垫面性质所引起的小气候变化进行观测,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农林业生产活动受到气候的极大影响;了解人类的生产活动反过来也引起的局部小气候的变化,人类活动主要包括: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性质对小气候的影响,如砍伐森林、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成分(如城市大气成分的变化),对城市小气候产生的影响;人类活动释放热量对小气候的影响等,掌握各种小气候形成的机制和规律及可能对农林业和城市生活的影响。
要求掌握常规气象仪器仪表的操作和使用技能,了解气象观测基本环节和原理,理解本课程理论知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打好基础,也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实习,主要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的:1.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新的知识;2.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实习方案的设计,并初步掌握气象学实习研究方法和基本测试技术;3.通过实习数据的整理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处理技术。
(1)通过观测各种气象要素,了解和掌握各种气象仪器的构造原理,安装规范,观测方法和观测数据的整理,数据整理表的制作以及各种要素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点;(2)气象观测要求:观测记录必须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3)要求正确读数,规范做记录,要制作适当的数据处理图表,然后分析和比较观测数据,并将分析结果与要素原来特有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进行比较;(4)了解并掌握不同森林类型所形成的的小气候特点,比较产生差异的原因;(5)了解掌握地形在水热资源分配中的作用,比较不同地形产生不同小气候的原因。
(6)了解下垫面性质的不同,对小范围内形成的小气候的影响, 产生冷热差异的原因;(7) 了解现代气象台站设施与气象观测;(8) 了解小气候观测方法,掌握不同立地条件所形成的的小气候特点,使学生能独立掌握比较分析产生的差异及其原因的方法(9)做好实习报告,并对所测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二、实习时间及组员(一)实习时间 6月20日——6月27日(1)前期实习工作准备:6月20日——6月24日(2)不同林型小气候观测:6月25日——9:00~10:00(3)不同坡向气候观测:6月25日——10:00~11:00 (4)不同的下垫面小气候观测:6月26日——11:00~12:00(5)城市与郊区小气候对比观测:6月26日——9:30~11:00(6)日射观测:6月27日——10:30~11:30(7)小组讨论与数据处理:6月28日——15:00~17:00 (8)撰写实习报告:6月29日(二)组员组长:组员:三、实习单位(1)实习动员与分组教学实:*****;(2)不同林型小气候观测:*****8;(3)不同的下垫面小气候观测:*********(4)不同的地形小气候观测:*******(5)城市与郊区小气候对比观测:******(6)日射观测:*****四、实习主要内容(一)、观测内容(1)日射观测:1. 太阳总辐射;2. 太阳直接辐射;3. 太阳散射辐射。
(2)不同林型小气候观测: 1.森林中的温度状况;2.森林中的湿度状况;3.森林中光照度状况;4.森林中的风。
(3)不同的下垫面小气候观测:观测对比森林、水域边、水泥地、草地和农田等不同下垫面所引起的小气候(温湿度、风、光照等)差异。
(4)不同的地形小气候观测:1.地形对日照的影响;2.地形对湿度的影响;3.地形对温度的影响;4.地形对风的影响。
(5)城市与郊区小气候对比观测: 观测城市与郊区小气候(温湿度、风、光照等)差异。
(6)教学实习课堂讨论:针对实习中的主要问题展开课堂讨论。
(二)、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1、动槽式水银气压表(1)气压观测原理气压观测是测定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以百帕(hPa)为单位,精确到0.1hPa。
测量气压的仪器主要有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自记投奔计。
通常用水银气压表测量气压。
水银气压表原理:水银气压表是一个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真空玻璃管,其下端浸在盛有水银的杯中,大气压力作用于水银杯中的水银面上,使水银升入真空玻璃管中,水银柱就能随大气压的高低而上升或下降,其水银柱的高低,可借玻璃管外面的一个金属套管上的标尺及游标尺读出mmHg 的数值,测量单位为mmHg。
再换算为kPa1mmHg=0.133kPa动槽式水银气压表根据托里拆利原理制成,主要由水银柱内管、含读数标尺的外部套管、水银槽三部分组成。
水银气压表安装在温度少变,光线充足的室内,垂直悬挂,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动槽式水银气压表的水银柱内管是一根直径约8mm,长约900mm的玻璃管,顶端封闭,底端开口,管内灌满纯净水银后开口端插入水银槽内。
(2)动槽式水银气压表的观测方法如下:①观测附属温度表(附温表),读数精确到0.1。
C。
②调整水银槽内水银面。
调整时旋动槽底调整螺旋,直到象牙针尖恰好与水银面相接。
用手指轻敲套管,使水银面处于正常位置。
③调整游尺与读数记录。
先使游尺稍高于水银柱顶,再慢慢下降游尺,直到游尺下缘与水银柱凸面顶点刚刚相切。
此时,游尺下缘零线所队标尺的刻度即为整数读数,再从游尺刻度线上找出一根与标尺上某一刻度相吻合的刻度线,则游尺上这根刻度线的数字就是小数读数。
④读数后,旋动槽底调整螺旋降低水银面,使其离开象牙针尖约2~3mm。
2.通风干湿表(1)温、湿度测定原理任何物体的的变化,都会引起自身特性的改变。
热胀冷缩反映了物体物理特性(体积大小)与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我们可以利用物质的这种特性来测量研究对象的温度大小及其变化。
温标是用于衡量温度大小量度的标尺。
制定温标时,常以标准大气压力以下纯水的冰点和沸点作为蕨点,再把这两点之间等分为若干份,每份为一度。
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绝对温标,我国的气象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均采用摄氏温标。
三种温标的换算公式关系如下:摄氏温标(C):t(C)=5/9[t(F)-32]华氏温标(F):t(F)=9/5(C)+32绝对温标(K):T(K)=273.16+t(C)测定温度的仪器有: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曲管地温表。
湿度是表示物体内部水分含量的多少,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通常有:饱和水汽压、饱和差、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湿、露点。
林业上常用相对湿度来衡量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0000000影响。
测定湿度的仪器有:百叶箱干湿表、通风干湿表、毛发湿度表和毛发湿度计等仪器来进行观测。
林业野外测定温度和湿度通常用通风干湿表进行测定。
通风干湿表又称“阿斯曼”,是野外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常用仪器。
通风干湿表的测湿原理和百叶箱干湿表相同,其构造如下图。
通风干湿表利用机械装置进行强制通风,保证温度表感应部分周围的通风速度稳定在2.5m/s。
干湿球温度表的感应球部装在双重金属护管内,护管通过三通管和中央圆管与通风器相通。
仪器附件在有湿润纱布用的吸储水橡皮囊,挡风罩等。
由于通风干湿表表面镀有反射性能很好的镍或铬,同时温度表感应球部又处于能防止热传导的双重护管中,所以它可以在太阳光下进行观测。
但由于有金属机械部分,故不能在雨天使用,以免机械生锈。
(2)通风干湿表的安装使用方法如下:①固定测杆——测杆采用木质材料,漆成白色,直径4cm 左右,长约220~240cm。
将测杆下端插入土中30~50cm,以牢固固定。
②调节挂钩高度——调节测杆上挂钩的位置,使通风干湿表挂在挂钩上时,干湿表感应球部距地面的高度为所要测的高度。
为了观测方便,我们采用1m的高度,通风干湿表采用竖挂。
③适应环境——在观测前,先将通风干湿表挂在测杆上暴露一段时间,以适应环境,消除温度表感应部分与环境空气之间温度差异。
通常暴露10min以上。
④湿润湿球纱布——将通风干湿表竖直放置,感应部分朝下,用橡皮囊吸满蒸馏水(水温应当同当时气温相近) ,管口向上,轻捏橡皮囊,使玻璃管中水面升到离玻璃管口约1cm,将玻璃管插入湿球感应球部的护管内,8~10s后抽出。
每湿润一次纱布,白天可维持8~10min,夜间可维持20min左右。
⑤上发条通风——给通风器上发条,使风扇转动。
上发条时不要上得过满,以免折断发条。
⑥悬挂——将通风干湿表悬挂在测杆的挂钩上,感应部分处在所要测量的高度,使通风干湿表适应环境,逐渐反映出该高度的空气温、湿度。
大约4min后即可进行读数。
当风速大于4m/s(相当于3级风)时,应将挡风罩套在通风器的迎风面上,并使罩的开口部分顺着风扇旋转的方向。
⑦读数——先读干球,后读湿球。
读数时切忌用手接触双重护管,身体也不要与仪器靠得过近。
在一次观测中,一个通风干湿表可以用来观测几个不同高度的空气温、湿度。
当一个高度观测完毕,移到另一高度时,要先上3~4圈发条让其通风1min后才能读数。
必须注意的是:观测时一定要待温度表的示数稳定后才能读数,如果通风器风扇转速有所减慢,须再加篇二:气象学实习报告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班级:姓名:学号:第五小组小组成员:XX年12月2日摘要本组选择的下垫面为干裸地。
通过一天对小气候的观察与测量,影响小气候的因素主要有云量,温度,湿度,风,周围植被情况及建筑物情况。
选择了下垫面和周围环境的不同测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太阳直接辐射根据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的变化而变化;散射辐射随云量增多而增加;反射辐射取决于总辐射以及土壤湿度;反射率大小主要与下垫面的的颜色、湿度、粗糙程度及太阳高度角等因素有关。
随着深度增加,土温日较差减小,位相也逐渐落后;不同高度气温一天中出现了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水气压与相对湿度在一天中变化皆较大且变化趋势相反;从风的特性上讲,越近地面风速越小,在风速和风向两方面都有阵性,近地面层风速白天最大,早晚变小。
关键词:小气候辐射湿度气压日变化对比一、前言1.1 小气候的相关知识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
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小气候有五大特点:⑴.范围小,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
⑵.差别大,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
⑶.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