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松胯13法一:缩胯

合集下载

太极怎样练习开胯和松胯

太极怎样练习开胯和松胯

太极怎样练习开胯和松胯开胯对学习太极拳是至关重要的,胯开的、松的程度对今后太极拳动作的规范和发劲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方法一:1、坐两脚脚心相对,两肘成90度,两手掌心按在两个膝盖上,盘地而坐。

丹田呼吸三次。

2、抬膝全身放松,丹田吸气。

随着吸气两膝盖略上抬。

3、按膝全身放松,丹田呼气,随着呼气两手往下按两个膝盖,使膝盖、两腿外侧贴到地面。

这样一吸一呼,一按一抬连续练习,几天即可彻底开胯。

随着胯开得程度,下按两膝贴地静止的时间逐渐加长,达到三分钟以上为佳。

方法二:两脚开立略大于肩,两脚尖指向身体外侧,身体正直,两手叉腰。

慢慢的下蹲,至大腿于地面平行时,在慢慢的起立。

切记蹲起一定要慢。

刚开始会有些前俯后仰,初练时可以手扶桌椅墙壁练习,慢慢的过渡到不用手扶的练习方法三:开前胯就是站外八字,最好两脚在一条线上,半蹲(别扭吧),骨盆与大腿部交接部内收。

一次练1-2分钟。

开始觉得别扭,久练就习惯了。

开后胯就是站内八字,最好两脚在一条线上,半蹲,膝盖尽量内收,脚尖不能超过膝盖,身体尽量后坐(更别扭),感觉臀部的骨盆外翻就对了。

还要把腿部肌肉内旋,使重量全吃到脚底(脚跟和脚内侧),如果吃到膝盖,会对膝盖有伤害。

一次练1-2分钟。

开始觉得别扭,久练就习惯了。

开胯后,骨盆增加了横向的移动距离,打拳时,开则骨盆向两边打开,合则骨盆从两侧往前包合,太极拳讲开合,所以骨盆也忙得很。

松胯练习我们学练太极拳双胯必须松开,裆部撑圆。

松胯哪怕松开一点点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时不能使内气内劲产生。

松胯的标准:双胯能下沉,裆开圆,双腿曲膝;上身自重能通过胯膝往脚上负重,胯部相对不负重;双胯随身体重心移动胯部也能适当负重,转换灵活,下盘稳固。

松胯的感觉:人的自重已扎在膝部已下小腿及脚跟部;在膝部不前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时,胯部有一种释放能量的感觉,从上往下释放;当你收缩会阴部时,胯部有一种吸的感觉。

大家通过静练和慢练,细细体悟会找到感觉。

太极拳的十三种松胯状态

太极拳的十三种松胯状态

太极拳的十三种松胯状态作者:陈雄来源:《少林与太极》2009年第05期近期,我在互联网上看到这样一篇有关腰胯之轶事,文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的:近代太极拳重要人物杨露禅教全佑功夫,全佑成为吴式太极拳之始祖。

后来杨露禅告老回乡,全佑尾随不舍,杨便下轿对他说:“我当天发誓,全部功夫都已教你,没有一招留下,总之你记住‘圈内打人,圈外推人’便是。

”所谓“圈内”即盆骨发力范围之内,所谓“圈外”即盆骨发力范围以外。

太极拳不是只以柔劲化解对方来势的,它也可以发劲打人,而力量的终极来源就是盆骨,换句话说就是腰胯。

(原文该提法不够准确,盆骨系胯中一部分,并不完全等于胯——笔者注。

)人体最大块的骨头是盆骨,而太极拳正是用盆骨来打人,这是厉害之一;盆骨的发力,外表上不易看清楚,所以对方被打得折肢断臂仍不知为何,这是厉害之二。

基于如此原因,有些拳师流传“教拳不传胯,传胯师傅差”之说,把胯的练法与用法视为珍贵的守功之本,传授腰胯要领时不愿多作讲解,顾虑徒弟把胯练好了会在功夫上超越自己。

太极拳明师林泉宝先生在《武当太极拳行功心悟》一文中讲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前有一伙强盗在江河中抢劫客船财物,并把所有船上的人捆绑其手脚后抛向江中,船上许多人会游泳但均因手脚被捆而溺死,唯有一人用海豚式游泳自救而生。

通常我们习惯于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这些姿势都是以手脚的动作来游划,而豚泳是以身体的扭动来前进的,可以不依靠肢体的动作。

虽然游泳和太极拳并无直接的联系,但这个故事对我们练习太极拳强调“以身领手”,以身法来统帅太极拳走架揉手,是有一番启迪的。

太极拳的所有动作,初级时是以手领手,也就是以手指挥整个太极拳运动;然后是以身领手,就是身法主宰全身的运动,一招一式一切运动之主宰皆由胯节指挥。

太极拳名家郑悟清先生曾经有这样的比喻,以此说明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

他深入浅出地说:木偶戏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木偶在舞台上表演各种动作时,都是台下演员的手指挥的,演员的手拉得越好,木偶表演得越精彩。

如何练习开胯和松胯

如何练习开胯和松胯

如何练习开胯和松胯开胯练习方法一:1、坐:两脚脚心相对,两肘成90度,两手掌心按在两个膝盖上,盘地而坐。

丹田呼吸三次。

2、抬膝:全身放松,丹田吸气。

随着吸气两膝盖略上抬。

3、按膝:全身放松,丹田呼气,随着呼气两手往下按两个膝盖,使膝盖、两腿外侧贴到地面。

这样一吸一呼,一按一抬连续练习,几天即可彻底开胯。

随着胯开得程度,下按两膝贴地静止的时间逐渐加长,达到三分钟以上为佳。

方法二:两脚开立略大于肩,两脚尖指向身体外侧,身体正直,两手叉腰。

慢慢的下蹲,至大腿于地面平行时,在慢慢的起立。

切记蹲起一定要慢。

刚开始会有些前俯后仰,初练时可以手扶桌椅墙壁练习,慢慢的过渡到不用手扶的练习。

方法三:开前胯就是站外八字,最好两脚在一条线上,半蹲(别扭吧),骨盆与大腿部交接部内收。

一次练1-2分钟。

开始觉得别扭,久练就习惯了。

开后胯就是站内八字,最好两脚在一条线上,半蹲,膝盖尽量内收,脚尖不能超过膝盖,身体尽量后坐(更别扭),感觉臀部的骨盆外翻就对了。

还要把腿部肌肉内旋,使重量全吃到脚底(脚跟和脚内侧),如果吃到膝盖,会对膝盖有伤害。

一次练1-2分钟。

开始觉得别扭,久练就习惯了。

开胯后,骨盆增加了横向的移动距离,打拳时,开则骨盆向两边打开,合则骨盆从两侧往前包合,太极拳讲开合。

松胯练习我们学练太极拳双胯必须松开,裆部撑圆。

松胯哪怕松开一点点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时不能使内气内劲产生。

松胯的标准:双胯能下沉,裆开圆,双腿曲膝;上身自重能通过胯膝往脚上负重,胯部相对不负重;双胯随身体重心移动胯部也能适当负重,转换灵活,下盘稳固。

松胯的感觉:人的自重已扎在膝部已下小腿及脚跟部;在膝部不前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时,胯部有一种释放能量的感觉,从上往下释放;当你收缩会阴部时,胯部有一种吸的感觉。

通过静练和慢练,细细体悟会找到感觉。

腰、腿、胯的练习方法:前述已经讲过,肩开一分,胯开一寸你就是半个武术把式,胯的活动量加大也是非经过苦练苦修很不容易得来的,胯和腰的动作是密切相关联的,如腰动,势必带动胯动,尤为在前进、后腿转换运动中,以及左顾右盼过程中,化劲走化五不以腰和胯配合就此带动全身各部活动,而发劲动作必须松胯,松胯实则为沉胯,才能发劲整壮。

太极拳实战之松肩开胯论

太极拳实战之松肩开胯论

太极拳实战之松肩开胯论太极拳实战之松肩开胯论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不仅有神奇的养生功效,还具有很强的实战功能。

太极拳的特点是刚柔相济,以柔克刚。

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练习起来得心应手,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实战之松肩开胯论。

欢迎阅读!太极拳实战之松肩开胯论在太极拳实战中,经常会看见有的练习时间很长的人,不能做到松肩开胯,更不能体会肩胯相合。

太极拳是心脑意识拳,因而凡习拳起步就是从意道进行研习的,不然,仅仅做了一些简单的体操运动而已。

太极拳用意,宜清宜淡,以至于无。

拳之真意既不是有意,也不是全然无意,而是介于有意无意之中,是一种潜意识的、自动化的、不期然而然的、自然而然的状态。

这当中是一种极高的哲理,是辩证法。

练习太极拳要节节贯穿,太极拳运动要求以腰带动四肢,然后将身体各个部位,以及筋骨肉全部活动起来。

松肩开胯,是说要松肩关节,松胯关节,使关节周围筋腱、肌肉、软组织、神经系统等放松,让关节运动幅度加大,气血畅通,气机自然,内劲贯通无滞。

如何松?不是每个人都会明白的。

我们经常说,上阴下阳、内阴外阳、前阳后阴。

比如,手臂平展,手心向下,则整个手臂上面为阳面下面为阴面,外侧为阳面内侧为阴面。

再如,两脚虚虚一站,前面为阳面而后面为阴面,外侧为阳面内侧为阴面。

这一阴一阳是自然存在的,然而,要使之阴阳相通,即阴阳相吸相合为一,意念无偏。

也就是说,两手同一、两脚同一、手脚同一,单从一只手与一只脚而言,上面与下面同一,外侧与内侧同一。

修炼太极拳贵在坚持,很多人初学太极拳都想一蹴而成,一蹴而成的功夫会伤身,对身体很不好。

同一就能相通,同一就是一体、一个,意念均匀弥漫在它们的皮表,故内在空通为一。

因此,如果肩上面(阳)肌肉紧了,意念转至腋下(阴),则会松;如果胯外侧(阳)紧了,意念转至会阴周围,则会松。

所谓阴阳相合为一,自有道行。

当然,此意要清要淡,不能刻意、着意,下重意,即似有似无状态。

肩松后,仿若吊挂在锁骨外缘下的;胯松了,仿若胯是吊挂在髌骨下的。

太极拳的开胯和松胯练习

太极拳的开胯和松胯练习

太极拳的开胯和松胯练习
西祠胡同——东山隐者
一、开胯练习
开胯对学习太极拳是至关重要的,胯开的、松的程度对今后太极拳动作的规范和发劲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方法:
1、坐两脚脚心相对,两肘成90度,两手掌心按在两个膝盖上,盘地而坐。

丹田呼吸三次。

2、抬膝全身放松,丹田吸气。

随着吸气两膝盖略上抬。

3、按膝全身放松,丹田呼气,随着呼气两手往下按两个膝盖,使膝盖、两腿外侧贴到地面。

这样一吸一呼,一按一抬连续练习,几天即可彻底开胯。

随着胯开得程度,下按两膝贴地静止的时间逐渐加长,达到三分钟以上为佳。

二、松胯练习
我们学练太极拳双胯必须松开,裆部撑圆。

松胯哪怕松开一点点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时不能使内气内劲产生。

松胯的标准:
双胯能下沉,裆开圆,双腿曲膝;上身自重能通过胯膝往脚上负重,胯部相对不负重;双胯随身体重心移动胯部也能适当负重,转换灵活,下盘稳固。

松胯的感觉:
人的自重已扎在膝部以下——小腿及脚跟部;在膝部不前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时,胯部有一种释放能量的感觉,从上往下释放;当你收缩会阴部时,胯部有一种吸的感觉。

大家通过静练和慢练,细细体悟会找到感觉。

努力吧!。

拿走不谢:太极松垮方法篇

拿走不谢:太极松垮方法篇

拿走不谢:太极松垮方法篇
1
方法

两脚脚心相对,两肘成90度,两手掌心按在两个膝盖上,盘地而坐。

丹田呼吸三次。

抬膝
全身放松,丹田吸气。

随着吸气两膝盖略上抬。

按膝
全身放松,丹田呼气,随着呼气两手往下按两个膝盖,使膝盖、两腿外侧贴到地面。

这样一吸一呼,一按一抬连续练习,几天即可彻底开胯。

随着胯开得程度,下按两膝贴地静止的时间逐渐加长,达到三分钟以上为佳。

2
松胯
我们学练太极拳双胯必须松开,裆部撑圆。

松胯哪怕松开一点点
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时不能使内气内劲产生。

松胯的标准:
双胯能下沉,裆开圆,双腿曲膝;上身自重能通过胯膝往脚上负重,胯部相对不负重;双胯随身体重心移动胯部也能适当负重,转换灵活,下盘稳固。

松胯的感觉:
人的自重已扎在膝部已下小腿及脚跟部;在膝部不前倾的前提下,胯部能上下起伏;人上身的自重往下松沉时,胯部有一种释放能量的感觉,从上往下释放;当你收缩会阴部时,胯部有一种吸的感觉。

大家通过静练和慢练,细细体悟会找到感觉。

努力吧!。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胯的练法和用法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胯的练法和用法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胯的练法和用法腰与胯是连接人体上下的中枢,所以练习太极自然少不了对腰胯的练习,那么你知道如何练习胯么?下面跟随店铺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怎样练习太极拳的胯“胯”是人体下肢三大关节之一,是下肢三节之根,胯关节是腰与腿连接的重要枢纽。

胯的技击作用很大。

拳论日:“有不得机不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腰与腿的灵活性关键在于练好胯关节。

因此,有经验的拳师讲“得机势应求腰胯”。

胯的作用表现在:它可以调节上下肢协调,是行气主要关卡,是产生爆发力的源泉,是体重的承担者,是技击进攻的武器。

怎样把握好胯关节呢?一、研究胯与其他关节的关系练太极拳要求裆要开,圆撑、虚撑、虚灵,实质上是对胯骨的要求,若要开裆,胯根必须松开撑圆。

胯不开,裆为人字夹裆。

既不能承受体重的重压,又不能使身体重心下降。

上下肢必然变为呆滞,特别是对腰轴的旋转影响很大,影响爆发力的产生。

要使腰胯旋转一致,必须做到塌腰,脊柱骨节相对松沉。

肋骨下的腹机要放松,这样使体重落到胯骨之上。

进行运动时,只须注意胯的旋转,就能带动腰部的旋转。

下肢的外撇里扣,也全凭胯关节的松活圆转,上下肢的灵活性全靠胯的领带。

拳势中腰胯的平行旋转甚多,发力就是在胯的旋转速度加快时产生。

引化来力也只须松转而避之。

拳谚讲:“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动鸟难飞。

”看似强调裆劲,实际是对胯的旋转的强调,只要久练胯的松沉、圆转,速度由慢加快就能超越鸟飞之速。

臀击和髋击是直接使用的技术。

臀部训练要求“敛臀”与“泛臀”两者辩证训练。

敛臀是为了内气团聚,通过静势的收敛臀部、提肛托腹的动作,才能使“气沉丹田”。

初练时,可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的肌肉。

轻轻使臀肌肉外下方舒展,然后,再轻轻向前向里收敛。

就像用臀把骨盆包起来,又像用臀把小腹托起来那样。

敛臀须与塌腰、松胯、屈膝、开裆、圆裆、提肛等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这门功夫才能增进。

臀部的技击作用是平素练出来的,左臀、右臀或全臀技击要见机而用。

太极拳中“胯”的练习方法

太极拳中“胯”的练习方法

太极拳中“胯”的练习方法“胯”是人体下肢三大关节之一,是下肢三节之根,胯关节是腰与腿毗连的重要枢纽。

胯的技击作用很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中“胯”的练习方法。

欢迎阅读!太极拳中“胯”的练习方法胯的作用表现在:它可以调节上下肢协调,是行气主要关卡,是孕育发生爆发力的源泉,是体重的承担者,是技击进攻的武器。

“胯”是人体下肢三大关节之一,是下肢三节之根,胯关节是腰与腿毗连的重要枢纽。

胯的技击作用很大。

拳论日:“有不得机不失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腰与腿的机动性要害在于练好胯关节。

因而,有经验的拳师讲“得机势应求腰胯”。

怎样把握好胯关节呢?一、研讨胯与其他关节的关系练太极拳要求裆要开,圆撑、虚撑、虚灵,实质上是对胯骨的要求,若要开裆,胯根必须松开撑圆。

胯不开,裆为人字夹裆。

既不能承受体重的重压,又不能使身体重心下降。

上下肢必然变为呆滞,特别是对腰轴的旋转影响很大,影响爆发力的孕育发生。

要使腰胯旋转一致,必须做到塌腰,脊柱骨节相对松沉。

肋骨下的腹机要放松,这样使体重落到胯骨之上。

进行运动时,只须注意胯的旋转,就能动员腰部的旋转。

下肢的外撇里扣,也全凭胯关节的松活圆转,上下肢的机动性全靠胯的领带。

拳势中腰胯的平行旋转甚多,发力就是在胯的旋转速率加快时孕育发生。

引化来力也只须松转而避之。

拳谚讲:“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动鸟难飞。

”看似强调裆劲,实际是对胯的旋转的强调,只要久练胯的松沉、圆转,速率由慢加快就能超越鸟飞之速。

臀击和髋击是间接使用的技术。

臀部训练要求“敛臀”与“泛臀”两者辩证训练。

敛臀是为了内气团圆,通过静势的收敛臀部、提肛托腹的行动,才能使“气沉丹田”。

初练时,可尽量放松臀部和腰部的肌肉。

轻轻使臀肌肉外下方舒展,然后,再轻轻向前向里收敛。

就像用臀把骨盆包起来,又像用臀把小腹托起来那样。

敛臀须与塌腰、松胯、屈膝、开裆、圆裆、提肛等要求有机联合起来,这门功夫才能增进。

臀部的技击作用是平素练出来的,左臀、右臀或全臀技击要见机而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的松胯13法一:缩胯
太极拳的松胯13法一:缩胯缩胯是前脚至后脚的髋骨和肌肉韧带向后向内收缩,与腰腿合胯为一,而不是屈胯凸臀。

缩胯在以守为攻(前半部分为防守,后半部分为进攻)的动作中运用较多。

一般情况下前半部分做缩胯动作,既能形成身整退化,又能使下盘稳如泰山,并为后半部分进攻发劲提供足够的动力矩。

缩胯运用于揽雀尾的按势后推,及如封似闭、倒撵猴、海底针,或是其他弓步转为半马步的动作中。

太极拳的松胯13法二:落胯落胯是指在放松腹股沟的状态下,髋骨和肌肉韧带向下落。

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胯以下肢体松沉至涌泉穴,胯以上肢体向上领劲(即虚灵顶劲)。

落胯要沉稳,要与脚蹬腰发协调顺达,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足够大的反弹力,在稳固的下盘支撑下将劲道作用于目标上,产生预期的发放效果。

落胯是放松境界的层次,而非表面姿势的技巧。

因为技巧无论多高,摆出的落胯一旦受到外力仍会习惯本能地去顶。

然而进入松透的落胯境界,外力进来时不是被吞入身体,而是被轻松化掉。

太极拳名师林文涛先生应邀在广西钦州太极推手辅导站教学中说:接劲就是落胯,落胯要敏捷。

落胯用于揽雀尾、栽捶、指裆捶等动作中。

太极拳的松胯13法三:坐胯坐胯是在落胯的基础上,臀
部再加点下坠的意思。

臀部下坠的时候注意胯仍保持下落,不能挺出去。

坐胯时要立身中正,臀部肌肉、胯骨自然下垂,膝盖要朝着脚尖的方向微微顶一点儿,实脚脚尖有回扣之意,体悟下肢在放松状态下的对拉。

要领做对了,脚尖、小腿肚、腿弓、胯根都会有沉胀的感觉。

太极拳名家陈微明先生教授太极推手时指出:化劲首以松腰坐胯,以腰松沉之转动为主。

坐胯用于揽雀尾、搂膝拗步等动作中。

太极拳的松胯13法四:塌胯塌胯与顶头同是太极拳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规则,从作用上说它与沉劲、化劲、发劲等关系密切。

太极拳名师张义敬先生在《太极拳拳理传真》一书中谈到塌胯时说:“太极拳多用弓箭步,初练塌胯,后腿髋关节必然紧张,很不自然,这正是不松的缘故。


弓箭步的后腿膝关节应微屈,膝关节僵直不对,但弯曲过多髋关节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这真是说来容易做时难。

弓箭步后腿粗看似直非直,其实胯根撑开而松沉,后腿似弓膝微屈。

松腰塌胯,目的是求得髋关节的灵活,特别是求得在立身中正下身体的灵活。

小腹是人体重心所在,所谓气沉丹田、松腰塌胯、开裆、沉气等等说法,都不过是在强调降低重心而又灵活安稳。

在髋关节灵活之后,再加以腰部的旋转自如,才有可能化解对方的来力,求得安稳不败。

一般化劲功夫不好的人,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塌胯训练,是髋关节未能松柔灵活的结果。

弓步时先落胯,后塌胯。

塌胯时腰背部、臀部肌肉放松,胯骨自然下垂,胯骨与脚底涌泉穴形成弹弓势。

太极拳名家林墨根先生在四川省太极推手教练员学习班上说:
发劲时松腰塌胯,对方就跌出去了。

塌胯用于揽雀尾的按势前推,及搂膝拗步、撇身捶等动作中。

太极拳的松胯13法五:开胯这里说的开胯,不是广义的开胯,而是狭义的开胯,是指左右两胯的对拉松开、膝盖外展。

胯的对拉松开是以意气带动形体,是胯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内藏匀劲的掤松,不是松懈式机械的拉开。

开胯后,其势产生一种既沉稳又灵活的弹力,与意念一起形成整体劲。

开胯发劲时应是瞬间爆发的,不宜延时僵滞。

开胯用于单鞭掌、扇通臂等动作中。

太极拳的松胯13法六:合胯合胯是指组成胯关节的各部分向命门穴至会阴穴之间聚合,与腰和腿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做好合胯能使身势整体稳固,若合胯与意、气、劲合理配合,必然使根基如泰岳之稳固。

合胯是从外向里合,不是胯关节自身的紧缩和僵死。

合胯发劲时应是瞬间爆发的,不宜延时僵滞;合胯化劲时则慢些,合至对方来劲化净即可。

合胯用于打虎势、弯弓射虎等动作中。

太极拳的松胯13法七:转胯转胯是指前脚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沿水平方向由内转外或由外转内的状态,常用于进退行步时中间过渡的提脚动作,或直劲转横劲或横劲转直劲的动作中。

若是行步时转胯,则以胯领起虚脚提起迈出,前实脚转胯的幅度,以后脚跟、后脚掌、后脚趾先后提起离地为准,转多了会使身势歪扭而影响重心,转少了则提脚不自然,要周身协调,实脚沉稳,虚脚轻灵。

拳谚说“腰胯微转鸟难飞”,既强调了腰胯在技击发化劲时的
重要性,也说明了部分动作最终的劲力是由身体单侧作用到目标上的。

在完成技击过程中,胯关节为了协调整体动作的完成,必须做出相应的转胯动作。

太极拳的松胯13法八:旋胯旋胯是指虚脚一侧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沿立圆方向由下转上的状态,用于横向行步中间过渡时的提脚、收脚动作,譬如云手、十字手等。

旋胯就是以胯领起虚脚提起横向移步靠拢或迈出,虚脚旋胯的幅度以旋至脚跟、脚掌、脚趾先后提起离地为好,旋多了会使身势变形而影响重心的稳定,旋少了则提脚不顺,要周身协调,实脚沉稳,虚脚轻灵。

太极拳的松胯13法九:脱胯脱胯是指髋臼和股骨头好似脱开一样的感觉,有“胯松欲脱”之说,常用于右左分脚、踢脚、蹬脚等动作中。

太极拳的起脚击打动作主要是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的髋关节来完成,又有胯关节周围的韧带、髂骨股韧带、耻骨囊韧带、坐骨囊韧带等和腰肌、腹肌、盆带肌、大腿肌等的参与辅助完成,是一个复杂的协调工作。

踢脚或蹬脚时把部分注意力放在脚尖或脚跟上,以脚的末端上领,这样做可以减少胯关节的支配意识,无意间就把胯关节放松了。

整个身势的虚实变换,若能配合丹田内气发放则效果更好。

太极拳的松胯13法十:提胯提胯是指实脚一侧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向下松沉,同时虚脚一侧的胯关节及肌肉、韧带向上提起,形成上下相争的松胯状态。

提胯用于提手上势、金鸡独立等动作中。

提胯利用上下折叠的劲道,能较好地传递地面反作用力,达到借地之力又借人之力来打击对方的目的。

太极拳的松胯13法十一:送胯送胯俗称跟胯,指对应前脚膝关节前面的胯部向前挺出,意念命门穴把胯向侧前送去,或者想着骶骨托起胯关节向侧前推去,如太极拳名家叶大密先生所说“尾闾如行舟之舵”的意思。

此时注意放松会阴穴和腹股沟、膝关节,让腰、胯、腿的肌肉、韧带恰到好处。

送胯前脚是虚脚时有虚脚的用法,是实脚时亦有实脚的用法,目的基本相同,但中间过渡动作不一样。

送胯由胯将劲力传达至腰部,以爆发内劲将对方击打、发放。

如果将送胯动作做成缩胯(除了用于引化的缩胯之外),会使胯关节本身及附着在胯关节上的腰、大腿的某些肌肉、韧带产生负功,将起于脚的部分气力在胯关节处抵消或使其改变方向,而错失机会和势能,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击打、发放的效果。

恰到好处的送胯,是得机得势的表现。

送胯用于斜飞势、白蛇吐芯、边化边发等等动作。

太极拳的松胯13法十二:抽胯抽胯是指左胯部或右胯部用意向前送出一点(但是不能着意用力而向前挺),同时髋关节向上翻的松胯状态,如水泵抽水吸上之意。

抽胯能把虚脚从脚跟、脚掌、脚趾很自然地带起离地,用于进、退行步的虚实转换。

太极拳的松胯13法十三:扣胯实脚的胯根内扣,俗称扣胯。

实脚胯根内扣能带动虚脚掌、虚脚趾离地(虚脚跟先由实脚转胯带动离地),比如用于掤手上势与揽雀尾中间的过渡动作,单鞭掌与提手上势中间的过渡动作等等。

初学者扣胯时常见毛病是凸臀。

扣胯的要领是胯根内扣时放松腹股沟,放松臀部和腰背的肌肉,做到含胸拔背、垂臀,放松大椎穴往上领,同时放松腰背,臀部往下沉。

扣胯时,实脚沉稳,虚脚轻灵。

以上介绍了13种松胯状态,便于习拳者在盘拳架、练推手时对号入座自查。

起落犹似猫行的太极步包含落胯、塌胯、转胯、扣胯、抽胯、送胯等,多练太极步,练好太极步,对于体悟松胯很有帮助。

太极拳是门内家拳,有看得见的形体动作,亦有不易观察的内功运行。

腰胯在太极拳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用文字词句来准确描述如何具体运作,其难度是很大的,故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

由于本人掌握太极拳技艺有限,文字整理水平亦有限,恕有某些细节内容文不达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