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褒贬误用的三十八个成语【转载】
褒义词贬义词易误用的成语

褒义词贬义词易误用的成语导读:一、贬义词1、弹冠相庆:指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2、粉墨登场: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3、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做。
指什么事都干。
4、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
也比喻已经消灭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5、炙手可热:比喻气炎盛,权势大。
6、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7、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他人。
8、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
9、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
形容用尽心思的.谋划。
10、评头品足:泛指对人对事等多方议论、挑剔。
11、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而内容、实质不变。
12、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者结合在一起。
13、摇旗呐喊: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
14、翻云覆雨:比喻玩弄手段,反复无常。
15、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
16、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不讲原则。
17、一唱一和:比喻相互呼应配合。
18、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19、颐指气使: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
二、褒义词1、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颂。
3、东山再起:指隐退后复出任职。
4、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迅速地涌现出来。
5、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流行,行成风气。
6、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7、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8、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9、耳提面命: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1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无法达到的地步。
褒义词贬义词易误用的成语1.常用的褒义词与贬义词介绍2.常用的褒义词与贬义词大全3.常用的褒义词与贬义词精选4.一误再误成语故事5.一误再误的成语故事6.容易用错的褒义词贬义词成语7.贬义词和褒义词的成语有哪些8.褒义词与贬义词成语上文是关于褒义词贬义词易误用的成语,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100个容易误用的成语

100个容易误用的成语1.成语名称:明日黄花-成语的解释:原指重阳节过后的菊花,比喻过时的事物。
-误用的示例:他总是喜欢谈论明日黄花的事情。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未来的事情,实际上是指已经过时的事物。
2.成语名称:空穴来风-成语的解释: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误用的示例:他的话完全是空穴来风,没有根据。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无中生有,实际上是指有一定根据。
3.成语名称:炙手可热-成语的解释: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误用的示例:这部电影上映后,导演炙手可热。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非常受欢迎,实际上是指权势大。
4.成语名称:万人空巷-成语的解释: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误用的示例:这家新开的餐厅万人空巷,非常热闹。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街道空无一人,实际上是指人们都出来观看,街道上人很多。
5.成语名称:不刊之论-成语的解释:指正确的、不可更改的言论。
-误用的示例:他的观点是不刊之论,不值得一驳。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错误的言论,实际上是指正确的言论。
6.成语名称:首当其冲-成语的解释: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误用的示例:他总是首当其冲,领导团队。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带头或领先,实际上是指最先受到攻击。
7.成语名称:一言九鼎-成语的解释:形容说的话分量很重,能起很大作用。
-误用的示例:他的话一言九鼎,大家都很信服。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说话不可靠,实际上是指说话有分量。
8.成语名称:洛阳纸贵-成语的解释: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致纸价腾贵。
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误用的示例:他的新书一出版,洛阳纸贵。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书籍内容不佳导致纸张浪费,实际上是指书籍非常受欢迎。
9.成语名称:七月流火-成语的解释: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误用的示例:七月流火,天气炎热。
-误用的原因:常被误解为形容天气炎热,实际上是指天气转凉。
常见易褒贬误用的成语集锦

【周帅资料分享】-常见易褒贬误用的成语集锦-(一)贬义成语1. 蠢蠢欲动: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2. 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含贬义,不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
3. 巧言令色:形容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
巧言:花言巧语。
令色:讨好的表情。
4. 负隅顽抗:(坏人)凭借险要的地势等条件进行顽固抵抗。
负:依靠。
隅: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
5. 附庸风雅: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装出自己很有修养的样子。
6. 藏头露尾:形容说话办事露一点儿藏一点儿,不完全表露出来。
7. 沽名钓誉: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
沽:买。
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
8. 煊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含贬义。
9. 舞文弄墨:原指歪曲引用法律条文作弊。
现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舞、弄:玩弄。
文、墨:文笔。
10. 罄竹难书:形容事实(多指罪行)多得写不完。
罄:尽,完。
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
11. 移天易日: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
易:更换。
12. 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
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含贬义)。
13. 道貌岸然: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用于嘲讽人。
14.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议论纷纷(多指坏事)。
15. 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效仿或追随别人。
16. 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拾:拾取。
牙慧:比喻别人说过的话。
(二)褒义成语1. 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2. 重整旗鼓: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之后,重新聚积力量,准备再干。
3. 蔚然成风: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
含褒义。
4. 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涌现出来。
褒义词。
5. 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境地。
也指为为达到目的而费尽心思。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40个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40个易“褒贬误用”的成语1.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贬义词。
2.翻云覆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贬义词。
3.一团和气:原指和蔼可亲,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
贬义词。
4.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
含有贬义。
5.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贬义词。
6.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贬义词。
7.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贬义词。
8.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
贬义词。
9.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
贬义词。
10.一唱一和:比喻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贬义词。
11.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
贬义词。
12.无独有偶:独,一个;偶,一双。
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含有贬义。
13.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贬义词。
14.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贬义词。
15.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贬义词。
16.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
贬义词。
17.评头品足: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贬义词。
18.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贬义词。
19.沽名钓誉:沽,买;钓,用饵引鱼上钩,比喻骗取。
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谋取名誉。
贬义词。
20.长篇累牍:篇幅很长,内容很多。
含贬义,用于评论写作。
21.积重难返:重,程度深。
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贬义词。
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
中性词。
22.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运用《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运用《易褒贬误用的成语》1.暗室亏心:指在暗中做亏心事。
(贬义)2.别出机杼:指诗文创作另辟蹊径,不落俗套。
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布局和构思。
(褒义)3.不苟言笑:不随便说笑。
形容人态度严肃、庄重。
苟,随便。
(褒义)4.藏头露尾:形容说话办事露一点儿留一点儿,不完全表露出来。
(贬义)5.陈陈相因:国都粮仓里的米谷,一年接一年地堆积起来。
后用来指沿袭老一套,没有改进。
(贬义)6.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贬义)7.弹冠相庆:指一个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贬义)8.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贬义)9.吠形吠声:一只狗看见人叫起来,很多狗跟着声音也乱叫起来。
比喻人们不辨事物的真相,盲目附和。
(贬义)10.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褒义)11.负隅顽抗:(坏人)凭借险要的地势等条件顽固抵抗。
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
(贬义)12.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贬义)13.刚愎自用:倔强固执,自以为是。
(贬义)14.隔岸观火:隔着河观看对岸失火。
比喻置身事外,对别人的灾难袖手旁观。
(贬义)15.沽名钓誉:指用某种手段骗取名誉。
(贬义)16.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贬义)17.好高骛远:指热衷于追求过高的目标。
(贬义)18.好为人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
指人不够谦虚,好以教导者自居。
(贬义)19.呼朋引类:招引同类的人,多指坏人结成一伙做坏事。
(贬义)20.画虎类犬: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贬义)21.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褒义)22.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或从容不迫地谈话。
侃侃,说话理直气壮或从容不迫的样子。
(褒义)23.狂犬吠日:疯狗对着太阳乱叫。
比喻恶人不自量力的攻击和叫嚣。
(贬义)24.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
(贬义)25.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色彩的,使用时如果不加以区别,就会导致误用。
不辨色彩主要表现在褒贬误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例如:1、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多用于贬义。
2、重整旗鼓:“失败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是褒义词,不作贬义用。
3、有口皆碑:指所有的人都是活的纪念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
4、半斤八两:较多用于贬义。
5、气冲霄汉:常形容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
6、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有官可做。
一般用来形容坏人当道,恶人得志。
7、胸无城府:“城府”是指城市和官府,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
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
是褒义词,不用作贬义。
】8、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意思是“所有的坏事都干尽了”。
9、趋之若骛:比喻许多人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赶过去,多含贬义。
10、处心积虑: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多用作贬义。
11、蠢蠢欲动:贬义词。
12、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
13、始作俑者:贬义,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14、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
15、褒词误用贬义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6.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8.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9.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11.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
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12、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多用于好的事物。
叹为观止目无全牛耳提面命集腋成裘危言危行有口皆碑殚精竭虑凤毛麟角胸无城府等等。
16、贬词误用褒义: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易褒贬误用的成语[38个]
![易褒贬误用的成语[38个]](https://img.taocdn.com/s3/m/ceaaf3c277232f60dccca152.png)
易褒贬误用的三十八个成语【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别出机杼】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城下之盟】无力抵抗到了城下的敌军而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惩前毖后】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毖,谨慎,小心。
【春秋笔法】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
【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顺畅自然。
【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含贬义)。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后用来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得鱼忘筌】筌是用来捕鱼的竹器,得到了鱼,就忘掉筌。
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逢人说项】比喻到处说某人或某事的好处。
项,指唐朝诗人项斯。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
【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过江之鲫】东晋时,中原沦落,北方很多知识分子纷纷南渡,来到江南。
后人有诗云“过江名士多如鲫”。
后用“过江之鲫”形容多而且纷乱。
【好为人师】指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
【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变。
【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1、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
也比喻已经消灭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贬义)2、呼朋引类:呼:叫;引:招来;类:同类。
指招同类的人的人,多指结成一伙做坏事。
(贬义)3、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多指不好的事。
(贬义)4、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他人。
(贬义)5、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者结合在一起。
(贬义)6、摇旗呐喊: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
(贬义)7、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
(贬义)8、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不讲原则。
(贬义)9、一唱一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
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现多为贬义)10、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贬义)11、颐指气使: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
(贬义)12、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贬义)13、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贬义)14、无独有偶:并非只此一个,还有一个可以和它配成一对的。
表示两个人或两件事十分相似。
(多指不好的人或事,贬义)15、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贬义)16、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贬义)17、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贬义)18、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贬义)19、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贬义)20、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贬义)21、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贬义)22、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贬义)23、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贬义)24、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
(贬义)25、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贬义)26、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贬义)27、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别出机杼】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城下之盟】无力抵抗到了城下的敌军而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惩前毖后】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毖,谨慎,小心。
【春秋笔法】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
【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顺畅自然。
【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含贬义)。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后用来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得鱼忘筌】筌是用来捕鱼的竹器,得到了鱼,就忘掉筌。
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逢人说项】比喻到处说某人或某事的好处。
项,指唐朝诗人项斯。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
【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过江之鲫】东晋时,中原沦落,北方很多知识分子纷纷南渡,来到江南。
后人有诗云“过江名士多如鲫”。
后用“过江之鲫”形容多而且纷乱。
【好为人师】指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多指抢劫)。
【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变。
【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
令,美好。
【趋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
【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忘乎所以】指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洋洋大观】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一团和气】原指和蔼可亲,现多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
【一丘之貉】比喻彼此相同,没有差别的坏人。
【越俎代庖】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