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

合集下载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脑中风后遗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补阳还五汤作为传统中医药物,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其药物成分和功效通过温阳补脑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针灸作为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也在脑中风后遗症中展现出独特的作用,可以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病情复发率。

临床疗效评估和安全性评估也证实了这种治疗方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未来更深入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该治疗方法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针灸、脑中风后遗症、临床价值、药物成分、功效、安全性评估、临床实践经验、疗效评估、研究目的、疾病背景、治疗手段介绍、结论、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疾病背景脑中风,即中风,是指脑血管出现缺血或出血等病理性改变,导致大脑功能突然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

脑中风后遗症是指脑中风患者在病情稳定或好转后,仍存在的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功能减退、言语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

脑中风后遗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希望通过对药物成分、作用机制、临床实践经验、疗效评估和安全性评估的综合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治疗手段介绍脑中风是指脑血管急性发生破裂或梗塞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目前治疗脑中风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溶栓药物、抗凝药物等,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栓溶解。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血管瓣膜修补、动脉瘤夹闭等,用于恢复脑血流和修复血管结构。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用于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2006年6月-2012年6月,笔者选取本院10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再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其中出血性中风后遗症33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67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40-50岁者20例,50-60岁者36例,60岁以上44例,单侧上下肢体偏瘫者58例,伴有口眼歪斜、言语蹇塞者43例;病程2-4月者48例,4-6月者30例,六个月以上者22例,血压不稳者40例,血压在正常范围者20例,血压偏高者40例。

根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病情分轻中重3度:意识清楚,肌力三级以上者为轻度,共36例;意识清楚,肌力2-3级者为中度,共43例;意识不太清楚,肌力0-1级为重度,共21例。

100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均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不同程度的脑血管梗死或出血病灶。

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按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由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在1995年修订),并且采用CT进行确诊,排除肌肉关节疾病予严重心功能不全者。

中医诊断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主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予言语不清。

次症:①气短乏力、面色晄白,自汗出。

②手足心热,眩晕耳鸣,咽干口燥。

舌脉象:舌质淡暗或舌质红瘦,舌苔白腻或少苔或无苔,或由齿痕,脉沉细或弦细数。

具有两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两个次症,并参考舌脉象即可诊断。

3.治疗方法①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肠溶阿司匹林、曲克芦丁、维生素E、脑复康、以及降压药物等。

②中药汤剂。

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30克,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各10克,红花5克,地龙10克。

加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加珍珠母、枸杞子、天麻、钩藤、熟地黄、山茱萸等补益肝肾、平肝潜阳;胸部闷痛,加丹参、鸡血藤、瓜蒌皮、蒲黄、五灵脂等宽胸活血止痛;久病入络肢体偏瘫者,加地龙、全蝎、蜈蚣等虫类药以祛风通络。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120例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120例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12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的方式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疾病的效果。

方法选取某院在2017年1月~2018年期间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120例,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人数为57例,总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人数为31例,总的有效率为51.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针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给与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疾病情况,为患者的康复做出贡献,因此这一方式值得医疗机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针灸;脑中风;后遗症中医学认为脑中风后遗症主要就是因为血行不畅,脉络瘀阻、气虚血瘀等为最基本的症状。

在治疗了脑中风后遗症之后,还需要坚持给予患者清痰火、通经络和补气血原则,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的方式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疾病的效果,为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找到最佳的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为医疗机构中提供最为科学的方式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疾病。

选取某院在2017年1月~2018年期间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120例,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4周时间内,观察其临床的治疗效果,现比较过程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某院在2017年1月~2018年期间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120例,采用平均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为52~78岁,平均年龄为(62.5±1.8)岁,包括: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27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33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为51~79岁,平均年龄为(63.1±1.5)岁,包括: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25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35例。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脑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血流阻断所导致的脑部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药及针灸疗法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补阳还五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方剂,与针灸疗法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本文旨在对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1. 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脑中风后遗症包括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但副作用大,并不能根本性地治愈疾病。

而中医药及针灸疗法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方面有其独特优势,能够从整体上调节患者的身体功能,改善症状。

2.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补阳还五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方剂,其组成包括黄芪、附子、熟地黄、杜仲和肉苁蓉等药物,具有温阳祛寒、益气活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所致的肢体无力、言语不利、认知障碍等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够明显改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并且长期服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4.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补阳还五汤和针灸治疗在临床上常常结合应用,两者相辅相成,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

补阳还五汤可以温阳祛寒、益气活血,从根本上改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体质,而针灸治疗则可以具体调理患者的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

临床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行动能力、感觉功能、言语能力等,提高生活质量。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疗法的适应症、治疗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为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 :补 阳还五汤 ;针 灸疗法 ;脑 中风 后遗 症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8.04.005 文章 编 号 :1003—8914(2018)-04-0459- 02
Clinical O bservation on Buyang H uanwu Decoction Com 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Sequelae of Stroke LIANG Zengkun ZHANG Limin HU Xun
脑 中风 属于 脑 血管 疾 病 类 别 ,也 可 以称 其 为脑 血 管意 外 以及 脑 卒 中 ,脑 中风 临床 通 常 呈 现 出 头 痛 、头 晕 、恶 心 、呕 吐 、眩 晕 、意识模 糊 、行为 迟缓 、嘴 角 流涎等 状况 ,脑 中风 在 中老年 人群 中较 为 常见 ,中老 年人 是脑 中风 的 高发人 群 ,脑 中风死 亡率 较 高 ,同时伴 有较 高 的 复发率 以及致 残率 ,因此对 患者 健康 造成 严重 影 响 ,更 有 甚者 直接 影 响 到患 者 的生 命 安 全 。 当前 ,脑 中风 死 亡 率 以及致 残 率较 以往 呈 现 出下 降趋 势 ,然 而 脑 中风 导 致 的后遗 症依 然会 困扰 人 们 的生活 ,情 感障 碍 、语 言 障碍 、偏瘫 等后 遗 症都将 对 患者 正常 生活 造成 影 响 ,加 重 了患 者 家庭及 社会 负 担 … 。 1 资 料与 方法 1.1 一 般 资料 本次 研 究 的对 象 系 我 院 于 2016年 1 月一 2017年 8月所 收 治 的 脑 中 风后 遗 症 的 100例 患 者 ,将 其 随 机分 为常 规 组 和 中药 +针 灸 组 。2组 患者 在性 别 、年龄 、病 史等 一 般 资 料 的 比较上 ,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 >0.05)。 1.2 方法 常 规组 选择 西 医治疗 方 式 ,对 患者 进行 神

针灸结合新加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针灸结合新加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针灸结合新加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7-06-07T17:33:37.88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李思源[导读] 给予中风后遗症患者应用针灸结合新加补阳还五汤不仅可显著提升治疗总有效率,也可明显增强日常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新加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

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各40例,两组均内服新加补阳还五汤治疗,实验组内服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活动能力及总有效率。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日常活动能力为(73.5±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日常活动能力(60.3±8.5)分,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结合新加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确切,能明显增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具有极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针灸;新加补阳还五汤;临床效果【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new fill Yang also five soup treating stroke sequela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8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ast each 40 cases, two groups of both internal and new added Yang also five soup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group internal and cooperate with acupuncture treatment, observ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aily activity ability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5%, daily activity ability for (73.5-5.4),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65%, daily activity ability (60.3-8.5)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new fill five soup treating stroke sequela effect is exact, Yang also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patients daily activities, with very high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 Stroke sequela; Acupuncture; New added fill Yang also five soup; Clinical effect中风后遗症是脑中风1年后患者表现出的语言障碍、半身不遂与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症状,该阶段患者恢复能力很弱[1]。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观察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观察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8-08-22T11:47:43.28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下第10期作者:陈吉荣[导读] 脑中风具有发病急、病程发展快的特点,且治疗难度大[1],临床中很多患者经治疗后出现了多种后遗症。

(宁安市中医院;黑龙江宁安157499)【摘要】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6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式,为参照组,一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针灸进行治疗,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为(9.1±1.1)分,Barthel指数为(86.7±4.2),各项数据与参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18例),高于参照组的66.67%(P<0.05)。

结论:对脑中风后遗症采用补阳还五汤+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疗效确切、明显。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针灸;脑中风后遗症脑中风具有发病急、病程发展快的特点,且治疗难度大[1],临床中很多患者经治疗后出现了多种后遗症,最为常见的后遗症有偏瘫、日常活动能力受损或丧失,如语言功能障碍、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等等,这些问题将给患者身体和心理带来极大的打击,使之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降低其生存质量[2]。

目前,临床中普遍采用西医方式进行治疗,但疗效并不十分明显,此次,我院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6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中的部分患者采用了补阳还五汤+针灸治疗,显现出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6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参照组,一组为研究组,每组18例患者。

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

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

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在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中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与针灸推拿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数据涉及到56例样本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样本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参照组纳入28例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实验组纳入28例补阳还五汤加减与针灸推拿配合治疗,比较验证两组的数据差异。

结果: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有效率计算值显著优于参照组数据指标,P<0.05,展现统计学显著参考意义。

结论:将补阳还五汤加减与针灸推拿配合治疗应用在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中具有值得借鉴的价值。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针灸推拿;脑中风后遗症脑中风是因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促使上犯脑部位导致的不省人事、突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的情况,或者出现半口眼歪斜、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清中的一种,也被叫做脑卒中[1]。

现报道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56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结果。

1 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数据统计涉及的56例样本均来源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本院治疗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参照组纳入28例患者,女比男为13:15,年龄在40至75岁间不等,中位年龄(56.22±4.33)岁;实验组纳入34例患者,女比男为15:13,年龄在41至76岁间不等,中位年龄(56.99±4.22)岁。

分析对比参照组与实验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一般资料,P>0.05,统计学对比意义不显示。

1.2 方法参照组患者实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予以硝苯地平对血压进行控制,以甘露醇脱水来降低颅内压。

实验组患者实行补阳还五汤加减与针灸推拿联合治疗,中药予补阳还五汤组方包括黄芪50g、当归尾15g、地龙15g、赤芍15g、川芎15g各、红花10g、桃仁10g;对于口眼歪斜明者方剂增加白附子,具有祛风通络的作用;对于上肢严重偏废患者方剂增加桑枝、桂枝,具有通络的作用;对于患侧肢体浮肿患者方剂增加茯苓、防己、泽泻,具有祛湿的作用;对于下肢瘫软无力患者方剂增加桑寄生、杜仲、牛膝、续断,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每天水煎1剂,早晚进行两次温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
发表时间:2014-04-29T09:04:19.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2期供稿作者:范小波[导读] 中风后遗症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且本虚多标实少,本虚以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为多,标实以血瘀气滞,痰浊为多。

范小波(正宁县中医院甘肃正宁 745300) 【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095-01 2006年6月-2012年6月,笔者选取本院10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再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其中出血性中风后遗症33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67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40-50岁者20例,50-60岁者36例,60岁以上44例,单侧上下肢体偏瘫者58例,伴有口眼歪斜、言语蹇塞者43例;病程2-4月者48例,4-6月者30例,六个月以上者22例,血压不稳者40例,血压在正常范围者20例,血压偏高者40例。

根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病情分轻中重3度:意识清楚,肌力三级以上者为轻度,共36例;意识清楚,肌力2-3级者为中度,共43例;意识不太清楚,
肌力0-1级为重度,共21例。

100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均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不同程度的脑血管梗死或出血病灶。

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由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在1995年修订),并且采用CT进行确诊,排除肌肉关节疾病予严重心功能不全者。

中医诊断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主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予言语不清。

次症:①气短乏力、面色晄白,自汗出。

②手足心热,眩晕耳鸣,咽干口燥。

舌脉象:舌质淡暗或舌质红瘦,舌苔白腻或少苔或无苔,或由齿痕,脉沉细或弦细数。

具有两个主症以上,或一个主症、两个次症,并参考舌脉象即可诊断。

3.治疗方法
①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肠溶阿司匹林、曲克芦丁、维生素E、脑复康、以及降压药物等。

②中药汤剂。

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30克,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各10克,红花5克,地龙10克。

加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加珍珠母、枸杞子、天麻、钩藤、熟地黄、山茱萸等补益肝肾、平肝潜阳;胸部闷痛,加丹参、鸡血藤、瓜蒌皮、蒲黄、五灵脂等宽胸活血止痛;久病入络肢体偏瘫者,加地龙、全蝎、蜈蚣等虫类药以祛风通络。

每日一剂,水煎,去汁300ml,分2次口服。

③针灸治疗。

主穴:取穴以治痿“独取阳明”,手足三里经为主。

第一组取合谷、曲池、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第二组取百会、风府、肩髃、曲池、合谷、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太冲。

加减:患者血压升高,取用十二井穴点刺放血。

语言不利,选取廉泉或金津或玉液放血;口眼歪斜,取水沟、承浆、地仓、四白等穴。

另外主动或被动加强患者肢体功能的锻炼。

操作:先取第一组腧穴,健患侧轮刺,先刺健侧不留针,后此患侧,有针感后留针30分钟,隔日针刺一次,5-6次后换取第二组腧穴。

第二次单取患侧腧穴针刺,有针感后,留针30分钟,隔日一次;留针期间,每隔十分钟行针一次。

所有病例均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可间隔一周进行一个疗程,1-3隔疗程判定疗效。

4.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恢复:肌力达到5级,语言清楚,生活自理,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

显效:肌力在原来基础上提高2级,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

好转:肌力在原来基础上提高1级,症状和体征基本好转。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好转。

5.结果
完全恢复40例,显效78例,好转55例,无效5例,有效率占95%.
6.讨论
中风后遗症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且本虚多标实少,本虚以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为多,标实以血瘀气滞,痰浊为多。

本虚以气虚为最,标实以血瘀为最。

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中的补阳还五汤正是切中气虚血瘀之病机而设。

王氏认为:由于元气亏虚,不能达于血管,使血管无气,血瘀停留,而产生中风后遗症,因此其病机为气虚血滞、瘀阻脑络,气虚为本,血瘀为表。

方中重用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配以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是为臣药;川芎为血中气药,合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全蝎、僵蚕等熄风止痛;石菖蒲、远志等形神开窍。

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扶正祛邪之效。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中提出,中风后遗症者治宜“益气血,清痰火、通经络”的治疗原则。

故治疗当着眼于调理气血、疏经络。

针灸首取健患侧轮刺可提高临床疗效。

因“左右者,阴阳之道也”左半身虽以血为主,但非气不同;右半身虽以气为主,但非血不养。

故治以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以左治右,以右治左,左右皆刺可使经气复生,调动气血,充沛偏枯之患肢,再单取患侧之腧穴重刺激可通达上下,疏筋利节,调和阴阳气血,使患侧经气通畅,促进偏枯之恢。

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