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流变学.第五章原油流变性的评价及测定

合集下载

原油流变曲线

原油流变曲线

原油流变曲线原油流变曲线是石油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用来描述原油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流变性质。

通过研究原油流变曲线,可以对原油的流变特性进行分析,进而指导石油生产过程的设计与调整。

本文将从原油流变曲线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原油流变曲线的定义原油流变曲线是指将原油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表示出来的一条曲线。

剪切应力是指在原油中施加剪切力产生的应力,而剪切速率则是原油在受到剪切力作用下的变形速率。

原油流变曲线可以分为剪切应力-剪切速率曲线、粘度-剪切速率曲线以及剪切应力-粘度曲线等不同表示形式。

二、影响原油流变曲线的因素1. 原油成分及含量:原油的成分及含量将直接影响其流变性质。

不同组分的原油在剪切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流变行为,例如某些原油在低剪切速率下呈现剪切稀化,而在高剪切速率下则呈现剪切稠化的特性。

2. 温度:温度对原油的流变性质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升高会导致原油的粘度降低,使其在剪切过程中流动性增强,流变曲线也会相应发生改变。

3. 懸浮物含量:原油中的悬浮物会对流变特性产生重要影响。

悬浮物在流体中的分布和浓度将影响流体的流动性和黏稠度,进而改变原油的流变曲线。

4. 含水量:原油中的水含量也是影响流变曲线的一个重要因素。

水的存在会降低原油的粘度,使其在剪切过程中呈现更加稀释的特性。

三、原油流变曲线的应用1. 物性评价:通过研究原油的流变曲线,可以评估原油的黏稠度、流动性以及流变特性等物性参数。

这对于在石油生产中进行油井测试及井筒流体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2. 油藏开发:原油流变曲线对于油藏的开发和开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分析原油的流变特性,可以为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重要依据,例如在注水、注聚等工艺中通过调整剪切速率来优化原油的流动性。

3. 流程设计:原油流变曲线也是流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

在炼油过程中,不同原油的流动性差异会影响到管道输送、减压装置以及储存等环节的设计。

原油流变学非牛顿含蜡原油的历史效应

原油流变学非牛顿含蜡原油的历史效应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需要加强不同油藏、不同开 发阶段、不同原油类型之间 的对比研究,以更好地指导
油藏开发实践。
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现 代技术手段,如数值模拟、 人工智能等,对原油流变学 非牛顿含蜡原油的历史效应 进行更加精准和深入的研究。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同推动原油流变学非牛顿 含蜡原油的历史效应的研究
进展和应用推广。
非牛顿含蜡原油的流变特性
01 02 03 04
非牛顿含蜡原油是指含有一定量蜡的原油,其流变特性比较复杂。
在低温下,非牛顿含蜡原油容易形成网状结构,表现出较强的非牛顿 性。
这种非牛顿性会导致原油在低温下难以流动,给油田生产和运输带来 困难。
研究非牛顿含蜡原油的流变特性对于解决油田生产和运输中的问题具 有重要意义。
原油流变学非牛顿含蜡原油的历史 效应
目 录
• 引言 • 原油流变学概述 • 非牛顿含蜡原油的历史效应 • 应对非牛顿含蜡原油历史效应的策略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
原油流变学在石油工业中的重要性
原油流变学是研究原油流动和变形行为的科学,对于石油工业具有重要意义。非牛顿含蜡原油是一种 复杂的流体,其流变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压力、剪切历史等。
等参数的影响规律。
为石油工业提供指导
通过研究非牛顿含蜡原油的历史效应,为石油工业在实际生产中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 持。了解非牛顿含蜡原油的流变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优化油藏开发方案、提高管
道输送效率以及改进油品加工工艺。
02 原油流变学概述
流变学定义
01
流变学是研究物质在应力、应变、温度等因素影响下流动和变 形的科学。

工业流变学(5)17.10.31

工业流变学(5)17.10.31

5.1
原油的流变性
5.1.6 计算原油粘度的经验公式
与特定原油性质有关的常数 绝对温度
1.地面脱气原油的粘度
运动粘度
log log 0.8 A B log T
2.饱和原油的粘度
饱和原油的粘度
b aod
与溶解油气比有关的系数
无气或死油粘度
3.未饱和原油的粘度
1
3
3.流变特性随温度的变化
(3) T终<T< T反
T反>T> T失
相态:析出的蜡晶增多、聚集,原油 lgη
2
原油的粘温曲线
1 2 3
的凝胶化过程开始,形成海绵状的凝
胶体。此时,已析出的蜡晶在生长, 胶质和沥青质被吸附或与蜡共晶,形 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分子团、小颗粒, 它们的相互作用力大为增强。 流变性:原油出现粘度反常。粘度随 剪切速率而变化,粘温曲线分叉。表 T 终 T T反 失 T析 T
Sw
反转点或反相点
5.1
原油的流变性
5.1.4 原油的触变性
1.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变化——五个过程
当温度低于失流点后,含蜡原油的流型应称之为具有触变性的屈服拟塑性流体。
触变性指在恒定的剪切速率和温度下表观粘度随时间可逆性减小的现象。
屈服值 τ
y b
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平衡 e c d h f
g a 原油的触变性
泥浆的滤失性能有利于在井壁上形成薄而韧、摩擦系数小的泥饼。
冷却和冲洗钻头,清扫井底岩屑。否则会影响机械钻速、钻头进尺、造成重复切削
调节比重,以建立与地层压力相平衡的液柱压力, 防止喷、漏、塌、卡等井下故障。
5.2
泥浆的流变性

第五章-原油评价及加工方案流程

第五章-原油评价及加工方案流程

六、原油分类
❖ 原油的分类(美国矿务局分类法)
七 各馏分油性质
第二节 原油加工方案的确定
所谓原油加工方案,其基本内容是指原油可以生产什么 产品以及使用什么样的加工手段来生产这些产品。理论上,可 以从任何一种原油生产出各种所需的石油产品,但实际上,原 油加工方案的确定(确定原油加工方案的原则)取决于许多因 素:如市场需要、经济效益、投资力度、加工技术水平和原油 特性等。如果选择的加工方案适应原油的特性,则可以做到用 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 直馏汽油的ON为47,初馏~130℃馏分是重整的良好原料 ❖ 航煤馏分的密度大、结晶点低,可以生产1号航煤 ❖ 直馏柴油的柴油指数较高、凝点不高,可以生产−20号、
−10号、0号柴油。产品须适当精制。 ❖ 减压馏分油不宜生产润滑油,可用作催化裂化或加氢裂化
的原料。
❖ 减渣不宜用来生产润滑油,但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可 用于生产沥青产品。胜利减渣的残炭值和重金属含量都较 高,只能少量掺入减压馏分油中作催化裂化原料,最好是 先经加氢处理。一般多用作延迟焦化的原料。
胜利混合原油的评价结果如下:
主要特点:胶质含量高(约为23%),密度较大(大约在
0.900g/cm3),另外,含蜡量较高,含硫(大部分在1%左右) 原油,因此是属于较为典型的含硫中间基原油。胜利原油中的 轻馏分含量比大庆原油少。200℃以前的收率约7%(w), 350℃前约24~25%,500℃以前的总拔出率约占原油的 50%(w)。
可以经丙烷脱沥青及精制生产残渣润滑油,但难以生产 高质量的沥青产品。
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大庆原油的加工方 案采用燃料-润滑油加工方案最为理想,或者 采用燃料-润滑油-化工型方案。原油评价数 据表明,大庆原油是生产优质润滑油和各种 蜡的良好原料。

原油流变学

原油流变学

油工业出版社.1990
5.其它一些参考书。
课程简单介绍及一些具体要求:
1.考试课,统一考试。 2.总学时36,理论讲授33学时,实验3学时。 3.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出勤、作业、课堂表现)20%, 实验成绩10%
4.课程名称为“流变学”,实际为“非牛顿流体力学”,
更具体应为“原油流变性及其测量” 5.主要讲授的内容:流变学基础、流变性测量、结合专业
物质被看成是连续介质,就摆脱了复杂的分子运动,而着
眼于宏观运动,那么反映宏观物质的各种物理性质都是空 间坐标的连续函数,在解决流变学问题时,就可应用数学
分析中的连续函数概念进行数学解析。
当所研究的物体大小与物质分子的平均自由行程在同一个 数量级时,连续介质模型是不适用的。
二、连续介质中的力
在流变学中,作用在质点上的力用应力表示 1、应力矢量(stress vector) 假定作用于p点的力为F, 那么p点的应 力矢量定义为:
压缩与膨胀。
简单拉伸: 物体只在一个方向(受力方向)上产生拉伸
应变。长细比很大的杆件单向拉伸时,只能度量出拉伸方
向的应变。 拉伸应变(extensional strain): 应变速率(extensional strain rate):
xx dx / x
xx dx /xdt d xx / dt
流体(如润滑油、油漆、泥浆等)的流动规律,而且把20世 纪以前积累下来的有关流变学的零碎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归 纳,并正式命名为流变学(Rheology)。1929年Bingham等 倡议成立了美国流变学会(society of rheology of USA),且
同年创刊流变学杂志(Journal of Rheology)。人们一般以此

(完整版)原油流变学

(完整版)原油流变学

第一章1粘性;当相邻流层存在着速度差时,快速流层力图加快慢速流层,慢速流层力图减慢快速流层,这种相互作用随着速度差的增加而加剧,流体所具有的这种性质就是粘性2动力粘度:流体对变形的抵抗随形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的性质3运动粘度: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流体密度的比值4流变学:是一门研究材料或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与流动的科学5流变学研究的是纯粘性固体与牛顿流体状态间的所有物质的变形与流动的问题5物质的流变性: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与流动的性质6连续介质:就是把物质看做是由一个挨一个的,具有确定质量的,连续的充满空间的众多微小质点所组成的7一般施加到材料上的力有三种或三种的组合:拉力,压缩力,切向力8应变速率又分为拉伸应变速率和剪切应变速率9剪切应变速率描述的是流体的剪切运动,拉伸应变速率描述流体的拉伸运动10剪切速率:单位时间内剪切应变的变化11本构方程(流变状态方程,流变方程):料宏观性质的数学模型12物质的流变学分类:刚体,线性弹性体,弹粘性体(弹粘性固体,粘弹性流体),非线性粘性流体,牛顿流体,无粘性流体。

13德博拉准则:De很小,呈现粘性,很大,呈现弹性14分散体系:指将物质(固态,液态,气态)分散成或大或小的粒子,并将其分布在某种介质之中所形成的体系15非均匀分散体系具备的2个条件:在体系内个单位空间所含物质的性质不同,存在着分界的物理界面16流体的流变性分类:按照流体是否含牛顿内摩擦定律(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按流体是否具有弹性(纯粘性流体,粘弹性流体),按照流变性是否与时间有关(与时间有关的流体,与时间无关的流体)17与时间无关的流体:牛顿流体,胀流型流体,宾汉姆流体,屈服-假塑性流体,卡森流体18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表观粘度是减小的,因此假塑性流体具有剪切稀释性19剪切稀释性:对于假塑性流体,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或剪切应力的增加,表观粘度降低,对其他类型的非牛顿流体,也表明这一特点,这一特点在流变学上称为剪切稀释性20具有剪切稀释性的原因:假塑性流体是最常见的非牛顿流体,在乳胶类,悬浮类,分散类物料中广泛遇到。

原油流变性的研究

原油流变性的研究

在渗流孔道内充分接触与混合, 加上原油内本身存
在着部分天然乳化剂, 逐渐将部分水与原油混合乳
化起来。随着油田水前缘不断推进, 油水乳化逐渐加
剧, 因此, 原油中乳化水含量就会不断增加。 随着原
油乳化水含量的变化, 原油的粘度相应也发生较大
的变化。而原油粘度差异又是导致开采过程中, 注水
前缘指进和前沿突破的重要因素。 因此探求乳化水
韦 5 原油主要属于稠油范畴, 而其它几个油田 的原油主要属于易凝含蜡原油, 当温度高于反常点 时, 崔庄、范庄、码头庄原油粘度相对较低, 流变性表 现较好, 而韦 5 原油粘度较高, 其流变性相对较差。 当原油的温度在反常点以上, 范、崔、码油田的原油 粘度随温度降低, 其粘度变化梯度较小, 而韦 5 原油 表观粘度的变化梯度远远小于其它几个油田的原油
Ξ 收稿日期: 2005 年 10 月 28 日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年第 1 期 郑丽梅 原油流变性的研究
81
合物在原油中易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这种结构在原 油流动时容易破坏, 破坏的程度与流动的速度有关。 当原油静止时, 结构得以恢复, 重新流动时粘度就很 大。所以原油具有异常的粘度, 在渗流时易发生滞后 现象。要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就必须改善原油的流变 性, 及降低其粘度和极限动剪切应力。 2. 2 原油触变性实验开展
原油流变性的研究
郑丽梅Ξ
(江苏金湖县试采二厂)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崔庄、韦 5 等具有江苏油田原油代表性质的原油的流变性开展实验研究, 在对 原油的全分析、流型、触变性、粘温性等实验开展的基础上, 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并对产生的实验 结果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初步确定了江苏油田原油的组分性质, 流变模型、粘温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等结 论。

原油流变学.第五章原油流变性的评价及测定

原油流变学.第五章原油流变性的评价及测定

图5-2 原油的实验流变曲线
从实测的含蜡原油的流变曲线分析,有如下的流变方程可 供选用: = (1)牛顿流体

(2)假塑性流体
n =K
(3)带屈服值的非牛顿流体
n = R K
为了判断所选用的流变方程与实验数据的拟合是否合适,通 常应综合考虑如下情况: (1)相关系数R越接近1,反映出变量间的密切程度越高。
( i ˆi ) 2 R 1 ( i ) 2
式中 R—相关系数; i —实测值; ˆi —通过所选用方程求得的 与实测值相对应的计算值; —N个 i 值的算术平均值,即 1 N i N 1
(2)相对误差
( i ˆi ) / i 为最小,一般允许在10%以内。
具体预处理方法是:将一批已盛有油样的密封磨口 d 瓶放入水浴锅内,静置加热至80℃,并恒温2h,使瓶 内原油依靠分子的热运动达到均匀状态,随后静置自
然冷却至室温,并存放在环境温度变化较小处,存放
48h以上,则可以认为该批油样已形成结构状态相同 的基础油样。 但是也发现,经预处理过的油样,随着存放时间的 延长,会因自身的物理化学作用以及外部条件的影响
为确定实用温度范围内原油的粘度,可用粘-温方程拟 合实验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推导的计算公式如下:
N (lg i )Ti lg i · Ti B N Ti 2 ( Ti ) 2
lg i B Ti A N
式中,Ti 为测温, i 为粘度测量值,N为实验点数。
而老化,使实验结果有所增大。不同组成的原油,随
存放时间而老化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对已预处理 的一批油样,要抓紧时间尽快完成一项实验研究,在 分析实验结果时,应注意这一潜在因素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目前工程上常用来评价原油
流变性的指标是凝点、粘度和屈服值。
§5.1实验油样的预处理
油样预处理的目的,是使油样具有相同的组成和相同的
初始状态,保证室内实验数据具有重现性和可比性。 一、取样
在原油开采和储运过程中,由于层位变迁及经历集输、
储运等环节,使原油的组成和历史“记忆”效应会因取 样方法和地点而不同,其流动特性可能有所差异。因此 首先需要在油田或管道,选择合适的取样点,采取正确 的方法,取得有代表性的油样。所取油样应密封桶装,
图5-2 原油的实验流变曲线
从实测的含蜡原油的流变曲线分析,有如下的流变方程可 供选用: = (1)牛顿流体

(2)假塑性流体
n =K
(3)带屈服值的非牛顿流体
n = R K
为了判断所选用的流变方程与实验数据的拟合是否合适,通 常应综合考虑如下情况: (1)相关系数R越接近1,反映出变量间的密切程度越高。
§5.2原油凝点及其测定
凝点或倾点都是以温度表示的评价原油流动性的条件性指标。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热力和剪切条件下,被测油样刚刚失去流动 性时的最高温度。倾点,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被测油样能保持流 动性的最低温度。按照美国的ASTMD97标准方法,同一油样的 测试结果,其倾点高于凝点3℃。凝点在我国以及前苏联国家比 较常用,而倾点在国际上特别是欧美国家被普遍使用。 原油的凝固,会因组分的不同而异。对于含蜡量较高的原油, 其凝固是一种条件性的结构性凝固。另一类原油,胶质、沥青质 的含量较高,即使在较高的温度下,原油的粘稠度仍很大,当油 温足够低时,原油变成为无定形的胶状物质,没有足够的外力也 不能使其产生流动,这种状态的凝聚,常被称为粘稠凝结。
具体预处理方法是:将一批已盛有油样的密封磨口 d 瓶放入水浴锅内,静置加热至80℃,并恒温2h,使瓶 内原油依靠分子的热运动达到均匀状态,随后静置自
然冷却至室温,并存放在环境温度变化较小处,存放
48h以上,则可以认为该批油样已形成结构状态相同 的基础油样。 但是也发现,经预处理过的油样,随着存放时间的 延长,会因自身的物理化学作用以及外部条件的影响
实际上含蜡原油以及添加降凝剂的含蜡原油往往具有 较强的历史效应,凝点作为原油在非牛顿温度范围内的 一个流动性评价指标,必然与原油的各种历史有关。因 此,不同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条件,所测结果可能不同, 在提供凝点实验结果时,应说明用什么标准,在什么条 件下测定的原油凝点或倾点。 针对含蜡原油往往具有较强的历史效应的特点,行准 SY/T 0541—94“原油凝点测定法”比较科学。此法把经 预热至某一选定温度的油样装入凝点试管中,以0.5~ 1℃/min的降温速度冷却原油至高于预期凝点8℃时,每 隔2℃观察一次试样的流动性,直至将凝点试管水平放 置5s而原油不流动时的最高温度,定义为该试样的凝点。 测试的方法步骤见具体标准。
§5.3原油粘度的测定 目前旋转流变仪的同轴圆筒系统在室内测定原油粘度或表观粘 度的应用比较普遍。现着重介绍用旋转流变仪的同轴圆筒测量系 统测试原油的动力粘度或表观粘度的有关问题。 一、原油动力粘度的测量 目前在测量牛顿流体的粘度时,相对测量误差一般允许在3%以 内。一般当油温高于原油的凝点TZ+(10~15℃)以上时(TZ应 是在相同热力条件所测的凝点),原油常常呈现牛顿流体特性。 因此,一般情况下都得首先确定原油被加热的温度,并测出该加 热温度下原油的凝点,则可估计某测温下原油的流变类型。如果 测温比凝点高得多,可以肯定原油呈现牛顿流体特性,就可任选 一剪切速率档,测出对应的剪切应力值,根据公式 = ,即 可求得值。
然后运到实验室。
在油样的运输和存放中,由于环境温度等的变化,原油可能分
层或析出蜡晶并粘附在桶内壁上,致使桶内原油不均匀。因此, 从桶内取油样前,必须充分搅拌桶内原油(必要时还需适当加 热),先装到一个较大的容器内(必要时容器也要预热),再搅 拌均匀,然后分装到较小的磨口瓶内(一般可用100ml瓶)密封 保存,可作为组成相同的基础油样。 二、预处理 理论上分析,最好将已分装的油样,统一加热到原来所处油 层的温度,以恢复它在油层中的原始构成状态,但由于在开采过 程中层位变迁,以及采油和集输方法的不同,难以确定原油在油 藏中的真实温度。而且外输原油往往是不同区块经多路集输的混 合原油,因此,原始的温度就更难确定了。目前,为使原油成为 均匀溶液,一般选用80℃作为预处理温度。
二、非牛顿原油表观粘度的测量与实验数据处理 呈现非牛顿特性的含蜡原油,其表观粘度是一个条件性很强 的指标,因此作为基础物性参数,测定表观粘度时需要根据研究 应用目的和原油流变性基本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和实 验条件。 下面所述是测定原油在某温度下的动平衡态表观粘度的常规 方法,规定条件为:将原油加热至选定的温度,装入流变仪后静 态降温,降温速度控制在0.5~1℃/min之间,将油样降至测温后, 恒温20min(根据流变仪特点和测温的高低,恒温时间可适当减 小或延长),使被测油样温度一致。选定5个以上剪切速率档, 首先选其中最低的剪切速率档测试,测得此恒剪切速率下剪切应 力随剪切时间变化的曲线。若τ值不随时间而变,说明此温度下 的原油尚无触变性。如果τ值随剪切作用时间而下降,说明此温 度下的油样已具有触变性。
工程上常用凝点或倾点作为原油管道停输后管内原油胶凝可能 性的判据。为保证管道停输后能安全再启动,SY/T 5537— 2000“原油输送管道运行技术规范”和SY/T 6469—2000“原油管道 加降凝剂输送工艺技术规范”规定,原油进站温度应高于其凝点 以上3℃。但由于不同原油在凝点附近的粘温关系以及胶凝结构 与温度的关系特性不同,象典型的含蜡原油其在凝点以上3℃的 粘稠程度有时很小,但随温度的降低,其粘稠程度以及屈服值大 幅度升高;而稠油类的原油,即使在远高于凝点的温度下,其粘 度仍非常高,因此,这种以凝点为参考温度统一规定各类原油安 全输送温度的方法,具有不小的局限性。 凝点的测定方法简便,设备简单,特别适用于生产现场快速监 视原油的流动性能的变化。原油的凝点与其低温粘度、触变性和 屈服应力的测定密切相关,常常首先测定该油样的凝点,根据凝 点的高低来制定其它各项指标的实验方案和测试方法。
度的加热时,即使其流变性有不同程度的恶化,其低温
流变性也比未经Βιβλιοθήκη 处理时的好。而实际工程中,例如含蜡原油的管道加热输送中,原油并未进行80℃的预处理,
那么,室内经预处理后测得的原油低温流变性就会比工
程实际条件下的好,这种数据在实际应用时,可能会带 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必对原油80℃的 预处理。
(3)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如是否出现屈服现象等。
常用流变方程中常数的求解,可按如下方程计算:
n ,求解K、n值 幂律流体方程: =K
i lg i · i N lg i lg lg n i ) 2 ( lg i ) 2 N (lg
对于已出现触变性的含蜡原油,必须测得各剪切速率下对应的
动平衡剪切应力(一般5min读一次数,当连续4各读得的剪切应
力,其变化值不超过5%,即认为达到动平衡态)。采用由低至 高逐级改变剪切速率档的方法,目的是使油样的剪切速率逐渐递
增,相应的内部结构破坏程度逐步加大,以能较快、较准确地得
到各剪切速率相对应的动平衡状态下的剪切应力和表观粘度。这 是含蜡原油的非牛顿结构特点所决定的。采用上述由低到高逐级 变换剪切速率档测动平衡剪切应力的方法,一个测温下,只需一 又能得到重复性较好的结果。在我国用于原油粘度或表观粘度测 定的标准有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0520—93“原油粘度测定— —旋转粘度计平衡法”。
个油样,就能测到一条动平衡态的流变曲线。这样既节省了时间,
在双对数坐标上描绘流变曲线。流变曲线变化的趋势有可能
出现如图5-2所示的多种情况: (1)流变曲线为一条斜率等于1的直线,(如直线①),则可判 断原油呈现牛顿流体特性。 (2)若连线为一条斜率小于1的直线(如直线②),则可判断原 油呈现假塑性流体特性。 (3)若连线有可能出现折点的直线段或光滑曲线(如曲线③), 则有两种可能,要结合实验现象来分析。即若在实验中发现有屈 服现象,这时就可按光滑曲线来处理,该实验条件下的原油,呈 现屈服-假塑性流体特性。若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屈服现象, 就可将实验点的处理成有折点的两直线段,原油呈现假塑性流体 特性,只是在不同的剪切速率范围内,流变方程不同。( 4 )若 实验点的连线为凹向剪切应力轴的光滑曲线,则可判断原油呈现 屈服-假塑性流体特性(如曲线④)。
我国用于原油凝点测定的标准有
国标GB/T510-83“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行准SY/T 0541—94“原油凝点测定法”。 GB/T510-83规定,将装有试样和温度计的试管加热至50±1℃后, 在室温中静置降温至 35±5℃,再将试管直接移至比预期凝点低 7~8℃的冷浴套管中冷却,当试样冷却到预期凝点温度时,将试 管倾斜45°并保持1min,然后观察试样液面是否发生了移动。如 果试样表面移动,则重新加热到 50±1℃,改变预期凝点温度, 重复实验,直至某实验温度能使试样的液面停留不动,而提高 2℃又能使液面移动时,取液面不动的温度作为试样的凝点。由 于 GB 规定,当液面移动时,必须重复加热至 50℃后再重新测定, 那么,这种重复加热和多次的试管倾斜往往会恶化那些对加热温 度等历史较敏感的含蜡原油的低温流变性,造成原油的凝点偏高, 并且实验的重复性很差。因此,GB/T510-83不适用于对加热温 度和剪切比较敏感的油样。
而老化,使实验结果有所增大。不同组成的原油,随
存放时间而老化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对已预处理 的一批油样,要抓紧时间尽快完成一项实验研究,在 分析实验结果时,应注意这一潜在因素的影响。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不少含蜡原油来说,
80℃往往是其最优或较优的加热温度,经上述80℃预处
理后,原油的低温流变性往往较好,这时再进行不同温
( i ˆi ) 2 R 1 ( i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