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种类

合集下载

十三种类型换热器结构原理及特点(图文并茂)

十三种类型换热器结构原理及特点(图文并茂)

十三种类型换热器结构原理及特点(图文并茂)一、板式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板式换热器由高效传热波纹板片及框架组成。

板片由螺栓夹紧在固定压紧板及活动压紧板之间,在换热器内部就构成了许多流道,板与板之间用橡胶密封。

压紧板上有本设备与外部连接的接管。

板片用优质耐腐蚀金属薄板压制而成,四角冲有供介质进出的角孔,上下有挂孔。

人字形波纹能增加对流体的扰动,使流体在低速下能达到湍流状态,获得高的传热效果。

并采用特殊结构,保证两种流体介质不会串漏。

板式换热器结构图二、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螺旋板式换热器是一种高效换热器设备,适用汽-汽、汽-液、液-液,对液传热。

它适用于化学、石油、溶剂、医药、食品、轻工、纺织、冶金、轧钢、焦化等行业。

结构形式可分为不可拆式(Ⅰ型)螺旋板式及可拆式(Ⅱ型、Ⅲ型)螺旋板式换热器。

螺旋板式换热器结构图三、列管式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列管式换热器(又名列管式冷凝器),按材质分为碳钢列管式换热器,不锈钢列管式换热器和碳钢与不锈钢混合列管式换热器三种,按形式分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型管式换热器,按结构分为单管程、双管程和多管程,传热面积1~500m2,可根据用户需要定制。

列管式换热器结构图四、管壳式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管壳式换热器是进行热交换操作的通用工艺设备。

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石油化工、电力、轻工、冶金、原子能、造船、航空、供热等工业部门中。

特别是在石油炼制和化学加工装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换热器的型式。

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图五、容积式换热器的构造原理、特点:钢衬铜热交换器比不锈钢热交换器经济,并且技术上有保证。

它利用了钢的强度和铜的耐腐蚀性,即保证热交换器能承受一定工作压力,又使热交换器出水质量好。

钢壳内衬铜的厚度一般为1.0mm。

钢衬铜热交换器必须防止在罐内形成部分真空,因此产品出厂时均设有防真空阀。

此阀除非定期检修是绝对不能取消的。

部分真空的形成原因可能是排出不当,低水位时从热交换器,或者排水系统不良。

换热器的种类及使用条件

换热器的种类及使用条件

换热器的种类及使用条件
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机械等领域的传热装置。

它可以将相互接触的两种流体之间的热量进行传递,从而达到加热、冷却、蒸发、浓缩等目的。

换热器选择的种类和使用条件与所需传热的流体、操作温度、压力、流量等有关。

本文将详细介绍换热器的种类及使用条件。

一、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传热装置,其主要由管壳体、进出口管口、传热管束等构成。

它的使用条件如下:
1.应用环境
适用于总热量需要大,对碳钢材质无特殊要求的场合。

2.操作温度和压力
管壳式换热器的操作温度和压力范围均较广,一般可以在-200℃~500℃、0.1MPa~10.0MPa的范围内使用。

3.流量条件
管壳式换热器的流量要求较高,适用于流量大、热负荷集中的场合。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以板片为传热介质的传热装置,由一系列波纹的金属板片组成。

其使用条件如下:
板式换热器适用于流量小、热负荷分散的场合。

在对材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于化学工业、制药工业等行业。

三、螺旋板式换热器
螺旋板式换热器适用于高粘度、易结垢、易沉淀的流体传热。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流量要求适中,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场合。

适用于换热条件苛刻、对材质要求高的场合,如高压高温应用。

总的来说,选择换热器的种类和使用条件应根据所需传热的流体、操作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来决定,以达到最好的换热效果。

换热器

换热器

3.3 换热器选择3.3.1 换热器的类型换热器种类很多,按热量交换原理和方式,可分为混合式、蓄热式和间壁式三类。

其中间壁式换热器按传热面的形状和结构可分为:管壳式、板式、管式、液膜式、板壳式与热管。

目前,在换热设备中,使用量最大的是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该类换热器具有可靠性高、适应性广等优点,在各工业领域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尽管受到了其他新型换热器的挑战,但反过来也促进其自身的发展。

在换热器向高参数、大型化发展的今天,管壳式换热器仍占主导地位。

列管式换热器可根据其结构特点,分为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形管式、填料函式和釜式重沸器五类。

各类换热器特性如下表。

表3-1 各类换热器特性3.3.2 换热器选型原则换热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流体的性质;压力、温度及允许压力降得范围;对清洗、维修的要求;材料价格;使用寿命等。

本项目选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列管式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中常用的是固定管板式和浮头式两种。

一般要根据物流的性质、流量、腐蚀性、允许压降、操作温度与压力、结垢情况和检修清洗等要素决定选用列管换热器的型式。

从经济角度看,只要工艺条件允许,应该优先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但遇到以下两种情况时,应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①壳壁与管壁的温差超过70℃;壁温相差50~70℃。

而壳程流体压力大于0.6MPa时,不宜采用有波形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②壳程流体易结垢或腐蚀性强时不能采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综合考虑本次设计任务及制造、经济等个方面,本次设计主要采用浮头式和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3.3.3换热管规格选择①管子的外形:列管换热器的管子外形有光滑管和螺纹管两种。

一般按光滑管设计。

当壳程膜系数低,采取其他措施效果不显著时,可选用螺纹管,它能强化壳程的传热效果,减少结垢的影响。

②管子的排列方式:相同壳径时,采用正三角形排列要比正方形排列可多排布管子,使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耗量降低。

换热器分类和特点

换热器分类和特点

换热器分类和特点
1. 板式换热器啊,那可是换热器家族里的小巧精灵!就像你家里那精致的小摆件,体积不大但功能强大。

你看,在一些需要紧凑空间的地方,它就能大显身手啦!比如说小型的暖通系统。

2. 管式换热器,这可是个厉害的家伙!像个大力士一样,能承受很大的压力和温度呢!大型化工厂不就经常用它嘛,那可真是稳定运行的保障啊!
3. 翅片管式换热器,哎呀呀,就像是给换热器穿上了超级保暖的羽绒服!加大了换热面积呢。

汽车的散热器不就是用它来保证汽车不“发烧”嘛!
4. 螺旋板式换热器,这多特别呀,像一条盘旋的巨龙!弯曲的设计让它在一些特殊工况下表现超棒的哟,想想那些不走寻常路的工业流程就懂啦!
5. 板翅式换热器,嘿,这就是个结合体呀!兼具了板式和翅片式的优点呢,难道不是很牛?航天领域用它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厉害吧!
6. 沉浸式换热器,哇哦,就像人泡在温泉里一样,那是全方位的接触换热呀!在一些需要简单直接换热的场合,它可不会让人失望,好比家用的热水器啊。

7. 喷淋式换热器,你想想,就像给换热器冲了个舒服的热水澡!让换热更加高效快速。

食品加工行业很多就靠它来保持温度呢!
8. 蓄热式换热器,这可是个能“存能量”的宝贝呀!就好像你存钱一样,把热量存起来等需要的时候再用。

钢铁厂的余热回收不就常用它嘛。

9. 混合式换热器,那真的是各种方式都来一点呀,超级灵活的呢!像个多面手一样。

在一些复杂的工艺中,它能自如应对,多厉害呀!
总之呀,换热器的种类这么多,各有各的特点和用处,我们可真得好好了解它们,才能让它们在合适的地方发挥最大的作用呀!。

常见换热器的种类及特点

常见换热器的种类及特点

常见换热器的种类及特点换热器是将热量从一个物质传递到另一个物质的设备,常见的换热器种类包括壳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换热管束和换热器组件等。

每种换热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1. 壳管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是最常见的一种换热器,由一个外壳和多个内置管子组成。

热传导通过管壁实现,热量从热源通过管内流体流向冷却介质。

壳管式换热器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广、换热效率高的特点。

常见的壳管式换热器有固定式和浮动式两种,固定式适用于高温高压场合,浮动式适用于温差较大的情况。

2. 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由多个金属板组成,热传导通过板之间的薄层流体实现。

板式换热器具有体积小、传热效率高、清洗方便等特点。

板式换热器适用于低温低压场合,如冷却水、空调系统等。

3. 螺旋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是将螺旋板组装在两个端盖上形成的,通过螺旋板的旋转实现热传导。

螺旋板式换热器具有体积小、传热效率高、清洗方便等特点。

螺旋板式换热器适用于高温高压场合。

4. 换热管束换热管束是将多根直径较小的管子束缚在一起,通过管壁实现热传导。

换热管束具有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适用性广的特点。

换热管束适用于高温高压场合。

5. 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是由多个换热器组成的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组合和调整。

换热器组件具有灵活性高、适应性强的特点。

换热器组件适用于需要灵活配置和调整的场合。

以上是常见的换热器种类及其特点。

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换热器可以提高换热效率,降低能耗,实现更加有效的热量传递。

换热器基本知识

换热器基本知识

(2) 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 1—防冲板;2—折流板;3—浮头管板;4—钩圈;5—支耳
浮头式换热器
• 浮头式换热器 管束一端的管板可自由浮动,完 全消除了热应力;且整个管束可从壳体中抽出, 便于机械清洗和检修。浮头式换热器的应用较 广。
• 优点:管间和管内清洗方便,不会产生热应力 ;
• 缺点:结构复杂,造价比固定管板式换热器高 ,设备笨重,材料消耗量大,且浮头小盖在操 作中无法检查,制造时对密封要求较高。
• 流体每通过管束一次称为一个管程;每通过壳体一次称为一个壳程。 图示为最简单的单壳程单管程换热器,简称为1-1型换热器。为提高管内 流体速度,可在两端管箱内设置隔板,将全部管子均分成若干组。这样 流体每次只通过部分管子,因而在管束中往返多次,这称为多管程。 同样,为提高管外流速,也可在壳体内安装纵向挡板,迫使流体多次 通过壳体空间,称为多壳程。多管程与多壳程可配合应用。
设备。
二、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
沉浸式蛇管换热器
管式换热器
间壁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
喷淋式换热器
套管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
列管式换热器
U型管
平板式换热器
浮头式 填料函式
螺旋板式换热器 夹套式换热器
板翘式换热器 翘片式换热器
翘片管换热器
(一) 管式换热器
管式换热器特点
• 管式换热器虽然在换热效率、结构紧凑性和单位传热
• 缺点:由于受弯管曲率半径的限制,其换热管 排布较少,管束最内层管间距较大,管板的利 用率较低,壳程流体易形成短路,对传热不利 。当管子泄漏损坏时,只有管束外围处的U形 管才便于更换,内层换热管坏了不能更换,只 能堵死,而坏一根U形管相当于坏两根管,报 废率较高。

换热器种类及介绍

换热器种类及介绍

换热器种类及介绍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设备,用于在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实现热能的转换。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要求,换热器有多种不同的种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

1. 管壳式换热器(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由一个外壳和一组管子组成。

热量在管子和外壳之间进行传递,一种流体通过管子流动,另一种流体通过外壳流动。

管子和外壳内大部分是平行或对流的,从而实现热能的传递。

管壳式换热器适用于高流量和高温差的应用,例如化工和空调系统。

2. 板式换热器(Plate Heat Exchanger):板式换热器是一种由多个平行金属板堆叠而成的换热器。

板与板之间形成一个狭窄的通道,两种流体分别通过不同的通道流动,热量通过板间的金属板传递。

板式换热器具有高传热效率和紧凑的设计,适用于低流量和低温差的应用,例如制冷和加热系统。

3. 螺旋板换热器(Spiral Plate Heat Exchanger):螺旋板换热器是一种由两个平行螺旋板组成的换热器。

两种流体分别在螺旋板间流动,热量通过螺旋板传递。

螺旋板换热器具有较高的传热效率,且容易清洗和维护,适用于高粘度和易结垢的流体。

4. 管束式换热器(Bundle Heat Exchanger):管束式换热器由大量细管束构成,一种流体通过管束内部流动,另一种流体在管束外部流动。

热量通过管壁传递。

管束式换热器具有较高的传热效率和较低的压降,适用于蒸汽发生器和燃气锅炉等设备。

5. 盘式换热器(Disc and Doughnut Heat Exchanger):盘式换热器是一种由许多平行圆盘组成的换热器。

热量通过圆盘间的空隙传递,一种流体通过圆盘内部流动,另一种流体通过圆盘外部流动。

盘式换热器具有紧凑的设计和高传热效率,适用于高温和高压的应用,例如化工和炼油。

这些换热器种类只是常见的几种,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其他种类,如板式换热器的纹路型换热器、膜式换热器、液体-液体换热器等。

换热器的种类及应用

换热器的种类及应用

换热器的种类及应用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热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冶金、石油等行业。

根据传热方式和工作原理的不同,换热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 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常见的换热器之一。

它由管束和外壳组成,热媒通过管束流动,被换热的物质则在外壳中流动,通过管壳内外流体的对流和传导传热,实现换热过程。

管壳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等行业的蒸发、冷凝、汽化、加热等工艺中。

2. 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采用多层波纹板组成,通过多个波纹板的叠加形成通道,在通道内实现换热。

板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紧凑、易于清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空调、制冷、化工、食品加工等领域。

3. 管束式换热器:管束式换热器由多根平行布置的管子组成,通过管子内的热媒与外壳中的被换热物质进行换热。

管束式换热器适用于高温、高压、粘稠液体的换热过程,常用于石油、化工等行业。

4. 螺旋板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采用螺旋板作为热传输面,通过螺旋板的内外壁形成两个流通通道,通过流体在螺旋板内外壁之间交替流动,实现换热。

螺旋板换热器具有高换热效率、低压降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等行业。

5. 空气冷却器:空气冷却器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通过与被冷却物质接触,将被冷却物质的热量传递给空气,使其冷却。

空气冷却器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等行业中的冷却系统,如发电厂中的冷却塔、汽车发动机中的散热器等。

6. 管式加热器:管式加热器是一种通过将热媒加热后传递给被加热物质,实现加热的设备。

管式加热器应用于化工、电力等行业中需要对物质进行加热的工艺中,如石油精制中的加热炉、电站中的锅炉等。

总之,换热器可以根据不同的换热原理和应用场景,分为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管束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空气冷却器和管式加热器等多种类型。

这些换热器在不同的工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设备运行成本,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换热器类型; 2. 通过计算选择合适的换热器规格。
4.6.2 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
一、夹套换热器
结构:夹套式换热器主要用于反应过
程的加热或冷却,是在容器外壁安装夹套
制成。
优点:结构简单。 缺点:传热面受容器壁面限制,传热
系数小。 为提高传热系数且使釜内液体受
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 传热面。
折流挡板: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 管束,使湍动程度大为增加。折流挡板有圆缺形和圆盘形两种
根据所采取的温差补偿措施,列管式换热器可分为以下几个型式。
(1)固定管板式
壳体与传热管壁温度之差大于50C,加补偿圈,也称膨胀节,当壳体和管 束之间有温差时,依靠补偿圈的弹性变形来适应它们之间的不同的热膨胀。 特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壳程检修和清洗困难,壳程必须是清洁、不易产
热均匀,可在釜内安 装搅拌器。也可在釜 内安装蛇管。
二、沉浸式蛇管换热器 结构:这种换热器多以金属管子绕
成,或制成各种与容器相适应的情况, 并沉浸在容器内的液体中。 优点:结构简单,便于防腐,能承
受高压。 缺点:由于容器体积比管子的体积
大得多,因此管外流体的表面传热系数
较小。
三、喷淋式换热器
5. 核算K 分别计算管程和壳程的α,确定垢阻,求出K,并与估算的K进行比较。 如果相差较多,应重新估算。
6. 计算A 根据计算的K和Δtm,计算A,并与选定的换热器A相比,应有 10%~25%的裕量
4.6.4 传热过程的强化 传热速率方程:
Q KAt m
为了增强传热效率,可采取tm、A/V、K的方法 一、增大传热平均温度差tm (1)两侧变温情况下,尽量采用逆流流动; (2)提高加热剂T1的温度(如用蒸汽加热,可提高蒸汽的压力来达到提 饱和温度的目的);降低冷却剂t1的温度。利用tm来强化传热是有限的。 高其
不同粘度液体在列管换热器中流速(在钢管中) 液体粘度mPa.s >1500 1000~500 500~100 100~53 35~1 >1 最大流速m/s 0.6 0.75 1.1 1.5 1.8 2.4
三、换热管规格及排列 管径:d,单位体积设备内的A,但更容易堵塞。 目前我国系列标准规定采用19×2mm, 25×2.5mm, 25×2.5mm 等规格的管子。 管长:选择以清洗方便和合理使用管材为准。 我国生产的钢管长度多为6米,国家标准规定采用的管长有1.5、2、3、4.5 、6米等规格,以3米和6米最为普遍。
处理的物料应较清洁或预先进行净制。
由于平隔板是用薄铝片制成,故要求流体对铝不发生腐蚀。
4. 热管式换热器
1—导管 2—吸液芯 3—蒸汽 4—吸热蒸发端 5—保温层 6—放热冷凝端
结构及工作原理:将一根金属管的两端密封,抽出不凝性气体,充以一
定量的某种工作液体而成。当热管的一端被加热时,工作液体受热沸腾
a.切除过少
b.切除适当
c.切除过多
挡板切除对流动的影响
间距:间距太大,不能保证流体垂直流过管束,使管外表面传热系
数下降;间距太小,不便于制造和检修,阻力损失亦大。一般取挡 板间距为壳体内径的0.2~1.0倍。
4.6.4 换热器的选用步骤
一、了解传热任务,掌握工艺特点与基本数据
1.冷、热流体的流量,进、出口温度,操作压力等。 2.冷、热流体的工艺特点,如腐蚀性、悬浮物含量等。 3.冷、热流体的物性数据。 二、选用计算内容和步骤
用途:广泛用于超高压生产过程,可用于流量不大,所需传热面积不多的场合。
五、列管式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 久,占据主导作用。 优点:单位体积设备所能提供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
可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大型装置中普遍采用。 结构: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 一种流体在管内流动,其
缺点:处理能力不大,操作压力比较低,一般不超过20atm,受垫片耐热性的限 制,操作温度不能太高,一般合成橡胶垫不超过130℃,压缩石棉垫圈也不超过 250℃。
3. 板翅式换热器 在两块平行金属板之间夹入波纹状金属翅片, 两边以侧条密封,组成一个单元体;
将各单元体进行不同的叠集和适当地排列, 再用钎焊予以固定,形成逆流、并流和错流 的板翅式换热器组装件 ( 芯部或板束 ) ;将 带有进、出口的集流箱焊接到板束上。
无相变传热:1)增大大流速;2)管内加扰流元件;3)改变传热面形
状和增加粗糙度。
三、增大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A/V
(1)直接接触传热:可增大A和湍动程度,使Q
(2)采用高效新型换热器
4300m2,而列管式换热器只有160m2。
轻巧牢固:由于结构紧凑,通常用铝合金制造,在相同的传热面积下,其重量 仅为列管式换热器的十分之一,波纹翅片不仅是传热面,又是两板间的支撑, 故强度很高。 适应性强:操作范围广 由于铝合金的导热系数高,特别适合于低温和超低温条 件下的换热。 流道很小:容易堵塞而使压降增大。换热器内一旦结垢,清洗和检修困难,故
4.6 换热器
4.6.1 换热器的分类
4.6.2 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 4.6.3 列管换热器的选用的有关问题
4.6.4 换热器的选用步骤
4.6.4 传热过程的强化
4.6.1 换热器的分类 按用途分类:
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
按冷热流体热量交换方式分类: 混合式、蓄热式和间壁式 主要内容:
生垢层和腐蚀的介质。
(2)浮头式
两端的管板,一端不与壳体相连,可自由沿管长方向浮动。当壳体与 管束因温度不同而引起热膨胀时,管束连同浮头可在壳体内沿轴向自由伸 缩,可完全消除热应力。 特点:结构较为复杂,成本高,消除了温差应力,是应用较多的 一种结构形式。
(3)U型管式
把每根管子都弯成U形,两端固定在同一管板上,每根管子可自由伸
缩,来解决热补偿问题。 特点:结构较简单,管程不易清洗,常为洁净流体,适用于高压气体 的换热。
六、新型高效换热器
1. 螺旋板式换热器 结构:螺旋板式换热器由两块金属薄板焊 接在一块分隔板上并卷制成螺旋状而构成的。 换热时,冷、热流体分别进入两条通道,在器 内作严格的逆流流动。 优点:结构紧凑,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大, 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大 缺点:流体阻力大,不易检修 用途:操作压力不能超过2MPa,温度一般在350℃以下
汽化,产生的蒸汽流至冷却端冷凝放出冷凝潜热,冷凝液沿着具有毛细 结构的吸液芯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回流至加热段再次沸腾汽化,工作介 质如此反复循环,热量则由热管的轴向由加热端传至冷却端。
我国已有标准化的列管式换热器系列产品供选用。例如: 型号为FB800-180-16-4换热器,FB表示浮头式B型,25×2.5mm换热管,正方形排 列,壳体公称直径800mm,公称传热面积180m2,公称压力16kgf/cm2,管程数为4。
流体滞留量小,对变化反应迅速,拆装简单,容易维护 板片是独立的单元体, 拆装简单,可将密封垫密闭的板片拆开、清洗。
结垢倾向低 高度紊流、光滑板表面,使积垢机率很小,且具自清洁功能,不易 堵塞。 低成本 使用一次冲压成型的波纹板片装配而成,金属耗量低,当使用耐蚀材料 时,投资成本明显低于其他的换热器。
换热管的排列方式: 正三角形排列比正方形排列更为紧凑,管外流体的湍动程度高,给热系数大, 但管外清洗困难。 正方形排列的管束清洗方便,对易结垢流体更为适用,但对流传热系数小于 正三角形排列,如将管束旋转45度放置,也可提高给热系数。
四、折流挡板 目的:提高壳程对流传热系数,为取得良好的效果,挡板的形状 和间距必须适当。

结构:冷却水从最上面的管子的喷淋装置中淋下来,沿管表面流下来,
被冷却的流体从最上面的管子流入,从最下面的管子流出,与外面的冷却水进
行换热。在下流过程中,冷却水可收集再进行重新分配。
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便宜,能耐高压,便于检修、清洗,传热效果好 缺点:冷却水喷淋不易均匀而影响传热效果,只能安装在室外。 用途:用于冷却或冷凝管内液体。
特点:传热效果更好、结构更为紧凑。 我国目前最常用的翅片形式主要有光直型翅片、 锯齿型翅片和多孔型翅片。
传热效果好:板翅促进湍流,破坏传热边界层的发展,总传热系数高,同时冷、 热流体间换热不仅以平隔板为传热面,而且大部分热量通过翅片换热,因而具 有很高的传热速率。 结构紧凑:单位体积换热器提供的传热面积一般能达到 2500m2 ,最高可达到
二、增大总传热系数K
A 1 1 b A1 1 ( R1 ) ( R2 ) 1 K 1 Am 2 A2
(1)尽可能利用有相变的热载体(大); (2)用大的热载体,如液体金属Na等; (3)减小金属壁、污垢及两侧流体热阻中较大者的热阻; (4)提高α较小一侧有效。 提高α的方法
1. 根据工艺任务,计算热负荷
2. 计算Δtm 先按单壳程多管程的计算,如果校正系数<0.8,应增加壳程数; 3. 依据经验选取K,估算A 4. 确定冷热流体流经管程或壳程,选定流体流速; 由流速和流量估算单管程的管子根数,由管子根数和估算的传热面积, 估算管子长度,再由系列标准选适当型号的换热器。
二、流体的流速 u↑→α↑K↑,在同Q、Δtm下A↓,节省设备费; u↑→Hf↑ ↑ ,操作费用增加; u选择是经济上权衡的问题,但要避免层流流
列管换热器内常用的流速范围 流体种类 一般液体 宜结垢液体 气体 流速 m/s 管程 0.5~0.3 >1 5~30 壳程 0.2~1.5 >0.5 3~15
2. 板式换热器
1.固定压紧板 2.夹紧螺栓 3.前端板 4.换热板片 5.密封垫片 6.后端板 7.下导板 8.后支柱 9.活动压紧板 10.上导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