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运输与提升课程设计
《采煤概论》电子教案 矿井运输和提升

《采煤概论》电子教案矿井运输和提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安全技术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介绍矿井运输和提升的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3.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操作方法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巧。
4. 矿井运输和提升安全技术介绍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规定、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图片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实际操作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进行实操演练,提高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设备的操作技能。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和动画演示。
2. 准备案例分析材料和小组讨论题目。
3. 准备实操演练设备和场地。
五、教学进程:1.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课时)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定义、作用和分类,介绍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
2.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2课时)介绍矿井运输和提升的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分析各种设备的优缺点。
3.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操作方法(2课时)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巧,分析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4. 矿井运输和提升安全技术(2课时)介绍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规定、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方法,分析安全事故的原因和教训。
5. 实操演练(1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实操演练,提高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设备的操作技能。
6. 课程总结与复习(1课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案例分析的能力。
采煤概论》电子教案矿井运输和提升

《采煤概论》电子教案矿井运输和提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和设施。
3. 培养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安全技术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定义及分类2.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原理3.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及结构4.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技术要求5.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现代化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及结构、安全技术要求。
2. 教学难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原理及设备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原理、设备和安全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知识。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矿井运输和提升在采煤行业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原理、设备和安全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矿井运输和提升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讨论,教师解答。
5. 总结:概括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关键知识点,强调安全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
2. 评价内容: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原理、设备和安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作业练习、案例分析报告。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采煤概论》相关章节。
2. 课件: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图片、视频、动画等。
3. 案例资料:矿井运输和提升事故案例。
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2周: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和设施。
3. 第3周:分析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技术要求。
《采煤概论》电子教案 矿井运输和提升

《采煤概论》电子教案矿井运输和提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安全知识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3.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知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原理、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原理和安全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原理、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问题,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采煤概论》相关章节。
2. 课件: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图片、图表、视频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安全知识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矿井运输:将煤炭从工作面运送到井口的过程。
矿井提升:将煤炭从井口提升到地面的过程。
2.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矿井运输设备:皮带输送机、溜槽、矿车等。
矿井提升设备:绞车、天轮、钢丝绳等。
3.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知识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定期检查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注意劳动保护,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原理、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原理和安全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原理、主要设备和操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矿井提升运输授课教案

矿井提升运输授课教案第一章:矿井提升运输概述1.1 矿井提升运输的定义与重要性1.2 矿井提升运输系统的组成及分类1.3 矿井提升运输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第二章:矿井提升机械设备2.1 提升机的类型与工作原理2.2 提升机的主要结构部件及其功能2.3 矿井提升机械设备的选型与配置第三章:矿井提升运输的运行与管理3.1 矿井提升运输的运行机制与组织3.2 提升运输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3.3 提升运输过程中的故障处理与应急预案第四章:矿井提升运输的节能与环保4.1 矿井提升运输能耗现状与节能潜力分析4.2 提升运输设备节能技术及其应用4.3 矿井提升运输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第五章:矿井提升运输的发展趋势5.1 国内外矿井提升运输技术发展现状5.2 矿井提升运输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5.3 我国矿井提升运输行业的挑战与机遇第六章:矿井提升运输的案例分析6.1 国内外典型矿井提升运输案例介绍6.2 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与启示6.3 我国矿井提升运输的典型问题与改进方向第七章:矿井提升运输技术创新7.1 矿井提升运输领域的主要技术进展7.2 新型提升机械设备及其技术特点7.3 提升运输过程中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第八章:矿井提升运输的policy 法规与标准8.1 我国矿井提升运输相关法律法规体系8.2 矿井提升运输安全监管政策解析8.3 矿井提升运输行业标准与规范第九章:矿井提升运输的培训与教育9.1 矿井提升运输人才培养的重要性9.2 矿井提升运输培训内容与方法9.3 矿井提升运输教育的未来发展10.2 矿井提升运输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0.3 矿井提升运输授课教案的发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矿井提升运输概述难点解析:对矿井提升运输概念的理解,对不同类型提升系统的区分,以及对主要设备功能的深入理解。
二、矿井提升机械设备难点解析:对各种提升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对提升机结构部件功能的认识,以及如何根据矿井需求进行设备选型与配置。
运输与提升的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3)1.1 课程设计目的、任务及基本要求 (3)1.2 课程设计题目 (3)1.3 课程设计内容 (3)第二部分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的选型设计 (6)2.1 原始数据 (6)2.2刮板输送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6)2.3 刮板链强度验算 (7)第三部分带式输送机的选型设计 (8)3.1 原始数据 (8)3.2 带式输送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8)3.3 输送带输送机选型计算 (8)3.4 各点张力的计算 (9)3.5校核垂度 (9)3.6校核胶带安全系数 (10)3.7选择钢丝绳 (10)3.8拉紧力计算 (10)第四部分主井多绳摩擦式提升机选型设计(井塔式) (11)4.1设计依据 (11)4.2提升容器选择 (11)4.3选择钢丝绳 (12)4.4选择提升机 (13)4.5提升机衬垫比压及钢丝绳安全系数验算 (14)4.6选择电动机 (14)4.7提升系统几何尺寸计算 (13)4.8防滑验算 (14)4.9运动学计算 (15)4.10动力学计算 (16)4.11电动机容量的效验 (16)4.12提升能力计算 (17)4.13提升电耗计算 (19)第五部分副井多绳摩擦式提升设备选型设计(井塔式) (20)5.1设计依据 (20)5.2设备类型的确定 (21)5.3选择钢丝绳 (19)5.4选择提升机 (20)5.5提升机衬垫比压及钢丝绳安全系数验算 (23)5.6电动机选择 (21)5.7提升系统几何尺寸计算 (24)5.8防滑验算 (25)5.9提升运动学计算 (26)5.10动力学计算(按提矸石计算,重侧4个重矿车、轻侧2个空矿车).. 285.11电动机容量的验算 (27)参考文献 (30)第一部分前言1.1 课程设计目的、任务及基本要求课程设计是继矿井提升运输课程后进行的一门设计实践性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机械基本和综合设计能力以及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基本要求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能根据煤矿生产的需要和技术发展,选择和论证技术方案,设计完成矿井运输系统和矿井提升设备的选型设计;2.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3.学习工程设计中技术方案的论证和选择的思想方法;4.学习矿井运输系统的设计与提升系统设计中的有关技术规范和安全规程;5.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思考的能力。
《采煤概论》电子教案 矿井运输和提升

《采煤概论》电子教案矿井运输和提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矿井运输和提升的主要设备和设施。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矿井运输和提升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定义和作用2.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分类及特点3. 主要运输设备及其工作原理4. 主要提升设备及其工作原理5. 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技术及管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分类、设备及安全技术。
2. 教学难点:矿井运输和提升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安全技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矿井运输和提升的设备图片及工作原理。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实际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矿井运输和提升问题的能力。
4. 进行现场实习,使学生熟悉矿井运输和提升的操作流程。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定义和作用2. 第二课时: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分类及特点3. 第三课时:主要运输设备及其工作原理4. 第四课时:主要提升设备及其工作原理5. 第五课时: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安全技术及管理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矿井运输和提升的设备图片、工作原理动画、案例视频等。
2. 教学教材:《采煤概论》相关章节。
3. 实践基地:矿井运输和提升设备实习基地。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矿井运输和提升的重要性。
2. 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分类、设备及安全技术。
3. 案例分析:播放案例视频,引导学生分析矿井运输和提升的实际应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矿井运输和提升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5. 现场实习:安排学生到矿井运输和提升设备实习基地进行操作实习。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矿井运输和提升基本概念、设备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矿井运输和提升问题的能力。
矿井提升运输授课教案

矿井提升运输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井提升运输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矿井提升运输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矿井提升运输安全措施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矿井提升运输的概念与分类1.1 矿井提升运输的定义1.2 矿井提升运输的分类2. 矿井提升运输的工作原理2.1 提升机的工作原理2.2 提升容器的工作原理2.3 钢丝绳的工作原理3. 矿井提升运输的主要设备3.1 提升机3.2 提升容器3.3 钢丝绳3.4 导向轮3.5 深度指示器4. 矿井提升运输的安全措施4.1 提升机的安全措施4.2 提升容器的安全措施4.3 钢丝绳的安全措施4.4 导向轮的安全措施4.5 深度指示器的安全措施5. 矿井提升运输的故障与处理5.1 常见故障分析5.2 故障处理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矿井提升运输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工作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矿井提升运输设备的功能及安全措施。
3.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矿井提升运输故障的处理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课件及教学图片。
2. 准备矿井提升运输设备的实物模型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矿井提升运输基本概念、类型及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矿井提升运输主要设备功能的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对矿井提升运输安全措施的认识。
4. 评价学生在矿井提升运输故障处理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矿井提升运输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工作原理。
2. 矿井提升运输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3. 矿井提升运输的安全措施。
难点:1. 矿井提升运输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故障处理方法。
2. 矿井提升运输的安全措施及实施要点。
七、教学进度安排1. 节课:讲解矿井提升运输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工作原理。
2. 第二节课:介绍矿井提升运输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3. 第三节课:讲解矿井提升运输的安全措施。
4. 第四节课:分析矿井提升运输的故障与处理方法。
矿山运输和提升课程设计

矿山运输和提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矿山运输和提升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如矿山运输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安全措施。
2. 学生能掌握矿山提升设备的功能、分类、适用条件及其在矿山生产中的应用。
3. 学生了解我国矿山运输和提升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矿山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具备一定的矿山运输和提升设备操作、维护及故障排除的能力。
3.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对矿山运输和提升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矿山运输和提升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学生认识到矿山运输和提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矿山运输和提升方面的知识,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遵循相关法规,为我国矿山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矿山运输系统概述:介绍矿山运输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工作原理,包括轨道运输、胶带运输、管道运输等。
2. 矿山提升设备:讲解提升设备的类型、功能、适用条件,如提升机、提升容器、钢丝绳等。
3. 矿山运输和提升安全:分析矿山运输和提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阐述相关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4. 矿山运输和提升新技术:介绍我国矿山运输和提升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如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等。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矿山运输和提升设备的操作、维护及故障排除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矿山运输系统概述第二课时:矿山提升设备第三课时:矿山运输和提升安全第四课时:矿山运输和提升新技术第五课时:实践操作(参观矿山企业或实验室)本课程将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运输与提升课程设计矿山运输与提升课程设计说明书学校:江西理工大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采矿工程班级:姓名:指导老师:2012年12月28日目录1. 矿井原始资料••••••••••••••••••••••••••12. 矿井提升设备••••••••••••••••••••••••••12.1 提升容器规格的选择•••••••••••••••••••12.2 提升钢丝绳的选定•••••••••••••••••••••3 2.3 提升机及天轮的选择•••••••••••••••••••4 2.4 提升机与井筒相对位置的计算•••••••••••5 2.5 提升运动学•••••••••••••••••••••••••••6 2.6 提升动力学•••••••••••••••••••••••••••8 2.7 提升电动机容量计算和校核••••••••••••112.8 电能消耗及每千牛矿石电耗••••••••••••121. 矿井原始资料某铜矿主井设计采用单绳双箕斗(翻转式)进行提升工作。
该矿年产量980*104kN;矿石松散容重19.6KN/m3;矿井深度216m,装载高度20m,在井口水平以上20m处卸载;年工作日330d,每日三班,日工作19.5h。
以下是提升设备选型设计,采用单绳缠绕式提升机。
2. 矿井提升设备矿井提升设备是矿井运输系统中的咽喉设备,是井下与地面联系的主要工具。
其用途是把井下的矿石和废石经井筒提升到地面;下放材料;在地面与井底之间升降人员、设备等。
矿井提升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容器、提升钢丝绳、提升机、天轮和井架以及装卸附属装置等。
常用的提升容器是罐笼和箕斗,本铜矿主井采用的是箕斗。
图2-1所示是单绳缠绕式箕斗提升系统示意图。
2.1 提升容器规格的选择进行提升设备选型设计时,矿井年产量An和矿井深度Hs为已知条件。
当提升容器的类型确定后,还要选择容器规格。
选择原则是一次合理提升量应该使得初期投资费和运转费的加权平均总和最小。
2.1.1 提升高度H =H j+h x+h z=216+20+20=256m式中 H j ——矿井深度,m ; h x ——卸载高度,m ; h z ——装载高度,m ; 2.1.2 合理提升速度V=(0.3~0.5)H =0.4256=6.4m/s式中 H ——最大提升高度,m ;0.3~0.5——系数,当H<200m 时取下限,当H>600m 时取上限; V ——提升速度,m/s 。
2.1.3 小时提升量7.1785.1933015.110t 6r s=⨯⨯==tCA A snt/h 式中 A s ——小时提升量,t/h ;C ——不均衡系数,箕斗提升时取1.15; A n ——矿石年产量,吨/年; t r ——年工作天数,d/a ;t s ——每天工作小时数(按三班作业计),h/天。
2.1.4 双箕斗规格的选择7.3)1082565.3(36007.178)(36001s=++⨯=++=='θμH Q K At 2.295.027.3m=⨯='='C Q V γ m 3式中 H ——最大提升高度,m ;μ——箕斗在卸载曲轨处低速爬行的附加时间,取μ=10s ; γ——矿石松散容重,t/m 3 ;Cm——箕斗装满系数,取C m =0.85;θ——箕斗装卸停歇时间,见表2-1取θ=8s ;K 1——系数,其值为3.7~2.7,当H<200m 时取大值,H>600m 时取小值; Q '——箕斗一次提升量,t 。
选择斗箱几何容积为2.1m 3 的箕斗,其主要技术规格见表2-2。
一次有效提升量57.385.0*2*1.2m ===C V Q γ t 。
表2-2 箕斗主要技术规格2.2 提升钢丝绳的选定提升钢丝绳的用途是悬挂提升容器并传递动力。
当提升机运转时通过钢丝绳带动容器沿井筒运动,所以钢丝绳是矿山提升设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矿井提升的安全和经济运转起着重要作用。
钢丝绳是由若干根优质碳素结构钢丝制成。
按钢丝的韧性又分为特号、Ⅰ号和Ⅱ号三种,提升物料选特号或Ⅰ号韧性。
单绳缠绕式提升钢丝绳计算选择是否合理关系到提升设备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的重要环节。
提升钢丝绳选择原则是绳的惗向与绳在卷筒上的缠绕螺旋线方向一致。
我国单绳缠绕式提升机多为右螺旋缠绕,故应选右捻绳,目的是防止钢丝绳松捻。
选择钢丝绳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在井筒淋水大、水的酸碱度高以及出风井中,应选镀锌绳。
②在磨损严重条件下使用的钢丝绳,如斜井提升等,应选用外层钢丝尽可能粗的钢丝绳,或线接触、面接触钢丝绳。
③弯曲疲劳为主要破坏原因时,应选用线接触型或三角股绳。
④一般竖井或斜井箕斗提升用同向捻较好;多绳摩擦提升用左右捻各半;斜井串车提升用交互捻;单绳缠绕多为右旋,所以多选右捻。
⑤用于温度高或有明火的地方,应选用石棉绳芯或金属芯钢丝绳。
2.2.1 计算钢绳每米重量87.223220216(5.616660011.0)37.238.957.3(11.0103r=++-⨯⨯+⨯=-+=')H QQ mP b σ N/m hh H H jaz++=j式中 P '——钢绳的每米重量,N/m; H 0——钢绳的最大悬垂长度,m ; H j ——矿井深度,m ; Q —— 一次提升量,N ; h ja ——井架高度,取h ja =32m ; h z ——箕斗转载高度,m ; Q r——箕斗自重,N ;σb ——钢丝绳的钢丝抗拉强度,取σb =166600 N/m ; m ——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取m =6.5。
2.2.2 验算钢丝绳安全系数根据P '值,从钢丝绳规格表中选择与P '值靠近的标准钢丝绳,查出它的每米重量P ,然后验算安全系数: m '64.6268951.232337034986430710d =⨯++=++=HQ Q Q p r>m =6.5式中 Q d——所选标准钢丝绳的所有钢丝破断力之和,Q d=430710 N ;钢丝绳安全系数满足要求,合格可用。
钢丝绳技术规格如表2-3所示。
2.3 提升机及天轮的选择单绳缠绕式提升机工作原理是:将两根提升钢丝绳的一端以相反方向分别缠绕并固定在提升机的两个卷筒上;另一端绕过井架上的天轮与两个提升容器连接。
当卷筒由电动机拖动以不同的方向转动时,可将提升钢丝绳分别在两个卷筒上缠绕和放松,以达到提升或放下容器,完成提升任务的目的。
选择提升机的主要参数有:卷筒直径D 、卷筒宽度B 、提升机最大静拉力及最大静拉力差的验算。
2.3.1卷筒直径卷筒直径的确定是以保证钢丝绳在卷筒缠绕时产生的弯曲应力较小原则。
地面提升设备:D/d ≥80,取D=80d=80*26=2080mm ,选标准的D=2.5m 。
2.3.2 卷筒宽度卷筒宽度B 应根据需要容纳的钢丝绳长度来确定。
1107)326)(35.214.320256()d )(3(=++⨯+=+++=επDL H sB mm ,选B=1.2m 。
式中 ε——钢丝绳绳圈之间的间隙,取2=ε mm ;Ls——试验用的钢丝绳长度,取20=L s m 。
根据选择的D 、B 值选择标准提升机2JK-2.5/11.5型,其基本参数如表2-4所示。
2.3.3 验算最大静拉力及最大静拉力差为了保证提升机有足够的强度,还应验算提升机的最大静拉力T j m ax和最大静拉力差T j ∆。
9.64774268951.232337034986jrmax=⨯++=++=PH Q Q T <882009.41404268951.2334986=⨯+=+=∆PH Q T j <53900,符合要求。
2.3.4 天轮直径天轮直径的选择与提升机卷筒直径的选择相同,取5.2t ==D D m 。
2.4提升机与井筒相对位置的计算提升机安装地点的选择,主要应考虑卸载作业和方便和尽可能简化地面运输系统。
用箕斗提升时提升机房位于卸载方向的对侧。
2.4.1 井架高度井架高度h ja 是指井口水平到最上面天轮轴线间的垂直距离。
53.315.225.069.42025.0h=⨯+++=+++=D h h h t gj r x jam ,取32m 。
式中 h ja ——过卷高度,当提升速度3m ≤V m/s 时,m 4h ≥ja ,当3m >V m/s 时m 6h ≥ja ,取h ja =6m 。
2.4.2 卷筒中心至井筒提升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卷筒中心至井筒提升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b ,应使提升机房基础不与井架斜撑的基础接触,否则,由于井架斜撑的振动。
可能引起提升机房及提升机基础的损坏。
斜撑基础至井筒中心的水平距离约为0.6h ja .因此最小距离b min 可按下述经验公式确定:2.255.25.3326.05.36.0b min =++⨯=++≥D h ja m ,取b =30 m 。
2.4.3钢丝绳的弦长钢丝绳的弦长为钢丝绳离开天轮接触点到钢丝绳与卷筒的接触间的距离。
在实际计算中,取天轮轴线与卷筒轴线间的距离L 作为钢丝绳的弦长。
3.42(()130()25.230())22222=+=+=----c h D bL ja t m式中 c ——卷筒中心线高出井口水平的距离,取1=c m 。
2.4.4 钢丝绳的偏角钢丝绳的偏角是指钢丝绳的弦与天轮平面所成的角度。
其值不应大于031'︒。
若偏角过大,除增大钢丝绳与天轮缘的彼此磨损外,还可能产生乱绳现象。
偏角有两个:外偏角α1和内偏角α2。
0079.03.42)003.0026.0(3215.074.12.1)(32tan 1=----=----=L d a s B εα0317200079.0tan11''<==-α3.42)]003.0026.0)(35.214.320256(2.1[215.074.1)])(3([2a -s tan 2++⨯+---=+++--=L d D B L H s επα =0.01667500166.0tan1-2'==α式中 s ——两容器轴线之间的距离,s=罐道间距+2倍罐道高+罐梁厚,m ;a ——两卷筒内缘之间的距离,取a=0.15m 。
2.4.5 钢丝绳的仰角钢丝绳弦与水平线所成的仰角ϕ不应小于提升机规格表中的规定值。
ϕ角一 般不应小于30,以适应井架(或斜撑)建筑的要求。
078.125.2301322tan h =--=--=D bc tjaϕ 30947tan 078.11->=='ϕ 符合要求2.5 提升运动学箕斗提升一般采用六阶段速度图,图2-2(第13页)所示是箕斗六阶段速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