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混合)
企业两化融合情况问卷调查表

附件1:地方物联网发展情况调查问卷(请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第一部分基本信息地方主管部门名称:填表人姓名:联系电话:E-mail:所在处室:所在处室负责人:联系电话:主管委(厅)领导:职务:联系电话:E-mail:第二部分物联网总体情况1.本地区物联网产业总体情况:(1)2011-2016年各年总产值、2017年1-5月产值,并请说明统计依据;(2)2011-2016年各年总产值、2017年上1-5月产值在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中的占比;(3)2011-2016年各年总产值、2017年1-5月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
2.本地区物联网产业总体情况:(1)2011-2016年各年市场规模、2017年1-5月市场规模;(2)2016年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的市场规模;(3)传感器市场规模;(4)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
3.本地区2011-2016年各年在物联网领域的研发(R&D)经费投入。
4.本地区物联网企业情况:(1)至2017年1-5月,物联网企业总数;(2)请说明统计依据并提供各类别企业名单。
5.本地区物联网领军企业:(1)请列举本地区物联网产业的领军企业;(2)本地区物联网领军企业的业务领域、优势/业绩、年产值及利润率情况。
6.本地区物联网创新平台方面的建设情况:(1)创新中心;(2)工程中心;(3)新型研发机构;(4)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
7.本地区物联网产业基地/园区:(1)分布及建设情况;(2)基地/园区内企业情况。
8.本地区物联网联盟/协会:(1)名称;(2)成员单位情况;(3)请简述已开展工作情况。
9.简述当前本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重点;未来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10.简述本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面临的发展瓶颈。
第三部分物联网技术及标准化1.本地区在物联网技术方面取得的突破;请介绍具体内容及相关团队。
2.本地区物联网标准制定工作情况;联盟和有关企业参与物联网标准的情况;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情况。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状况调查问卷一、企业基本情况1.企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业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企业规模:()大型()中型()小型4.企业人数:()100人以上()50-99人()10-49人()少于10人二、当前两化融合发展情况1.企业是否已经实现两化融合?()是()否2.若已经实现两化融合,请简要描述具体情况,包括融合的领域与方式:描述:3.若未实现两化融合,请说明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管理困难–()人员不足–()设备条件限制–()经费缺乏–()其他原因,请具体描述:三、两化融合发展的困难与问题1.企业在实现两化融合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描述:2.企业在实现两化融合过程中,遇到的其他困难有哪些?请列举:–()领导意识不够–()技术壁垒较高–()管理制度与规范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其他困难,请具体描述:四、实现两化融合的建议与需求1.如果企业还未实现两化融合,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策略去实现它?描述:2.您认为企业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或帮助,去推动两化融合的进展?–()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人才培养–()资金扶持–()其他支持,请具体描述:五、企业对两化融合的发展期望和展望1.您认为实现两化融合对企业的发展会起到什么样的促进作用?描述:2.您认为在未来五年内,企业在两化融合领域的成果和发展前景会如何?描述:六、联系方式1.联系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谢您参与本次调查,您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将是宝贵的财富!。
企业两化融合问卷

黑龙江省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纯流程)基础建设1.自动化生产设备资产占企业生产设备总资产的比例__(%): 0设备资产指的是资产净值2.近5年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__(%): 0信息化总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投入和信息系统运维投入之和;信息化建设投入是指当年新建和升级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项目实施、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信息系统运维投入是指原有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
3.信息化部门设置情况:A.无信息化部门B.信息化部门下属于其他业务部门C.信息化部门是专职一级部门建制D.集信息化、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及业务流程优化等职能为一体的一级部门建制4.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的层级:专职主管领导是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并非分管领导。
高层管理者特指企业级办公会的正式成员(如总经理办公会)。
A.无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B.中层管理者C.高层管理者5.信息化规划制订和执行情况:A.无规划B.分散在业务规划中C.有企业级专项规划D.有企业级专项规划,且年度信息化计划的执行情况作为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6.百人计算机拥有量__(台): 17计算机总数量*100/企业年末人员总数。
7.企业主干网覆盖情况:若企业具有跨地区业务,则主要生产和办公区域均需将各地区考虑在内A.尚未建有企业主干网B.建有企业主干网C.企业主干网覆盖5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D.企业主干网覆盖8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8.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_(%): 0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单体设备中具备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的设备。
9.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数字化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_(%): 0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能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数字化生产设备的比例。
10.实现企业级统一的编码:企业级统一的编码才可勾选,部门级统一不可勾选。
A.产品B.物料C.组织D.资产E.人员F.供应商G.客户代码H.财务科目代码I.以上皆无11.企业数据统一和集中管理程度:A.数据分散管理B.分区域集中管理C.统一集中管理12.信息安全保护程度:A.无备份B.以离线备份为主C.以双机热备份为主单项应用13.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研发设计情况:A.尚未开展计算机辅助研发设计B.开展了产品配方信息化建模和产品性能仿真分析与优化C.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艺流程设计和仿真分析与优化D.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艺过程控制仿真分析与优化14.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生产计划管理情况:A.尚未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生产计划管理B.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生成生产计划C.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优化生产计划15.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物料需求计划管理情况:A.尚未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物料需求计划管理B.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生成物料需求计划C.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优化物料需求计划16.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配送管理情况:物料配送主要指进厂和厂内物流A.尚未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物料配送管理B.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生成物料配送计划C.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优化物料配送计划17.应用了PLC/DCS的生产线(装置)数占生产线(装置)总数的比例__(%): 018.应用了APC(先进过程控制系统)的生产线(装置)数占生产线(装置)总数的比例__(%): 019.实现信息化排产的最小排产单元(或生产线)数占最小排产单元(或生产线)总数的比例__(%): 020.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下达到数字化设备(或生产岗位)的生产调度指令占全部生产调度指令的比例:A.无B.50%以下C.50%以上D.80%以上21.可实现信息化生产监控的层级:A.没有实现信息化生产监控B.仅能监控到单个车间C.能够监控到整条生产线或工序D.能够直接监控到设备22.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采购管理业务覆盖范围:A.尚未实现采购信息化管理C.采购成本管理D.采购计划生成与发放E.采购合同管理F.采购报表分析G.采购索赔23.应用信息系统进行入场物流和原料库存管理实现的功能:A.尚未实现原料库存信息化管理C.利用信息化实现原料配送管理24.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供应商管理业务覆盖范围:B.供应商准入管理C.供应商评价管理D.以上均未实现25.采购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C.网上招标D.订单交互E.物流交互F.网上结算G.以上均未实现26.网上采购率__(%): 10网上采购是指产品或服务的采购订单是在网络上完成的。
企业“两化融合”情况问卷调查表

企业“两化融合”情况调查表一、企业基本情况调查1、企业基本信息2、2007- 2009年企业基本数据*3、企业信息化保障体系情况(请打对号选择,并在空格处填数据)4.2007-2009年企业投入产出*二、2009年信息化数据调查1、信息化资源情况(请打对号选择,并在空格处填数据)2、企业信息化项目状况(以上信息化系统若未建立就不必填写,如正在实施请在表中第4栏注明正在实施。
已建立请在所选项上打对号并填报内容,对于未列出项目请添加)3、企业数字化生产与产品情况(请打对号选择,并在空格处填数据)4、节能环保(若项目多,此表可复制填报)5、电子商务(请打对号选择,并在空格处填数据)6、协同集成(请打对号选择,并在空格处填数据)三、信息化决策支持与企业竞争力提升(2009年数据)*(请打对号选择,并在空格处填数据)四、未来三年信息化投入计划调查1.未来三年企业信息化投入2、经营管理类项目建设*硬件投入:万元;软件投入:万元;其他费用(如咨询、监理、培训等):万元。
(若栏目不够,请续表)3、研发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类项目建设*硬件投入:万元;软件投入:万元;其他费用(如咨询、监理、培训等):万元。
(若栏目不够,请续表)4、集成创新类项目建设*硬件投入:万元;软件投入:万元;其他费用(如咨询、监理、培训等):万元。
(指信息化系统的协同集成、作业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数字化生产线和加工中心(车间)建设。
若栏目不够,请续表)5、节能环保类项目建设*硬件投入:万元;软件投入:万元;其他费用(如咨询、监理、培训等):万元。
(若栏目不够,请续表)6、电子商务与产品售后服务*硬件投入:万元;软件投入:万元;其他费用(如咨询、监理、培训等):万元。
(若栏目不够,请续表)五、两化融合发展问卷1、制约本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的主要因素(可多选,按影响程度标出序号1、2、3。
)□、政策环境不足,如财税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
□、行业管理部门、上级总公司规划不明确,推进力度不够。
[试题]山东省两化融合评估问卷
![[试题]山东省两化融合评估问卷](https://img.taocdn.com/s3/m/d5ff932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a.png)
山东省两化融合评估问卷山东省两化融合评估问卷Q1. 自动化生产设备资产占企业生产设备总资产的比例 % 【指标描述:设备资产指的是资产净值】A. 当年自动化生产设备资产万元B. 当年企业生产设备总资产万元Q2. 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 % 【指标描述:信息化总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投入和信息系统运维投入之和;信息化建设投入是指当年新建和升级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项目实施、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信息系统运维投入是指原有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
】A. 近五年信息化建设投入万元B. 近五年信息系统运维投入万元Q3. 信息化部门设置情况A 无信息化部门B 信息化部门下属于其他业务部门C 信息化部门是专职一级部门建制D 集信息化、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及业务流程优化等职能为一体的一级部门建制Q4. 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的层级【指标描述:专职主管领导是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并非分管领导。
高层管理者特指企业级办公会的正式成员(如总经理办公会)】A 无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B 中层管理者C 高层管理者Q5. 信息化规划制订和执行情况A 无规划B 分散在业务规划中C 有企业级专项规划D 有企业级专项规划,且年度信息化计划的执行情况作为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Q6. 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Q7. 企业主干网覆盖情况A 尚未建有企业主干网B 建有企业主干网C 企业主干网覆盖5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D 企业主干网覆盖8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Q8. 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 % 【指标描述: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单体设备中具备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的设备】Q9. 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数字化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 % 【指标描述: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能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数字化生产设备的比例】Q10. 实现企业级统一的编码【指标描述:企业级统一的编码才可勾选,部门级统一不可勾选。
企业“两化融合”情况问卷调查表

附件4-1江苏省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普查表*二、电子商务发展问卷1、制约本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要因素(可多选,按影响程度标出序号1、2、3……)□、政策环境不足,如财税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
□、行业管理部门、上级总公司规划不明确,推进力度不够。
□、投资成本过大,超出企业负荷,资金筹措难。
□、过去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效果不明显,信心不足。
□、上下游产业链、社会服务平台所提供信息化支撑环境不足,如支付、物流、信用、网路等商业环境。
□、本领域产品不适用电子商务交易,目前缺乏可参考的成功商业模式。
□、复合性人才缺乏,员工整体IT素养不足。
2、对政府在推动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方面的建议(可多选,按影响程度标出序号1、2、3……)□、政策支持,如完善企业电子商务环境,包含电子商务在内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列入重点项目给予扶持。
□、服务支持,即规范产品、服务商的管理和服务,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及服务网络的建设,支持第三方电商平台提供专业服务。
□、资金支持,即对相关项目给予资金、税收支持。
□、信息化推广与人才培养支持,如推广信息化服务活动、专业培训活动,举办论坛与成果展。
□、市场支持,如建立公共信息库,通过电子政务提高企业效率。
3、您认为您所在企业实施电子商务后对企业产生了哪些影响?非常明显明显一般不明显无变化□生产成本下降 5 4 3 2 1□生产周期缩短 5 4 3 2 1□质量管理能力增强 5 4 3 2 1□运输和物流费用减少 5 4 3 2 1□库存周转率提高 5 4 3 2 1□工作流程得到优化 5 4 3 2 1□员工工作效率提高 5 4 3 2 1□订单管理水平提高 5 4 3 2 1□资金周转加快 5 4 3 2 1□收入和利润增加 5 4 3 2 1□数据标准化程度提高 5 4 3 2 1□信息获取效率得到提高 5 4 3 2 1□信息交流更方便及时 5 4 3 2 1□企业规模扩大 5 4 3 2 1□企业竞争能力增强 5 4 3 2 1□高层决策能力增强 5 4 3 2 1□客户关系管理提高 5 4 3 2 1□企业文化更加开放 5 4 3 2 1□其他:4、未来几年内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计划与投入。
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纯流程)

2017年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纯流程)基础建设1.自动化生产设备资产占企业生产设备总资产的比例__%:设备资产指的是资产净值2.近5年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__%:信息化总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投入和信息系统运维投入之和;信息化建设投入是指当年新建和升级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项目实施、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信息系统运维投入是指原有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
3.信息化部门设置情况:A.无信息化部门B.信息化部门下属于其他业务部门C.信息化部门是专职一级部门建制D.集信息化、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及业务流程优化等职能为一体的一级部门建制4.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的层级:专职主管领导是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并非分管领导。
高层管理者特指企业级办公会的正式成员(如总经理办公会)。
A.无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B.中层管理者C.高层管理者5.信息化规划制订情况:A.无规划B.分散在业务规划中C.有企业级专项规划D.企业战略和发展规划中,两化融合成为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6.百人计算机拥有量__台:计算机总数量*100/企业年末人员总数。
7.企业主干网覆盖情况:若企业具有跨地区业务,则主要生产和办公区域均需将各地区考虑在内A.尚未建有企业主干网B.建有企业主干网C.企业主干网覆盖5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D.企业主干网覆盖8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8.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_%: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单体设备中具备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的设备。
9.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数字化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_%: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能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数字化生产设备的比例。
10.实现企业级统一的编码:企业级统一的编码才可勾选,部门级统一不可勾选。
A.产品B.物料C.资产D.组织E.人员F.供应商G.客户代码H.财务科目代码I.以上均无11.企业数据统一和集中管理程度:A.数据分散管理B.分区域集中管理C.统一集中管理12.信息安全保护程度:A.无备份B.以离线备份为主C.以双机热备份为主单项应用13.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研发设计情况:A.尚未开展计算机辅助研发设计B.开展了产品配方信息化建模和产品性能仿真分析与优化C.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艺流程设计和仿真分析与优化D.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艺过程控制仿真分析与优化14.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生产计划管理情况:A.尚未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生产计划管理B.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生成生产计划C.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优化生产计划15.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物料需求计划管理情况:A.尚未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物料需求计划管理B.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生成物料需求计划C.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优化物料需求计划16.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配送管理情况:物料配送主要指进厂和厂内物流A.尚未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物料配送管理B.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生成物料配送计划C.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优化物料配送计划17.应用了PLC/DCS的生产线(装置)数占生产线(装置)总数的比例__%:18.应用了APC(先进过程控制系统)的生产线(装置)数占生产线(装置)总数的比例__%:19.实现信息化排产的最小排产单元(或生产线)数占最小排产单元(或生产线)总数的比例__%:20.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下达到数字化设备(或生产岗位)的生产调度指令占全部生产调度指令的比例:A.无B.50%以下C.50%以上D.80%以上21.可实现信息化生产监控的层级:A.没有实现信息化生产监控B.仅能监控到单个车间C.能够监控到整条生产线或工序D.能够直接监控到设备22.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采购管理业务覆盖范围:A.尚未实现采购信息化管理B.采购寻源C.采购成本管理D.采购计划生成与发放E.采购合同管理F.采购报表分析G.采购索赔23.应用信息系统进行入场物流和原料库存管理实现的功能:A.尚未实现原料库存信息化管理B.利用信息化实现原料出入库管理C.利用信息化实现原料配送管理24.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供应商管理业务覆盖范围:A.供应商基本信息管理B.供应商准入管理C.供应商评价管理D.以上均未实现25.采购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A.采购需求计划B.网上询报价C.网上招标D.订单交互E.物流交互F.网上结算G.以上均未实现26.网上采购率__%:网上采购是指产品或服务的采购订单是在网络上完成的。
两化融合评估问卷2020-02-20

2020年第一季度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纯流程)基础建设1.自动化生产设备资产占企业生产设备总资产的比例__%: 90设备资产指的是资产净值2.近5年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__%: 100信息化总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投入和信息系统运维投入之和;信息化建设投入是指当年新建和升级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项目实施、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信息系统运维投入是指原有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
3.信息化部门设置情况:A.无信息化部门B.信息化部门下属于其他业务部门C.信息化部门是专职一级部门建制D.集信息化、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及业务流程优化等职能为一体的一级部门建制4.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的层级:专职主管领导是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并非分管领导。
高层管理者特指企业级办公会的正式成员(如总经理办公会)。
A.无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B.中层管理者C.高层管理者5.信息化规划制订情况:A.无规划B.分散在业务规划中C.有企业级专项规划D.企业战略和发展规划中,两化融合成为贯穿始终的核心内容6.百人计算机拥有量__台: 50计算机总数量*100/企业年末人员总数。
7.企业主干网覆盖情况:若企业具有跨地区业务,则主要生产和办公区域均需将各地区考虑在内A.尚未建有企业主干网B.建有企业主干网C.企业主干网覆盖5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D.企业主干网覆盖8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8.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_%: 80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单体设备中具备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的设备。
9.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数字化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_%: 60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能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数字化生产设备的比例。
10.实现企业级统一的编码:企业级统一的编码才可勾选,部门级统一不可勾选。
A.产品B.物料C.资产D.组织E.人员F.供应商G.客户代码H.财务科目代码I.以上均无11.企业数据统一和集中管理程度:A.数据分散管理B.分区域集中管理C.统一集中管理12.信息安全保护程度:A.无备份B.以离线备份为主C.以双机热备份为主单项应用13.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研发设计情况:A.尚未开展计算机辅助研发设计B.开展了产品配方信息化建模和产品性能仿真分析与优化C.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艺流程设计和仿真分析与优化D.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艺过程控制仿真分析与优化14.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生产计划管理情况:A.尚未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生产计划管理B.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生成生产计划C.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优化生产计划15.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物料需求计划管理情况:A.尚未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物料需求计划管理B.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生成物料需求计划C.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优化物料需求计划16.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配送管理情况:物料配送主要指进厂和厂内物流A.尚未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物料配送管理B.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生成物料配送计划C.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优化物料配送计划17.应用了PLC/DCS的生产线(装置)数占生产线(装置)总数的比例__%: 7518.应用了APC(先进过程控制系统)的生产线(装置)数占生产线(装置)总数的比例__%: 7519.实现信息化排产的最小排产单元(或生产线)数占最小排产单元(或生产线)总数的比例__%: 8020.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下达到数字化设备(或生产岗位)的生产调度指令占全部生产调度指令的比例:A.无B.50%以下C.50%以上D.80%以上21.可实现信息化生产监控的层级:A.没有实现信息化生产监控B.仅能监控到单个车间C.能够监控到整条生产线或工序D.能够直接监控到设备22.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采购管理业务覆盖范围:A.尚未实现采购信息化管理B.采购寻源G.采购索赔23.应用信息系统进行入场物流和原料库存管理实现的功能:A.尚未实现原料库存信息化管理C.利用信息化实现原料配送管理24.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供应商管理业务覆盖范围:B.供应商准入管理C.供应商评价管理D.以上均未实现25.采购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C.网上招标F.网上结算G.以上均未实现26.网上采购率__%: 1网上采购是指产品或服务的采购订单是在网络上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调查问卷(混合)基础建设1 .自动化生产设备资产占企业生产设备总资产的比例_ _ (% ):设备资产指的是资产净值2 .近5 年信息系统运维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_ _ (% ):信息化总投入为信息化建设投入和信息系统运维投入之和;信息化建设投入是指当年新建和升级的信息化系统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项目实施、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信息系统运维投入是指原有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用于购置、租赁、咨询、培训、服务外包等的投入。
3 .信息化部门设置情况:A.无信息化部门B.信息化部门下属于其他业务部门C.信息化部门是专职一级部门建制D.集信息化、管理变革、模式转型及业务流程优化等职能为一体的一级部门建制4 .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的层级:专职主管领导是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并非分管领导。
高层管理者特指企业级办公会的正式成员(如总经理办公会)。
A.无信息化专职主管领导B.中层管理者C.高层管理者5 .信息化规划制订和执行情况:专职主管领导是专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并非分管领导。
高层管理者特指企业级办公会的正式成员(如总经理办公会)。
A.无规划B.分散在业务规划中C.有企业级专项规划D.有企业级专项规划,且年度信息化计划的执行情况作为业务部门的考核指标6 .百人计算机拥有量_ _ (台):计算机总数量* 1 0 0 /企业年末人员总数。
7 .企业主干网覆盖情况:A.尚未建有企业主干网B.建有企业主干网C.企业主干网覆盖5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D.企业主干网覆盖80%以上办公和生产区域8 .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 _ (% ):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单体设备中具备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的设备。
9 .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数量占数字化生产设备总数量的比例_ _ (% ):联网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是指能与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数字化生产设备的比例。
10 .实现企业级统一的编码:企业级统一的编码才可勾选,部门级统一不可勾选。
A.产品B.物料C.资产D.组织E.人员F.供应商G.客户代码H.财务科目代码I.以上皆无11 .企业数据统一和集中管理程度:A.数据分散管理B.分区域集中管理C.统一集中管理12 .信息安全保护程度:A.无备份B.以离线备份为主C.以双机热备份为主单项应用13 .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研发设计情况:A.尚未开展计算机辅助研发设计B.开展了产品配方信息化建模和产品性能仿真分析与优化C.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艺流程设计和仿真分析与优化D.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艺过程控制仿真分析与优化14 .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生产计划管理情况:A.尚未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生产计划管理B.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生成生产计划C.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优化生产计划15 .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物料需求计划管理情况:A.尚未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物料需求计划管理B.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生成物料需求计划C.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优化物料需求计划16 .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配送管理情况:A.尚未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物料配送管理B.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生成物料配送计划C.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优化物料配送计划17 .应用了PLC /DCS的生产线(装置)数占生产线(装置)总数的比例_ _ (% ):18 .应用了APC (先进过程控制系统)的生产线(装置)数占生产线(装置)总数的比例_ _ (% ):19 .实现信息化排产的最小排产单元(或生产线)数占最小排产单元(或生产线)总数的比例_ _ (% ):20 .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下达到数字化设备(或生产岗位)的生产调度指令占全部生产调度指令的比例:A.无B.50%以下C.50%以上D.80%以上21 .通过建立过程控制数学模型等实现自动优化调度的产线比例:A.无B.50%以下C.50%以上D.80%以上22 .可实现信息化生产监控的层级:A.没有实现信息化生产监控B.仅能监控到单个车间C.能够监控到整条生产线或工序D.能够直接监控到设备23 .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的生产制造现场物料管理精度:A.无B.精确到物料品种C.精确到不同物料品种的不同批次D.精确到单一物料24 .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采购管理业务覆盖范围:A.尚未实现采购信息化管理B.采购寻源C.采购成本管理D.采购计划生成与发放E.采购合同管理F.采购报表分析G.采购索赔25 .应用信息系统进行入场物流和原料库存管理实现的功能:A.尚未实现原料库存信息化管理B.利用信息化实现原料出入库管理C.利用信息化实现原料配送管理26 .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供应商管理业务覆盖范围:A.供应商基本信息管理B.供应商准入管理C.供应商评价管理D.以上均未实现27 .采购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A.采购需求计划B.网上询报价C.网上招标D.订单交互E.物流交互F.网上结算G.以上均未实现28 .网上采购率_ _ (% ):网上采购是指产品或服务的采购订单是在网络上完成的。
但是,支付和产品或服务的交割,可以“在线”或者“离线”完成。
订单在网络上完成不包括通过电话、传真或者传统e -mail进行的定单收发活动。
29 .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销售管理业务覆盖范围:A.尚未实现销售信息化管理B.市场信息管理C.销售计划管理D.售前活动管理E.销售合同管理F.销售价格管理G.销售订单处理和跟踪H.销售渠道管理I.销售分析30 .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产成品库存管理情况:A.尚未实现产成品库存信息化管理B.利用信息化实现产成品出入库管理C.利用信息化实现产成品配送管理31 .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物流配送管理覆盖环节:A.成品发运B.配送过程C.产品交付D.以上均无32 .应用信息系统进行售后质量管理实现的功能:A.质量异议管理B.质量问题统计分析C.索赔管理D.召回管理E.以上均无33 .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客户管理业务覆盖范围:A.客户基本信息管理B.客户分析C.客户评估D.以上均未实现34 .销售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A.销售意向沟通B.网上订单交互C.网上报价D.网上投标E.电子单据F.网上结算G.物流配送H.客户个性化服务I.以上均未实现35 .网上销售率_ _ (% ):网上销售是指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订单是在网络上完成的。
但是,支付和产品或服务的交割,可以“在线”或者“离线”完成。
订单在网络上完成不包括通过电话、传真或者传统e -mail进行的定单收发活动。
36 .应用信息系统进行财务管理实现的层级:A.会计账务和资金由手工管理B.仅能够利用系统实现会计账务管理C.能够利用系统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和进行财务分析D.能够利用系统进行成本预算、计划、核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成本管理E.能够利用系统进行成本管理基础上实现财务预算自动编制、执行与考核37 .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财务报表功能:A.财务报表自动生成B.财务报表报送C.合并报表D.以上均未实现38 .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财务分析功能:A.资金运作分析B.财务政策分析C.经营管理分析D.投融资管理分析E.财务分析报告生成F.以上均未实现39 .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成本管理功能:A.成本预测B.成本决策C.成本计划D.成本核算E.成本控制F.成本分析G.成本考核H.以上均未实现40 .应用信息系统实现的财务预算管理功能:A.投资预算管理B.生产经营预算管理C.预算编制D.预算执行与控制E.预算考核F.以上均未实现41 .上传到信息系统的计量数据占全部计量数据的比例_ _ (% ):42 .上传到信息系统的检化验数据占全部检化验数据的比例_ _ (% ):43 .应用信息系统进行质量管理的覆盖范围:A.尚未建设质量管理信息系统B.仅能覆盖到产成品C.能够覆盖到产成品及产成品的生产制造过程(生产车间/工艺过程/生产线)D.能够覆盖到产成品、产成品制造过程和原材料入场44 .应用信息系统进行质量管理实现的功能:A.尚未建设质量管理信息系统B.产品规范管理C.工艺规范管理D.合同质量设计E.检化验信息管理F.质量判定管理G.支撑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45 .上传到信息系统的质量检测数据占全部质量检测数据的比例_ _ (% ):46 .实现自动采集的质量检测数据占全部质量检测数据的比例_ _ (% ):47 .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能源管理实现的功能:A.尚未实现能源信息化管理B.能够形成自动能源计划C.实现能源平衡和能源调度D.实现能源绩效与考核E.能源设备运转状况在线实时监控F.能源生产/消耗实绩采集G.能源在线实时监控管理48 .能源数据自动采集上传比例_ _ (% ):49 .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环保管理实现的功能:A.环保数据在线实时监测B.监测数据自动报警C.环保监测考核D.以上均未实现50 .环保数据自动采集上传比例_ _ (% ):51 .安全生产监测数据自动采集比例_ _ (% ):52 .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的安全生产重点部位、设备集中监控覆盖程度:A.无B.50%以下C.50%以上D.80%以上53 .信息化条件下安全生产应急响应及重大危险源预测预警情况:A.重大危险源动态信息采集B.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C.重大危险源预测分析、及时预警D.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及快速响应E.以上均未实现54 .应用信息系统进行项目管理实现的功能与层级:A.尚未实现项目信息化管理B.项目规划与立项管理C.项目设计、计划与预算管理D.项目执行管理E.项目后评估管理55 .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设备管理实现的功能与层级:A.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设备合同、设备图档等基本资料的管理B.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设备点检检修、资材备件、故障诊断与及时处理等过程管理C.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设备成本控制等固定资产管理D.实现设备运行信息在线动态监控与管理E.以上均未实现56 .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的功能与层级:A.利用信息系统实现统一人力资源规划、组织人员招聘和进行人事管理B.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实现全企业集中管理和执行C.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薪酬与福利管理面向个体员工的全企业集中统一D.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关键绩效管理事务的记录、跟踪和考核全过程管理E.以上均未实现57 .办公自动化实现的功能与层级:A.电子邮件、通讯录管理、信息发布等信息交流与发布信息化管理B.收发文和公文流转管理等公文信息化管理C.日程管理、会议管理、个人事务等日常活动信息化管理D.实现移动办公E.以上均未实现综合集成58 .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或调度系统)向经营管理系统自动上传信息范围:A.无车间级生产制造执行信息系统(调度系统)或经营管理系统B.车间级制造执行信息能够通过手工转录方式上传至经营管理系统C.自动上传生产能力信息D.自动上传排产计划信息E.自动上传订单状态信息F.自动上传资源分配与消耗(人力、设备、物料、环境等)信息59 .经营管理系统向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或调度系统)自动下达指令:A.无法自动下达指令B.自动下达生产任务60 .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系统向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或调度系统)自动上传信息覆盖范围:A.无过程控制系统或车间级生产制造执行信息系统(或调度系统)B.自动上传工序进展信息C.自动上传设备状态信息D.自动上传物料使用状态E.自动上传能源消耗信息F.自动上传生产环境参数61 .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或调度系统)向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系统自动下达指令包含的内容:A.无法自动下达指令B.自动下达排产计划C.自动下达生产指令D.自动下达物料清单E.自动下达生产优化运行参数62 .按照用户订单自动排产和动态调度能力:A.按照用户订单自动排产B.根据用户订单制定排产计划的同时自动形成物料供应计划C.在用户订单与产能不匹配时实现在有限产能约束下优化排产D.在发生改判、降级、判废以及紧急情况下能够进行动态调度E.以上均为实现63 .应用信息系统进行内部供应链集成管理所覆盖的环节:A.物料采购环节B.原料库环节C.生产制造环节D.产成品库环节E.产品销售环节F.产品配送环节G.以上皆未实现集成运作64 .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的供应链集成运作水平:A.能够实现供应商在指定时间直接供货到生产现场B.能够按照客户要求实现精准配送C.运用信息系统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分销网络D.以上均未实现65 .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用户订单全过程跟踪情况:A.无法进行订单过程跟踪B.跟踪到产品配送阶段C.跟踪到生产制造阶段D.跟踪到物料采购阶段66 .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产品质量追溯情况:A.质量不可追溯B.追溯到产品交付C.追溯到生产制造D.追溯到物料供应67 .实现与财务系统集成的业务系统范围:与财务系统集成是指财务系统可直接从业务系统中自动获得数据,数据不落地(不经过人工录入环节);尚未利用信息化实现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制造、物流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不要勾选相应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