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维生素的测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六章第四节 维生素C

四、血浆中维生素C的测定
• 分光光度法:2,4-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 光度法样品前处理相对复杂,结果易受样 品基体干扰; 可测定脱氢抗坏血酸和总抗坏血酸;
• 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不能区分脱氢型和还 原性抗坏血酸,测总抗坏血酸。
•返回
(一)2,4-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法
1. 原理:血浆沉淀蛋白后,还原性抗坏血酸被 Cu2+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与 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的脎,经85% 硫酸脱水生成橘红色无水化合物,520nm比 色,外标法定量。测总抗坏血酸
•返回
O HO O O O OH
H2N
NH
+
O N+
O-
O N+
O-
脱氢型抗坏血酸 2,4-二硝基苯肼
橘红色化合物, A520
•返回
2.样品处理和测定
• 沉淀蛋白 2.0mL血浆中加入2.0mL硫脲还原剂和 偏磷酸混合溶液沉淀蛋白。
–硫脲:防止抗坏血酸氧化,保证测定准确进行。 –不加硫脲至少将有 4 0 %左右的还原性抗坏血酸自
• 悬液浓度确证 用流式细胞仪计数、确证淋巴细 胞的浓度和纯度,使纯度>95%,悬液分散在含 有10%亚磷酸(pH1.8)和2mmol/L的EDTA缓冲 液中
还原性抗坏血酸
脱氢抗坏血酸
二酮古洛糖酸
•返回
二、代谢和生物监测指标
1. 来源:膳食摄入(蔬菜和水果)
2. 代谢
维生素C
小肠吸收
经血液循环分布各组 织,肾上腺、垂体、 脑、眼、中性粒细胞 和淋巴细胞中浓度高
超出组织储存阈 值,以原型或脱 氢形式随尿排出
组织代谢,2,3二 酮古洛糖酸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增加免疫力和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然而,由于人体无法自主合成维生素C,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食物补充。
然而,不同食物中的维生素C含量各不相同,为了准确补充维生素C,我们需要了解食物中的维生素C含量。
为了测定维生素C含量,我们选择了柠檬、橙子和西红柿这三种常见的水果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如下:首先,我们精确称量了每种水果的重量,以确保每个样本的质量一致。
接下来,我们将每个水果切成小块,并用搅拌器将其搅碎成汁。
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我们使用搅拌机低速搅拌,并耐心充分搅拌。
然后,我们将搅碎后的果汁过滤,并收集过滤后的汁液。
为了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我们使用了一种叫做DCPIP(二氯苯酚蓝)的指示剂。
DCPIP是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可以与维生素C发生反应,从而改变自身的颜色。
当维生素C的浓度高于一定阈值时,DCPIP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准备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并将其加入不同的试管中,以便进行对照实验。
然后,我们将从各个水果中收集的汁液分别加入试管中,并观察反应的发生。
通过比较试管中DCPIP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出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柠檬汁与DCPIP反应后,DCPIP的颜色迅速从蓝色变为无色。
而橙子汁与DCPIP的反应则稍慢一些,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观察到颜色变化。
最后,西红柿汁与DCPIP的反应则发生的非常缓慢,并未观察到明显的颜色变化。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维生素C含量由高至低的顺序为:柠檬 > 橙子 > 西红柿。
这与我们对不同水果的常识了解相符合,因为柠檬被广泛认为是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而西红柿则被认为维生素C含量较低。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不同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差异。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实验只是一种大致的定量方法,无法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具体含量。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 掌握碘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定原理。
2、 掌握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的原理、方法及其操作。
二、 实验原理用I 2标准溶液可以直接测定维生素 C 等一些还原性的物质。
维生素 C 分子 中含有还原性的二烯醇基,能被 丨2定量氧化成二酮基,反应式如下:--------- O --------C C —C C O OH OH HHIC —CH 2OH + 12IOH由于反应速率较快,可以直接用I 2标准溶液滴定。
通过消耗I 2溶液的体积及其 浓度即可计算试样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直接碘量法可测定药片、注射液、蔬菜、 水果中维生素C 的含量。
等物质的量关系:n( Vc)==n( 12)0.17 6(cV)|2 Vc %= m(试样)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分析天平,250ml 锥形瓶,100ml 量筒,10ml 量筒,酸式滴定管,滴定基管架, 25ml 移液管 ⑵试剂医药维生素C 药片,HAc(2 mol/L),淀粉(0.5%),NaSO 标准溶液(0.1 mol/L), 12标准溶液(0.1 mol/L)。
—O ---------C ——c —c II II I OOHCH 2OH + 2HI即:m(试样)V C %176(cV)i 210三、实验步骤1. 0.05 mol •L-1 I 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将3.3g I 2与5g KI置于研钵中,在通风柜中加入少量水(切不可多加!) 研磨,待丨2全部溶解后,将溶液转入棕色瓶中,加水稀释至250mL摇匀。
用移液管移取25.00mL Na2SQ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水、5mL0.5%淀粉溶液,用丨2标准溶液滴定至稳定的蓝色,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平行标定三次。
2.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准确称取约0.2g维生素C片(研成粉末即用),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新煮沸过并冷却的蒸馏水100mL 10mL 2mol・L-1 HAc和5mL0.5%淀粉指定剂,立即用12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显稳定的蓝色,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维生素C的测定——2,6一二氯靛酚滴定法

实验六、维生素C的测定——2,6一二氯靛酚滴定法(1)原理还原型抗坏血酸可以还原染料2,6一二氯靛酚。
该染料在酸性溶液中是粉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被还原后颜色消失;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液的量,与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
(2)试剂①1%草酸溶液(m/V)②2%草酸溶液(m/V)③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20mg抗坏血酸,溶于1%草酸溶液,并稀释至100ml,置冰箱中保存。
用时取出5ml,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1%草酸溶液定容,配成0.02mg/ml 的标准使用液。
标定吸取标准使用液 5ml于三角瓶中,加入6%碘化钾溶液 0.5ml、1%淀粉溶液 3滴,以 0.001mol/L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终点为淡蓝色。
计算 c=088.021VV式中 c——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g/ml;V1—一滴定时消耗0.001mol/L碘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ml;V2—一滴定时所取抗坏血酸的体积,ml;0.088—一1ml 0.001mol/L碘酸钾标准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量,mg/ml④2,6-二氯靛酚溶液称取 2,6-二氯靛酚50mg,溶于200ml 含有 52mg碳酸氢钠的热水中,待冷,置于冰箱中过夜。
次日过滤于 250ml棕色容量瓶中,定容,在冰箱中保存。
每星期标定一次。
标定取 5ml已知浓度的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加入1%草酸溶液 5rnl,摇匀,用 2,6-二氯靛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在15s不褪色为终点。
计算:T=21V Vc式中 T—一每毫升染料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的毫克数,mg/ml;c—一抗坏血酸的浓度,mg/ml;V1-一抗坏血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V2——消耗2,6-二氯靛酚的体积,ml。
⑤ 0.000167mol/L碘酸钾标准溶液精确称取干燥的碘酸钾0.3567g,用水稀释至100ml,取出 lml,用水稀释至100ml,此溶液 lml相当于抗坏血酸 0.088mg。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
维生素 C 的含量测定方法
一、实验原理
维生素 C(水溶性维生素)是一种生物体必需的营养素,它的含量反映和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实验采用酸度法测定维生素 C 含量。
根据双缩酸酐苷酸(DPPH)对维生素 C 的抗氧化作用,即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随着抗氧化剂浓度的减少而减弱的原理,采用UV-vis 波长540nm处的吸光度(A)改变率(ΔA)来测定维生素
C 的含量。
二、实验原料
1.0 mol/L 磷酸钠溶液;0.1 mol/L 双缩酸酐苷酸(DPPH)母液;50%乙醇;测定样品;标准维生素 C 的标准溶液。
三、实验步骤
1. 勺取0.2ml的维生素 C 样品,加入9.8ml的磷酸钠溶液,振荡混匀。
(做到样品浓度相等,以便获得精确的测定结果)
2. 将2ml的双缩酸酐苷酸(DPPH)母液加入1.0ml的样品液,振荡混匀,在室温下静置 10min 。
3. 测定 UV-vis 波长540nm处吸光度(A),用此值作为空白试验值,记为 A1。
4. 将1.0ml的样品液加入2.0ml的50%乙醇,振荡混匀,在室温下静置 10min,测定 UV-vis 波长540nm处吸光度(A),记为 A2。
5. 计算λ=540nm处的吸光度初变化值ΔA=A2-A1,根据ΔA与
维生素 C 标准溶液浓度的变化关系,求维生素 C 样品的含量。
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报告

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报告维生素C,也被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维生素C是一种易于氧化的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去活性。
因此,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对于我们了解其在食物中的含量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测定某种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所用的方法是利用维生素C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的特性,通过测定反应中生成的碘的含量来间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材料包括某种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样品、碘化钾溶液、淀粉溶液、稀盐酸溶液等。
设备包括量筒、烧杯、滴定管、分液漏斗等。
实验的步骤如下:1. 首先,我们需要将某种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样品称取一定量,并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溶液进行研磨和混合,以使维生素C与稀盐酸反应。
2. 接下来,我们将研磨好的食物样品溶液转移到一个烧杯中,并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
在加入碘化钾溶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搅拌均匀,以确保维生素C与碘化钾充分反应。
3. 当食物样品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后,我们可以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
这是由于维生素C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的碘溶液呈现出深蓝色。
4. 为了确定维生素C与碘化钾反应的终点,我们可以加入一滴淀粉溶液。
淀粉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碘溶液反应生成蓝黑色的复合物,可以作为指示剂。
当溶液的颜色由蓝色转变为无色时,说明维生素C与碘化钾的反应已经达到终点。
5. 为了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我们需要通过滴定的方法来测定反应中生成的碘的含量。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定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作为滴定剂。
然后,将滴定剂滴加到反应烧杯中,直到出现颜色变化,标志着碘与维生素C的反应已经完全消耗。
通过滴定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维生素C与碘的化学计量比,从而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Cl |
O
HO —
| Cl
—
N
—
—
| H 还原型2.6-二氯酚靛酚
(无色)
OH
三、操作步骤
1. 样品提取
5g 新鲜蔬菜
为什么?
快速匀浆?
少量 2%草酸
充分研磨成匀浆
石英砂
用2% 草酸洗入容量瓶, 并定容至100 mL
干燥滤纸过滤
2.染料标定及样品中Vc测定
取5个50 mL干燥洁净的三角瓶,编号,按下表操作:
试剂(ml) 2%草酸 空白 10 染料 染料标 样品 标定1 定2 测定1 0 0 0 样品 测定2 0
标准Vc 样品提取液 2, 6-D滴定值
0 0 y1
10 0 V
10 0
0 10 y0
0 10
四、结果计算抗坏血酸含量 (m Nhomakorabea/100g 鲜重) =
从上述标定求出
(y0-y1)×A
100
× × 100
还原2,6-D, 改用8%醋酸溶液提取,Fe2+不会很快与染料 起作用。 3.维生素C提取时要避光、避免与铜铁接触,以免Vc氧化。
4. 样品提取液定容时若泡沫太多,可加几滴乙醚或辛
酸、丁醇消除泡沫后再定容。
5. 当样品本身带有颜色时,可以用白陶土脱色。
6. 滴定时间一般不超过2分钟,滴定终点以淡红色存
样品重(g)
10
y1---滴定空白所用染料ml数
y0---滴定样品所用染料ml数
A---1mL染料溶液相当的抗坏血酸的mg数
五、注意事项
1. Vc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研磨时,尽可能要快,
以减少Vc的氧化。
生化检验第六章微量元素与维生素PPT

优点
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操 作简便、快速。
应用
广泛应用于重金属、微量 元素的分析,如铁、铜、 锌、钙等。
原子荧光法
原理
原子荧光法基于原子在特定频率的辐 射下被激发至高能态,随后以荧光的 形式释放能量。通过测量荧光强度, 可以确定特定元素的含量。
优点
应用
常用于痕量元素的测定,如汞、砷、 硒等。
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抗干扰能力强。
检测结果解读与临床应用
01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检测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 据,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 或过量的情况。
02
通过检测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补充 缺乏的微量元素或维生素,调整饮食结构等,以帮助患 者恢复健康。
03
检测结果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如定期检测微量元 素和维生素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04 常见维生素检测方法
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适用于分离和测定多种维生素,特别是水溶 性维生素,具有高分辨率和灵敏度。
气相色谱法(GC)
适用于检测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 等,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质谱法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
将液相色谱的高分离效能与质谱的高灵敏度相结合,可同时测定多种维生素及其代谢物。
谢谢聆听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主要参与酶的催化 、激素的合成和细胞的代谢等过程, 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 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等缺乏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维生素在人体内主要参与代谢、免疫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代谢和生物监测指标
维生素E来源
膳食摄入:植物油、绿叶蔬菜 体内合成:少 吸收: 小肠 分布: 肝脏储存和代谢
排泄: 尿液 生理功能: 抗衰老、抗肿瘤、保护肝脏、促进受损细胞修
复等
二、代谢和生物监测指标
生物监测指标
血清或全血维生素E
三、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静脉血: 时间 血清 -70℃,避光保存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全血中的维生素E
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荧光光度法 GC HPLC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全血中的维生素E
原理: 经肝素抗凝的全血样品,乙醇沉淀蛋白后正
己烷萃取维生素E,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 器检验。保留时间定性,外表标准曲线法定量。 检出限:0.08μg/mL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全血中的维生素E
激发波长 :365nm;发射波长:435nm
荧光光度法测定尿中的硫胺素
注意事项:
(1)酸解、酶解可提高回收率。 (2)对照。同时做标准管和空白管。空白管以氢 氧化钠溶液代替碱性铁氰化钾,其他操作一致。
二、代谢和生物监测指标
维生素B1来源
膳食摄入:粮谷、豆类、干果、绿叶菜、动物内脏及蛋类
吸收: 小肠
代谢: 肝代谢生成磷酸酯衍生物
硫胺素评价指标:常以血液中三种形式含 量之和作为指游标离硫胺素、单磷酸硫胺素 血浆
焦磷酸硫胺素
红细胞、
三磷酸硫胺素
中枢神经系统
排泄:超出储存阈值的硫胺素检疫原形或结合形式经尿排出 体外,可通过负荷试验反映营养状况。
三、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血样: 静脉血,肝素抗凝,-70℃保存。
尿样:收集口服维生素片后四小时内排出的全部尿液,加草 酸调节pH3,4℃避光保存。长期-20℃保存。
四、硫胺素的检测
方法
荧光光度法 HPLC
荧光光度法测定尿中的硫胺素
原理: 尿液经酸水解和酶解后,尿中有利硫胺素被
碱性铁氰化钾氧化为具有荧光的硫色素,有利溶 剂萃取后测定其荧光,标准曲线法定量。
荧光光度法测定尿中的硫胺素
样品处理: 尿样25mL,盐酸酸化(pH3),120℃酸解30min。
乙酸钠调节pH4.5,加入蛋白酶45~50℃恒温过夜。水定容 混匀过滤。取5mL滤液加0.7mg/mL碱性铁氰化钾3mL,震 荡混匀,再加入正丁醇,涡旋混匀1min,静置分层后去上 层有机项测定荧光强度。 仪器参考条件:
第一节 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
一、理化性质
维生素A,脂溶性、主要有维生素A1(视黄醇, retinol)和维生素A3(3-脱氢视黄醇,retinol)两种形式。 体内的主要活性形式是视黄醇。在空气中易氧化,加热 和光照加速氧化,对酸不稳定。不溶于水,有荧光性, 其无水乙醇、环己烷等在自我照射下发出绿色荧光。
四、血清中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的测定
注意事项:
(1)内标物:维生素A乙酸酯 (2)标准溶液领用标定 (3)无水乙醇作为蛋白质变性剂 (4)缩短保留时间可用该报表了有机溶剂洗脱 (5)前处理可用分散液相微萃取
第二节 维生素D、E、K
一、理化性质
维生素E,有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两类,有四种异构 体。其中α-生育酚(α-tocopherol)活性最强。在无氧 条件下对热稳定,对碱了、紫外线、铁盐等均不稳定。 极易被氧化,可保护其他物质不被氧化。
第一节 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
一、理化性质
β-胡萝卜素,植物天然色素,是视黄醇的二聚物和 最具活性的维生素A前体。对热、酸碱稳定、易在紫外 线和空气总氧化失活。
二、代谢和生物监测指标
维生素A来源
膳食来源:肝脏、肉制品、乳制品、鱼肝油等 维生素A与人健康的关系
缺乏: 夜盲症、干眼症、角膜软化症
过量: 肝损伤、骨异常、脱皮、脱发、复视、呕吐及 头痛、胎儿畸形
第六章 维生素的测定
右江民族医学院Biblioteka 学习目标掌握熟悉 了解
生物监测指标; 测定方法原理 主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生物监测意义
理化性质; 代谢途径
食物来源、缺乏及过量症状
概述
维生素(vitamin):是生物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 须且无法通过自身合成足够量,需要通过膳食摄取的一 类有机化合物的统称。
维生素分类: 脂溶性(A、D、E、K) 水溶性两类(B族、C)
二、代谢和生物监测指标
我国 血清视黄醇浓度 儿童>300μg/L 成人>400μg/L
世界粮农组织(FAO) 视黄醇含量、血浆视黄醇浓度、相对剂量反应
血清β-胡萝卜素 正常参考值:>800μg/L
三、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静脉血: 时间 血清 -70℃,避光保存
四、血清中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的测定
样品处理: 50μL全血样品中加入200μL无水乙醇,混匀
后加入1mL正己烷涡旋混匀,离心取正己烷层 800μL,挥干,甲醇复溶测定。 仪器参考条件: 色谱柱:C8(150mm*4.6mm,5μm) 柱温:50℃ 流动相 甲醇:水=98:2 流速:1.0mL/min UV 波长 :292nm,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全血中的维生素E 注意事项:
(1)正己烷易挥发,环境温度高是冰浴萃取。 (2)可用C18柱更换,流动相可采用甲醇-乙醇=20:80 (4)标准液可用α-生育酚配制,临用标定 (5)可同时检测维生素A
第三节 维生素B
一、理化性质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thiamine>),抗神经炎维 生素、抗脚气病维生素。白色结晶,溶于水,在酸性溶 液中稳定,在pH>5的溶液中不稳定。光和热可促其氧 化,易被氧化为脱氢硫胺素,即硫色素。应避光、低温 保存,不宜久贮。
原理: 血清经无水乙醇沉淀蛋白后,正己烷萃取视
黄醇及β-胡萝卜素,C18柱色谱分离,紫外检测 器监测,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法标准曲线法定量。
四、血清中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的测定
样品处理: 100μL血清中加入100μL内标乙醇溶液,混匀
后加入1mL正己烷存取,取上清,挥干,无水乙 醇复溶测定。 仪器参考条件: 色谱柱: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 流动相 甲醇:水=98:2(临用前脱气) 流速:1.0mL/min UV 波长 :视黄醇325nm,β-胡萝卜素450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