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小数 寄书》公开课教案_6

合集下载

2024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小数教案

2024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小数教案

2024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小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概念,能够读写小数。

2.让学生掌握小数点和小数位的含义,能够比较小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小数的概念,读写小数,比较小数的大小。

难点:理解小数点和小数位的含义,正确读写小数。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人民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纸币上的数字。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小数的概念,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认识小数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系列物品,如水果、文具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品的价格。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价格都是小数。

教师解释小数的构成,如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等。

3.学习小数的读写教师出示几个小数,如3.2、4.56、7.89等,引导学生学习小数的读写方法。

教师示范读写小数,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

学生自主练习读写小数,教师巡回指导。

4.学习小数点和小数位的含义教师通过PPT展示几个小数,如1.23、2.34、3.45等,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和小数位的位置。

教师解释小数点和小数位的含义,如小数点表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隔,小数位表示小数的位数。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指出小数点和小数位。

5.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师出示几个小数,如3.2、4.56、7.89等,引导学生比较大小。

教师解释比较小数大小的规则,如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

学生自主练习比较小数大小,教师巡回指导。

6.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几个小数,如2.34、5.67、8.90等,让学生自主读写、比较大小。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8.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主完成。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认识小数点和小数位的含义教师拿出一张标有价格的物品图片,如一支铅笔的价格是0.5元。

教师:“谁能告诉我,这个价格怎么读?”学生回答:“零点五元。

”教师:“很好,那这里的‘点’是什么意思呢?它叫做小数点,它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呈现一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课程,主题是《认识小数》。

本节课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比较,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小数,为后续学习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并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基本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商品价格标签、体温计等,引出小数这一概念。

然后,我会让学生们尝试着读出这些小数,并让他们思考这些数字与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2. 学习新课接下来,我将通过以下步骤引导学生学习新课:1.认识小数:我将出示一些小数,并让学生们观察它们的特点。

通过引导和讨论,学生们会发现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小数点是它们之间的分隔符。

2.读小数:我将示范如何正确地读出小数,并让学生们模仿。

然后,我会出示一些小数,让学生们试着读出来,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

3.小数的写法:我将示范小数的写法,并让学生们模仿。

然后,我会让学生们试着写出一些指定的小数,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

4.小数的意义:我将通过举例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例如,我将出示一个商品的价格标签,上面写着“$1.99”,并让学生们思考这个价格是什么意思。

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们将理解到小数表示的是一种“部分值”,即某个数量的一部分。

5.比较小数和整数:我将出示一些小数和整数,让学生们比较它们的值。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将认识到小数是一种比整数更精确的表示方式,适合用来表示不足或超过一个整数的数量。

3. 巩固练习在巩固练习环节,我将出示一些练习题,包括小数的读法、写法、意义和比较大小等,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寄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寄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寄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第4课时《寄书》,主要介绍了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通过寄书的情境引入,让学生理解小数的进位和退位概念,并学会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加法(进位)和减法(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一位小数加法(进位)和减法(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位小数加法(进位)和减法(退位)的算理。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对进位和退位有一定的理解。

在学习小数加减法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概念、读法和数线上的位置。

他们对于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大小关系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教师通过寄书的情境引入,与学生进行互动。

教师:同学们,假设你们收到了一封朋友寄来的信,信封上写着:“请帮我计算一下,我寄给你的书本共有3.5公斤,你已收到2.7公斤,请问还有多少公斤的书本在邮途中?”请你们思考一下,应该如何计算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2、引入小数的加法教师出示数线图,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数线位置,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进位概念。

教师:同学们,在数线图上,3.5和2.7分别表示了3.5公斤和2.7公斤。

我们先看看这两个数的位置,它们在数线上分别处于哪里?学生:3.5在3和4之间,2.7在2和3之间。

教师:非常好!那么,我们要计算3.5公斤减去2.7公斤时,可以从哪个位置开始退位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我们从小数部分的个位数开始退位,将3.5的个位数减去2.7的个位数,得到多少?学生计算并回答。

3、进行小数的减法计算教师通过具体的计算示例,引导学生进行小数的减法计算。

教师:现在,我们来计算3.5减去2.7。

首先,我们从个位数开始计算,3减去7,不够减,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需要向十位数借1。

最新北师大版三上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t(定稿)

最新北师大版三上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t(定稿)

最新北师大版三上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t(定稿)第一篇:最新北师大版三上数学《认识小数》教学设计t(定稿)第八单元《认识小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文具店》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会读,写小数。

3、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文具店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文具店看看,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我知道了每本笔记本是3.15元。

生:每支铅笔是0.50元。

生:我看到了每把尺子1.06元。

........师:像标价牌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数叫做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

(二)探究体验师:你知道这些商品的价格究竟是几元几角几分吗?说一说。

生:每本笔记本3.15元是3元1角5分。

生:每支铅笔0.50元是0元5角0分。

生:每把尺子是1.06元,1元0角6分。

(1)师:像3.15,0.50,1.06,6.66等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3.15读作:三点一五。

“.”就是小数点,读数的时候前面的整数部分仍然按整数的读法都读,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直接按顺序读出数字即可,小数点读作“点”。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读读这些小数。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师:你能看图完成下面习题吗?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

生:第一幅图是2元5角2分,用小数表示是2.52元。

生:第二幅图是2元0角4分,用小数表示是2.04元。

生:第三幅图是0元8角1分,用小数表示是0.81元。

习题巩固。

(三)课末总结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己总结收获,交流汇报。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说课稿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

接下来我将以双模相伴数乘于十为主题和大家汇报。

在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在学生经历了小数的认识之后,应该对小数有怎样的理解?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今天的说课。

我们知道认识小数,它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认识。

小数是学生数学习链条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与整数在技术方法和运算规则方面是一致的。

这种密切联系的根源在于他们都采用了十进位直至计数法,也就是数位之间具有时近关系。

正如史明忠教授所说,认识小数核心就在于重新理解十进制。

那么学生经历了丰富的整数学习之后,再来认识小数,那么他们学习的起点又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教材当中的情境。

学生的正确率非常高,我们在访谈当中,孩子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对着就行。

那我们就再思考他们真的理解小数了吗?这种程序性的对应是不是隐藏了什么?于是我们又给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写出对三点一四元的理解。

这是几种典型的情况,其中有38.2%是错的。

他们是怎么想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那个是十四,这个应该是三个人。

可以看出受整数读法的影响,实际上对小数产生了负迁移。

我们又对比两次前侧的题目和结果,我们认为这样开放式的问题能够很好地暴露学生对小数原有的认知状态,也就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体会到整数与小数这种相通的时间关系。

那么怎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实际关系?我们从教材当中去寻找答案。

先看小数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教材和北师版教材都非常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了人民币模型和长度模型来理解小数的十进位之质。

到了小数的意义,学习也仍旧是从这两种模型开始。

最后认识抽象的小数,感受小数是整数的十进位直至的延伸。

那我们就发现,这两种模型在小数的两次认识的过程当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课标,在第一次学习当中,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认识小数,那我们就在想探索具体情境的内涵,发挥具体情境的价值也是认识小数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教案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会读,写小数。

3、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小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人民币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请同学读一位同学写的日记(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收到了很多礼物。

分别是奶奶送的机器人20元,妹妹送的水枪7.45元,爸爸送我的礼物是10.25元的魔方,妈妈送的是小熊15元。

我真高兴,就用手机在“我爱我家”微信群里发了40元的红包,数量4个。

结果爸爸抢到了12.08元,奶奶抢到了12.80元,妈妈抢到了6.66元,妹妹抢到了8.46元。

)发现日记内容里出现了很多的数。

同桌合作,给数分类。

整数一类,小数一类。

揭示课题《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1、生活中哪里见过小数?2、把生活中的小数拿到数学课堂,要从以下四部分内容着手探究:小数的各部分名称、小数的读法、小数的写法、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3、小组合作,建立初步认知,完成学习单。

以“7.45元”这个小数为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读读数学书中的提示内容,小组合作研究,建立对小数的初步认知,并完成以下内容:(1)你认为7.45这个小数包含几部分?(2)7.45读作:(3)写一遍7.45这个小数:(4)7.45元是()元()角()分。

4、汇报a,三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b,整数部分正常读,小数部分只读数,不带计数单位。

要用汉字写出读数。

C,从左向右写数d,7.45元是7元4角5分教师随机点拨,举例说明。

三、巩固提高1、游戏“抢红包”。

2、111元1角1分=()元,读作:3角=()元,读作:8角2分=()元,读作:3、4米3分米6厘米=( )米,说想法。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小数 寄书》公开课教案_1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小数  寄书》公开课教案_1

《寄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第4课题教学目标: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计算过程中需要处理的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

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位,退位)。

难点:能够用小数加减法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妙想到书店买了两本书。

一本《童话故事》3.4元,一本《数学世界》16.5元。

妙想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

汇报计算结果,师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用学到的知识帮妙想解决了一个问题,真棒!她要把这两本书寄给同学们阅读,以表示感谢。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课件出示:妙想到邮局寄书,其中《童话故事》需要邮费1.6元,《数学世界》需要邮费12.8元。

1、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列式?(只列式不计算)罗列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列式。

寄两本书一共需要多少钱?1.6+12.8=《数学世界》的邮费比《童话故事》的邮费贵多少钱?12.8-1.6=2、如果不具体计算,你估计寄两本书一共需要多少钱?《数学世界》的邮费比《童话故事》的邮费大约贵多少钱?说说你的理由。

课适当提醒:所需邮费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也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小组讨论一下。

汇报交流估算结果,解释估算过程,师小结。

3、师:现在请你帮妙想算一算,她一共需要付多少钱?验证一下刚才我们估算的结果。

试试看。

做完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独立选择算法计算,师巡视指导。

小组交流算法。

4、汇报交流结果。

投影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教师适时总结。

方法一:1元+12元=13元,6角+8角=1.4元,13元+1.4元=14.4元方法二:1.6元=16角,12.8元=128角,16角+128角=144角,也就是14.4元。

方法三:可以用竖式计算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那你比较一下计算与前面估算的差距,说一说。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的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的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这一课的说课稿。

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初步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从而为后续学习小数及其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的认识。

教材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存在,并初步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小数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认知能力,但对于小数的认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三、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小数,知道小数的特征和构成。

2. 学会读、写小数,掌握小数的基本读写方法。

3. 能够区分整数和小数的不同,形成初步的小数概念。

4.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概念和基本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 教法: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小数。

2. 学法:通过观察、比较、实践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小数问题。

比如:你去超市购物时,有没有注意到商品价格中有一些数字是小数?这些小数是什么意思?怎么读、怎么写呢?2. 新课学习: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

例如:讲解1元2角的小数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小数点的读法和写法。

同时,通过与整数对比,让学生了解小数与整数的区别和联系。

3. 实践操作:安排一些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小数的理解。

比如:让学生到超市收集一些商品价格标签,并尝试读出其中的小数;或者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寄书》教案设计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上课伊始,创设妙想去邮局寄书遇到问题,不会计算邮费,请同学们帮忙的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2.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本节课不仅重视学生直观理解知识并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同时还十分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展示,让学生通过“直观比较——讨论探究——抽象概括”这一学习过程来发现知识、感悟方法,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创新机会。

通过交流、碰撞,激活思维,促进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的培养。

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1.算一算,想一想。

(1)算一算:135+86 123-57
(2)想一想:计算整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计算时从哪位开始算起?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2.情境导入,引入课题。

师:妙想是一个特别有爱心的小女孩,她要把自己用零花钱买的课外书寄给灾区的小朋友。

可是当她来到邮局,邮局的叔叔告诉她“两包书的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8元”时,妙想有些着急,不知道应该如何计算一共需要的钱数,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她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先通过复习整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进行知识储备;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探究新知
1.初步探究小数加法估算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86页主题图。

(2)提出问题: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元?
(3)学生认真思考后尝试独立估算,然后与同伴交流估算的方法和过程。

预设
生1:1.6元是1元多,12.8元是12元多,所以总钱数一定比13元多。

生2:1.6元不到2元,12.8元不到13元,所以总钱数一定比15元少。

……
(只要学生说清楚估算的方法和思考的过程,对于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2.探究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提问:妙想一共要付多少元,应该如何正确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后与同桌交流并汇报。

(2)交流:这道题和以前学习的运算有什么不同?
(以前学习的都是整数运算,而这道题是小数运算)
(3)提问:整数加减法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
生1: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生2: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哪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当十。

(4)组织学生探究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否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见课堂活动卡)
学生汇报。

预设
生1:我发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要保证相同的数位对齐。

所以在列竖式计算时,1.6的6和12.8的8要对齐;1.6个位上的1和12.8个位上的2要对齐,计算结果是14.4。

生2:我们小组发现,在计算小数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实际上就是小数点对齐,所以可以这样笔算:
师小结:用整数加法计算的方法类推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真了不起!在计算小数加法时应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保证相同数位对齐。

从低位算起,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3.探究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问题:妙想付了15元,应找回多少元?
(1)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3)指名汇报。

预设
生:我是这样想的,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相同,也是相同数位相减,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当十,然后再算。

(教师板书竖式写法)
师:谁能说说把15写成15.0有什么好处呢?
(保证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不容易出错)
师:从个位5借1后是怎样算的?
(1元就是10角,就是10个0.1元,减去4个0.1元,剩0.6元,整数部分都是14,相减没有剩余)
教师小结: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

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哪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当十,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2.9+0.5 12.5+4.6 6.7+4.9
5.6-1.7 7.2-0.8 15.2-7.6
2.解决问题。

小田村出售黄姜32.8吨,大田村出售黄姜49.5吨。

大田村和小田村共出售黄姜多少吨?大田村比小田村多出售黄姜多少吨?
3.拓展训练。

35元能买到哪些文具?需要多少元?
书包墨水卷笔刀铅笔文具盒钢笔
24.8元 2.7元 3.6元0.5元13.4元10元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布置作业
教材87页1,2题。

板书设计
寄书1.6+12.8=14.4(元) 15-14.4=0.6(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