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蛙评论
评莫言小说《蛙》

渭 南师 范学院学报
J o u m M o f We i n a n N o r ma l Un i v e  ̄i t y
J u l y 2 0 1 3
Vo l _ 2 8 No . 7
第2 8卷 第 7期
【 文学研究】
评 莫 言小 说《 蛙》
我设 置 了一个 人类 灵魂 的实验 室 , 用这 种特殊 的事 件、 特 殊 的环境 设 置 了这 么一 个 实 验 室 , 把 我 的 人 物放进 去 考验他 , 然后 看 看 他 的 内心 , 看 看 他 的灵
魂发生一些什么样 的变化。 ” _ l 所 以, 《 蛙》 的叙事
目的并 不 简单 的只是 为 了探讨 、 评判 计 划生 育政 策
《 蛙》 是一部 以乡村妇产科 医生 “ 我姑姑” 的一 生为主要内容的小说 , 关乎敏感 的中国“ 计划生育 政策” , 书本 的背面写着这样一句话——“ 本 书献 给: 经历过计划 生育年代 出生 的千千万万 读者” , 因此有人 很 快锁 定 “ 计 划 生育 ” 这个 关 键 词 , 将 《 蛙》 定义为一部直 面和反思 “ 新 中国计划生育政 策” , 展示 “ 中国 6 0年生育史 ” 的小说。这样从 作
精神 世界 。小 说通 过姑姑历时性的身份变更和其他人物共 时性的关 系结 构所 呈现 出的故事伦 理 , 而上升 为对人 的整体生 存状态 的关 怀 , 以及对世人在 时代 中生存却无法 跳出时代背景的哲学思考 , 写出了在现实生存困境 中不断挣扎 的 肉身和灵
魂, 但也存在部分不足之处 。 关键词 : 莫言 ; 《 蛙》 ; 计划生育 ; 时代 局限 ; 生存 困境
国现 代化 进程 中的 国家政 策 , 无 疑需 要 勇 气 , 在 这
《蛙》的文学性评论

有关生命的思考--------浅析《蛙》小说《蛙》以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为背景,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山东高密地区妇产科医生,即“我”的姑姑从事妇产科工作50年来的人生经历,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闪烁着对生命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
莫言在这部小说中强调了结构的重要性。
他最终选取了书信体的形式,通过给一位日本作家的5封书信,来讲述姑姑的故事。
《蛙》相比莫言以前的作品在结构上显得更为新颖、构思也更为缜密。
文中他的姑姑是新中国的妇科医生,从接生到抓计划生育,她的经历既曲折又传奇,既荒诞又残忍,充满了令人捧腹或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
莫言以其理性的笔触,平实的语言,将故事缓缓道来。
通过文字实现了他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对人生的反思与自省,极具现实主义色彩。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也十分出彩。
主人公“姑姑”是一位工作忘我的老妇产科医生。
在“我”的老家高密东北乡,“姑姑”接生过七、八千个孩子,在乡民中拥有极高的威信,被妇女们敬若神仙菩萨;开始计划生育后,主持计生工作的“姑姑”又坚定不移的执行国家政策,做掉了两千八百个胎儿,也因此被乡民们诅咒为恶魔。
文章由一位乡村妇科医生的传奇一生铺陈展开,反映了新中国近60年的农村生育史,描述了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同时,也深度剖析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文中的“姑姑”其实是个坚强而又善良的女人。
姑姑是天才的妇产科医生,凡是见过她接生或是被她接生过的女人,都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她的手在孕妇肚皮上一摸,就会让孕妇感受到一种力量,并对她产生信心。
从50年代初开始,姑姑已经接生过上万个孩子。
并在后来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直到后来,国家开始实施计划生育。
姑姑变了,她开始冷酷无情的执行计划生育。
例如王仁美为了逃避做流产,躲回自己的娘家。
姑姑就带着阵容庞大的计划生育工作队开进村里来。
“我”的岳母骂姑姑是妖魔,村里不理解姑姑行为的人骂姑姑是土匪。
论莫言的小说《蛙》

论莫言的小说《蛙》摘要《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长篇小说。
《蛙》的文字很平实,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用讲故事的口气,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毫不留情地剖析了现代人的卑微的灵魂。
作者从“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将家族记忆、个体生命经验和想象虚构熔铸一体,表现了个体人格、人性、情感、生命、灵魂在奇特语境(比如严苛的政治文化禁忌,比如国家意志与民间伦理的矛盾)下的畸变和冲突。
关键词:莫言蛙姑姑反思书信体Abstract"Frog" is novel that Mo Yan brewing for more than ten years,.Also his pen IV contains three drafts, he devote himself to creating the novel.The text of the "frog" is very plain.And he wrote four long letters and a drama to the Japanese writer Sugitani.This novel use a Storytelling tone to tell us the Life experiences about Aunt - a rural obstetricians. It use a lot of Vivid and moving details to show six decades of ups and downs reproductive history in Rural China, analyzes the humble soul of modern man. Mo Yan was standing on human or humanized angle to write" human ",and combine family memories with individual life experience and imagination to express the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 personality, human nature, emotion, life, soul in the unique context (such as harsh political cultural taboos, such as the will of the state and Folk Ethics paradox) distortion under and conflicts.Key words: Mo Yan Frog Aunt self-examination Epistolary目录一.绪论二.书信体叙事特点三.对“姑姑”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四.剖析作品的现实意义五.结论参考文献一.绪论在《蛙》这部小说中,莫言用带有魔幻主义的写作手法,以繁复诡秘的家族传奇、天马行空的叙事链索立足“民间”的叙事姿态、模糊含混的价值立场还有戏谑混合反讽的话语修辞,给我们展示了一部说不清是非对错的计划生育史。
论莫言的小说《蛙》

论莫言的小说《蛙》摘要《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长篇小说。
《蛙》的文字很平实,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用讲故事的口气,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毫不留情地剖析了现代人的卑微的灵魂。
作者从“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将家族记忆、个体生命经验和想象虚构熔铸一体,表现了个体人格、人性、情感、生命、灵魂在奇特语境(比如严苛的政治文化禁忌,比如国家意志与民间伦理的矛盾)下的畸变和冲突。
关键词:莫言蛙姑姑反思书信体Abstract"Frog" is novel that Mo Yan brewing for more than ten years,.Also his pen IV contains three drafts, he devote himself to creating the novel.The text of the "frog" is very plain.And he wrote four long letters and a drama to the Japanese writer Sugitani.This novel use a Storytelling tone to tell us the Life experiences about Aunt - a rural obstetricians. It use a lot of Vivid and moving details to show six decades of ups and downs reproductive history in Rural China, analyzes the humble soul of modern man. Mo Yan was standing on human or humanized angle to write" human ",and combine family memories with individual life experience and imagination to express the Performance of individual personality, human nature, emotion, life, soul in the unique context (such as harsh political cultural taboos, such as the will of the state and Folk Ethics paradox) distortion under and conflicts.Key words: Mo Yan Frog Aunt self-examination Epistolary目录一.绪论二.书信体叙事特点三.对“姑姑”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四.剖析作品的现实意义五.结论参考文献一.绪论在《蛙》这部小说中,莫言用带有魔幻主义的写作手法,以繁复诡秘的家族传奇、天马行空的叙事链索立足“民间”的叙事姿态、模糊含混的价值立场还有戏谑混合反讽的话语修辞,给我们展示了一部说不清是非对错的计划生育史。
莫言《蛙》书评

莫言《蛙》书评11思想政治教育班农冠军 1103010052莫言的《蛙》是今年三月份看的,当时是朋友在读,它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后来我就续借了。
出于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想去看看这为大师的作品为何能独领风骚,领略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坛巨作的风采。
现在都流传着若言未读莫言书,何以敢说自己是中国人,于是我很世俗化的用四天时间扫描了整本书,有些跟风的嫌疑。
这部长篇小说以对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书信体叙述为导线,全书故事以姑姑万心为主人公,贯穿全文。
全篇莫言用幽默诙谐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以新中国开始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对于从事妇产科工作几十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动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这部小说可以从忠实、感情、社会三个方面进行评析。
一、忠实方面在高密东北乡,在鼓励生育的年代,乡里人都很乐意去配合党的政策。
姑姑作为妇科医生,她的使命就是迎接每一个新生命。
此时的姑姑是全村人心目中的偶像。
而在计划生育后,瞬时的转变难以震撼村人生育的热情,姑姑却因此失去了原有的美好光环,被视为“杀人狂”、“刽子手”,成了恶魔的化身。
因为她是全乡仅有的两位妇科医生之一,是一名对党忠心耿耿的共产党员,她坚决执行党的政策,不惜违背自己的良心,禽兽扼杀一个个未出生的生命。
在梦中,那群被她亲手扼杀的,未曾见过光明的婴孩化作蛙,搅乱她晚年本就不平静的生活。
早年的神圣与晚年的“凄凉”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始至终,她都在按照党的指示在办事,忠实的心牵引着她前进。
二、感情方面本书讲述的的那些朴素的爱情故事,是全书一个充满着人性的亮点。
既充分展示了人性中真爱的美好,也揭露了人性中自私的丑陋。
秦河,家境富裕。
却因痴恋姑姑却追求不得而变得时清醒、时疯癫。
在姑姑需要时,不离不弃,可谓一生悲惨。
可姑姑还是跟了郝大手,可能是她看中的是郝大手的手艺绝活———能捏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泥娃娃。
泥娃娃非同一般,具有投胎转世的灵性,每个泥娃娃代表着她亲手流掉的每一个婴儿。
莫言 蛙书评

莫言《蛙》《蛙》这部小说的叙事缘起是日本作家杉谷义人到“我”(蝌蚪)的故乡与当地文学爱好者畅谈文学。
在结识了“我”的姑姑之后,杉谷义人鼓励当地文学爱好者以姑姑的一生为素材创作一部话剧。
“我”遵照杉谷义人的嘱咐,先以书信的方式把姑姑的故事写给杉谷义人本书依然带着莫言作品一贯有的乡土气息,从作者的经历出发,描绘了在那个年代中人们对繁育的渴望,对孩子的爱,这份爱是深沉但也是自私的,深沉在希望有爱的对象,想着延续自己那一辈人无法实现的平凡梦想,自私在生而无养,带着延续香火的目的。
人总是自私的,没有人例外,书中的各色人物都是带着自己的特色活着,例如陈鼻为了有个儿子忍心让自己的侏儒妻子冒着生命危险坏二胎,最后也因为他的自私让自己的妻子流产去世。
作者虽无过大去体现人性,但那一言一语总是那么真实·,既然想要生为何不好好教育,文中的第4章中提及到的那个抢乞丐的钱的小孩就是无教育的后果,生性残暴,不懂得礼义廉耻,其母亲还带着他坑蒙拐骗,孩子是无罪的,父母是有罪的,生下来后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让孩子有正确的三观。
你的欲望可以是自私的,但是后果确实社会一同承担的,如同文中的背景,那时候新中国才建立不久,人们的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只能从限制人口增长出发,虽然看似是残忍的,二胎孩儿会被残忍地打掉,那些没有儿子的家庭只能看着自家香火断掉,但是换个角度思考,在那种环境下,大部分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国家的政策还没有很完善,基本生下来后就是个放养状态,对自己对孩子对社会都是不负责任的。
残忍地事情需要“残忍”的人去做,所以有了万心姑姑的出现,姑姑那双传递生命的手本该接收新生命的欢愉,但却一次又一次用近乎惨烈的方式,将新生化为泥土。
当女性爱孩子的人性与崇高无上的党性相撞的时候,当个人悲痛的现实与国家未来的忧患相撞的社会,姑姑坚持了她的选择。
这种选择,残暴而无礼,纠结却又坚定。
虽然在那些受刑的人心中,姑姑是没有人性的,不知爱为何物,体会不到做父母的欢愉,但我觉得正好姑姑才是最有人情的存在,以自己的精湛技术保证每一个新生儿成功落地,为了国家未来发展也要去做这个恶人,对姑姑来说,她是无私又残忍,对别人残忍也在对自己残忍,将未满足月的孩子拿掉,看着那一具具孩童尸体是对她心灵的折磨,到了晚年,姑姑只能靠捏些孩童来安慰自己,欺骗自己那些当初自己拿掉的孩子都还在,只是他们有了更好地去处。
多角度剖析《蛙》中体现的人道关怀

多角度剖析《蛙》中体现的人道关怀《蛙》是著名小说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通过一只青蛙的视角,展现了现代中国的农村生活和历史变迁,同时也深刻描绘了人性的复杂和人道关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蛙》中体现的人道关怀。
一、展现农民的生存状态《蛙》描绘了中国农村的艰苦生存状态,生动刻画了农民的生活环境、生产生活和思想观念等方面。
小说中蛙的家庭处于社会底层,生活在贫困和落后的环境里。
蛙一家人曾饱受水灾、瘟疫和凶残地主的折磨,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尊严和坚强的意志。
蛙作为青蛙,也是一位农民,他的经历深刻揭示了农民眼中的世界和生命意义,引发读者对农民命运的思考。
二、展现人性的复杂性《蛙》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人性的复杂性。
故事中,蛙与其他角色的关系复杂错综,有爱、恨、亲情、友情等各种情感。
例如,蛙与小弟的关系甚至达到了亲情的高度。
尽管小弟后来背叛了蛙,但蛙仍对他抱有宽容和理解。
小说通过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交错,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变动性。
三、反映历史变革中的人性《蛙》还从历史角度出发,展示了中国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
小说中,蛙的父辈是传统农民,整个村庄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面临着现代化进程的冲击和文化的碰撞。
小说通过蛙、小弟等人物的命运,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曲折和人性在历史变革中的复杂性。
四、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在小说中的多个方面。
首先,莫言通过蛙的视角,深入描述了中国农村的贫困落后生活,展现了对贫苦弱者的同情和关怀。
其次,小说中对人性的描写始终贯穿着一种宽容的精神,即使那些背叛过蛙的人物也得到了理解和宽恕。
最后,在小说的结尾,蛙经历了种种困境,却最终选择了为群众谋福利,展现了作者对道德善恶的关注和人道正义的追求。
莫言-《蛙》-评论

论《蛙》——莫言莫言,是近日文学论坛中备受关注的一位作家,自2006年《生死疲劳》出版后,他就没再出一部小说,沉寂了近四年的他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蛙》。
这部小说被誉为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前四部分为蝌蚪写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先生的信,后一部分为一部话剧。
作品以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姑姑这个山东高密地区妇产科医生传奇而复杂的一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闪烁着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和敬意。
当初,被要求看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书名很特别,貌似是描写蛙这一生物的特性,后来看来之后才为之而震撼,为“姑姑”在小说里的人物形象而感触很深。
“蛙”,全文的内容与蛙无关联,已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
“蛙”神性生殖意,而且据我所知蛙的繁殖速度是十分惊人的,“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神之女,化万物者。
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在《蛙》中,最突出的就是“姑姑”,姑姑是个阶级观念很强的人,但她只有在将婴儿从产道中拖出来的那一刻时才会忘记阶级和阶级斗争,她体会到的喜悦是一种纯洁、纯粹的人的感情。
后来她也感慨过,从事接生工作时她被人成为“送子娘娘”,蜜蜂蝴蝶到处都围绕着她,自从她从事了计划生育工作后,苍蝇都缠着她飞了。
在陈鼻出生的时候,陈额还夸张地说:感谢心姑赐名!可想而知在当时,接生孩子的任务是如此光荣而伟大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延续,更是一个母亲最基本想得到的权力。
姑姑是个心高气傲的女性代表,可在阶级面前却会屈服,她愿意跟这王小倜逃跑,可也愿意嫁给“像怀孕八个月的大肚子、满嘴的大蒜味儿、比姑姑大了二十多岁、下乡坐着草绿色吉普车,身后跟随着秘书、警卫员的大人物”的县委书记。
对于姑姑这个人物,其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悲哀。
1953 年开始从事妇产工作,到1997 年退休,共接生了一万多名婴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蛙》——莫言
莫言,是近日文学论坛中备受关注的一位作家,自2006年《生死疲劳》出版后,他就没再出一部小说,沉寂了近四年的他终于推出了自己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蛙》。
这部小说被誉为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前四部分为蝌蚪写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先生的信,后一部分为一部话剧。
作品以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姑姑这个山东高密地区妇产科医
生传奇而复杂的一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闪烁着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和敬意。
当初,被要求看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书名很特别,貌似是描写蛙这一生物的特性,后来看来之后才为之而震撼,为“姑姑”在小说里的人物形象而感触很深。
“蛙”,全文的内容与蛙无关联,已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
“蛙”神性生殖意,而且据我所知蛙的繁殖速度是十分惊人的,“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神之女,化万物者。
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在《蛙》中,最突出的就是“姑姑”,姑姑是个阶级观念很强的人,但她只有在将婴儿从产道中拖出来的那一刻时才会忘记阶级和阶级斗争,她体会到的喜悦是一种纯洁、纯粹的人的感情。
后来她也感慨过,从事接生工作时她被人成为“送子娘娘”,蜜蜂蝴蝶到处都围绕着她,自从她从事了计划生育工作后,苍蝇都缠着她飞了。
在陈鼻出生的时候,陈额还夸张地说:感谢心姑赐名!可想而知在当时,接生孩子的任务是如此光荣而伟大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延续,更是一个母亲最基本想得到的权力。
姑姑是个心高气傲的女性代表,可在阶级面前却会屈服,她愿意跟这王小倜逃跑,可也愿意嫁给“像怀孕八个月的大肚子、满嘴的大蒜味儿、比姑姑大
了二十多岁、下乡坐着草绿色吉普车,身后跟随着秘书、警卫员的大人物”的县委书记。
对于姑姑这个人物,其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悲哀。
1953 年开始从事妇产工作,到1997 年退休,共接生了一万多名婴儿。
作为高密东北乡远近闻名的妇婴名医。
在计划生育高潮到来时,让已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姑姑完成了由接生到计生的角色转换,期间她流产了计划外的两千八百名孩子,为了完成这项残酷的工作,她的内心无时无刻在挣扎中煎熬。
身为妇科医生的姑姑曾见证着生命的繁衍,后来也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了计划生育的战役中。
莫言特别强调了一个细节,姑姑偏偏最怕“青蛙”,这当然可以视为姑姑晚年忏悔心理的一个象征,因为自己在“计生”运动中毁掉了2800个孩子的生命,所以她有一种负罪感,故见“蛙”就恐惧。
蛙声一片引起了她想到婴儿出生时那一刻的哭叫声,同时也蕴含着婴儿无辜的救喊声。
在目睹了张拳老婆、王仁美、王胆等母亲的死之后,姑姑对人的生命已有着深刻的切肤认识。
张拳老婆、王仁美、王胆临死前对姑姑说的话更是心灵上的冲击,是对她人性的一个呼唤。
张拳老婆、王仁美、王胆更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
从一开始天使般地接生婴儿到魔鬼般地执行计划生育工作,最后只有深深的懊悔,这些更深刻地勾勒了30 多年里计划生育政策在民间的景象。
在姑姑退休的那个晚上面对一群青蛙的攻击,这一夜成了姑姑赎罪的开始。
她把想象中的那些她引流过的婴儿形象描述给丈夫———一个民间泥塑艺人郝大手,通过他的手,捏成泥人,祈愿用这种方式来弥补她对那些没能来到人世的婴儿的歉疚,当然里面也有作者提到的对知识分子的批判。
其中不乏对政治与人性的反思,商品经济给社会以及人性的冲击。
《蛙》对于人性中的私欲、名欲有着深刻的剖析。
而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在了陈耳、陈眉的姐妹之中,陈眉一出生,其母亲王胆就死了,临死前还跟“姑姑”说了句话:“谢谢您救了我的孩子”。
陈眉的诞生也意味着新的生命的开始和姑
姑执行计划生育的落幕。
可命运也并没有眷顾她们,由于计划生育政策,重男
轻女更是尤为严重,导致两姐妹几乎被其父亲所抛弃。
她们姐妹结伴南下,去外面闯荡,也是为了能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
姐妹俩那样的姿色那样的聪明,在那样纸醉金迷的环境里,如果想赚钱,想享受,其实只要豁出去身体就可以了。
但她们在车间里出卖劳动力,忍受着血汗劳动制度,忍受着血腥的剥削,最后,在那场震惊全国的大火中,一个被烧成焦炭,一个被烧毁面容,妹妹之所以死里逃生是姐姐用身体掩护了她。
可痛可悲可怜!这说明她们没有堕落,是两个冰清玉洁的好孩子。
陈眉侥幸活着,却又遭遇了最深刻的迫害,无婚无性而被迫受孕,用她全部的心血孕育了一个孩子却没有权利做母亲,并因此被人不断迫害。
她们生后在被社会遗弃的角落里。
在话剧的第一幕中,陈眉的悲惨命运展现得令人悲凉,所有人都认为她是疯了,其实真正疯的是这个社会。
社会的冷漠、人间的恶习在小狮子这个似乎很善良的女人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性的恶不仅表现在恶人身上,也表现在大多数善良人身上。
她始终如一地追随者姑姑进行计划生育,可当厄运(不能生孩子)降临到自己的时候,却从执行者摇身一变成了一名“违背者”,违背良心地利用人工受孕,抢走了陈眉的孩子。
《蛙》不只是一部揭露性质的小说,除了表现人性之恶,剖析造成这种恶习
的社会根源与历史根源,还对人性中那点微弱星光的善进行了呵护。
在姑姑退休的那个晚上面对一群青蛙的攻击,这一夜成了姑姑赎罪的开始。
她把想象中的那些她引流过的婴儿形象描述给丈夫———一个民间泥塑艺人郝大手,通过他的手,捏成泥人,祈愿用这种方式来弥补她对那些没能来到人世的婴儿的歉疚,当然里面也有作者提到的对知识分子的批判。
其中不乏对政治与人性的反思,商品经济给社会以及人性的冲击。
郝大手、秦河这两个与“姑姑”生命相关的男人都保持了人性中的善,郝大
手救了“姑姑”,让她脱离魔幻,也让她描述的娃娃在他的手里复现,从而完成对“姑姑”心灵的救赎。
写秦河对爱的执著让人垂泪,让人感叹。
他是社会的畸零人,他又是人性善的守护者。
莫言通过这两个人物意在言明,保护道德底线的不是满口玉牙的道学家,不是达官贵人,不是大款,而是那些生活在底层的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而那些所谓的富人却背地里做了千千万万残害他人的事,而“牛蛙公司”正是这很大的魔爪基地。
《蛙》还给我们当代知识分子的一个敲醒中,“我”(蝌蚪)是一位典型的旧时代知识分子。
在面对姑姑疯狂地执行计划生育时残害众多婴儿,内心更是矛盾。
“我”不让自己的妻子怀孕,因为这会影响到到在部队里的发展。
在面对自己的妻子逃跑的时候,“我”很无奈地对王仁美进行劝说尽快去做人流,最后导致王仁美死亡。
本想转业的“我”在父亲的劝阻(可以提前晋职,还被杨主任赏识,而且好不容易地可以攀上关系)下有心动了。
在姑姑的牵引下,“我”带着对好朋友王肝的愧疚和“小狮子”结婚。
在陈鼻、王肝等众多同学的遭遇相比下,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闪烁着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和敬意。
他们的生活真实地反映了这社会的畸形演变。
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闪烁着对生命强烈的人道关怀和敬意。
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没有刻意的夸大也没有过多论述,掩卷后发人深省。
“姑姑”到底有没有错,是那些愚昧无知,重男轻女的农村人,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者,还是六亲不认的姑姑本身?或是三者皆有之。
《蛙》已经跳出了故事本身,是对那历史时段人性的剖析和挖掘。
人只有盖棺才算谢幕,否则谁也不知这人生旅途还会发生什么,得势也好,落魄也罢,也应了古话,三起三落到老。
书中很多事没有说透,故意遮掩了想要鞭策的一些东西,这的确是莫言高明之处。
计划生育以国情和国家需要来决
定人们生孩子,历史将来会有定论。
好人不一定有好报,坏人不一定就受报应。
社会本来如此,或许轮回会找平。
死不是一个赎罪的方式,善行也不是,忏悔的最好方式就是熬着,忍受各种各样的煎熬。
这段话也许可以认为是姑姑赎罪心理的一种深刻展示,其实不然。
姑姑的赎罪心理实际上也充满着伪善或矛盾,缺乏一种真正心灵上的悔罪反省,姑姑的所谓“赎罪”,其实只是一种自我逃避,自我安慰,甚至自我欺骗,并没有真正从灵魂和人性上去反思,所以她的“赎罪”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伪善或自我辩解。
自己想知识分子要进步,要避免历史上的错误,反思和忏悔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
每种行为、政策都是个过程,总会有它错的一天,我们不能绝对地说谁对谁错。
但不可否认,在《蛙》中,最突出的是每个生命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没有人能有权利去剥夺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