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稠剂

合集下载

无机可溶增稠剂

无机可溶增稠剂

⽆机可溶增稠剂⼀、概述⽆机可溶增稠剂是⼀种重要的化学试剂,⼴泛应⽤于各个领域,尤其在建筑、涂料、印刷、⻝品和医药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

这些增稠剂可以显著改变物质的流动性,提供更好的施⼯性能和最终产品的质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增稠剂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增稠剂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

⼆、⽆机可溶增稠剂的种类1.膨润⼟:膨润⼟是⼀种天然的⽆机粘⼟,具有增稠、触变和润滑等特性。

它在⽔溶液中可以显著提⾼物质的粘度,是常⽤的增稠剂之⼀。

2.硅酸镁铝:硅酸镁铝是⼀种具有优异增稠效果的⽩⾊粉末,其增稠效果与溶液的pH值有关。

在碱性溶液中,硅酸镁铝的增稠效果更佳。

3.凹凸棒⽯:凹凸棒⽯是⼀种天然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和增稠效果。

它⼴泛应⽤于涂料、油墨和化妆品等领域。

三、⽆机可溶增稠剂的特性和优点1.⽆毒⽆味:与传统的有机增稠剂相⽐,⽆机可溶增稠剂通常是⽆毒⽆味的,因此更适⽤于⻝品和医药等领域。

2.稳定性好:⽆机可溶增稠剂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与其他物质发⽣反应,可以⼴泛应⽤于各种酸碱环境。

3.增稠效果好:⽆机可溶增稠剂的增稠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提⾼物质的粘度,改善产品的质地和施⼯性能。

4.易于制备:许多⽆机可溶增稠剂的制备⽅法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易于⼤规模⽣产。

四、⽆机可溶增稠剂的应⽤1.建筑领域:在建筑领域,⽆机可溶增稠剂主要⽤于制备防⽔涂料、腻⼦、砂浆和混凝⼟等材料。

它们可以显著提⾼这些材料的粘附⼒和抗裂性,增强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2.涂料⼯业:在涂料⼯业中,⽆机可溶增稠剂主要⽤于⽔性涂料和油性涂料的制备。

它们可以改善涂料的流动性和涂布性能,提⾼涂层的遮盖⼒和抗刮擦能⼒。

3.印刷⾏业:在印刷⾏业中,⽆机可溶增稠剂主要⽤于印刷油墨的制备。

它们可以提⾼油墨的粘度和印刷性能,使印刷品更加清晰、美观。

4.⻝品⼯业:在⻝品⼯业中,⽆机可溶增稠剂主要⽤于果酱、巧克⼒、糖果等⻝品的制备。

它们可以改善⻝品的质地和⼝感,提⾼⻝品的稳定性。

第七章-增稠剂

第七章-增稠剂
w (carrageenan, 角叉菜胶,角叉胶) w 从海藻中获得的多糖类。含有卡拉胶基本结
构的红藻品种多达80余种,用于商业化生产 的10余种。根据其来源、分子结构和分子连 接方式的差异分有7种类型,常用3种,即κ、 λ、ι -卡拉胶。
w 由硫酸酯化D-半乳糖和3,6-脱水-D-半乳糖 缩合而成的直链分子。
二、分类和种类
1、分类:三种分法 -按来源分:
天然
植物 动物
植物渗出液 植物种子、海藻
微生物
半合成
以淀粉为原料 以纤维素为原料
-按组成分 可分为多肽类和多糖类两大类。我国批准使用的 50多种增稠剂中,仅明胶是多肽蛋白质类。
-根据其主要作用分 分为增稠剂和胶凝剂。
主要用于 增加粘度
主要用于 形成凝胶
1、胶凝条件
每种增稠剂都有它自己的凝胶 形成条件。在保证胶浓度的条件 下,有些增稠剂需先加热后冷却才 可形成凝胶,有些需有离子的存在 才可形成凝胶。 明胶:5%以下不能形成
海藻酸钠:Ca2+等
2、热可逆与热不可逆凝胶
(1)热可逆凝胶:有些增稠剂的凝 胶,加热时熔化成溶液,溶液冷却时 又形成凝胶,这类热熔冷凝的凝胶称 为热可逆凝胶。它具有明显的凝固点 和熔点,且随条件而改变。
五、常用增稠剂的特性与使用
各种食用胶对琼脂凝胶特性的影响
五、常用增稠剂的特性与使用
3、安全性: LD5011g/kg.bw,ADI无需规定, GRAS。
4、使用标准:GB2760-2007,可按需添加在各类 食品中。 可作增稠剂、胶凝剂、稳定剂、乳 化剂、防干燥剂、悬浮剂。
(三)卡拉胶
1. 来源与组成
-适宜pH为3-3.5。 pH过小,胶体粘度下降,不易凝胶; pH值接近7时,粘度增大,凝胶组织不细腻。

增稠剂原理

增稠剂原理

增稠剂原理
增稠剂是一种在溶液或乳液中加入的物质,用于增加其黏度和粘度。

增稠剂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溶液或乳液的流动性质,使其变得更加浓稠。

增稠剂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胶凝作用:某些增稠剂可以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在溶液或乳液中形成胶体,从而增加黏度。

胶凝作用的机制是增稠剂分子之间的相互吸附和交联,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弹簧的结构,使溶液或乳液变得更加黏稠。

2. 分散作用:一些增稠剂可以在溶液或乳液中形成胶体颗粒,通过与溶液或乳液中的颗粒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分散结构,从而增加黏度。

这种分散作用可以阻碍颗粒之间的运动,使溶液或乳液的流动性减弱。

3. 吸附作用:某些增稠剂可以通过与溶液或乳液中的分子相互作用,吸附在其表面,形成一种覆盖层,从而增加溶液或乳液的黏度。

吸附作用的机制是增稠剂分子与溶液或乳液中的分子之间的吸附力比分子间力更强,导致分子排列有序,使溶液或乳液变得更加黏稠。

通过以上原理作用,增稠剂可以改变溶液或乳液的流动性质,使其具有更高的黏度和粘度。

这种增稠效应在食品、化妆品、涂料、胶水等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增稠剂介绍

增稠剂介绍

第20章增稠剂(Thickening agents)20.1 概述20.1.1 食品增稠剂的定义食品增稠剂通常指能溶解于水中,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水化形成黏稠、滑腻溶液的大分子物质,又称食品胶。

它是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用途的一类重要的食品添加剂,被用于充当胶凝剂,增稠剂,乳化剂,成膜剂,泡沫稳定剂,润滑剂等。

增稠剂在食品中添加量通常为千分之几,但却能有效地改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

其化学成分除明胶、酪朊酸钠等为蛋白质外,其它大多是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20.1.2食品增稠剂的分类迄今世界上用于食品工业的食品增稠剂已有40余种,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五大类。

(1)由海藻制取的增稠剂海藻胶是从海藻中提取的一类食品胶,.地球上各海域水温变化及盐含量不同。

海洋中藻品种多达15000多种,分为红藻、褐藻、蓝藻和绿藻四大类。

重要的商品海藻胶主要来自褐藻。

不同的海藻品种所含的亲水胶体其结构,成分各不相同,功能、性质及用途也不尽相同。

(2)由植物种子、植物溶出液制取的增稠剂由植物及其种子制取的增稠剂,在许多情况下,其中的水溶性多糖类似于植物受到刺激后的渗出液。

它们是经过精细的专门技术而制得的,包括选择、种植和布局。

种子收集和处理都具有一套科学方法。

正如动植物渗出液一样,这样增稠剂都是多糖酸的盐。

其分子结构复杂,常用的这类增稠剂有瓜尔胶、卡拉胶、海藻胶等。

(3)由微生物代谢生成的增稠剂真菌或细菌与淀粉类物质作用产生的另一类用途广泛的食品增稠剂,如黄原胶等,这是将淀粉全部分解成单糖,紧接着这些单糖又发生缩聚反应再缩合成新的分子。

这种新分子的大分子链具有以下的特点:每一个葡萄糖残基除了四个碳原子仍保留原有的结构之外,部分或全部地发生羧基部位的部分氧化,大分子或链的交联,羟基上的氧原子被新的化学基取代等反应。

由不同植物表皮损伤的渗出液制得的增稠剂的功能是人工合成产品所达不到的,其成分是一种由葡萄糖和其他单糖缩合的多糖衍生物,在它们的多羟基分子中,穿插一定数量对其性质有一定影响的氧化基团,这些氧化基团,在许多情况下,羟基占很大的比例。

常见的增稠剂

常见的增稠剂

常见的增稠剂与如何选择
常见的增稠剂包括:
1.玉米淀粉:是一种天然的增稠剂,常用于糕点、饼干、汤、酱料等。

2.糖果胶:也称为果胶,是一种来自植物的增稠剂,常用于果酱、果冻、
糖果等。

3.明胶:是一种动物蛋白质,常用于制作果冻、糖果、蛋糕等。

4.卡拉胶:是从印度洋的某种海藻中提取出来的,常用于冰淇淋、饮料、
调味品等。

5.甘油酯:是一种化学合成的增稠剂,常用于沙拉酱、饮料等。

如何避免过多摄入增稠剂:
1.选择天然食材,如新鲜蔬菜、水果等,这些食材本身就含有一定的黏稠
度,不需要额外添加增稠剂。

2.选择不含增稠剂的食品,如新鲜果汁、自制沙拉酱等,可以避免过多摄
入增稠剂。

3.少食用加工食品,尤其是那些含有多种增稠剂的食品,如糖果、冰淇
淋、罐头食品等。

4.阅读产品标签,选择不含或少含增稠剂的食品,可以帮助减少摄入量。

需要注意的是,增稠剂在食品加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增稠剂在适量使用的情况下是安全的,但过多摄入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适量食用,同时坚持多食用新鲜、天然的食材。

增稠剂絮凝剂

增稠剂絮凝剂

增稠剂絮凝剂
增稠剂絮凝剂
1、什么是增稠剂和絮凝剂
增稠剂是一种通过改变溶液的粘度来增加溶液的流变性能的化学物质,其含量很低,可以起到固定溶液稠度的作用,以增加溶液的流动性能,减少溶液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流动性能,常用于各种液体的加工加工作业和其中的混合物。

絮凝剂是一种分散悬浮液中颗粒聚集形成絮体的化学物质,其功效是使分散悬浮液形成固态物料。

2、增稠剂和絮凝剂的作用
(1)增稠剂的作用
增稠剂可以改变液体的流动性能,增加其粘度,使液体中的分子更加紧密,从而提高液体的流动性。

同时,增稠剂还能起到防沉、延迟氧化、防腐、控制结晶等作用,对液体的质量、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影响。

(2)絮凝剂的作用
絮凝剂可以使悬浮体的团聚力增强,将类似的分子(粒子)粘在一起形成一个凝胶,从而将悬浮体结成固态。

絮凝剂的用量,取决于浓度,加入的量,温度及搅拌的时间,相应地,絮凝剂可以增加悬浮体的稠度,使悬浮体更容易混合,减少沉淀,可以改变液体的物性及其应用性能。

- 1 -。

增稠剂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增稠剂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增稠剂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增稠剂(thickening agents)是指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中使用的一类物质,其主要功能是增加液体或半固体产品的黏度和粘度,从而使其变得更加稠密和坚固。

根据化学组成和稳定性,增稠剂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增稠剂分类标准:1. 天然增稠剂(Natural Thickening Agents):这类增稠剂通常从植物、动物或海洋物质中提取得到,具有天然来源,如琼脂、明胶、卡拉胶等。

2. 合成增稠剂(Synthetic Thickening Agents):这类增稠剂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丙烯酸钠(Sodium Polyacrylate)等。

3. 离子型增稠剂(Ion Thickening Agents):这类增稠剂根据分子中所含的离子类型分类,如阳离子型增稠剂(如明胶)、阴离子型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4. 非离子型增稠剂(Non-Ion Thickening Agents):这类增稠剂在分子中不带电离子,主要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来增加黏度,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等。

5. 复合增稠剂(Compound Thickening Agents):这类增稠剂是由多种增稠物质组合而成,通过相互作用来提高黏度,常见的例子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CMC-HPMC复合)等。

需要注意的是,增稠剂的选择和使用要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合理搭配,以达到所需的稠度、粘度和流动性。

同时,在使用增稠剂时,也需要考虑其对产品口感、质地和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食品安全和合规性的要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会根据产品的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

食品添加剂之食品增稠剂

食品添加剂之食品增稠剂
胶体凝结状态。
02
食品增稠剂的种类
天然增稠剂
01
明胶
明胶是从动物骨、皮等部位提取的天然高分子多糖类物质,广泛用于食
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在食品中,明胶主要用于制作软糖、果冻、
奶冻等甜品,提供良好的口感和稳定性。
02
果胶
果胶是从柑橘类水果等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多糖类物质,广泛用于
制作果酱、果汁和果冻等食品。果胶能够提高食品的粘稠度和稳定性,
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可以提高食品增稠剂的生产效率,通过 优化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实现大规模、连续化的生产。
食品增稠剂的未来展望
功能性食品增稠剂
随着人们对食品需求的多样化,功能性食品增稠剂将成为未来的研 究重点,如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等功能的增稠剂。
环保化生产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食品增稠剂的环保化生产也将成为未来的发 展趋势,如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等。
食品添加剂之食品增 稠剂
目录
• 引言 • 食品增稠剂的种类 • 食品增稠剂的应用 • 食品增稠剂的安全性 • 食品增稠剂的发展趋势 • 结论
01
引言
食品增稠剂的定义
01
食品增稠剂是一类能够显著改变 食品体系流变特性的食品添加剂 ,通常为天然或合成的聚合物。
02
它们在食品中起到增稠、稳定、 乳化和胶凝等作用,从而提高食 品的口感、质地和稳定性。
PVP
PVP是一种由乙烯和吡咯烷酮反应生成的合成增稠剂,广泛 用于制作饮料、口香糖、医药等领域。PVP具有较好的稳定 性、粘性和成膜性,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 的影响。
半天然增稠剂
半天然增稠剂是指结合天然和合成材料制备的增稠剂,如黄 原胶、瓜尔胶等。这些增稠剂在食品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 增稠效果,同时避免了天然增稠剂的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前言 (1)1.增稠剂 (1)2.食品增稠剂的来源 (2)2.1 天然增稠剂 (2)2.2 人工合成增稠剂 (2)3.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 (2)3.1 稳定作用 (2)3.2 增稠作用 (3)3.3 改善食品的凝胶性,防止“起霜” (3)3.4 保水作用 (3)3.5 成膜作用 (3)4. 影响增稠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3)4.1 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对黏度的影响 (3)4.2 PH值对黏度的影响 (3)4.3 温度对黏度的影响 (4)4.4 增稠剂的协同效应 (4)5. 增稠剂食品中应用 (4)5.1 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4)5.2 面制品中的应用 (4)5.3 果冻、饮品等中的应用 (5)5.4 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5)6. 食品增稠剂的应用发展前景 (5)参考文献 (7)增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摘要:增稠剂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是一类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爽滑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食品添加剂。

增稠剂在食品中添加量较低,却能有效的改善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

其化学成分除明胶、酪蛋白酸钠等蛋白质外,还有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增稠剂。

本文介绍了增稠剂特性、食品增稠剂的来源、添加到食品中的作用、在食品中的应用以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黏润、悬浮状、凝胶、衍生物前言增稠剂是通过在溶液中形成网状结构或具有较多亲水基团的胶体对保持食品的色香味结构和食品的稳定性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起作用大小取决于增稠剂分子本身的结构及其流变学特性。

不同分子结构的增稠剂即使在其他理化参数一致,相同浓度的条件下黏度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别。

1.增稠剂增稠剂又称胶凝是一种流变助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经常接触的到,广泛用于食品、涂料、胶黏剂、化妆品、洗涤剂、印染、橡胶、医药等领域。

其中用于食品时又称糊料或食品胶。

增稠剂大多属于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一般都采用物理吸水膨胀化学反应两种原理起到增稠增粘的效果。

增稠剂分子中含有许多亲水基团,例如羟基、羧基、氨基和羧酸根等,能与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

通常,食品增稠剂都是高分子亲水的胶体物质,大部分是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或加工而成。

追溯增稠剂的历史,最早的渊源就在食品。

在很早以前,我国便有人在烹调菜肴时用淀粉来勾芡,使得菜肴的汤汁更为浓厚、黏稠,这其实就是最早的“增稠剂”。

现代,仍然有些国家,把淀粉划归为食品添加剂中的增稠剂。

GB 2760- 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39种允许限量使用的增稠剂,允许添加增稠剂的食品种类大致有乳与乳制品、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冷冻饮品、水果制品、糖果类、淀粉制品、糕点类、肉与肉制品、水产品制品、糖浆类、调味品、特殊膳食用食品、饮料类、酒类等16大类。

可见增稠剂在食品工艺中地位斐然。

2.食品增稠剂的来源增稠剂在食品工程中添加量很微小,通常只占到制品总重的千分之几,但却能既有效又科学健康地改善食品体系的稳定性。

食品增稠剂的化学成分大多是天然多糖或者其衍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现今可查到的用于食品工业的增稠剂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天然增稠剂级、人工合成增稠剂。

2.1 天然增稠剂由天然动植物提取而成的增稠剂[1]。

海藻类产生的胶及其盐类,如海藻酸、琼脂、卡拉胶等;树木渗出液形成的胶,如阿拉伯胶;植物种子制成的胶,如瓜尔胶、槐豆胶等;植物某些组织制成的胶,如淀粉、果胶、魔芋胶等;动物分泌或其组织制成的胶,如明胶、酪蛋白;微生物繁殖分泌的胶,如黄原胶、结冷胶等。

2.2 人工合成增稠剂人工采用化学方法合成的食品增稠剂。

以天然增稠剂进行改性制得的物质及纯人工合成增稠剂。

如:海藻酸丙二醇酯、羟甲基纤维素钙、羟甲基纤维素钠、磷酸淀粉钠、乙醇酸淀粉钠。

纯化学合成: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3.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提高食品的粘度或着形成凝胶、保持体系相对稳定性的亲水性物质,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粘润[7]、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物质。

3.1 稳定作用稳定作用指增稠剂加入到食品中,可使食品组织趋于稳定、不易变动、不易改变品质如:1.在冰淇淋中有抑制冰晶生长2.糖果中有防止糖结晶3.在饮料、调味品和乳化香精中具乳化稳定作用4.在啤酒、汽酒中有泡沫稳定作用3.2 增稠作用增稠剂在食品中主要是赋予食品所要求的流变特性:改变食品的质构和外观,将液体、浆状食品形成特定形态;并使其稳定、均匀,提高食品质量,以使食品具有黏滑适口的感觉。

3.3 改善食品的凝胶性,防止“起霜”在糖果加工,使用增稠剂能显著改善糖果的柔软性和光滑性。

在巧克力生产中,添加增稠剂能增加表面的光滑性和光泽,防止巧克力表面“起霜”。

3.4 保水作用保水作用则指增稠剂有强亲水作用能吸收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于自身质量的水分,并有持水性,这个特性可改善面团的吸水量,使产品的质量增大。

3.5 成膜作用在食品中添加明胶、琼脂、海藻酸钠等增稠剂,能在食品表现形成一层光滑均匀的薄膜,从而有效防止冷冻食品、粉末食品表面吸湿而影响食品质量。

部分增稠剂对水果、蔬菜等、食品具有保鲜作用,并使水果、蔬菜表面的光泽度更高。

4. 影响增稠剂作用效果的因素增稠剂在食品加工中重要作用之一即为利用其粘度保持制品的稳定均一性,因此增稠剂的粘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4.1 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对黏度的影响一般增稠剂是在溶液中容易形成网状结构或具有较多亲水基团的物质,具有较高的黏度。

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形成网状结构的几率也增加,故增稠剂的分子质量越大,黏度也越大。

4.2 PH值对黏度的影响介质的PH值与增稠剂的黏度及其稳定性的关系极为密切,在酸度较高的汽水、酸奶等食品中,宜选用侧链较大或较多,而位阻较大,又不易发生水解的藻酸丙二醇酯和黄原胶等;而海藻酸钠和CMC等则宜在豆奶等接近中性的食品中使用。

4.3 温度对黏度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一般溶液的黏度降低;少量氯化钠存在时;黄原胶的黏度在-4~+93℃范围内变化很小;这是增稠剂中的特例。

4.4 增稠剂的协同效应增稠剂有较好增效作用的配合是:CMC与明胶;卡拉胶、瓜尔豆胶和CMC;琼脂与刺槐豆胶;黄原胶与刺槐豆胶等。

5. 增稠剂食品中应用5.1 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目前肉质品中使用的增稠剂主要有淀粉、变性淀粉、大豆蛋白、明胶、琼脂、黄原胶[11],卡拉胶、瓜尔豆胶、复合食用胶及禽蛋等。

食品增稠剂的使用可以提高肉制品的口感,并且增加肉制品的结着性和持水性,减少油脂析出、提高出品率。

例如在火腿制品中加入大豆蛋白[3],可以提高其出品率,增加了蛋白质的含量,使产品呈现出良好的形态;在肉类罐头中添加明胶,可提高产品表面光泽度,增加产品弹性;在方火腿、午餐肉等肉糜制品中添加黄原胶则可明显提高制品的嫩度、色泽和风味,提高肉制品的持水性[4],从而提高出品率。

5.2 面制品中的应用增稠剂在面条制品中是一类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面条的韧性和爽滑度,降低面条的蒸煮损失,增加咬劲,提高口感,大幅度提升了面条制品的综合品质[5]。

面条中应用的增稠剂主要有黄原胶、海藻酸钠、瓜尔豆胶、魔芋胶、羟甲基纤维素钠等。

海藻酸钠在挂面中添加量一般为1%- 1.5%,可改善产品口感,提高熟化度,提高面团的弹性和可塑性;瓜尔豆胶可增加面条粘弹性、提高耐煮性、改善表面光洁度等;魔芋胶能提高面条粘弹性和筋力,改善口感,增加咬劲等作用。

陈洁等人研究发现增稠剂的适量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热风干燥方便面的吸水率、蒸煮损失、硬度、胶着性、咀嚼性等综合品质[10],且最佳添加量瓜尔豆胶为 0.4%,黄原胶 0.3%,魔芋精粉0.2%。

翟玮玮等人研究发现增稠剂对面条感官影响大小依次为魔芋胶>瓜儿豆胶>海藻酸钠>黄原胶[8],最佳添加量为黄原胶0.35 海藻酸钠 0.25 瓜儿豆胶 0.30 魔芋胶 0.25。

李昌文等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黄原胶可以有效提高速冻水饺的韧性和耐煮性。

5.3 果冻、饮品等中的应用增稠剂在果冻、冰淇淋中,可起到增稠、胶凝等作用。

如添加卡拉胶的果冻富有弹性且制备工艺简单,因此取代琼脂、明胶和果胶被广泛应用于果冻生产。

秦慈彬等实验得到果冻加工中最佳的添加工艺为魔芋 0.9%、卡拉胶 0.5%、海藻酸钠、0.2%黄原胶0.005%、磷酸氢钙 0.04、柠檬酸钾 0.05、柠檬酸1.6、自沙搪5、甜蜜素0.1 /啤酒 30[12],所得的果冻凝胶效果最好,清凉爽口,色泽透明。

增稠剂在饮品中具有增稠稳定均质乳化胶凝等作用。

罗玲泉等研究了增稠剂对搅拌型酸乳感官品质的影响[9],果胶变性淀粉、明胶增稠剂分别添加0.5%、0.4%、0.2%时感官最佳;复配时最佳添加量分别为 0.1%、0.12%、0.05%,总添加量约为0.27%,此时能获得最佳的酸乳感官品质。

5.4 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增稠剂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

除在上述食品中应用外,还可以应用于保鲜、罐头、保健、糖果等食品中。

如在保健食品中添加海藻酸钠具有抑制血清和肝脏中胆固醇总脂肪和总脂肪酸浓度上升的作用;以琼脂、卡拉胶、果胶等为凝胶剂生产软糖[6],具有良好的弹性韧性,还可制成多种口味;肉味香精中添加增稠剂有增浓、耐盐耐温等作用。

6. 食品增稠剂的应用发展前景增稠剂是国家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2],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加食品的浓度和口感。

市场上像酸奶这样的食品里都会添加增稠剂。

每一种食品到底添加多少增稠剂,目前国家并没有明确规定。

不过每种食品的配方都应该在质检部门备案。

增稠剂由于品种多、产地不同、黏度系数不等、生产工艺不一样,在具体应用结果上也会产生明显差异。

为不同用户提供有针对性型号产品及工艺条件需求的产品,增稠剂生产厂商与食品制造商之间的技术性合作是当前食品工业中专业分工的必然发展趋势。

增稠剂另一个发展趋势是除了充当体系的稳定、增稠品质改良功能之外,也向功能性食品的成分之一发展,对多糖化合物所具有的功能更加重视。

我国目前对增稠剂新产品的开发应用研究数量逐渐增多,但具体到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较少。

当前我们的增稠剂生产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技术力量薄弱,新技术工艺转化不力等,使得我们跟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规模、产品种类等方面都处于弱势。

因此,我们要在技术研发与转化方面要做好相关衔接工作,改善这种情况。

随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消费者对食品口感、外型、风味等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增稠剂的在食品中的运用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1] 白永庆,张璐. 食品增稠剂的种类及应用研究进展[J]. 轻工科技2012,(159)[2]代欣欣,李汴生.食品增稠剂流变学研究综述m.中国食品添加剂,2007(4):139[3]黄来发,洪文生,黄皑,等.食品增稠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 2.[4]凌静.食品增稠剂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J].肉类研究,2008, (6):28- 31.[5]陈洁,滕加友,王春等.增稠剂对热风干燥方便面品质影响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8,(8):99- 102.[6]秦卫东,王亚利.藻酸丙二醇酯粘度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8,2(6) 36- 38.[7]吕心泉,闵健慧,安辛欣.复配乳化稳定剂的研制及其在饮料中的应用[1].中国食品添加剂,2008(1):57[8]李昌文,刘延奇,王章存等.添加剂对速冻水饺品质的影响[J].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6,12(2):302- 321.210.[9]孟岳成,侯晓真.增稠剂对嗜酸乳杆菌发酵豆乳饮料稳定性影响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 30(1): 228- 230.[10]万晓军.食品添加剂在挂面工业中的应用[J].现代面粉工业,2009,(6):48- 49[11]郭玉华,李钰金.食品增稠剂的应用技术[J].肉类研究,2009,(10):67- 71[12]秦卫东,王亚利.藻酸丙二醇酯粘度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8,2(6) 36- 38.郑州科技学院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