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审题专项训练
最新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最新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目1以"眼睛告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写作点悟:文题是一个主谓结构的短语,首先着眼点应该放在"眼睛"上。
接下来是"告诉"一词,这是关键,"告诉"是外在对内在的言语,也是内在对外在的感应。
最后是"我","我"肯定是作者自己,我的心理,我的情感都应该在文章中有所流露。
可以说,这个命题包含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多层次的内容,只要将眼光延伸出去,一定会找到无比丰富的内涵,从而写出精彩之作。
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目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到风景。
对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限文体;字数800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写作点悟:助人亦助己;双赢;借助外物成就自我。
中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题目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最近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2)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要求: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
★审题提示:表面上看两材料是决然相反的关系,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两者看待问题角度是不同的:前者强调是在有了较好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创作时不能重复自己或别人,要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艺术生命也就会终结,这种重复是可耻的抄袭。
2024年中考语文作文训练《如何审题》课件(共21张PPT)

比喻义就是汉字(词)的原有的某义因比喻而产生的意义。比喻也是一种引申义。 如“网”的本义是指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而因其比喻义而产生的词语如“电网”“互联网”“关系网”“法网”“知识网”等。 对待比喻性题目,我们审题时需认真阅读,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 如《人间何处无风景》中的“风景”本义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其比喻义可理解为“美好的人、事、精神风貌、社会风气等”。
审题训练
3 《窗》 《我的一片天空》 提示:把握隐含义
《窗》───揭示“窗”的比喻义,即“心灵之窗”。然后填补标题《我打开了心窗》,引申为:当我打开心灵之窗后,外面的世界之窗也将向我打开。
《我的一片天空》───采用反向思维法揭示隐含义:父母离异,没有更多的钱买参考书、参加补课。我的天空是多么的阴暗、狭小,哪有余地供我翱翔?可我靠自己的好学精神,勤奋努力,驱散了自己天空中的乌云,打开了一片可以让自己自由飞翔的天空。
上面作文题目中的“最”“也”“其实”“未曾”“总”“还”“再”“更”等副词出现在作文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例如: 1、《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 ; 2、《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 ; 3、《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很重要,应写出“误认为是‘这样’”——“意识到不是‘这样’”的过程,如果缺少这层转换,文章就会偏题。 【练习】 仿照示例说说下列作文题目中副词的作用 《总有属于我的季节》 《这还是我吗?》 《再别家园》《比生命更美》
第三、“明”——明确范围
“范围”是出题人给我们写文章时画的“圈”,作文写出了“圈”,就跑题了。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授课类型C作文审题C作文立意C失误对策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如何审题?题眼即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
它对中心词进行陈述,有限制或修饰作用,是揭示作文的意义、中心、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
作文中抓住“题眼”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表语气、表频率或重复的副词:《这样的感觉真好》《跟你说说另一个我》题眼作文题目以动词为题眼:《选择》《期待你的夸奖》《为这样的创意点赞》《我的坚持》时间副词 :《曾经,并肩同行》、《花开有时》、《若能重回那一天》题眼具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 《__是我心中的一缕阳光》《上海的味道》、《花开有时》《初中,一曲难忘的歌》以形容词等为题眼:《精彩的瞬间》、《初中,一曲难忘的歌》以人为题眼:《同桌的你》审题示例(一):《花开有时》诗意的语言往往含义丰富,正如这个命题,既可以理解为美丽的花儿总会有开放的时候,引申为努力的付出总会换来成功的喜悦;也能理解为花的盛开是有季节性和时令的,而不是想什么时候看花都有,所以要珍惜花开的时光。
第一种理解:美丽的花儿总会有开放的时候,引申为努力的付出总会换来成功的喜悦。
那可以写的内容就多了:一段时间刻苦认真的学习,换来理想的成绩;挑战自卑,战胜自我,自己的才能终于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赞誉;与家长相处时,真诚的沟通和理解,化解两代人的误解和隔阂,关系融洽和谐……按照这个思路去想,可选的素材真的不少。
第二种的理解:花开有时,花开——美好的事物,有时——有固定的时令季节,所以,对美好的事物,要珍惜。
那什么事美好的事物呢?大好的青春时光、纯真的友谊、美丽的回忆……《花开有时》——“花开”为实,类似这样的命题,化实为虚、虚实结合的写法是最能将立意更加深刻的。
所以在行文过程中,可以在恰当的地方适量描写自然界中的实实在在的花,这样不仅能加入相应的环境描写,增添语言的生动性,更能烘托人物的心理或人物的形象,更好的突出主旨。
当然,以上可能只是比较常规的写法,想要出彩得到高分,也是需要另辟蹊径,创新立意的。
中考作文13个题目训练附范文-让______充满味道

1.请以“让______充满味道”为题目作文。
【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要仔细考虑填写的内容,使文章立意更新颖,更容易写。
所填写的词语,应该围绕生活、学习这两个方面思考。
因此,所填写的词语可以是生活、学习;可以是表示地点的词语:家、校圆、课堂等;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例如:书、雨伞等;可以是表示情感的词语:关爱、幸福等等。
这样,依据所填写的词语进行立意即可。
“味道”需要通过体验获得,是情感表达的归宿,甚至是主旨的体现。
【构思选材】所填写的词语是题目的关键所在,是“滋味”的来源。
这样的作文,可以写成记叙文或叙述散文、抒情散文。
例如,所填写的词语是“爱”,就可以通过叙述在家里父母关爱自己的点滴生活的描述,从中体味到家的味道是“温馨、幸福”。
例如,在学校,通过叙述自己在学习方面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帮助的典型事件使你从中感受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关爱等。
【写作手法】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烘托等写法皆可以运用;在表达方式上,应该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凸显内容和主题。
同时注意叙事上的详略得当,使文章张弛有度;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性,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恰当使用。
【例文】让家充满味道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是关爱的味道,是快乐的味道……我的家-这个我生活了十二年的家,充满了各种让我难以忘怀的味道,直到现在,我还喜欢这种浓浓的家的味道。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半夜时,一向生龙活虎的我突然发烧了,一测竟然三十九度八,爸爸因为着急,没来得及穿更多的衣服,随便套上外衣外裤,就背着我,和妈妈一起去医院。
冬天的夜晚格外冷,我的家离坐车的地方还有一小段路,就这一小段路还是让我觉得特别远,因为寒风吹得我直打冷颤,而爸爸穿得那么单薄,却没说过一句冷。
旁边的妈妈也焦急万分,不停地安慰我说:“浩浩,不要怕,我们很快就到医院了。
”妈妈怕我冷着,还脱下一件外衣披在我身上。
我的眼角湿润了,虽然身上冷冷的,可心里是热热的。
我想着长大后一定要对爸爸妈妈更好些,来报答这么多年来他们对我付出的爱!一会儿,我们到了医院,妈妈守着我,爸爸跑东跑西,挂号缴费、拿药,直到我躺在病床上,输着液,烧差不多退了,他们才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中考作文训练——审题立意

审题的方法: 一、一般的命题作文的审题。 1.火眼金睛——锁住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揭示作文的中心、 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怎样才能锁住题眼呢? 一看动词。如《我心雀跃》,“雀跃”就是此题题 眼,“雀跃”用以形容人因高兴而兴奋的样子,所 以应写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注意运用心理描写。 二是注目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如《美丽的误会》, 关键词是“美丽”,“误会”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 可能引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而限制条件“美 丽”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 段美好的故事。
3.审范围 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 能写。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 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 如《美丽的瞬间》,你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 能像“三年前……一年前……现在”这样娓娓道来。 再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你就只能写一个场景, 不能“家里……街头”写上好几幕。 再如“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 一篇文章”,这个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 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 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 或者杜甫对李白说,树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 · · · · · 但 “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 了。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
1.顺向立意。“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才有生 存空间。” 2.逆向立意。“坚持真理比赢得喜爱更重 要。”“悦纳自己。”等。 3.辩证立意。“当自己暂时不为大家接受时要 先学会接受别人。”“改变先要改变人们对待 新事物的态度。”等 4.发散思维立意。“扬长避短,不能改变声音 就少说多做。”“要学会听取难听的批 评。”“夜晚的叫声再美也不受欢迎。”“要 改变的不止是叫声。”
作文技法指导-中考作文审题专项训练课件

布置作业
文题:我从没有这样
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舒畅、 激动、烦恼、懊悔等。
2、以写人、记事为主,记事要完整、 具体,要有真情实感。
3、至少要有一处人物细节描写,拿 红笔用曲线勾画出来。 4、不少于600字。
例二:
你自己再列举一段人物细节描写 的例子,读给大家听。
实战演练
1、下面句子中哪个词语运用不当? 请改正。
1)三年级的方晓告别了妈妈,迎 着朝阳,步履蹒跚地向学校走去。
2)听了她说的话,我感到十分后悔。 因为我身为班长,还不如一个一般同 学。
2、根据你平时测验时的观察(或 体验),把下面一段话改成具体描 写的文段,100字左右。
3、记得有一次,爸爸喝醉了,到家很 生气,就开始打人、骂人,就在那天, 少年无知的我被爸爸打了。
4、你听,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春蚕咀 嚼桑叶,又像暖风吹拂白杨,像秋雨轻吻梧 桐,又像泉水叮咚欢唱。笔随着手腕运转, 字随着思路延伸,一个个,一行行,一页页, 横看如群蚁排衙,纵观如阅兵方阵。秀丽, 整洁,赏心,悦目,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你不认为这是一种乐趣吗?
如:“十六岁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 最方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而议
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 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
再笼而统之地“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 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
二、字数
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 字,会被扣2分,少100字,基本上就会 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
八、关键词
要善于锁定题目最关键的词语, 找找下面题目的关键词。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温暖的时刻”
专题05+审题立意+中考作文刻画人物技巧-2024-2025学年九语文下册单元写作深度指导

(1)以小见大,化大为小炼主旨。 以“笔记”为话题,既不能困在“笔记”的牢笼里,也不能离“笔
记”万里。要准确理解表格中“参考”的意思,不是限定,只是参考。 努力拓展思路,将“笔记”作为文章的切入口和载体,或表达某种情感 ,或蕴含某种人文精神,向外挖掘生活素材,向内关注思考感悟,集中 笔力重点突破,做到以小见大。
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
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 ,也就是确立主题。认真审题,恰当 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 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 合理安排和结构。
任务二:深度指导明方法
1.如何审题? 方法一,审清“限制”,确定文章范围
题目:《藏在心底的____》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为了取得好的立意,写作前可以先列出与题目有关的几个主题,再分 析比较,之后选择一个既新颖自己又能够驾驭的主题进行构思写作。
技法点睛
任务三:中考点睛析技巧
刻画人物的三个技巧
一、内外兼顾,让人物“真”起来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
描写。从考场作文看,优秀作文不仅注重外貌描写,往往还能综合运用 其他描写手段,如通过言语行动、心理活动反映人物的内在修养与精神 世界。描写内外兼顾,人物宛若眼前。
学习目标
1.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 2.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 3.能够根据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4.掌握中考作文的刻画人物技巧。
第二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中心,选编了《孔乙己》《变色龙》《 溜索》《蒲柳人家》四篇中外小说。通过学习,感受作者各异的写作风格及 写法,了解作品中折射的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理解小说主题和文化意味, 感受作者的社会意义。
中考作文审题训练20题

作文审题训练8题练习一也许你只是一滴雨露,但你怎能忘却自己滋润的一棵干枯小草快慰的欢笑?也许你只是一抹阳光,但你怎能忘却你拨开阴霾天空时人们眼中希冀的眼神?生活是一首乐曲,如果没有你我敲击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音符,又如何能奏出甜美的旋律?题目:“我也是生活的主角”要求: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请写出你的审题过程:相关或类似的作文题目1、“欣赏自己”就是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为自己感动,为自己喝彩,使自己的生活充满自信、充满快乐、充满希望。
有人说:一个不懂得自己人的是很难快乐的,只会使自己陷入泥潭,只有充满希望的心,才能扬帆起航。
要求:1、请以“欣赏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题目:敢说我最棒说明:不要把“最棒”看得高不可攀,实现一个小小的目标又何尝不是“最棒”?要求:600字左右。
字迹工整,卷面清洁,不写错别字,能用规范的修改符号。
练习二水有三种状态,人生也有三种状态。
水的三种状态是由水的温度决定的,人生的三种状态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
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在0℃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世界也就是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是常温,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就能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的炽热,那么他就会成为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就飞起来,这样,他就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
请以“心灵的温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请写出你的审题过程:相关或类似的作文题目1、命题作文:《温暖的心》2、春天到了,家园前的草坪露出了红红绿绿的生机。
一位新搬来的中年人回家不忍心践踏那片草坪,便绕了点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时公开课教案)鄱阳中学语文组:詹保胜一、教学目标:通过数种实例讲解,提升学生审题能力。
二、教学设计:1、利用多媒体展示训练材料;2、组织学生参与竞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3、五则材料三则课堂点拨、讲解,二则课后练习;三、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当堂训练,第二课时评讲练习,布置写作训练四、教学过程:1、提醒大家着重提升作文审题能力。
解说:作文审题是作文创作的首要环节,许多同学写作水平不低,但审题能力不够强,从而导致在许多大考中写作得分偏低。
2、明确教学目标:今天我们进行作文审题专题训练,其目的为提升学生审题能力。
希望通过几节课的训练,我们能够突破作文审题这一瓶颈。
3、明示授课程序:重点训练三则材料,根据要求解答,男女学生竞争,看看男生与女生有多大差距。
4、展示三则训练材料,激励男女生抢答:(1)、给标题的作文审题请以《美丽的错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除诗歌以外,文体自选。
不能套作,不得抄袭。
★老师提问:请问怎样理解标题的意思?如果写作,你会怎么做?(2)、给主题的作文审题请以“读书的苦与乐”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写自己的真实生活,有真情实感;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能套作,不得抄袭不能透露个人地区、学校的相关信息。
★老师提问:请问怎样理解这个主题?文章怎么写?(3)、给话题的作文审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问一位盲人:“你生活在黑暗之中,觉得痛苦吗?”盲人回答说:“我痛苦什么?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和瘫子相比,我能走路。
”一个盲人面对黑暗世界尚且如此,而有些身体健全的人生活中遇到点坎坷却痛苦不堪。
可见快乐或痛苦之源往往来自“比”。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感受、认识,以“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比”的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老师提问:请拟出能够显示文章主旨的标题,请举例解说。
▲及时评价学生们的回答,引导他们获取正确思路。
▲为了激励他们,将每个回答较好的学生名字写在黑板右侧,称之为“青板留名”。
点评结束,在屏幕上逐一展示老师点拨,并适当解说:★点拨1::命题作文审题时要紧扣字眼,本题中心词是“错误”,限制语是“美丽”。
错误是人人所不乐意发生的,那错误为什么会美丽呢?因为错误所产生的结局是美丽的!所以选材要围绕结局的美丽来写。
★点拨2:主题确定的文章,关键是对主题的理解要正确,同时注意选材上的灵活性。
“读书的苦与乐”关键是理解“读书”一词:可以写求学经历的苦与乐;也可以写所读书的内容与读者(自己)产生共鸣,从而品尝到苦与乐。
★点拨3: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求较高,一定要准确理解材料的内在倾向。
虽说是话题作文,但由于出现了有明显倾向的材料,所以审题一定要兼顾材料。
这则材料最后一句话说“快乐与痛苦之源往往来自…比‟”,而这个“比”又是选准参照物来比的,不是随心所欲地比较;因而材料的主题可以确定为:只有选准参照物,才能比出幸福与快乐来。
4、布置课后练习——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要求:一、认真审题,明确材料深层含义,确立主题二、拟出显示文章主旨的作文标题三、列出写作提纲(既要有框架,又有作文素材)(4)、给范围的作文审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提示的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
”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
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年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文章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5)、给材料的作文审题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秋天,一头牛嚼完一把枯草后,眯起眼睛,反刍起来,一脸幸福的样子。
一只养尊处优的狗见了,不解地问:“牛大哥,一把枯涩的干草,用得着来回地嚼吗?你这不是吃二遍苦,受二遍罪吗?”牛微微地睁开眼睛,说:“有些苦,多嚼几遍,就能从苦中嚼出甜来。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与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说:材料4的审题提示:要弄清楚材料内容的并列性质,它其实是给出范围的材料。
审题时应抓住“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这句话,而这句话的前提是声音。
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本材料的选材范围是“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至于主题可以是父母爱的声音,也可以是亲人的咏叹声,既可以是材料中所提供的,也可以是生活中偶遇的;等等。
材料5的审题提示:最后一句话“有些苦,多嚼几遍,就能从苦中嚼出甜来”是审题的关键,分析理解其中意思可以有两点理解:一这是比喻性材料,二材料谈的是磨难与成功、成长等等的关系。
因而我们可以确立其主题——苦难是一种养料、苦难背后是成熟、品尝苦难珍惜眼前等等作文审题训练--每日一题据报道,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等22家奶粉中检测出三聚氰胺,"肾结石婴儿"事件震惊了全国。
截止到2008年9月21日 8时,因食用婴幼儿问题奶粉导致住院的婴幼儿为14471人,目前还在住院治疗的为12892人,其中有较重症状的婴幼儿l04人,死亡3人。
初步调查所获得的证据表明,"肾结石婴儿"事件目前主要发生在奶源生产、收购、销售,以及奶站的监管等环节。
试想,每一个环节若能严格把关,每个人若能做到坚守自己的良知,这类事件还会发生吗?请以"坚守良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审题:1、良知:天赋的道德观念(《汉典》)2、良心:(1)指对是非的内心的正确认识,特别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
(《现代汉语词典》)(2)个人内心的是非感;对自己行为、意图或性格的好坏的认识;同时具有一种做好人好事的责任感,常被认为能引起对于做坏事的内疚和悔恨(《汉典》)(3)对道德行为主要原则的先天知识(《汉典》)3、坚守:即坚定地守卫。
它与"坚持"意思不同:"坚守"之"守",强调"不使攻破"、不放弃:"坚持"之"持",突出"使继续下去"。
它与"守望"也内涵有别:"坚守"之"坚",是一种意志:"守望"之"望",含一种期待。
坚守良知,就是坚定地守卫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让"良知"丢失、泯灭。
所以不仅要写"良知" ,还要写"坚守" .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守我们的良知,必须对得住自己,必须问心无愧,我们的心地才会纯洁,我们的心灵才会透明,我们的心怀才会坦荡!思路参考:1、讲述生活中坚守良知或良知沦丧的事情。
2、编一个故事,说明背弃良知会给人带来怎样的结果。
3、写成议论文,指出"坚守良知"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如今却被很多人抛弃了。
比如商业上,不少商家用各种手段蒙骗消费者,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参考提纲:主体关键句(一)1 在金钱等各种诱惑面前,让我们坚守良知。
苏武、太宰嚭、三鹿奶粉事件、假货2 在公平正义的较量面前,让我们坚守良知。
任长霞、尾山洪3在强权的威逼面前,让我们坚守良知。
文天祥、刘胡兰(二)1、引文:坚守良知是我们为人处世之本。
2、分论点一:选择坚守良知,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恶势力面前岿然不动。
3、论据一:陈晓兰坚守医德。
4、分论点二:选择坚守良知,就是选择贫贱不移,就是选择在事实面前伸张正义。
5、论据二:尾山宏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
6、分论点三:选择坚守良知,就是选择自信,就是选择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定的拒绝。
7、论据三:考试时不作弊等。
8、结尾:坚守良知,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三)1 在商业领域,如果不坚守良知,就会害人害己。
三鹿奶粉事件、假货2 在政治舞台上,如果不坚守良知,就会身败名裂。
武则天3 在竞技体育方面,如果不坚守良知,就会违背奥林匹克精神。
马拉多拉、琼斯4 在文化娱乐界,如果不坚守良知,就会丧失人格。
赵薇事件例文:坚守良知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
"也许在他们的理念中,每个人来到人世间,生命之神就赋予我们良知。
然而,我们痛心地看到,在复杂与忙碌的当今社会,人类所具有的基本本性--良知,正在悄悄的发生变质,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去年,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令人匪夷所思的新闻:由于猪肉价格不断上涨,某肉包店以废纸箱与病死猪肉以6比4的比例混合制成的"黑心肉包",正面向市场进行疯狂销售。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划在神州大地上的一道深刻的伤痕,24万逝者,时光不会忘记,生者永远铭记与祭奠。
然而,在大地震30周年纪念之际,有人却从中找到"商机",一家公司树立了一道"地震纪念碑",明码实价"正面刻名1000元,背面刻名800元"。
我不知道商家是抱着一种怎么样的心态来"纪念"这人类的悲剧,也许在他们眼里只有金钱与利益。
当看到这些新闻,我内心不由得微微颤抖,商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竟然到了如此地步,他们的做法完全超出道德的最低标准,甚至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底线。
关于这类的新闻还不止于此,"掺沙米"、"注水猪"、"豆腐渣工程"、"黑心棉""大头婴儿奶粉"等等,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词汇,心里只有愤怒,内心只有隐隐作痛,真让人不禁呐喊:天啊,这世上还有没有良知?郭沫若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
没错,具备良知是人类活在世上的的基本条件,良知在一个人的内心中死亡,那么他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只会遭人唾弃;一个社会的崛起,是正义举起社会的明天,但正义慢慢的衰退直到沦亡,那么,明天将会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只有我们坚守良知,高举正义,我们的明天会是风和日丽,阳光灿烂。
良知,是道德的最低标准,是法律的底线,是行为与理智的捍卫者。
一个具有良知的人,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不会超出道德和法律的范围之外,对外对得起天地社会,对内经得起良心的拷问。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良知,那么他会丧失做人的基本准则,他的人生将会是生为天理所不容,死为人民所唾弃。
正如卢梭所说的"良心,你是善与恶的评判者",因此,我们应该有理由让这"批判者"深入人心,在我们内心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