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药剂学 第十四章气雾剂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第十四章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第三节 喷雾剂
2. 喷雾剂的装置 手动泵雾化器 喷射式雾化器 超声波雾化器 智能喷射雾化器
3. 喷雾剂的质量评价
第四节 吸入粉雾剂
1. powder aerosols for inhalation—— 微粉化药物或与载体以胶囊、泡囊或多剂量贮库形 式; 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 (dry powder inhaler, DPI); 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至肺部的制剂。 2. 吸入粉雾剂与定量吸入气雾剂〔metered dose inhaler, MDI〕相比,具有的优点: 不含抛射剂; 给药剂量较大; 患者主动吸入,顺应性好; 药物稳定性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气雾剂 第三节 喷雾剂 第四节 粉雾剂
学习目标
✓ 掌握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的概念;气雾剂 的分类、特点、组成。
✓ 熟悉气雾剂的肺部吸收特点、影响药物在呼吸 系统分布的因素;常见的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 要求;气雾剂的处方分析。
✓ 了解气雾剂的耐压容器及阀门系统、制备工艺; 喷雾剂、吸入粉雾剂的特点、装置、质量评价。
第一节 概述
气雾剂 aerosols 喷雾剂 sprays 粉雾剂 powder aerosols
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
保持药物清洁无菌
优
使用方便
缺
点
可避免胃肠道的副作用 点
和肝脏首过作用
准确控制给药剂量
外用时可减少刺激性
抛射剂
对心脏的毒副作用 环保问题 皮肤刺激性
产品成本较高ຫໍສະໝຸດ 第一节 概述肺部吸入药物的吸收特点 吸收速度快→速效。 影响吸收的因素:
第二节 气雾剂
抛射剂的用量与蒸气压
paNapa0nan anbpa0 pbNbpb0nan bnbpb0
《药剂学》第七版—崔福德主编 第十四章 气(粉)雾剂 喷雾剂

4.定量准确(定量阀门)
1.需特殊装置及设备,成本高;
2.受伤皮肤多次使用可引起不 适和刺激;
3.有一定危险性和毒性。
(二)分类
按用药途径:吸入型、非吸入型、外用型
按相组成:二相气雾剂、三相气雾剂 按给药剂量:定量气雾剂、非定量气雾剂
借助抛射剂的压 力将内容物呈雾 状物喷出,吸入
将药物溶解于或混悬于植物油中,选用一种食用乳化剂 如单硬脂酸甘油酯
抛射剂可用碳氢化合物或压缩气体,以获得稳定的泡沫
药物
局部用乳剂型气雾剂的典型组成 溶于脂肪酸、植物油或甘油
乳化剂 其他附加剂
皂类(如三乙醇胺硬脂酸酯)、吐温类、 可乳化腊类,其他表面活性剂
柔软剂、润滑剂、防腐剂、香料
抛射剂
12/114、碳氢化合物
三、气雾剂的肺部吸收
影响吸收的因素: • 呼吸的气流 • 微粒的大小 • 药物的性质
沉积率与呼吸量成正比,而与 呼吸频率呈反比。通常缓慢而 长时间的吸气可获得较大的肺 泡沉积率。
较粗——吸收少且慢; 太细——肺沉积率低 ;
较好——一般在0.5-5µm
分子量——小分子药物吸收快; 脂溶性——LogP较大的药物吸收迅速; 吸湿性——吸湿性大妨碍药物吸收 溶解性——在呼吸系统有适当溶解度的药物吸收
微粒粒度:—般在微米的数量级
吸入: 1-5µm,<10µm。
局部: 40-50µm
药物的溶解度:
为防止药物颗粒长大,一般应选用在抛射剂中溶解度最小 的衍生物(如不同的盐基);衍生物不影响药效的发挥。
例:肾上腺素重酒石酸盐与其盐酸盐相比,在抛射剂中溶 解度更小、而且在肺部组织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故肾上 腺素的重酒石酸盐被用于制备吸入型气雾剂
气雾剂

0113气雾剂气雾剂系指原料药物或原料药物和附加剂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装封于具有 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物喷出, 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至腔道黏膜、皮肤的制剂。
内容物喷出后呈泡沫状或半固体状,则称之为泡沫剂或凝胶剂/乳膏剂。
按 用药途径可分为吸入气雾剂、非吸入气雾剂。
按处方组成可分为二相气雾剂(气 相与液相)和三相气雾剂(气相、液相、固相或液相) 。
按给药定量与否,可分 为定量气雾剂和非定量气雾剂。
吸入气雾剂 系指经口吸入沉积于肺部的制剂,通常也被称为压力定量吸入 剂。
揿压阀门可定量释放活性物质。
鼻用气雾剂 系指经鼻吸入沉积于鼻腔的制剂。
揿压阀门可定量释放活性物 质。
气雾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根据需要可加入溶剂、助溶剂、抗氧剂、抑菌剂、表面活性剂等附加剂, 在确定制剂处方时,抑菌剂的抑菌效力应符合抑菌效力检查法(通则 1121)的 规定。
吸入气雾剂中所有附加剂均应对呼吸道黏膜和纤毛无刺激性、无毒性。
非 吸入气雾剂中所有附加剂均应对皮肤或黏膜无刺激性。
二、二相气雾剂应按处方制得澄清的溶液后,按规定量分装。
三相气雾剂应 将微粉化(或乳化)药物和附加剂充分混合制得混悬液或乳状液,如有必要,抽 样检查,符合要求后分装。
在制备过程中,必要时应严格控制水分,防止水分混 入。
吸入气雾剂的雾滴(粒)大小应控制在 10μm 以下,其中大多数应为 5μm 以下,一般不使用饮片细粉。
三、气雾剂常用的抛射剂为适宜的低沸点液体。
根据气雾剂所需压力,可将 两种或几种抛射剂以适宜比例混合使用。
四、气雾剂的容器,应能耐受气雾剂所需的压力,各组成部件均不得与药物 或附加剂发生理化作用,其尺寸精度与溶胀性必须符合要求。
五、定量气雾剂释出的主药含量应准确,喷出的雾滴(粒)应均匀,吸入气雾剂应保证每揿含量的均匀性。
六、制成的气雾剂应进行泄漏检查,确保使用安全。
七、气雾剂应置凉暗处贮存,并避免曝晒、受热、敲打、撞击。
《药剂学》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粉雾剂的吸入方式与效果
1
粉雾剂的吸入方式通常采用吸入器或吸入喷雾器 ,通过患者主动吸入气体或被动吸入气体将粉雾 送入呼吸道。
2
吸入粉雾剂的疗效主要取决于药物在肺部的沉积 量和在呼吸道中的浓度,以及药物的溶解度和药 理作用。
使用方法
在使用气雾剂时,应先摇动容器,然后对准所需部位按压阀门,将药物喷出。 吸入气雾剂应将头部尽量后仰,并保持平静呼吸,以免药物进入口腔或鼻腔。
02
气雾剂与喷雾剂的药学基础
药物性质与选择
药物性质
气雾剂和喷雾剂的药物应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以便 于形成均匀的溶液或悬浮液。同时,药物应无刺激性和腐蚀 性,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吸道中。粉雾剂的药物释放速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吸入的气流速度和药
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程度。
使用便利性的比较
气雾剂
使用时需要用力摇晃容器并喷出 ,使用较为不便。
喷雾剂
使用时需要先摇动容器,然后对准 患处按压喷头,使用相对方便。
粉雾剂
使用时只需打开容器盖子,将药物 粉末吸入即可,使用最为方便。
06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的发 展趋势
药物选择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适宜的药物,如局部抗炎药、平喘药、抗 过敏药等。同时,应考虑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及稳定性等因 素。
药物稳定性与保存
药物稳定性
气雾剂和喷雾剂中的药物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确保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 的有效性。不稳定的药物可能会产生结晶、沉淀或分解等现象,影响药物的释放 和疗效。
开发无毒、环保的推进剂,替代传统的推进剂,降低对环 境的污染。
THANKS
药剂第七版第十四章 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2019/7/13
阀门系统
19
三、气雾剂的制备
溶液型气雾剂 混悬型气雾剂 乳剂型气雾剂
2019/7/13
20
气雾剂的制备工艺
容器、阀门系统的处理与装配
药物的配制与分装
2019/7/13
抛射剂的填充
(1)压灌法 (2)冷压法
质量检查
21
溶液型:药物溶解制成澄清溶液;
混悬型:药物微粉+助悬剂→胶体
熟悉软膏剂、栓剂的特点、制备方法、质量评价 与包装储存;栓剂中药物吸收的途径及影响因素;
了解凝胶剂的概念、常用基质、制备方法。
2019/7/13
3
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气雾剂的含义、特点、分类、组成 和质量要求。
熟悉气雾剂的制备方法与药物的吸收。 熟悉喷雾剂、吸入粉雾剂的含义和质量
要求。
30
目前,肺部释放的粉雾吸入给药剂型一
般分为三种,即定量吸入气雾剂 (Metered Dose Inhaler,MDI)、雾化 吸入剂(Nebulizer)和可溶性干粉吸入 剂(Dry Powder Inhaler,DPI)。
2019/7/13
31
Dry Powder Inhalers(粉雾剂)
乳液型
混悬型
2019/7/13
25
常见的喷雾剂
2019/7/13
26
喷雾装置:
(一)普通喷雾装置:喷射用手动阀门系统,采 用手压触动器产生压力,无需抛射剂作动力。无 大气污染,工艺简单,成本低。 (二)新型喷雾装置 1、智能型喷射雾化器; 2、超声波雾化器; 3、Respimat喷雾器
2019/7/13
32
Metered Dose Inhalers (MDIs)
气雾剂

(2)三相气雾剂:其中两相均是抛射剂,即抛射剂的溶液和部分挥发的抛射剂形成的液体,根据药物的情况, 又有三种:①药物的水性溶液与液化抛射剂形成W/O乳剂,另一相为部分汽化的抛射剂;②药物的水性溶液与液 化抛射剂形成O/W乳剂,另一相为部分汽化的抛射剂;③固体药物微粒混悬在抛射剂中固、液、气三相。
(2)非吸入气雾剂:如皮肤和黏膜用气雾剂。皮肤用气雾剂主要起保护创面、清洁消毒、局部麻醉及止血等 作用。鼻用气雾剂系指经鼻吸入沉积于鼻腔的制剂。鼻黏膜用气雾剂用于一些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给药方式,可发 挥全身作用。阴道黏膜用的气雾剂常用O/W型泡沫气雾剂,主要用于治疗微生物、寄生虫等引起的阴道炎,也可 用于节制生育。
混悬型气雾剂适用于药物在抛射剂中不溶或溶解度差且无合适的潜溶剂使之溶解的情况。混悬型气雾剂相对 于溶液气雾剂而言,药物稳定性好,但制备要求高。混悬型气雾剂常用的辅料有:①固体润湿剂,如滑石粉、胶 体二氧化硅等;②表面活性剂,低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及高级脂肪醇类可使药物易分散于抛射剂中,常用的有油 酸、司盘85、油醇、月桂醇等,它们同时可润滑阀门系统;③水分调节剂,如无水硫酸钙、无水氯化钙、无水硫 酸钠的加入使水分控制在300×10-6以下,使用浓度为0.1%~0.5%;④比重矫正剂,如超细粉末的氯化钠、硫酸 钠、磷酸氢钠、亚硫酸氢钠、乳糖和硫酸等可调节药物的比重,使之与抛射剂的比重接近。
起源
气雾剂气雾剂概念最早源于1862年Lynde提出的用气体的饱和溶液制备加压的包装。直至1926年,挪威化学 工程师埃里克·罗塞姆(Erik Rotheim)用液化气体制备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气雾剂的原形。
药剂学-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复习指南

第十四章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学习要点一、概述(一)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比较表14.1 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特征及区别(二)肺部吸入药物的吸收特点药物在肺部吸收速度很快,几乎与静脉注射相当,其原因:1. 肺泡囊数目多,药物吸收表面积巨大。
2. 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薄且接近,药物转运距离短。
(三)影响药物在呼吸系统分布的因素1. 呼吸气流:药物粒子在呼吸系统的沉积率与呼吸量成正比,与呼吸频率成反比。
2. 微粒大小:粒径0.5-5μm范围内适宜。
较粗的微粒>10μm,大部分落在上呼吸道黏膜上,较细的微粒<0.5μm,随呼气排出。
3. 药物的性质:药物最好能溶解于呼吸道分泌液中。
4. 其他因素:制剂处方组成、给药装置结构影响药物雾滴或粒子的大小和性质、粒子的喷出速度等,进而影响药物吸收。
微粒分散系统能增加药物在肺部的滞留,延缓药物的吸收。
二、气雾剂(一)概述1. 定义气雾剂(aerosol)系指药物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装封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喷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至腔道粘膜、皮肤及空间消毒的制剂。
2. 特点优点:速效定位稳定好,使用方便一揿喷,胃肠破坏可避免,首过效应可绕行,定量阀门控剂量,外用机械刺激小。
缺点:生产成本比较高,制冷刺激有不适,遇热撞击易爆炸,手按吸气需协调,老人小儿顺应差。
3. 分类(1) 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气雾剂、混悬型气雾剂、乳剂型气雾剂(2) 按处方组成分类:二相气雾剂、三相气雾剂(3) 按医疗用途分类:呼吸道吸入用气雾剂、皮肤和粘膜用气雾剂、空间消毒与杀虫用气雾剂。
(二)气雾剂的组成气雾剂组成包括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
1. 抛射剂(1) 作用:喷射药物的动力,有时兼有药物的溶剂作用。
(2) 性状:多为液化气体,常压下沸点低于室温。
(3) 类型:1) 氢氟烷烃类(HFA):最合适的氟利昂替代品。
药剂学:第十四章 气雾剂

2020/11/15
气雾剂
11
影响药物在呼吸系统分布的因素
药物的性质
➢ 吸入的药物最好能溶解于呼吸道的分泌液中,否则成为异
物,对呼吸道产生刺激。
➢ 药物从肺部吸收是被动扩散,吸收速率与药物相对分子质
量及脂溶性有关,小分子化合物易通过肺泡囊表面细胞壁 的小孔,因而吸收快,而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糖、酶、高分 子化合物等,肺泡囊难于吸收。
24
三、 气雾剂的组成
气雾剂由四部分组成。
气雾剂
抛射剂 药物与附加剂 耐压容器 阀门系统
2020/11/15
气雾剂
25
(一)抛射剂
1、抛射剂作用:是喷射药物的动力,有时兼有药物溶剂
的作用。 当阀门打开时,压力突然降低,抛射剂急剧气化,克
服了分子间的引力,通过阀门系统将药物呈雾状喷射, 达到作用部位。
无浸入管的需倒喷。
2020/11/15
气雾剂
34
2、定量阀门系统
定量阀门系统与非定量一般阀门系统的构造相仿, 所不同的是多了三个部件
(1)定量室(定量小杯)
➢ 金属或塑料制,其容量(0.05~0.2ml)决定气雾剂剂量。
(2)橡胶封圈
➢ 定量室上下端有2个封圈(进液和出液封圈)。
(3)引液槽
➢ 阀门杆下端,使药液进入定量室。
2020/11/15
气雾剂
10
影响药物在呼吸系统分布的因素
微粒的大小
较粗的微粒大部分落在上呼吸道粘膜上,因而吸收慢,如
果微粒太细,则进入肺泡囊后大部分由呼气排出,而在肺部 的沉积率也很低。
通常吸入气雾剂的微粒大小以在0.5~5μm范围内最适宜。 《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规定吸入气雾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主要内容
•气雾剂的定义 •气雾剂的组成 •气雾剂的制备
•气雾剂的质量检查
•喷雾剂和粉雾剂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气雾剂
第三节 喷雾剂
第四节 粉雾剂
第一节
概述
1、定义:气雾剂 (aerosol)、喷雾剂 (sprays)与粉雾剂(powder aerosols) 是药物经特殊的给药装置给药后,药物进入呼
2.按相数分类
由抛射剂的气相和药物与抛射 剂形成的均匀液相所组成,即 溶液型气雾剂。
①二相气雾剂
指混悬型气雾剂与乳剂型气雾剂。
在气-液-固中,气相是抛射剂所产生的蒸 ②三相气雾剂 气、液相是抛射剂,固相是不溶性药粉 在气-液-液中,气相是抛射剂,两种不溶 性液体形成两相,分为O/W型和W/O型。
粉雾剂(powder aerosols for inhalation)
系指微粉化药物或与载体以胶囊、泡囊或 多剂量贮库形式,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 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至肺部的制剂,又称 干粉末吸入剂(dry powder inhalers,DPI)
1.弹簧杆
2.主体
3.致孔针 4.不锈钢弹簧节 5.药物胶囊 6.扇叶推进器
第二节
气雾剂
气雾剂 (aerosol)系指将含药溶液、乳 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 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密闭容器中 制成的制剂。使用时借抛射剂的压力将 内容物定量或非定量地喷出,药物喷出 多为雾状气溶胶,其雾滴一般小于50μm。 气雾剂可在呼吸道、皮肤或其他腔道起 局部和全身作用。
抛射剂(propellents)是喷射药物的动力, 有时兼有药物的溶剂作用。多为液化气。
抛射剂的要求:在常温下的蒸气压应大于 大气压;应无毒、无致敏反应和刺激性; 惰性,不与药物等发生反应;不易燃烧、 不易爆炸;无色、无臭、无味;价廉易得。
1.抛射剂分类
(1)氢氟烷烃类(HFA) 产生原因:环保 常见品种:四氟乙烷,七氟丙烷,主要用于 目前是最合适的氟里昂替代品,它 吸入型气雾剂。 进展:国外已有10多种含氢氟烃类的气雾剂 候变暖的影响明显低于氯氟烷烃,并且 产品上市,非氟氯烷烃类是目前国际社会中研 究的热点。 其在人体内残留少,毒性小。
吸道深部,腔道黏膜或皮肤发挥全身或局部作
用的一种给药系统。
气雾剂:借助抛射剂产生的压力将药物从容器中喷出。
如硝酸甘油气雾剂(心绞痛)、如复方可乐定气雾剂(降压)、 利多卡因气雾剂(局部止痛)等。
喷雾剂:借助手动机械泵将药物喷出。
如复方萘甲唑啉喷雾剂(局部炎症)。
粉雾剂:固体粉末,由患者主动吸入。
如沙丁胺醇粉雾剂(哮喘)。
五、气雾剂的质量评价
1.安全、漏气检查; 2.每瓶总揿次与每揿主药含量; 3.雾滴粒度分布检查; 4.喷射速度和喷出总量; 5.无菌;
6.微生物限度。
半自动液体灌装机
半自动抛射剂灌装机
半自动封口机
半自动微型液体灌装机
半自动微型抛射剂灌装机
冷冻剂灌装机
组合式全自动灌装线
第三节 一、概述
外相蒸发
气相(P)
W: 水(+D) 液相(W/O) O: P(+D)
液流
油相(外)
水相(内)
②.三相气雾剂(三类)
③混悬型
喷出物为细粉状 --粉末气雾剂
气相(P) S: D 液相(S/O) O: P
外相蒸发
烟雾状
3.按医疗用途分类
要求药物能溶于呼吸器官的 分泌液中,否则刺激肺部, 甚至引起肺炎。
肺泡到毛细血管转运距离极短。
肺部的酶活性较胃肠道低。
无胃肠道苛刻的酸碱环境。
二、药物在呼吸系统分布的影响因素: 1.呼吸的气流 药物粒子的沉积与呼吸的气流、呼吸频率、肺活
量等有关,粒子的沉积量与呼吸量成正比,与呼吸频
率成反比。呼吸气流速度太大不利于细粒沉积。
2.微粒的大小:
粒子太粗,沉积上呼吸道,吸收少而慢。
2、抛物剂的用量
气雾剂的喷射能力的强弱决定于抛射剂的用量 及自身蒸气压。
一般说来,用量大,蒸气压高,喷射击能力强, 反之则弱。 一般采用混合抛射剂,通过调整用量和蒸气 压来达到调整喷射能力的目的。
抛物剂的用量
抛射剂的用量与气雾剂的种类、用途有关, 有以下3种情况:
–抛射剂在处方中用量一般20%~70% –抛射剂所占比重大的,雾滴粒径小。 –全身作用的吸入气雾剂:1~5um为宜,抛射剂用
喷雾剂概述
3.用途:多用于舌下、鼻腔黏膜给药、体 表
4.常用附加剂:溶剂、抗氧剂、表面活性 剂
喷雾剂概述
5.质量要求: (1)溶液型要澄明;乳剂型应分散均匀;混悬型要 稳定; (2)所加附加剂应无刺激性、毒性 (3)吸入喷雾剂雾滴应< 10 um,其中多数< 5 um (4)烧伤、创伤用喷雾剂应无菌操作或灭菌。 (5)应储存阴凉处
丙烷、正丁烷和异丁烷 (4)压缩惰性气体 CO2 N2 NO等
高压、爆炸!
1.抛射剂分类
(5)二甲醚(DME)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具有
易燃性不能用于定量吸入气雾剂。
替代氟利昂的新型抛射剂。
优点:惰性;无腐蚀性,无致癌性,低毒性;压
力适宜;对极性和非极性物质有高度溶解性;水 溶性好,尤其适用于水溶性的气雾剂;对环境的 污染小;混合能够获得不燃性物质
(1)生产成本高; (2)由于其有制冷效应,多次使用于受伤 皮肤上可引起不适与刺激; (3)氟氯烷烃抛射剂在一定浓度对心脏又 致敏性,造成心律失常。而且不环保。
二、气雾剂的分类
1、按分散系统分类分为:
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
2、按气雾剂组成分类(按容器中存在的相数) (1)两相气雾剂(气相和液相); (2)三相气雾剂(气相、液相、固相或液相) 3、按医疗用途分类分为:
(3)乳剂型气雾剂
–抛射剂的一般用量为8%~10%
–产生泡沫的性状取决于抛射剂的性质
和用量。 –抛射剂蒸气压高且用量大时,产生有 黏稠性和弹性的干泡沫; –抛射剂的蒸气压低而用量少时,产生 柔软的湿泡沫。
(二)药物与附加剂
1、药物
–液体、固体药物均可制备气雾剂。 –呼吸系统用药较多,还有心血管系统用药、
生产环境、用具和整个操作过程应避免 微生物的污染。
压灌法
制法:
先将药液在室温下灌入容器内,再将阀门装上轧紧 ,然后压入抛射剂。
特点: 设备简单,不需要低温操作,抛射剂损失少,生产 速度慢。适合含水的药物。
冷灌法
制法: 先将冷却药液灌入容器内,随后加入已冷却的 抛射剂,立即将阀门压紧。
特点: 速度快,抛射剂损失少,不适合含水品,不适 合乳剂(结冰)。
一、气雾剂的特点
1.气雾剂的主要优点:
(1)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 (2)药物密闭于容器中,能保持药物清洁无 菌状态,并能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3)使用方便,药物可避免胃肠道的破坏和 肝脏的首过效应; (4)可以用定量阀门准确控制剂量。
(5)外用气雾剂使用时对创面的机械刺激小。
一、气雾剂的特点
2. 气雾剂的缺点
按相组成分类:
①二相气雾剂
溶液型
气相(P)
抛射剂的蒸气
液相(P+D)抛射剂+药物形成的溶液
②.三相气雾剂(三类)
①O/W 乳剂型 喷射为泡沫状 -- 泡沫气雾剂
内相蒸发
O: P(+D) 液相(O/W) W: 水(+D)
气相(P)
泡沫状
油相(内)
水相(外)
②.三相气雾剂(三类) ② W/O乳剂型--------喷射时为液流
解痉药、烧伤用药。 –多肽类药物的气雾剂给药系统研究较多。
2、附加剂
–为制备质量稳定的气雾剂常加入的附加剂:
潜溶剂润湿剂、乳化剂、稳定剂; –必要时还加入矫味剂、防腐剂。
(三)耐压容器
1、玻璃容器
–化学性质稳定,但耐压和耐撞击性差。 –需在容器外裹一层塑料防护层。
2、金属容器
–耐压性强,但对药液不稳定。
粒子吸湿性大不利于吸收,因为呼吸道的湿度很高。
4.其他因素 制剂的处方组成、给药装置的结构 直接影响药物雾滴或粒子的大小和性质、 粒子的喷出速度等,进而影响药物的吸 收。因此,应选择适宜的抛射剂和用量、 设计合理给药装置,保证用药效果。 此外,将药物制成脂质体、微球或 固体脂质纳米粒用于吸入给药,达到缓 释效果。
1.含义:
喷雾剂
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填充于
特制的装置中,使用时借助手动泵的压力、 高压气体、超声振动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 以雾状等形态喷出的制剂。
第三节
2.分类:
喷雾剂
–按使用方法:单剂量、多剂量 –按雾化原理:喷射喷雾剂、超声喷雾剂 –按用药途径:吸入喷雾剂、外用喷雾剂 –按定量与否:定量喷雾剂、非定量喷雾剂 –按分散系统: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
粒子太细,随呼气排出,肺沉积率很低。
吸入型气雾剂:0.5-5微米较好 迅速全身作用:0.5-1微米更好 肺部局部吸收:3-10微米
3.药物性质:
小分子化合物可由肺泡囊直接吸收,大分子难以由 肺泡囊吸收。
脂溶性药物经脂质双分子膜扩散吸收,小部分由小 孔吸收。所以油水分配系数大的药物,吸收速度快。
气雾剂(aerosol) 粒径:50μm以下 喷出状态:细雾状气溶胶、烟雾状、泡沫 状或细流 治疗作用:局部作用:皮肤、腔道 全身作用:肺部吸入吸收
喷雾剂(spray置中,使用时借助手动泵的压力、高压 气体、超声振动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呈雾状物 释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至腔道黏膜、皮 肤及空间消毒的制剂。
①呼吸道吸入用气雾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