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课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语文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语文教案及反思《坐井观天》课文原文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坐井观天》语文教案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会写“井、观、渴、喝”4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前两次对话,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欣赏动画,进入新课的学习1.播放动画故事《坐井观天》,学生欣赏。
2.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3.指导书写“井和“观”。
(1)指导“井字:“井”字是独体字,在书写时找准接近横中线的“一”和接近竖中线的“|”的位置,就能把“井”字写好。
学生独立观察,自己练写。
(2)指导“观”字:汉字的美体现在“避让”上,你看“又”字作偏旁时,为了不影响到“见”字的书写,第二笔捺变点,“见”第一笔竖紧贴竖中线,下端过横中线,要写得内紧外松。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4.提问: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青蛙、小鸟)5.导入:这个故事内容浅显易懂,老师相信大家自己就能读正确、读流利、读明白,但里面藏着的道理需要我们好好思考。
今天我们就借助“学习单”这位老朋友,一起来看看故事里藏着一个什么道理。
二、合作学习,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自由读课文5分钟,完成“学习单”第1题。
把课文认真读了( )遍,全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2.同桌合作读,每人一个自然段,完成“学习单”第2题的“评价”。
同桌互读评价:没丢字添字;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五篇2023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有哪些最新幼儿园中班说课稿感恩主题班会教案内容四篇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种子》教案范文★《我喜欢昆虫》教学反思5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课文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课文一、课文原文。
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二、生字词。
1. 会认的字。
- 沿(yán):井沿、河沿。
- 答(dá):回答、答案;还有一个读音是dā,如答应。
- 渴(kě):口渴、渴望。
- 喝(hē):喝水、喝茶。
注意和“渴”区分,“渴”是缺水的感觉,“喝”是动作。
- 话(huà):说话、话语。
- 际(jì):边际、国际。
2. 会写的字。
- 井:笔顺为横、横、撇、竖。
共4画,可以组词井水、古井。
- 观:笔顺为横撇/横钩、点、竖、横折、撇、竖弯钩。
共6画,组词观看、观赏。
- 沿:笔顺为点、点、提、撇、横折弯、竖、横折、横。
共8画,组词沿海、沿途。
- 答:笔顺为撇、横、点、撇、横、点、撇、捺、横、横、竖、横折、横。
共12画,组词问答、答案。
- 渴:笔顺为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横、竖折折钩。
共12画,组词口渴、渴求。
- 喝:笔顺为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撇、横折钩、撇、点、竖折。
共12画,组词喝水、喝粥。
- 话:笔顺为点、横折提、撇、横、竖、竖、横折、横。
共8画,组词说话、讲话。
- 际:笔顺为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横、横、竖钩、撇、点。
共7画,组词边际、天际。
三、课文分析。
1. 故事寓意。
- 这篇课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 角色特点。
- 青蛙:它一直生活在井里,眼界狭窄,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坐井观天》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坐井观天》课文原文及教案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根据《庄子·秋水》改写。
【篇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坐井观天》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
会用“一……就……”造句。
2、懂得故事内容。
3、学习全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难点:弄懂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幻灯或多媒体、小黑板2、青蛙与小鸟的头饰若干。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学生瞬息万变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课文大意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师: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都知道了这个故事,谁能说说“坐井观天”的“观”是什么意思。
谁坐井观天。
2、再读读这个故事,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是否准确。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1)从学生中选出一个“小老师”,负责正音。
(2)开火车读生字卡,谁的读音不准,由“小老师”纠正。
(注意“弄”的声母是“n”,“错”的声母是平舌音)学生没准的字音教师指导。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小鸟说天很大,青蛙说天很小。
2、和同桌讨论一下,把小鸟说天很大,青蛙说天很小的那两个词语(无边无际、井口那么大)找出来作上记号,再读一读。
3、教师在黑板上简笔画小鸟和青蛙。
4、请同学把课文中小鸟说天很大,青蛙说天很小的词语告诉大家。
坐井观天课文二年级

坐井观天课文二年级一、课文原文。
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二、生字词。
1. 生字。
- 沿:yán,左右结构,部首是“氵”。
可以组词“井沿”“河沿”。
- 答:dá,上下结构,部首是“竹”。
它是个多音字,还可以读dā,如“答应”。
文中读“dá”,组词“回答”“答案”。
- 渴:kě,左右结构,部首是“氵”。
与“喝”区分,“渴”是口渴的意思,“喝”是动作。
组词“口渴”“渴望”。
- 喝:hē,左右结构,部首是“口”。
组词“喝水”“喝茶”。
- 话:huà,左右结构,部首是“讠”。
组词“说话”“话语”。
- 际:jì,左右结构,部首是“阝”。
组词“边际”“国际”。
2. 词语。
- 井沿:井边。
- 大话:虚夸的话。
- 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三、课文分析。
1. 故事寓意。
- 这个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 角色特点。
- 青蛙:它长期生活在井底,视野狭窄,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它的观点是片面的,并且固执己见,不相信小鸟的话。
- 小鸟:它在天空中自由飞翔,见过广阔的世界,所以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
它试图向青蛙解释正确的观点。
四、课后练习。
1. 分角色朗读课文。
- 这有助于体会青蛙和小鸟不同的语气。
青蛙的话应该读出它的自以为是,小鸟的话要读出诚恳和耐心。
2. 想一想,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广阔的天空、大片的田野、茂密的树林等。
坐井观天文言文翻译

坐井观天文言文翻译《坐井观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第13课的课文,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坐井观天文言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坐井观天古文原文:“子独不闻夫埳(xiàn)井之鼃(wā)乎?谓东海之鳖(biē)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zhòu)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jué)泥则没足灭跗(fū)。
还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海,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3]翻译:你难道不知道在一口浅井里有一只青蛙吗?它对从东海中来的大鳖说:“我多么快乐啊!出去玩玩,就在井口的栏杆上蹦蹦跳跳,回来休息就蹲在残破的井壁的砖窟窿里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水刚好托着我的胳肢窝和面颊;踩泥巴时,泥深只能淹没我的两脚,漫到我的.脚背上。
回头看一看那些赤虫、螃蟹与蝌蚪一类的小虫吧,哪个能同我相比哪!并且,我独占一坑水,在井上想跳就跳,想停就停,真是快乐极了!您为什么不常来我这里参观参观呢?”海鳖左脚还没踏进井里,右腿已被井壁卡住了。
于是,它在井边犹豫地徘徊了一阵就退回来了,把大海的景像告诉青蛙,说道:“千里的确很远,可是它不能够形容海的辽阔;千仞的确很高,可是它不能够控明海的深度。
夏禹的时候,10年有9年水灾,可是海水并不显得增多;商汤时,8年有7年干旱,可是海水也不显得减少。
永恒的大海啊,不随时间的长短而改变,也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涨落。
这才是住在东海里最大快乐啊!”古文引用◆不说世界之上,就论中国境内,比泰山更高的,也是很多很多。
并非古人坐井观天,胡说瞎道,实因八仙撮山塞海,到了收回泰山之时,不免将泥土狼藉了许多,剩在海中。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原文及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原文及说课稿【导语】《坐井观天》通过田鸡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辩论,阐明了一个深入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去实践,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田鸡那样眼光短浅,犯了毛病还自以为是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原文及说课稿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原文田鸡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田鸡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田鸡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田鸡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2.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一、说教材《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田鸡和小鸟辩论天的大小,告知我们像田鸡这样眼光狭窄,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
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控知识逐渐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侧重知道“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知道课文内容。
知道“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四至七自然段田鸡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知道“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取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知道词意,学生仿照动作,知道词意。
《坐井观天》课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志当早,存高远《坐井观天》课文
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幺大,还用飞那幺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 对待新教材教学,应该本着“小立课程、大下功夫”的精神,进行发现、利用、改造。
发现,以创新教育的视角去审视课文,而不是用教师备课,以编书人的视角;在“服从”的前提下“如何上好这一课”的理念,永远不会有新的发现。
利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可以全部利用,也可以部分利用;前提是教材有价值的就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改造,其实就是对教材开发的创新行为。
尤其是《语文》,时效性强,一篇文章发表时可能还“时髦”,教这篇课文时也许就“老化”了,要加以改造。
总之,对待教材,不是传统的“照本宣科”“以本为本”,而应以创新的教育思想去发现、利用、改造它。
三改造,其实也就是“换上新思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课文《坐井观天》是根据寓言故事《井底之蛙》改编而来的。
通过小鸟与井底之蛙的对话,批评井底青蛙“天不过井口那幺大”“错了”,”飞了一百多里”的小鸟说:“你弄错。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原文青蛙坐在井里。
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3、初步理解寓意,通过续写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
【教学重点】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课文的寓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青蛙错在哪里。
【课前准备】课件PPT小鸟和青蛙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知道了故事发生在一个井边,认识了两只小动物,它们是?青蛙在坐在?小鸟落在?同学们的记性真好。
今天,我们再一次去认识它们,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
2、指名读。
3、听写。
4、检查听写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检查学生上一节的学习情况,让学生重温上一节的学习内容,为开新课做铺垫。
】二、指导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出示朗读要求:青蛙和小鸟为()而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小鸟认为天()。
2、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让学生完成填空,并朗读一遍。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为的是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充分朗读的情况下完成填空,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坐井观天(课文)
教材简析:
《坐井观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青蛙和小鸟生动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和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文章笔调清新,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对话便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加深对故事深刻道理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两个生字,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2、以学为主,通过教师启发与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像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各准备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新朋友是谁?(出示“青蛙”和“小鸟”图)
2、我们怎么和他们做游戏呢?请大家拿出桌上的纸,像老师一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黑板,说说你现在看到的黑板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刚才看到的事整个黑板,现在看到的黑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了。
)
3、你看,我们的朋友青蛙张大嘴巴,好像在说:“朋友们,你们观察真仔细,我坐井观天也是这种感觉呢”。
(板书:坐井观天)
4、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坐井观天”中的“观”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在坐井观天?结果怎样?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60页,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
(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师指导认读。
2、借助拼音,把生字和生字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
(在语境中识字)
3、播放课文朗读材料,学生跟读,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4、提问: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3次)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青蛙------井里)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小鸟------天上------井沿)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
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
教师指着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
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笑了)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
)
四、想一想
1、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口,它又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又想说些什么呢?
2、现在请你们分组讨论,举手发言。
(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幻灯片放映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线索)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而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
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
六、布置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